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想看看曹县的情况外,多少也是好奇,林贞娘临时改了食谱,把盖浇饭和盒饭的菜色都改了炖菜,一大早先把菜炖上,还没等菜熟,叮嘱了张氏看着锅,人先坐着武小六雇的马车一同往曹县去了。这样,赶一些的话晚上时还能赶回来。

就像武小六说的,今天带着的大礼不过棉布五匹,彩缎三尺,外加一只装了两锭银,一幅半银头面的小匣。这样的大礼,比之一般最低的礼还要低些。不过,武小六的岳家也是知情重理的人家,倒没有计较这些,反倒一直说双方都不过是寻常百姓,那么多讲究也没什么意思。左右,娘家也没出太多的嫁妆,自然也不要求男方出多少聘礼。不管怎么样,主要还是小两口成婚后过得好就成。

这话说得实在,随行的媒人听得一叠声地夸赞,就是武小六也听得面露感激。而林贞娘这个原本不该随行的人,却是捞到了实惠,充作武小六的妹子见着了准新娘。

初见这名唤王彩英的爽利女子,林贞娘就觉得投脾气。尤其是知道这门亲事还是王彩英自己相中的更觉得又是惊讶又是佩服。

这样的事,虽然不是没有,可到底还是少见。像王彩英这样当着人面也直接说出来的,更是少有了。

“真的只因为小六哥孝顺就相中了他?”

林贞娘虽然听清了,却还是忍不住又问了一句。

这真是天大的姻缘。还没听过有哪个姑娘只是无意听到人说邻居是个孝子,哪怕再忙,再累,就是夜里摸黑也要浆洗衣物,不曾让瞎眼老母穿过一件脏衣服的事,就跑到邻县去亲自瞧人的。

不过,这样看来有些冲动的举动,到底还是成全了一段好姻缘。

“嫂子放心,这事儿我一准和小六哥学…”林贞娘笑着,脆生生地说了一句。她可不傻,王彩英当着她的面说了前缘,可真正想让知道的却另有其人。

第八十三章 加盟

第一卷 春色渐至 第八十四章 扫尘

第八十四章 扫尘

一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三。

码头上二十那天下了最后一趟货,就封了仓。这时候,若再有船入港,就得看力会的人愿不愿意下这趟货了。若是连高价都没人肯下货,那这没赶上时候的船主,就得守着船等到正月十五之后了。

从古至后世,华人最重视的节日就是春节,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候。打从初十起,就有购年货的。有那近的,或是走路或是推着独轮车,远些的,就是赶车或是坐船。林林总总,凡是来一趟定陶,必是大包小包地一大堆。

这小半月里,“好吃再来”倒是接待了不少来置办年货的客人。若不是他们卖的吃食不好多带,顶多也就是带上一份临时尝尝鲜,怕是要多卖不少。不过虽然这铺子卖得少,可“知味轩”却是没少卖。

点心这东西,大冬天里放在外头仓房里,就算不上冻也能放上十天半月,寻常庄户人家不是放上大半个月还是敢吃,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年代。

在定陶,知味轩的名气算是大了,很多人冲着它的名气过去买点心。可是也有些不常来定陶的人并不知道知味轩的名头。所以林贞娘这些日子倒是没少给知味轩做宣传,甚至还特意请人写了好些个优惠券。凡是从“好吃再来”过去的客人,都能享个九折优惠。这样一来,不只是来这儿吃饭的客人要讨要优惠券,甚至还有好些定陶城里住的特意跑过来拿优惠券。到最后,这优惠券却是连夜印了不少,一时间定陶城里凡是想买点心的,要是没两张知味轩的优惠券,那都不了去买点心了。

这算是林贞娘头一次做主管知味轩的事,原本一开始李掌柜是不大高兴的,但一连几天大抢购,做出来的点心供不应求后,李掌柜的态度就较之前恭敬了许多,真正把林贞娘看成了二股东,事事都先询问林贞娘的意见。倒让林贞娘颇有几分快慰的意思。不过,就算知味轩赚得多,她最关注的还是自己的“好吃再来”。

码头一封,店里的生意就立刻一落千丈。纵是有那些仍是单身汉的要出来觅食,可生意却仍是惨淡得让林贞娘立刻想开门。不过为着那几个仍要上门的主顾,她还是硬拖到了二十三才关门。

“真是要一直放到正月十五去?”卢磊报怨着:“这么多天,可叫人让哪吃饭去啊!”

