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第十二章长安(二)

颇受将军看重…他将这句话在心中反复思量半晌,暗忖:霍将军会不会已经发觉阿原的真实身份?可能吗?

边走边想,他绕过前堂,行至舱梯,正遇上端着药碗自上面下来的子青。

脚步微滞,子青望着他,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阿原。”李敢率先开口唤道,犹能闻见碗中残药的味道,惊问道:“你受伤了?”

“没有,这不是我的药。”

子青淡淡答道,迟疑片刻,终还是不愿多言,侧身**越过他。

“阿原…”

李敢想伸手去拉住她,又有几分犹豫,偏巧此时船行至水急之处,再加上过弯道。他没稳住身子,随着船身颠簸,踉跄撞至到舱壁上,伤臂吃痛,当即疼出一头冷汗来,强忍住没有吭出声来。

只是臂上一阵湿热,伤处迸开,大量鲜血迅速渗出来,染红布条,沿着手臂往下淌。

“你…没事?”

见他脸色发白,额头沁出冷汗,子青探询问道,李敢已悄然将右手背到身后去。

“没事,没事。”

他强作出泰然自若状,朝她温和笑道。

子青便不再多言,低首往外头行去。

李敢顾不得伤势,举步追上前去,不料顶头正碰上方期。

方期先瞧见子青,忙朝她道:“方才李广将军的三公子正找你…”话说到一半,这才看见她身后的李敢,遂笑道,“找着了…你的手怎么了?!怎么还滴着血啊?!”

子青一惊,回首望去,这才看见有血珠子顺着李敢右手指尖往下滴落,船板上赫然星星点点的血迹。

“没事,待会裹一下就…”李敢强作出风轻云淡的笑容。

“我去取药替你重新包扎。”

子青打断他的话,便要返身去取药。

李敢忙道:“我舱中有药。”

“李家的治创药可是数一数二的,走走走,我扶你回去,”方期上前扶住李敢,边行边道,“听闻李校尉此番与匈奴人厮杀,以一当百,甚是骁勇,这伤想来是那两日落下的?”

本性素来不喜炫耀,李敢只笑了笑,并不愿多说,双目不时回头瞥一眼子青,生怕她未跟上来般。楼船颇大,李敢所住船舱在另一头,曲曲折折行了一会儿,子青跟在后头,定定地,沉默地看着李敢的血一路滴着…

“子青的身手可了不得,不知你是如何认得他的?和他切磋过么?”方期饶有兴趣地问李敢。

“我们是旧识,打小就在一块儿习武。”

李敢微笑道。

“一块儿习武!难怪他身手这么好…”方期恍然大悟的同时,又有些疑惑不解,扭头瞥了眼子青,“你与李家既然这般亲厚,怎得还去当普通士卒?”

子青不知该如何对答。

幸而方期自己想明白了,笑道:“我知道了,你定是不屑靠关系,想凭自己的本事来晋升,你小子还真有志气!”

子青尴尬一笑,无言以对。

一时到了西处船舱,附近走动的皆是李广军中士卒,见到李敢皆行礼,天色虽已暗沉下来,仍是有人留意到李敢受伤的右臂。

进舱房后,子青按李敢所示寻出创药与干净的布条,再回过头来,方期已替李敢脱下衣袍,正一圈一圈地往下解渗透鲜血的布条…

右臂鲜血淋漓,上臂处赫然是被削掉了一大块皮肉,深可见骨。

方期倒抽了冷气,低低地骂了句粗语,朝李敢啧啧叹道:“你还能保住这条胳膊实乃天幸!”

李敢温和笑道:“正是。”

上药时,看见臂上要紧的筋络未断,子青心中稍宽,只是一径沉默着。李敢虽有许多话想与她说,但碍于方期在场,也不甚方便,思量要想个法子支开方期才好。

法子还未想出来,子青便已包扎停当。

“…多谢你。”李敢道

子青语气淡淡,“伤处须得静养,我不打扰你休息。”

方期瞧这二人模样,客套得实在不像从小一块儿的同伴,正自满肚疑惑,忽舱门被人拉开,一长须老将大步入内来——

“三儿,听他们说你的手又伤了?”

