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莲伸手就要拉睡莲的手,说:“所以,我们放下昔日的恩怨吧,我若嫁得好,夫家得势,将来也会提携你,帮你对付她。”

睡莲不动声色将手缩回炕桌底下。

“怎么?你不相信?”品莲道:“你别忘了,我还有个伯爵舅舅,和公主舅妈,我大哥已经是庶吉士,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听到这话,睡莲不禁抽了抽嘴角,讽刺一笑,道:“我怎么觉得,刚才听到了今年最有意思的笑话呢?”

“是笑话还是真话,不日便得知。”品莲凑过去低声道:“淮南伯和安宁公主已经为你物色了一门极好的亲事,你会成为将来的安顺伯夫人,可是因为杨氏作梗,此事就此搁浅,如果你向祖母父亲请愿,他们说不定能直接迈过杨氏,同意这门亲事。”

难道昨晚颜老太太和五爷夜访听涛阁就是为了此事?难怪会没头没脑的说什么“嫁给浪荡子”之类的话,不过,这和品莲的婚事有什么联系?

正想着,一个念头在脑子浮起来,睡莲淡淡问道:“三姐姐呢,如果祖母和父亲许下安顺伯府的亲事,姐姐会嫁入那家?”

“是襄阳侯府。”品莲脱口而出后,心中暗暗后悔,忙解释道:“虽说是侯府,比伯府高一等,但是,嗯,对方只是普通嫡子,并非像妹妹那样可以嫁给世子,做世子夫人。”

说到这里,品莲脸颊微红,显示出少女的娇羞来。

哦,睡莲恍然大悟,她虽然不知安顺伯府和襄阳侯府的底细,但是听品莲遮遮掩掩的话语,她也猜到那个安顺伯府世子恐怕很是不堪,而襄阳侯府那个所谓的“普通嫡子”更不是品莲说的那么简单!

她如果相信莫氏全家加上娘家淮南伯府良心发现,比亲生女儿/外甥女还要疼自己,那么这就是比刚才品莲说诚意合作更大的笑话!

拿自己的婚姻大事做垫脚石,给品莲铺路,莫氏其心可诛!

“婚姻大事,自有长辈做主,岂是我们女儿家议论的?”睡莲一大桶冷水浇过去,道:“姐姐今日说了许多禁忌之词,虽说长幼有序,但妹妹也不得不提醒姐姐一句,切莫要再如此了,若被外人得知,恐怕要说我们颜府的女儿轻狂!”

软硬不吃,怎么说都不管用!品莲低吼道:“你就如此执迷无悟,定要与我们做对吗?”

睡莲不语。

品莲以为她意念松动,便说:“你此时若能与我们联手,还来得及。”

睡莲却问了一个风牛马不相及的问题:“三姐姐喜不喜欢冬天?”

品莲不耐烦道:“你不要回避我的问题,谁在和你说这些琐事。”

睡莲不理,还是重复了一遍:“三姐姐喜不喜欢冬天?”

品莲只好如实说道:“我讨厌冬天,冰天雪地的,琴声会变得生涩难听。”

“每个都有各自的立场,不能强求统一的。”睡莲一笑,提笔将方才抄写的《全唐诗》宣纸翻了翻,找出一张来,在一行诗下,用毛笔画了一个圈,最后将纸递给品莲。

品莲张开一看,脸色顿时煞白,只见标注的诗歌内容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71、煽风点火为女复仇,划界限分房不分家 ...

