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云娘如此说道,李嬷嬷及红裳都感念不已,“我们六爷面上冷情,其实心里最是念旧,对我们都是极体恤的。”

又再三保证,“六奶奶放心,这架紫檀木屏风,一定按着时间送到听雪轩中,一根丝也不能碰坏的。”

云娘便笑道:“如此甚好,我便放心了。”说着就要走。

红裳殷切地送了出来,到了门前,云娘见她依旧不提,便含笑道:“先前李嬷嬷捎过去的三千两银子我收了,只是六爷铺子的契书并帐本,什么时候你空了拿过去我瞧瞧。”

玉瀚吩咐将他的产业交给自己打理,这自然是应该的,一则是他忙,根本无心管这些,二则就是自己是他的妻,正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红裳原说是病了,只将收益送了进来,云娘过接了并没有多想,但是今日她直接来了铺子,不想就遇到了红裳,见她并不是病重的模样,再听她话里的意思,竟然并没有把契书帐本拿出来的打算,似乎交了三千两银子便就算了,才觉得有些不对。

毕竟是从小服侍玉瀚长大的人,就是话里话外并没有十分把自己这个六奶奶放在眼里,云娘却也不肯轻易说什么,只是她该做的事也一定要做。自己不同玉瀚锦衣玉食地长大,对银钱全不在意,而是深知银钱的重要,岂会让她们轻易哄了去呢?

今日红裳再不想在铺子里竟能遇到六奶奶,躲是来不及了,只得迎了上来,说了半晌的话,见六奶奶竟是个再温柔不过的江南美人,早听了六奶奶的出身,两下一对证,倒将六奶奶进铺子时的担心散了去,好言哄着,又拿话弹压,想今后也一如既往为六爷做事。

却不想到了以为事情已经定了,六奶奶却吟吟地又要契书和帐本。红裳面上笑着,心里却十分不以为然,一个织娘,说起来还不她们这些在侯府长大的丫头们体面呢,现在竟成了六奶奶,还要伸手管六爷的事,她第一个便不服!

第110章 帐目

此时,红裳正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便迈了出去,殷勤地拿手去扶六奶奶出来,又笑道:“六奶奶,浩哥儿的铺子房子有好几处,有大有小,有自家管着的也有租出去与别人的,契书也各处放着,还有的在官府里呢,一时哪里能凑得齐?且十分琐碎,我既然替六爷做事,自都牢牢地记在心里,奶奶贵人,不需操这么多的心。”

云娘便知道红裳果真不对了,她并非无知的妇人,虽然先前在小镇上,家境也只一般,可是因她一直心心念念地要开织厂,所以对于如何置产、如何写契书,如何在官府留档这些事项一直用心关注。

后来她果真开了一个织厂,虽然有玉瀚帮忙,可她亦全知道其间的事情。红裳想拿这些话来搪塞她是不可能的,于是便并不肯顺着红裳扶着的力道出门,只站在门内笑道:“无怪玉瀚让我接手呢,原来竟然有这许多的乱事!”又正色教她道:“契书可不能乱放,一定要收到一处的,如今借着这个时机,你便将所有的都拿来,一一记了档,以后再查用也方便。”

且一直拿眼睛瞧着红裳,“至于还有在官府的,该不是有什么事没办好?这样,更不能放着了,我让玉瀚遣人去问一问,一总都办好了取回。”

红裳再没想到六奶奶竟然如此清楚铺子里的事,府里的夫人奶奶们恐怕都没有一个能说得如此明白的,想来自己的话她一定在暗笑呢,她出了汤家也有十来年了,虽然放了身契,但依着侯府做生意,日子过得极好,来往的人无不太太奶奶地叫着,自觉得既体面又能干。听了六奶奶的出身来历一时便小瞧了新六奶奶,初次见面就教训了一回,脸登时红了起来。

云娘哪里不明白,却不肯给她十分难堪,道理说明后反笑着,“你先前只跟着玉瀚身边,但毕竟不知道成了亲的爷们私产自然是放在奶奶手里的。我也是刚来没多久,你又才病好,我们不急,只一点点地将这些杂事都理清,让玉瀚专心公事大事。”

李嬷嬷跟在一旁,此时便也插言骂自己的女儿,“你这一病竟得糊涂了,身子好了也只急着先来看铺子,却没有去拜见奶奶,本已经大错物错了,现在奶奶怎么吩咐你便怎么做,六爷忙得什么似的,不能再添烦心事了!”

