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眨了眨眼睛,目光温暖明亮,表情真挚,与多年之后下令杀他的永明帝判若两人。也不知这辈子两人会不会走到那样的境地,但至少此刻,朱翊深觉得他们是能够共存的。

***

若澄回府的时候,经过了留园,看到李怀恩在门口站着,以为朱翊深已经先她回来了。

她跟沈如锦去茶楼坐着喝了会儿茶,苏见微犯困,她们便各自回家了,并没有耽搁多少时间。

李怀恩看到她,笑吟吟地说:“姑娘回来了。”

若澄疑惑地望着他:“是王爷找我有事?”

李怀恩摇了摇头:“王爷还没回来,吩咐小的先回来。有个东西想给您看一看,请跟我来。”说着,躬身做了个请的动作。

若澄疑惑地跟着他走进去,路上没有灯火,只有李怀恩手里的灯笼。若澄不知道李怀恩打算做什么,直到看见前方一片灯火通明。两棵大树之间拉了一条很粗的绳子,上面挂了十几盏精美的走马灯,原本摆放花盆的花架上,还有地上,全都是各式各样的走马灯,看得人眼花缭乱。

若澄一下子惊呆了,说不出话来。李怀恩在旁说道:“这是今夜灯市上能买到的所有走马灯。王爷说,这些都是姑娘的,姑娘喜欢哪个就拿哪个玩,没人可以跟您抢。”

碧云和素云也看得愣住了。莫非是灯市上的事被王爷知道了?

若澄走到灯海里面,蹲下来抱起一盏八仙过海的走马灯,不知为何,眼睛被暖融融的烛光照着,有点想哭。当那盏走马灯被方玉珠挥落在地,烧毁之后,她的确很难过。并不是因为自己与她身份地位的差距,而是心爱的东西让出去,那种心意被人糟蹋的难过。

可这个人为她找来所有的走马灯,把她被摔在地上的自尊,又一片片地捡了回来,把她的心照得亮堂堂的。

第19章

到了三月春暖花开的时候,为皇长子选妃的事情,轰动了京城。在京凡满十三岁到十七岁的少女均可以参加选妃,皇长子即是未来的太子,身份贵重。一时之间,无论士庶都将自家适龄女儿送往宫中备选。

本朝开国的时候,太/祖为防止后宫干政,外戚专权,曾严拒与世家大族的联姻,后妃一律从民间女子当中选出。历代后宫嫔妃之中有许多出身寒门而备受宠爱者,比如宸妃和昭妃。但端和帝出于爱子之心,希望能选出一个德才兼备,兼家族可以辅佐朱正熙的女子立为正妃。

正当宫中选妃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沈若澄的日子却平静得如往常一般,只不过她能明显感觉到朱翊深变得忙碌起来了。

此事还得从李青山率兵抵达奴儿干城说起。女真和苦夷两族的矛盾非但没有因朝廷军队的到来而化解,反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李青山不懂奴儿干地区复杂的形式,更缺乏与他们打交道的经验。女真族本就民风彪悍,骁勇善战,不服管制。加上朝廷对奴儿干地区一直采用放任不管的政策,让他们各行其政,没有形成有效的震慑力。康旺这个指挥使形同虚设不说,瓦剌也频频扰边干政。

这些年随着瓦剌的崛起,朝廷对奴儿干都司的管控能力已经越来越弱。但又依赖松花江上的造船事业,还有每年从奴儿干进贡的貂皮,海东青和马匹等物。东北的事情一下陷入胶着,同时东南沿海的商队船只被倭寇和海盗打劫的事情又层出不穷,福建和广东两地布政使司急急上奏请求朝廷支援。

端和帝一片焦头烂额,原以为李青山能够出兵震慑瓦剌,早早平乱归来,如今却陷于退兵和继续增兵的两难境地之中。端和帝甚至产生了放弃奴儿干都司的想法,但招到大部分朝臣的反对。

奴儿干都司辖东北各族,毗邻朝鲜,又与瓦剌接壤,被称为“锁钥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端和帝紧急召见内阁诸臣商议对策。

