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慧忙道:“这是阿盈的福气,只是她年纪小不大懂事。”先把台阶给妹妹铺了,等下若有什么不合适的,自然都是因为年纪小。

孙太后闻言笑了笑,“知道你心疼妹妹。”看向初盈,“也不小了,马上就要做别人家的媳妇。”顿了顿,“我瞧着是个听话的孩子。”

原来姐姐的皇后已经难做到了这种地步。

初盈在心里直叹气,面上却露出了一丝羞涩,还不自然的抚了抚面,细细声道:“多谢太后的夸奖。”

孙太后被转移了注意力,笑道:“小丫头们就是脸皮子嫩,爱害羞。”

底下说起闲话来,宋氏和初盈都小心的回了,初慧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微笑,神情十分认真,以示自己没有走神。

好不容易熬到告退出了大殿,上了肩舆,走出一段初慧方道:“去圣母皇太后那边一趟,先让人去通报,说是晋阳公府夫人给太后请安。”

若是都不见还没什么,既然见了一个太后,又怎么能落下另外一个?且不说王太后那边怎么想,单是皇帝面前就说不过去啊。

王太后的比孙太后大了七、八岁,面相上却要老十岁,身上也没有孙太后那种母仪天下的气势,若是换身寻常点的装束,还以为是哪家深宅大院的老太太。

不过一个婢女能够走到太后这一步,几乎可以称为传奇。

到了王太后这里,宋氏和初盈则要显得不卑不亢一些,不然姿态高了低了,都难免会惹得对方怀疑,毕竟王太后的出身太过敏感。

而且谁知道哪个角落,哪个犄角旮旯的地方,会不会有一双眼睛盯着?因此说话越发战战兢兢的,免得不慎惹祸。

好在王太后话不多,请了安,说了几句便道:“早上没大睡好,去躺一躺。”看向初慧吩咐道:“陪着你母亲妹妹多说说话,难得娘家人聚一聚。”

“是。”初慧起身,将王太后送了进去方才告安。

宋氏母女三人依旧回了凤栖宫,摒退了宫女,气氛顿时轻松不少。

“娘娘。”宋氏看着大女儿,眼里尽是心疼怜惜,“为了两位小皇子,娘娘可一定要保重好身子。”多的话,却是不好再说了。

气氛不太好,初慧陪着说笑了几句,唤人道:“把赟哥儿和福哥儿抱过来。”

宋氏忙道:“小皇子年纪还小,还是我过去瞧他罢。”

不知道为什么,初慧像是犯了拧脾气,说道:“你是他们的外祖母,过来见一见又怎么了?再说小孩子,都出来活动活动也好。”

赟哥儿被乳母宫女们围着过来了,福哥儿却在睡觉。

“外祖母!四姨!”赟哥儿是在王府出生的,那时候傅家人过去规矩没这么多,相处比较熟,上前撅嘴道:“如今四姨都不来看我了。”

初盈笑道:“这不是来了?”从袖子摸出一串小布老虎,个个只得大拇指大小,每一个都是形态各异,十分的可爱有趣。

“这个好!”赟哥儿今年才得四岁,自然是喜欢这些小东西的,笑着扬了扬,在母亲面前炫耀道:“一共六个呢。”

初慧见儿子真心高兴,眼里便流露出一丝笑意。

“回头我分弟弟一个。”赟哥儿想了想,有点不舍得的嘟哝,“不,两个!”看了看母亲,“还是一人一半吧。”

初慧忍俊不禁,笑道:“福哥儿哪里会玩儿?不用分了。”

“真的?也对啊。”赟哥儿转身扑到初盈怀里,问道:“四姨,你下次什么时候来看我?”对于年幼的他而言,身边的嬷嬷们总是这也不让玩,那也不许碰的,实在太闷太讨厌了。

皇宫岂是能够随便进的?初盈不好轻易答应,又不想撒谎,放柔了声音,“等皇后娘娘生辰的时候,再给你带好玩的进来,好不好?”