红裳原本听了六奶奶的话想辩解一番,谁说成了亲的爷们私产都放在奶奶手里?别家不说,只武定侯府里能这样做的也没几个!但是老娘既然这样说了,便也不敢再争。且她也知道六爷早有话下来,自己果真不敢不交的,但是…

于是她便赔着笑道:“奶奶说的是,我这几日便将契书理好送去。”

云娘瞧着她虽然转过弯来,但显然是被李嬷嬷压着的,其实她并不怕红裳怎么样,铺子是玉瀚的,也是她的,红裳还能翻过天去吗?只是不想自己一来便将事情闹得僵了,玉瀚的面上也不好看。

再者她自然也想到过,先前玉瀚用红裳,前房的六奶奶也只将红裳放出府去,却还让她管着铺子,便说明红裳定是个好的,就算有些小小的不好,也是要容下的,自己哪好一来就发威呢,待日后久了再慢慢告诉她改。

又一转念,便向李嬷嬷道:“其实我来前嬷嬷过得舒坦着呢,府里没有事便住在外面,由小辈们奉养着。自我到了,每日里带着丫头们服侍,又时时提点着我,甚是辛苦,今天也是巧了,正好见到了女儿,不如嬷嬷便与红裳在家里散上两天,等歇够了再上去。”

云娘与李嬷嬷相处的时间长了,知她是个明白道理的,且又知道了自己的人品性子,刚刚也是她帮自己压着红裳,现在正好留她好好教导红裳,让她懂得自己虽然出身低了,但是却玉瀚名媒正娶的正房奶奶,家里的事情都要管着的,而且自己并不是苛刻的人,只要好好做事,绝不会亏待。

李嬷嬷是个老人精,焉能不懂六奶奶的意思?她也正想好好说一说女儿,别看错了人,她自己先前就错过。于是赶紧笑道:“论理服侍奶奶还不是应该的,只是奶奶体恤,我便厚了脸皮,就在外面住上两日,歇上一歇,再去服侍奶奶。”

云娘便笑道:“日常里要用什么,只管告诉江花,回去收拾了让小厮给嬷嬷送来。”

李嬷嬷赶紧笑道:“怎么倒要奶奶为我操起心来?”

云娘吩咐了,自带着江花和如蓝回去,车子走出去一会儿,突然停了下来,阿虎便在车门外道:“六奶奶,邓婆子拦着车要见奶奶。”

原来阿虎与荼蘼回来,他们虽然已经从汤家脱了籍,但却还是要跟着玉瀚和自己。又因荼蘼的肚子大了,云娘便没有让她进府,玉瀚便让管家在武定侯府的后街上汤家世仆所居之处帮他们安顿下来,并将阿虎派着专管跟云娘出门,倒是极轻省的活儿,平日又可以在家里陪着荼蘼。

现在阿虎来回话,云娘便在车内问:“邓婆子是谁?”

阿虎倒是认得的,“她也是先前夫人的陪房,与李嬷嬷一起到武定侯府的。”

云娘心里便疑惑起来,想了想道:“你让她跟着到芍药苑里说话吧。”

及到了芍药苑,云娘便着人将邓婆子带上来,见她年纪也与李嬷嬷差不许多,只是穿着打扮却差得多了,见了便跪在地上磕头,又流泪道:“六奶奶,爷总算娶了亲,家里的事也有人管了,还请六奶奶为我们评评理呢!”

云娘只得让人将她拉了起来,“坐下说话吧。”

邓婆子又再三道谢,方在下面坐了,抹了把眼泪,诉道:“李家有多霸道!我们也算是世仆了,自奶奶回京我想来给奶奶行礼都到不了跟前,只能在路上拦车轿!”

原来邓婆子一直在门外盯着,终于今天找到合适的时机,才截了云娘说话。

“先前夫人嫁到汤家时,我和她一起跟过来的,夫人也一般器重,后来她便奶了六爷,比我们高上一头,我们原也攀不得。就是老夫人没了,六爷的事一向由李家打理,我们也没有什么不服的。只是李家也未免太过了,为了蒙骗六爷,竟将我们这些老人都找了借口挤了出去,独自揽着几家铺子!”

