“等等,你说修完三门九重楼就是世间丹道的尽头,那最后还有一门三重楼是怎么回事?”

风君子:“那是我的修行,与你无关。今天对你说罢,这四门十二重楼虽然是我所创,开始的三门九重楼我自己根本就没有修炼过,你是世间修习这门丹道的第一人。我的修行与这世间其它所有人都不一样,是从飞升之后的境界从头开始的。第四门第十重楼境界为‘问天’,我突破这层境界而创四门十二重楼,第十一重楼的境界为‘忘情’,我达到这层境界而创世间三梦大法。但是进入忘情境界之后,却迟迟无法更进一步。”

“老天,从飞升之后的境界从头开始,那你怎么没飞升还在人间?”

风君子:“你问我我问谁?要不是当年天月仙子告诉我,我这一生一世都蒙在鼓里。你是我的传人,有些话我迟早会告诉你的,但现在还不是时候。你问也没用。”

“那我不问了,但守正真人曾经说过一句话——丹道越往上修,境界越难突破,几十年没有更上一层楼的情况也是很常见的。你小小年纪,一年半时间没有突破一层境界也很正常。”

风君子:“那是两回事,修为无法突破总还知道路如何。而我今日是身后有余却眼前无路,想另辟溪径又无从下手。”

风君子一直指点我修行,还从来没有谈过他的修行,今日是第一次听闻。看来平时他的困扰不少,尤其是三战七叶不下之后,这小子想的更多了。我没法指点他,只能安慰:“修行这种事情,就是遇事做事,欲速而不达,你成天这么想恐怕也用处不大,还不如不想顺其自然。”

风君子:“到我这种境界,已经隐约可见过去未来许多事。你说能看见,插手好呢还是不插手好呢?不插手,我的修行也无法再进一步,如果插手试试,又违反了很多东西。”

“你如果真的能见过去未来,就告诉我,我的亲生父母是谁?”

风君子:“我要传你‘婴儿’的心法与口诀,境界突破之后,面对苦海天劫,自己就会明白。…其实我若是你,我早就明白了,只不过你身在其中而已。别告诉我你自己想不到,只是你不愿意去想,因为没有证据。…你的苦海天劫我清楚,可我的下一重天劫却没有人清楚。近日总觉惶惶不安,看不透天劫以后。”

“什么天劫?”

风君子:“我要面对的,叫作‘世间劫’,隐约知其大意,却不知究竟如何。…算了,想也没用,历劫渡劫就是了!现在,我要教你心法与口诀了。按规矩,你跪下,我要问你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我没有答案,只是考你现在的心境能否传法。”

我跪下道:“你问吧。”

风君子:“你为什么要杀人?”

“你说什么,你指的是谁,汤劲还是付接?”他这句话让我大吃一惊。

风君子却没管我怎么回答,接着自顾自的又问了一句:“那你为什么不杀人?”

“你到底想说什么?谁会莫名其妙杀人?”我摸不着头脑。

风君子仍然没管我的回答,接着问:“七叶是英雄吗?”

“你说呢?”我觉得风君子问话古怪,他嘴上说没有答案,其实心里一定有想法,分明是正话反说的意思,所以我来了一句反问。

果不出我所料,风君子说了一大串:“你我不认为他是英雄,但天下人认为他是英雄,他自己也认为自己是英雄,他不会认为自己做的事是错的,原因就在于此。他的修为精进,在他那条路上越走越远,原因也在于此。”

我接着反问:“那为什么不杀人呢?或者说不随便杀人呢?除了法律或戒律之外。”

风君子:“这是一个老问题了,如果在世俗间,人们会告诉你两个理由,一个是宗教,一个是常理。宗教会告诉你那样要下地狱;常理会告诉你因为你自己不愿意,你也是一个人,也不希望自己被杀。假如你不相信地狱也不在乎被杀,那这两个答案都行不通。你能给我第三个答案吗?”

“唐老头好像讲过苏格拉底的一番话,我还能记住。我们必须与自己相处,而且一生不能与自己相离,所以我们不愿意杀人,因为我们也是人。我们不愿意与一个可能也会谋杀自己的人共度一生。”

风君子:“也勉强算个答案,至少你说出了‘与自己相处’这句话。至少婴儿的心境到了。你还记得我在善结大会上也提到婴儿心境了吗?”

