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便悲哀的意识到,崔公公也好,两个侍卫也好,都只是主子手里的傀儡,所以他们不会像父王那样,看见自己受伤流血,看见自己极有可能会死在他面前的样子,怎么着也会心软几分,如果他不自己放下刀,他们真会眼睁睁看着他死,可他就这样死了,岂不是只会亲者痛仇者快,死了也白死?

宇文信一时陷入了天人交战中,神情都有些恍惚起来。

崔公公等的就是这个时机,忙冲两个侍卫使了个眼色,二人会意,便忙身形如电的扑上前,一个夺刀,一个抓人,很快便将眼前的困局给解了。

崔公公方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厉声吩咐两个侍卫:“你们两个,从现在起,寸步不离的守着二爷,直到二爷被送走那一刻,若是敢再让二爷有个什么好歹,你们两个也别活了!”

两个侍卫一个正制着宇文信,便由另一个抱拳恭声应道:“公公放心,绝不会再出任何岔子了。”

崔公公“嗯”了一声,看向颈间仍血流不止,脸色灰败的宇文信道:“二爷,奴才早说了,让你别再做无谓的挣扎,你偏不信,如今可不就吃亏了。对了,顺天府黄大人已将杨氏的案子判决了,杨氏也痛快的画了押按了手印,已定了下个月月初行凌迟之型,所以你是救不了杨氏的,不过,若你乖乖听王爷的话,配合一些,指不定王爷会心软,让黄大人改判杨氏其他刑罚呢?虽也免不得了一死,好歹死前不至于那般痛苦,也能落个全尸不是?您自己看着办罢!”

说了一大通,见宇文信都一副恍恍惚惚的样子,知道他这会儿身心都受了重创,要指望他安排带的东西和人,怕是不可能了,只得吩咐两个侍卫:“你们两个,马上给二爷上金疮药、包扎伤口,若实在严重,还得打发人立刻请个大夫来。”

又指了一个粗使婆子:“你把院子剩下的所有人都给咱家叫来,咱家有话说。”早些把事情了了,也好让王爷早些开怀起来,比较主子高兴了,下人的日子才好过。

侍卫之一与粗使婆子之一便取金疮药的取金疮药,召人的召人去了。

却是侍卫的脚程更快,先一步取了药回来,与宇文信洒上后,很快便止住了血,这才发现,宇文信的伤口虽有些长,却并不深,只要包扎得当不沾水,几日便能结痂。

崔公公听得松一口气,适逢粗使婆子将宇文信院里如今仅剩的十几个下人,连同宇文信仅剩的两个不得用的小厮也一定召齐了,他便站到台阶上,说起话来:“二爷不日就要出发去漠北了,你们当中,有哪些愿意跟着去服侍二爷的?”

谁都知道漠北苦寒,二爷去那里也不是享福的,甚至有生之年都别想再回盛京了,若这种情况下,还愿意跟了去服侍的,自然忠心可嘉,那就值得一用了,也算是二爷不幸中的万幸。

只可惜崔公公失望了,他一连问了三遍,都没人主动站出来,说愿意跟了去漠北服侍宇文信的,人人脸上都一副避之不及的样子。

崔公公就暗暗叹了一口气,这些仅剩的下人,显然都是家里没什么门路,素日在二爷面前也不得用的,不然早找路子调出去了,哪还会留至如今,既素日不得用,自然也就别指望他们能有多忠心,若强迫他们跟了去,他们不尽心尽力的服侍,倒还不如不让他们去,这种事,他们自己愿意才是首要的。

可二爷自己院里的人都不愿意跟去了,其他院里其他行当的人自然更不愿意了,难道现自外面买人跟去吗,现买来的人,又哪里堪用呢?王爷是恼了二爷,却未必就愿意看到下人也敢作践他,委屈他,——他必须得把握好这个度才成。

崔公公正暗自犯愁,冷不防就听得下面一个女声怯怯的说道:“公公,我愿意同了二爷一起去漠北,不知道可不可以?”

终于还是有人主动愿意跟去了?

崔公公大喜过望,忙循声望过去,就见说话之人不是别个,却是刘纯馨,他脸上的笑就一下子凝固了。

暗骂自己怎么连二爷院里还有这么一号人物都给忘记了?说来这刘氏到底也是二爷的妻子,虽没拜堂没敬茶,却也是坐了大红花轿进门的,那便是二爷的妻子了,丈夫去哪里,她便跟去哪里,也是天经地义之事。

只是这女人再上不得台面,也是大少夫人的嫡亲表妹,也不知道大少夫人对她是个什么意思?也许大少夫人只愿意自己作践她,不愿意别人作践她,有什么后手呢,毕竟这一去,可就一辈子都再见不着了,这个主他还真是不好做。

只得道:“二少夫人愿意去,自然是可以的,只是兹事体大,咱家得先问过王爷,还有大少夫人的意思才成,明儿咱家再给你答复罢。”

不想刘纯馨却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既嫁了二爷,便生是二爷的人死是二爷的鬼了,自然是二爷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又何须再征得旁人的同意?还请公公行个方便。”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话倒也没错,崔公公蹙眉想了想,转身向里看向了宇文信:“二爷怎么说?”

