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翊深坐着马车到了鹤鸣楼。鹤鸣楼的历史十分悠久,太/祖时期就在应天府起家,生意做得很大。后来迁都,此楼也跟着朝廷一道进了京城。如今也是京城中赫赫有名的大酒楼,达官显贵都爱在此处设宴会客。

门口站着几个戴着方巾,穿着紫衫的少年,负责迎来送往。

他们看到朱翊深从马车上下来,英俊不凡,气质出众,都知道是贵客,争相围到朱翊深的身边,要给他引路,好讨点赏钱。李怀恩怕这些人冲撞了朱翊深,挡在他面前。

朱翊深随手点了个脸庞微胖的少年,让他带路。那少年在这群人中算是其貌不扬的,没想着能被朱翊深选上,随即高高兴兴地带朱翊深进去了。

温嘉包下了天字号的雅间,在二楼走廊的正中间,里面有丝竹吟唱之声。门外站着几个灰衣小厮,想必是温嘉的随从。这人出门带的随从,竟然比他这个王爷还多,可见其如日中天的地位。

朱翊深叫李怀恩打赏了那个带路的少年,上前敲门。

“哈,想必是晋王姗姗来迟。”里头响起一个爽朗的声音,“王爷快请进吧!”

屋里安静了一瞬,朱翊深推门而入,看见温嘉坐在榻上,左拥右抱着美人。他宽额大脸,下巴上蓄着胡子,穿着藏青色的直身,肩宽体壮。他看到朱翊深进来,推开美人上前行礼:“王爷,您可是姗姗来迟呀。”

“出门前有些事耽搁了,温总兵见谅。”

温嘉请朱翊深上座,朱翊深也不推辞,走过去坐下,说道:“今日既然是会友,你就不用拘泥于小节了,一起坐吧。”

温嘉应是,见朱翊深推举了美婢敬的酒,就让她们都退下去,坐到朱翊深的身边,亲自给他倒了酒。

“说起来数年前我曾有幸跟王爷一起随先帝出征蒙古,算有同袍之情。今日请王爷来,就是喝酒叙叙旧,顺带聊聊这次出兵的事。”

温嘉是武将的做派,说话直来直往,没有文官那么拘礼。朱翊深上辈子跟温嘉一道出兵,虽然过程不怎么顺利,但最后还是打了胜仗。不知换了李青山和徐邝的儿子,情况会不会有所不同。

朝廷此次派兵主要是为了震慑瓦剌,并没有太把奴儿干都司的小叛乱当回事。蒙古的骑兵虽然很彪悍,但早已分裂成东西两部,又被先皇打得俯首称臣,实力大不如当年踏平中原之时。

几杯酒下肚,温嘉的话也渐渐多起来。等到汤羹上来,温嘉亲自给朱翊深舀了一碗:“我听说皇上有意在皇长子择妃之后,立他为太子,这次才有意把功劳给徐家。皇后极力推荐她的两个内侄女,大的那个比皇长子还年长两岁,小的又才十三。我恰好有个外甥女,她父亲在都察院做事,与皇长子同年。王爷您说,是不是我的外甥女更合适?”

朱翊深不知道温嘉与他说这个作何。上辈子,朱正熙娶的是苏濂的孙女苏奉英,两个人看起来琴瑟和鸣。后来苏奉英难产而死,胎儿也没能保住,朱正熙一直未再续弦,直到登基。

温嘉见朱翊深没说话,以为他没有听懂自己的意思,马上补充道:“先前皇长子曾有意让王爷教他功课,只不过皇上没答应,可见他与王爷的感情非同一般。王爷若能为我的外甥女引荐皇长子,这份恩情,我和娘娘都记在心中。”

温昭妃和皇后一样,膝下无子,都希望通过与皇长子结亲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但朱正熙的性子倔得很,连皇帝都拿他没办法。温嘉想过用别的法子引荐他的外甥女给朱正熙,但朱正熙如何都不肯就范,这才把主意打到朱翊深这儿来了。

“既然温总兵开口,我定当尽力。但皇长子的性子你我都知道,不能做得太过刻意。不如这样…”朱翊深凑到温嘉耳边,低语几声,温嘉频频点头。

这酒席一直吃到下午,温嘉喝得酩酊大醉,朱翊深叫人把他搀扶回去。朱翊深自己也喝了不少酒,微微有点头疼,不过勉强还能行走。只是下楼梯的时候,差点踩空了台阶,吓得李怀恩连忙扶住他,嘴里嘀咕道:“您跟温总兵是把酒当水喝了吧?”

