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不可多得的生力军。

还没有等朱元璋回过神来,楚流烟上前一步对着朱元璋说道:“如今情势紧急,请吴国公速速下令,命徐达麾下的一半将领速速听我之命行事,前往前方抗敌。”

朱元璋这才回过味来,心知事情有些不妙了。

“军师,我可以将徐达麾下的所有将士都交给你暂时指挥,只要能够打退汉王陈友谅,不管如何都是可以的。”

楚流烟毅然决然的摇了摇头说道:“不是楚流烟不肯尽心,只是徐达麾下的将领只有一半肯听从我的命令,追随我前去抗击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

朱元璋闻言不觉一怔,继而大惊失色的对着楚流烟问道:“如此说来,还有一半的将士不肯听从本国公的号令。”

“吴国公所言不差,确实是有些将士只愿意听从徐达将军的命令,有些将领还放出话来,就算是吴国公亲至,也不愿意听从吴国公的吩咐。若是吴国公想要派遣他们出去抗击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要先将被羁押的徐达给释放了。”

运筹帷幄 第三十三章 危言耸听

“这么说来的话,楚军师和诸位将士是要威逼本国公了。”朱元璋自觉受到了威胁,话语之间自然也多了一些责怪的意味。"

楚流烟从朱元璋的话语里头已然知晓了朱元璋颇为不满,不过话语已然说道这个份上,却不得不转寰一二。便开口说道:“吴国公,徐达麾下的将士并无维尔比吴国公的意思,只是如今大敌当前,若是不放徐达将军出来领兵抗战,恐怕不能够保全应天城。”

一见朱元璋的态度,徐达麾下的将领也深知今日有些犯了朱元璋的忌讳。

又见楚流烟如此表态,其余的将领自然是明白楚流烟的意思,是以有个徐达麾下的老将军也在一旁陈情道:“吴国公,非是我等不奉大帅之令,只是我等只能上阵杀敌,对于战阵之事终究是有些隔膜的。”

朱元璋听得此人如此说,心知定然是推托之辞,不过不管如何,话还是有些道理的。朱元璋也明白,军中的将领能够胜任此事的并无几人,大多是有勇无谋之人,能够像徐达那般的有勇有谋,智略无匹的将才实在是寥若晨星,屈指可数。

这么想来,朱元璋的脸色也缓和一些下来。

楚流烟一见,心知朱元璋的心神也平静了不少,便开口说道:“说来说去,我等军中之人绝对不会背叛吴国公。只是楚流烟还是要替徐达鸣不平,这不平之事就是徐达将军帮着吴国公打下了半壁江山。麾下的将士浴血奋战,好多次简直的就要玩儿完,若不是老天保佑,恐怕早就战死沙场了,哪里可能会活到今天。是以我方才会和徐将军麾下的将领来此。”

“莫非楚军师以为本国公什么都看不到了么,徐达将军的这些功绩,本国公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之上的。”朱元璋也不含煳,马上就应口回答道。

“楚流烟还有个想法,”这一次楚流烟是用正面陈情的手法:“要吴国公许了属下不会生气,楚流烟方始敢说。”

朱元璋微微一笑说道:“楚军师有何进言,速速道来,不必顾虑什么。”

楚流烟一听,也便开口说道:“既然吴国公如此说来,我也不必隐瞒,今日之事原本就是为了徐达。不管吴国公是何等的想法,我和徐达麾下的将领已然上已定了,若是能够不能够见到徐达将军,恐怕只有一半的将士能够追随吴国公,一同前去和汤和将军和常遇春将军会合,一起去抗击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而其余的大半徐达麾下的将士将不再听命于吴国公,还请吴国公三思。”

朱元璋一听,已然知道了徐达麾下的将士们的意思,方正就是想要自己这个应天城里头最大的军事长官将徐达给释放出来,这话虽然没有明白的说出口,可是隐隐然的意思是极为明显的,朱元璋自然不会不明白其间的道理。

一时之间,朱元璋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如今的情势就和逼宫毫无二致,虽然徐达麾下的将领在表面上是极为尊重自己,不过实际上在底下谈条件的时候是寸步不让,一定要让自己先将徐达将军给释放出来。

一旁的李善长心中也是知道朱元璋眼下的境况比较为难,便对着楚流烟和一干徐达麾下的将领呵斥道:“放肆,你等还说不是在威胁吴国公,这件事已然迹近乎要挟,你等上次已然抗命不从,今日未加召见,居然硬闯入了吴国公的府邸,形同叛逆。如何可以饶了你等的性命。”

这句话可就犯了众怒,原本徐达麾下的将领们和楚流烟联袂而来就是为了解决徐达将军说的事情,可是眼下非但此事未能解决,居然还被平日里头有些看不过惯的李善长给呵斥了一顿。

