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把心思用在玉瀚身上,玉瀚果然与过去不一样了,时常在前衙坐上半天,呆呆地想着什么,与她的话却少了。云娘想了想什么也不问,只当一切依旧。

他们还是一起过了节,特别是上元节,玉瀚带她去了府城,两人吃了好多小吃,买了好多东西,最后又看了半夜的灯方回。表面上他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见自己随便看了一眼什么就一定要买回来,就是夜里做那种事情时,似乎总也不够。

云娘却也不似过去一般还要劝他,反倒只顾着眼下的日日快活,便什么也不想了。

就连雪娘来盛泽镇,云娘都没有空陪她,只是将她送到了丁家托丁寡妇帮忙照应。

日子一天天地过,该来的事总还是来了。

正月二十的早上,汤玉瀚醒了后并不肯起来,只是与云娘在床上胡闹。云娘一夜本就疲乏得很,现在便受不住了,轻声求饶,“我不成了,你轻些。”

平时玉瀚一向体贴,可今日却似听不到一般,也不吭声,却越发加了力气,折腾半晌方才消停下来,先帮云娘将衣裳穿了,自己亦起身一面穿衣一面道:“昨天接到的文书,调我去京城。”却看也不看她。

云娘欠身起来从后面抱住他他,笑道:“急什么,等我歇一会儿便去打点行装。”

“不必了,云娘,”汤玉瀚将人推开,冷冷地道:“我家里的爵位复了,不可能承认我们的亲事,你与我回了京也进不了门。而且祖父来信说已经替我选了大家闺秀,只待我回京便成亲,我们和离吧。”

可是云娘又移了过去,“我不。”虽然听到他的声音在上面传来,有如冰块一样,让她不禁地瑟缩起来,可她却再次拦腰抱住他,更加坚决地道:“我不!”

“就算你不肯也没有用,汤家不会认你的。”汤玉瀚却没有再推她,身子却僵得像一块石头,只将声音放低了,略带些沙哑,“云娘,和离书我已经写好了,还有织厂的契书也得了,都放在一处,你占八成,杜家占两成,这样倒比你一个的要好,你家里也能真心帮你。”

云娘又坚决地道:“那我也不走。”

“不走也不成,这里要来新巡检,你定不能再留。船我已经叫了,一会儿便将织机、还有所有东西都装好,我送你上船,然后我也就走了。”

“我要跟着你去京城。”

“你听话,就留在盛泽镇里,等我回了京城还会再给你捎来一些财物,保证你一生衣食无忧。”汤玉瀚顿了顿,“你若是想着我,便不要再改嫁了。”

“我要的不是财物!”

“那你要什么,只管说,我一定给你弄到。”

云娘却不语了,只是伸出双手紧紧地抱住他,双腿紧紧地缠住他。

汤玉瀚蓦然懂了,想去拉开云娘的手脚,可是平时柔弱的她也不知哪里有这样大的力气,拼死抱住他,怎么也不肯放手,似乎除了将她的手脚拉断,便没有别的办法了。再看着她只穿了素绸的中衣,显得身子越发地单薄,模样越发地可怜,汤玉瀚也越发地下不去手。

“你这是何苦呢!”汤玉瀚放了手,“你能这样拉住我一时,还能拉得住一世?”

“我就要拉住你一世。”

汤玉瀚便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怎么也不下了手将云娘从身上摘下去。也许不应该选这个时候说?可是先前他一直不忍说,就一直拖到了昨晚,又贪一夕之欢,拖到了现在。

一会儿他就要走了,再不说来不及了。

自己就应该半夜悄悄走了,只留给她一封信。

事已至此,汤玉瀚沉默了一会儿,终是冷下心肠道:“云娘,我们成亲是在我落魄的时候,现在汤家东山再起了,我也重新调回京中任羽林卫从五品副千户。再带着你便是拖累,且回京后我一定要重新娶门当户对的妻子,过富贵的生活,你还是放手吧。”

“那‘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是什么意思?”

汤玉瀚一惊,“你从哪里看到的?”