林贞娘一笑,收拾食材的动作却没慢半分。头略偏了下,她用下巴往一旁正和林四整理桌椅的柴花儿那点了点,“柴大哥家里不是有人做饭嘛!还能差你那一口吃的。”

卢磊偷瞧着柴花儿,脸上露出些许热切,可是明明对着旁人粗声粗气,什么话都敢说的人,当着柴花儿却是一惯腼腆。

林贞娘扬起眉,有些促狭地扬声道:“花儿,你卢大哥在犯愁过年在哪儿吃饭呢!你们家年货置办得怎么样?可不是差了他那一口吃食吧?”

柴花儿回身,眼角一挑,白了卢磊一眼,“大过年的,你不回乡里,赖在定陶做什么?我们家可没备你的饭…”

少女毫不客气的冷淡言词,立刻让卢磊涨红了一张脸,可是人却没被气走,反倒上前嗫嚅着:“花儿,我这不是想留在这儿陪你和柴大哥嘛,你们也没亲人…”

看着紧跟在柴花儿身后转来转去的卢磊,林贞娘摇头。也不再去细听。

卢磊恋着柴花儿,任谁都看得出来。可是柴花儿却是一百个没把卢磊看在眼里,就是一向把卢磊放成是兄弟的柴云飞,也大概从没想过把妹妹嫁给卢磊这个穷哈哈的吧?

腊月二十三,即是小年,也是祭灶神的日子。不过现在讲究“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所以这祭灶的事儿,倒是又排在二十四的。

二十三这天,林贞娘带了一众伙计好好把铺子打扫了个干净,算了工钱,又各封了一封红包,这才上了门板,用红纸封了店门。这就算是正式放假了,这一休息,就要休息到正月十五,难得的清闲半个月。

不过虽说是放假,日子却过得并不多闲。腊月二十五,她还要去曹县贺武小六结婚。

这个叫撞天婚。就是过了小年也不用择什么日子,只抢在大年之前结婚。这倒是迎合了穷汉子的欢心,不是后世有句话就说“有钱没钱,娶个媳妇好过年”嘛!

林贞娘和武小六约好了,趁着过年的时候,也顺便把铺子看好了,要是有合意的租下了也好趁这个时候收拾出来,赶上年后就能开业。虽然林贞娘觉得自己好像是有点坏人家的蜜月,可这时候还真没后世那么多穷讲究。就是王彩英还没过门,都大力赞成这主意,还主动和林贞娘说起好几个不错的铺面。

因为腊月二十五,要去曹县。所以扫尘的事儿就只能定在二十四了。

二十四这天,林贞娘起了个大早,先在厨房里烧上了热水备用着。这一天,不拘是家里什么人,个个都得参加劳动。就是一向总是借口体弱的如玉,也得上手。

不过陈氏到底还是温善,也不给如玉安排多重的活计,只让她把左右厢房,包括她和林静住的房子在内打扫一遍即可。而林静,则是要自己把书房里收拾整齐。至于其他的房间,还有前院的房子,则是林贞娘和陈氏做了。东伯,则是要管着院子和柴房、马厩。

虽然平时也常常打扫,并不觉得家里脏。可是今个全家总动员,这么一仔细打扫,还真就扫出了不少灰。

鸡毛掸子不够长,就用竹杆绑上,再不够高,还能踩上凳子。墙面棚角,一一扫过,带下不少积灰,还有细细的蜘蛛网。

虽然已经冬天了,可今年屋里暖,棚角里还藏着活的蜘蛛。鸡毛掸子一扫过去,就扒拉着腿飞快地游走开。林贞娘还想直接扫下来踩死,却被陈氏拉住。几声佛号倒是救了几条小生命。似乎从林父死后,陈氏更信神佛,这样杀生的事,自然是不肯做的。