赟哥儿掰着手指头数了数,“还有两个月啊。”声音里很是不情愿,但是也略略懂事了,大的规矩还是知道的,趁机追加条件,“那可得多几样才行。”

“行。”初盈满口答应了。

宋氏在一旁含笑看着,轻轻的摸了摸赟哥儿,便是不说话,心里亦十分满足。

底下又说了一会儿,宋氏母女今日进宫的时间不短,再多逗留不合适,虽然满心不舍,宋氏还是站起来辞道:“娘娘若是无事,我和阿盈便先告退了。”

初盈亦跟着母亲起身,福了福。

初慧眼里欢愉顿失,只是当着人前不好表露,脸上勉强挂着笑,颔首道:“嗯。”身子动了动,最后还是忍住端坐其中。

身为皇后,能够起身相送的人只有太后和皇帝。

母亲和妹妹再亲,也不在这个范畴里,不然逾越了,就是失了皇家规矩。

反倒赟哥儿年纪小行动自由,跑了上去,笑眯眯道:“我送外祖母和四姨。”抓住初盈的手往外走,“四姨,你说过的话可不要忘了啊。”

“不会忘…”初盈看了一眼身后追上来的宫人们,蹲□,没有再让赟哥儿往外走,握住他小小的肩膀,“赟哥儿乖,外头风大别跟着出来了。”

“二皇子。”一个嬷嬷出来抱住了人,柔声哄道:“下一回四姨来了再玩儿,咱们先回去吧。”

皇后所生的两个皇子都还小,一丁点儿闪失也经不起,这是皇后娘娘的支柱,也是凤栖宫所有宫人的仰仗。

初盈看着那双不舍的眼睛,那孩子气的不快,再看看大殿里笑容暗淡的姐姐,心头有些难受,转身对母亲道:“走吧。”

五月十六,初盈出阁的大喜日子。

中宫皇后嫁胞妹,这场亲事绝对够吸引众人的眼球。

上个月谢家下聘礼的时候,就让满京城的人议论纷纷,那聘礼、那排场,到时候傅四小姐的嫁妆只多不少,不知道该是怎样的盛景?

谢家的聘礼是一百二十八抬,若是原封不动抬回去,傅家岂不成了卖女儿?那自然是不行的。

但一百二十八抬嫁妆已是极限,当年初慧做王妃也不过如此,傅家再煊赫也不敢越过这个规矩,只好在箱子大小上做文章。

谢家的聘礼箱子,全都是半人高、二尺六横、二尺二宽。

傅家的嫁妆箱子就再高一尺、横宽各多六寸,并且箱子顶做成高高的拱形,生生多出将近一倍的空间来。

不过这样高大的嫁妆箱子,抬嫁妆的人就有些吃力了,专门选了二百五十六个身强力壮的大汉,每个人许了二两银子的脚力钱。

单是这一项,傅家就花了五百多两银子。

谢家的人过来迎嫁妆,到时候万氏跟着一起过去为小姑子铺嫁妆,结果挑夫们还没有出门,外头又有喜讯传来。

宫人内侍传旨,孙太后赐傅家小姐嫁妆一抬,接着王太后又赏赐嫁妆一抬,最后皇后再赐与妹妹嫁妆一抬。

有这三台嫁妆压在前面,满京城里可就是头一份儿了!

丫头们听了消息,满面喜色的回来告诉自家小姐。

初盈却高兴不起来,回想起那天进宫的情景,不难想明白。

孙太后赐了自己嫁妆,王太后又岂能装作不知道?而一旦都赏赐嫁妆,孙太后是皇帝的嫡母,自然是要摆在王太后前面的,正好用以提醒天下人,她才是嫡出正位的太后娘娘。

这口气,王太后那边只怕不那么好咽下去。

只是苦了姐姐这个做儿媳的,事情全是因为她嫁嫡亲胞妹而起,但愿…,王太后看得清对手,不要太为难了姐姐。

简妈妈不知所以,还劝道:“盈姐儿别紧张,新娘子都是这么过来的。”

“嗯。”初盈应了一声,看向镜子里唇红齿白的自己,还有那金光刺眼的大红色新娘嫁衣,暂且把心事压在了一个角落。

外面有鞭炮声和欢笑声响起,气氛很是热闹。

没多会儿,宪哥儿跟泼猴似的跑了进来,兴奋道:“四姑,我拿着红包了!我拿着一个大的!还有、还有…,这儿还有几个小的。”

初盈被他欢快的笑容感染,笑了笑,“嗯,都是你的。”

宪哥儿在屋子里团团转,急得简妈妈直拍他,“我的小爷,你今儿安分些吧!快去外头多拿几个红包…”

“等一下。”宪哥儿留下一个小小的,揣进了怀里,有些不舍的看了看剩下的,然后全塞给初盈,认真道:“四姑,这是我给你的压箱钱。”

