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行远听说过一些四灵兽传闻,知道北理巫觋之风浓重,只是未预料到,仅仅是听到一些动静,就让士兵们乱了阵脚。他大步走过幕墙,斥责将领维护军队纪律。

海面青雾逐渐散去,天若圆盘倒扣下来,噼啪作响一道道乌云闪电。一会儿光景,海域上搅起一股阴沉的风,光线与乌云变幻不定,罗织出黑色的天幕,似乎再过不久,便会从混沌中破空裂出神魔鬼怪来。

轰隆一声,天降闪雷,撕裂远方整个海空。巨大龙吟之声由远及近,从未间断过。

幕墙上的士兵越积越多,黑色天幕沉沉压下来,似乎要吞噬掉东海所有光彩。盖行远察觉到身旁逐渐积聚的无形重压,握紧军刀,开始处决不听将令的士兵。

可是士兵们仍在不怕死地观望着。

呜的一声响彻海面,似乎是远方传来万千号角同时奏鸣的声音,夹着风向,滚滚地激荡。黑色天幕随即破开,驶出一道长长的游龙来。那龙首奇大,高昂着金翎碧粉的头颅,足足撑起五丈高楼的距离。楼下设置冲角,但凡有船只靠近,必然会被颠覆。龙身广开涂饰了金粉的风帆,横跨左右,像是巨龙的双翼。它的后半身,缓缓游弋着九座浮堡楼船,均用精铁锁链牢牢扣住了侧舷。在龙首巨大的牵引力下,楼船也不断地在排水摇桨,像是节节浮动的龙骨身,一点点朝着前方靠了过去。

这番景象落在北理人眼里,必定是海龙破空而来无疑。

乌云盘旋,龙船仰首挺进,发出巨大轰鸣。一轮红日渐渐爬升海空,强光透过云层降下缕缕华彩,像是给龙船披挂上了一道霞光甲衣。龙首蜿蜒游向幕墙,数以万计的风帆层层张开,遮蔽了红日光彩。

幕墙后,原本有一万阎家军战俘及三千白衣巫祝教众在修缮防御工事。在听到海外传来的喧哗时,他们便打开幕墙底的防护门,不顾死活,齐齐冲向了海滩。华朝细作早已混入战俘中,带着一批人大叫着:“海龙吐日!海龙吐日!天神果然显灵了!”白衣巫祝仍和墙头的北理士兵一样,在迟疑观望着海景。

龙吟声攒集而来,龙船逐渐靠近,铺天盖地堵塞了海面,仿似真的吞噬了一轮红日。

盖行远抢过远镜,看出龙船的仔细,喝道:“前后共计十座浮堡,正是华朝出动的楼船数目,哪里是什么海龙游来的景象?速速迎战,不准贻误战机!”

嫡派军士沿绳梯下了幕墙,推动快艇入水,做好紧张准备。这时,龙船后又划出四十艘艨艟斗舰,扯着白色风帆,顺风驶向了海滩。最前的艨艟上,搭建一座高台,立着一道礼服身影,双手向天平举,袖袍袖缀满了日月星辰章纹,正迎风飘拂着。

及近,观望的白衣巫祝突然齐声高喊起来:“是国师!国师还活着!”

来人长目美须,的确是北理大国师蒙撒应有的模样。他拿着号角拖长声音喊道:“本国师蒙受天神保佑,是不死之身,尔等见到本国师,速速参拜,免触天神声威!”

三千白衣教众一见教主显露真身,哪有怀疑的心思,齐齐跪倒在地,高呼国师威名。

装扮成蒙撒的丁武一挥衣袖,顿时,从靠近潜水海域的龙船身上传来更加响亮的龙吟声,潮水隐隐滚起,像是沸腾了一般。

丁武喝道:“再不缴械,本国师必定让海龙吐火,烧光整座东海!”