“当然记得。你说了天下人对我的十六个字评价,又说了我对自己不是这番评价。我在想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后来又想到其实那都是我石野。”

风君子:“说的好,可以传你婴儿的口诀了。我问你——《老子》这本书中,共有几处提到婴儿的概念?”

他这是要考我引经据典的功夫吗?这句话一般人还真不容易答上来,不过我没问题:“总共有三处,第一处在第十章中‘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第二处在第二十章中‘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第三处在第二十八章中‘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这些就是‘婴儿’的口诀吗?”我已经了解他的语言习惯,丹道口诀总是从经典中信手拈来,所以有最后一问。

风君子:“书背的倒不错。这些都是也都不是,你还漏了一处。丹道中的‘婴儿’也称‘赤子’。《老子》第五十五章开篇是什么?”

我答道:“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风君子:“这一句才是口诀。”

我有点疑惑地问道:“这段文字你教过我,接下来还有一句就是‘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和而朘作,精之至也。’那不是我未入门前你教我的‘安神守窍一阳生’的口诀吗?”

风君子点头:“不错,后面就是‘一阳生’的口诀。丹道修行转了一大圈,你又回来了是不是?此时的一阳生已非彼时的一阳生,而是神阳出现前的婴儿。过玄关而胎成,再经历换骨天劫,你已经求证了返回先天的一种存在。那‘毒虫不螫,猛兽不据’的意思就是这种存在已经是一种超越,它是发自纯粹的内省;而另一个意思就是当你重新以混沌之眼再看世间时,要小心护持,不要再入轮回迷失。…丹道修行,以此最为凶险。”

“凶险?”

风君子:“是的。很多人只修大道,不修术法,也不追求神通。比如我教你的四门十二重楼丹道,如果只教这些没教你别的东西,你会用那些神通吗?”

“好像那些神通道法,丹道本身中无。”

风君子:“话虽这么说,但有悟性的人可以触类旁通,比如御物、御器之术丹道修行到一定境界自然就会掌握,师父也就顺水推舟教了。但还有一种人,就是一心求大道不问神通,但到了婴儿境界,神通自然而然就有了。所以很凶险。”

“什么叫神通自然而然就有了?”

风君子:“所谓世间神通,无非是人平常五官知觉以及行为能力的延伸。在婴儿境界中,等于全新自我的初生、成长,有全新的五官以及行为能力,它超越了平常人的知觉范围与能力,那就是有了种种神通。此时如果心智失控,举止失常,就会落入到旧的轮回中。这就是凶险所在,甚至不是他一个人的凶险,而是周围很多人的凶险。”

“我明白了,所以师父往往教弟子种种术法,提前学会各种神通,而不等到婴儿境界中自发俱足。这样不至于一时之间心智大乱。”

风君子:“其实婴儿境界的心法起手时也不复杂,与一阳生时守丹田类似,只是境界不同。讲究以眼观眼,以耳听耳,以鼻调鼻,以口缄口。外无声色之牵,内无意我之累,自然方寸虚明,万缘澄寂。而我本来赤子安处其中渐渐成长俱足。…你听明白了吗?”

我听明白了,所谓“以眼观眼”不是左眼看右眼,而是以婴儿之眼观我本来之眼,在移换炉鼎后再移换神识,重归纯净的状态,像婴儿那样去成长,其意妙不可言。如果说这一步有凶险的话,凶险之处就在于这个孩子要好好护持,不能受伤害也不能学坏,当然这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我问道:“突破婴儿境界,到达苦海天劫,需要多长时间?”

风君子:“劫数何时来临谁也不知道,有可能立刻就来,有可能最终方至。只有彻底经过了才算突破这层境界。古人有云三年哺乳,基本上到阳神出现最少要用三年。这就叫‘含养胞胎需十月,育婴哺乳要千朝。片晌功夫修便现,老成须是过三年。’你老老实实修行便是了。”

“我听说进入婴儿境界就可以御器飞天,我什么时候可以飞?”

风君子笑了:“只要你略有小成,就可以去问韩紫英那紫英衣的口诀,可以带她一起飞天。至于你自己想做一只鸟,恐怕还要费些功夫,到时候自己就知道不必问我。”

“我总算可以了结紫英的心愿了。这婴儿口诀学的正是时候。”

风君子:“她的心愿是要了结了。你呢?你有什么心愿?”