蒙古高原上原本有瓦剌和鞑靼两部,鞑靼在统道帝时期,国力高于瓦剌。随着统道皇帝两征蒙古,使鞑靼归顺,还封鞑靼的可汗为王。这个时期,瓦剌趁机发展壮大自己的骑兵,蚕食鞑靼的国境,加强与奴儿干地区的联系。如今端和帝若再想对瓦剌用兵,便没那么容易了。

在此种情况下,最优先考虑派遣使臣前往鞑靼,与他们进行谈判,稳定东北部的局势。但大多数朝臣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都不愿前往。这时,首辅苏濂极力推荐晋王朱翊深出使瓦剌,端和帝在深思熟虑之后,将朱翊深叫进宫中彻夜长谈。

这日,若澄在留园的主屋中研习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其间频频回头看朱翊深。

朱翊深一般看书一边问:“有什么话要对我说?”

若澄跳下椅子,几步走到朱翊深的面前,问道:“素云说你要出使瓦剌,此行十分危险,对么?”

朱翊深把手中的书放下,看向眼前的小东西,她眼里盛着满满的关心。他在瓦剌有几个“旧识”,想必若知道他前去,定会好好“招待”他。可老师力荐,必有深意。他回京之后,还未去老师府上拜访,主要是不想给他老人家添麻烦,也不想见到苏见微。

老师这步棋走得很险,倘若成功,于他而言并非坏事,很可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但这些事,他不会告诉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女孩。

“我可能要出一趟远门,短则数月,长则一年半载,但并没有素云说得那么危险。”朱翊深眼中有笑意,“你不用担心。”

他说得十分轻巧,可若澄知道瓦剌人凶悍,绝不好对付。她拉着朱翊深的手说:“我听李怀恩说你的右手受过伤?那如果遇到危险,怎么保护自己?”

朱翊深皱了皱眉头,李怀恩的话怎么这么多?

“小伤,早已没有大碍。我有侍卫保护,不会有事的。”朱翊深安慰道。他的右手的确形如残废,但他还有左手。小时候他习武,为了更快地掌握要领,是左右手同时练习的,有时候自己也会跟自己切磋。只不过他左手的本事没有人知道,而右手他也会像上辈子一样,一点点再练回来。

这次出使瓦剌,皇兄也许他从锦衣卫中选一支十人左右的侍卫贴身保护。他脑海中立刻浮现了萧祐的身影,那人后来被称为大内第一高手,而且绝对忠心。对如今的萧祐来说,跟朱翊深出使瓦剌,绝对是一个机会。而且若此行成功,萧祐能收归他用也未可知。

他这辈子不争皇位,也尽量不与朱正熙对立。但像这样的人才也不能白白地让给朱正熙。

他见若澄低着头,忧心忡忡的样子,换了个话题:“你和沈如锦有往来?”

上元节之后,沈如锦写过几次信邀请若澄回沈家。若澄还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复。虽然在那里的都是与她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生她的父母早就亡故,是宸妃和朱翊深将她养大的。在她心里,朱翊深才是最亲的人。

“改日我陪你回沈家一趟。我不在京中的日子,你先暂且住到沈家。”朱翊深迟疑了一下,还是将手放在若澄的头顶。她的头发很柔软,像上好的绸缎。他摸上去的时候,心里有种异样的感觉,很快又把手放下来了。

他去出使瓦剌,是为了搏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可能关系到生死。所以他不得不再次把她留下。

那夜灯市上见到沈如锦,似乎如前生一样,对她很友好。她到底姓沈,在沈家不会像在王府一样被欺负。周兰茵早先在家中呆了两个月,最后按耐不住,还是自己灰溜溜地回来了。他现在不能无缘无故把周兰茵赶出王府,那会落人以口舌,但又不放心再把若澄交给她照顾。

想来想去,沈家是最好的选择。沈雍为人是迂腐了点,但也算是个正人君子。何况这丫头是他的亲侄女,他不会亏待的。

若澄知道朱翊深是为她着想,便乖巧地点头答应了。她以前怎么会觉得他不喜欢自己呢?他分明一直都在替她打算。

***

沈如锦被父亲关在屋中,心情十分烦闷。她也想去参加宫中的选妃,万一朱正熙选中她了呢?她觉得自己不比那些世家千金差,但父亲知道了她的念头,勒令她趁早死心。

沈家是不出世的,就算在江南士人之间极有声望,但那些都带不来荣华富贵。沈如锦穿不起缂丝的袄裙,配不了四五个丫鬟婆子,他们一家人只能守着这座祖上留下来的古宅,过着金玉其外的生活。

她费尽千辛万苦入了苏家的女学,与苏奉英结交,为的才不是将来嫁一个书香世家的才子,成就一段佳话。她向往锦衣玉食的生活,向往驷马高车的排场,这有什么错?