朱翊深也从未喝过这么多酒,但武将的做派就是谈事情先喝酒,若不是看在温昭妃如今得宠,往后他还需要他们的份上,他是不会作陪的。

回到留园,李怀恩出去命厨房弄醒酒汤。朱翊深独自坐在暖炕上,手撑着额头,那酒劲一阵阵地上脑,他双眼有些充血难受。

忽然,他察觉到屏风后面有动静,走过去查看。

屏风后面,沈若澄抱着双腿,坐在那儿,仰起头看他。她的脸颊绯红,眼睛湿润而迷离,有些奇怪。

“你…”朱翊深话还未出口,沈若澄忽然从地上站起来,一下子扑抱住他。他微微怔住,这才闻到,她身上也有淡淡的酒味。

“你喝酒了?”朱翊深的口气顿时严厉起来。

若澄傻傻地对他笑:“就偷偷喝了一点点。书上说喝酒能够壮胆,我就试了试。”

她在他面前总是小心翼翼的,从来没有这么灿烂地笑过。

朱翊深皱眉,训斥的话忽然说不出口,又听到她颠三倒四地说:“洪福的事情我听素云说了。你别怪她,是我偷偷听到的。以前我一直误会你,其实在我心里,把你当做哥哥,想要与你亲近的,可是又怕你不喜欢我。往后不会了,只要你不讨厌我,我就一直陪着你。娘娘说,这世上就剩我们俩相依为命了,我也会对你好的。”

她抱着他的腰身,胖胖的小身子很柔软,朱翊深瞬间忘了拉开她。前生他听过很多女子的表白,有诗情画意,或者甜言蜜语,却都没有这番话来得真挚。一直陪他?她以后不嫁人么?笨蛋。

可不知为何,他那颗冰封的心,因为这番笨拙稚嫩的话,竟生了些许暖意。

等她说完以后,整个人开始往下滑,朱翊深一把拉住她,这才发现她已经歪着头,呼呼大睡过去。

他忍不住扬起嘴角,也不知道她酒醒了还记不记得自己说过的话。他本想抱她起来,右手却使不上力。恰好这个时候,李怀恩拿着醒酒汤进来了。

李怀恩看到屋中的情景,吓得差点摔了手中的碗。王爷半蹲在地上,左手的臂弯里抱着沈姑娘。他都不知道姑娘是什么时候进来的?刚才都没发现。

“还不快过来帮忙?”朱翊深抬头说道。李怀恩连忙应是,上前帮着把若澄扶到了暖炕上。朱翊深取了自己的貂鼠皮披风盖在她身上,看着她通红的脸蛋,对李怀恩说:“这丫头喝了酒,叫素云和碧云来守着。等她醒了,喂一碗醒酒汤,再接回去。我去内室歇一会儿,没事不必叫我了。”说完,就转身出去了。

李怀恩心里纳罕,王爷怎么像逃走似的。还有,王爷刚才脸上的是笑意?从皇陵回来这么多天,还没见他笑过呢。李怀恩又看了看暖炕上睡得正香的沈若澄,摸着下巴,若有所思。

第17章

若澄饱饱地睡了一觉,直到被照在脸上的夕阳晒醒。她揉着眼睛爬起来,一时没反应过来自己在哪里。

素云和碧云就站在暖炕的旁边,看见她醒了,碧云连忙出去拿醒酒汤。

“姑娘,我们找了您好久。您怎么偷偷喝酒,还跑到留园来了?”素云拧了热帕子给她擦脸。

若澄有点头疼,揉着脑袋仔细回忆了一下:她想向朱翊深道歉,但是又怕自己没胆子把心里话都说出来,就偷偷跑到厨房去喝了点酒。怎么知道那酒下肚,言行竟完全不受控制。后来她迷迷糊糊地走到留园,躲在屏风后面等他回来…完了,全都想起来了!

若澄的脸立刻涨得通红,她好像抱了他,这算不算轻浮?她清醒的时候,借她十个胆子也不敢这样。可如今抱都抱了,她也不能不认账吧?而且说出口的话,她是要负责的。

碧云端了醒酒汤进来,李怀恩笑眯眯地跟在后面,一见到她就问:“姑娘醒了?这可是足足睡了两个时辰呢。”

若澄马上要从暖炕上下来,李怀恩道:“先把醒酒汤喝了吧。王爷特意吩咐的。”

若澄只能乖乖把醒酒汤喝了,不好意思地说道:“给你添麻烦了。王爷他没有生气吧?”