据他所知,二爷对这个所谓的“妻子”可是深恶痛绝,也许不愿意让她跟去呢?

果然伤口已被包扎好了,脸色看起来却越发苍白了的宇文信立刻道:“我不要她跟我去,没有人愿意跟我去,我就不带人去便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当年宇文修能熬过那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他如今可比当年的宇文修年长多了,他能做到的事,他自然也能,——被方才崔公公一句‘若你乖乖听王爷的话,配合一些,指不定王爷会心软,让黄大人改判杨氏其他刑罚呢’所触动,宇文信这会儿已愿意去漠北了,只是去之前,他一定要再见父王一面,也一定要再见母亲一面!

刘纯馨被宇文信拒绝了,也不气馁,继续怯怯的道:“二爷不让我跟您去,我也一定要跟了您去,我说了既嫁了您,就生是您的人,死是您的鬼,求二爷能答应我。”

顿了顿,咬了咬唇,壮着胆子上前几步上了台阶,站到了宇文信面前,方继续道:“二爷厌恶我,我知道,可我却是安了心想与二爷好生过日子的,先前没有发生变故前是一样,如今到了这个地步,还是一样,从来没改变过心意,只求二爷能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会让您慢慢的发现我的好,不后悔您今日答应带了我一起去漠北的。”

连日来王府发生这么大的变故,刘纯馨虽几乎没有人身自由,也使唤不动新房的下人们,与她们说不上话儿,但发生这么大的事,她怎么也能无意听几耳朵去,自然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一开始,她是恐慌中带有几分庆幸的,王妃娘娘与二爷自身都难保了,自然再顾不上磨搓她,这几日唐嬷嬷不就再没在她面前出现过,往日那些个行动就给她脸色瞧,对她冷嘲热讽的大丫鬟得脸的妈妈们,也再没出现过,再没给过她气受不是吗?那她就这样安居在一方小天地里,每日里只要能有吃的喝的,也算是一种幸福了。

但很快她便庆幸不起来了,二爷从来没承认过她,他在府里时,她尚且日子难过,等他去了漠北,一辈子都再回不来了,她岂非越发成了无根的萍,不知道会飘向哪里了?

倒不如随了二爷一起去漠北,本来他就是她的丈夫,她就该他在哪里跟在哪里,何况他如今还落了难,她相信只要她全心全意的照顾他,全心全意的付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总有一日他会感动的,那她这辈子,也算是有了依靠,有了自己的家,她之前爱慕虚荣,猪油蒙了心,说到底不也是想要有个依靠,有个自己的家吗?经历了这么多,她也不再怕吃苦了,只要心里有目标,有希望,一时的吃苦又算得了什么,纵然苦,也是甜的!

刘纯馨今日穿了一身浅碧色的素面褙子,头发整整齐齐挽了个纂儿,戴了两朵珠花,与往日宇文信偶尔在杨氏院里无意瞟见时,一般无二的打扮。

她的言行举止还有神色也与往日一般无二,畏畏缩缩,卑卑怯怯的,一副上不得台面的小家子气,让人实在喜欢不起来,即便不知道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只第一次见她的人,都喜欢不起来。

可宇文信却发现,自己现下竟然讨厌不起她来了,他本来该最讨厌最恶心她,他也的确一直最讨厌最恶心她的,不是吗?她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算个什么东西,竟也敢公然的同情起他,自以为是的给他雪中送炭起来,他以为这样他就会感激她,会认下她做妻子,以后好生与她过日子了吗?

做梦,他就算再狼狈再落魄,也轮不到她来同情他,轮不到她来雪中送炭,他绝不会感激她的!

刘纯馨见宇文信苍白的脸上满是深恶痛绝,心里不可避免的难受起来,果然,二爷就算再落魄了,也不是她能高攀得起的…她对宇文信这会儿倒也不至于有太深的感情,宇文信都那样对她了,她还能产生感情,得多贱的人才能做到?她更多的,还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为自己谋一个至少现下看来还是有希望,还是看得见前路的未来,而二爷既是她的丈夫,她便绕不过他,那何不一起为未来拼搏呢?