这口气徐达麾下的将领实在是吞不下,一些人攘臂出袖,气势汹汹的想要上前和李善长算账。

李善长一看自己这下子算是热了众怒了,也算见机的快,慌忙就起身躲到了吴国公朱元璋的后面去了。

徐达麾下的将领眼见李善长躲到了朱元璋的后面,已然知道了今日之事已然难了了,不过朱元璋毕竟是应天城内外的最高将领,故而哪怕是最为大胆妄为的徐达麾下的将领也不敢稍有妄动,毕竟为了李善长而得罪了朱元璋,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不过徐达麾下的将领口中也没有闲着,便对着躲在朱元璋后面的李善长冷嘲热讽的叫骂道:“那个龟孙子,有本事站着那里不要跑,躲到人家后面算是什么本事,不是乌龟就是螺丝,找到了一个壳,自个儿就往里头躲着,你说这不是寒碜人么。”

躲在朱元璋身后的李善长听到了这些将领的叫骂声,脸皮顿时涨得通红通红的,好像是喝了好些坛子的陈年老酒似的。

李善长也明白自己这样子躲在朱元璋的后头,实在不像是什么正人君子的所为,不过眼下的形式如此,若是自己不如此行事,很有可能会被这些愤怒的连眼睛都有些发红的徐达麾下的将领们给撕烂了。

哪怕是面子上有些不好看,那也不是什么太要紧的事情,日后还可以好好的找回来。

倘若连性命性命都丢了,那就不好办了,非但日后不能找回面子,就算是想要活着都不可得了。这样子的事情可不是一件小事,两害相权取其轻。

这一点,作为军师的李善长自然是明白的,是以李善长见势不妙,马上就决定暂时放下个人的颜面,先行抱住自己的性命要紧。

徐达麾下的将领对着李善长冷嘲热讽了几句,只见李善长只是乖乖的躲在吴国公朱元璋的背后,并没有出言反驳,而是任由自己这边的之人肆意的诋毁,也就觉得失去了意义,毫无乐趣可言了。

骂骂咧咧的将领们一旦失去了兴趣,自然也就没有继续对着李善长冷嘲热讽。

朱元璋自然是明白眼下的形势,虽然对于李善长,朱元璋在心里头是有些不满,因为朱元璋没有想到李善长原本大义凛然的出来呵斥徐达麾下的将领,可是没有想到一看到徐达麾下的将领有动武的意思,立马就退缩了,居然将自己当成了一面挡箭牌。

李善长将自己当什么人来看了,若不是念在李善长对年以来对着自己的计划有很多的帮助,也是这么多的军中将士里头知道自己的情事最多的一位,朱元璋早就决定日后不留这个软骨头在身边了。

不过想了想,就算李善长在如何窝囊,刚才也算是替自己说出了一番自己不好开口言及的事情,就从这一点来说,李善长也算是办了自己一个天大的忙,这份人情,可是至为重要的。

从这些迹象上来表明,不管自己、做了这么事情,李善长还总是站在自己这一方的。

如此忠诚之人也算是哪能可贵了,总比眼前这群如狼似虎,口口声声的威逼着自己要自己将徐达释放出来,并让徐达重掌兵权的徐达麾下的将领来的忠心的多。

朱元璋开口为李善长辩白说道:“诸位将领,你等不要误会,不是本国公和李军师不愿意放徐达将军出来,你等也是知道的,应天城外的数十万的滁州兵马前些日子口口声声的要本国公将徐达将军斩首示众,无论如何也要本国公把徐达将军的脑袋给他们拿过去作为祭奠小明王韩林儿在天之灵的祭品。”

一听朱元璋的这番言辞,徐达麾下的将领也都没了声响,毕竟这件事情对于诸位将领来说也都是知道的,这些将领深知滁州兵马确实是对于吴国公有过这样的要求,这件大事,当日曾传的沸沸扬扬,想驳倒吴国公朱元璋的这番言辞是不可能的。

朱元璋一见自己将这些言论抛了出来之后,徐达麾下的将领俱是没了主张,心知这群武夫虽然作战杀敌的时候极为勇猛,可是对于这些拐弯抹角的文事之事还是一窍不通的,只要能够压服这群蛮横的武夫,今日也可以安然收场,不必闹腾的太过不像样子。

抱着这样子的心意,朱元璋便对着徐达麾下的将领继续说道:“非是本国公不愿意答应你等的要求,实在是本国公也是身不由己,若是惹恼了应天城外的数万滁州兵马,恐怕这些人会转而投靠汉王陈友谅,和陈友谅联手反戈一击,到了那个时候,我等如此薄弱的兵力,如何能够抵挡得住汉王陈友谅麾下的精锐的汉军和这些滁州的数十万的兵马的联合攻击。本国公也是情非得已,还请诸位将士能够体谅本国公的处境,不要继续逼迫本国公行此事了。”

徐达麾下的将领的将领听了吴国公朱元璋的说辞,虽然觉得有些不大对劲,可是依然找不出吴国公这番言辞里头的破绽到底在何处,不由得面面相觑,脸上俱是有些尴尬的神情。

自然徐达麾下的许多将领都齐刷刷的将眼神往楚流烟身上望了过来,朱元璋的这番长篇大论,可不是一般人可以轻易驳倒的。

徐达麾下的将领心知自己肚子里头的墨水有限,不能够将吴国公话语里头的毛病给找出来,也不能对着吴国公朱元璋饱以老拳,眼下只好将希望投注在了楚流烟的身上。

徐达麾下的将领均是希望楚流烟能够代替他们出头,将吴国公朱元璋方才的言语驳上一驳,若是侥幸能够站得住理,那么吴国公理屈词穷之下,说不定还会将徐大将军给释放出来,到了那个时候,就算能够如愿了。