扫完尘,就开始抹灰,一大锅热水用完又烧了一大锅。等到把家具都抹了一遍,林贞娘只觉得腰都直不起来了。扶着椅子,最后抹一把椅子腿,她直起腰,捶了捶腰,喝了口陈氏递过来的水,累得直喘气。

“娘,你快别蹲了——那头我刚擦过了,我没事,这才多点活啊,一会儿就完了…”她多干一点,陈氏就少干一点。

不过林贞娘虽然这么想,可陈氏却自然不肯让她一个人干。拗不过陈氏,林贞娘到底还是让陈氏帮手。两母女同在一处干着活,说着些闲话,时间倒是过得很快。

中午时,林贞娘只是简单煮了些面,一家人对付着吃了一口,又满院里忙乎着洗被晒衣,通渠扫沟。女人们洗衣洗得忙,林静却是绕着东伯身前身后,说是帮忙,更多的却是胡闹。

如此一天忙碌,等到一切都归置好,也过了半下午。

这时候却是要准备祭灶的吃食了。这个,林贞娘从前却是没有准备过的。在后世,已经很少有人家还会祭灶了。

不过这准备祭灶的吃食,却也是不用林贞娘动手的。一般来说,准备祭灶用吃食的,都是当家主妇。像如玉,就是想插手,也是不成的。

林贞娘陪着陈氏在厨房里准备吃食,如玉站在门口,默不作声地看了会儿,也就转到屋里去剪窗花了。

这祭灶的吃食,倒也没有一定的规定,什么鸡鸭鱼肉,都可以。一般来说是什么好吃就做些什么,但有一样,却是备必的。那就是新熬的麦芽糖糖稀,还有糖和面做的糖瓜。这个,却是为了要甜甜灶王爷的嘴,好让他上天说主人家的好话。

入了黄昏,吃食已经准备好了。如玉也把窗花剪好贴在窗纸上。白色新糊的窗纸,红红的窗花,在昏光映照下相映成趣。什么孔雀戏牡丹、喜鹊登枝,活灵活现的,倒让林贞娘禁不住瞪大眼直盯着看。

她这头只顾着看窗花,却没留意陈氏看着摆在厨房前案上的吃食,又抬手去抹眼泪。

“姐姐,”如玉扬声叫了一声,“姐姐,这也该祭灶了,咱们也回避下吧!就让静哥儿祭灶吧!”

回过神来,林贞娘转身,“静哥儿祭灶?”一个小孩祭灶?!

她皱眉,刚要开口,陈氏却已经转身要回避了。林贞娘眨巴了下眼,拉住陈氏,嘴一张,却猛然想了起来。

往年祭灶时,倒的确是这样的情形,准备了吃食,她们这些女人就避开,而由林父祭灶——这个,祭灶神不能由女人来的?

“往年,都是你爹爹…”被林贞娘拉住,陈氏垂下头,用帕子擦着眼角。

果然,是要男人来祭灶!

林贞娘看着如玉又仰高的头,脸上那抹似笑非笑的得意神情,心里又是窝火又是无奈。如果真必须男人来祭灶,那这家里还真只能由林静来做了。也难怪,如玉这样的表情。主持祭灶,就表示,林静是这家里的男主人了吧?

目光微闪,林贞娘转头,忽然笑道:“东伯,静哥儿一个孩子什么都不会做,你来帮他吧!”