就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却引得初盈鼻子陡然一酸,要嫁人了,自己以后再也不是傅家的女儿,再也不住在傅家,马上就是谢家的儿媳了。

简妈妈赶忙塞了回去,“别闹了,哪有新娘子自己拿红包的。”让人把宪哥儿强行拉了出去,回头劝初盈,“盈姐儿,这会儿可不许哭还不到时候。”

“我知道。”初盈有些哽咽,尽量让眼泪慢慢退回去。

从今以后,自己孝顺的都是婆婆,伺候的是丈夫,关心的是婆家的人,娘家再也不能放在首位,否则就是乱了规矩。

一个女人的人生,就这样被生生劈成了两半。

没多会儿,外头传来傅兆臣的声音,“准备发亲了。”

简妈妈赶紧把盖头给初盈打上,收拾妥当,才让傅兆臣进来,背了妹妹出去送上了花轿,然后他自己骑了马,等会儿一路护送妹妹到谢家门口。

作者有话要说:朋友手术很成功,现在还在重症监护室,不在同城,过几天会去探望一下。

宝宝昨夜还在发烧,今晨好了点,家里的事还没有解决,所以最近的更新时间会有点乱,希望到11月份稳定一些~~~

PS:早上8点没更新,就下午18点前更新,如果没有,先欠下,以后空了再补上~~

64、 出阁(下)

早在之前,初盈就已经辞别过父母。

宋氏虽然不舍得小女儿,但这个时候是不兴拉拉扯扯再相送的,以免让婆家觉得姑娘太娇惯,好在两家隔得并不远,今后见面的时候还是常有的。

初盈从被哥哥背起的那一刻开始,一路到谢家脚都不能沾地。

一则免得出嫁姑娘踩了娘家的地,“粘走”了娘家的福气和财气;二则免得新娘子带上在娘家的毛病,一旦嫁进婆家,往后就得按照婆家的规矩来。

上了轿,还有一个小小的“颠轿”插曲。

这是风俗,寓意婆家第一次给新媳妇立规矩,平一平性子,免得嫁进门以后脾气不好,轿夫们则趁机讨要红包。

宋氏再让人备了厚厚的红包,一出门就打赏给轿夫,轿夫们拿得手软,因此不过象征性的晃了几下,便开始往谢家发亲。

“起轿!”随着一声唱诺,锣鼓鞭炮声顿时热闹喧哗响起。

初盈搭着盖头端坐在喜轿里,眼里全是红艳艳的一片,感受着轿子晃晃悠悠离开了傅家,心里有点空荡荡的没着落。

走了一段儿,鞭炮锣鼓声渐渐小了,取而代之的是喧哗嘈杂的人声,大概是进入到了闹市区,似乎还有很多人在附近围观,不时有议论声传入耳朵。

“啧啧,瞧瞧那嫁妆箱子…”

“我的老天爷,这么大的还是头一回见到!”

“这一箱都顶别人家的三、五箱了吧?”有羡慕无限的妇人声音,像是恨不得是自己出嫁,“里面肯定都是好东西,哪怕分我一箱子也足够了。”

“哎哟,整整一百二十八抬啊!你们后来还不知道,前面还有三抬哪才叫一个尊荣呢!是两宫太后和皇后娘娘赏赐的!”

“当真…”

随着轿子慢慢走远,加上人声鼎沸,方才的议论声渐渐听不清,不过又有别的声音继续议论,“谢家可真是好福气啊,娶了这么一个金佛似的媳妇,皇后的嫡亲妹子,以后还愁什么呢?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先头那些话初盈都没啥兴趣,唯独这句留了意,自己到了谢家,平日说话做事可千万得留心,断不能让夫家觉得难堪,以为自己拿皇后的势力来压他们。

不过呢,要是有人故意跟自己过不去,也不妨借力使一使。

一阵胡思乱想,总算让初盈的心变得平和了些。

不知道过了多久,外面响起高亢嘹亮的声音,“落轿!”接着又是一串“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锣鼓声,吵闹了片刻方才静下。

初盈回过神来,这个时候,谢长珩应该就在轿子外面。

片刻后,听见司仪唱道:“一射天狼!”

“砰”的一声闷响,有东西砸在了喜轿前面的帘子上,按规矩,应该是一支去了箭尖,用红布裹了端头的喜箭。

“二射地妖!”

“三射红煞!”

三箭射轿完毕,司仪继续唱道:“今日新人远降来,喜神财福两边排,开门两厢皆为吉,有请新人下轿来!龙门开,请出新人来!”