说到这里,便拿眼睛看着两旁,云娘也有所知觉,明白她是担心江花和如蓝,想想便道:“邓嬷嬷有话只管说,这两个丫头都是我贴身的。”

邓嬷嬷迟疑了一下,只得道:“奶奶,买丫头的事也都是她一手办的,小心她塞了自己的人,将奶奶瞒得铁桶似的。”

云娘其实已经想到了,江花和如蓝的确是经李嬷嬷手来到自己身边的,肯定要与她好一些,但是邓嬷嬷找来的事她们已经知道了,就是现在打发她们出去,恐怕也一样把话传出。而且她在京城并没有再心腹的人,就是荼蘼,且不说她大了肚子做不了事,就是生了孩子利手利脚地也不成,她实在缺少侯府里这些人八面玲珑的心机,一不小心,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倒是江花和如蓝,虽然是后来的,但看着都是机灵的孩子,且她们虽然是李嬷嬷帮忙买的,但未必就是李嬷嬷的人,最主要的是她们的身契在自己的手中,如果能将她们完全拢到自己的手下,才是最好的结果。

眼下出了邓嬷嬷的事,正也是看她们心性的时候。

云娘便笑,“这两个孩子倒好,我是信她们的,这是其一,还有其二,那就是邓嬷嬷来找我,自然说的都是实情,我亦不能偏听偏信的,将来总要与李嬷嬷分证,又有什么不能让这两个孩子听呢?”

江花和如蓝都极聪明懂事,都赶紧上来道:“六奶奶,我们都是李嬷嬷买来的不假,平日里也听李嬷嬷的教导,但我们终是奶奶的下人,只对奶奶忠心。”

云娘正也要借此机会将她们收服,便笑道:“忠心不忠的,也不全在嘴上说,今天这一事,也正是能看出你们是不是忠心的,邓嬷嬷的话,你们听了,却不许随意说出去。”

这两个丫头便都赶紧跪下道:“若有一句话传了出去,奶奶便唯我们是问!”

云娘便叫她们起来,“我先前就说过,在我跟前,只好好说话,不必跪着。”又向邓嬷嬷道:“你只管说吧。”

邓嬷嬷便也放下了心,滔滔不绝地讲给云娘,“爷的铺子都是我们夫人留下的,当时夫人病得重了,自知不起,最放心不下年幼的六爷,便将最值钱的木器铺子并几家收益最稳的铺子都给了六爷,大爷反倒还放在其次…”

云娘心道,当娘的偏疼小儿子是有的,只是怎么会是木器铺子收益最好呢,从没听说做木器是最赚钱的行当啊?

邓嬷嬷说了半晌,突然醒悟过来,一拍巴掌,“奶奶是不知道,我们家的木器铺子与别人家的不一样,我们家的专门做紫檀器物,随便一样东西卖出去就是上千两银子。”

“可是,卖得贵的东西成本必然要高,买一根紫檀木也要不少钱吧?”

“所以说奶奶不知道,我们家的老老侯爷当年是征南将军,带着大军一直打到了南洋,后来又在那边驻军几十年,整个□□所有的檀木都是经老老侯爷一车车地运进来,除了皇家,我们家便要数上第一份!因老老侯爷最疼小孙女儿,便将那些紫檀木都给了我们夫人做嫁妆。”

看云娘依旧不十分明白,又道:“檀木先前南边也有,只是前朝时便伐得差不多了,唯剩下南洋还有,向来是最难成材的,大树极少。是以那几十年早就伐得尽了,现在朝廷派人去采买,都是手腕粗细的小树,并不堪用。是以现在还用着先前运来的檀木,我们夫人的木器铺子做的便是这无本的生意。我还记得当年夫人说六爷长大了就算什么也不做,只要木器铺子每年卖一样东西,就够他所有的吃喝了。”

“现在李家把持着木器铺子,将那檀木悄悄偷卖了不知多少,奶奶只管查,看我说的对也不对?”

云娘待信不信的,却也问:“你可有什么证据?”