“还有阿秀呢,阿秀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风君子:“这件事早已说的明白,我也不想再多说什么了。如果婴儿境界大成,有青冥镜在手,你自有办法对付绯焱,到时候你自己选择吧。…对了,这几天没有看见韩紫英,她干什么去了?”

我答道:“她出门采药去了,要去一个叫凝翠崖的地方去采一种灵药邪樱蕊。”

风君子:“哦?她什么时候想要仙人血,跟我说一声就是。恐怕至少要等好几年吧?”

“仙人血?你猜到她要炼九转紫金丹。你是怎么知道药方的?”

风君子:“药方我当然不知道,其中几味主药我还是知道的,好好的去采邪樱蕊干什么,分明就是要炼九转紫金丹。其实我听果果说了,韩紫英向果果求九串仙人不留果,我就知道她有这个心思。…还有一件事我要告诉你,你不要告诉旁人,在正一三山会之后我封果果为神。这事现在只有你和我还有果果知道。”

“你又搞封神的把戏,你封果果做了什么神?总不成是炼丹峰的山神吧?”

风君子摇头:“炼丹峰的山神我可不敢封,我封了她做了一类草木之神,就是仙人不留神。”

这个名字很古怪,应该是“仙人不留——神”,但乍听上去总能让人误会为“仙人——不留神”,风君子一不留神就封了果果为神。细问之下才搞清楚事情始末——

在正一三山会上我和风君子闹了那一出事,仙人不留果花精果果现在天下人皆知。虽然有忘情宫仙童的名称罩着,现在又做了轩辕派的护法童子,人们不敢轻易去打她的主意。但保不齐这天下有心计阴险之辈暗中去害她。能看得出来风君子特别偏爱果果,从正一三山回来就悄悄把果果领到句水河边那座小山上封神。

我不明白封神是怎么回事,又是什么样一种神通?风君子的修行怪异之处太多了!但果果从仙人不留果花精成了仙人不留神,有了不少好处。首先第一点,她有穿行世间的能力,只要有仙人不留果生长的地方,她都能知道,而且心念起时都能出现在那个地方。这相当于修行人梦寐以求的神境通遁术,只是不能随意施展,只能穿行到有仙人不留果生长的地方才行。这是最好的逃生之术,如果遇险时想逃,瞬间可到千里之外,一般的高手根本抓不住她。

第二个好处就是保命,她能够神识不散,就算现在的肉身毁了还能带着神识记忆重新修行化出形体,只要天下的仙人不留果没有灭绝,哪怕还有一处生长,果果在这个世上就不会消失。对于修行人来说,消失的概念不是身体,而是这一世的神识与修行根基。果果还是可能会受到害伤,但可以重头再来,神识与根基不损。风君子可是给了她天大的好处,就不知道这样做对风君子本人有什么影响或害处。

韩紫英要炼九转紫金丹,此事说来话长,甚至她早有就有这个心思——当得知这世上真有药引之后。九转紫金丹的药材虽然难以收集,但也不是不可能,丹霞夫妇就曾做到了,最难的就是那一味药引“千年仙人血”。

后来风君子给了一种血,据说是绿雪的千年灵血,但韩紫英发现不对,那就是风君子自己的血,奇特之处还能一炉成丹三枚。有这样难得的药引就在身边,而且想求能够求得到,她如何能不动心?

上次的那一炉九转紫金丹,一枚让丹紫成用了,一枚让柳菲儿用了,一枚让风君子拿去留在了忘情天宫。世间仅剩一枚在忘情宫,而风君子已经放出话来要用呈风节来交换,恐怕打这一枚的主意是千难万险,抱椿老人就因此丧命,连整个玄冥派都让七叶给端了。

炼那一炉九转紫金丹,付出最多辛苦的是韩紫英,然而她却一无所得。风君子曾把那一枚九转紫金丹就留在菁芜洞天,韩紫英天天进出伸手可得的地方。后来绿雪约我见面,要我提醒韩紫英那是风君子在考验妖女心性,如果韩紫英能够面对灵丹不动心将是一生福缘的开始。

绿雪也告诉了我九转紫金丹对韩紫英的莫大用处——让她真真正正成为一个人。她虽然听闻了风君子的半卷化形天书,得到了人身,但那也只是不需法力维持的一个身体而已,毕竟还没有真正成为一个人。至少按照绿雪的说法,韩紫英不能为我生儿育女,而据风君子偷听她与阿秀的谈话,她是有这个愿望的。