“自然是你的书案上。”

“不可能!”信写好了便立即送到京城了。

“怎么不可能?”云娘依旧不松手,却柔柔地叹了声道:“你写了这几个字便送走了,当时应该是很急的,急得等不得墨迹全干,拿了另一张纸覆在上面吸了一下,结果那张纸上便留下印迹,又顺手团了扔到一旁。我把团成一团的纸展平,在反面描出墨迹,再补上缺的笔划,便猜到了是这句话。”

云娘也曾怀疑过玉瀚,她倒不觉得他会为了汤家将自己抛了,但就像钱夫人说的那样,他只在江南把自己当成正室看待,回到京城便将自己安置在别处,或者接进门做妾。

再回想起来,当初他请朱嫂子来提亲时果真说的是纳妾,后来又轻而易举地答应娶妻,那样的随意,便是不重视的吧。

又或者更好一些,玉瀚也是真心娶自己的,只是他没有想到汤家会东山再起而已。重新富贵了的他,已经无法把自己当成正室了。

而且,自己果真是配不上他的,在他落魄的时候尚且配不上呢,而他重新回到高位时,自己更是低到了尘埃里。

自从钱县令来过之后,玉瀚变了,他比过去沉默多了,再不与自己调笑;他在前衙呆坐着半日也不回来;有一天夜里自己突然醒了,却见他正俯身看着自己;他还将织厂的契书弄好了悄悄收起来…

很显然他真是要走了,而且不想带着自己。

云娘认真地想过,觉得自己应该先一步悄悄地离开他,让他独自回京,重新去过那富贵荣华的生活,而自己,还留在盛泽镇中织锦,两个本不相干的人各自回到了各自的生活中,才是最正确的回归。

玉瀚就是离开自己,可是他毕竟给了自己这么一段无比美妙的日子,让自己知道人生可以过得多快乐;一个女子可以被人如此地爱慕,如此地宠爱;他教会了自己读书写字,又带着自己见识了好多好多从没见过的事物,让自己没有白白来到这世上一回。

自己爱慕他,喜欢他,就是怎么也恨不起他。

云娘知道,自己只会一直、一直地想念着他。

那么,自己便留在盛泽镇上,一边织锦一边想念着他,人生不过百年,转瞬即逝,也没有什么难挨的。

可是,就在怀疑过玉瀚之后,云娘立即自己骂了自己一回,她可以不信任何人,却唯独不能不信玉瀚,他之所以要离开自己,一定是有原因的。

于是她用心地去找,终于找到了。

那样一句很是突兀的话为什么会在他的案上?

也许是自己太过多情,但是云娘却不想放弃,她就似溺水了的人,虽然只抓到一根稻草,但也紧紧地握住,“‘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你现在回京一定是临着这样的凶险,对也不对?”

第90章 漏洞

汤玉瀚从听到“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一句时便怔住了,半晌叹了一声气,一直硬撑着的身子也软了下来,“我在你面前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漏洞。”

云娘也终于松懈了下来,原来她猜对了,“那是因为你心里并没有真防着我。”

两人相拥在一处,用力地抱住对方,他们原本已经就要失去对方了,可是现在又重新找了回来,说不出的唏嘘感慨。

过了半晌,云娘轻轻地问:“告诉我实话,玉瀚。不许再瞒着,我一定要知道的。”

汤玉瀚情知瞒不过,犹豫一下终于道:“太子复立了,汤家便也跟着东山再起,爵位也复了。大家都以为是好事,可是,我觉得却觉得更加凶险,很可能再过些时候,整个汤家便会面临灭顶之灾。所以才飞马传了那句话给祖父。”

“既然太子复立,汤家也恢复了爵位,你为什么反觉得凶险了呢?”

汤玉瀚一向不大与云娘说朝中之事,眼下到了这个时候,也只得告诉她,“事情并不是这样简单的,听说皇上除夕时突然梦到了离世的皇后,便想起了仍然被囚禁的太子,便将太子接了出来。初六上朝时便重立太子,又重新将武定侯世子的名份重新赐给一直陪着太子的大哥。”

“我想皇上思念皇后太子虽然是真,但是他一定是对二皇子太失望了,放弃了立二皇子为储君,才放出太子,而并非真正觉得太子是可造就之才。”

“二皇子?他怎么了?”

“上一次我在盛泽镇里扣下的锦缎便是他在背后指使人偷运的,后来又指使知府毁掉船货杀人灭口。”

“可是二皇子为什么要那么做?”云娘再想不到玉瀚所说背后的人竟然能是皇子,惊道:“皇家多富贵啊?二皇子怎么能缺银子用呢!”