来思院,七夫人柳氏和九夫人沈氏对坐在东次间临窗大炕上闲话。

自从杨氏抓到莫氏把柄,莫氏不得以暂时对她言听计从后,沈氏的应声虫作用即刻消失,被杨氏抛弃了。

沈氏后悔莫及,悔不该当初为了蝇头小利背叛莫柳沈三人联盟,如今她在家务里捞不到任何好处,手底下的人还被杨氏排挤,沈氏孤立无援,几乎每天找柳氏拉家常闲话,借以缓和两人的关系。

身为庶子媳妇,沈氏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分出府单过,而且她娘家并不得力,若要以后能继续沾上太傅府的光坏,就必须和杨氏、柳氏两个嫡子媳妇搞好关系——而杨氏是肯定靠不住的,寡嫂柳氏却容易亲近多了,再说佑哥儿也是个出息的孩子,将来说不定能依仗几分,为琪莲和康哥儿铺路子。

两个人正说着一个月后颜老太太六十大寿的事情,张嬷嬷进来说:“夫人,听涛阁的刘妈妈来了,说您前几日送的宫廷秘制祛疤的膏药用完了,若还有,烦请再赐一瓶。”

柳氏一听,便知听涛阁出了急事,因为她昨晚上才送去一瓶,不可能这么快就没了。估计是张嬷嬷见沈氏在场,隐晦的提醒自己。

“娣妇先慢慢喝茶,我去问问睡莲的伤情怎么样了。”柳氏来到西次间耳房,刘妈妈急忙将品莲气势汹汹去听涛阁找茬的事情说了,最后道:

“方才九小姐喊奴婢给她更衣,说要去松鹤堂见老太太。三小姐却拦着不放,九小姐偷偷给奴婢比了一个‘七”的手势,奴婢想着,小姐是想要奴婢来找七夫人帮忙。”

“莫氏太骄纵三姑娘了。”柳氏缓缓摇头,目光一定,说:“你先稍等,我和九夫人一起去。”

柳氏回到待客的东次间,笑着对沈氏说道:“我有两天没去听涛阁了,现在天也凉快,不如咱们妯娌两个一起去瞧瞧九丫头?”

难得柳氏会主动邀请,沈氏那里会拒绝,笑道:“嫂子倒是拿着药瓶去,我空着手总归不合适,嫂子好歹疼我些,给我些果子点心什么的,我借花献佛当礼物送给九丫头,定不负恩泽。”

柳氏莞尔一笑,说:“我的陪嫁田庄刚送了几篓苹果梨,外表粗糙不堪,味道却是极好,不如拿这个去给九丫头罢。”

两人才说了几句闲话,张嬷嬷提了一个柳条编制的篮子进来了,里面整齐的码放着苹果梨,还衬以绿叶和各色花朵,果然是人靠衣装马靠鞍,这丑梨经过张嬷嬷巧手打扮,居然看起来颇为养眼。

“给九夫人房里送一篓去。”柳氏转而对沈氏说:“你们家琪莲和康哥儿也尝尝——不过小孩脾胃弱,不能多吃,每日一个就足够了,可不能由着他们胡吃海喝的。”

一听这话,沈氏大为感动,去听涛阁的路上连连道谢,说:“…难为七嫂还惦记着我屋里那两个淘气的。”

柳氏淡淡一笑,道:“琪莲懂事听话、康哥儿聪明活泼,我心里是极疼他们的——就连老太太也天天惦记着呢…。”

妯娌两人说笑着,很快来到听涛阁,刘妈妈在后面远远的朝着采菱打了个手势,采菱会意,在窗棱上偷偷敲了两下。

此时睡莲刚刚把白居易那首《卖炭翁》的诗句圈出来递给品莲。

品莲气的脸色煞白,这时,窗棱上突突两声微响,睡莲会意,定是刘妈妈拉着救星七婶娘来了,顿时计从心来:

三姐姐,若任由你大闹听涛阁,还完完整整的出去,那我这里就是菜园子,想进就进想出就出了。

还是给你几分颜色瞧瞧,别以为把我这一亩三分地当成是你的华年居!

此刻品莲已经将写着诗句的宣纸攥成一团抹布,睡莲摊手道:“三姐姐还给我罢,夫子要我抄写五遍,少一遍都不行的,我得留着它交差呢。”

品莲将那团宣纸一扔,再也顾不得淑女形象,几乎是嘶吼似的说道。“你一定要与我们为敌是吗?!”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三姐姐,说句实话,我和卖炭翁是一个想法呢。”睡莲笑眯眯低声道,眼神里满是嘲弄。

哗啦!