楚流烟接触到了徐达麾下的将领的炯炯的目光,心知此事定然不容易办到,不过既然这么多的将领将希望都投注到了自己的身上,楚流烟自然也是知道不管如何自己还是要和吴国公朱元璋辩驳一二,否则的话,就算是对着徐达麾下的将领也交代不过去。

楚流烟微微的叹了一口气,定了定有些心潮起伏的心神,便曼声开口说道:“吴国公此言差矣,小明王韩林儿之死和徐达将军并无直接的关联,就算是徐达将军难辞其咎,应负保护不力之责,不过也是罪不至死。哪怕是滁州的将领一致要求吴国公将徐达将军杀死给小明王韩林儿报仇,那也不过是滁州将士一厢情愿之事,只要吴国公这边能够守得住,就不必将徐达将军赐死。”

朱元璋听了楚流烟这样子的言辞,心中暗道不妙。

楚流烟的这番话可不好回答。

若是自己承认了是派出徐达弄死了小明王韩林儿,恐怕今日之后自己就要声名狼藉了,一生都要背负着弑主的罪名,这可是朱元璋最不愿意见到的事情,无论如何,朱元璋都不愿意世人知道小明王韩林儿之死居然是自己所做的手脚。

可是若是不将此事说出来,楚流烟的话语里头隐隐约约的嘲讽自己为了滁州的十多万的兵马,居然连异姓兄弟的性命都不顾了,这般话语若是流传出去,也不是什么好听的事情。恐怕在场的这么多的滁州将领都会掉首而去,日后再也不听从自己的命令。

朱元璋忽然觉得楚流烟的话语是如此的毒辣,一番言辞下来居然能够令的自己无法招架,连搪塞的话语都不知道该如何出口。

朱元璋背后的李善长自然是明白了眼下的情势,心中也极为焦急,以为李善长设身处地的替朱元璋想了一下,也觉得楚流烟的这番言辞极为难以回复,说好说歹,都不能尽如人意。

倘或出语莽撞,或者说话不到位,极有可能会造成可怕后果来。

朱元璋沉默了下来,心中在想着到底应该如何回复楚流烟的话语才好,思忖了半晌,朱元璋才慢慢的开口说道:“楚军师见责的理,本国公确实有错,若是本国公在滁州将领面前能够硬气一些,也就不会今日的祸患。本国公今后定然要痛定思痛,记住这个教训,日后区处这类的情势之时,必当以此为戒,绝不重蹈覆辙。”

朱元璋不肯正面回答楚流烟的问题,想要轻轻巧巧的将此一个重若泰山的问题和责任给卸了下去,不管这么说,有些事情对于今日的朱元璋来说还是极为不好表态的,采取如此模棱两可,首鼠两端的回答,朱元璋就是先要先将楚流烟方才那个尖锐的问题暂时给避了开去。

可是楚流烟却不容他如此轻巧的行事,依旧对着朱元璋不依不饶的追问道:“吴国公,不是楚流烟今日还要与你为难,只是眼下的大战在即,大敌当前。徐达麾下的许多将士和军中的许多将领都想要知道吴国公对于此事到底是如何区处的,倘若吴国公不能给诸位将士一个明白无误的回复,恐怕今日之后,我应天军中将人心离散,士气低迷。不管吴国公心中欲如何处置徐达将军,就请吴国公今日给我等一个明白的答复。”

朱元璋一听,心中暗自责怪楚流烟,毕竟这种事情关系重大,若是有消息从这里传了出去,比如会造成战阵上的诸多变数。

最大的变数自然是滁州的数十万的人马了,朱元璋煞费苦心的笼络了一番,眼下快要大功告成了,再过一段时日之后,既有可能就将这些不可多得的战力收归麾下,若是眼下出了一点差错,那可就不好办了。倘或滁州的十多万的将士对着自己的处置不满意,极有可能会在战阵上投靠了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到时候反戈一击,对于应天的威胁可是不容小觑的。

更何况滁州兵马的作战能力极其强大,而且在应天城外拉练了这么久的时间,应天城外的山川社稷地理险要也知之甚详,若是领着汉军直捣应天的薄弱的防御之处,恐怕自己和一众将领精心构建的应天城外的防线恐怕无法抵御的住这些滁州兵马和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的联合攻击。

若是被汉王陈友谅的汉军突破了外围,则应天城就会如同包饺子一样的被汉王陈友谅回信啊的汉军重重围困,就算陈友谅不发动攻击,牢牢的守上几个月,断绝了城里头的水源,恐怕不出半年时间,城中就要弹尽粮绝,无论如何也是坚守不下去。

