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承字辈用山川名称(除了遗腹子三爷外),应字辈基本都是车字旁。

永定侯府

长房 老侯爷(已逝)太夫人(已逝)

大爷:永定侯许承昆

大夫人:永定侯夫人(杨氏,出自襄阳侯府)

嫡长孙女:许茉(入宫为贤嫔娘娘)

嫡长子大少爷:许应辕

大少奶奶:杨紫丹(襄阳侯府嫡次女,生有一子)

二少爷:许应辐

三少爷:许应轴

二爷:许承仑

许二夫人:王素儿

女儿:茗姐儿(五岁)

三爷:许承曜(嫡出)

许三夫人:颜睡莲

二房:

二老太爷(已逝,庶出) 二老太太:沐氏(沐国公府庶女)

二姑太太(已经出嫁,嫡出)

五爷:许承武(嫡出)

五夫人:岳氏

二子一女

六爷:许承陵(嫡出)

六夫人:

七爷:许承天(庶出)

七夫人:

八爷:许承目(庶出)

八夫人

五房 五老太爷(嫡出) 五老太太

九爷:许承祁(嫡出)

九夫人:田氏

三子一女

十二爷:许承连(庶出)

十三爷:许承琅(嫡出)

五姑太太:许兰(嫡出,已出嫁)

六小姐:许芷(庶出,15岁)

七房 七老太爷(庶出),七老太太(已去世)

十一爷:许承琊(嫡出)

十一夫人:杨氏(襄阳侯府)

七小姐:许茹(嫡出,14岁)

图为睡莲送给两个姨娘的一套翡翠饰品,这套首饰的价格是一千八百一十万人民币。。。。。。

179

179、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三朝回门暗流涌动 ...

腊月十四,小雪。

从泰宁侯府出来一辆华丽的马车,十对护卫骑着黑色骏马将马车护在中间,后面还跟着三辆黑漆平头车。

今天是顺平伯夫妇三朝回门的日子,泰宁侯夫妇要去什刹海颜府一趟,年轻的泰宁侯夫人怡莲梳着圆髻,头上戴着雪狐皮做的昭君套,她杏眼微垂,抱着一个白铜掐丝嵌宝手炉,似乎若有所思。

其实她的神思并没有游离太远——白铜如镜面般将坐在身边丈夫泰宁侯陈灏的面容映出来,陈灏一如既往的靠着车厢板壁坐着,右手托腮,腊月天车厢的窗户被夹板窗帘盖的严严实实,窗外什么也看不见,但丈夫还是侧身瞧着窗户。

新婚已经整整三个月了,每一次出门都是如此,哪怕是前一刻两人还言谈甚浓,但只要一上了马车,丈夫就立刻沉默下来。

究竟是为什么呢?从丈夫的神色来看,他好像并不是不高兴,他好像——好像一坐上马车,思维就立刻飞到了自己似乎永远都寻觅不到的地方,而凭自己这个枕边人的直觉,怡莲本能的觉得那个地方是个禁区,一旦跨过去,便是万劫不复。

可人性总是对黑暗的、不可触摸的地方怀着极大的好奇心,明知如此,却也忍不住朝着禁区靠近,如同在悬崖上方走钢丝,战战兢兢的享受着刺激的诱惑。

他到底是在想些什么呢?

朝堂之事?似乎不太可能,丈夫虽然在伪帝之乱中立下大功,但是他并没有涉及政坛之事,而是选择传承岳父的遗志,埋头在翰林院修书,连现在燕京平民百姓都谈论的立储、魏王赵王谁能入住东宫他都不发一言。

家族事务?这个有可能,泰宁侯府那几房人家如狼似虎的盯着侯府家产,贪婪成性的他们甚至有几个盯着的不仅仅家产,还有爵位!暗地里说丈夫来历不明,骂他为了娶颜太师的女儿,而逼死原配薛氏,还咒自己生不出儿子,侯府水深啊!