韩紫英的确对九转紫金丹动心了,但她不是那种将他人之物居为己有的心思,而是想自己炼一炉。自从和丹霞夫妇交往之后,她就将九转紫金丹的药方求了过来,自己去收集药材。九转紫金丹一共有三十六十五味药材,最后还要加一道药引。

炼制丹药讲究君臣配伍,其中有四位君药最为难得,分别是十三枚朱果、九串仙人不留果、七朵黄庭雪莲、五钱邪樱花蕊。朱果与仙人不留果本是很难收集齐全,可有了菁芜洞天以及仙人不留神果果,对于韩紫英来说成了十分容易之事。至于黄庭雪莲,是一种丛生的黄色雪莲花,生长在高山雪线附近。据说十分罕见,但于苍梧说海天谷弟子曾有遇到,他回大漠之后会帮忙找一找。剩下的就是邪樱蕊了。

第167回 此是谁家子,漂泊人世间

邪樱蕊是一种非常奇特的药材,如果单独用不能炼药也更不能治病。它是生长在凝翠崖上一种邪樱花的花蕊,邪樱每三年开花一次,有粉雾如烟海笼罩整座凝翠崖。如果闯到凝翠崖上不小心吸入这种粉雾,人会如痴如醉进入幻境,幻境当中有无数美妙事物接踵而来让人沉溺其间不可自拔。修行人如果没有破妄以上的境界是不敢到那个地方去的。

当然了,也不用担心普通人会闯入,那里也是一种修行道场,普通人根本上不去,相当于半个洞天福地。因为它不是完全隐蔽也不是完全开放。凝翠崖上只有一个人在修行,也是修行界赫赫有名的前辈,名叫九黎散人。这个九黎散人的大名我也听说过,阿游在机缘大会上得到的那块温火玉就是九黎散人所赠,温火玉也是凝翠崖的特产之一,只有埋温火玉的地方才可能生长出邪樱。

那九黎散人好清静,并不常出来走动,大多数时间都在凝翠崖上独自修行。但据说此人性情随和,并没有什么高人的架子。三年前,丹霞生上凝翠崖求邪樱蕊,并且送了九黎散人一批轩辕派密制的灵药,九黎散人也没有阻止他去采集。此番又到邪樱花开,紫英去了,并且捎去了三枚朱果,这是目前我们手中仅有的三枚了。想那九黎散人不会为难她,所以我也就放心地让她一人前去,只是叮嘱快去快回。

最近紫英不在,我也好几天没去知味楼,这一天得空去吃顿饭顺便看看紫英不在的时候知味楼情况怎样。我去的时间有点早,刚刚下午五点来钟,这个时间一般饭店刚刚上客,但知味楼大堂里已经坐了不少客人,看来生意确实不错。

我一进门就看见了靠窗口的角落里有一个人独自坐了一张小桌,点了一荤一素两盘菜,把着一壶酒在那里自斟自饮。我赶紧走过去打招呼:“唐老师好,你也来喝酒了?怎么一个人来的?”

唐老头:“我是来喝酒的,又不是来找人的。一个人喝清静,没人跟我抢杯子,家里那个老婆子又不会在耳边唠叨。你来的正好,陪我老头子喝两杯,今天我就请你这个学生喝顿酒。”

“哪好意思让您请我喝酒,别忘了我可是这家酒楼的老板。唐老师咱别在这坐着了,请您到楼上的君子居,我好好陪您喝一杯,正好有问题想请教。”

唐老头笑道:“桃李满天下,好处就是多!在这一片芜城,走哪都能碰到学生,到处都有请客的,我老头子想结一回帐都很困难。…你坐下,有话就在这里说,我又不是风君子,上什么君子居。”

“这么多人,说话不太方便吧?”

唐老头用筷子向四周指了一圈:“有什么不方便的?你看看这些人,都在吃自己的菜、喝自己的酒、说自己的话,谁管你和我?我们也说自己的,就在这里。”

我也只好坐下,招呼服务员又上了两个菜端了两壶酒,先敬了唐老头一杯,然后陪他喝了起来。三杯酒下肚,老头问我:“你说有事情想问,怎么还不说?”

“是这样的,我最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你说可不可能存在这么一种假设,一个修行人,他的修行已经超越了飞升成仙的境界,却仍然留在人间,又从另一个起点从头开始修行?假如,我是说假如出现这种情况,又怎么解释呢?”