可将她繁华大梦打破的人竟然是她的亲生父亲,她怎么能不气不怨?

她的贴身丫鬟宁儿从外面进来,将托盘放在桌子上:“姑娘,奴婢刚才经过前堂,看到一位公公,听说是晋王府来的,老爷,大公子和二公子都去了。”

沈如锦一下子来了精神:“你可听见他们说什么了?”

“好像是过几日晋王会带沈姑娘到府上拜访。”

沈如锦听罢愣了一下:“你没听错?晋王亲自带她来?”她觉得纳闷,沈若澄不过是寄住在晋王府,寄人篱下应该过得不大如意。毕竟晋王是天潢贵胄,不会把一个抱养的小丫头放在心里。而且她听说晋王丰神俊朗,风姿出众,曾经风光无限。虽然现在远不如从前了,但晋王正当年,还没有正式立妃…

沈如锦推了推宁儿的手臂:“宁儿,你快再去前堂打听打听,他们到底哪一日来?”

宁儿将托盘推到沈如锦面前:“奴婢去打听可以,姑娘先把饭菜吃了吧。”

沈如锦这才有了胃口,重振精神,将饭菜端起来吃了。

沈雍命长子沈安庭送李怀恩出去,自己则坐在前堂里,回想刚才李怀恩说的话。

沈家从不与皇室的人打交道,他原本应该回绝的。但偏偏晋王要带沈若澄回来认亲。对那个孩子,他们是亏欠的,不能将她拒之门外。

当初弟弟年纪轻轻便做了佥都御史,但死得十分蹊跷。他身为长子,为了保沈氏一族,也没敢继续追查下去,更不想因收养弟弟的女儿,将沈家重新置入危险之中。幸好那个孩子福大命大,被宸妃收养,又得晋王照拂,如今都十一岁了。

这么多年过去,当年的事应该已经如石沉大海了。他竭尽全力束缚族中子弟,不要再涉足官场,便是为了避免重蹈弟弟的覆辙。他知道自己自私,也从没想过要得到那个孩子的谅解。但她若是愿意回来,他自然是不反对的。

二子沈安序对他说:“爹,刚才那个太监口中沈若澄,就是叔叔的女儿吗?一直寄养在宫中和王府,我们从来都没有见过。”

沈雍点了点头:“我听那太监的意思,晋王极有可能出使瓦剌,想将若澄托付给我们照看。若是如此,你们兄妹几个定不能亏待了她,怎么说她都是你们的亲妹妹。”

“儿子晓的,可祖母那边…”沈安序皱了皱眉头,“晋王为何不将她继续养在王府呢?”

“你祖母那边,我会亲自去说。晋王这么做,必有他的用意,你们别再胡乱猜测了。”沈雍淡淡地说道。

第20章

这日天气晴朗,朱翊深带着若澄去沈家。周兰茵送他们出门,看见朱翊深先扶沈若澄上马车,然后自己再上去,不禁银牙暗咬。等到朱翊深看向她的时候,她又马上露出个笑容,躬身道:“王爷路上小心。”

朱翊深没有理她,径自坐进马车,下令启程。丫鬟和府兵跟在马车后面,浩浩荡荡的一行人,很快消失在街的尽头。

周兰茵收起笑容,忍到自己的院子里才发作:“不过是那丫头认亲,居然要王爷亲自陪着去,多大的脸面?我在王府任劳任怨那么多年,还从未跟王爷一起出去过。我这才回家两个月,他跟那个丫头竟变得如此亲近!”