“皇家是富贵,皇子们每年的俸禄都有几千两,这还不算他们各自产业的出息。但是,如果想争帝位,便要收拢人才,打点关系,这点银子就完全不够用了,他们必须想尽办法偷偷弄银子。”于是便撞上了玉瀚,被揭了出来。

“那么,二皇子犯了大错,不正好是太子的好机会吗?”

“皇上有二十几个儿子,现在长大了的也有十几个,就算是二皇子倒了,也会有别人来争这个皇位。”

云娘吃了一惊,原来皇上有这许多的儿子!倒立即明白了,寻常人家几个儿子分家产时且免不了会为一亩地、几株桑树吵闹起来,而皇上的儿子要争的可是天下,那可是要有数不清的田地,数不清的桑树,数不清的种种财物…

而且,还有一点,那就是这个天下又不能分成一份份的,只能一个人得了,也不怪皇子们会拼命去争呢。

太子既然先前曾被立为太子,其实就是皇上已经将天下许诺给了他的,只是后来又反悔了,现在再一次反悔,“那么太子?”

“太子是皇上的嫡长子,又是皇上最敬爱的嫡皇后所出,一岁时便被立为太子,如果他能坚守本份,哪里会被废了呢?还有我的大哥,一心想立下从龙之功,先前便言行失当。他们被囚这么久,一朝被放出来,知道眼下的局势只能更加急切,迟早要出事。到那时,汤家恐怕就不只会像上一次只丢了爵位那样简单。”

上一次汤家已经死了一个人,被囚了一个人,这一次更要凶险,谁知道会怎么样?云娘便拿手在玉瀚的胸前用力打了两下,“这样的时候,你还想自己回京!有我陪着,总能帮些忙!”

一个柔弱的女子能帮什么忙,而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她们又只是最先被弃之不顾的,汤玉瀚是尝过锥心之痛,他再不愿意心爱的女人卷入其中。

“但是云娘,京城还是太危险了,你又不懂官场上的事,也不懂得勋贵人家与皇家的种种纠缠,以及里面的血雨腥风。你还留在盛泽镇吧,如果汤家平安无事了,我一定回来接你。”汤玉瀚握了她的小手放在胸口,“我保证不再娶,也不向青年女子笑,如果汤家成功了,不,只要我能逃得出来,我便回来再重新迎娶你。”

这才是汤玉瀚心里的话,先前他不敢说,因为只怕云娘不许。

云娘果然听都不要听,“我既然嫁了你,就要跟你一起走,再者,不许你瞧不起我,我虽然不懂官场上的事,但也可以学,你不是一直说我聪明吗?”

“那是不一样的。”

“就算是不一样,我也能学会。”云娘下了决心。

“可是今天我就要走了,”汤玉瀚抚着云娘道:“你一向喜欢织锦,又一心要建织厂,眼下方有眉目,哪里能就走。且等一等,汤家的情况稳些我便来接你。”

“谁说我不能一起去?”云娘却道:“你不是早叫了船送东西回杜家村的吗?便让他们将我们不用的一应杂物都先寄在我娘家,至于织厂,我早请了姐姐帮忙,再与丁寡妇说一声让她照应就好。至于我们的衣物,我一会儿便能整好,唯有那架织机,便让阿虎在后面找了船慢慢运到京城,正好荼蘼有了身孕,也不能赶路太急。”

说着她便起身,很快将几件事情安排得条条有理,不到半个时辰,理了一对箱笼随身带着,又挽了一个包袱向汤玉瀚道:“我可以随你走了。”

汤玉瀚此时比刚刚还要吃惊,“原来你也做了准备?”

云娘点头,他们成亲时日虽然不长,可家里也置下了许多东西,如果不提前做了些准备,哪里会这样快就能走呢?云娘自认定玉瀚的心事后,便开始悄悄地安排了,现在果真全部用上了。

汤玉瀚便想起她先前看出自己喜欢的画,这一次只从一张废纸上便琢磨出了一整句诗,由此猜到了自己的心思,现在又早有准备,先把整个家里的事情料理得井井有条,突然觉得自己还是小看了云娘。而且,原本十分灰暗的心情一下子便转了回来,仿佛连绵的阴雨天立即晴朗起来。

有云娘同自己一同回京,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艰难,他们都会一起笑着走过,为什么一定要分开呢?先前自己是错了,错得厉害。

汤玉瀚不由得笑道:“昔年白乐天以诗谒名士顾况,况睹其姓名笑言‘米价方贵,居易弗易’,读了他的诗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便嗟叹‘得道个语,居亦易矣’。今日我见你这一番安排亦应叹一声原来说你不懂官场上的事是错了,以你之才,京城也并不可怕。”

云娘却笑,“你又胡说了,我虽说要学,可其实才识和几个字,又能懂什么,只是我想着既然结为夫妻,自然应该同富贵共患难,死生都在一起的。”

“好,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在一起。”汤玉瀚却又低声对云娘,也对自己道:“我一定会想出法子,为我们博一个前程!”