“不碍事,他们大惊小怪,已经重新包扎妥当了。”

见李敢以左臂撑着要起身,李广忙轻手轻脚地制止住,仔细端详了他的右臂,方才松了口气,这才留意到船舱内的其他两人。

“讨寇校尉方期,拜见李老将军!”方期施礼道,李广虽未封侯,但身为军中老将,兢兢业业为国效力多年,自是让人敬重。

李广温颜还礼,而后转过身来…

子青一动不动地立在当地,双目漠然地盯着他,并未施礼,淡淡地、缓缓地道:“多年未见,李老将军别来无恙否?”

“你是…”

李广细看她,却怎么也想不起面前的少年究竟是何人。

李敢扶着舱壁起身,朝父亲沉声道:“爹爹,她是阿原。”

“阿原?!”即使有外人在场,李广依然无法掩饰住面上的吃惊之色,定定地盯住子青,渐渐辨出昔日熟悉轮廓,双目顿时喜得要流泪一般,道,“你…你真是秦原?”

子青看着他,一声不吭,脑中想起将军的话“把他骂一顿,痛痛快快地骂一顿!”,可到了此时此刻,她已连骂都不愿再骂。

站在她眼前的李广,与她记忆中的李广相距甚远。

额头眼角沟壑起伏,两鬓间点点斑白,连脊背都看得出些许微驼。七年的时光,已将他彻底地变成了一个老者。

他的身后是李敢带着恳求期盼的眼神,再加上一个又是好奇又是疑惑的方期。

骤然移开目光,子青死死盯牢着船板,飞快道:“我尚有军务在身,恕不奉陪!告辞!”

说罢,再不看任何一人,疾步出舱门而去。

乍然遇见,秦原明明是女儿家,怎得一身戎装?李广尚在迷雾之中,急忙便要追出去,却被李敢牢牢拽住。

方期不明究里,也向李广等人匆匆告辞,出舱门而去。

“她、她…怎么会…”李广大惑不解。

“爹爹,阿原的事情我慢慢告诉你,你切莫着急。”

李敢安抚着他,这才将事情原委慢慢地全部告诉了李广,只是关于秦鼎之死,他含糊带过,并未说出秦鼎是自戕而亡,生怕老父承受不住。

饶得如此,李广亦是老泪纵横,此生之中,他最为悔恨的便是此事,日夜随身,附之如蛊,总盼着有一日能寻到秦鼎向他忏悔。不料,故人已逝…

“爹爹,阿原她在军中终是不妥。”

直待到老父情绪稍平,李敢才道。

“是得想个法子,她是秦兄唯一的子嗣,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她有事。”李广皱紧眉头,“…霍将军不是一直都很想要你过去帮他么?若拿你去把秦原换过来,也不知他肯不肯?”

李敢颦眉:“只怕不易。

115第十二章长安(三)

夜已渐深,霍去病支肘半靠在案几上,心不在焉地听着赵破奴回报此次出征所擒获俘虏与缴获战利品的清单。

“待下船后,先将单桓王、稽沮王、呼于屠王,酋涂王及五王母、单于阏氏等等人押送进京去。你找个妥帖的人,路上须得以礼相待,不可欺辱打骂。”他吩咐道,倦倦地捏了捏眉心。

“诺。”赵破奴笑道,“人选卑职已心中有数。”

霍去病点了点头:“如此甚好。”

“将军可是也要回京?”

“嗯。”霍去病想起子青的话,无可奈何道,“你记得替我备辆马车。”

“诺。将军可要人随行?”

“…子青随我同行。”

“他?他家又不在京城中。”赵破奴奇道。

霍去病抬眼瞥了他一眼,压根不愿理会这个问题。

“不过那小子还没去过长安,也该带他去见识见识。”赵破奴很善于自我圆场,卷起面前的竹简,又笑道:“此番大胜,漠南再无忧患,终于好好地歇息一阵子了!我也好久未往家去。我娘自己酿的小米酒,那叫一个香啊!”