万数战俘及三千教众呼喝声响彻半天,北理十万守军大多丢下兵器,争先恐后奔下城头,朝着海龙方向参拜。盖行远劝阻不住,发令嫡派军士出船冲向华朝斗舰,势必要打破对手装神弄鬼的假面目。

叶沉渊提调的浮堡楼船这次却是有备而来。华朝兵先是依照太子飞火传信,等待海潮这日才出战,借助诡奇的天气做幕景,使北理人相信当真有海龙从水上腾出;再是动用蒙撒国师的威名,收服原本的教众,在战俘的声呼辅力下,彻底动摇北理军心;最后,若是前番计策都不奏效,也必定会引得北理水军来袭,一旦入了海,华朝兵的优势才能真正显露出来。

北理战舰入水迎敌,缺乏幕墙的防护,果然被近身的石炮打得船仰人翻,失去了半数战力。盖行远一马当先,激战海面上凫水的华朝兵,还得时刻提防艨艟上的拍桨敲打下来,躲过那一次次的偷袭。他并非是不懂战法,随意下令守军离弃幕墙的保护,只是华朝人此次汹汹而来,装神弄鬼一番,打乱了他的阵脚,迫得他只能出战。

海上激战时间并不长久,仅仅过了半个时辰,军力强盛的华朝人就夺取了整个东海。十万北理兵士朝拜海龙,不战而降,盖行远带领剩余人马火速退向坞堡。

风腾原野上,枫林灿若红火,沐浴着华光。

坞堡外停战已有十日,华朝军营驻扎在西侧十里远的山道上,如常进行操练。今日凌晨,叶沉渊下令拔营行军,不计阴暗天色,驱动五十万精兵再次来到坞堡前。

谢飞登上瞭望楼,手持远镜,观望原野四周的动静。聂无忧纵马来去,督促各部军营备战。

巳时多,东侧山路烟尘滚滚,跑来一彪人马,约计有两万人。

哨兵报告:“盖将军带着本部人马退回来了,请求打开东门放他们进来。”

谢飞稍有迟疑:“那叶沉渊按兵不动许久,怕就是在等着开门的机会抢攻进来。”

聂无忧纵马跃上第二道幕墙,居高急问:“盖将军辛苦了,东海一战可好?”

风尘仆仆的盖行远面有愧色:“辜负公子所托,东海已失守。”

聂无忧长叹一声,回头吩咐亲随打旗语,催促谢飞下令开东门。

盖行远抹去面上风沙,一咬牙,回马驻足在门外山道当口,说道:“前部随我摆阵迎敌,提防华朝出兵抢攻过来。”

正说着,突然号角齐响,潮水般的喊杀之声从原野山丘背后蔓延开来,东门机杼扎扎大响,缓慢露出半身空隙。

大批银铠骑兵手持长刀,急速冲将过来,正对着门外这两万孤军。

谢飞打旗令,北理弩兵登上幕墙,跑向东门处,攒射华朝骑兵。坞堡第一道墙头上的铁甲兵纷纷砸下石矢,底下骑兵左冲右突,宛如灵活的游龙,冲破两层杀伤力,近身搏击盖行远孤军。

北理军怕误伤手足,投鼠忌器,火力攻击一度被牵制。盖行远孤军如同一片落叶,顷刻被卷入华朝骑兵的浪潮之中。

东门发生战乱,谢飞急调兵力反击。

正在酣战之时,坞堡北面突然又响起呼喝之声,汹汹马蹄由远及近,速度堪比疾风。

哨兵回报:“乌尔特族来袭!正在抢攻坞堡背面!”

聂无忧舍弃东门,驱马疾驰坞堡北方,登上瞭望楼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黑鸦鸦的乌尔特族骑兵,踏上牛皮缝制的冲梯,借力跳跃,像是一道道猛虎扑向山涧,无所顾忌地跃上城墙,比十日前的银铠破天军还要勇猛。亲王策马站在山丘上,吹响号角,用声音指令本部人马攻击哪处稍显薄弱的地方。

数日前,他们接到叶沉渊许以便利的传信,出动全数人马,从乌干湖冰原上赶来。今日这场抢攻战,他们明白自己的作用,依然无怨尤地供叶沉渊驱使。

幕墙后传来钝响,北理再次出动筒楼巨塔做防御工事。数不清的火石飞枪投射出来,砸向城头的乌族兵。乌族兵呼喝一声,纷纷下马,将手中刀尖刺向马股。胡马受惊,齐齐震蹄而起,撞开身旁的北理军,凌空冲向了筒楼。若是平常战马,决计不能冲上那种高度及距离,但是乌族兵所驯养的胡马,脚长力大,在损伤了两成数目后,千匹马身直接撞上了筒楼!