李妈妈端了茶水过来:“夫人消消气。那丫头不过是仗着在先太妃膝下养过,才被王爷高看了几分。等两年给那丫头议了亲,早早嫁出去就没事了。”

周兰茵气得推开她的茶水:“再过两年我都多大了?王爷就不会纳新人?都是你让我回家,结果没刺激王爷半分,反而给了他们相处的机会!”

李妈妈被骂得没话说。她原本以为男人都喜欢欲拒还迎,嘴上说不喜欢,心里其实离不得。哪想到夫人回家两个月,晋王不仅没有只言片语的书信,反而是不闻不问,吓得周兰茵自己灰溜溜地回来了。

香玲在旁边说道:“夫人有所不知。虽然咱们晋王府大不如前了,但王爷还是招人喜欢啊!前几日原本在留园伺候的丫鬟春桃,被李怀恩拖出去了,听说她趁王爷沐浴的时候进了内室,想爬王爷的床。那之后李怀恩对留园的丫鬟三令五申,不准存有非分之想,否则一律打发了。”

周兰茵挑了挑眉:“我怎么不知道此事?那小蹄子好大的胆子,处理了也好。”

香玲趁机说道:“王爷那个性子,从来不多看别的女人一眼,偏偏对沈姑娘格外不同。夫人不知道,下人们都在偷偷议论呢。”

“议论什么?”周兰茵的声音拔高了几分。

“议论他们又不是真的兄妹,只怕王爷看上了那丫头,将来等她长大,会收归房中…”

周兰茵喝道:“你在胡说八道什么!王爷怎么会看上一个孩子?这话要是传到王爷的耳朵里去,我都保不了你!”

香玲连忙低头不敢再说了。

周兰茵虽然喝止了香玲,但她的心情还是受到了这番话的影响。她以前从没有觉得沈若澄是威胁,就算没有血缘关系,那也就是个半大的孩子,能翻出什么浪来。但谁知道王爷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周兰茵觉得沈若澄早晚会是个祸害。

***

沈家的人早早得到消息,都在府门前静候。老夫人身体不好,故而未出来迎接。

朱翊深先下马车,一袭玄色的火纹直身,身量高大,气势如山般压人。他一露面,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包括沈如锦。沈如锦没想到皇家还有如此出众的人物,但也只是看了一眼,就神色如常地望向被朱翊深牵下来的沈若澄,心中暗暗生了几分羡慕。

被这样的男人当做妹妹一样爱护,是什么样的感觉?她之前觉得沈若澄可怜,自小无父无母。可这一刻,她觉得这丫头其实是幸运的。她享受不到的那些东西,统统在这丫头唾手可得的地方。她有什么资格去同情她呢?

朱翊深的目光不动声色地从沈如锦的身上略过。前世他也分不清沈如锦对他的感情,到底是喜欢,还是利用。在宫里呆久了,人的感情似乎都蒙着层纱,根本看不清真面目。此刻面对曾经的端妃,朱翊深心如止水。

沈若澄被朱翊深牵着,有点不自在,小声道:“我自己进去吧?”

“我牵着你不好么?”朱翊深低头问道。

若澄的眼睛一下变得很亮,脸颊发红,似乎有点害羞了,但小手不自觉地抓紧他的手指,往他身边靠了一点。明明有点怕生,却要装作很坚强。朱翊深早就看穿她了。

若澄只觉得那只牵着自己的大手很温柔,很厚实,很有安全感。

她从前在宫中听到宫人私底下非议嘲讽她的时候,从来不曾在意。因为她有个像母亲一样好的宸妃娘娘,陪她睡觉,给她讲好听的故事,总是温柔地呵护她。宸妃娘娘不在了以后,她以为自己在世上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了,但朱翊深又接过了娘娘的担子,继续给予她庇护。

王爷其实也是个很温暖的人呢。

朱翊深柔和地看了她一眼,握紧她的小手,望向沈家众人的时候,脸上又恢复了一贯的冷漠。

沈雍上前拱手行礼,朱翊深道:“沈先生不用多礼,这个就是若澄。”他将若澄带到面前,低头对她说:“叫伯父。”

若澄乖巧地行了个礼,叫道:“伯父,初次见面,我是若澄。”