所以,刘纯馨很快便把心里的难受压下,又开了口:“二爷,您如果实在做不到把我当妻子,就把我当丫头当奴婢罢,您生来便是尊贵人儿,哪里离得开人服侍?我虽笨,端茶递水,洗衣做饭还是应付得来的,我也能吃苦,必定比任何人都更适合二爷带去漠北,求二爷就答应带我去罢。”

说完,矮膝轻轻的跪了下去。

这下宇文信没办法再保持沉默,以为自己只靠冷脸就能吓退刘纯馨了,他只能冷笑道:“我是从来没把你当过妻子,甚至给我当丫头奴婢,你这样的女人,都不配!我早想赏你一纸休书了,以前不能够,如今却是什么都不必再顾忌,我现在就赏你一纸休书!”

说完便要起身去书案前写休书,反正他是被关在自己小书房里的,笔墨纸砚都是现成的。

只是才刚起身,便让刘纯馨膝行几步上前抱住了腿,哽声道:“二爷,求您不要赏我休书,我就算随您去了漠北,也一定不会有任何非分之想的,我只是、只是为好好儿的活下去而已,为什么就这么难呢…求您别休了我,不然我只能回浏阳去与我娘相依为命,她自己都自身难保了,哪里还护得住一个我?族人们都恨透了我们家,还不定会说是嫁,实则却是卖的把我卖到什么地方去,届时我也是自身难保,又何谈救她?求二爷就让我随您一起去罢,我下半辈子,一定做牛做马报答你。”

她不想回去再被待价而沽一次了,这一次,已跌得她头破血流,刻骨铭心,真的是怕了回去了,何况她一个弱女子,要孤身从盛京回到浏阳去,谈何容易,路上会遇上什么,她简直想都不敢想,就怕到时候连死都是奢望,倒不如先保全自己,等自己有了余力,再设法接了母亲去与她团聚,怎么着也比母女两个都落到族人们手里,只能任人宰割的强。

刘纯馨并不知道刘姨妈已有了“好去处”,还以为她已回了浏阳去,虽族人们都容不下她,但让她常伴青灯古佛,为父亲和族里挣一座贞洁牌坊应当还是愿意的,就是母亲少不得要吃苦头了,不过只要性命无忧,以后就总有希望。

她不知道,宇文信却是知道的,以往的理直气壮今日却忽然莫名的打了折扣,竟觉得原本想好的刘姨妈在回去途中,遇上了流民,死于非命的说辞,说不出口了。

好半晌,他才冷冷道:“崔公公,劳你安排人先带她下去,我要考虑考虑。”

带了,岂不是意味着他接受了她的同情,可她凭什么同情他?还有她带给他的那些耻辱,又该怎么算?可若不带,他也说不准将来的某一天,自己会不会后悔,毕竟…旁的且不说,至少洗衣做饭这些事,总不能真让自己动手罢?

刘纯馨脸上已带出了几分松快来,二爷愿意考虑了,那说明事情至少还有转机,遂在崔公公让人扶她起来,送她回去时,很顺从的就起身离开了。

余下崔公公看着她的背影,第一次对她有些刮目相看起来,没有共过富贵,却愿意一同患难,不管这刘氏以前做过什么,人品怎么样,也已算难得了,若二爷能一直得她相伴照顾,而她又的确如自己说的那样,不怕吃苦,二爷倒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简浔很快便知道了刘纯馨自请随宇文信去漠北之事,这些日子事情多,她也跟崔公公一样,早忘记王府还有这么一号人物了,还是崔公公亲自来求见,把事情大略说了一遍,末了问她:“未知大少夫人意下如何?”

她才想起了刘纯馨的存在,但想起归想起,却真的一点不感兴趣,毕竟只是一个不相干的人,便只是道:“看父王的意思罢,若父王同意,我没有任何意见,毕竟我一个做嫂子的,是不好管小叔子屋里事的,尤其这个小叔子与我们一房,还已反目成仇了,公公说是不是?”

崔公公闻言,忙赔笑道:“都是奴才思虑不周,这等小事,就不该拿来烦大少夫人的,奴才这便退下,不打扰大少夫人歇息了。”说毕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却行退了出去。

大少夫人是以嫂子的身份来说此事的,而不是表姐,那就说明早不拿那刘氏当表妹了,一丝一毫旧情都没有,那他应当能在王爷面前交差了,一个刘氏,再添两个婆子或是媳妇子,两个小厮,不然索性就新买一家人,与二爷一道去漠北?