唐老头:“嗯,你这个问题问的好,其实很多年前我也想到过。”

“你想到过?您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您不是放弃修行了吗?”

唐老头摇头:“放弃?那我这么多年教了这么多学生在干什么?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不像那些人在天上飞来飞去。…石野,我们玩一个立论游戏吧,按照古典的方式,我教过你们的。”

“好,那我先定一个大前题——那就是人真的能成仙。”

唐老头:“那我也定一个小前题——理论上存在这么一个仙界,飞升成仙后人都去了那么个地方。现在问题来了,仙人在仙界中生活,与凡人在人世间生活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有意思,让我想想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两点思路,第一点,仙人与凡人有什么不同。第二点,仙界的人际关系与社会结构与凡间有什么不同。”

唐老头:“这两点最后归结为一命题,仙人的存在状态与凡人有什么不同?我们先谈第一点吧,仙人与凡人有什么不同?从最庸俗的理解,仙人有仙人的神通,因此在凡人面前他是仙人,假如到了仙界呢?”

“按照这个思路推导,神通不过是五官知觉得延伸以及行为能力的放大,如果大家都一样,那就不叫神通。一只猫会说话那是神猫,一个人会说话那就是普通人。仙人与仙人之间如果从能力的角度,相比凡人与凡人之间没什么区别。”

唐老头:“我们仅仅从法力神通来谈,去仙界还不如留在人间,所以第一点思路是没有意义的。现在谈第二点思路,仙界的仙际关系与社会结构,你知道吗?”

“我不知道,这是不可能知道的事情。”

唐老头:“你确实不可能知道。但是自古以来的凡人做了种种猜测,也有无数文学家写了很多神话作品,去描写仙界的存在。我们先形而下之,在那些神话文学中的仙界与凡间有什么不同吗?”

“看那些神话和仙侠小说,没什么不同!一样的夺宝,一样的修炼升级,一样的争斗,一样的权谋手段,只不过是披着仙人外皮的人间社会翻版。”

唐老头:“这就对了。从第一点来看,仙人去仙界不如留在人间。从第二点来看,世俗所理解的那个仙界与人间没什么区别。综合这两点,这世上不应该存在普通人所理解的那种仙界。”

“你这么容易就得出结论了?仙界不存在?”

唐老头:“我只得出了一种结论,神话小说中描写的那种仙界不存在,并没有说抽象的仙界不存在。现在形而上之,如果仙界存在,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世界?”

“如果仙界存在,只能是宗教所描述的境界,而不可能是文学所描写的实有。”

唐老头:“你不愧是修行有成的人,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想当年我可是考虑了很久。我跑去问守正真人,守正真人说我未到地步妄谈仙,要我不要多想,可我忍不住要想。如果要我去窥测的话,所谓仙界中的仙人,是一种存在状态的超越。他们可能长生不灭,可能神识永恒,可能彼此无伤,可能生活在这世间难得的宁静当中。…而你我,去讨论它是没有意义的。”

“那样也挺好,远离了一切不必要的烦恼与纷扰。”

唐老头:“所以,它不是我们所理解的这种空间结构。”

“那么所谓地狱,也是这样吗?”

唐老头:“孺子可教也!你居然能够联想到西方宗教。所谓有天堂就有地狱,它们是一种类型的东西。”

“您说地这么清楚,为什么不修三十六洞天?”

唐老头:“别的原因就不说了,只说我这几十年来的想法吧。修行如何才能成仙?修行为何会有天劫?”

“不要问我,您老是怎么认为的?”

唐老头:“其实我认为无所谓。无论是修性还是修命,无论是修身还是修心,最终就是达到那种存在的状态手段,成仙成佛只是跨出那一步而已。而人间这个地方是很奇怪的,巧妙之处在于你如何去看待它。它有可能是你的天堂,也有可能是你的地狱。我虽然没有一身神通,但我认为一样可以在这里找到仙人的存在状态,又何必舍近求远?”

“唐老师,我们似乎跑题了。”

唐老头:“对对对,跑题了!怎么谈起我来了?你一开始那个假设是什么?”

“有一个修行人,他的修行境界已经超越了飞升,却留在人间从新开始修炼,怎么解释这个现象?”