——不过,相处三个月,再加上丈夫以往的作为,怡莲很清楚,在丈夫看似温润如玉的外表下,是一颗杀伐决断的心。丈夫确实是被这群贪婪亲戚闹的烦心,但他是总想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在马车上自寻烦恼。

以上都排除,那么?蓦地,怡莲脑子突然一亮,她想起临嫁前生母宋姨娘对自己的教诲:

“你要明白,男人此生都是为了三件事,钱财、地位和女人,守住你的心,不要幻想爱情,这种东西哪怕真的有,那也是短暂的,尽快生了儿子,把他好好带大,好好管束教导,这才是正理…”

也不知为何,生母宋姨娘对丈夫并不是很待见,每次谈到陈灏,宋姨娘下颚总是抹过一丝讥诮,然后反反复复叮嘱自己要守心。

难道是最后一个选项女人么?怡莲只觉得心里一悸,但很快又平静下来。丈夫并不好女色,一门心思投入到修撰《承平大典》里面去,永定侯府不乏绝色的丫鬟,自己的八个陪嫁丫鬟里也有颜色极好的,但是他看都不看一眼。

自打成婚一来,每晚都是歇在正房,自己葵水那几天,丈夫就搬到书房睡,房里头也有两个通房丫鬟,可丈夫也没有叫她们伺候。

如果不是每隔一两日,丈夫就与自己欢好一次,怡莲就要怀疑丈夫是清修的居士或者是喜欢娈童的男人了。

钱财、权势、女人皆不是,那么会是什么呢?怡莲抚蹭着温热的手炉,暗想:不会是姨娘说的爱情吧,求而不得,所以黯然伤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怡莲瞧着白铜镜面上丈夫的表情,也不并不是诗经上描述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惆怅。

所以怡莲觉得,即便丈夫是因为求而不得的爱情,如今那股惆怅已经淡下来了,只有在每次坐上马车,触景生情时,所以会沉默如斯?

丈夫今年二十八了,如果真的有那位求而不得的窈窕淑女,那个女子要么已经嫁人、要么已经过世。自己何必吃这份飞醋呢?横竖威胁都不到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念于此,怡莲心里就释然了,不再继续琢磨下去,她放下手炉,从暖笼里倒出一杯清泉煮沸的清水,丈夫是个简单的人,唯一稍微奢侈的爱好,就是喜欢喝从京郊西山泉眼里取的泉水,不放任何茶叶,煮沸了即可,泉水带着清甜,丈夫说,这个滋味很像以前住在成都时,郊外浣花溪水的味道。

怡莲听了,心下微微惊讶,丈夫似乎并不以曾经做人养子为耻,每当丈夫断断续续讲述他在成都的那十几年清贫的日子,眼睛里满是异样的光彩。

“侯爷,您在想着什么呢?”怡莲将青花水盅递给陈灏,平淡的话语中带着些许娇嗔,毕竟是新婚夫妻,怡莲觉得自己坦坦荡荡的、不希望结果、带着关心去问,总比视而不见强——姨娘说过,无论什么样的男人,都是希望女人对他是关心的。

陈灏微微一怔,接过了水盅,放在唇边慢慢品尝着泉水的清甜,而后缓缓说道:“我是在想,这街上人来人往,人们只顾着匆匆往前走,却不知道他们想要的其实在刚才擦肩而过的刹那,已经失去了。”

“可是他们浑然不知,还是埋头往前赶路,其实无论他们多么的努力,到最后,只能和目标越走越远,他们能够选择的,就是放弃,否则拖着心里偌大的包袱的上路,只能越走越累啊…”

从西城泰宁侯府到什刹海距离挺远的,燕京城街道永远都是熙熙攘攘的,这会子下了小雪,冷风如剐肉般刺骨,街道来往的车辆和人群还是如过江之鲫。

泰宁侯陈灏端着半杯泉水,隔着厚重的窗帘,街道嘈杂的声响声声入耳,三年前他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和心仪的那个人擦肩而过。

那个时候,他刚得到颜家两个嫡支有了消息,他立刻坐上马车去什刹海颜府,打算向当家人颜九爷求娶,可是就在他坐在马车里想着如何措辞妥当时,颜九爷却坐着马车从颜府出来,与他在得胜桥上错过了。

他在颜府焦急的等待颜九爷回来,却不知就在皇宫里,皇上已经给心仪之人赐婚了——那个幸运的人不是他。

那个人在自己和生母落魄之时不伸出援手的女孩,那个自始至终从容相待的女子,自己贫寒落魄,连修筑旧房都困难,她相助的时候不带一丝优越感和施舍之意,仿佛她的帮助如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一样天经地义。

收到自己的樱桃时那种不作伪的纯净的喜悦和满足。后来燕京之后声名鹊起,他骤贵,他炙手可热,他成了她父亲的学生....她都一如既往,宁静纯澈,如同他们仍在成都时那么美好。

无论外界如何污浊,无论那个时候泰宁侯太夫人、泰宁侯和世子、还有伪帝如何使出各种下作的手段,陈灏心中始终觉得她就是浣花溪水般隽永的存在(注1)。

就如同她的名字那样,“—根泥中玉,心承露下珠”的睡莲花。

可是这朵睡莲花又是多么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纵使他成了她父亲的学生,又高中探花又如何?他和她的距离,远的还是令人绝望!

