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睡莲心下很不快,却只能乖顺应下,命人拿来纸笔颜料,细细描画。

正当睡莲勾勒王夫人轮廓时,王夫人的马车正停在燕京北城昭回靖功坊罗锅巷的一座小院门口。

小院大门吱呀一声开了一道缝,小丫鬟怯生生道:“我家主人说了,不见。”

王夫人似乎早有所料,塞了个小银馃子给丫鬟,笑道:“麻烦再通报一声,就说事关一位王姓小姐婚姻大事。”

小丫鬟眼睛闪烁几下,将小银馃子笼在袖子里,低声道:“夫人稍等。”

片刻,一个头发斑白的老妇人亲自打开了门,骂道:“黑心肝的老货!少打我们家小姐主意!再聒噪几句,老娘就回禀了老太太,将你们赶出京城!”

王夫人混到如今搭上永定侯夫人,全靠一张唾沫面自干的厚脸皮,她笑道:“哟,时隔这些年,崔妈妈脾气和年纪都见长啊。”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难道不奇怪素儿奶娘崔妈妈肿么总是不出现么,呵呵,因为她已经被老太太赶出去荣养了,嘿嘿。

睡莲的绯闻婚配对象英国公府五少张溶这首“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不须满面浑装却,留着双眉待画人。”是由唐朝徐壁所作。

意思是特别提醒新娘子在装点春风面时,切莫将双眉画好,而一定要将这一工作留给他。这就是说:汉代张敞为妻子画眉,表达了他的一片深情,今天,我就要做张敞第二了。新娘子看了这样的诗,还有不速速上轿的吗?

昨晚向各位亲爱的读者请教丫鬟小厮管家名,这是截至到下午3点半的读者留言,我每个都有仔细考虑回复,采用了其中一些,感谢支持~~。

一共有19个读者帮忙,大家可以继续出主意,我数了数,还是不够哇

1阿醉:响应无奖征答,既然是许家,那丫鬟小厮就用言字辈嘛,后面加颜色,青虹靛蓝墨白blabla怎么编都不太难听(*^__^*)

作者回复 :关于颜色,朱砂石绿已经用了,有些重复赶脚。

2徐家小妹子 评论:春兰 夏竹 秋菊 冬梅(O(∩_∩)O哈哈~)/ 画眉 弄墨小厮:旺财!?管家:王福?!

作者回复 

梅兰竹菊已经被宋氏用过了,分别是韵竹,落梅,采兰,簪菊。

小厮和管家的名字适合商户人家。

3服部宥 评论:我一直觉得管家就应该叫来福!!!哈哈~~丫鬟么????如愿如意????还有银红绛紫鹅黄柳绿??实在是喜欢古人口中的各类颜色???碧玺玛瑙绿松云母什么的石头也可以啊

作者回复 哈哈,又一个来福,人气好旺。石头可以考虑一下。

4rosemary9897 评论: 古时女仆的名字一般有几大系列,但是都以实物为主:一是珠宝类:琥珀(贾母用了),翡翠(这个用的少)、珍珠(袭人以前的名字)、玛瑙(谐音似乎不好听)、水晶(这个好听)、红宝、绿宝(这两个好像少,)、珊瑚、 然后各种珠,各种宝;貌似一般文化程度不高的贵妇喜欢起这种。

还有植物系列的,各种花名草名就不用说了,一抓名字一大把。我个人蛮喜欢好意头系列的。可以来个“禧”系列的:来禧、添禧、多禧、平禧、玳禧等等。各种“安”~~~西门庆家的小厮貌似用的这个系列~汗貌似凤二姐家的小厮和宝二爷的小厮也是这个系列的,貌似适合三叔?呵呵。同样的还有各种“福”。