“乖。”沈雍看到眼前胖胖的小女孩,一双明眸,五官轮廓像极了自己的弟弟,心中感慨万千。他转身介绍道:“这个是你大哥沈安庭,这个是你二哥沈安序,还有你姐姐沈如锦,你应该见过的。”

若澄一一见礼。沈安庭是个儒雅的男子,大概二十几岁,他对若澄露出一个友好温和的笑容。沈安序跟沈安庭长得有点像,大概刚刚及冠,目光中还透露着几分桀骜不驯,看着她的目光多为审视。沈如锦则向她挥了挥手,但父兄在前,也不敢说话。

“我们进去说吧。”沈雍对朱翊深做了个请的动作,一行人便进了沈家的祖屋。

沈家的祖屋十分大,但园子显然有些破旧,几处墙壁坍圮,屋顶的瓦片脱落,花园也因无力经营显得有些荒芜。沈雍恭敬地请朱翊深去前堂说话,朱翊深不好再带着团子,就俯身对她说:“你先跟你姐姐去府里四处走走。”

若澄点头,知道朱翊深想让她熟悉沈家的环境,就向沈雍和两个哥哥行礼,退到后面去了。

等男人们都走了,沈如锦才走到若澄的身边说话:“澄儿,你能回来我真是太高兴了。以后就跟我住在一起吧?走,我带你熟悉一下沈家。”

若澄对沈家十分陌生,她还是想住在王府。但朱翊深不在那里,她也没什么好留恋的。而且沈如锦看上去真的待她很友好,她就甜甜地说了声:“谢谢姐姐。”

沈如锦愣了一下,随即高兴地挽着她的手臂,好像立刻当她是亲妹妹了一样。

沈如锦住的虽然谈不上金碧辉煌,但一方小天地被她装点得十分雅致。有小桥流水,环绕着一片凤尾竹,廊下摆放着一整排的兰花。屋檐下挂着玉片,人走过之后,玉片会发出清脆的“叮铃”声。

“姐姐这里好别致。”若澄由衷地说道。

沈如锦笑了笑:“我胡乱折腾的,哪里比得上你住的王府?进去喝口我泡的茶吧。”若澄跟着她进去,素云和碧云都留在门外。她们觉得这个沈家小姐还蛮好相处的,对自家的姑娘也好,原本悬着的心有些放下了。

屋中的摆设多为红木所制,紫色的纱幔,墙上挂满了字画,还有琴案和棋桌,随手可见一本书,有很浓郁的墨香气。早先听到沈如锦能够鉴定字画,若澄便觉得她很了不起。这样的本事,必定是从小下过一番苦功的。

沈如锦让若澄坐下,自己去泡了壶茶过来:“我这虽然不是什么好茶,但是加了五月的茉莉,你喝喝看。”

若澄起身接过,喝了一口,的确是芳香沁鼻。

“这是奉英教我的法子。你坐呀,别拘束,往后我们姐妹俩就住在一起了。”沈如锦陪着若澄坐下,叹了口气,“今天要不是你来,我还被父亲关着禁闭呢。”

若澄便询问她何事,她说道:“别提了,原本奉英要我陪她去宫中选妃,此事被父亲知道,以为我要当皇子妃,将我狠狠臭骂一顿,还将我关了起来。其实我就是看奉英心情不好,想要陪陪她。”

若澄想不出以苏奉英的才貌和家世,还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

“苏小姐为何心情不好?”

沈如锦凑到她面前说道:“苏家的族学很出名,你知道吧?很多达官贵人的子弟挤破头都想进去。近来,苏大人请了今年落榜的一个举子在那里讲课,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呢。那举子当真有经天纬地之才,学富五车,风度翩翩,苏姐姐好像喜欢他,常常溜去族学听他讲课。”

若澄有些意外,苏奉英可是内定的皇长子妃啊。她听朱翊深说,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沈如锦伸手托着下巴:“我也不知道那些世家大族的女子是怎么想的。到手边的泼天富贵不屑一顾,偏偏对一个穷酸书生倾心。苏家那样的家世,怎么会让她一个嫡出的小姐下嫁呢?澄儿,你有没有想过以后要嫁个怎样的人?”