林东讶然,呆了一会儿,才在林贞娘又唤他时上前。牵了林静的手,用筷子去粘糖稀。

默默看着林东抬手去抹灶王爷的嘴,林贞娘轻轻吁了一声。虽然知道自己这样根本就是自欺欺人,却仍是歪着头,露出一抹笑意。

PS:感谢瀜嵐的粉红

第八十四章 扫尘

第一卷 春色渐至 第八十五章 年礼

第八十五章 年礼(一更)

武小六的婚礼并不是很隆重。

窄小的小院,简单的新房,哪怕是新近修茸过,可是仍然能看得出这座临时租下的小院有了好些年头。不过,这是卖掉定陶虽同样不大却是祖宅的房子的武小六,所能承担的最好的新家。

可是,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新家里,却充满了欢笑声。武小六在笑,挑下盖头的王彩英在笑,武小六瞎眼的老娘在笑,来道贺的不太多的宾客也在笑。想来,就住在临近,碍于规矩不好过来的王家父母也在笑。

虽然新女婿不是什么有钱人,可是却知道努力,女儿嫁给他,现在虽然不是很享福,却能看到未来——女人怕的从来都不是贫穷,而是看不到未来,没有希望。

这一天,武小六的族人没来几个,可是瓦肆里一起出摊子的朋友却几乎全到了。不隆重的婚礼,却充满了欢笑与真心诚意的祝福。

在夜幕降临,提前返回定陶的林贞娘,坐在驴车里,听着渐远的欢笑声,不由抿嘴浅笑。

虽然不是大富大贵,可是寻常百姓也照样过得快活。不是没有为生活发愁苦闷,甚至怨天怨地过,可是哪怕哭过怨过,照样会笑着过自己的日子。

不知是不是今天的婚礼,让她生出许多感慨。林贞娘一路上,总是想起武小六掀开盖头时,王彩英抬起头,两人目光相对时的灿烂笑容。

男不才,女不貌,今天的一对新人,都是最普通的男女,可是当他们目光相对,无声地欢笑时,却一样散发着打动人心的魅力——那,是名为幸福的感觉吧?

突然之间,林贞娘很是羡慕。前世的她,还没来得及谈一场恋爱,就重生在了大宋初年。而这个世界,却是没有自由恋爱这一说的——或许,她这辈子,都没办法谈一次真正的恋爱了吧?

心里隐隐有些难过,但很快林贞娘就把那一丝阴郁抛在了脑后。

武小六新婚第二天,她就又赶去了曹县,在新婚夫妇之间充了个大灯炮,三个人外带一个一直跟着她的东伯,一连看了几间铺子。

这个时候,就是牙行也多半歇业了。还好王家土生土长在曹县,很有人脉。不过两三天,就把铺子定了下来。只是这个时候却已经没有哪个木匠肯开工收拾铺子了。还是武小六的老丈人王老汉出马,靠着一手不太熟练的木匠活,和女婿两个人一起拾缀铺子。

不得不说,武小六这个老婆娶得赚到了。不仅没人嫌他家穷又有个体弱的瞎眼老娘,还处处关照着他,有什么事都上赶子帮忙。

用王老汉的话说:“老汉儿子早夭,膝下就剩这么一个女儿。难得女婿人老实,肯从邻县搬到曹县,又就住在家附近,让我们老两口能天天见着女儿,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我们啊,也不求小六大富大贵,只要他能好好对我那女儿就成——至于我们老两口,一时半会还拖累不到他们…”

王老汉说话直爽,只是他这么说时,武小六总是诚惶诚恐。既然娶了人家的女儿,那就等于做了人的半子,他虽不才,却也会孝顺岳父岳母,奉养二老颐养天年。

武小六说这话时,王老汉总是爽朗大笑,王母就笑盈盈地眯眼看他,显然是老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

和武小六两口子忙了两天,林贞娘着实是羡慕不已。

曹县这“好吃再来”现在是已经占了地利人和,只差一个天时——要等过了年才能开业了。不过,这个时间差倒正好用来装修铺子。

武小六装铺子,林贞娘就没有整天跟着忙乎。过了腊月二十八,也就到了该准备年礼的时候。

礼仪之邦,这逢年过节自然是有了些个礼数。一般来说,三节四礼那是必需的。这所谓三节,就是端午、中秋、新年,而四礼,诞生仪礼、成年仪礼、婚姻仪礼 丧葬仪礼。而这,是普通百姓必备的礼数。若是那些官宦人家或是官场、商场上的,礼数比这个还多。甚至有小儿过生也会大摆宴席,大收礼金的事情。