个人感觉,这是有点低位的奴仆才有主子起名字。比较低下的也就是姓后面加上排行了,比如武大,武二(喂尼够了)。

如果是平民良家或者有点文化败落的家庭的半路来还没得主子赐名。名字一般都是书上的,比如姓后面是什么致、志、知、远;骐、琪、骥、达、名、成、等等,这些都是男子的名了。女子更简单了,什么宝珠、金珠、几娘、红玉、绿玉、紫玉等等(可惜不能用带莲字的了,不然惠莲、宝莲、金莲都是使用率相当高的)

作者回复:珠宝类红楼用太多了,我就不用了。不过我决定采用你的“禧”系列。

那个“致、志、知、远;骐、琪、骥、达、名、成”肯定不行的,因为冲了颜家的几个爷,而且太文雅,不适合仆人用。

4敬荃 说: 荷香 梅香 兰香 桂香 丁香 檀香 橘香 .....可以有很多很多

要不然就是拿出一种植物,譬如兰来取名

兰芝 兰馨 兰蕊 兰萱 兰泽 兰芷 兰言 兰章 兰朱 兰幽 兰偌 兰伊 兰舟....

云也可以,很多可以选择云霞 云岚 云岫 云裳 云朵 云暧 云锦 云梦 云净 云崖 云霓 云帆.......

讨巧的话可以字旁同,譬如双王旁琳琅 珊瑚 琉璃 玻璃 琥珀 珍珠 玛瑙 琅琊 珐琅 玲珑 玳瑁 璎珞

作者回复:兰字不可以,,因为兰舟就用了兰,赶脚有些古怪。

双玉我决定用了。

云字不太合适,正如网友5rosemary9897说的“云系列的貌似小姐辈的名字呢,太雅致了也不好的。贾政不就曾经说过“袭人”的名字妖里妖气的不喜欢么~~~还是像珍珠、醅茗这类能体现贵族们雅致、逍遥、富贵、平安的生活的名字啊~~~。女主在这部书里用添系列的名字已经超级有个性的了,显得大俗即雅因为奴仆们的名字还要朗朗上口的,因为奴仆们经常要出门代替主子办差,不可能叫一个很特别的,很容易和士绅子女的名字一样的名字的~~~ “

5lq 评论: 蔚蓝、银紫这两名挺好听的

作者回复:颜色系列已经有了朱砂石绿

6珑垒 :用金鱼的品种当名字可以不?查了一下,明朝养金鱼挺流行的。当时琉璃厂还烧制专门养金鱼的鱼瓶。当时就已经有 金莹 银雪 鹤顶 银鞍 七星 八卦 等品种了

作者回复 :可以考虑一下小厮用这个

7 紫袍Ame 评论:名字 子晔 子飒 子瑶 子凌

作者回复:认同网友:rosemary9897 的观点“这些名字很不错,不过不适合做奴仆的名字~~~~奴仆的名字要体现主子们的雅致生活,而不是自己的~~~~可以拿来做配角们的名字呢 “

8土豆花花 评论: 用药材一类的也很常见吧! 白芷 白芨 白英 白芍 白附 黄荆 黄柏 黄芩 黄芪

作者回复 :药材。。。如果医药世家倒也不错,嗯,偶想想。

9网友:小黑人 评论: 淡竹,桂竹,紫竹,綠竹,斑竹。。。。 金,木,水,火,土。。。。。

作者回复 :已经有丫鬟叫竹子了,有些重复 。不过金木水火可用在小厮名字。

10网友:?? 评论:丫头的名用颜色加“绫罗绸缎”,如红绫,黄绸,蓝缎,橙缨,紫绡,青纱,褐绵,白纤,绿丝神马的,应该能组很多吧!还有用药材:田七,黄芩,半夏的,茶叶:云雾,毛尖,银针的,丫头,小厮都可以用!

作者回复 前面绫罗系列我在考虑,药材有些冷,茶叶我考虑用在小厮。

11网友:左顧右盼 评论: 《十八钗》 打分:2 用24節氣來命名呢?雖然很常出現,但滿實用的....