几声乱响,品莲暴怒,拂袖将炕几上笔墨纸砚全部掀在地上!

于是当柳氏和沈氏刚到书房夹板门帘前时,就听到哗啦啦的响动,紧接着是睡莲的哭声!

“呜呜,三姐姐,妹妹若是做错了什么,你直说便是,为何要砸我东西?!”睡莲掩面而泣,肩膀一抽一抽的,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

“三姑娘!你这是在做什么?!如市井泼妇般大闹听涛阁,岂是我们颜府千金小姐所为?!”

只闻门帘外柳氏一声大喝,刘妈妈和采菱高高打起夹板门帘,七夫人柳氏在众丫鬟婆子的簇拥下推门而入,紧跟其后的居然是兴奋得面目扭曲的九夫人沈氏!品莲顿时目瞪口呆:这两位婶娘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会来的这么巧?还有,我的丫鬟去那里了?她们怎么没过来提醒我?

“拜见七婶娘、九婶娘。”品莲回过神来,忙给柳氏和沈氏敛衽行礼。

柳氏只是轻轻点点头,然后沉着脸坐在罗汉床上低声安慰睡莲,懒得再看品莲一眼,还掏了自己的帕子给睡莲擦泪。

沈氏侧过身去,没有受品莲的礼,冷冷一笑:“三小姐好大的火气,明知你九妹妹身体不适,还来这里吵闹——我们颜府可没有这种欺负弱小的家学渊源。”

自打年夜饭那晚宝贝女儿琪莲被品莲公然训斥没教养,沈氏心里便种下了耿介——一个旁支的半吊子嫡女,有什么资格训斥颜府正经嫡出的小姐?

于是当柳氏教训品莲时,沈氏乘机跟着说了几句风凉话,“颜府可没有欺负弱小的家学渊源”,更是话里藏刀暗指品莲生母曾经不堪的身份了!

一个歌姬的女儿,还敢骑到我的女儿头上来!

“你——你们欺人太甚!”品莲又羞又怒,一张秀丽的瓜子脸涨得通红!

“哎哟,都说恶人先告状,我今日可是见识到了。”沈氏丝毫不留任何情面,说:“你母亲就是这样教你说话的?与长辈居然‘你我‘相称?’,哼,说起来我家琪莲刚学说话时,就知道叫声‘婶娘’了!”

柳氏也冷冷的说:“三姑娘说话造次了,还不赶紧向九夫人道歉。”

品莲那里受过这样大的压力和尖锐的嘲讽?她以前虽然是庶出,但因是颜五爷的长女,自幼聪明好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因此五爷待这个女儿与众人不同,格外疼她一些;生母莫氏怕她在嫡母处受了委屈,平日里也就格外宠着她,甚至说放纵也不为过。

后来淮南伯府起复、伯爷还尚了公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生母莫氏扶正,品莲摇身一变,奇迹般的从庶女变成嫡女,拍马奉承的人如过江之鲫,品莲愈发清高骄傲起来。

原本莫氏觉得女儿这样不妥,但是又想女孩儿是娇客,待字闺中时若不宠着,等到嫁人做别家媳妇时,就永远没有宠着的时候了,所以莫氏也没有十分拘束女儿。

“你们都欺负我!”品莲哇的一下哭了,用手帕遮着脸朝外跑去。

睡莲觉得不妥,吩咐刘妈妈她们好歹盯着——毕竟人是从听涛阁出去的,若被人瞧见了,指不定以为是睡莲欺负了品莲呢?

品莲泪奔都院子里,这时她的丫鬟丹阳不知所措的跟上去——方才,添饭添菜两姐妹拉着她去了自己房间,添菜大展按摩手艺,添饭则坐在一旁滔滔不绝八卦府里家生仆的奇闻秘事,两姐妹着实伺候得踏雪姑娘很舒服。

出了院子,一阵凉风让嚎哭不止的品莲平静了不少,想起方才所为,她不禁有些害怕:今日一口气得罪了两位长辈!还当众失仪!如何是好?!