唐老头喝了一口酒:“回到我们刚才淡的第一点问题。假如一个人,无论是仙人还是凡人,他在仙界就是仙,在人间就是人。听说过狼孩的故事吗?一个人生在狼窝里被狼养大,从生物学角度他还是人,但从行为学角度他就是狼。他有一切先天成为人的条件,但还要从学习做一条狼开始,直到他自己意识到自己是人的那一天,假如世上的狼也能自发自觉地懂修行的话。…这里不存在留在人间的假设,只有一个生在人间的可能。…当然这个比喻不太恰当,狼群和人间是不一样的,人间社会的奇妙之处就是人会自觉地反省思考,所以在佛家六道当中是最奇妙的一道——娑婆世界。”

“谢谢你唐老师,我想我明白了一些,这条狼应该够郁闷的!来来来,喝酒喝酒。”

唐老头:“郁闷倒未必,如果他根本没把自己当人的话,说不定还很得意,认为自己比其它狼聪明灵活,前蹄子下面还长了五根手指能挠痒痒,这样不也挺好?…不扯这些荒诞的事情,陪我老头子多喝两杯。”说话间唐老头已经带着几分酒意,脸也渐红。

这唐老头真不是一般的人,难怪和锋真人曾告诉过古处长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就去请教唐卿。通过唐老头的一番话,我隐隐约约猜测到风君子的来历如何,以及为什么他的血做药引能够炼成三枚九转紫金丹。这恐怕是风君子极大的秘密,他自己也说过如果天月大师不告诉他,他这一生一世都会蒙在鼓里,看来天月大师也看破了他的来历。这是他一直不愿意说的问题,就算我隐约猜到一些,也会选择闭口不问。

我和唐老头正喝酒闲聊间,无意间抬头看见门外紫英回来了。紫英不是一个人回来的,她还扶着一个老者。这老者面色如温玉,然而却笼罩着一层淡青,一头不长不短的头发既不是黑色也不是白色,而是比较奇怪的棕灰色。我看见紫英当然站起来去打招呼,然而唐老头反应比我更快,似乎酒突然就醒了,抢在我前面就走到了门口。

他抓住那个老者的胳膊问了一句:“老九,怎么是你?”

老者的神色一怔,随即有些激动的问道:“小唐,你也在这儿?”

唐老头:“你好像受伤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楼上有一间君子居,我们上那里。”

唐老头刚才和我谈论仙界不避众人,现在看见这个老者却主动要去君子居。这两个人应该是熟人,喊唐老头叫“小唐”,恐怕很久之前就认识了,在唐老头还是真正的小唐时。我在旁边问紫英:“紫英,这位是谁?”

紫英:“到君子居再说。”

君子居恰好有四张座位,关好门我们四人分别坐下,互相介绍了一番。我这才知道这位老者就是凝翠崖上的九黎散人。韩紫英到凝翠崖上去采邪樱蕊,本来就是要求九黎散人的,怎么将九黎散人带回了芜城,而且他还受了伤?此事说来话长——

凝翠崖高达千丈,峰顶被邪樱迷魂雾所笼罩。修行人要想上去,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御器飞天直到崖顶。如果用一般的方法,比如御天下大块无形术登岩而上,一边施法另一边还要对抗迷雾中的幻境,那是非常危险的,连我也不敢轻易去尝试。不能飞天又敢去登岩的人除非精通天下药性,提前炼制了克制邪樱迷雾的解药。而丹霞生和韩紫英都是这种人。

韩紫英这天登上凝翠崖,她登崖到半途却在绝壁的一棵树上发现了一个昏迷不醒的老者,看上去有点眼熟似乎在正一三山会上见过。救人要紧,她就将这位老者带下凝翠崖救醒,一问之下大惊失色。原来这个老者就是九黎散人,被一个上门挑衅的高手打落凝翠崖。还好他也有一身修为,在半空中勉强凝住身形落在了一棵树上,随后伤势发作昏迷了过去。

九黎散人也是修行界有名的前辈高人了,可以御器飞天出入凝翠崖,境界至少在我目前的修为之上。而且这个人又不经常出来走动,在修行界几乎没有仇家,什么人会上门去把他打伤?有这么大的神通,谁又会干这种事?修行界有这种能耐的,几乎掰着指头都能数过来。

然而听九黎散人描述,登上凝翠崖的那个神秘高手别说没见过,连听都没听说过!这人披着一身大红色的斗篷,脸色煞白看不出年纪多大,五官冷傲而鼻如弯钩,一头黑色的长发几乎及地,十根手指的指甲有一尺长可展开如利刃也可以卷曲收起。一身神通神鬼莫测,据九黎散人说相比守正真人也差不了多少。