这个问题若澄当真没有想过,对于她来说,嫁人好像是很远的事情。但她认真想了想,回答道:“对我好就行了。”

沈如锦笑她:“真是个傻丫头。你现在住在王府,什么都不缺,自然觉得阿堵物不入眼。可真到了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时候,就会知道贫贱夫妻百事哀。”

若澄没有考虑过这些,她真的觉得帝王家没什么好。像娘娘,像朱翊深,都过得不快乐。那些寻常人家的伦常之乐,他们好像都享受不到。她向往寻常人家的生活,夫妻相敬如宾,平淡相守,不用担心这个妾,那个妃,那样的日子才过得舒心。

“对了,你现在有在上课吗?等你住过来以后,我去苏家的女学问问,让你也去旁听吧。”

苏家的女学跟族学一样,可是京中名门闺秀挤破头都想进去的地方。好像嫁人的时候,说了在苏家女学读过书,对方就会高看一等。

若澄自然是想去的,但听说女学入学要求极其严格,除非经过考试或者有苏濂的特许,否则是很难进去的。因此沈如锦这么说的时候,若澄也就当做听一听了。

朱翊深在前堂跟沈雍父子说了会儿话,就请沈雍到书房,单独一叙。

进了书房以后,朱翊深从怀中拿出一物,放在桌子上,请沈雍过目。

沈雍看到是一个有烧焦痕迹的红色锦盒,疑惑地打开,看到里面是一对羊脂白玉的貔貅。他震惊,将貔貅拿起来仔细看,发现底下刻着“厚德载福”,“积健为雄”的楷书,正是年少时,他跟沈赟一人一个,模仿父亲的字迹雕刻出来的。

“这对貔貅失踪已久,怎么会在殿下这里?”沈雍声音略微颤抖。

朱翊深说道:“这对貔貅沈赟传给了若澄。那日大火,若澄的乳母带着若澄和这对貔貅逃出来,后来一并交给了我的母妃,一直由她保管。这是沈家之物,也是若澄之物。今日我将这对貔貅交给沈先生,请你看在同宗同脉的份上,善待若澄。”

沈雍看着那对貔貅,心中五味杂陈。对弟弟的愧疚,对侄女的亏欠,一下都涌了上来。他们是至亲之人,他却明哲保身,丢弃了这个孩子。这对貔貅他以为早在大火中毁掉了,没想到失而复得。他对朱翊深弯腰一礼:“殿下请放心,若澄乃我沈家之女,沈雍定当善待,不负殿下所托。”

第21章

清明过后,朱翊深准备前往瓦剌。此去山高路远,困难重重,朝臣多不看好,几乎无人前来送行。

萧祐和郭茂等十人到晋王府前迎接朱翊深,等待的空隙,郭茂叹了口气说道:“当时司里抽签,我求天告地,千万别抽到我,结果还是抽到了。你倒好,怎么还自告奋勇加进来?原本我爹想为我花银子打点,推了这苦差事。可听说没人愿意替我,真是倒霉啊!”

萧祐看着自己的靴子,没有作声。

那日晋王等在他回家的路上,亲口对他说,想选他一起去瓦剌。

他不知道从无交集的晋王为何会选他,问及原因。晋王回答:“在锦衣卫里头做事,若是家中毫无背景,可能一辈子就是个总旗,永远都爬不上去。我翻过你的官籍,你从开平卫爬到锦衣卫的总旗不过用了五年时间,那之后一直没再有机会晋升。此行的确凶险,但你若肯忠心追随于我,我将来必不会亏待你。”

“以晋王今时今日的地位,许下这样的诺言,我凭什么相信?”他直言不讳地问道。这是拿性命相搏的事,他也想知道对方值不值得。

那人淡淡地扯了下嘴角,不以为忤:“曾几何时,我也想不到自己会从云端摔落。但人生的事情谁也无法预料,就看你敢不敢跟我赌一次了。”

也许是那人谈吐之间的风采令人心折,或者是他眼中极盛的光芒吸引了他,他竟鬼使神差地成为这十个护卫当中唯一一个自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