刘妈妈命两个粗使婆子抬了一顶软轿过来,恭恭敬敬道:“我们小姐说三小姐不小心扭了脚,吩咐我们预备软轿抬三小姐回华年居。”

品莲拼命止了泪,在丹阳的搀扶下上了软轿,回到华年居,禁止的委屈顿时又狂涌出来,品莲坐在琴架后垂泪,丹阳自知闯了大祸,赶紧叫人去东轩阁请莫夫人过来。

听涛阁里,在柳氏和沈氏的联袂安慰中,睡莲渐渐收了泪,抽抽噎噎道:“还是两位婶娘疼我,帮我主持公道,可是三姐姐这样哭着回去,外头还不知会胡说些什么呢,横竖我年纪小,被祖母骂一顿、抄几篇《女戒》就没事了,只是两位婶娘恐怕就要被冤枉欺负晚辈了,两位婶娘请放心,侄女一定将实情道来。”

张嬷嬷则上前施了半礼,道:“我托大说两句,两位夫人啊,如今咱们不怕小人乱嚼舌根,怕的是有人恶人先告状,先朝咱们头上泼污水,到时咱们恐怕百口莫辩了。”

也对!都是做娘的,沈氏很明白如果莫氏知道女儿是被自己气哭的,到时还不知道用什么法子来报复自己呢!

怎么办呢?沈氏暗急,柳氏“瞧出了”沈氏所想,站起来拉着沈氏的手,说:“为今之计,只能先去松鹤堂将此事回了老太太,要罚要训,全凭老太太才是。”

“可是见三姑娘欺负九丫头,我太冲动,言语尖刻了些,实在有失长辈的风度,老太太恐怕会不悦。”沈氏有些暗悔,刚才急于为女儿报一箭之仇,有些激动了。

“你放心。”柳氏整了整鬓边的头发,慎重说道:“我与你一同去,我为你作证,想必老太太是相信的。”

沈氏心下稍慰:柳氏毕竟是老太太的嫡亲媳妇,老太太可以不给自己面子,但是肯定会给柳氏面子!

“你先回卧房休息,书房暂时不要人打扫。”柳氏叮嘱了睡莲,和沈氏携手去了松鹤堂。

 睡莲瞧着窗外两位婶娘的背影,不由得对柳氏和张嬷嬷默契的配合佩服的五体投地:什么叫借刀杀人?这才是借刀杀人——杀完人后,那把刀还要反过来感谢她!

“唉,比起七婶娘,自己这点皮毛道行还差的远呐!”睡莲顿首道。

话说莫氏听完心肝宝贝女儿品莲的哭述,顿时气得火冒三丈!一来气女儿沉不住气,冒冒失失大闹听涛阁,二来气沈氏柳氏不知廉耻,居然联手欺负一个晚辈!

看着女儿哭得几乎断气,第二种情绪顿时占了上风,莫氏决定等五爷下衙后,哭天抹泪请丈夫讨个公道。

松鹤堂里,沈氏将品莲所作所为一五一十讲述给颜老太太听,之前柳氏叮嘱过,千万不要添油加醋,否则老太太根本不会站在你这边。

颜老太太面沉如水的听完沈氏的叙述,以及柳氏适当的补充,沉默良久,又默默喝完了一盏茶,才吩咐容嬷嬷去请莫夫人过来。

莫氏来到松鹤堂,柳氏和沈氏早就回避了,偌大的正厅上,孤孤单单坐着颜老太太一个人。

“给母亲请安。”莫氏虽然早就嗅出气氛不详,但也面不改色的给颜老太太行了礼。

颜老太太指着左手边第一张椅子,说:“坐吧。”

莫氏一惊:这张椅子向来都是五夫人的位置,我那里敢坐?