邓婆子便道:“夫人先前的嫁妆单子上有那檀木的数量,再与现在帐上的比一比,加上这些年卖出去木器的数量,就知道老婆子说没说谎了。”

第111章 猫眼

云娘见邓婆信誓旦旦的,虽然不会因此就信了她,但她心里难免有些疑惑,便向她道:“等我先看一看。”说着让江花将她送了出去。

邓婆子也知道六奶奶定然要查的,便就回去静待消息了。

不过两日,李嬷嬷便回来了,带着红棠一起进来,笑道:“这两日全按奶奶说的,将契书、帐目都理清了,呈上来奶奶看。”

云娘见红裳神态比那一日恭顺多了,见了面便行大礼,便叫人拉住她,“不需如此,坐下好好说话。”

红裳再听六奶奶问铺子的事,果然不再遮掩,但却一直在表白自己如何辛苦,云娘也只含笑听着。到了午时,云娘留了饭,命江花和如蓝在外间摆了桌陪着,饭后又坐一会儿,偏这时玉瀚令人带信回来,说晚上有事不能回来了,红裳便笑道:“原想见了六爷再走,既然如此,便不等了。”于是辞别而去,李嬷嬷自然留下。

云娘便将红裳送来的东西慢慢翻检,李嬷嬷十分地殷勤,先指着一只箱子,“这是夫人留给六爷的体己,当初老夫人没的时候,六爷的事再无人操心了,便由我和红裳帮忙收起来,后来六爷出了京,我亦不常在府里住着,只怕让人摸了去,便一起放在外面保管。如今也一并拿出来,奶奶打开看看,尽是贵重首饰等物。”

云娘听了并不急着看,“既然是玉瀚生母留下来的,那便等玉瀚回来再开吧。”说着将契书拿出来一张张地翻看着,又问:“当年母亲留给玉瀚的东西可有帐目?”

李嬷嬷便陪笑道:“我已经记不得了——现在没有,便是没有了。只记得当初夫人没的时候,我们哭得晕了,恨不跟了去,这些事情反倒含糊了。”

云娘点点头,便将木器铺子的帐拿出来细看,心中计算,每年所售的木器并不多,大约两三千银子上下,再看另外四五家铺子,都比不得这一间,除外工钱之类的,每年收益果真三千两上下,帐目倒都合得上。

但是,正如邓婆子所说,木器铺子的帐上唯独没有檀木的数量。

云娘收了帐本,“该去织锦了,以后再慢慢看。”她其实已经懂得了,铺子里有没有问题,其实在这本帐上是根本看不出的。

隔日玉瀚回来,云娘便将红裳来的事情说了,又指了箱子和帐本契书给他看。玉瀚便笑问道:“红裳的病好了?两三年没见了,倒是很想念。”

云娘见他十分地磊落,便也笑道:“看着很好了。她本也想等你回来的,只是偏你昨日没回来。”

玉瀚便道:“我十几岁以前,都是红裳在身边服侍的,她待我十分用心,将我身边的事情打理得特别细致。只是她在的时候我还不觉得她的好,直到她走了,方知道身边没有了她,很多事情都不方便了。”

又瞧着云娘笑,“当初我们刚成亲,你还笑我不会照料自己,其实那时候我已经好很多了。红裳在时,每日穿什么用什么吃什么我全都不管,自有她帮我备好,就是夜里想喝水也是喊她给我端到床前。”

云娘越发觉得玉瀚说起红裳,仿佛自己想起了姐姐一般的,毕竟是打小儿就有的情分,便道:“哪一日你空了,再叫她进府说话吧。”

“其实也没什么说的,”汤玉瀚却又道:“当初放红裳出去时,她十分地不愿,哭得眼睛都肿了,我便一直觉得有些对不起她的,铺子里的收益我便让她每年留下两成,在外头好好过日子。”

红裳在帐上没有写明这笔分成,云娘却也不问,反将今天听红裳讲的事告诉玉瀚,“已经有三个孩子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夫婿也很上进…”

玉瀚听着点头,“她过得好就成了。”

说着将那箱子亲手打开,一样样东西看过,眼圈便有些红了。

云娘知他想起了母亲,便停了口中的话,倒了茶给他,“坐下歇一会儿吧,在外面忙了一天。”