作者回复 怕重复啊,我想想看。

12网友:阿蒙 评论: 《十八钗》以釉色命名,祭红,,抹红,天青,粉青,翠蓝,雾蓝,月白,甜白。话说三叔那么个不走寻常路的纨绔,可以把他的丫环取三个字的名字,多有趣啊,呵呵

作者回复 :丫鬟三个字不可能。不过釉色的很绝啊,我决定采用。

13网友:啊 评论:笔墨纸砚,福禄寿禧

作者回复 :用小厮试试

14网友:青梅 评论: 童谣,童话,童言,童语这些名字挺好的

作者回复 :尾毛我想到了莫言。。。

15网友:feicui 评论: 丫鬟嘛,真心觉得"添"系列的满好的!就继续添下去吖!衣食住行的都齐全不是更好吗?!(呵呵...)

作者回复 :添字已经绝版,我不打算在加入了。

16网友:RUI 望春、伴夏、淡秋、忍冬——这四个都是中药名,可以做丫鬟名。

作者回复 :太有才了,决定采用

17网友:白叶叶 评论:用24节气来命名也挺好的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作者回复:有些频繁,我仔细想想,稍微改一下试试。

18:hh 评论: 福禄寿禧、礼义孝廉

作者回复 礼义用在仆人不合适,福禄寿喜决定用在管家。

19网友:温雅寂静 ::端砚,歙砚,洮砚,澄砚;书香、墨香、华香、檀香;墨竹、湘竹、慈竹、水竹、楠竹、桂竹、沛竹;初云、初霞、初雨、初雪;如意平安;吉祥恭喜;马的品种:大宛、河曲、山丹、三河;

作者回复 ,我决定用了那个马,哈哈

图为姚知芳的白玉胭脂罐。

:【辽代?白玉胭脂瓶】此瓶形如辽罐,润比羊脂,大过东珠,工胜造办。口沿两边有穿孔,里面有胭脂沁,既可佩带,又能实用,无疑是官宦之家贵妇小姐的尤物,雍容华贵,气质不凡。此物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小器大作,殊为难得!

146

146、说不平崔妈妈被逐,谈利弊王夫人说亲 ...

崔妈妈是已故七姑太太的陪嫁丫鬟,后来做了王素儿的奶娘,崔妈妈没甚本事,但是好在忠心,一腔热血护着七姑太太母女两个。

后来七姑太太一病走了,崔妈妈更是把王素儿看的比自己的命要重要,王素儿对这个奶娘也十分敬重依赖,如无意外,这对主仆应该是能互相扶持一生的。

可意外还是发生了,王素儿跟着颜老太太去扬州路上,崔妈妈无心挑唆,却也给王素儿和睡莲之间制造了耿介,颜老太太明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怨崔妈妈目光短浅,思想狭隘,长期以往,必定会影响到外孙女。

所以从扬州回到燕京,颜老太太便挑了一个稳重的教养嬷嬷到王素儿身边,以为这样就能把消除崔妈妈的影响力。

原本王素儿的事情都交由崔妈妈掌控,如今被教养嬷嬷横插一脚,崔妈妈浑身都不舒服,心想素儿自打出生剪断脐带就由我看护着,她一皱眉,我就知道她那里不舒服;她一落泪,我就知道她为何伤心,我豁出一生来伺候她,比你这个半路来的教养嬷嬷强出千倍万倍去!

所以教养嬷嬷一来,王素儿也倒罢了,崔妈妈则如临大敌,防贼似的防着教养嬷嬷,但凡贴身的事务,崔妈妈都抢着去做了,崔妈妈年纪渐长,精力不如从前,贪功的结果是累得自己憔悴不堪,头发白了许多。

王素儿心疼崔妈妈,就叮嘱奶娘少操心,横竖有教养嬷嬷和蒹葭白露她们在,何必凡是亲力亲为呢?