李怀恩笑了笑:“王爷怎么会生气?我看他的心情似乎很好。王爷今日出去应酬,也喝了不少酒,这会儿歇下了。姑娘可是有什么话要我转达?”

“没什么,我们这就回去了。”若澄听到朱翊深没生气,松了口气,还是快步往外走。李怀恩连忙跟出去送,直送到留园门外。

素云和碧云都发现李怀恩忽然变得客气了,好奇地询问若澄在留园发生了什么。若澄当然不能把她做过的荒唐事告诉她们,只胡乱说自己喝醉以后就在留园睡着了。她们也没再追问,而是说起上元灯节的事情。

往年上元节,她们都会偷偷去附近的灯会看灯。今日天色已晚,好在灯会要持续几日,便约定明日再去。

朱翊深躺在内室的躺椅上,听到外面的动静,知道她们走了,把手中的书放下,闭上眼睛,心情好像平静了许多。他只睡一个时辰就醒了。睡着的时候做了个梦,又回到了紫禁城,那时候还是端午的宫中大宴,皇后在坤宁宫宴请内外命妇,沈若澄也在场。

他驾临坤宁宫,也没特别注意到她。只是不经意间与她四目相对,她立刻移开了目光。

那个时候他并未多想,以为是两人许久未见的缘故。他当了皇帝之后,几乎没单独召见过她。一来是政务繁忙,二来他并不是她的亲哥哥,她既然已经嫁人,也理应避嫌。

记忆中,她一直都是循规蹈矩的,不敢越雷池半步。上辈子,他并没怎么注意到她,大概也是这个原因。尽管后来因为帮她解决课业上的事情,两个人有了频繁的接触,可远没有达到亲近的程度。他自己也忙着应对皇兄出的各种难题,没有多余的心思想别的事。

没想到她喝醉酒以后,胆子倒是挺大的,竟然敢抱他。他第一次被一个女娃娃抱,感觉十分特别。

这小东西…朱翊深又勾起嘴角,想到那团子黏在自己身上的模样,感慨还是喝醉的时候比较可爱。

这一夜若澄翻来覆去都睡不好,只要一闭上眼睛,脑海里就会浮现自己抱住朱翊深的场景。虽然她小时候就想这么做,但他们到底都长大了,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怪自己没规矩。

怪她也没办法,她都已经做了,又不能回头重来。

第二日,她顶着两个黑眼圈去留园,到的时候发现李妈妈和香玲拿着包裹站在外面等。她想起来周兰茵昨日向朱翊深告了假,要回家一趟。周兰茵的家好像离京城不远,就在天津卫,只需几日的路程。她父亲似乎在当地做官,她是姨娘所生。

若澄到了主屋外面,想等一等再进去。万一两人在里面依依惜别,含情脉脉,她撞见就不好了。昨日她看到朱翊深对周兰茵很冷淡,但也许是因为她在场的缘故。他们两个人毕竟是那样的关系,不可能不亲近。

过了会儿,周兰茵泣泪而出,都没发现若澄,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若澄这才进去,西次间的门没关,李怀恩蹲在地上捡东西,轻声道:“兰夫人就是想问让王爷用她绣的荷包,王爷何必跟她置气?自己还气坏了身子。说到底她是王爷的女人,自入府以来,连续遭逢变故,还未得过王爷宠幸,也是怪可怜的。”

朱翊深背对着门外站着,整个人十分冷厉。他的喜恶还容不得别人来指手画脚。周兰茵在这府中不受主母管制,已经够自由。若不是因为律法和母亲,他早就让她滚回家了。

“呀,王爷您受伤了。”李怀恩叫了一声,“我去请大夫!”

“一点小伤,不用大惊小怪。去拿药箱来。”朱翊深抬手看了一眼,大概刚才挥落茶杯时,碎片划了一道口子。李怀恩连忙去拿药箱,让朱翊深坐在暖炕上。但他处理伤口笨手笨脚的,朱翊深直皱眉头。

若澄连忙走进去,蹲在朱翊深的面前,从李怀恩手里接过棉团:“我来。”

李怀恩便退到旁边,偷偷地看着他们俩。若澄小心地擦拭血迹,又倒了点药粉,轻轻地吹着伤口,最后才缠上纱布:“王爷沐浴的时候要小心点,尽量别沾到水。虽说伤口不深,但沾水也有可能引起发热,马虎不得。”