“坐。”颜老太太坚持。

莫氏小心翼翼的坐了半边椅子。

“以后你莫要再叫我‘母亲’了。”颜老太太说:“你既然在族谱上是兼祧大哥一房的儿媳妇,就应该叫我‘婶娘’。”

莫氏慌忙跪地道:“媳妇一直将您当做母亲看待的。”

颜老太太说:“规矩就是规矩,以前浑叫着也就罢了,如今两个侄孙、一个侄孙女都要说亲了,再这样乱叫亲戚,就要被人耻笑我们颜家没规矩!”

老太太已经叫自己的孩子为“侄孙”、“ 侄孙女”了!

莫氏深知颜老太太的脾气,一旦决定,便不会更改!

“你放心,只要五爷还在,就只是分房,而不是分家,你们这一房依旧和我们生活在一个屋檐下。”颜老太太道:“只是从今日起,你就不要管颜府的事情了。你就是你们这一房的当家主母,从此人情来往、家里的收入开支,都由你一人做主,我一个做婶娘的,不会干涉你任何事。”

72、声东击西老太施恩,处心积虑为人做嫁 ...

莫夫人一房单独过活的前三天,五夫人杨氏高兴得见人三分笑,连睡莲都给了几分好脸色——据耳报神翠帛来报,三小姐品莲先来听涛阁闹一场,下午颜老太太才决定分房过。所以莫氏能彻底从议事厅退出,睡莲居功不小。

分房不分家,就是大家还是住在同一屋檐下,但是各过各的日子,从此当做亲戚来往。

可话虽如此,莫氏很清楚的明白:只要颜五爷活一天,她们这一房便能在颜府住一天,但一旦颜五爷去了,她们这一房肯定是要搬出去的——因为太傅府是颜老爷子的产业,与大伯爷一房毫无干系。

既然莫氏是已经去世大伯爷的儿媳妇,大伯爷和颜老爷子是嫡出兄弟,所以颜府目前能分给莫氏的产业有两项:

第一,是颜老爷子继承曾祖父的祖产,祖产部分一分为二,将属于大伯爷的一半交给莫氏打点。

可问题是:这部分祖产田地、铺子、房子全部都在成都!莫氏那里够得着那些地方,所以颜老太太将这一半折算了现银五百七十两,当场给了莫氏。

莫氏并无异议,颜府祖产上每年出息的大头——包括三个蜀锦铺子都是精明能干的颜老太太用自己的陪嫁和原配吴氏的陪嫁打理的产业,莫氏无法沾染。

而且曾祖父那一代颜家只是富足的耕读世家,那里有那么多产业?颜老太太折出的五百七十两银子,已经很照顾她这一房了。

此外,颜老太太还在成都留了一处房产和五十亩上好的祭田给莫氏,说:“这是你们这一房以后安身立命的根本,你赶紧找了一个得力的管事过去打理,再买一百亩水田做祭田,以后颜氏宗嗣祭祀、大伯牌位的灯油香火都靠祭田的出息,我就只管我们这一房了。”

第二,是曾祖母留下的嫁妆,曾祖母只有大伯爷和颜老爷子两个亲儿子,按道理也要将曾祖母一分为二,可曾祖母出身普通耕读世家,当时的陪嫁全部折成银子也不过一百两,其中大部分还都花用了,莫氏当然推辞没好意思要。

颜老太太却说:‘若不分给你们这一房,便是我这个老婆子欺负侄媳妇了,以后我们都生活在同一屋檐下过日子,更是要丁是丁卯是卯,我一个长辈,怎么好意思占一个晚辈的便宜呢。”

五个账房师傅噼里啪啦又是一顿算盘,算出了十七两银子零五钱来!颜老太太四舍五入,一共给了莫氏十八两!

为了以示公平,颜老太太特地请了住在京城的几个颜氏家族族人以及关系交好的家族作证,比如西城颜府二房夫妇(即颜如玉的父母)、西城咸宜坊丰城胡同姚府姚大人(姚知芳的父亲)和姚老太太等有头脸的人物。

众人皆赞颜老太太公平公正,绝不藏私,而且体恤晚辈,实乃大义之人!