汤玉瀚接茶了只放在一旁,却从箱子里拿出一个匣子,打开后取出一对玉镯,替云娘套在手腕上道:“我娘走的时候我还太小,只记得她躺在床上拉了我的手哭,我也大哭起来,后来就有人把我抱走了。”

“后来祖母告诉我,这匣子里的首饰都是我娘特别挑出来留给我媳妇的。”

云娘原听了邓婆子的话,心里就有感慨,现在不禁滴下泪来,“母亲是什么都为儿子想得到的。”

玉瀚原来还能强忍着,现在听了云娘这句话,便再也忍不住了,只是他刚强惯了,从不愿意在人前软弱,便将头搁在云娘的肩上,一声也没有。

李嬷嬷打开帘子进来,见状也不好劝,又不好走,想想便过来笑道:“这镯子可是上好的羊脂玉做的,这样好的料子实在少见,就是老夫人也说她那许多对的镯子中都没有一对比得上这个的。”

云娘和玉瀚便都收了泪,却一起低头看这一对玉镯,颜色光泽真如羊脂一般,洁白无暇,细腻通透,此时云娘正戴着世子夫人送的那对红翡镯子,两对镯子放在一处,这对羊脂玉镯虽然不若红翡艳丽,但却更加光华内蕴、温润可人,云娘也更加喜爱。

赏了半晌,云娘便小心翼翼地脱了下来,“有这对红翡镯子平日带着就成了,这样好的玉镯却要小心收着,等大日子的时候再拿出来戴。”

玉瀚平日纵是个从不爱惜东西的人,此时竟然也颔首赞成,又亲自拿绸帕将那玉镯包了,再收到匣子中。

李嬷嬷便笑着指了那些东西告诉她们,无非是每一样都怎样珍贵难得,当年老老永昌侯怎么喜欢孙女,永昌侯夫人怎么用心给女儿攒嫁妆的,正说着,玉瀚突然问道:“我记得有十来颗猫眼石,怎么没见到?”

“想是六爷记错了吧,”李嬷嬷怔了一下笑道:“我却不知道。”

“我小时候有一次拿出去打弹子玩,后来被祖母发现说了我一回,所以记得很清楚,”玉瀚一笑道:“当时我不懂事,觉得这匣子里的东西别的都一般,只有那些猫眼石是好的,后来祖母才告诉我这镯子才是最贵重的,所以我便记住了这两样东西。”

“也许是我糊涂了?”李嬷嬷便拍拍额头道:“当初府里乱糟糟的,有许多事情记不大清,让我再想想。”

玉瀚便宽慰道:“嬷嬷再找找,也让人给红裳捎话帮忙想想,若是别的也罢了,毕竟是母亲留下的东西,还是要找回来。”

只是那些猫眼石毕竟还是没找到,玉瀚也只得道:“我先前也不大留心这些东西,都是祖母帮我收着。后来府里受了太子的牵连,父亲和祖母先后过世,家里连办两场大丧事,也说不清那时的事了,便算了吧。”

又嘱咐云娘道:“母亲的留下的东西,你好生收起来,也将帐目都记好。”

对于猫眼石的事情,云娘根本不知道那时府里的情况,但听来似乎这些东西自祖母去世便一直在李嬷嬷与红裳处管着的,并没有经了先前的六奶奶,倒是不大合情理。

只是她见玉瀚郑重嘱咐自己,却是完全放心地托付,并不多问,只点头笑道:“还用你说?这两日我早对着东西一样样地记好了,眼下红裳送来的帐本,我哪本没仔细看过?”

玉瀚也笑了,上前给云娘拱手行礼,“我一向不喜欢看帐,是以这么多年竟没真正看过一回,这一次有了你,正可以把这个责任推给你。”

云娘见他笑嘻嘻地与自己闹,便也笑不可支,“以后你要用银子,我一分也不给你。”

“我要银子做什么,反正家里也不少了我的吃喝,出去买东西便让他们找你要银子。”

玉瀚果然是这样的人,云娘听了又乐,两人玩笑了一回。

但经此事,云娘亦知玉瀚从没有疑心过李嬷嬷和红裳,再一细想,玉瀚从小吃李嬷嬷的奶与红裳在一起长大,有情谊是应该的,信她们也不奇怪,也正说明他也是个长情的人。如果他是个绝情苛刻的人,却也不可能对自己这么好。

因此,云娘便相了又想决定将过去的事情都揭过去,只要从现在开始,把生意都打点好便行了。是以先细看过帐本,又准备到几处产业处都亲自看看,特别是木器铺子里的檀木,倒底还有多少。毕竟若是想管好铺子,哪里能只看帐本不去铺子里多走走呢?