城中若是守不住,那就无路可逃了,外头被汉军守的如同铁桶一般,自然是无法逃出生天去的,朱元璋心知若是应天失手,情势急转直下,自己就难逃覆亡的命运了。

到了那个时候,在外头以逸待劳的将应天守军拖困拖垮的汉王陈友谅的麾下将士一举攻城,那么城破之日,也就是自己这个吴国公的覆亡之时了。

朱元璋心中念及至此,不由的打了一个寒战,这种可怕的事情,可是绝对不能让他发生的。若是发生了这种事情,非但自己辛苦创立,惨淡经营了许久的应天的一片基业无法保全得住,就连自己就算不死也会沦为汉王陈友谅那个狗贼的阶下囚。

运筹帷幄 第三十四章 唇枪舌战

“吴国公,楚流烟并非是想要为难于你,只是想要请吴国公好好的想一想,若是应天城受不住的话,其余之事又如何能够保全。所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吴国公若不马上启用徐达将军,恐怕日后就要追悔莫及了。”

吴国公朱元璋知道楚流烟并没有危言耸听,照着眼下的情势看来,这些状况都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朱元璋微微的笑了一笑说道:“楚军师所言不无道理,眼下的情势确实极为危难,不管如何,眼下的当务之急自然是保住应天城不会被汉王陈友谅麾下的部将攻破,若是能够守得住应天城,我等方能继续和汉王陈友谅抗衡,才有资本与群雄并立在世上。”

听到朱元璋的口风之中有了松动的模样,楚流烟不失时机的对着朱元璋开口说道:“听吴国公的口气,还是觉得守住应天是重中之重了,可是吴国公你可知道,眼下若是不让徐达将军出来统领兵马和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作战,等到汉王陈友谅的兵马击破而来常遇春将军和汤和将领的防线,到时候就算吴国公想要启用徐达将军,恐怕也没有徐达将军的用武之地了。”

朱元璋自然是明白楚流烟的意思,不过还是问了一声道:“楚将军师此言是什么意思,莫非是说本国公若是不派出徐达将军迎战的话,很有可能我军之中就再也找不出一个人来对付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了么。”

朱元璋身后的李善长也探出头来,对着楚流烟高声叫到:“楚军师莫非将天下的英豪都看扁了,我也知道徐达将军是军中极为厉害的将领,可是吴国公麾下这么多的战将,有的是能够打战的将领,缺了一个小小的徐达,莫非应天管辖的兵马就都不会打战了。”

听了李善长的话语,楚流烟自然是明白这到底是为何了,毕竟对于楚流烟来说,李善长也是一个和她身份差不多的军师,看今日的情形,李善长处处针对他,极有可能是李善长在心中对着自己不忿。

楚流烟在心中细细的考虑了一阵,忽然明白了为何李善长为何要于自己做对。

自从自己投身到了军中之后,已然立下了不少的功劳,自己和李善长同为军师,自然会在战策之上各抒己见,虽然有时候英雄所见略同,不过还是持着不同的意见的时候居多,这样子的情形之下,极有可能就会造成许多误会。

何况李善长这人本性是善妒的一路,有些嫉贤妒能。

不过此人和朱元璋打小就是最为要好的伙伴之一,朱元璋对于李善长的这些事情还是极为容忍的。

楚流烟自然是知道这些事情的了,不过事情本来就是如此,楚流烟也没有什么法子。

看着李善长这副忿然的表情,楚流烟已然明白了李善长对于自己的成见之深。

不管怎么说,楚流烟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做,还是避免不了李善长的嫉妒。既然如此不如立身严正,不必太在乎这些外人的看法了。

楚流烟的想法自然是极为重要的,不过不管怎么说,眼下要如何说服朱元璋释放徐达出来,还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李善长若是从中作梗,想要顺利的将此事办成,那就更加的难办了。

故而不管情势如何发展,楚流烟依然在心中暗自下定了决心,任谁人的阻挠也不会轻易的让人将自己营救徐达这件事给搅黄了。

楚流烟对着李善长微微一笑说道:“楚流烟并没有看扁任何人,吴国公麾下的将领也不乏极能打战的英才,不过李善长军师应该清楚。军中最能打战最为勇猛将领的莫过于是常遇春大将军了,吴国公早就派出了常遇春将军和汤和将军一道合兵一处去抵御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的攻击,可是如今的情形是常遇春将军和汤和将军非但不能抵御住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的攻势,反而连败了数阵,退避了数十里路,方能扎住阵脚。此二位将军尚且战不过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我请问军中还有何人能够抵御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

说完了这番话,楚流烟一眨也不眨的紧紧地盯着李善长,想要看一看李善长到底作何辩答。

李善长听了楚流烟的这番话语之后已然明白了今日之事已然不可骤然化解,楚流烟如此咄咄逼人的言辞无非是想要救出徐达,不过无论如何,对于释放徐达这件事情上,李善长一定是要阻止的,好不容易等到一个机会将徐达给陷入了进去,军中的权利已然转移了许多到自己的手上,不管如何也不能够轻易的将这些已然到手的权利从新交还给徐达。