这一次回京,汤玉瀚搭的是送贡品的官船,押船的官员正是吴江县的唐县丞。既是旧相识,自然相处和乐。

唐县丞见并非先前说好的只汤玉瀚一人搭船,而是夫妻两人,而且他们连个从人也没有带,便将自己住的最大的一间屋子让了出来,把身边的一个小厮指给玉瀚,又叮嘱船娘服侍云娘,十分地奉承。

大约他以为太子复位了,汤家重新得了爵位,玉瀚更是前程似锦呢。

汤玉瀚与云娘坐在舱中,没有半日便到了江陵府城,唐县丞上岸交接公事,他们便留在船上,几日前才来府城玩过,现在只想两人相依在一起静静地歇一歇。

可是,唐县令下了船不过片刻功夫,便有人拿着江陵知府的帖子上船来请。玉瀚换了衣服,却向云娘道:“我一个人去应付就好了,你且在船上歇着。一会儿知府家的管家娘子过来问安,也只说身子有些不适。”

云娘帮他整理好衣冠,却笑道:“不过是应酬,又算得了什么,在船上也是闷闷的,只当下船说说笑笑。”说着也赶紧换了一身大红的衣裙,外面罩了织金绣的褙子,头上插了镶红宝石的钗子,两只耳朵上是红宝石的耳坠子,腕上两只金镯子,又对镜匀了粉,抿了胭脂,觉得正是先前与吴江县几位夫人来往时最得当的妆扮,足以去见知府夫人了。手中又捏一块织金帕子,方向玉瀚笑道:“走吧。”

汤玉瀚扬了扬眉,却突然想到他们第一次去吴江县衙时,云娘害怕得拉住自己衣襟的事。现在她不怕了,而且反要主动与官夫人们来往,便道:“妇人们的应酬,你若喜欢去便去,不喜欢却不要勉强。”

“将来到了京城,我也少不了要出门应酬的,现在正该多与官夫人们来往,”云娘拉住玉瀚的手笑道:“也算是提前练起来吧。”竟是满满的信心。

“你说的原都不错,”汤玉瀚点点头,又她打扮得十分明艳,与素日不同,不由得喜欢起来,便上前在她后颈香了一下,“得妻如此,此生何憾!”

云娘这样的时候一向脸会红的,却拿手推他,“赶紧走吧,别弄乱了我的妆容。”

下了船,奚知府家里早已经打发了车轿来接,云娘扶着两个身着青布衣裙的中年仆妇的手坐上青布幔的车轿,心里便觉得有些不对,只是一时想不出。半个多时辰车轿进了城,又到了江陵知府衙内,却从东门绕了进去,又穿过一道仪门,两个与云娘年龄不相上下的青衫素颜妇人接了出来。

云娘看装扮只当是管家的娘子,再听称呼才知道原来是知府的两个儿媳妇,心知自己还是眼拙,笑着与她们携着手进了内院。

第91章 错误

云娘进了一间厅堂,终于明白有什么不对,原来知府夫人并家里的儿媳仆妇皆穿着皆十分素静,老夫人一身烟色的绸衣,花白的头发挽了一个简单的发髻,上面只插了根银簪子,尚不如杜老娘见客人时的穿戴呢!而不止来迎自己的两个年青媳妇打扮得十分简朴,其余的媳妇们皆是青衣白裙,一丝纹饰也没有,就是平时不会打扮的大嫂出门时也会比她们看着富丽些。

原来知府家里竟然是这样的风俗,自己今天实在是莽撞了。

再看今日也来知府衙上坐客的钱夫人,却一反常态没有平日的富丽闲妆,只穿了寻常的月白绸袄,宝蓝绸裙,头上只插了两根乌木钗子,更知自己错得离谱。

云娘觉出自己错了,可人已经到了知府后院中,就算想重新换衣服也来不及了,只得恍若未觉,笑盈盈地给老夫人行了礼,又转身与钱夫人见礼,却被钱夫人一把拉住,这次却笑道:“如今你已经是千户夫人了,再不必向我行礼了。”说着推她坐了上座。