崔妈妈听了,当即哭道:“小姐定是嫌我老了!伺候不动了,呜呜,我这就收拾箱笼,回成都老家看房子去!”

王素儿顿时大惊,忙拦住崔妈妈,哭求她留下:“我是心疼妈妈,才会这么说了,妈妈若是走了,留下我一个孤魂似的在这里,日子就更难了。”

崔妈妈也搂着素儿大哭道:“我可怜的小姐唷,孤苦伶仃一个孤女,还寄人篱下的,我就是走了,心也在这里,他日赴了黄泉,魂儿也还会回来陪着小姐!”

主仆两人在卧房哭出这么大动静,惊动了教养嬷嬷,教养嬷嬷一听崔妈妈那话,心下实在瞧不起,便半是劝慰,半是警告的说道:

“崔妈妈别哭了,我也知道你是一心为了小姐,可这话不能这么讲,老爷夫人虽然走了,可是小姐还有老太太、她几个舅舅舅母照顾着,这么能说孤苦伶仃呢?这话若传了出去,肯定被人抓住把柄说咱们不知好歹的。”

“还有,像寄人篱下那种话也不能随便说,自打小姐和九小姐一道来燕京,吃穿用度,崔妈妈和丫鬟们的月钱都是和九小姐一样的,并没有因为小姐是外姓而削减了,老太太也对小姐照顾有佳,说句实在话,同住在浣纱院的五小姐都没有咱们小姐过的好呢,而且——。”

啪!

崔妈妈甩了教养嬷嬷一耳光,还指着鼻子骂道:“叫你一声嬷嬷,你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竟然敢把咱们金尊玉贵的小姐和那个来历不明、不知是从那个娼妇肚子里出来的五小姐比?!”

这个教养嬷嬷是曾经松鹤堂的大管事容嬷嬷的手下,也是叱咤颜府,连当家主母五夫人杨氏都不敢小觑的人物,何时受过被人打耳光这样的侮辱?

教养嬷嬷气的七窍生烟,但还是硬生生忍下来,没有回敬崔妈妈一巴掌,只是捂着脸冷笑道:“五小姐和咱们住一个院,隔墙有耳,崔妈妈这话传了出去,岂不是又让咱们小姐不好做人?”

“什么来历不明?五小姐是堂堂正正认祖归宗、颜氏族长亲笔写进家谱的大房姨娘生的庶女,现已经和应天府周知府大人的三公子定了亲事的,崔妈妈乱嚷嚷五小姐的身世,若因此坏了五小姐的婚事,你能担当的起?”

崔妈妈不甘被训斥,嘴硬道:“周家在南京,离这里远着呢,那里就能传过去,你莫要小题大做,故意吓唬我。”

教养嬷嬷冷冷道:“即便周家远在千里之外,五小姐可是和咱们住一个院子!崔妈妈对五小姐口出恶言,你叫咱们小姐以后和她做好邻居?”

哼,不过是个三棍子打不出个闷屁来的庶女,整日无声无息就像隐形人似的,我才不怕呢,崔妈妈再欲反驳几句,被王素儿捂住了嘴拉了回去。

王素儿忙不迭的替崔妈妈道歉,还拿了消肿药给教养嬷嬷抹上。

王素儿低声下气的为了肇事的奶娘求情,求教养嬷嬷千万不要将此事告知颜老太太,否则自己一辈子都不安心,奶娘也是为了自己,一时气糊涂了口不择言云云…。

难怪崔妈妈如此猖狂,这表小姐未免太纵容护短了些,主仆情分归情分,可也不能一味相护,没了规矩啊。

老太太派自己来表小姐身边,就是为了教小姐规矩,防着崔妈妈把主子带上歪路,倘若自己不告诉老太太,等崔妈妈这番话传出去,或者以后出了事,老太太那里还顾得自己几十年的体面,肯定把自己扫地出门了?!