李善长的心中的想法如此,也是如此做的,应为从李善长的心底里头,对于徐达和楚流烟都没有什么好感。

“楚军师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常遇春将军虽然战败,不过军中不乏其他的能够大战的将领,更何况我等如今还有滁州的数十万的兵马助阵,不必畏惧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李善长显然是不以楚流烟的话语为然,对着楚流烟开口辩解说道。

楚流烟冷然笑了一声说道:“李军师真是好,性情(为了和谐),如今的情势如此,并非真的如同军师方才所言。滁州兵马虽然人数众多,可是人心却未必向着我们,军阵之中如何可以轻易的拿着将士的性命来开玩笑,若是这些滁州的兵马不能与我应天的将士共同进退,恐怕到时候应天这面必将折损许多将士的性命。”

李善长尚且还没有答话,楚流烟深身后的一众将领已然鼓噪了起来,许多将士心中对于楚流烟的话语深有戚戚焉。毕竟冲锋陷阵,出生入死的他们,若是在战阵之上遇到一些不顾袍泽的性命,径自逃命的友军,那可是倒了把被子的血霉之事,很有可能因为友军的临阵脱逃,会使得己方陷入敌军的重重围困之中,即便将士们浴血奋战,到最后很有可能也会丢下许多人的尸首方能突出重围,刀剑无眼,如何能知这些倒在战场上的尸首堆里头没有自己呢。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徐达麾下的将领均以为楚流烟方才所言及的话语极为有理,不管如何,每一位将士有生的希望的时候,总是不愿意轻易去死的,除非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关头,非死不可。即便是整日在刀头舔血的军中将士,也不希望将自己的性命平白无辜的丢在了战阵之上。

只有进退如一,攻守一致的友军,这些将领方才敢于将自己的性命托福在有着这样的默契友军手上,否则的话,没有人愿意拿着自己的性命去开玩笑。

楚流烟的话语自然也是为了他们好,倘或滁州兵马在战阵之上悄然退却,极有可能会牵累到了应天的军队。

故而徐达麾下的一个将领开声嚷嚷道:“楚军师说的极其有道理,若是不能够断定友军能够于我等共同进退,我等是不愿意自己的性命平白托付给其他将士的手中,不管如何,我等支持楚军师。”

更有将领接口附和着说道:“没错,不管如何,对着这件事情,我也是这般的看法,将士们在前方杀敌,不怕敌军勇猛,最怕的就是身边的将士不能够齐心,若是碰到了不好的弟兄,一见敌军来势汹汹,也不和我等打个招唿,自己便退却了,岂不是糟糕透顶。友军退却了却不来通报,我等若是被蒙在鼓里,岂不是要白白的丢了性命。”

李善长听了徐达麾下的将领的将领的话语,自然也是明白了他们的心意。不觉大为踌躇,毕竟楚流烟和徐达麾下的将领们所言及的话语是难以驳斥的正理,不管是什么人在这样子的大道理面前也是不能不慎重考虑的,倘若一句不好的话语说了出口,很有可能会得罪了这些言行粗鲁无文的徐达麾下的将领,若是真的惹恼了这些人,自己今日就算能够出了吴国公的府邸,也没有办法回到自己的府邸。

说不定明日就会曝尸荒野,连家人要给自己收拾尸首,都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自己的尸体。

李善长心中一惊,已然明白了此次不能将徐达麾下的将领都得罪光了,否则的话,自己极有可能会死得很难看。

楚流烟却不明白李善长为何不出言辩驳,只是以为自己方才的这番义正严词的说辞已然将李善长给说服了。

便转过脸来对着朱元璋说道:"吴国公,你也是亲眼看到了,我军的将士并不愿意同不知道底细究竟如何的友军共同御敌,倘若真的发生了这种事情,很有可能我军将士的姓名会毁在这般子的友军手中。

朱元璋自然是明白楚流烟的话语里头的意思,不过朱元璋也没有什么表示,只是拿着眼睛瞟了李善长一眼,示意李善长暂时出声替着自己抵挡一阵。

李善长原本是不愿意发言得罪那些徐达麾下的将领,不过见到吴国公朱元璋把眼神投到了自己的身上,心知不得不为吴国公分辨几句,解其忧劳。

李善长便开口对着楚流烟说道:“楚军师,不是我反对你的意见,只是你不知道,滁州的连城诀已然派出了数万人马请去和汤和将军以及常遇春将军合兵一处,一同抗击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去了。若是按照楚军师的说法,滁州兵马是不会帮助我们应天军队的,可是这种事情又该如何解释。”

一听李善长开口说出了这么一番话,不知就里的徐达麾下的将领自然是极为惊讶,这些将领都没有想到滁州兵马居然已然派兵出来增援常遇春将军和汤和将军他们去了。

就连楚流烟听闻了这个消息也觉得有些出人意料之外,不知道自己离开的这短短的是半天里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知道吴国公朱元璋到底是用了什么样子的法子,居然可以说动滁州兵马派出数万人马前去支援常遇春大将军和汤和将军。