那人自称昆山子,从天而降飞落到凝翠崖上,视邪樱迷雾如无雾。九黎散人以为有世外高人到访,很客气地出来迎接。不料才说了几句话,那昆山子就说看中了凝翠崖这片修行道场,要在此修行,请九黎散人离开。这九黎散人哪能答应,两人就动手斗了起来,九黎已经几十年没有吃过败仗了,然而与此人斗法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就被打落千丈山崖。那个怪人也不追杀,径自占据了凝翠崖。

九黎散人听说韩紫英要去凝翠崖上采邪樱蕊,就赶紧劝住了她,山上那个昆山子绝对招惹不起,恐怕也只有天下绝顶高手如守正真人者才有办法。九黎不知道那怪人的来历,当然也不能甘心就受这份屈辱,与韩紫英一起回到了芜城。他想到正一门找守正真人求助,一方面打听这个昆山子究竟是什么人,另一方面也是想请帮手夺回道场。他们刚到芜城,就碰到了我和唐卿。

唐老头已经脱离修行界不问修行事,但在四十年前他和九黎散人却是好朋友,彼此称呼“老九”与“小唐”。今天乍一见到几十年不遇的老友带伤而来,当然也很关心的询问起情况。九黎散人认识我,因为我毕竟在正一三山会上出过风头,见到了我寒暄了几句,接着就要去正一门去找守正真人。

我劝道:“九黎师兄,报仇不急于一时,你现在伤势很重,需要赶紧调养。据我所知守正真人目前不在正一三山,我可以帮你去找他。…这样吧,你先养伤,我去约附近的修行高人与你见面,再详谈此事如何?”

听九黎散人的转述,我也觉得骇然!如果那个昆山子有这么大的神通,找一般人前去理论毫无意义,说不定还有无谓的损伤。在我所认识的高人中,恐怕也只有广教寺活佛、守正真人、七叶、风君子、等能起到作用。别人不好找,守正和风君子我可以找来。而且守正真人确实不在正一三山,我前几天回家一趟去看父母,金爷爷已经回村了。我不能领着九黎去找金爷爷和风君子,但我可以把守正真人和忘情公子请来商议。

好不容易把话说清楚,九黎散人也压住了脾气,接受了我的建议并对我连声道谢。韩紫英指点他去飞尽峰上的飞尽岩修养疗伤,那里是一个修行人调息的好地方。想当初七叶受了伤也在那里调养,现在七叶回海南闭关,飞尽岩正好没人。

第一个要找的人就是守正真人。他不仅是公认的当今修行界的第一高手,而且做为正一门掌门,隐然也有天下盟主的地位,修行界有什么争端应该找他。我连夜就回了石柱村,没有回家直接去了金爷爷那里。

院门没有锁,大乖窜出来低吼两声晃着尾巴往我身上扑,显得很欢快的样子,这时候屋门开了,金爷爷站在门口说道:“小野,这么晚来找我,你进来吧。”

我进门坐下,金爷爷给我倒了一杯茶,而我脱口道:“守正真人…”

金爷爷:“你这孩子,怎么在这里叫我守正?应该是金爷爷才对,难道是修行界出事了?”

“是的,凝翠崖九黎散人被一神秘高人打伤,现在到了芜城想找你。我劝他到飞尽岩上养伤,连夜就赶到你这里来了。”

金爷爷动容道:“以九黎的修为,天下能伤他的人实在不多。…你知道那人是什么来历吗?难道又是七叶?”

“不是七叶,是一个自称昆山子的人…”我将九黎散人的转述又说了一遍。

金爷爷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他的表情不是震惊也不是愤怒,而是陷入了沉思一脸忧虑,坐在那里良久不言。他不说话我也不好打断他的沉思,很久之后他才抬头道:“此事还有几人知道?”

“没有其他人,只有我、唐老师也就是你原来的徒弟和卿、韩紫英、九黎散人知道,我正打算去找风君子。”

金爷爷:“那好,你先去提醒他们一声,此事先不要声张。我先去一趟凝翠崖搞清楚这人的来历。”

“不要声张,为什么?”