与此同时,马身上携带的火药燃尽,炸开了筒楼的阀门。躲在里面的操控者发出一阵惨叫,由上到下,裹着层层火油。不多时,幕墙后出动的数座巨塔防御物已经失效,陷落在熊熊火海之中。

聂无忧看得眼急,扯开身上的御寒衾衣,捞起一把战刀,纵马冲向石梯。比他更快的还有一道人影,黑金铠甲束身,气势灿然如虹。

聂无忧回头一看,才发现谢照带着本部一万胡军骑兵赶到,远远的,还有谢飞出动的第二批投石车等器械正缓慢推进。

聂无忧挂念谢照未痊愈的伤势,连忙驱马跃到他身边,与他并肩退敌。

战局即刻变成了乌族兵对胡兵,两拨人均是域外驯马高手,搏击时,避开马匹,只管囫囵砍向对手。乌尔特亲王放眼望了一会儿,急吹号角,指挥本部退下。

他骂骂叨叨地休兵:“他羊头妈哈的,怎么打得这狠,还跟本族人长得一样。”

亲王猜测胡兵中也有乌族人后裔,顿时灭了死对的心思,聚集兵力驻扎在山丘枫林下,等待与叶沉渊进一步商讨军情。

谢照抬袖擦去额上汗水,站在幕墙之上,远望一阵风撤走的乌族兵。身旁聂无忧说道:“你身子未好,早些歇息,下次可不能这样冲出来,不顾死活地打斗。”

听到关切声,谢照心怀感激,在马上对聂无忧抬了抬手:“多谢驸马挂念,我并无大碍。”说完后,动作又牵扯到了伤口,从甲片下淌出一些血迹。

聂无忧催促谢照返营休息,谢照仍在坚守,并说道:“乌族兵打仗向来不讲阵法,来去拼着一阵风。此时不知什么缘由让他们退了,等天黑,只怕又要攻过来。驸马去东门支援谢叔,此处留我防守。”

聂无忧拍了拍谢照的肩,叹道:“谢郎果然是我军中坚不可摧的屏障。”他叹服谢照的勇敢及机智,也是有原因的。自五十日前乌尔特族发兵围困伊阙,带走了叶沉渊并退向冰原后,北理皇廷一度猜测乌族人只是偶尔跑出打打秋风,赚得叶沉渊几许便利,因此放松了对北部的监视。只有谢照,一直主张加强坞堡北面防守,提防预计不到的敌人突然来袭。

眼下果然应验。

聂无忧放心离开谢照这侧,带兵去东门。

就在刚才北面强攻战时,东门战乱趋近尾声。

盖行远带着一千人浴血奋战,拖延华朝骑兵攻城的时间,吸引住了前锋火力。身后约两万残部人马尽数抢进东门,使他少了后顾之忧。他挥舞着长刀,如同远古战神附身,硬是以一人之力力挫六十名骑兵,坚决不退一步。

远在山丘上的叶沉渊看着万千银亮铠甲中那一点黑红的血光,看他孤军奋战,看他胆气震铄古今,看他迟缓的身子仍如霜松傲立不倒,突然明了一年前谢开言远赴连城镇,费尽心力找回他的原因。

谢族有一种人,北理有一批人,即使国亡,也不会被对手剥离掉身骨里的孤勇及傲气。

叶沉渊看看天色,察觉时辰差不多到了,下令道:“活捉盖行远,待以上将之礼。”

巳时五刻,坞堡外的所有战火已经散开,露出朗朗晴空来。北理损伤万数兵力,守住了坞堡,却因被华朝的抢攻战牵引住了军力,不能及时发兵外出,营救被封少卿从边路杀进的伊阙孤城。皇城民众、来不及逃离的深宫妃嫔、侍从、宫女共计五万人,尽数被驱赶出来,匍匐跪倒在长街两旁,迎接未知的主君及命运。