不过一时之间无法想清楚,楚流烟也就先将这件事情搁置而来下来。转过脸来对着李善长嫣然一笑的说道:“看来李军师是误会了我的意思了,方才我言及的事情里头并没有说滁州兵马不发兵来援救应天的军队,只是说害怕滁州的兵马在敌军的压迫之下,很有可能会放弃抵抗,不顾着我等军中将士的性命和生死,率先逃命,若是李军师觉得我的忧虑不过是杞人忧天,那么就请李军师率先垂范,立刻带兵和滁州的数万人马合兵一处,前往城外抵御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的攻击。”

楚流烟这番犀利无比的言辞顿时说的李善长哑口无言,李善长心中根本就没有把握在战线的前方,滁州将士能否和自己同心同德共同对敌,若是真的能够如此,那也要看是否能够对抗的了贼势浩大的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的攻击。倘或不是如此,那么极有可能会将自己的性命给丢在了战阵之上。

李善长心知无论这两点自己沾上了哪一点,都不是什么好事情,是以李善长干笑了数声说道:“楚军师太抬举李某人了,李某人不过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出谋划策倒是可以,若是让李某人亲自带兵上阵杀敌,李某人自问还没有那样子的本事。”

“若是没有这样子的本事,李军师又何必大言欺世。”楚流烟不由得出口嘲讽了一句说道。

李善长的面皮微微一红,心知今日把脸面都丢光了,不由得恼羞成怒的说道:“楚流烟,你不要欺人太甚,前番我不与你计较是看在吴国公的脸面之上,可是你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折辱与我,是可忍孰不可忍,今日就算是和你撕破了脸皮我也要与你说个清楚道个明白,你为何要说我是大言欺世。若是你说不出一个道理来,即便是在吴国公面前,我也要讨回一个公道。”

楚流烟冷冷的笑了一笑说道:“李军师不必动怒,楚流烟说你是大言欺世,是有理有据的,并非是瞎说一气,若是李军师真的想要知道的话,我不妨就细细的跟李军师说明白,为何我会说李军师是大言欺世。”

听的楚流烟已然是这般的论调,李善长勃然大怒,强自按捺住心头的怒气大声说道:“好,楚军师既然如此说,那就请楚军师细细说来我听,为我剖白一二,若是楚军师毫无道理的污蔑与我,今日吴国公也在场,就让吴国公做个见证,请李军师为我负荆请罪,否则的话此事我势必不会干休。”

楚流烟微微一哂说道:“李军师的肝火似乎太过旺盛了一些,不管如何,我也不过是想说李军师说话不着谱。方才言及此事之时一派正气凛然的指出军中大有可以抗御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的将领,可是眼下的一说到要李军师统兵出征,李军师又将此事视若畏途,根本不敢应命,岂不是说一套,做一套。就算是不让人心中生出疑心也不可得。”

楚流烟此番犀利的话语,自然是听的李善长哑口无言,毕竟这些都是事实,无可辩驳的事实,就算是李善长想要否认也没有法子,楚流烟的言辞实在是洞穿了李善长的心事。

听着楚流烟说及这下颚事情李善长自然是有些面红耳赤的,不过李善长心中却也不能不承认,不过也不能轻易的当面承认了这些事情,否则的话,倘或将这些事情一一在诸人面前承认的话,那李善长可就把老脸都给丢完了。

在李善长而言,除了性命之外,比起颜面来,其余的事情都算不得什么大事。所以李善长忙不迭地拦住了楚流烟的话头说道:“楚军师,不是我不愿意替你说话,也不是我李善长害怕带兵和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的争锋,只是眼下的情势就算是十个李善长出面也是无济于事,只有徐达将军那样的大才方才能够抵御得住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的攻击。”

一听李善长的此番话语,冰雪聪明的楚流烟很快便明白了李善长的用心,就是想要让楚流烟放他一马,不必在追究这些事情。

既然李善长服了软,并且言辞之中已然为自己说话,而且对于徐达所下的断语也极为有利于自己营救徐达出来,楚流烟自然也就不再对着李善长穷追不舍了。

楚流烟开颜笑道:“既然李军师也以为只有徐达将军能够应付得了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那么吴国公细细的想一想,自然俄议会明白如今的情势之下,若是再不让徐达将军出来统兵御敌,势必会坐失良机,到了局势无可挽回的境地,就算军中的将士再如何用命,应天城中的军民如何反抗,都是无济于事了。”

运筹帷幄 第三十五章 仁爱兼施

朱元璋心里头对着李善长生出一丝埋怨来,朱元璋没有想到李善长居然连楚流烟的几句言辞都抵挡不住,败退了下来,反而转过来帮着楚流烟一同来说服自己释放徐达出来。

实在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朱元璋在心底暗自诋毁了李善长一句。

李善长自知有些辜负了朱元璋的所托,也不敢望着朱元璋,只是唯唯的退到了一旁,不再开口说话。

楚流烟心知这些吴国公心里头定然实在权衡眼下的局势,想要知道若是不将徐达释放出来,让徐达重掌旧部迎击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的话,自己这边到底还有几成的胜算,或者说是还能够抵抗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多久时间。