无论他怎么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的各种好,可是老师从来没有把他纳入嫡长女女婿的人选。

后来他知道了英国公府为次子张溶求娶睡莲的消息,有一种叫做嫉妒的情绪在他心里疯狂滋生着,他借机和张溶成了朋友,带他去各种清贵文人的笔会诗会,他看着张溶大出风头,心里隐隐有些窃喜,果然,张溶就因风头太盛被长嫂世子夫人猜忌,和睡莲的亲事不了了之。

伪帝谋逆,他尽全力给老师示警,睡莲总算跟着两房嫡支逃了出去,他眼睁睁看着老师被拖进诏狱受尽折磨,却不得不打起精神成为伪帝的智囊和爪牙,为了得到信任,他甚至和永顺伯府的五小姐结下亲事。

他很明白自己走的是一步险棋,稍有不慎,便会落下千古骂名,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他一介外室生的庶子,毫无根基,文不能成泰斗,武不能上沙场觅封侯,初了必须走好这步险棋,他毫无选择。

他成功了,他成为终结伪帝之乱的大功臣,他得以继承爵位,一步登天,成为新的泰宁侯。

——可是,他还是错过了,就在两辆马车擦肩而过的刹那。

陈灏想起诗经的那首《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无奈伊人所在的位置“道阻且长”,自己“溯洄从之”也好,“溯游从之”也罢,那个伊人总是“宛在水中央”。

他游都快游的精疲力竭了,那个伊人永远都在他触碰不到的位置。

时也,命也,运也,非吾之所能也。

马车上,睡莲连打了三个喷嚏,拿帕子捂住口鼻,说道:“定是娘家人想我了。”

许承曜将手炉塞到睡莲怀里,说道:“你别在马车上睡了,容易着凉。”

睡莲心里暗自腹诽:这个时候怕我着凉了啊?昨晚是谁把我剥洗干净了,摁倒在大红鸳鸯戏水被上驰骋来着,不过怨念归怨念,那事儿到中间阶段滋味确实不赖,就是在后半段腰都酸的打颤了,若想要以后床上和谐,还需要两人一起努力,好好沟通才是,过犹不及嘛,别一味蛮干啦,三——郎。

昨夜一番抵死缠绵之后,睡莲认识到改口叫三郎是迫不容缓的,因为前夜洞房自己无意思的一句“一夜三次”,若许三叔每晚都要表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她是受不了的,再说了,若真的每晚都如此,十天半个月下去,许三叔肯定会力有不逮。

长此以往,不利于身心健康嘛,所以坚决改口叫他三郎,哪怕说完立刻会起鸡皮疙瘩,不过说着说着肯定会习惯的。

其实从内心里,睡莲始终和知芳一样把许承曜视为长辈来着,记得小时候在成都,那时候许三郎刚刚被大哥永定侯打发去了姚知府家里,许三郎平易近人,还教自己和知芳骑射之术。

十年过去了,许三郎依旧诲人不倦,开始教自己鱼水之欢,果然是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啊。

积水潭离什刹海很近,所以睡莲和许三郎最晚动身,却几乎是最早到的。

九姑奶奶回门,除了远嫁武昌的大姑奶奶宁壁、远嫁南京的五姑奶奶玫儿,颜府其他嫁出去的姑奶奶们自是都带着夫婿回来了。

第一个到的是四姑奶奶青莲,夫婿张大公子去年春闱落榜,情绪低落了大半年,好在今年夏天青莲诊出有孕,感觉到为人父的责任,张大公子又开始勤奋挑灯夜读起来。

青莲一瞧睡莲眉眼之间新婚少妇特有的风情妩媚,便知九妹过的还不错,心下稍定。

对着坐在主位的九老太爷和九老太太见礼过后,张大公子体贴人微的扶着青莲坐下,旁边的丫鬟婆子倒成了摆设,看来已经习以为常了。

青莲夫妇这番的恩爱,睡莲瞧着眼热,不禁瞧了许三郎一眼,谁知许三郎正撇着眼扫视自己的小腹呢,睡莲暗想,再过十天,就是自己十九岁生日了,子嗣是考验自己的第一关,好在这个身体健康成熟,到了明年,肯定要开始怀孕生产做母亲。