颜老太太谦虚了几句,其实今日算清产业只是表面——她就是想借着这几位的嘴,将颜府分房而居的消息传遍京城!到时候,不管淮南伯和安宁公主如何神通广大,他们还能把手伸到隔了房的亲戚头上来?

即使伸过来了,也名不正言不顺,到时颜老太太站住了天时地利人和,可以理直气壮的回绝这两位棘手的人物。

当晚睡莲通过柳氏得知此事,并听柳氏分析完其中玄机厉害之处时,不由得暗自感慨:老太太还没动手,就先制造社会舆论,顺理成章的推掉淮南伯和安宁公主关于安顺伯府求亲的提议,这对夫妇休想挑出祖母的错处来!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莫氏看着沉甸甸的五百八十八两银子,心情异常沉重,她倒不是觉得钱少,将来单独过日子艰难——她不缺银子,淮南伯府起复、莫氏扶正之后,弟弟淮南伯出面给她补办嫁妆,田地、铺子、大宅、压箱底的银子、各色衣料等等折成现银也值两万银子的数量,总之,一切都和五夫人杨氏的嫁妆持平。

而且弟弟没有子嗣,他和安宁公主很疼爱宁祥、宁瑞、品莲三个孩子,将来无论是两个外甥娶妻,还是外甥女嫁人,淮南伯府肯定鼎力协助,定会让婚事办得风风光光的。

莫氏担心的是,一旦分房而居,丈夫的心会不会离她们这一房越来越远,三个孩子舅家虽好,但毕竟不如亲爹啊…。

分房大会上,颜老太太对于莫氏这个侄媳妇,表现出了身为长辈莫大的“仁慈“和”体贴“!

颜老太太慎重的将一摞纸给莫氏,说:“这是如今你们这一房使唤仆人的卖身契约,无论是颜府的家生子、还是外头买来的,我都给了你,你好好保管,若他们不听使唤,由你处置!”

莫氏急忙推辞道:“这些人都不是我们这一房花钱买的,而且以前都靠府里养活,侄媳妇如何敢要?”

颜老太太坚持道:“侄媳妇就收着罢,不过是三十几个人口,难道你还要算了卖身银子给我不成?你把我老太婆想的忒小气了。再说这些人以后都靠你发月例银米养活,你的担子不轻啊。”

莫氏只得收了——这些仆人当中,有好几个都是颜老太太的心腹,是当做耳报神插在她这一房的!

既然没有给银钱,那么这些仆人就是长者赐,以后仗着颜老太太的势,恐怕是不服自己管的…。

说完了人口大事,颜老太太又说:“既然分了房,你们这一房就单独开火吧,置办厨房采买物品,专供你们这一房主子仆人的一日三餐,不用吃大厨房了。”

“是。”莫氏苦笑:单独开厨房啊,说是分房不分家,可这和分家也差不多了。

“你放心,我已经吩咐几个媳妇们,在你们的厨房修好之前,大厨房还是会按照以前的月例给你们主仆送饭食,不格外收银子。”颜老太太眼里满是慈爱,道:

“三个孩子依旧住在现在的院子里。东轩阁附近的两个院子已经开始收拾修缮了——费用从我的私帐上支,这两个院子就留着两个侄儿将来娶媳妇用的,就当是我这个做叔祖母的一片心意吧。”

没有提品莲,因为品莲横竖是要嫁出去的,院子空下来,过两年琪莲和慧莲到了十岁,还不知谁会住进去。

最后,颜老太太对颜五爷说,“你既然兼祧大伯一房,定要一碗水端平,不能有偏袒之心,你的俸禄银米,以后都要分给一半给侄媳妇这一房。”

颜五爷应声说是,莫氏看着丈夫木然的神色,心里顿时冰凉一片:三天前的晚上无论她如何哭诉,三个孩子如何跪地哀求,丈夫都咬牙说,分房一事不易再缓,一切听老太太的。

莫氏心想:说是一碗水端平,其实哪有那么容易?丈夫对那个从未见过面的大伯父能有什么感情?