登楼

安开四年深秋,华朝攻占北理平、青两州及央州一半土地,调集所有军力围困在坞堡外,与最后一座孤城对峙。

封少卿深受左迁染血战旗的鼓舞,又听闻东海战局已被丁武平定,激发出全营骑兵所有士气,一举荡平坞堡外围北理所剩的兵力,替主君扫清了前进的道路。

叶沉渊带着两万亲随骑兵缓缓走进伊阙,一路畅通无阻。皇城遍布华朝太子府专用的锦青龙旗,正迎风猎猎飞舞,昭示着乾坤已经易主。数不清的民众跪在长街两旁,以降民之姿,恭迎华朝骑兵入驻。

马蹄声缓慢踏进,听似杂乱,却不败叶沉渊亲随军的阵型。他们安静跟在主君身后,无一丝喧哗,用严整军威迫得北理民众透不过气来。等到冰冷至极的气流尽数走过后,有大胆之人抬头,远远望到队列前的主帅,绾冠发束战甲,背影挺直,果然端有君临天下的风姿。

民众小声议论:“听说华朝太子不喜降民,那他会不会杀光我们?”这般想着,已有人在瑟瑟发抖。

盖行远被抓之后,华朝兵卒将他看得紧,防他自尽,强行给他上了疗伤药膏,并催促他跟上太子的亲随军,一同走进伊阙。此时,盖行远听到民众的议论,再看到妇孺抱住一起低泣的模样,扬鞭抽打马股,追上了前头队列。

内城尽是深宫中人。嫔妃们钗环散落,衣衫却是完整,个个花容失色跪在玉石街上。叶沉渊驱马走过时,手中长枪划开沉沉暮色,透出一股冷亮,仿似在睥睨众生面相。宫人们害怕不过,齐齐膝行躲避。

叶沉渊暗哂一声,将长枪丢向一旁的骑兵手中,下马走向北理国政正殿无极宫。宫内栏屏旁陈列着众多犀角、象牙、玉石金器,映得倒影迷离。他走过一地的华彩,径直坐上国君的金座,安静对着冷清而富贵的殿堂。

骑兵屯守在外,众多妃嫔侍从民众挤挤攘攘跪在门口,低声哭泣着。

盖行远大步走进殿门,问道:“殿下如何处置这批降民?”

叶沉渊以手支颐,靠坐在椅身里,双膝上安静摆放着红光凛冽的蚀阳长剑。他对着灯影看了一刻,并不答话。

盖行远又问:“殿下可是在等人?”

叶沉渊不置可否。

大门处转出一道佝偻的身影,来人不断咳嗽,穿着皇袍,正是北理染病的老皇帝。

叶沉渊端坐不动,冷淡看着座下。

老皇帝行将就木之际,心智越发清明。聂无忧带兵驻守坞堡之前,力劝他一起随行,可躲避战乱。可是他决然不应,只说用国君最后的身份,为自己的臣民做点事,稳固后方军心。

封少卿攻克皇城内外,揣测到主君心意,将老皇帝也请了出来。

老皇帝看清形势,知道臣服一事无可避免。他吃力走到金座玉阶下,说道:“城破前,我已将传国玉玺送到驸马手中,此时,驸马便是我北理第十任国君。我以未亡皇亲身份,领受殿下一切处罚,只求殿下放过五万民众,留得他们性命。”

封少卿侍立一旁,喝道:“既是自认为罪民,接受殿下处置,为何不跪拜献礼?”

华朝素来讲究礼节,太子府作为法礼典范,对下时,可谓等级森严。如今北理皇城沦陷,昔日的皇帝与嫔妃在华朝人眼里,等同于阶下囚。

老皇帝明白四周处境,不禁颤巍巍地跪落双膝,朝着金座中的叶沉渊叩头行了大礼。

门外的哭声更大了,夹杂着一些“陛下使不得”的细微言语。

盖行远走到老皇帝一侧,跪落单膝,要将老皇帝扶起身。皇帝不动,他便朗声说道:“殿下要折辱人,由我这个粗人代领受罪就是了,何必为难陛下!”