颜家大房目前只有宁珂夫妻在燕京,大爷宁瑾得了外放,带着妻儿去湖南武陵(即现在的常德)任县太爷去了,宁瑾以前是翰林院庶吉士,政治经验虽然不够,但是他堂堂两榜进士,亲妹子宁壁的婆家还是湖广布政司布政使王家,所以他在武陵还能镇的住那些老油条、地头蛇,慢慢也有了政绩。

二爷宁瑜最后还是留在成都老家孝顺父母,宁瑜天资不行,又没有什么雄心壮志,颜老太爷判定他能考中举人就顶天了,不如留在成都打理家产和族产,娶妻生子,做一个富贵闲人罢了。

五小姐颜玫儿也按照婚约嫁给了南京应天府知府的周三公子,据说周三公子明年也要谋个外放,慢慢积累政治资本。

正堂上,男人们正讨论着明年太后七十大寿献礼的事,无论是外地的封疆大臣,还是燕京高官勋贵,都在收罗各种奇珍异宝准备太后千秋节献礼。

九老太爷问消息最灵通的许三郎:“九侄女婿,我听说赵王从长白山得了一只白鹿献礼,此话当真?”

许三郎点头道:“是一对白鹿,此外,还有一对

179、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三朝回门暗流涌动 ...

白龟,都是难得一见的祥瑞之物。”

众人皆是一惊,白鹿实属罕见,白龟更是被视为神明的化身,又代表着长寿,可遇而不可求,赵王的献礼肯定会得到太后的欢心,如此一来,魏王的压力就更大了,须知魏王少时在皇宫还没在外单独立府时,就远远不如赵王得太后宠爱。现在又是立储的关键时候,颜家这种已经被栓在魏王这条船上的家族不仅有些悬心。

宁佑瞧见气氛微沉,就抛了另外一个话题,“十年前太后六十大寿时,曾经大赦天下,还开了恩科,也不知明年会不会开一场恩科?”

这个话题抛的好,在座的年轻人,除了许三郎和八爷宁珂以外,个个都是靠科举争功名的,明年开了春,连宁嗣、宁勘都要下场考秀才,宁佑几乎是十年磨一剑,早就跃跃欲试了。

众人都把目光投向许三郎,因为目前也只有这位有资格参加朝议,虽说这个议题与武将无关,但他毕竟身处那个位置,还是天子近臣呢,消息准确。

许三郎说道:“我半月婚假,没有去朝议,不过十一月的时候确实议论过明年开恩科的事,目前应该还没有定论。”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从堂外由远及近的响起,“从目前来看,开恩科已经有八分准了,只是即便是确定开,也会等到明年大年初一大朝会时宣布。”

说着话的正是和怡莲并肩而来的泰宁侯陈灏,陈灏夫妇给九老太爷和九老太太见了礼,在座的平辈则站起来向陈灏夫妇见礼,许三郎年纪虽比陈灏大,但他是九妹夫,所以他向陈灏颔首见礼,身体却故意上前拦住睡莲,暗想别以为我不知道你那点小心思,哼哼。

作者有话要说:各位读者作者见证,从今日起,舟要步入以前八点更新的规律上去,这段时间每天都到11点,你们等更辛苦,舟也很累,导致文中经常出现虫子,我白天修改了,就会被拍砖说是伪更。

所以舟要努力调整时间安排,各位要鞭策舟哦。

其实陈灏的许三郎戏份是相同的,甚至有时比三郎还多,可惜到最后,无论他多么努力,始终都是宛在水中央。

注1:这段陈灏的心理,是舟根据读者尼罗粉的留言改写的,比我自己的写还好,汗,读者太厉害了。

图1是图画昭君套,应该是最正宗的,怡莲戴的就是这种。

图2是《黛玉传》的昭君套,嗯,造型好看,但已经成为装饰,起不到保暖的作用了,与历史不符啊。

图3是新版红楼梦和老版红楼梦刘姥姥一进贾府时,王熙凤头上昭君套的对比,尼玛,新版红楼梦就是坑爹啊,头上整一个皮草就敷衍过去了,根本就不是昭君套,比黛玉传还不入流。