到了晚间,宇文修回来了,简浔一边服侍他梳洗更衣,一面笑道:“昨晚上怎么留在宫里了,是不是有什么急事?若是方便,要不与我说说?要是不方便,也就罢了。”

他脸上虽一直在笑,整个人看起来也很放松,但她还是能察觉到,他的心情不好,她也不是非要听他说宫里或是朝中发生了什么事,只是想引着他说说话儿,让他能真正的放松下来而已,毕竟他在外面已够紧绷了,回了家里还这样,又还有什么意趣?

宇文修已道:“对师妹,没什么不方便说的,只是这事儿实在太过分了,你听了必定也会生气!昨儿下午眼见要到交班的时间了,平子清忽然递了话儿给我,让我晚间在自己的值房等着他,他要带我去一个地方。”

他虽自来不待见平隽,却也只是在有关师妹的事上,对平隽的能力人品,却是自来极看重,也可以说是与他惺惺相惜的,既然平隽特特递话儿给他,还让他在值房等他,看来问题是出在宫里,那他自然要配合。

是以昨夜他才会没有回王府。

到了三更左右,一身夜行衣的平隽果然如期而至,叫宇文修也换上夜行衣后,带着他一路躲过巡逻的金吾卫们,到了冷宫一带一座废弃的宫室。

宇文修这才知道,他虽然已自问对皇宫大大小小的角落都了若指掌了,却不知道,冷宫下面还有一座地下室,而他们两个悄悄潜进去后,看见的就是一群方士和工匠,正围着一座巨大的炼丹炉忙个不停。

“不是说皇上将给自己炼丹的方士高人们,都藏在畅春园吗?怎么会…”简浔紧锁着眉头听到这里,再也忍不住发问了,明贞帝那个作死的,果真是一日不作就要死吗?

宇文修恨声道:“畅春园那批人,是只给他炼丹的,冷宫地下室那批人,却另有用途,是专给他点石成金的!师妹必定只听说过点石成金,没见过真的罢?我们这位好皇上,就愣是给弄成真的了,他让那些方士和工匠,把铜和铁,经过复杂的炼制,变成金和银,当然只是看起来像真金白银,其实是假的,然后把这些假的金银流通出去,换回来真正的金子和银子!他这样做已经有几个月了,可居然谁也不知道,还是平子清日前见军饷里的银子有些在阳光下,色泽与旁边的微微不一样,一时好奇拿起来看时,意识到了不对,才顺藤摸瓜查到了他的阴谋!”

------题外话------

感谢8月19日139**3727亲的9朵鲜花,么么哒O(∩_∩)O~

☆、第一百八九回 计划 离开

平隽是上战场厮杀过的人,比谁都清楚将士们只要上了战场,脑袋时刻都是别在腰上的,一个不慎丢的便是命,丢手丢脚受伤流血就更是家常便饭了,这样豁出一切保家卫国的将士,他们为之拼命的家国和朝廷,却让他们吃不饱穿不暖,既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凭什么?!

所以他当了兵部侍郎后,对军饷军粮这一块儿便抓得尤其紧,以前是他鞭长莫及有心无力,没办法为将士们谋得基本的温饱也就罢了,如今既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了,他当然要竭尽所能,让将士们知道,至少上边儿还是顾着他们的,至少朝廷还是有作为的。

万万没想到,他除了要应付朝中那些尸位素餐的蠹虫,办事之前倒要先喂饱了他们不算,为了多讨得一点儿军饷,日日都要与户部的官员们周旋扯皮也不算,竟还让他挖出了一条最大的蠹虫明贞帝来,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江山社稷可是他宇文嵩,是他们宇文家的,他不励精图治,不想着重振江山,不想着为百姓们谋福祉也就罢了,竟还自己挖起自家的墙角来,用的还是如此不入流的招数,大邺还有什么未来可言,百姓们又还有什么希望可言?

他难道不知道,九边的将士们连饱饭都吃不上,武器装备更是多年没更换,一万人里,能装甲出一千真正的精兵来都不容易?他难道不知道,流寇四起,内忧外患前所未有,百姓们已经是吃树皮啃草根,下一步只怕就要易子而食了?那些日日呈到御案前的加急奏折,他眼睛瞎了,难道都看不到吗!

天下是他的天下,百姓是他的百姓,他糟蹋起来,难道就一点儿也不心疼吗?!