叶沉渊冷冷道:“这是受降礼节,又晚到了两年,不杀他,已是天大的恩赐。”

老皇帝挥开盖行远的手,对着叶沉渊三叩九拜,完成进见帝王的大礼。一众哀戚的哭声中,老皇帝再也没有直起身子,匍匐在地,吐出最后一口气,薨毙。

叶沉渊看着老皇帝的尸身,下令道:“打开城门,将北理人尽数赶向坞堡,是生是死,让他们守在一起。”

万象楼屹立于斯,巍峨华贵。叶沉渊登上两百九十尺高楼,独然而立,肩上仿似披着青紫色的天幕。至此为止,华朝、南翎、北理三国中最高最华美的地方,已全然被他征服在脚下。他放眼远望万千宫宇,连绵不断的宝顶盛着一层淡薄的月华,像是天外仙境。再朝外看,青山原野相阻隔,遮挡了他的目光。

远方,应该有一座孤城,坐落在黄沙牧野之中,不进不退,再无任何音讯传来。

南方,延绵万里的华朝锦绣山河隐没在夜雾中,不曾落出任何一点柔美的面容。

叶沉渊站在无人可以企及的高度,手握无限风光,静寂看了许久,最终承接住了一身的夜露秋凉。楼下驻守战甲齐整的虎狼之师,另有一批诚心降服的北理臣民依然跪拜在地,等待新任君主的首肯,收留他们做子民。

盖行远看着密密麻麻或跪或立的人影,无声长叹。战乱之下,能够保全性命永远是上上之策,对于改变了立场的北理民众,他没有资格批判一番。

叶沉渊在两旁随侍的簇拥下,走下楼来。

盖行远问道:“殿下权势已经登顶,放眼这天下,再也没有任何微末事物能阻挡殿下称帝,殿下可是满意了?”

坞堡虽未被攻下,然而整个内6大地上,也只剩下这座巨型堡垒游离在华朝的管辖外。假以数年之后,待华朝休养完备,掀起第二次的攻击狂潮,坞堡能否继续保持不倒的地位,实在是个未知的问题。

叶沉渊踩着众多的尸骸走到今晚这座高楼,细细算来,竟然历时十一年之久。他不答盖行远的质问,因为心底的感觉已经告诉了他,他从未满意过。叶沉渊这个名字需要走到的帝王路,他已经走到了最后。但是更多的夜里,当他睡在冰冷黑暗的寝宫床上,他感受到了切肤的冷,比青龙镇叶府里的冰水地棺,更让他寒凉上几分。

他早已明白,缺少谢开言的陪伴,他只能留在寒冷的深宫里,像是浮沉在永远不见天日的渊水中。

所以,他只能孤身一人朝前走,登上极势高楼,独握秋风夜露。

这是他必须承担的,他已经明白。

可是在今晚,似乎有一个非敌非友的对手也看懂了他。

盖行远再说道:“七年前我南翎国破,再加上今日北理几近亡国,谢姑娘都凑巧见不到这些惨淡景象,我想背后大概也有殿下的推动之力,将她隔绝在远地,不至于让她当面伤心。殿下既然存了宽厚心思,为什么不将这种心思发扬下去,罢兵休战,让天下广大子民也尝一尝殿下的福泽?”

叶沉渊转身说道:“你这是在求和么?”

盖行远抱拳说道:“不,我只是僭越了本职,首先向殿下提出议和一事。”他的态度始终不卑不亢,言行举止不违背将风,与北理其余将领相比,更易入叶沉渊的法眼。

深夜,叶沉渊坐在谢开言曾居住的院舍里,开始考虑盖行远的提议,封少卿、丁武陪侍一旁。

木桌上摊开一副北理全景地图,标注清楚了山川地形及土质矿藏。叶沉渊看着坞堡那处标示,久久不说话。随后进来一名高级将领,递上钱粮主簿赵元宝的议事奏折,躬身退向门外候命。

叶沉渊将奏折丢到封少卿手边,封少卿依照往日习惯,拾起奏折读过一遍,禀告道:“赵大人三度进言,说是军资紧张,再也筹备不出殿下需要的口粮。”