相比而言87红楼梦比较靠谱点,起码是个昭君套的样子。

图4是87红楼梦昭君套,嗯,毛皮成色太差,造型有点像抹额,勉强可以吧,咳咳,可能是舟太挑剔了。

180

180、颜慧莲解围鹌鹑蛋,颜青莲无语说公公 ...

许三郎故意拦在睡莲前面,但是陈灏这个自幼受到君子非礼勿视教育的文人却没有看小姨子的习惯,所以许三郎确实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陈灏眼睛虚浮的对着这对新婚夫妇点了点头,算是回礼,然后按照座次坐下。

陈灏带来的“恩科有八分准”的消息无疑点燃了在场的气氛,尤其是举人身份的游大少和宁佑,恨不得立刻提着考篮冲向贡院搏杀一把,宁嗣、宁康和宁勘则艳羡的看着哥哥和姐夫,暗想自己什么时候能有资格去春闱试试场。

九老太爷看着坐在下首英气勃发的青年和少年,心下微叹:颜家未来就要靠这一辈撑起来了。五哥殉国之后,大哥因受岳父东平郡王的牵连,从此断了仕途,自己现在还不到四十,正值壮年,可因为要扛起当家人的责任,教导侄儿们长材,他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事业。

九侄女婿许承曜曾经暗示只要他愿意,肯定有机会重回东城兵马司,还能由以前的副指挥使变成指挥使。九老太爷不是没想过,可是颜家未来的当家人宁嗣还远远不能撑起门户,他不能放手不管,把所有责任都抛开。

妻子九老太太也抱怨过,琪莲和宁康马上面临着说亲的问题,父亲有个实权的官职,才有底气选择亲家,横竖九房是庶出旁支,就是个为人作嫁衣的命,无论你把颜府打理的多么好,将来也要搬出去的,劳心劳力,最后一场空。

九老太爷不是没有心动过,他也心疼琪莲和宁康两个孩子,可是每当想起五哥骨骼尽断、后脑还被□铁钉、几乎是不成人型的模样,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等宁嗣取了媳妇,得了功名,能够承担起家族的责任了再说吧。

正在九老太爷恍惚之时,品莲和游大少夫妇来了,游大少还抱着女儿真姐儿,那真姐儿六个月大,穿着大红袄像个雪娃娃似的在游大少怀里有力的踢腾着,肥白的小手抓住游大少的前襟,嘴里还依依呀呀的。

行礼过后,品莲先告了罪,“我们来晚了,真姐儿早上闹了一阵。”

又说,“我母亲昨日身子不适,大嫂在病榻前侍疾,今天就不能来了,还望各位见谅。”

莫夫人一房搬到西城之后,两房人家就很少来往了,除非是像婚嫁这种大事,莫夫人一房轻易不登什刹海颜府,这边也不会去西城颜府,大家都只是保持着面子情。

西城颜府那边,宁祥丁忧后去了翰林院修书,据说是等完成父亲遗志后才会出来做官,宁瑞依旧备战考举人,莫夫人正在张罗其亲事。

出嫁女品莲却和颜府来往频繁,主要是因为了夫婿游大少前程考虑,以前游大少浑浑噩噩过日子时,继母永嘉公主对其还是和颜悦色,可自打三年前游大少跟着军队去西北勤王,积下战功,得了圣眷,在五军都督府任从五品的右断事,永嘉公主就坐不住了。

因为有了游大少强烈的对比,永嘉公主亲生的、只会吟风弄月的儿子简直太脓包了嘛!