平隽气得只差就要冲进宫里弑君了,哪怕为此背上千古骂名呢,至少昏君也不能再祸害百姓们下去了。

好在他心性强大坚韧,经过最初的愤怒后,很快便冷静了下来。

弑君倒是不难,明贞帝至少现下还对他信重有加,至少表面上看来,还是听得进去他的谏言的,那他只要能接近他一丈之内,他就敢说自己一定能诛杀昏君于自己的剑下,以他的本事和平家多年明里暗里的经营,要带兵器进宫,或是进了宫后再弄了兵器藏在身上,也不是什么难事。

就昏君那副被酒色和丹药,还有重重贪欲掏空了的身子,他要杀他,简直不要太容易。

可弑君后该怎么脱身,该怎么让自己的行径不至于连累到平家家族上下几百口子人,不让平家因此落得遗臭万年的境地,却不是容易的事,他可以不在乎名声,却不能让家人族人们也置名声于不顾,更不能不管那么多人的性命,何况他不在乎的只是名声,自己的命还是挺在乎的,为一个那样的昏君,便赔上自己的命,也忒不值当了,他又不是不可以想办法,用迂回的招数来达到目的了,只不过,要多费一些事,也要多费一些时间而已!

平隽思来想去,想到了宇文修。

宇文修看重他的能力人品,与他惺惺相惜,平隽又何尝不是一样?何况宇文修如今掌着拱卫皇城的金吾卫,若真要灭了明贞帝,离大皇子为新帝,他们两个“挟天子以令天下”,为百姓们做点实事,那就必须先与他达成共识,彼此同心同德,方能事半功倍,否则,光宇文修要从中作梗,事情便顺利不了了。

所以才会有了平隽与宇文修的昨夜之约。

宇文修恨得咬牙切齿,俊美的脸上满是肃杀之气:“从来没看过这样的皇帝,成日里不作为,只知道吃喝玩乐,好逸恶劳,还妄图长生不老,花大笔的银子炼丹炼药的也就罢了,竟还挖起自己江山的墙角来,他怎么不去死啊!也是,炼丹炼药最是烧银子的,他不趁早搜刮银子,谁知道什么时候便后手不继了?还以为经过之前御驾亲征的大败,经过逆王之乱,他亲眼见过百姓们的疾苦,见过这山河已是如何的千疮百孔后,多少会触动几分,毕竟但凡有点血性的人,都不可能不被触动,如今方知道,他根本就不是人,根本就是个畜生,我们怎么能以要求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畜生呢?”

简浔也是怒不可遏,道:“的确不能再以要求一个人的标准,来要求一个畜生了!只是这个畜生小人得志,偏让他站到了高处去,要杀了他吃肉,到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再不容易,也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了!”

她忽然想到,前世大概就是这段时间前后,向来都雷声大雨点小,嘴里喊着“赏”,实则每次赏给妃嫔们的东西,都有些差强人意的明贞帝,忽然就变得大方起来,不但将后宫妃嫔们的份例都提高了三成,后宫还一度添了不少好东西,以致那段时间里,妃嫔们都是又做衣裳又打首饰的,比过年还高兴,如今想来,那些银子,应当就是明贞帝以自己的“点金之术”弄来的了,他根本就是慷他人之慨啊!

宇文修颔首:“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了。所以我与平子清一直说话到凌晨才散,我们一致认为当务之急有两点,第一,不说要把腾骥卫拉到我们的船上来,至少也要让腾骥卫在事发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然两卫的将士自相残杀还是轻的,就怕事情闹得不可收拾,我与平子清都背上了‘谋逆’的名声,反倒让那些个祸国殃民的蠹虫浑水摸鱼,得了可乘之机,那天下就真是要大乱,老百姓们也真是没救了。”

“第二,昏君一死,大皇子是他唯一的子嗣,上位继承大统名正言顺顺理成章,倒是不至于不能服众,只是淑妃那里,得让她先与我们达成共识才成,不然她若在关键时刻,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虽不至于让我们功亏一篑,却也要多费不少事;新帝年幼,她又出身低微,何况后宫不得干政,届时还得让她以太后的身份,把朝政都托付于我和平子清才是,我们两个到底年轻,没有太后的授意,难免名不正言不顺,总不能白为内阁那群只会和稀泥的老头子和所谓的宗亲大臣们做嫁衣。”

简浔一听就明白了。

只要历代皇帝心腹中的心腹腾骥卫愿意配合,要让明贞帝忽然“暴毙”,还是不难的,毕竟金吾卫全部在宇文修的掌握之中,待入了夜把各处的宫门一关,除非消息走漏有人强攻,否则谁也进不了皇城,而一夜的时间,足够把该做的一切都做好了。

相形之下,反倒是简沫那边变数大一些,她对明贞帝虽说是死了心,但总是自己的夫君,明贞帝还救过她的命,彼此还一同患过难的,于明贞帝来说,简沫或许不是他后宫里最重要的那一个,于简沫来说,明贞帝却是她唯一的男人、她儿子的父亲,要让她明知道明贞帝有危险,却当做没事儿人一般,只为了自己的儿子和自己能上位,只怕她做不到。