站得纹丝不动的丁武嗤道:“那赵大肚子一向是个小气鬼,殿下还没开始打仗,他就嚷着没钱粮了。”

封少卿偷偷看了下叶沉渊的眼色,只是探查到一片漠然。他想了想,试着说道:“话也不能这样说,殿下早就知道开战以来,我朝所耗费的钱粮巨大,仅是开销七十万兵卒的口粮,一月下来,就要七百万贯钱。再加上战衣、马工、兵器、海运等,即使拿上赵大人凑齐的军资,我们也难以熬过这个月。何况本月过后,北理就进入寒冷的冬伏期,坞堡墙壁变得更加冷硬,到时连火炮都打不破。外围的乌尔特族擅长驱马攻城,此次也是无功而返,被迫退了兵。这种种军情表明,殿下此刻不宜再强攻坞堡,留得他们喘息一口气,也是让我朝士兵休整一阵。”

丁武撞了撞封少卿的肩膀,险些将封少卿撞倒。“封将军当然说得轻松,据我打探的消息,封将军与左大人约赌,已经赢了左大人三年俸禄。封将军赚得军功钱银,可怜左大人还留在医舍里,眼巴巴地问,殿下打赢了吗?封将军可还好?要我看,封将军完全是出自私心劝殿下罢兵。”

封少卿咬牙低声道:“丁武你不说话会憋死么。”

丁武嘿嘿一笑,闭上了嘴巴。

叶沉渊看清了北理地质和蕴藏,收起地图,冷淡道:“都退下。”

封少卿和丁武施礼后退出屋舍,并将外面的大门带上。寝居里燃着一盏孤灯,映着石炕、木椅、箱笼斑驳的影子,叶沉渊环顾四壁,不由得想,当初的谢开言是不是也坐在这张椅子上,安静对着一地的冷清。

她所逗留过的地方,总是保持着一份洁净,礼待于主人或是后来者。这样的她,极力反对争战,如果遇上不可避免的战争,她便第一个站出来,给予对手最凶狠的打击。

叶沉渊想得头痛,念得心苦,立刻抑制住了如野马一般奔腾的气息。他渐渐平缓了痛楚,随意在寝居内走了走,查看谢开言遗留的痕迹。正待上床就寝时,他又在被褥底翻出一朵泛出玉石光彩的簪花来。

叶沉渊拈住簪花,眼色一沉。他记起谢开言曾说过,要将这朵簪花时刻留在身边,以便睹物思人。言犹在耳,他听进心里,她却随手将它抛掷下。

原来,只要不是出自她的真心实意,让她说再多的话,做再多的事,也难以打动她分毫,挽留住她在身边。前次她逃离小楼,他还能欺骗自己,说是因为战争临近,逼得她逃出去帮助聂无忧。既然她罔顾他的告诫离开了他,他便不再寻她回来。可如今看到这朵簪花,他不免真真切切地察觉到,她始终没有将他的话放在心上。

他回想,在连城镇柳树下、在太子府织铃花旁、在小楼雕窗美人榻前,他都曾要她答应,不可随便离开他,最终,还是剩下了他一人。诸多往事告诉他,只要不是出自她的本心,无论他怎样软硬兼施,她终究不会听进去他的话,她终究不会留下来陪他。

所以如同今晚一样,他只能独自登上高楼,领略广阔而寂寥的风光。

叶沉渊静寂站在窗前许久,深思一番,将簪花收入袖中,彻底泯灭了浮动的心思,回归君王本色。天明后,下属官吏已算出战争损耗的钱财,并拟定出多则议和条款,尽是利于华朝的内容。叶沉渊洗漱完毕,喝过早茶,将文书看了一遍,递给了一旁站立的盖行远。

“带回去给谢飞看看,若是同意条目细则,就派聂无忧出城答复。”

献礼

七十万华朝兵依然围在坞堡外,银亮甲衣身影潮水般铺在原野上,灼得红枫黯然失色。正门前,才露出一道供人行走的路。

华朝议和仪式分为投递文书与当庭盟誓两部分,废除了杀公主告慰战死亡灵、谢罪天下的古礼制度。这次征讨北理的战争,华朝伤亡近十万士兵,又因杀得分外艰难,难免在军营中生出一股怨气来。