朱翊深看到她伤口包扎得十分整齐,好像特意学过。

“你如何懂这些?”朱翊深任由她的小手抓着自己的大手,问道。

“以前在宫里捡到受伤的小鸟还有小猫小狗,帮它们包扎过。”若澄把他的手放回去,又低头整理药箱。她虽然没看他,但不再像从前那样小心翼翼的,显得自在了很多。

阳光照在她白净的脸庞上,这个距离,连脸上细小的绒毛都能看得十分清楚。她的脸虽然还有点肥嘟嘟的,但是五官很标致,只不过现在还太小,完全没有长开。

李怀恩悄悄地退出去,心中暗自感慨。人跟人果然是不同的。兰夫人刚刚不过是想抱王爷,王爷就发怒把她赶出去,沈姑娘一进来,王爷的怒色马上就收起来了。这位姑娘了不得啊。

屋内的两个人都默契地没有提昨天的事。若澄不好意思提,朱翊深怕提出来她会尴尬,他们便像往常一样,一个研习书法作品,一个坐在旁边看书。只不过,朱翊深看书累的时候,目光偶尔会看向她,心里隐隐觉得安定。

就算母亲在世的时候,他也难得去请安一次。因为太忙了,忙于课业,忙于政务,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两份用。

现在他终于无事一身轻松,以为自己会很不习惯。但因为有了这个丫头陪伴,闲居的日子也不会无聊了。

若澄已经研究了这几幅字帖很长时间,觉得还是得自己上手临摹一下才能有更深刻的体会,便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油纸放在作品上,准备临摹。她完全忘了朱翊深就在旁边,直到耳边响起朱翊深的声音:“这个方法是谁教你的?”

若澄吓了一跳,马上镇静下来:“我在书上看的,说唐朝的时候,临摹前人的画作都是用这种办法。我也不知道做的对不对。”她满脸的天真稚气,朱翊深完全无法起疑。

“这叫双钩填墨法,先描出字的轮廓,然后再把墨填进去,这样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本书法的神/韵。但也不是人人都能用好此法,临摹的好,也可以成为流传后世的佳作。”

“原来如此,若澄受教了。”若澄点了点头,好像第一次听说一样。

朱翊深也没再追问,只不过她刚才提笔的样子让他想起了一个人,大概只是巧合吧。他之前见过这个丫头写的字,只能算是工整,并没有任何名家的痕迹。

若澄吐出一口气,差点就露馅了。

等结束一天的功课,要离开的时候,若澄对朱翊深说:“王爷,今夜我想跟素云和碧云出去看灯会。”其实她大可以跟她们偷偷溜出去,碧云也不同意她跟朱翊深说。万一他要是不允,反倒派人看着她们,可就出不去了。

但她不想瞒着他。除了答应过府库老爷爷的事,不得不说谎以外,她不想对他撒谎。

上元节的灯会很是热闹,京中总共有几处有名的灯市,离王府不远的街上就有一个。灯会上人很多,百姓几乎是倾城而出。

若澄见朱翊深不说话,以为他果然是不同意,就合起双手恳求道:“一年难得有一次出府的机会,王爷就让我们去吧?我保证,我们看看灯就回来,绝对不会惹事的。”

“带上四个府兵,早点回来。”朱翊深说道,如果不是他今日有事在身,就带她一起去了。

“谢谢王爷!”若澄很高兴,一阵风似的跑出去了。过了会儿,又跑回来对朱翊深一鞠躬,“我刚刚忘了行礼了!”

朱翊深眼睛里露出点笑意,对她说道:“以后在府里,可以不用行礼,也不必用敬语,随性点就好。”他还是想看她本来的样子,而不是为了适应环境而变得谨慎小心,像后来的李怀恩一样。

若澄惊讶地张了张嘴,朱翊深重新拿起书说道:“你再不去准备,灯市可要开始了。我会改主意也说不定。”

若澄这才回过神来,生怕他反悔似的跑出去了。

等到天色完全暗下来,若澄跟素云,碧云还有四个乔装的府兵一起出门。路上人流如织,百姓携老扶幼而出,有的孩童手里提着莲花灯和兔子灯,莹莹点点的烛光汇聚到整条街上的辉煌灯火里,变成一条璀璨的星河。各色的小贩也趁着上元节在街边摆摊,有卖珠翠的,有卖小食的,几乎家家生意兴隆。

若澄走到一个卖灯的摊子前,挑选花灯。

这里有卖一种走马灯。灯内点上蜡烛,轮轴就会转动。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几面屏上,图象便不断走动。若澄挑了一幅八仙过海的走马灯,素云刚要付钱,身后响起一个声音:“等等,这走马灯我看上了。”

若澄回过头,看到一个约莫十四五岁的姑娘,个子很高,穿着暗绿地织金百蝶纹袄裙,梳着高髻,发髻上插着镶嵌东珠的金步摇。她神情傲慢,身后跟着几个丫鬟和婆子,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小姐。

碧云可不是个软柿子,上前说道:“这盏灯明明是我们姑娘先挑中的,凭什么给你?”