何况她儿子才那么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她也是打小儿读书的,怎么会不知道,如今是她儿子还小,宇文修与平隽等人需要这个傀儡,他们母子才能暂时安然无恙的活下去,等她儿子渐渐大了,宇文修与平隽等人也已稳住局势,不需要她儿子了,岂非就是他们孤儿寡母的死期了?她或许可以不怕死,却决不能不顾自己儿子的性命安危。

简浔是还没做过母亲,但“为母则强”的例子,听得见得太多了,倒也能理解简沫的忧虑,思忖片刻,道:“师兄,等你们便该安排的,都安排得差不多了,你安排我进宫一趟去见简沫罢,让我来跟她说这事儿,应当可以说服她,若实在不行了,又再说罢。”

只要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并向简沫做出保证,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他们母子都不会有事,应当可以让简沫与他们站到一边,可若简沫实在不愿意配合,为了大局,他们少不得也只能采取一些非常手段了,总之等事成以后,时间可以向简沫证明,他们真不是为了自己的野心,实实在在是为了苦难中的百姓!

宇文修一点也不想让简浔进宫,那个昏君已经昏聩到没边儿的地步了,谁知道浔浔进了宫后,会不会有危险?他再是严防死守,尚且还有个万一。

可简浔不走这一趟,简沫那儿还真没有其他更合适的人去,纵旁人去了,也未必就能说服她,反倒打草惊蛇,坏了大事。

宇文修只得道:“那到时候让姐姐陪你进宫去,到了那一日,我会寸步不离守着宇文嵩,绝不会让他离开我的视线半步的,不过事情太多太杂,一时半会儿间且还不必你进宫,你就安心待在家里,外面的事,交由我和平子清罢,我们两个联手,这天下有什么事是办不到的!”

简浔点头应了:“那我等师兄消息,师兄也别太着急,事缓则圆,这天下与百姓们都苦了这么久了,也不差多几日少几日了,等苦过了这最后一段时间,以后便都是甜的了。”

要将皇位上的人换一个,说起来容易,真做起来却是千头万绪,还要冒极大的风险,宇文修心里的确着急,却也知道这事儿急不来,便应道:“我知道,我心里有数的,你也别着急,凡事自有我呢!让人摆饭罢,与你说了这么多,心里好受了些,肚子也终于知道饿了,早膳和午膳我因为一肚子的气,都没怎么用。”

简浔一听,忙道:“师兄怎么能这样糟践自己的身体,如今是年轻,等上了年纪,有你后悔的!那我立刻让人摆饭,琼雪,瑞雨…”

翌日送走宇文修后,简浔收拾一番,便去了银安殿看睿郡王。

睿郡王身体里虽还残留有余毒,要再将养几个月,方能痊愈,但气色和精神都好了许多,一见简浔进来,便满脸是笑的道:“修儿媳妇来了,坐。修儿进宫去了吗?本王听说他前夜没回来,昨夜也是天快黑了才回来,是不是朝中事多?再是事多,他也得注意自己的身体才是。”

简浔笑道:“近日朝中事情是有点儿多,偏昨夜回来时又那么晚了,夫君怕打扰了父王休息,便没有来给父王请安,让我今儿早上过来时,替他向父王赔个不是,说是等忙过了这阵子,一定好生陪伴父王一段时间。”

他昨儿一肚子的气,何况本就多少还是恼着睿郡王的,哪里还顾得上来给他请安,又哪里顾不上让自己替他赔不是,不过她是贤内助好老婆么,当然要替他描补一下了。

这话一听就知道不可能是宇文修说的,睿郡王嘴上笑着:“他公务繁忙,一时顾不上家里也是有的,我这里多的是下人服侍,哪里就至于要他亲自陪伴了?倒是你,可别恼他陪你太少才是,如今他正年轻,自是要趁年轻做出一番事业来,等以后年纪大了,便想做出一番事业也晚了。”

心里却忍不住黯然神伤,儿子真就恼他到这个地步,连看都不愿再来看他一眼了吗,可他之前不是说了,已不在乎当年的事?何况他也已为他们母子申了冤正了名报了仇了啊。

睿郡王想着,忙又道:“对了,这两日外面的那些议论声你都听说了罢?总算修儿的名声都挽回了,本王也总算有脸去见他母亲了。”

简浔闻言,淡淡一笑:“是听说了一些,多谢父王用心良苦。”

心下却是真不在意宇文修有没有那个“鬼之子”的名声,甚至可以说从来不在意,他就算一直有那个名声又如何,在她和其他真正在乎看重他的人的心里,他就是他,他们对他的态度不会有任何改变。