云娘一向是个能干的,且到了京城后也慢慢摸清了一些事,果真一家家铺子走了起来。此时,正好崇文门前一家租出去的铺子到了期限,红裳过来回话想继续租出去,云娘却先压了下来,也不叫红裳,亲自过去了。

武定侯府的正房奶奶出门便都可以要车的,玉瀚却令人专门备了一辆朱轮华盖车,单给她一个人用的,又拨了他的四个小厮并阿虎负责随她出门,如今云娘带江花和如蓝出府甚是便宜。

一时到了崇文门前,云娘先不进铺子,却将马车停了站在街前看,只见这里正是极繁华兴盛之处,一间铺子挨着一间,一条街上倒有大半都是做丝绸布匹生意的。毕竟京城乃首善之地,天下的宝物也都汇聚此间,来自各处的织物炫彩焕然,但打着江南产出丝绸的招牌却最多。云娘在心里数了数,竟然占了近半数。

不由得想,这里面说不准有哪家卖的就是盛泽镇的锦呢。

说也凑巧,云娘正这般想着,突然见一家丝绸铺子里走出来的一个人正是常去盛泽镇里收绸的于老板,原来他的铺子正在这里!

云娘便过去招呼,“于老板,别来无恙?”

第112章 尽力

于老板猛见眼前走来一位妇人,以他做了这么多年织品的目光,只一眼便看出这位身上披的紫色哆罗呢披风绝非凡品,立即知道来了贵人,虽一时倒没有认出是哪一府里的贵妇,倒先赶紧躬身道:“还请太太移步进店内看一看。”

云娘便笑,“于老板贵人多忘事,我是从盛泽镇里来的。”

于老板抬起头来再看,方认出云娘,拍拍额头笑道:“我实在眼拙,竟没认出杜娘子来。”又道:“其实也该想得到才是,武定侯府重新复了爵位,汤六爷也应该回了京,杜娘子自然就来了。”

云娘颌首,“正是这样。”

于老板便再三笑让云娘进铺子里,“我们有专门招呼女客的精舍,还请杜娘子贵足踏贱地,进来吃杯粗茶。”

原来他见了云娘穿着出众,坐着华丽的马车,带着不少的从人,知她如今在武定侯府里的日子过得好,可心里却不免疑惑,杜娘子如今摆出的架式仿佛正房奶奶一般。只是以她的身份,就算真进了武定侯府,也不能是侯府嫡孙的正室。只是不好直接打听,便还是依在江南时的称呼。

云娘倒没有注意,笑着走了进去,“既然碰巧,我是要讨杯茶的。”原来她亦有心想向于老板问些事情,便信步走了进来,却回头吩咐,“江花和如蓝跟我来吧,你们在外面等着。”

于老板却竖起耳朵听大家的答话,方才明白这位盛泽镇上的杜娘子竟然果真成了武定侯府的六奶奶,这时才信了,神态越发恭敬起来。

云娘哪里留心他的神色,进了门只用心在货架上看,果然摆的都是盛泽镇里常见的锦缎,并一些绣品。却看着货品并不甚多,竟有些架子是空的,想到先前听过于老板要回江南养老的话,便问:“于老板果真要收了生意?”

于老板遂点头,“正是,再将架上的货都出脱了,我便买船下江南回乡了。”却问云娘,“不知六奶奶来此处是要买些锦缎?如果看上什么,只管拿,我给六奶奶都算最低的价。”

云娘便摇头道:“我却不是来买东西的,而是家里有一处铺子就在不远处,原是租出去的,刚好到了期限,便来看看。”遂与于老板说了位置。

看来这位杜娘子不只坐稳了六奶奶的位子,而且还能管着家里的产业,于老板便赶紧笑道:“那家也是从外面来京做锦缎生意的,但是却不大赚钱,更兼京城诸项费用皆贵,是以收了本钱不租了。”

云娘不由得奇道:“我刚站在街上,看这里人来人往,各家生意皆十分地兴隆,怎么那家便做不下去了?”就说眼前的于老板吧,据说年青时赤手空拳地到了京城,从当学徒开始,到现在已经攒下不菲的家私,要回故乡养老呢,怎么还会有人的生意做不好?