那姑娘瞥了碧云一眼,眼睛里露出鄙夷,好似不屑与一个丫鬟说话。

她身后的丫鬟上前说道:“休得无礼!你可知道我们姑娘是谁?说出来只怕吓死你们!”

第18章

碧云也冷嗤一声:“那就说出来吓吓看好了。”碧云在宫里呆过,什么样身份的人没见过?宸妃还在的时候,京中那些贵妇人哪个不上赶着巴结?那时的风光,只怕连如今的昭妃都比不过。

那丫鬟显然没想到对方这么嚣张,趾高气昂道:“我家老爷可是正三品的工部侍郎,我家夫人的哥哥是三千营的总兵,妹妹是宫里的昭妃,怎么样,怕了吧?”

碧云还想说她们是晋王府的,却被素云一把拉住,暗暗摇了摇头。温昭妃如今十分得宠,皇城内外无人不知。得罪了他们温家的人,就是给王爷招惹麻烦。

若澄把八仙过海走马灯拿过去:“既然姐姐想要,我就让给姐姐吧。”

谁知那姑娘竟一下子将走马灯打翻在地,盛气凌人道:“谁要你这穷酸丫头让给我?”

若澄被她吓到,怔怔地看着地上的走马灯。因为里面的蜡烛点燃了包扎用的纸,整盏灯都燃烧起来,蹿起火光。这回连素云也有些生气了,上前护着若澄道:“我家姑娘还是个孩子,这位姑娘既然不想要,刚才又何必强抢?就算是天潢贵胄,也要讲道理。”

“你是什么身份,竟敢来教训我?”那姑娘柳眉一扬,“来人啊,替我好好教训一下她们!”

立刻有三个膀大腰圆的婆子应声上前,一个个面露凶相。碧云心想,幸好今日出来带了府兵,便回头给那四个人使了眼色。反正是对方动手在先,事情闹大了,错也不在她们三个。

双方正要对上的时候,人群之外传来一个清冷的声音:“方玉珠,那只是个孩子,你非要这么不依不饶么?”

方玉珠循着声音看去,微微皱眉。她们怎么也来了?

若澄看到又有一大一小两个姑娘过来,大的那个牵着小的。年纪稍长的姑娘相貌十分清秀,衣着虽然只是普通的样式,但周身透着股大家闺秀的气质,若兰花般素雅高洁。年纪小的那个,看起来跟若澄差不多大,身上赤红的袄裙用金丝绣着鲤鱼和莲叶纹,容貌更为精致出众,宛如红艳艳的海棠,只不过眉梢眼角间也透着股淡淡的高傲。

她们身后还跟着一个人,正是沈如锦。她对若澄眨了下眼睛,显然是带人过来救场了。若澄猜想这两位姑娘的出身必定十分不凡。

方玉珠看见这俩人,气势消下去一半。若是这京城里头,别的世家贵女出头,方玉珠都不会怕。偏偏是苏家的两个嫡出的姑娘,她有点招惹不起。她姨母再受宠,也不过是个妃,人家的姑母可是皇后。而且苏濂是当朝首辅,苏家跟徐家一样,自开国就十分显赫,不是他们这种忽然兴旺起来的家族能比的。

“今日算你们运气好,我们走。”方玉珠冷哼一声,带着她的人走了。

沈如锦走到若澄身边,挽着她的手臂道:“你没事吧?她叫方玉珠,不过是仗着昭妃娘娘的势,到处欺人。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她把若澄拉到那两个姑娘面前说道:“若澄,这两位是苏家的千金,苏奉英和苏见微。”

竟然是苏家的千金?若澄连忙行礼:“方才多谢两位解围。”苏奉英点头一礼,苏见微则扭头看着卖花灯的摊子,没在意若澄。

“我跟奉英都在女学上课,今日约好了来逛灯会。我以为你在王府不方便出来,若知道你也来,就喊上你一块儿了。”沈如锦笑着说道,言谈间好像已经跟若澄十分热络。其实她们不过才见了两面而已。