她也知道,宇文修自己也一点不在乎那个名声,那些都是小事,比起他正操心谋划的事,简直微不足道,所以,睿郡王想以此来讨好他,挽回他的心,怕是不能如愿了,他的目光一直在往前往上看,当他看到了最高处时,下面的不论是小草也好,大树也好,都微小得不能再微笑,可以直接忽略不计了。

简浔又陪着睿郡王说了一会儿话,便起身行礼告退了。

待出去后走出没多远,崔公公追了出来,行礼后笑道:“好叫大少夫人知道,王爷已同意让二爷带了二少夫人去漠北了,说他总要人服侍的,何必舍近求远?虽说事情与大少夫人无关,奴才想着,还是要禀告大少夫人一声才是。”

简浔笑着点了点头:“方才竟没听父王提及这事儿,若不是公公告知,我还不知道呢,多谢公公了。不过我瞧父王长天白日的闲着,只怕也无聊得很,很该叫了三弟和妹妹们过来侍疾、陪父王说话解闷儿的,尤其五妹妹,听说父王以往最喜欢她的童言无忌了。”

也省得睿郡王成日里闲着,除了后悔和伤春悲秋,就是想着怎么挽回宇文修,父子间已经到了这一步,就这样不近不远的处着不好么,非要更近一步,来个真正的父慈子孝,摆明就是强人所难么。

“王爷怕是不想让大少夫人烦心,不过,大少夫人想得可真周到,老奴差得远了。”崔公公少不得应了,又赔笑说了几句话儿,便行礼告退了,并不是他鸡零狗碎的小事都要拿来烦大少夫人,而是他觉得,自己必须要做出这样一个态度来。

崔公公离开后,简浔一边往回走,一边终于想起刘纯馨愿意随宇文信一道去漠北之事来,她不是怕极了吃苦的么,怎么会愿意随宇文信去漠北,还是在宇文信明显待她不好的前提下?她不是该设法回浏阳去,与她娘团聚么,刘段氏再是想把她“卖”个好价钱,至少对她还是可以的,更不会朝打夕骂,怎么也比跟着宇文信强罢?

不过,他们当初上京时,把事情做了绝了些,只怕刘氏族里的人还恼着她们,阖族的人要欺负收拾两个孤儿寡母两个弱女子,简直眼睛一眨,就能有一百种法子,也不怪刘纯馨不敢回去,刘段氏那么大年纪的人了,至多也就是忍饥挨饿,委曲求全而已,她却正当妙龄,谁知道会被“嫁”给什么人?万一比宇文信更糟糕一百倍怎么办?

宇文信好歹年轻俊美,就算不被父兄和家族所容了,至少也不会饿着冻着,刘纯馨还是他的正妻,她在关键时刻雪中送炭,也多少能挽回一些在他心中卑贱不堪的形象,这么算来,将来还是有过好日子的希望的,总比不得不去走一条完全不知道前路在哪里的路来得强得多。

那么,祝福她心想事成,前路能越走越光明罢,宇文信虽不是个好东西,至少比之杨氏,还是良心未泯,要好上不少的,若两人去了漠北后,能相扶相持,同心同德,于他们两人来说,都算是一种福气。

崔公公手脚极快,很快便将宇文信去漠北的一应事宜都准备好了,不过本来也没什么可准备的,不过一房现买来的家人——一对夫妻带着一对儿女,并一个刘纯馨,和给宇文信准备的一些行礼罢了,拢共就两辆车,算得上是轻车简从。

睿郡王怕宇文信中途逃跑了,还特地安排了四个侍卫送他们一路去漠北,也有免得他们路上遇上危险不能自保的意思,再就是去了当地后,总得与卫所官府打个招呼,看好了宇文信,不能让他离开漠北一步,是让他去流放受苦,可不是让他去享福的,还能任他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想离开就离开不成?

宇文信对这些安排通无异议,虽然也没有他有异议的资格,却在考虑了两日后,仍不同意刘纯馨与他一道去漠北,只说可以给刘纯馨一纸放妻书,然后看她是要回浏阳老家去,还是仍留在盛京。

她若要回浏阳老家,他可以给她盘缠,她若想留在盛京,他也可以给她指路,求一求简浔去,总是自己的嫡亲表姐,不敢有旁的要求,只求能去她陪嫁的一个庄子上落身,若再遇上一个老实巴交的男人就嫁了,一辈子虽不能大富大贵,平淡也自有平淡的好处,也不是就不可能。