“京城就是再繁盛,也不是每一家的生意都好啊!”于老板又笑道:“若说原因,倘是先前六奶奶问我,我定然是不说的,如今我就要收了生意,告诉六奶奶也没什么。”

亲自接了茶放在云娘面前,娓娓道来,“那家进的货不高也不低,花样不新也不旧,什么都走中庸之路,生意便只一般。这还只是其一,其二便是他家并没有大宗的买家,只靠铺子里往来的买卖,哪里能支持得了这里的房租、花销?”

然后向云娘眨眼一笑,“你道年前我在你那里购得的妆花纱帕子是多少钱一块卖出去的?”

云娘早知他定然不会少赚,那帕子他买来时一块合五六两银子的价,不过运回京城正是年前最容易做生意的时候,且京中富贵人家又多,便笑道:“定然卖到十两银子往上了。”

“你说少了,”于老板便伸出两根手指在云娘面前比了一比,又笑道:“还有自苏娘子绣庄里拿的那些绣品,也都卖得十分火热,没有人不夸我的眼光好!”

云娘是真心被吓呆了,一小块帕子竟然能卖上二十两银子?当初自己要了五两还在心里惴惴不安呢,于老板实在太精了。但转而也佩服起于老板,当年自己之所以能织出荷花帕子,也是在于老板的提点之下,于是诚心道:“于老板,你的眼光果然是好!”

于老板便又笑,知杜娘子一定是要亲自做锦缎生意了,便告诉她,“这些还只是散货的小生意,另有大宗的生意,出息更大。

“什么样的大宗生意?”

“自然是公侯伯府、高官贵人的生意了,”于老板却不肯点出府第,只道:“你想大户人家每年主子们做衣服、下人做衣服、家里红白喜事要用多少锦缎?且他们那样的人家,都专门有管采买的,只要打点好他们,什么价还不随便要?”

见云娘十分用心地听,便又帮她计议道:“六奶奶果然要做绸缎生意,便向府里的当家奶奶打个招呼,以后武定侯府里用的所有锦缎皆向六奶奶的铺子买,只这一项便能支撑一家铺子了。若是再与相熟的亲戚们说一声,银子还不是随便赚?”

若是云娘没有嫁进武定侯府,自然也会觉得于老板说的很对。但是眼下她却明白于老板的想法只是一个商人的想法,而却不合自己这位武定侯府的六奶奶用。

自己若是与大嫂商量在自家的铺子买锦买绸,大嫂一定会立即答应,但是从此以后,自己便在她面前再无颜面。可以说,与其与武定侯府做生意,还不如直接向府里要银子好看些呢。

论起云娘对大奶奶,一向是极恭敬有礼,自然因为她是长嫂,可是心里其实对她颇有些不以为然呢。眼下杜云娘想做生意,哪里会靠她?

于老板一向打交道的人不外是公侯伯爵人家的采买,是以根本参不透云娘的心思,笑盈盈地教了她一些生意经后,便笑道:“六奶奶,你既然有心要开一家锦缎铺子,不如就将我这里的余货都接了下来,岂不省心省力?”

杜云娘方才已经细看过货了,她于织锦一道十分用心,自然识得这些锦缎的的花样成色如何,也是认可于老板进的货果真都是上佳的,眼下正是过了年后的余下的尾货,她心里倒已经认定可以接手。

只是于老板之所以将余货交给自己,自然是图个省心、便捷,可是自己接他的尾货,自然也要有所图——于是云娘便蹙眉道:“我是有心要做点锦缎生意,只是一时之间哪里能这样快呢?”说着板着手指头算道:“将铺子收拾起来,又要雇伙计,又要买货架…我一时竟然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了呢。”

于老板要收了生意,现在听云娘如此一讲,倒觉得十分地接恰,“我这里原来就是绸缎铺子,所用的物件也都齐全,不如就全转给你。就是我这里的伙计们,六奶奶也正可以挑了好的到你的新铺子里。”

两人一拍即合,商谈了价钱,于老板自然不肯让太多,云娘笑道:“于老板生意是做老了的,怎么不明白现在压着这些货慢慢卖,自然比一趸转给我收到的银钱要多,但是再除了铺子、日常花销,便不划算了。如今于老板立即将所有的东西都转了我,铺子立即可租可卖,伙计立即就可以遣走,这要省上多少呢?”