苏奉英听到沈如锦说王府,立刻想到了唯一一位在京中的晋王朱翊深。朱翊深是祖父的学生,与她年纪相仿,小时候见过几次,天人之姿,只是不苟言笑。她记得有次她去祖父的书房送茶水,看到晋王在和祖父下棋。祖父是棋艺高手,据说鲜有对手,晋王却能跟他斗几个来回。

寻常人若是跟高手过招,或是急躁,或是溃不成军,晋王却神色自若,宠辱不惊。祖父也毫不吝惜对这个学生的赞美,说他跟沈赟都是难得一见的妙人。

那个时候的晋王,出入紫禁城必是前呼后拥,高高在上。晋王府门前终日车马不休,父亲还曾有意将她许配给晋王,只是未来得及提起此事,先皇驾崩,时移世易。

苏奉英也有许多年没见过晋王了。不过想来当初年幼之时就有那等心性,就算从高处摔下来,也不至于一蹶不振。

而这位住在王府的小姑娘,想必就是沈赟之女了。自小无父无母,身世也怪可怜的。

“那边有个茶楼,既然遇到了,我们一起去喝盏茶吧。”沈如锦提议道。

苏奉英无可无不可,倒是苏见微扯了扯姐姐的手,小声说道:“姐姐,我想回家。”

苏奉英摸摸她的头,轻声道:“咱们一会儿就回去了。姐姐给微儿买灯玩。”

苏见微这才高兴了。她其实并不怎么喜欢沈如锦,这个人八面玲珑,见人总是笑盈盈的,反而看不透。但沈如锦也的确有本事,能够凭自己的才能进苏家的女学,甚至能得到祖父的赞赏,这点苏见微就办不到。

等一群姑娘都离开以后,巷子里有一辆马车驶出来。马车上坐着朱正熙和朱翊深,他们从紫禁城出来,本来要去跟温嘉约定的地点,刚好撞见了这一幕。朱正熙愤愤不平道:“九叔,方才你为何拦着我?没看到胖丫头被方玉珠欺负了吗。”

朱翊深说道:“她带着四个府兵,不会吃亏。若让殿下出去阻止,只怕方玉珠会记恨若澄。”

“你还真是沉得住气。不过若不是你让我看到了方玉珠的真面目,我还被蒙在鼓里。”朱正熙想到方玉珠盛气凌人的样子,跟温昭妃口中的柔婉可人可是差了十万八千里。昭妃居然要把这样的女人塞给他做正妃?他可不会乖乖就范的。

朱翊深看到朱正熙的模样,就知道方玉珠当不成太子妃了。原本他也不在意朱正熙到底娶了谁,就算成全了温嘉也未尝不可。但刚才看到方玉珠欺负沈若澄,他就把原先的打算都抛掷脑后,让朱正熙“恰好”看到了这一幕。

“九叔,你还没有立妃,是找不到自己心仪的女子吗?”朱正熙双手枕在脑后,叹了一声,“我也想选个自己真正喜欢的人。不用多好看,家世也不用多显赫,跟我兴趣相投即可。不过身在帝王家,这个多半是奢望了,我最后还是会娶苏家的姑娘吧。你不用受父皇牵制,还是得好好挑一个。将来你成亲,我也去讨一杯喜酒喝。”

朱翊深默不作声,看来朱正熙的选择还是跟上辈子一样。其实别说是朱正熙,就算是他,也并不是想娶谁就能娶谁。婚姻在皇家,并不是单纯的男欢女爱,这其中要牵扯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九叔,我随你去见方玉珠,若我没看上她,温家也不会怪你吧?”朱正熙又问道。

今日进宫之时,朱翊深就将温嘉想牵线的事情全都告诉了朱正熙,交由他自己选择。其实他大可想个法子将朱正熙骗出来,到时候再装与方玉珠偶遇即可,想必朱正熙也察觉不出什么,就算察觉出来了,再和盘托出便是。可他选了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反倒让朱正熙感动于他的坦诚,二话不说就跟他出来了。

朱翊深摇了摇头:“你肯出来相见,我对温嘉就有了交代。至于结果,并不是我能左右的,温嘉也无法怪罪。”

朱正熙感慨道:“你是堂堂晋王,竟然还要怕他一个总兵。父皇也是,太过宠幸温氏一门,连一个姑娘都如此横行无忌。不过九叔你放心,往后有事尽管跟我说,我会尽力帮你的。母妃和舅舅那边,我都瞒着,就我们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