——想着自己对刘姨妈做的事,宇文信终究还是对刘纯馨难得生出了一二分愧疚来,到底只是两个弱女子,再是可恶可恨他也是胜之不武,可他如今自身且难保,更不必说寻人了,何况也无处可寻去,那就好歹给她留一条活路罢。

刘纯馨却既不肯回浏阳,也不肯留在盛京,只坚持要跟了宇文信去漠北:“我自己的选择,哪怕将来后悔了,也是我自己的事,只求二爷能带了我同去。”

还连行礼包袱都收拾好了,值钱的细软首饰等并没带多少,倒是药材和盛京一些做菜的调料带了不少,人离乡贱,她是受过漂泊到异乡后,连想吃口家乡菜都是奢望的苦的,若去了漠北后,二爷想吃家乡菜时,她却给原样做了出来,不愁不能打动他的心。

不想之后荣亲王就打发了人过来告诉睿郡王,宗室里连日来都有人到他面前说,宇文信有个那样恶毒的娘,歹竹怎么可能生得出好笋来?指不定此番毒害睿郡王的事,他也有参与,便没有参与,必定也知道,却没有阻止,说明什么?说明他跟他那个娘一样的恶毒啊,这样的人怎么能再留在宗室,就该将他逐出宗室,以示公正,以儆效尤才是!

荣亲王先并没有理会这些话,当他不知道,他们都是想借此来向宇文修讨好卖乖么?他如今虽也不待见宇文信,因为他知道得比旁人更多一些,对宇文信那样竟敢弑父的人,自然不可能再有好感,可这到底是睿郡王的家务事,到底要不要将宇文信逐出家族,决定权在睿郡王手里好么,岂容他们一群别有用心,只知道落井下石的人置噱,宗室说到底,也不过就是一个更大些更尊贵些的家族而已。

便是宇文修,也未必就愿意看到那样的事发生,更不会承那些个别有用心之人的情。

只是荣亲王驳了几批人后,没想到他们竟弄了个联名上书,也不知是谁牵头谁起草的文章,把杨氏和宇文信的罪行全部白纸黑字的写下,连同他们请求将宇文信逐出宗室的要求也写下后,还玩起了在后面逐一签名同意的戏码来。

这下弄得原本一些不愿表态,或是不愿落井下石的人,也不好不表态了,万一回头有心人到宇文修跟前儿一说,就是那谁谁家当初不赞成将宇文信逐出宗室,谁知道宇文修会不会记恨自家?他的确不是“鬼之子”、天煞孤星了,可他“煞神”的名号却还在,是等闲人轻易惹得起的么?

以致最终呈到睿郡王面前的所谓“联名请愿书”,上面竟密密麻麻签满了名字,除了几家似荣亲王府这般有实权日子极过得的宗室,竟然十停里有九停人家都签了名。

这下荣亲王不好不顺“民意”了,那么多宗室呢,他再是宗正,也不能罔顾这么多人的意思,只得当众宣布将宇文信逐出宗室,并将他的名字,从皇家玉牒上勾了去,至于杨氏的,之前便已勾掉了。

好在宇文信没有品秩爵位在身,说穿了除了个宗室子弟的名头,只是个白丁,逐他出宗室都不必先回过明贞帝,荣亲王自己就可以做主,只事后回明贞帝一声也就是了,何况就算明贞帝事先知道了,他难道就会过问么,且不说宇文修是他的重臣,他多少要给几分面子,便没有这一层关系,他如今炼丹问道宠幸妃嫔们尚且来不及了,哪还顾得上理会这些个鸡毛蒜皮的事。

于是就这么的,宇文信不再是宗室了,彻底成为一个没有家族的人了,虽然之前他便等同于没有家族了,被睿郡王等同于是净身出户的流放到漠北,有生之年不许他再踏入盛京城一步,可不是无家可归,更别想有家族的庇佑了吗?

可那层遮羞布到底还在,他也到底还有一二分残存的希望,万一哪日父王就心软了,愿意让他回来了呢,父王只是一时恼了他罢了,等他气消了,慢慢就会开始想念他的好,等他再上了年纪后,就会更惦记他牵挂他了,届时他自然也就能回来了。

只可惜,他如今被逐出宗室了,连最后一二分希望也彻彻底底的破灭了!

宇文信满心的悲愤,却连哭都哭不出来,更不知该恨谁才好。

恨母亲吗?那是生他养他,一心为着他好的人,谁都能恨她,惟独他不能;恨族人们落井下石,尤其是那几个从头至尾跳得最欢的混帐东西吗?他当初与他们交好时,便知道他们其实不是可交之人,果然这么快便被他们咬了几乎致命的一口;恨宇文修和宇文倩吗,若不是母亲当年作孽,又怎么会有后面这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