所以永嘉公主开始觉得游大少各种不顺眼了,若不是游驸马从中调停着,恐怕这位公主继母开始对游大少的仕途各种作梗。

所以品莲是指望不上婆家能够帮夫婿多少忙,只要不添乱就成,而同父异母的怡莲和睡莲都嫁给了勋贵,大房宁珂还是老牌勋贵世家魏国公府的孙女婿,所以品莲毫不犹豫的放弃了以前的清高和不忿,向什刹海颜府靠拢,哪怕这里已经不能算是自己的娘家了。

小刺猬般的品莲也能变得圆滑、识时务,岁月能够改变的还真多啊。

既然莫夫人一房不会来了,九老太爷起身宣布开宴。依旧是分男女宾,有一扇屏风隔开。男宾席当然是九老太爷坐在首席,年纪最小的宁勘奉陪末座,而女宾席是七老夫人柳氏坐在首席,九老夫人沈氏坐在次席,以下依次是七夫人徐汐、八夫人宋氏、三姑奶奶品莲、四姑奶奶青莲、九姑奶奶睡莲、十小姐慧莲和十一小姐琪莲。

真姐儿被奶娘抱下去了,大少爷静跃和二少爷静白年纪小,就跟着母亲坐在女宾这边,由奶娘招呼着,另开了小桌,兄弟两个相对吃饭。

已经五岁的静跃深得父亲颜七爷宁珂的“真传”,是个圆滚滚的小胖子,他一边挥舞着筷子吃饭,一边“鄙视”的看着还需要奶娘哄着喂饭的堂弟静白,由于一心两用,小胖子静跃在夹一颗虎皮鹌鹑蛋时失手了,鹌鹑蛋从筷中“挣脱”,掉在饭桌上。

小胖子一慌,忙用筷子夹起这支鹌鹑蛋,岂料心急之下只夹住了鹌鹑蛋的尾端,且用力过猛,加上这虎皮鹌鹑蛋经过油炸之后变得弹性十足,所以只闻得啾的一声,虎皮鹌鹑蛋就弹出小桌,落在地上,余力未减的弹了几弹,恰好滚落在母亲徐汐脚下!

小胖子静跃顿时傻了眼,因为别人家都是慈母严父,而在静跃的认知里,却是慈父严母,在襁褓之中时,徐汐尽到了为人母的责任,可静跃渐渐长大,越来越像宁珂的翻版,徐汐就对这个孩子越来越冷淡了,静跃稍有出错,便狠狠斥责,宁珂很明白妻子的怨念的原因,对儿子多有维护。

所以静跃年纪虽小,却已经懂得了察言观色,他见那鹌鹑蛋滚在母亲脚下,心中立刻警铃大作,打算母亲一发脾气便跑到屏风后面的男宾席找父亲寻求庇护。

屋漏偏逢夜雨,坐在对面乖乖等着奶娘喂饭的静白看见堂哥的囧态,乐的格格直笑起来,小孩子天真无邪,可是在徐汐的眼里,却是火上浇油。

果然,徐汐脸上乌云压城,本来她这几天心情就很不好,尤其是今天看见睡莲夫妇携手进屋那副恩爱样,睡莲发髻上稀罕的翠桃簪子,还有睡莲眉眼之间妩媚风情,嫉妒、不甘、酸楚充斥脑海,她将筷子一搁,立刻就要发作。

岂料有个人比她反应更快,十小姐慧莲侧身沉着脸对静跃的奶娘说道:“好好伺候大少爷的,这个鹌鹑蛋又小又滑溜,连大人都不好夹,何况他一个五六岁的孩子?”

又吩咐站在身后布菜的侍琴道:“去,帮两位少爷把鹌鹑蛋切成小块,他们也好夹。”

论亲疏,白哥儿最受几个姑姑的疼爱,毕竟都是亲手给他洗过尿片的,跃哥儿的情分自是差了点,不过在成都守了三年孝期,也慢慢有了感情,跃哥儿胖嘟嘟的,嘴也甜,招人怜爱。

慧莲脾气是颜家几个小姐中最直的,她也最看不惯七嫂徐汐对跃哥儿的态度——稍微不顺意,轻则斥责,重的时候甚至对孩子动起手来,慧莲没有了母亲,看见跃哥儿被徐汐吓的哇哇大哭,觉得跃哥儿可怜,心想有这样的母亲还不如没有呢,所以对跃哥儿多有维护之意。

今天徐汐在家宴上要对跃哥儿下脸,按照慧莲以前的脾气,肯定是直接锣对锣的和徐汐争执,可经历各种磨难之后,慧莲也懂得拐弯了,寻了奶娘的不是,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一家人继续吃饭闲聊,隔着屏风还坐着三个姐夫呢,别让人瞧颜家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