叶沉渊几乎日夜巡视各部军营,自然知道底下士兵的心思。他要求聂无忧出城答复,便是存了私心。在这七十万大军前,他有意要折辱聂无忧的颜面,灭掉坞堡守兵的锐气。

巳时五刻,正是华朝昨日停战的时候,北理派出的使者队伍也按期走出了坞堡。

叶沉渊一人策马独立在山丘上,黑金铠甲束身,长枪在手,衬出睥睨天下的英姿。他不需说话,冷峻的面容也迫得使者不敢抬起头。走在队伍最后的谢飞却是甩了下袖子,推开数名挡住道的使者,赶到了最前头。

谢飞长袍落拓,眉峰染上皓雪霜华,瞧着已经衰老不少。他拢袖说道:“太子殿下提出的纳城、钱银赔偿、重新划分华朝与北理疆界三事,陛下已尽力应允。太子殿下作为另一方,又能许给陛下什么便利,怎么不见文书上写出来?”

叶沉渊冷淡答道:“我在位一日,华朝便不得征讨北理。”

谢飞冷笑:“仅仅一句空口话,就能赚得北理大量钱财,太子殿下打的倒是好主意!”

叶沉渊应道:“签不签停战协约,只在你们心意,对华朝无任何损失。”

谢飞知道他说的是实话,只能含恨咽下这句话。他回身从使者手里的金漆案盘中抽出聂无忧已经签署好的文书,将它高举过头顶,双手进奉给战马上坐得岿然不动的叶沉渊。

叶沉渊开口唤道:“慢着,我要北理国君当面答复停战礼节,不需先生代劳。”

谢飞冷冷回道:“太子殿下昨日折辱死上代国君,难道又想在今日辱没本朝国君的颜面?本人作为御前文史,理应代替陛下答复礼仪。”

叶沉渊依然阻拦:“先生即使想答礼,也不够身份,请唤国君出来。”

谢飞漠然而立。

叶沉渊随即问道:“先生果真行得了跪地礼?”

谢飞听懂了话外之音,默然伫立一下,才回答:“南翎已灭,谢族风骨无处依托,不如索性全部折杀在殿下手里。”说完,他双膝跪地,抿着青白的唇,膝行过去,将文书高举过头顶。

这一跪,引得周围华朝兵士眉飞喜色,将长久作战积压的不平气一扫而光。他们终于看清,这场仪式虽说假托议和之名,实则是显露出了本朝太子的强悍手腕,他以一种胜方姿势,无形迫得北理人臣服马下。

叶沉渊看了封少卿一眼,封少卿会意,跪在谢飞身前,取下文书,并双手搀扶谢飞起身。

谢飞拍去袍襟上的沙土草末,转身走向坞堡,不说一句话。

自此,北理割让边境三座矿藏丰蕴的城镇,赔偿千万金银,逐年开放边市的形势已成定局。聂无忧以新任国君名义,传飞信到连城镇,通告议和诸事。

连城镇外,杂草斑驳,露出黑红色的土地。战火焚烧过后,满原野的秋花已尽数灭绝。华朝大军分编为六部,遣送回一半军力入原驻州营。其余三十五万人,分别进驻北理割让的边境三镇,这连城镇便是最后一站。

盖飞站在城头,看着原野上密密匝匝的华朝兵,转身说道:“师父,太子亲自带着大军来收城了。”

阙台前的谢开言站着不动,距离城头有一丈远,在金龙旗后隐没了身形。她透过间隙,看见极远处华朝兵摆列得齐整的阵型,仍然安静侯了一刻。

盖飞回头又去瞧阵前叶沉渊策马伫立的身影,问道:“师父你怎么了?”

谢开言握紧手中仿似有千斤重的献降文书,唤盖飞到身边,摸了摸他的头发:“小飞还记得师父讲过的越主故事吗?”

盖飞抓了抓头:“有些印象。”

“越主勾践历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葬死问伤,吊忧贺喜,终于壮大了本国力量。他虽然贵为国君,却能弯腰做人,将最难和最苦的事情承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