金爷爷:“我倒不担心世上冒出来什么高手,假如率领正一门弟子结阵前去,也不必害怕这个昆山子。…但我隐约担忧一些事情,其中内情恐怕只有各大派掌门才清楚,你自然是不知道的。所以我一定要先查清此人的来历。”

第168回 抟意揉龙虎,姹女巧收服

(题记:本回是第十四卷“论法篇”最后一回。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本书的分卷形式基本上是十二回为一卷,只有第三卷“窥道篇”与十四卷“论法篇”例外。“窥道”多了一回,“论法”少了一回。取窥道多思、论法少言之意。)

※※※※

见金爷爷的意思竟然是不欲声张,我问:“那我还找不找风君子?”

金爷爷:“他是忘情宫的传人,如果不出我意料,将来天月大师也一定会将忘情宫传给他的。修行界的有些内情他可能已经知道,找他来无妨。再说多一个高手,也多一分把握,他如果愿意与我联手,恐怕放眼天下无人能敌。”

“我想他肯定愿意的,别人不知道他在人世间的身份,金爷爷你应该是清清楚楚。没事还要找点事情,有这个热闹他不会不去。”

金爷爷:“你与他天天见面,正好传个话,让他这两天有空到石柱村来一趟,我恰好有别的事与他商议。…你再告诉九黎一声,三日之后我自会去飞尽岩找他,如果风君子答应帮忙也会一块去。”

“你找风君子还有别的事?”

金爷爷:“是的,我想发一道江湖令,劝告天下修行同道明年夏天不要去昭亭山观战,就是风君子与七叶那一战。七叶已经闭关我没办法找他商量,所以找风君子商量商量。”

“这难得一遇的场面,你为什么要劝阻修行人不要去看呢?”

金爷爷:“这两人修为通天,如生死相搏恐引发天劫波及无辜。…但愿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你先去吧,还有什么事吗?”

“您说修行界有什么内情只有各大掌门才知道?”

金爷爷:“你为什么不去问风君子呢?我不适合告诉你,但他如果知道又愿意告诉你我也管不着。”

“那三天后我去不去飞尽岩?”

金爷爷:“你去也无妨,不去也无妨。”

“有什么内情各大掌门才知道?守正真人这话什么意思?叫你来问我,欺负我不是掌门吗?”我将守正那番话转告给风君子,风君子很不高兴的嚷道。我听着也糊涂,看他的样子不像在撒谎,看来他真不知道修行界各大掌门之间所了解的什么内情,也不知道守正不愿意声张此事的原因。

“风君子,你再仔细想想,天月大师就没告诉过你什么吗?有关修行界谁也不了解的神秘高手或神秘门派?”

风君子:“你再把九黎散人的遭遇告诉我一遍,那个昆山子是什么样子?”

“披着大红斗篷,黑色长发很长很长,面色煞白鼻如弯钩,十根手指甲有一尺长,比利刃还锋利,也可以卷起来收回。”

风君子:“那不是梅超风吗?怎么从电视里跑出来了?…大红斗篷,男的女的?多大年纪?”

“应该是个男的吧,多大年纪不清楚。”

风君子:“你一提大红斗篷,我倒想起来一个人,不过那人是个小辣椒一样的大姑娘,长的也挺漂亮,不是这个样子。…难道,是因为那件事?守正在担心这个?”

“你说什么呢?什么大姑娘?哪件事?守正真人担心哪个?”

风君子:“我跟你讲个故事吧,这已经是四年多以前的事了,是我在忘情宫时遇到的。…”风君子讲述了一件四年半以前,他在忘情宫外遇到的一个人——

三梦峰高耸入云,忘情天梯一线直上,一眼看不到尽头。有一女子站在浮生谷中抬头仰望,面露嘲笑之色。这女子看上去二十岁左右,披着一件大红猩猩的斗篷,面容娇好尤其是白嫩的皮肤吹弹可破,五官中比较特别的是她的鼻梁较高鼻尖如悬胆,比较接近于西方人的特征。这女子长的虽然漂亮,可脸上却带着一股凶悍之气。

她在浮生谷中站了很长时间,似乎在观察忘情天梯上面的云门雾阵。天色已暗的时候她终于动了,一卷斗篷飞身而起,顺着忘情天梯就往上冲,云门雾阵中的种种障眼、迷踪、卷行、涌动等法阵都没有阻止她的脚步。这人身形在天梯上几次受阻,但停留片刻之后又急速上行,她从黄昏登上天梯,等最后穿过忘情天梯来到三梦峰上已经是第二日天光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