丈夫虽然和颜老太太只是面子情、而且对继室杨氏也不满、但是一旦两房同时有事发生,丈夫毫无疑问的选择先帮杨氏一房!

因为太傅府才是他的根本!颜老爷子才是他亲爹!

至此,从颜老太太提议分房到分房结束,一共三天时间。

第四天时,莫氏按旧例给颜老太太请安,颜老太太说:“侄媳妇,你也是快要当婆婆的人了,不用天天来我这里晨昏定省的。”

潜台词是:你是侄媳妇,每天来我这个婶娘房里请安做什么?没得坏了规矩,将来如何给你的儿媳立规矩。

莫氏强忍住泪水,应声告退。从那以后,她和三个孩子都是三天来一次松鹤堂请安,请安完毕也不会多待,说几句闲话便散了。

从此,什刹海颜府就开始了“一府两治”的生活,果真是两房人家在一个屋檐下过起了看似很和谐的日子。

品莲闯了祸,颜老太太并没有什么惩治的意思——既然分了房,你自己的孩子,你自己瞧着办吧!

莫氏带了素衣的品莲和几盒点心来听涛阁向睡莲赔不是。

品莲面有不虞之色,但是也递过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说:“那日我摔了妹妹的东西,内心甚是惭愧,还望妹妹原谅。”

“姐姐言重了。”睡莲宽宏大量的表示十分愿意和品莲重归于好,最后还说:“细想来,那天也有我的不是呢。”

于是两人唱了一出姐妹情深的好戏,品莲母女离开后,柳氏来访,睡莲说:“婶娘,我总觉得三姐姐变了。”

柳氏查看睡莲的脚已经全好,一丝疤痕都没有,心下稍定,说:“你三姐姐若再不收敛些,恐怕将来会吃大亏,你这几天都闭门不出,那里知道…。”

原来品莲事出后,莫氏带着厚礼去学堂见夫子,说感谢夫子这些年的教导,如今品莲已经及笄,该安心在闺房里绣嫁妆了,所以后便不能来学堂上学!

品莲不爱针线爱诗词,绣了几针便丢开,莫氏干脆把品莲的书房上了锁!逼着品莲在绣房刺绣!

分房过后,一切都要自己做主,修厨房,给仆人发月钱,采买针线班子都要设起来,莫氏每天上午将品莲唤道东轩阁,要她帮忙理家,品莲瞧不上这些俗事,也不耐烦和管事妈妈们打交道,很快掉链子不干了。

莫氏没有再惯着女儿,平生第一次罚品莲在院子里跪了一个时辰!

次日也不管女儿膝盖疼的不能行走,照样要旁听莫氏理家事,每晚针线都做到深夜方休。

品莲几番哭闹都没用,去求父亲,父亲却点头说你母亲做的很对,还训斥品莲太过骄纵。

所有的路都堵死了,品莲撞到南墙,终于肯回头跟着莫氏学家务,做针线,性子也慢慢稳下来。

睡莲叹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三姐姐当才女清高惯了,恐怕不甘心做贤妻良母。”

柳氏笑道:“这有什么办法?谁家愿意娶个才女高高的供着?女人呐,嫁了人便不由得自己了。”

分房之后,颜五爷虽然天天晚上都睡在东轩阁,以表示自己“一碗水端平”,但是五夫人杨氏还是整整高兴了三天。

到了第四天,颜五爷来泰正院向杨氏要颜家祖传的翡翠镯子,那镯子是一对,成色极好。杨氏取了出来,颜五爷却只拿走一只。

次日,恰逢莫氏带着子女来松鹤堂请安,杨氏发现那只翡翠镯子出现在莫氏的左腕上!

杨氏脑子顿时乱成一锅浆糊,迷迷糊糊回到泰正院,把这事给杨嬷嬷细细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