往年新年时,林父还在时,虽然病养,可也有一些相熟的朋友,又或是之前的学生登门,或多或少送些年礼。而林家,也会准备好年礼,一一还礼。而今年,林父新丧,孤儿寡母闭门守孝,这年礼却是免了。

“不是说人一走茶就凉嘛!阿郎这一去,谁还记得咱们是谁呀!”如玉斜睨着林贞娘,虽然话说得讥诮,却也难掩那一抹悲凉。

不管如玉多想和陈氏一争高下,多想立刻就让儿子霸住这个家,可是林父一死,这个家没了男主人,落个凄清冷淡的地步却是她改变不了的事实——一个家,没个撑家的男人,苦啊!

心中涌上一股难言的哀伤,如玉瞥了眼林贞娘,不自禁地想起林贞娘那天夜里说的那些个话。

真心话?!谁知道她是真心假意?可是,虽然她当时又羞又恼,过后却是无数次想起林贞娘说的话来——她这个妾,真地要在林家守上一辈子?!哪怕是为了儿子——可,她还有那么、那么久的岁月…

因为如玉的话,原本正在看着林静写对联的陈氏脸上不免露出些许哀然。她和如玉不同,虽然也是为自己的处境难过,更多的却是思念之苦。

“这是夫君去的第一个新年,也不知他…”收了声,陈氏没有再说下去,可是林贞娘却已经知道她想说什么。

林父死后,陈氏笃信佛教,常常说起黄泉上的那些个传说故事,总觉得这世上是有丰都鬼城的,而亡故的人在没有投胎转世之前都是如活人一般住在鬼城中。

二十三前,去扫墓时,陈氏还特意烧了许多纸钱,说是让林父在下面多买些个东西,过个丰足的年节。

什么鬼啊神啊的,林贞娘现在是半信半疑,可不管真假,陈氏心里信这些,就会觉得有寄托,对身体倒也好些。

“娘,”唤了一声,林贞娘故意岔开话题,只笑道:“照我说,这没人送年礼来倒也是好事,省得咱们还要给人送年礼了。省下这笔钱,开春了我给娘送身新春衫。”

被她这么一闹,陈氏倒笑了,“这孩子,娘一把年纪了,做什么新春衫。倒是你,现在常在外头,该做套新衣衫。”

“娘哪里老了?”也不过才三十多岁的女人,若在后世,那正是风华正茂。

倚在陈氏怀里,林贞娘笑盈盈地哄着娘,母女温情,倒让如玉看得眼热。

瞥了眼虽然听到她们说话,却仍端坐在榻上认真地写春联的林静,如玉哼道:“小娘子说得倒也是,这一来一还的,未必有赚,说不到倒要赔些。像去年,白家送来的年礼,阿郎不就是叫姐姐又加了一成还回去嘛!小娘子,阿郎啊,很疼你呢!生怕你嫁过去被人小看受屈…”

“啪”的一声,却是陈氏看似无意地碰到了桌上的杯子。温热的茶水流过桌子立刻洇湿了如玉的袖子,将那素色的衣袖染上了一层微黄。

如玉急急地甩手,“姐姐…”抬头,目光与陈氏清冷的眸光一对,她就立刻咽下了没说出口的话。

如玉不是太笨,自然知道自己又踩到陈氏的痛处。平时陈氏千好万好,可是一旦涉及到林贞娘,这平素温和的人立刻要沉下脸的。

讪讪地扭了头,她只垂了头去抹袖子,却是再不提年礼这些个话。

林贞娘看看陈氏,嘴角勾起,没有起身,反倒又往陈氏身上赖了赖,“娘,别的家,若是不想和咱们来往,那咱们也就不理会了。可是这年礼,总还是要准备的。至少,要两份。一份是要送给阿媛家,另一份,送给陈大哥…”

虽然没有见过安媛,可是陈氏却是听林贞娘说过好几次的。这会儿林贞娘说要给安家送年礼,她自然是没意见。

只是想了想,又道:“我看不只是安家和你说的那位陈大哥,阿原那里是要的,还有隔壁王娘子那里…”