云娘推让一番,无奈哪里能推得了,且果然夫贵妻容,她的身份也只比知府夫人略低一点,远远高于县令夫人,只得在客座的首位坐下,接了茶先向知府夫人致谢,“途经府城,又蒙相邀,我正年轻,能当面聆听老夫人教悔,十分地感激。”

原来她既然知道自己错了,便马上便想办法弥补,见知府夫人也不过四五十岁的光景,满脸都是皱纹,神情十分地肃穆,又一直用锥子一般的目光在自己身上来回看着,一眼看出她一定是一个喜欢教训别人的老太太,如此说话应该能讨得她开心。

知府夫人见了云娘花团锦簇地进来本有些不快,但又因为是武定侯府的女眷,倒不好直接说什么,现在听云娘言语温柔谦和,便有了几分喜意,“年纪大了,倒有些不合时宜,说的话你们年轻人倒未必爱呢。”

云娘赶紧道:“哪里,我听玉瀚说一向极仰慕府上的,又嘱咐我到了贵府,一定要向老夫人多请教。”

钱夫人也笑道:“正是这话儿,不是我夸,不用说江陵府,就是整个朝中怕也只有奚家是真正遵《朱子家训》的,我一早就盼着能有机会跟老夫人学一学呢。这一次到了府城还没几日,倒有一半的时间过府里来!今天听说汤副千户的夫人过来,我得了信便先到了,只怕老夫人有什么话教了汤夫人,却没有告诉我!”说着便拿帕子掩口笑了,十分地欣然。

云娘突然想起玉瀚也曾说过奚知府一生最信服朱子,无怪奚老夫人要按《朱子家训》来训导家人呢。

奚老夫人果然笑开了怀,满脸的皱纹都舒展起来,端了茶啜了一口道:“朱子云‘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这便是持家的基本,老身虽然年纪大了,可是每天一早都要亲自起来检视家中,督促子女仆妇洒扫,至晚更是亲手关门闭户,小心灯烛…”

云娘听着,心道自己每日也是如此行事,而且寻常人家应该也都如此吧,倒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是脸上却不敢现出什么,偷眼见钱夫人十分专注,便赶紧收回目光,继续听奚老夫人讲话。

听她说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时有意无意地瞧了自己一眼,便十分诚恳地点了点头,指着自己的织金褙子含笑道:“我原本在家里也只穿素绸衣裳,就是家里是织妆花纱的,也从没有做过一件妆花纱衣。只是今年过年时节,姐姐送了我这件衣裳,既不能送人,也不好白放着,便在正月里穿出来,等过了正月便收起,明年再穿。老夫人觉得可好?”

奚老夫人听汤夫人说是姐姐送的,倒不好再说什么,只道:妆花也好,织金也好,都是空费人力物力,又何苦来哉?”又道:“我们家里,平日都穿布衣,老大人上朝的衣裳破了,还是我亲手补的呢。”

云娘却是不解,奚知府果然穿着补了破朝服去上朝吗?可是,寻常百姓出门尚且还要梳洗打扮,换上最好的衣裳呢,怎么知府老爷就不要体面了吗?再想到族里祭祀或商谈要事时各家长者都是穿戴一新的,不只给自家人看,更是给祖宗和他族的人看,难道朝廷就不在意吗?

而且不论是妆花还是织金,民间能有多少,绝大部分都是送到京城里,其中最好的更是全部进上,正是皇家人用。那么奚夫人也是在批评皇家了?

原以为奚老夫人还会继续教训,可她却突然向自己转回道:“老身听闻汤副千户在盛泽镇里一向都是种菜自吃的,武定侯府勋贵世家,境如此简朴!”

云娘自然不会说,其实玉瀚才不肯种菜呢,都是阿虎在种,而且玉瀚并不是非要俭省度日的人,他不过是十分随性而已。但是她只笑道:“正是,我们离了盛泽镇时,园子里还有许多的菜呢。”

“正是,我又听人说汤副千户当巡检时,连买肉的钱也没有,只吃豆腐,是以人称‘汤豆腐’可是如此?”