楚流烟也不开口多说什么,想要留给吴国公朱元璋好好的想明白利弊,推己及人的想一想,若是吴国公朱元璋不如此行事,恐怕日后就不能守住应天城了。

关于这一点,吴国公朱元璋也是心知肚明的,应为眼下的情势是自己手下最能够打仗的将领常遇春将军和汤和将军也都抵御不住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那么自然也就没有法子继续抵御汉军越来越威猛的攻势了。

倘若前方失守,最有可能的事情自然是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突破了应天军队的防线,攻打到了应天城之下,到了那个时候,防卫薄弱的应天城很有可能会玉石俱焚,到了那个时候,应天城中的军民都难逃覆灭的下场,朱元璋自然是不会允许这样子的情形发生了。

不过朱元璋心中依然在忧心一件事情,那就是应天城外的数十万之众的滁州兵马到底会不会叛乱,若是真的将徐达给释放了出来,到底会发生什么样子的情形,朱元璋心中还是毫无把握。

倘若滁州将领一怒之下,投靠了汉王陈友谅麾下,反过来和对方联手,反戈一击,事情可就不妙了。

应天城已然抽调了大部分的精锐跟随常遇春将军和汤和将军抗击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去了,留下来的防守大多是些老弱残兵,根本就没有办法抵御得住滁州兵马和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的汉军的联手一击。

这一点的见识,朱元璋还是有的,朱元璋最为担心的还是此事。

不过无论如何,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先抵御住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对于常遇春和汤和的攻击,若是常遇春和汤和两位将军战败归来,逃入城中,那么整座应天城之中的军民只好坐以待毙了。

看透了这一点,朱元璋也觉得不得不考虑释放徐达之事,常遇春倘若战败,必然对于军中的士气是一大打击。

不管这么说,这些年来常遇春跟着自己南征北战,打过了不好硬仗血战,可是几乎没有尝过败绩,以至于后来敌军一旦看见了常遇春的旗帜,便望风披靡,溃败逃散。

常遇春大将军常胜将军的名号也是在一次次血与火的战斗之中,越叫越响亮,最后几乎成了应天军中一个不可战胜的标志性的人物。

更为可怕的是常遇春不但作战勇猛,而且有杀降的嗜好,接连坑杀了许多敌军,使得敌军一闻常遇春的名号就如听闻了恶魔的名号一般,颤栗不已,恐惧异常。

如此一来,常遇春自然是威名远播了。也有不服之人打上门来,不过在和常遇春率领的军队战过之后,自然也就心服口服了。

常遇春的名头越来越响,自然很快就盖过了应天军中的徐达将领。

不过军中依然还是有人可以与常遇春抗衡,徐达智略深远,带兵作战也颇有一套,麾下的将士也皆为出色,每每遇到战阵,无不出奇制胜。

军中之人若是投到了常遇春的部下,虽然是拼死力战,也能博取功名,不过终究要看个人的本事。

若是投到了徐达将军的麾下,只要听从了徐达将军的命令,就可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而且还不必时时刻刻的拼命,在战阵中伤亡的几率也小了很多。

是以许多将士都倾心希望能够转到徐达将军的麾下,非但没有性命之忧,而且立功还快,如此绝妙的事情,又有哪个当兵的不会心动。

就这样,徐达麾下剧集了大量的将士,许多人都是仰慕徐达的威名而来投靠的。

徐达果然厉害,也不分彼此,对于来投靠之人全数接纳,不过接纳收留之后,接下来这些人要面对的可是不一般的严格的训练了。

关于这一点,朱元璋也是深有体会的。

又一次朱元璋带着麾下的数万将士连夜兼程的急行军,来到了一处山谷之中,朱元璋登台训话,结果半途之中下起了瓢泼大雨,许多应天将领的麾下的将士都扛不住,抖索个不停,唯有徐达一部的众多将士,毫无异样,面色如常的在瓢泼大雨之中,面不改色的聆听完了朱元璋的训话。

对于那件事情,朱元璋心中记忆犹深,也是深为叹服。

朱元璋没有想到徐达居然有如此的手段,居然能够将麾下的将士练成了一支铁军一般。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朱元璋对于徐达的猜忌也是从那一次的山谷训话之中,徐达麾下的将士的卓越不凡的表现上开始的。

朱元璋很是忌讳这种事情,深恐日后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派徐达去滁州执行谋害小明王韩林儿之事,虽然是旁人的提议,可是朱元璋心中也是有自己的特别的用心,想要接着这个机会好好的将徐达给收拾一顿,折辱一下徐达,若是有可能的话,不妨除去这个极有可能对自己造成威胁的应天将领。