听到陈氏缓缓道来,林贞娘目光微闪,不自觉地有些想偏。怎么陈氏偏偏就提这两家?难道——

摇了摇头,她又觉得自己想歪了。刘家平素对他们多有照顾,虽然大人们没什么往来,可这年礼还是该送的。至于陶家,远亲不如近邻嘛!虽然她觉得不是好邻居,可到底是有些来往的…

应该就是这样,娘才不会因为那些个怪话就想那么多…

心里如是想着,林贞娘笑着抬头,目光却是对上陈氏似笑非笑的眼眸。

不是吧?!

心中唉叹,林贞娘真的不能再自欺欺人。

“娘,阿原如今人在河东府,我看大概不会回来过年了。这年礼…”林贞娘试图说服陈氏放弃去刘家送年礼的想法,可是她还没说完,外头就传来林东的声音。

“娘子,刘大官人家里来人了…”

刘原家?!这个时候来——难道也是来送年礼的!这,还真是赶巧了…

第八十五章 年礼

第一卷 春色渐至 第八十六章 相看

第八十六章 相看(二更)

虽然对刘原家这个时候打发人来送年礼,略有些惊讶。可是林贞娘还是立刻应了声,人也立刻从陈氏怀里坐了起来,下了榻就要往外迎去。

只是她才走了两步,外头已经传来爽朗的笑声,“来得仓促,也没事先打招呼,陈娘子可莫要怪我…”

听到这笑声,林贞娘一愣,快步迎出的同时扭头急道:“是阿原的娘——朱娘子!”

慢了半步的陈氏一听来的是刘原的娘,虽然也是一怔,眼睛却是立刻亮了。抬头抹抹发鬓,又掸了掸衣襟,快步往外迎去。

两母女还没有迎出门,朱氏已经撩了门帘进屋,“哟,快别这么客气了!咱们又不是外人…”

可真不是外人,至少朱氏这般行事全没把自己当成外人。若是寻常客人,总要主人相迎让进厅里坐。可朱氏现在也不入正厅,而是直接就进了陈氏住的正房,完全是一副熟不拘礼的模样。

这样子的做法,若是平常人做来,只会让人觉得太没礼貌,可是朱氏一脸熟络,笑得欢畅,倒让人兴不起半分不快。

“朱娘子,有失远迎,还望莫怪…”陈氏急迈出一步,嘴上道着歉,人已经福了一福。

朱氏伸手一扶,人也顺势福了一下,“好妹妹,是我来得急,哪里怪你——倒是你,可莫怪姐姐这个粗人。”

甫一照面,话还没说两句,朱氏已经直接把两人的关系拉得极近。

二人相对而立,默默笑着,虽然都没说话,可是目光在对方脸上淡淡扫过,却都暗自把初见面的妇人在心里做了一番评估。

陈氏固然觉得朱氏和善开朗,是个直爽的妇人。朱氏又何尝不是觉得陈氏温婉贤良,是个好相处的人呢?

目光相对,互生好感的两个人同时微笑,神情间更添几分亲近之意。

这个时候,林贞娘也过来见礼,招呼朱氏在榻上坐了,自己又忙着转身去张罗茶水点心。朱氏也不客气,只道:“贞娘,你也莫要太辛苦了,叫我那丫头帮你的忙就是。”

朱氏这般吩咐了,她带来的丫头翠儿就忙着上前帮手。林贞娘也未推辞,只笑着谢了一声,带着丫头到厨下先换了新茶,叫丫头帮忙端过去,就去捡她早上才做的泡芙。

端了泡芙出来,正赶上东伯带着两个汉子抬进来一口箱子,林贞娘目光微垂,不禁停了停。眼见翠儿从屋里出来,招呼那两个汉子先把箱子放在正屋门口,她不由咧了咧嘴角。

虽然不知道朱氏带来的什么年礼,可要是装了这箱子,那可是不少。这回礼可…

“小娘子,”翠儿这丫头许是跟着朱氏久了,说话也很是直爽,从箱子上抽了礼单,径直就送到林贞娘手上,“您点点吧!这年礼可是我们娘子亲自备的,比别家都丰厚。”

林贞娘挑眉,还没说话,屋里头已经传出朱氏的笑骂声:“这丫头,没羞没臊的,哪有人自己夸自己备的年礼丰厚的?可是跟着我这粗婆子学得尽说大白话…”

林贞娘闻言,嘴角抽了下。心道这到底是在骂还是在赞同啊?