得罪了表小姐,丢了教养嬷嬷这个差事不要紧,顶多熬到表小姐出嫁,自己又可以当差了,可若是惹怒了老太太…。

对比其中利害关系,教养嬷嬷深叹一口气捂着脸回房,夜晚乘着月黑风高,去了松鹤堂将此事如实回禀了颜老太太。

颜老太太闻言大怒,气得连参茶都拿不稳,连茶带盅摔在地上,连夜叫崔妈妈来松鹤堂问话。

崔妈妈自知东窗事发,抖抖索索来松鹤堂,直至天明,都没有回浣纱院。王素儿一夜没睡,坐等右等等不回奶娘,便在次日一早给颜老太太请安后,便跪下给奶娘求情。

颜老太太沉默片刻,没有理会跪地哭泣的外孙女,扶着彩屏的手去佛堂念经。

过了半个时辰,颜老太太睁开眼,问道:“素儿还跪着?”

彩屏回道:“是,奴婢怎么劝都不起来。”

颜老太太哀声长叹,刹那间,似乎又多了一把白发,良久,问道:“你觉得该如何处置崔妈妈?”

“奴婢不敢托大,不过——。”彩屏顿了顿了,说道:“奴婢觉得,如果表小姐能主动自行惩罚崔妈妈,无论轻重,老太太都可以网开一面,放崔妈妈回去继续伺候表小姐。但是,表小姐偏偏选择了求情,崔妈妈是错,表小姐念及主仆情分,贸然求情更事错,所以,崔妈妈是万万不能再留了。”

颜老太太点点头,“嗯,我也是这个意思,素儿太感情用事了,崔妈妈虽然忠心,但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越帮越忙,素儿偏又器重她,崔妈妈一天在她身边,教养嬷嬷就插不进手,形同虚设。唉,素儿旁事都还明白,可就是对崔妈妈言听计从,我不能由着她一错再错了。”

毕竟是自己外孙女的乳娘,颜老太太要留下面子,对外宣称是崔妈妈得了急病,不能留在府里,怕过了病气,将崔妈妈安置在北城昭回靖功坊罗锅巷一个小院里养病,这一养就是整整大半年!

半年过后,偏执愚忠、有些口舌不饶人的崔妈妈慢慢淡出了颜府人们的视线,崔妈妈“病好”之后,颜老太太“怜惜”她伺候了外孙女一辈子,特还了她的奴婢文书,去顺天府衙门消了贱籍,做良民,赏了纹银百两,许她住在小院子养老送终,还送了一个丫鬟,一房人伺候崔妈妈,这便是没有子嗣的妈妈嬷嬷们荣养的标准模式,当然,容嬷嬷那种有个争气的外甥除外。

崔妈妈在外,没有颜老太太允许,不得擅自进府看望旧主;王素儿一个闺阁小姐,更是不能轻易外出,颜老太太等于将两人隔绝开了。

不过到底是多年的情分,藕断丝还连,王素儿的贴身丫鬟蒹葭白露都是从成都带过来的,蒹葭前年嫁给府里一个小管事,预备将来作为王素儿一房人陪嫁到婆家去,所以王素儿有时候将一些银子吃食药材布匹等好东西托付给蒹葭捎给崔妈妈,崔妈妈也将自己做的鞋袜衣服等物托蒹葭送给王素儿。

颜老太太如何不知?只是觉得不能做的太过,伤了素儿的心,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心想只要这两人打不着照面,又有教养嬷嬷照看着,也无大碍。

——颜老太太到死都后悔自己当时一时心软,没有将崔妈妈斩草除根。

燕京北城昭回靖功坊,位处地安门附近,罗锅巷位处就在次坊中央,其附近的沙家胡同整条街都是燕京城买卖冥器用品店铺,所以权贵豪富之家不会住在此地,这里大多是平民百姓。

罗锅巷的一座一进小宅院里,头发斑白的崔妈妈指着院中小草亭下面的两个马扎子说道:“你要坐便坐,不坐就赶紧走。”