哪怕是亲兄弟,面对这权势和利益的争夺之时,朱元璋自然是不希望身边出来一个威胁到自己的权势的强力人物,不管此人跟自己的交情有多么的深。

权势就如醇酒一般,朱元璋越是沉湎其中,逾是能够体。味(为了和谐)的到其间的醇香和迷人之处。

有人说权势如老虎,终有一天醉心于权势之人总会被权势给吞没了。

朱元璋听得了这番话之后,在心头确是不以为然。就算权势是老虎,朱元璋也有法子剥了它的皮,抽了它的筋,将骨头取出来,炮制出一坛子美酒出来。

自从做了吴国公之后,朱元璋对于权力的企图心就、愈发的强烈了。

不管是徐达还是小明王韩林儿或者汉王陈友谅之类的其他任何人,朱元璋绝对不允许其他人在自己登陆顶峰的道路上,成为一块绊脚石。

哪怕这些人真的成了朱元璋登临大宝的道路上的绊脚石,朱元璋也会将他们一个一个都变成垫脚石,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的东西了。

楚流烟虽然对于朱元璋的性情的变化有所觉察,可是却根本没有想到强烈的权欲的企图心早就已然将朱元璋蜕变成另外的一个人了。

若是楚流烟当日已然知道了这些事情,定然是不会让徐达听从朱元璋的吩咐,前往应天去行那件非常之事的。

从今而后,恐怕再也无人能够如此了解朱元璋的心事。

朱元璋蜕变的太厉害了,这么多年的血与火的历练,早就让吴国公朱元璋心里头残存的那颗柔软的仁义之心变得坚硬异常。

朱元璋早就已然不是楚流烟原先的心目的那个吴国公朱元璋了。

吴国公朱元璋的心犹如幽深的石井一般,已然不是楚流烟可是揣测和明辨清楚的了。

不过这些事情楚流烟依然没有觉察出来,还是将此时的朱元璋当成是自己最初认识的朱元璋,不过只是觉得朱元璋有时候变得不择手段,那也是权宜之策。

在楚流烟的心目中,一直以为朱元璋依然是打小认识的那个虽然有时候有些蛮狠无理,可是不乏仁义之心的青皮小无赖。

楚流烟有些动情的对着朱元璋劝诫道:“吴国公,再怎么说,徐达将军都是你的异姓兄弟,若是吴国公真的想要杀了徐达将军,恐怕军中不少的将领都会寒心不已的。”

朱元璋抬头看了楚流烟一眼,缓缓的开口说道:“楚军师,眼下的情形你不是不知道,不是本国公想要处置徐达将军,只是如今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也然攻到了应天城外。应天的军队不容有丝毫的闪失,一旦出现了什么破绽或者漏洞,那么极有可能我等尚且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让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的攻打了应天城里头。”

楚流烟愣了一愣,对着朱元璋追问道:“吴国公所言的究竟是何事,楚流烟愚钝,不能明白吴国公言及之事究竟是何事。”

朱元璋笑了笑说道:“本来此事本国公是不愿意和楚军师明说的,不过既然楚军师执意要问,那么本国公也只好将实情相告了。不瞒楚军师,上次我和滁州的连城诀将军商议徐达将军之后,连城诀将军发来密函说只要本国公将徐达将军处决之后,滁州的数十万的兵马马上就向本国公投诚。”

楚流烟连忙追问道:“若是吴国公不答应这个条件,滁州兵马又将如何。”

朱元璋忽然叹了一口气说道:“滁州兵马联名发给本国公的秘扎上说,若是本国公无意行此,那么日后就与滁州兵马两不相欠,恩断义绝。从今往后,滁州兵马就退避滁州,绝对不会出手援助应天。而且信札中还说什么良禽择木而栖,滁州兵马的在观望情势之后,自然会决定日后的归属。”

“真是岂有此理。这些滁州的兵蛮子实在是太可恶了,这不是落井下石么。”好脾气的楚流烟不由勃然大怒的说道,虽然楚流烟对于滁州的将领是否有此一封秘扎还是有些怀疑,不过既然是朱元璋亲口所说,自然也就无可怀疑了。

朱元璋一听楚流烟的忿然的话语,又瞅了瞅楚流烟的面色,已然知道自己方才抛出的试探已然奏效了,便在一旁附和着说了一声道:“这正是本国公犹豫不决的地方,徐达将军是我的好兄弟,可是应天城的诸多军民的性命也系与本国公一人身上。倘若滁州的兵马悍然不顾,非但不帮着我等抵御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的,而且投靠了汉王陈友谅,到了那个时侯,就算本国公有个三头六臂,也没有法子抵抗得住两路大军的前后夹击,如此的情势本国公自然要好好的考虑清楚,否则的话,则置应天城内外如此众多的军民性命于何地。”

说道这里,吴国公朱元璋不由垂下眼来,滴落下几颗滚圆的泪珠子来。

“本国公也是逼不得已,也不知道楚军师和军中的诸位将士是否能够了解本国公的苦衷和隐痛。”

吴国公朱元璋的话语愈加的低沉,听闻了这番言辞的楚流烟和徐达将军麾下的将领们心中也是悱恻不堪。

这等重大的责任和苦衷落到了一个人身上,自然是极为难以承受的。

楚流烟自然心中也是极为震惊,她没有想到滁州的将领看似愚钝不堪,可是做起事情来还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如此的秘扎简直就是徐达将军的催命符,幸而吴国公朱元璋依然保持这心境的清明,还没有下定决心到底如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