低头看了看礼单,不过数眼,她心里也有了分数。这礼,实在算是丰厚。虽然也是四样礼,可这又是上等的锦料,又是江南瓷都来的美人瓶的,这份年礼,比武小六下的聘礼都要贵重了。

虽然知道刘原家里经营多年猪肉铺子,殷实得很,可这么一看,大概比她想得还要有钱呢!

冲着翠儿一笑,林贞娘也没去开箱验礼,而是拈着礼单笑着走进了正房,“婶子,您这礼实在是太贵重了,叫贞娘受之有愧。”

说着话,她把礼单递到了陈氏手上。

陈氏垂下眼帘,还未说话,在她身后站着的如玉脸上已经现出一抹吃惊之色。显然,这份年礼,不只是林贞娘一个人觉得太贵重了。

“贞娘太客气了,咱们刘、林两家是什么关系?你和阿原又是什么交情?通家之好,这份礼,一点都不贵重——你说是不是?妹妹。”朱氏笑盈盈地说着,目光落在陈氏面上,多少有些探询的意味。

陈氏从来都不是喜欢占人便宜的人。林贞娘只当她一看过这礼单,就会觉得太贵重,不好收的。可是不想朱氏才一说完,陈氏就笑了,竟是顺着朱氏的话说道:“正是,刘、林两家通家之好,有来有往才是好的。”

说着话,竟是把那份礼单往林贞娘手上一放,挥手道:“去叫东伯把东西先收好了…”

不理张口欲言的林贞娘,陈氏转过头,笑着同朱氏道:“刚我还在和贞娘说,要备些什么年礼,亲自送到府上去呢!不想竟是姐姐快我们一步了…”

陈氏这么一说,朱氏的笑容就更快慰了几分,“应该是我们先上门的——要不是我家那口子是个粗人,怕他顺口胡说吓到妹妹,我们就两口子一起来了。”

“姐姐太客气了,”陈氏今天似乎特别高兴,一直是在笑着,“刘大官人那是爽直,市井之中自有英雄,昔年汉初大将军樊哙不也是于市井中屠狗的吗?”

“这话说得我爱听!”朱氏一拍手,笑起来:“这个什么樊哙的故事,妹妹再和我好好说说,回头我和他爹好好学学——他一准高兴!”

拉着陈氏的手,朱氏上上下下打量着她,似乎越看越觉得合心意,“到底是举人的娘子,说起话来就是头头是道,比我这个拿杀猪刀的强上百倍——妹妹啊,你说咱们怎么从前就没认识呢!要是早就认识,这些年我也不会这么气闷了…”

陈氏是个腼腆人,这会儿被朱氏一夸,不免有些面热。

朱氏却只觉得夸不够,“还好现在因为阿原和贞娘的缘故,咱们姐妹俩个认识了——这是缘份啊!大大的缘份…”说这话时,朱氏有意无意地往林贞娘这头瞥了过来。

林贞娘垂着眼帘,只作没看到。是她敏感还是怎么的,她怎么总觉得今天这事有些古怪?陈氏和朱氏两人的互动,怎么看着都有点像后世要搞相亲的大娘呢!

没得到林贞娘的反应,朱氏略沉默了片刻,似乎是有些失望,但立刻就又笑起来,“你不知道,贞娘可是帮了我们刘家的大忙。要不是她,我们阿原现在大概还要游手好闲地闲晃,惹他爹生气呢!”