“怎么,在军中呆得烦倦了?”

赵破奴嘿嘿一笑:“那倒不至于,只是刀头舔血,毕竟不是正经日子。咱们累死累活地打仗,还不是为了以后可以好好过安生日子,娶妻生娃,那才是正经。”

霍去病唇含浅笑:“这点出息,你爹白白给你起了这名字。”

“名字是我爹起的没错,可他自己还不是在家中娶妻生娃,要不然哪里来的我,这又怎么算?”赵破奴笑道。

仔细想来确是有理,霍去病禁不住好笑,这一笑又牵动腰际伤口,用手抚在伤口上。

“将军,李广李郎中令求见。”此时,舱门外有军士禀道。

赵破奴与霍去病对视一眼,压低声音奇道:“他来做什么?”众所周知,李广为人沉默寡言,不善交际,怎得会主动来寻霍去病。

霍去病抬手制止赵破奴出声,亲自起身,打开舱门来迎李广。

“李老将军,快请进!”他道,又瞥了眼旁边的赵破奴。

在将军身边呆惯了的,赵破奴何等机灵,忙笑道:“老将军稍坐,我这就去让他们准备茶汤果点。”说罢,退出舱外,替将军关上舱门。

李广规规矩矩地按军阶给霍去病施了一礼。

霍去病忙将他扶起,笑道:“老将军请起,折煞我了,快请坐。”

李广是不惯客套的,依言在下首榻上坐下,双目直视霍去病道:“不瞒将军,老夫此番前来,是有一事相求,还望将军成全。”

“老将军但说无妨。”

“将军军中的司律中郎将是老夫故友之子。老夫刚刚才得知,故友已逝,膝下仅有一子,所以…”

“所以老将军希望子青能留在自己军中,方便照顾,可对?”霍去病已然明白,淡淡笑道。

“正是如此!还望将军成全。”李广目露恳切之色。

“老将军多虑了,子青两次随我出征,斩折兰,破浑邪,屡立战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在我军中,我又怎么会亏待他。”

正好有军士端着茶汤进来,霍去病笑着让茶,面上一派风轻云淡。

“老将军请用。”

李广暗叹口气,低首饮了一口,尽管比霍去病年长许多,但面对这位年轻将军则完全无法可施。

“将军若能应允老夫,老夫愿意让我家三儿到将军麾下效力。”他诚恳道。

霍去病微楞片刻,继而又是一笑:“李三哥若能来我军中,我自是再欢喜不过。只是子青…”他笑着摇了摇头。

“将军若能应允此事,李家承此大恩,来日定当相报。”李广有些急了。

“老将军若有别的事情,去病自当尽力,但此事,恕难从命。”

李广本就不善言辞,望了霍去病半晌,后者虽面带微笑,但神情坚定,显然此事并无还转余地。一时想不出别的法子,李广只得皱紧眉头,告辞而去。

待李广走后,赵破奴贼头贼脑地,也不知自何处一闪身进来,朝霍去病叹道:“子青这小子还真是香馍馍,个个都想要他!”

霍去病直到此刻方沉下来脸来,没好气道:“个个?你倒说说,还有哪几个?”

赵破奴凑过来,压低声音道:“…将军你不知道,我听得有好些个校尉都瞄上他了,说这小子有前途,想给自家的姊妹们牵线呢。”

“闻着香就往前凑,”他冷冷一哼,“都有谁?你说与我听听。”

赵破奴嘿嘿一笑,搓了搓手道:“其实他们这么想也没错,我家就有个表妹,年方二八,已到了婚配年纪。我娘在家书中便有嘱咐我多在军中留意,若有青年才俊,不计出身,要紧的是人老实,肯上进…”

“难怪全军就属你的家书最沉,合着还得交代这些事情。”霍去病瞪他,“下回再有信牍,也给我瞧瞧,让我也开开眼。”

“将军…天地良心,我真没打子青的主意。我姨妈好面子,说不计出身那就是骗人的话。我心里是觉得方期那小子还不错,又是羽林郎官出身。将军,你说呢?”