言罢,崔妈妈自顾自的坐在一个高些的马扎子上,从针线簸箩里拿出纳了一半的鞋底,借着落日的光芒,垂首继续缝起来,也不命小丫鬟上茶。

这位上门拜访崔妈妈的王夫人就是成都王老族长的四儿媳妇,按照辈分亲疏来算,她还是王素儿没有出五服的本家婶娘,王素儿早逝的爷爷,和王老族长是亲兄弟,所以素儿算是王夫人的内侄女。

四老爷是庶出,从小就不得宠,成亲之后早早被嫡母分了一份薄产打发出去,带着媳妇上京赶考,进士科最难考,四老爷这个在蜀地勉强算是才子的人物却春闱不中,盘缠将尽,差点要到卖妻卖女的地步了。

好在他能写一手好字,一纸好诗词,相貌堂堂,后来为了生计,不得不放弃科举,巴结上了永定侯,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普通的清客,吟诗作赋帮助永定侯取悦附庸风雅的客人,其机敏善谈,渐渐得永定侯看中,聘为师爷,总管侯府文书来往,算得上是永定侯的心腹,王师爷的年俸和赏赐之物十分丰厚,也能在燕京买房置地了。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妻王夫人从一个给人浣衣做绣活的洗衣妇,摇身一变成了当家夫人,过上了呼奴唤婢的好日子,她原本出身落魄书香之家,跟随丈夫游历,也过过苦日子,其见识谈吐很得永定侯夫人赏识,闲时经常下帖子请她来侯府说话解闷。

王夫人看见侯府奢华富贵,很是羡慕,心里起了攀亲的念头,无奈她大女儿已经出嫁,小女儿姿色才华平庸,根本入不了贵人们的眼,为人做妾她又不甘心——再说了,娶妾娶色,小女儿根本没那个条件。

不过善于钻营的人,永远都有法子。

王夫人听成都老家人说当初那个嫁妆丰厚的吓死人的同族妯娌已经故去,遗孤王素儿来了京城,养在外祖母颜老太太跟前时,心下顿时活泛开了:自己亲女儿相貌不行、才华不及、门第不显、家世不高,永定侯夫人当然瞧不上,可是若换了这位侄女呢…?

王夫人和王师爷一合计,决定从这个侄女身上谋取最大利益,倘若成功了,王家就是侯府的亲戚,而不是依附其生存的无名小卒了。

所以当永定侯夫人表示愿意先见一见王夫人的侄女时,王夫人以职业媒婆的口齿和手段将王素儿隆重介绍了一通,希望能卖个好价钱。

永定侯夫人一瞧,果然如同王夫人所说,品貌皆佳,又好拿捏控制,很适合当二弟媳妇,王夫人见“买者”点了头,心下狂喜,表示此事就包在自己身上。

王夫人还在成都的时候,与素儿她母亲也经常来往,那时候素儿还小,根本不记得这位隔了房的婶娘,可是崔妈妈却记得这位庶子媳妇,在崔妈妈眼里,王家曾经坐视族长家的姑太太逼娶素儿,吞没素儿嫁妆,全家上下都不是好人,因此对王夫人的来访不理不睬的,连客堂都让进,茶水也不上,就让王夫人坐在马扎子上。

受到如此薄待,王夫人面色不改,笑容依旧,跟着坐在对面的马扎子上,马扎子矮小,因此衣裙都沾上了草亭的尘土,她视同无物,先是道歉:

“说起来,当年的事都是我们的错,我那个不成器的小姑,贪婪成性,嫁到孙家后,就更不听我公公管束了,居然打算把我侄女要去给她当庶子媳妇,真是异想天开,我那时若还在成都,少不得打两个耳刮子过去!如同她和姑爷流放外地,客死异乡,家门败落,真是活该,可见朗朗乾坤,天理昭昭,欺不了世人!”