初盈从盖头下面的缝隙看过去,轿子帘被人掀开,没人说话,看见了一只欣长漂亮的男人手,正在恍惚,另外有人温柔的搀扶着自己下轿。

地上有两张厚厚的红纸板,上面刷过粘胶,初盈在家就被母亲指点过,知道这时候要用力狠狠的踩,不然走到半路掉下来是不吉利的。

谢娴温柔的声音传来,“踩牢。”

初盈用力踩了好几回,然后试着动了动脚,感觉应该是粘牢稳了,方才微不可闻的“嗯”了一声,一个红釉海水纹龙凤合欢福瓶塞了过来。

谢娴又道:“抱稳,起。”

谢家在通往拜堂和洞房的路上铺了红毯,初盈走在上面软软的,很快到了门槛,前面摆着一个火苗跳动的火盆,司仪跟在后头唱道:“跨火盆,红红火火!”

跨了过去,再往前走了一段又有一个马鞍,司仪接着唱道:“跨马鞍,四季平安!”

眼下周围欢笑声、议论声不断,气氛十分喜庆。

初盈跟着人来到了大厅,拜天地、高堂,夫妻对拜,自己根本看不见人,一路流程下来进了新房,被人扶到喜床坐下。

有小孩子的声音在旁边起哄,“看新娘子啦,看新娘子啦!”

初盈看见一支红色喜秤伸了过来,轻轻一挑,顿时眼前一片大亮,满屋子华丽美服的人正围着自己笑,各种各样的打量的眼光。

“好俊俏的新娘子!”

“白白净净、斯斯文文,是个有福气的。”

“大伯母!”还是方才起哄的那个小孩子声音,约摸三岁多的样子,笑眯眯的跑了过来,夸道:“大伯母你真好看!”底下接着一句,“我要红包!”

顿时惹得满屋子的一阵哄笑。

“快给端哥儿一个红包。”谢长珩的声音十分柔和,透着与家人们相处的亲近,不似在外面,那种礼貌的淡淡疏离。

初盈忍不住抬眸看了一眼。

从未见过的大红色喜庆装束,在烛光的映照之下,那张脸越发显得面如冠玉、眉目含春,凤目修长漂亮,竟然有一丝美艳迷人的感觉。

初盈有一刹那的恍惚,很快垂下眼帘。

这个时候,新娘子是不适宜随便打量人的,更何况是自己的丈夫,再说别的新娘子或许有需要,自己却是早就见过谢长珩了。

“来,拿着。”喜娘用托盘捧上一个剖成两半的匏瓜,初盈一半,谢长珩一半,上面用一根细细的红线相连,意喻今后夫妻一体。

在互相交换喝酒的时候,初盈不可避免的碰到了谢长珩的胳膊,毫无征兆的,心口猛地“咚咚咚”的乱跳起来。

嫁人的意义再一次清晰浮现,自己就要和这个男人共度一生,朝朝暮暮相对,可是突然觉得…,其实自己还没有准备好。

初盈觉得自己的想法真够荒唐,都到这个时候了。

接着吃傅家送过来的子孙饺,照例是煮得半生不熟,以便底下的对话,全福夫人喂了初盈一口,喜娘笑着问道:“生不生?”

初盈明知道是要被众人取笑,但还是老老实实的答,“生。”顿时惹得一片哄笑,不由臊得脸上滚烫滚烫的,不用照镜子,也知道变成了一块红布。

然后再吃谢家准备的长寿面,取“子孙万代,长寿万年”之意。

初盈刚吃了一口,便听谢长珩问道:“咸不咸?”

那长寿面是一粒盐都不会放的,也是为了底下的彩头话,每个新娘子在娘家就被指点过了,初盈按着规矩回道:“不咸。”

谢长珩又问:“不嫌什么?”

“什么都不嫌。”初盈脸上的热度还没有褪去,底下又是一阵哄笑,比上一次笑得还要大声,脸上不由烫得更加厉害。

喜娘笑着高声道:“夫妻和睦,恩爱百年!”

话音刚落,便有人开始往床上撒枣、花生、栗子等物,寓意“早立子,早生。”,一切都是按着仪式来。

众人说笑了一阵,慢慢的,围观新娘子的人们终于散去。

谢长珩去换了一身衣服,回来道:“我出去敬酒,怕是一会儿回不来的,你要是饿了,让丫头们拿点东西先垫一垫。”

“嗯。”初盈垂着眼帘,不敢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