“行了行了,你们家那些婆婆妈妈的事莫来烦我。”

被他呱噪地烦起来,霍去病连连挥手,将他赶了出去。

船舱内回复到宁静之中,他立了片刻,想命人传唤子青,话已到嘴边,却又迟疑起来,思量半晌,自己拉开舱门,向军士问明何处是子青的舱房,便缓步行去。

子青所住之处距离并不算远,下了舷梯,往左行到尽头便是。舱门缝中隐约透出微弱的光线,显然子青还未歇下,霍去病轻叩几下舱门,很快便有人来开门。

“将军?!”

未料到是他,子青微微吃了一惊。

霍去病朝里头望去,一灯如豆,案几上榻上零零落落放着几张粗糙且不甚平整的苎麻纸,阿曼坐在灯旁,手中也正拿着一张苎麻纸,依稀可见纸上描绘图案。

“做什么呢?”他边往里走边问道,待看清纸上所绘图案,“你在画图纸?”

子青掩上门,点了点头道:“嗯,这是一些守城时可用的机关器械。”

也不待她相让,霍去病自在榻上坐下,取过一张图纸,不看图纸却皱眉瞥了眼阿曼,语气不善道:“你让他画的?”

阿曼微笑,并不回答。

“不是,是我想着将来大概用得上,现下无事,便先画出来。”

舱内无茶,子青倒了一耳杯的清水放到将军案前,解释道。

霍去病这时才细细端详图纸,看得出是个连发机括,又拆分成了四、五个部件,绘得极精细…

“真没料到,你还会这些!”他叹道。

子青苦笑道:“我哪里是会,都是死记硬背下来的。这些原都是爹爹留下来的书简中所记载的图样。”

“书简呢?”

“我娘要我悉数记牢之后,便都烧了。”想起当年,子青眉间笼上一层伤郁,“圣上独尊儒术,又因墨家尚武,查得最紧,烧掉书简也是没法子的事情。”

霍去病心中惋惜:“可惜了…若能用在边塞官障也是好事。”

“我在边塞官障中见过墨家的转射机,此物威力甚大,以一挡十不在话下,只可惜被弃若废柴,也不知所为何故?”子青颦眉道。

听罢此言,阿曼笑着摇了摇头,轻叹道:“可知,全在于人,而不在于物。”

守边塞的官吏确是不甚得力,长年来早被匈奴打怕了,吃空饷倒是不在少数,这已是长久以来的弊病,霍去病虽心知肚明,但却也无可奈何。

“你能记得的守城器械有几种?”他问子青。

“明器二十八,暗器三十六。”

霍去病吃了一惊,皱眉道:“你都要画出来给他?”

“嗯,都画出来,阿曼便可根据楼兰的地域特点挑出最合适的。”子青点头道,“只有以天时地利相结合,机括才能发挥最大的效验。”

趁霍去病不备,阿曼伸手自他手上将苎麻纸抽出,半真半假道:“将军你还是别看了,谁知道将来兵临城下的会不会是你。”

霍去病冷哼一声,自是不会再去拿图纸,干脆在榻上躺了下来,慢悠悠道:“说得也是,我还不如现下就把你给斩了,干净利落,省得到时候费事…”

也不必眼睁睁地看着子青跟你去楼兰——这后半截话,他未说出来,堵在心口,颇为憋闷,仰面长长地吐出口气。

阿曼正欲还口,被子青颦眉摇头制止住,只哼了一声便无奈作罢。

“子青,方才李广来找我,想要你去他的军中。”霍去病淡淡向她讲述。

子青愣住,然后听见将军接着道:

“我没有应允,可现下我有些后悔了。”

“将军为何后悔?”

子青探询望着他,疑惑且有点不安。

不愿被她盯着看,霍去病侧转过身,面朝船壁,看见子青的影子在船壁上微微晃动着,足足看了半晌,才静静道:“你若去了李广军中,至少,我还见得着你。”

子青怔住,看着一动不动的将军背影,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