王夫人说的义愤填膺,仿佛当初被逼婚、被谋夺家产的是她自己似的。

崔妈妈头也不抬的纳鞋底,讽刺道:“唷!那多谢王夫人仗义执言了!我和小姐感激不尽!”

146、说不平崔妈妈被逐,谈利弊王夫人说亲 ...

王夫人有唾面自干的厚脸皮,崔妈妈一番嘲讽,根本损不到她分毫,所以她只是一笑,继续说道:“今日我来,也是为了弥补往日的遗憾,如今素儿养在什刹海颜府老太太处,不缺吃穿,也不缺人服侍,样样都是好的,今天西城颜府大小姐出嫁,我也跟着永定侯夫人去观礼了,瞧见了素儿如今的品貌,啧啧,不是我有意夸自家人——素儿的品貌,和那个魏王妃真的不差什么!”

最后一句话说到了崔妈妈的心坎处,王素儿就是她的心头宝、这世上最完美的闺秀,什么五房九小姐睡莲,什么魏王妃如玉,都比不上自家小姐!

所以崔妈妈这次没有反讽,只是闷闷哼了一声。

王夫人见崔妈妈脸色有些和缓,便进入正题,说道:“当时永定侯夫人瞧了,顿时感叹自己膝下儿子们都订了亲事,否则——。”

王夫人故意一顿,清楚的看见崔妈妈手里的针线停住了,心知自己戳动了她的心思,继续循循善诱道:“唉,当时我也感叹,几年不见素儿那孩子,居然出脱成了天仙似的人物,当时我就说,我们王家也有这样人物,将来还不知谁家有福得了去。”

“永定侯夫人纳闷的问我,为何这样的女孩,至今都没有定亲呢?”

崔妈妈猛地抬头,是啊!凭什么自家小姐这么好的品貌,十七岁了都没有定亲?!老太太,素儿的那些舅舅舅母,难道偌大的京城都帮忙挑不出个好女婿来?!

都不愿意帮忙,图清闲袖手旁观罢了!七夫人最是可恶的!明知素儿和佑哥儿是良配,两人打小青梅竹马,天作之合,彼此都有意,可是七夫人贪富贵,硬是拆散了这对鸳鸯,娶了鸿胪寺左少卿的女儿做儿媳妇!

小姐左等右等,却等来这么个结果,如今十七了,都没说上亲事,难道要等到十八岁成老姑娘吗?可自己也没有法子,困在这个破院子里,若还在颜府浣纱院陪着小姐,舍得一身剐,也要去松鹤堂求老太太啊!

崔妈妈一时气愤,手里的针线彻底停了。

王夫人慢慢说道:“永定侯夫人这么一问,我还真不好回答,只得吱唔了几声,永定侯夫人又问我,愿不愿意把素儿嫁到侯府去——。”

崔妈妈立刻腾起站起来,怒吼道:“侯夫人的儿子不都定了亲吗?你想要素儿给侯爷做妾?猪油蒙了心!你们休想打我家小姐的主意!”

“诶哟!崔妈妈容我把话说完啊!”王夫人也跟着站起,慢慢将崔妈妈按回马扎子上去,接着说道:“我那里舍得要亲侄女去做妾?!我又不是那黑心肝的姑太太。”

“永定侯夫人说的是她二小叔、侯府的二老爷。这位二老爷如今也是从五品的武官,咱们素儿一嫁过去,就是五品诰命夫人呢。”

崔妈妈眼睛一亮,但很快问道:“这位二老爷的年纪不能小吧?”

王夫人开始临门一脚,说道:“许二爷今年刚刚二十九,正当壮年,先头娶过一任夫人,前年难产死了,至今膝下只有一个嫡女,所以素儿虽是添房继室,但也和原配没有差别。再说了,咱们素儿那么多陪嫁,背后又有颜府撑腰,谁敢小瞧了去?等生了儿子,那就更风光了呢!”