“怎么会呢?”朱氏不见外地说家事,陈氏自然不会只听着,更何况她认识的刘原可是个好孩子,“阿原最是能干,小小年纪就自己做生意不说,而且志向也是远大,如今似他这样的少年已经很少见了。”

哪个做娘的不爱听人夸自己的孩子?

朱氏乐得合不拢嘴,嘴上却道:“小孩子胡闹!从前阿原也说想做生意,可是他爹哪肯啊?我家那口子啊,一门心思想供出个读书人来,说是光耀门楣。可阿原呢,在读书这上头真的没天份。书读得不好不说,还爱整天往铺子上跑。他爹生气,见天介地骂他,整个定陶几个菜市,就没人没见过他爹追着他打的…也是孩子们的缘份,阿原认识了贞娘,居然也大着胆子和他爹说什么要做大商家,做一个全天下都知道的大商家——还说这大商家,也能光耀门楣。”

低低叹了一声,朱氏又笑笑,“阿原这么大,还是头一回当着他爹的面那么大声地说话。当时我就想他爹气急了,要痛打这孩子的——也是,痛打了一通,可不知怎么的,第二天,他爹却又答应了阿原做生意的请求…”

抬起手,朱氏冲着林贞娘招了招手,“好孩子,快过来婶子这里坐——这也有好些日子没见着了,婶子实在是想你想得紧。偏生阿原说你现在也在做什么生意,硬是不把你领回家里来玩…”

抿着林贞娘鬓角的碎发,朱氏笑道:“可是那混小子现在不在家,我才好来看你——要是他在家,还要怪我打扰你呢!”

林贞娘有些尴尬,可脸上却仍是笑容满面,“这哪里是打扰?我八不得婶子来看我呢?婶子这样的贵客,平时请都请不到的…”说完了,她自己先觉得说话太假了。不过开了一个月小馆子,这样的话倒也说得溜了。

朱氏大笑,拍着她的手道:“你们要是不嫌我闹,以后婶子常不看你和你母亲…”转头看着陈氏,朱氏笑盈盈地道:“我与妹妹一见如故,是缘份;阿原能交上贞娘这样的益友,是缘份;我呢,一见着贞娘就喜欢,只觉得她就该是我的女儿,那就更是缘份了…”

林贞娘的眼角抽跳,只觉得脸上的笑有些发僵。可是陈氏听到朱氏这样的话,却是双眼越发晶亮,只是一叠声地道:“能有姐姐爱护,是贞娘的福份…”竟好似恨不得立刻把林贞娘打包就这么发送给朱氏一样。

眼见自家娘亲这般模样,林贞娘暗叫不妙,可脸上的笑却还不好意思垮下来,也只能听着两位母亲你一言我一语,互夸个不停,活似这天底下的灵气都长在她和刘原身上似的了。

第八十六章 相看

第一卷 春色渐至 第八十七章 谈心

第八十七章 谈心(三更)

朱氏来的时候,还是上午,等走的时候已经将近黄昏。这大半日下来,和陈氏已经由陌生到熟识,好得跟一个人似的。或许,刘原那长袖善舞的本事,就是从朱氏身上继承来的吧?

朱氏一走,陈氏就打发了如玉和林静回房,拖着林贞娘说体己话。

“贞娘,我今天瞧见阿原的娘,就更加觉得放心了。虽然刘家不是书香门第,可是阿原的爹一向有仗义疏财的名声,再加上他娘又是这样开朗爽直的人,想来都是讲道理,不难相处的。”

这话说得…

林贞娘垮了脸,“娘,您不是想说不想要女儿,要送给人家做女儿了吧?”

“什么做女儿?”陈氏点着她的头,嗔道:“我十月怀胎生的女儿,怎么会送给人家做女儿呢?就是要送,也是送去做媳妇…”

“娘…”打断陈氏的低笑声,林贞娘苦着脸报怨:“话不能乱说啊!让人听见,会笑女儿不知羞的。”

“这会儿又怕人说了?之前出去摆摊子,开铺子,怎么都不怕人说?”笑睨着林贞娘,陈氏调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