于老板便笑了,“杜娘子,如今你已经是武定侯府的六奶奶了,家财无数的,怎么还好与一个生意人斤斤计较?”

武定侯府有多少家财,与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就是玉瀚,因为不是嫡长子,能分到的也不会太多,而且谁还会嫌银子多呢?云娘才不会被于老板此话所将,只道:“若不是为了赚钱,我又何必开铺子呢?在商言商,我自然要压一压价格的。”

又向于老板一样样地核起东西的钱数,“如此于老板并不亏的,可是?”

云娘毕竟是盛泽镇的人,又织锦多年,锦缎的进价哪里能瞒得过她?于老板见她说得明白,也晓得不可能骗得过她,因急着回江南造房,终还是应了,“既然如此,就都听六奶奶的,我就是亏些也认了。”

两人便将细事都商量好了,定下几日后交割,方才分开。云娘又去了自家的铺子,思谋了一番回了武定侯府。

方回到芍药苑中,就知大奶奶一早便打发人来请自己过去,说是商量祖父寿辰之事。云娘遂先不换衣裳,直接去了大嫂处,一路上一免想,大奶奶找自己究竟为了何事呢?她定然不是真心与自己商量祖父寿辰的事!

祖父的寿辰就在几日后,武定侯府里从半个月前就开始一样样地准备起来。云娘眼见着大家都忙成一团,可是自己却是被除外了。既然大奶奶根本没有要自己帮忙的意思,倒也不好太上前,仿佛要多管着家事,讨人嫌似的。

且云娘有了空闲,倒正好将六房的事打点一番,所以才能有出府看铺子的事。

只是眼下大奶奶却又找自己商量什么?

但是不管怎么样,大嫂要自己过去商量,云娘自然要去的。

方才走到大奶奶正院近前,就见来往穿梭着许多人,个个步履匆匆,云娘走了进去,就见大奶奶正坐在桌前,身后跟了几个丫头,各有执事,有拿着帐本记事的,有拿着对牌的,又有拿着长长的单子正念着什么的,下面又有许多的管事媳妇,正回着事。

大嫂见了云娘一向极亲热的,眼下便笑着站了起来携她的手一同坐下,“我这里乱得不成样子…”又让倒茶,然后笑道:“祖父寿辰一事,虽然家里不打算大办的,但祖父的威望毕竟还在,来的人恐怕也不会少,男客既多,女眷也是一样的,我们所有做小辈的都要尽一份力…我就想把厨房的事情都交给六奶奶。”

第113章 缘故

先前在江南,云娘一向自诩灶上来得,茶饭很是出色,可进了武定侯府才明白,自己原来不过会做些家常饭菜而已,若是论自家吃,自然也是好吃的,但却与府里厨房的手段差得远了,先不说驼峰熊掌瑶住鱼唇等等自己从没见过的稀罕吃食,就是寻常的东西,做法也常常不同,摆出来就更不一样了。

而且侯府里厨房又岂只是简单做饭菜而已?

自到了府里,云娘不免遇事还要多想几分,她虽不想害别人,却也怕别人害自己。因此听了大奶奶的话,便赶紧摆手道:“不成的,宴会的菜式我不懂的。”

大奶奶便笑道:“又不是要六奶奶亲自去做菜,只是到厨房里坐镇一下,看着她们不出差错就成了。”

云娘坚决不肯,祖父的寿日,自己宁愿没有功劳,也不想落了什么错,十分反对道:“按说祖父的寿辰,我自当尽心,只是这样的大事,我自是担不起的。嫂子若有其余的杂事,我倒是不怕苦累,一定尽力效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