又道:“唉,也只有我这个亲婶娘,才会为侄女真心实意的打算,毕竟素儿姓王,她嫁的好,我们才能风光。”

王夫人出言切断了崔妈妈最后的犹豫,说道:“说句实在话,素儿在颜家过的再好,毕竟也是个外姓人,颜府表面把素儿当自家小姐看待,可实际却不同,区别大着呢。”

“咱们不提别的,就说另一房同为颜姓的莫夫人吧!她的大闺女叫做品莲的,都熬到十九了,刚刚定下一门亲事,是游驸马的长子,不是公主亲生的,即没有科举功名,也没有官职,富贵闲人一个,所以论起门第地位,还不如这位许二爷呢。”

“唉,连品莲的亲事都是这样,等到她们给咱们素儿说亲事,还不知道会是个什么不堪的人物!崔妈妈就忍心看着素儿天仙般的品貌,任由颜家摆布,去嫁一个凡夫俗子?!”

崔妈妈攥紧拳头,是啊!七夫人巴不得素儿早点嫁出去呢!免得留在颜府碍了她的眼!甭管是什么人家,七夫人才懒得管对方的品行才貌,胡乱把素儿打发出门;老太太年纪又大了,作用有限,她若能给素儿找个好的,何至于等到现在?

王夫人瞧着崔妈妈明显动容了,便继续在火上加了一桶油,说道:“我呢,今天就是来和妈妈商量的,妈妈是伺候素儿的老人,最忠心不过,我敬重妈妈的为人,素儿也把妈妈当做正经长辈,最是信任妈妈,有您开口,素儿定是愿意嫁的。”

崔妈妈想了想,问道:“这门亲事再好,可素儿身在颜府,你一个婶娘如何能做主她的婚事?到头来还不是要颜老太太先点头才行。”

王夫人立刻说道:“唉,不是我说,老太太估摸还要掂量掂量,若早作决断,何以等到现在素儿都没有人家?再说了,那位永定侯夫人催的厉害,说许二爷膝下的幼女快二岁了,正需要嫡母教养呢,乘着年纪小,养着养着就养熟了,否则等那孩子有了记忆,被人挑唆着和嫡母作对,将来有够素儿受的。”

又道:“素儿虽然暂时住在颜府,可是她毕竟姓王,是我们王家的人,族谱正儿八经嫡出的小姐。颜家面子再大,也大不过我这亲婶娘去,只要你把素儿的生辰八字写给我,我以同族婶娘的名义,拿着庚帖和永定侯府过了明路,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能悔婚。”

“——还是早点把素儿嫁过去的好,我今日在宴席上也见到了颜老太太,说句诛心的话,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说走就走了,妈妈还要看着素儿守孝三年,成了二十岁的老姑娘不成?”

说道此时,天已擦黑,王夫人催着崔妈妈写庚帖——崔妈妈是看着素儿出生的,记得素儿的生辰八字,还把一个白玉鹦鹉玉佩塞给崔妈妈,说是定亲信物。

鹦鹉有着夫妻恩爱之意,崔妈妈看着玉佩的成色雕工,她也是见识过的,知道这是上品,看来永定侯夫人极有诚意,只是——。

崔妈妈将玉佩还了回去,也拒绝在大红庚帖上写素儿的生辰八字,她说道:“这关系到我家小姐一辈子的大事,谁都不能替小姐做主,只有我们小姐自己在屏风后面见过那个人,知道这门婚事利弊,她自己点头同意,我才能写庚帖,否则,一切免谈。”

“你——?!”王夫人气的哑口无言,她费了浑身解数来当说客,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王夫人深吸一口气,换上一张笑脸,说道:“也是,我回去和永定侯夫人商量商量,找个机会让素儿好歹在远处见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