其实也不是这样的,但是于此之时,云娘只能点头,“朝廷的俸禄银子实在太少,我们家大人又从不收商船一丝一缕的,若非如此,也难支撑。”

“朝中的俸禄是□□爷定下来的,哪里会少?”奚老夫人赶紧道:“我们家里便也只用俸禄,日子就还过得。”

云娘并不相信,虽然知府的俸禄一定会比玉瀚的多,但是奚家上下人口不少,又有许多的仆妇,却比不了玉瀚只带阿虎一人上任,所以定然不大够用。只是也不能反驳,又点头应了。

奚老夫人又讲了家里应该如何勤俭度日,接着便道:“‘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这一点也尤为重要…”这一次眼睛却落在钱夫人身上停住了。

云娘赶紧也细看钱夫人,她虽然装扮素雅,可总还是上了粉,画了眉,而且她带来的一个十来岁的小丫头十分地俊俏,梳着双丫髻,两个发髻上偏又用粉色的缎带束着,十分地机灵可爱。云娘猛然发现这个丫头很是面熟,想了一下便记了起来,原来正是先前跟着刘氏的丫头桃儿。

刘氏犯了错,被钱县令赶了出去,桃儿竟然到了钱夫人身边,还很受钱夫人器重,就是到奚府上也带着她。

这时钱夫人已经赶紧起身道:“老夫人说得很是,我虽然来学了几回,终还没有真正领悟。想来这脂粉俗物并不是好东西,不用才对。而且,这次家去不只要将自己身边的仆妇重新检视一回,就是几个妾室也要认真教导她们。”

桃儿十分机灵,这时候赶紧上前跪了下来,“奴婢是夫人娘家的家生子,今日能随着夫人来知府衙中十分地欣喜,一时高兴,便逾了矩,还请老夫人宽恕。”

钱夫人便呵斥桃儿道:“谁许你花红柳绿的打扮?这些日子我精神不够,竟然没有注意,回去看我教训你!”

桃儿便又认错,“奴婢回去便改,一定尊夫人教导。”

奚夫人见钱夫人十分地肯认错,便笑道:“你肯听就好,我原听人说樊家是商户出身,再看这个丫头便更觉得没规矩,只得认真告诉你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娘家原是诗礼传家的大户,幼成庭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年高有德的长辈教导,是以我从小…”

原来钱夫人的娘家是商户出身,无怪她从不在自己面前提起!

其实云娘倒不觉得商户有什么丢脸的,就像盛泽镇上唯一的张举人便瞧不起商人,可是几个牙行大老板家的日子过得却比张举人家好多了,而且这些牙行老板们也瞧不上张举人呢,时常说他酸腐。

而且若论出身,云娘家里不过是农家,现在说得好听些也不过耕读人家,家里虽然没有教自己《朱子家训》,可是却不会这样盛气凌人地教训别人,那才是没有教养呢吧。

只是她心中再不快,却也不肯表露,只面上带笑地与钱夫人听了半晌的教导,又因“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她们便在奚府用了一顿极俭省的饭菜回去了。

出了知府的大门,钱夫人便派人传话给云娘,“我们今晚去看戏吧。”

云娘不知玉瀚会不会有事,一时倒不好答应,正在迟疑间,玉瀚却走过来道:“今天晚上船就泊在府城外,我们索性就一同看戏去吧。”

看戏前大家先去了酒楼,女眷们单独一间雅室里。钱夫人也算与云娘早熟悉了,又兼在奚府拘得紧,见酒上了来,接过来先给云娘斟了一杯,然后便自己倒了一杯先喝了,骂道:“老虔婆!去一次便训我一回,只这一次,我再不到府城里来!”又夹了一块水晶脍放到口中,“留我们吃饭,只一碟青菜,一碟豆腐,我就不信她日日只这两样!”

“我家的仆妇她也要指手划脚!”

“我一向最可怜她的几个儿媳,在她的手底下,怎么熬日子呢?”

说着又长叹一声,“真是羡慕你不必再见这个老虔婆了!”

云娘也明白,钱夫人虽然气得骂人,可是也不过出出气而已,钱县令正在知府手下,至少一年几个节日里都少不了要到知府家中来拜会,而钱夫人则少不了还要听奚夫人的教训。且就是今天,奚夫人虽然也对自己颇有微词,但是总归要比对钱夫人客气得多,原因就是玉瀚就要回京了,离开了江陵府治下。

第92章 涤足

钱夫人骂过奚老夫人,心气便似平复些了,轻声告诉云娘,“你大约不知道,奚知府一向标榜自已禀承朱子遗风,可是却都是装出来的。他虽然不与商户们来往,不论谁送的礼都推拒了出去,可是到府城几个月,就已经办了三个寿,一场嫁女,两个洗儿宴,两个百日宴了。这些礼只做人情往来便就收了,其实还不是只有来没有往,你算算是多少!”

云娘便奇道:“就算知府与夫人两人各办一次寿宴,也不过两个,怎么能有三个呢?”

“三个寿宴是为知府大人的父母和一个叔叔办的,眼下还没到他们夫妻的寿日呢。”

“可是,知府大人的父母大人并没有在江陵府啊?”

“那又有什么关系?”钱夫人嘲讽地道:“他的父母大人十几年前都去了阴曹地府,还不是说因为特别思念父母,便一样办寿宴。又找借口说叔叔曾经抚养过他,又给叔叔也办了一场寿宴,估计过了节就要给婶娘也办了。”

“嫁女就不必说了,原本在京城已经定好了出门的日子,见外放了知府,便硬生生地拖到了任上。在京里他算什么,就是添妆的也有限,到了江陵,他是一府之首,那些夫人太太们不都是一两千两银票地添?”

“再加上新添的一个庶子一个庶孙,各办了两场,又是多少进项?无怪前两天奚家父子们又都收了新的小妾。别人家生儿子多要花银子养,他家正相反,多生一个便多赚一份礼金,恐怕连娶妻的聘金都够用了。”

今天的钱夫人与平日很不一样,不再维持着她一直在云娘面前一直保持的大度温和的样子,而是似乎将她所有的真性情都显示了出来。云娘觉得她似乎被奚老夫人那句出身商户气到了。不过想到奚老夫人说话的语气,如果是云娘,她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忍下去。

所以钱夫人才口无遮拦地乱说上一通吧。

云娘便给她倒了一杯酒,劝道:“润润喉吧。”

钱夫人将酒饮了,气方才慢慢平了,因在奚家,大家都没有吃饱,现在不免多用了些饭食。云娘听到男人那边还在喝酒,便拉了钱夫人道:“我们不如去出去看看,方才路上我见有一处银楼离着不远。”

女人就没有不喜欢去银楼的,钱夫人点了点头,却叫了从人先去吩咐,云娘知她向来如此排场的,跟着她出了酒楼,却依旧坐马车过去。

到了之后,早有人接了出来,又捧上无数的饰品。钱夫人上手便拿了一支上面带了极鲜艳可爱翠色的金凤向云娘道:“不想江陵府竟然能有点翠的首饰,你选这件吧!”

云娘先前见她戴过类似的,眼下才知这是点翠的,懂得必然极贵重,便笑道:“我不要这样的。”说着便拣那些极精巧轻便的挑,只金银香熏球就拿了几十对,又挑了几样新式样的钗环戒指之类的,俱让店家拿漂亮的小匣子一一装了起来。

钱夫人先前当她要买首饰,现在才知猜错了,便问:“你这是准备送人?”

云娘向来是个有心的,先前就曾向京城来的于老板打听过京城的风俗,是以知道京城女眷们喜欢江南新奇的首饰,原以为待玉瀚任满前再买也来得及,眼下却是要匆匆入京,是以方才下船时便带了银钱,赶紧在吴江城内买上一批,是以点头笑道:“听玉瀚说他家里子侄辈甚多,送小女孩这样的小玩意不是很好?”

还真把自己当成正室夫人了,钱夫人心里暗道,面上却一直点头笑,“果真不错。”又帮她选些小玩意儿,“这都是京城里不常见的。”自己也挑了几样,自然也要了那只点翠钗。

一时有人来传话,“大人们请两位夫人看戏去呢。”

钱夫人亲热地挽着云娘的手,两人并肩坐了一辆车子走了。

这架车子与先前奚家的不同,翠绿的车帐,上面络着络子,装饰得十分富丽,车里也宽敞。但两个人并坐,总免不了肩挨着肩,腿并着腿,倒是无形中更亲密了。钱夫人便低低地道:“我们认识了这么久,一向觉得你是个极好的人,今日再见上这一回,便不知何时能再相遇了,我便向你说几句知心话儿。”

车子从石板路上驶过,马蹄哒哒地响着,伴着钱夫人亲切的声音,“汤家可不比别家,是最早跟随□□起兵的结拜三兄弟之一,□□大封功臣时他们家排在第一位,本朝以来出了一位皇后,好几位后妃,又出了众多皇家倚重的将军,他们家的姻亲无一不是世家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