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娘便知果真还有要事,便道:“有什么事现在都一同说了吧。”

史友只得上前道:“分开前,副总兵亲手写了一封信,让阿虎交给夫人。”说着又向阿虎道:“你还不将信拿出来?”

阿虎方才止了哭声,从怀里十分珍重地掏出一截卷着的素绸来,“六爷亲手写的,要我只交给夫人。”

史友等人亦证实道:“副总兵果真如此交待,让我们回来听夫人之令。”

云娘接过,一眼便看出果真是从玉瀚里衣上撕下的一角,衣襟上正是自己的针线,已经弄得很脏了,打开一看,上面黑红色的印迹倒还能看得出,“夫人,马如松反叛,史友持帅印守城。”十几个字非常潦草,恐怕是用手蘸着血写出来的。

意思很明白,云娘向下看了一看,跟随玉瀚出征的诸将都在,只除了马如松,便问:“马参将呢?”

史友便道:“我们到了赫图城附近,马参将说分兵而进更容易成功,副总兵原本不许,只怕分兵后兵势太弱,可他一定要分兵,日日鸹噪不休,后来副总兵只得让他带着他所部人马走了另一条路。现在并不知他去了哪里。”

又有人道:“说也奇怪,马参将便似知道我们能遇到埋伏一般,一定要提前另走一条路。”

“还有,我们一直没有遇到总兵府的兵马!”

云娘便将那绸角紧紧地握在手心中,再问:“阿虎,这信果然只我一个人看到了?”

阿虎含泪道:“那时情况十分危急,六爷写好了立即交给我,又再三叮嘱,绝不能给别人看!我一直放在怀里没拿出来!”

史友等人也道:“我们都知这信重要,回来一路上都将阿虎围在中心,保住这信的安全。且副总兵既有将令,自然不会去看那信。”

云娘便点了点头,“那我便明白了。”

正说着,又人将士来报,“马如松带着所部兵马回到城下,是不是要打开城门?”

这话却是问了眼下守城的卫辽中卫指挥使邓闯,眼下他正代理襄平城守城之职,因接了史友等人进来,便也跟着来到副总兵府。眼下便点头道:“我去接马参将进城。”

史友待诸人便都纷纷道:“赶紧让他进来,我们问一问他怎么先走了,是不是也遇到了夷人?”

云娘便叫住大家,又道:“史参将,你过来一步说话。”

两人退到了屋子里面,云娘将手里的绸角打开给他看了一眼,见他脸上掩不住的惊讶,继而拨出腰刀愤怒地道:“我去将马如松砍了…”

云娘赶紧拦住,“如今还不到说出来的时候。”

史友也醒悟过来,停下道:“那就不许马如松进城?”

云娘摇了摇头,“马如松虽然反了,将大家行军的机密告诉了夷人,可是他手下的那些将士们却未必知道,总不能将他们也拒之门外。而且如果放他逃到夷人那里,岂不是不能杀他为玉瀚报仇?总是要将他放进城来才对。”

史友方才明白,叹道:“无怪副总兵一定让阿虎捎信给夫人,夫人果真是女中豪杰!到现在方寸一丝不乱!”

“我虽是一介女流,可也是朝廷亲封的诰命夫人,副总兵又将信带给我,让大家听我的令,我自要替他替朝廷把事情办好了!”

马友十分地心悦诚服,“如今我们都听夫人的!”

“那好,”云娘便道:“你只做什么事也没有,亲自出去接他进来,再将襄平城五品以上的将领们都招进府中,把刚刚玉瀚只带信给我的事情向大家说明,再号令大家听我吩咐,我拿出帅印来交付你,由你来守城!”

马友便拱手道:“我听夫人将令!”

云娘重新将那绸角握在手中,向他道:“那便去吧,一定小心,别被马如松觉察!”

看着马友走了,自己也转身回了内院,将全套的诰命服饰穿戴起来,捧出帅印,回到玉瀚的议事厅。

须臾,史友带着众将与马如松一同进来,只听堂外马如松尤高声道:“我哪知夷人在那边埋伏了,还道副总兵怎么误了时?总兵大人与我们等了两日,见还不见人,因孤军出征,不敢再留,只得令大家各回驻所,我方才回来。一路上听了消息,只得快马加鞭,却不想副总兵竟然殉国了!”

史友的声音却低低的,“都是我们掩护不力,才使得副总兵遭了祸事。”却更显得马如松的声音十分地高昂。

伴着靴子声,刀剑相撞之声,他们已经走了进来,几位受了伤的将官们早按捺不住,便上前高声叫骂,“马如松!你为何能在埋伏之地前离开了大军?”

“是啊!你怎么知道夷人在那里,是不是你那老丈人与你合谋要害了我们!”

马如松亦高声叫骂,“我们家世代居于辽地,世袭军职,死于边事的总有几十人,若不是我父亲,夷人早攻了过来,如今大家也未必还能在辽地,你们竟敢说我们家与人夷人合谋!”

又气愤道:“我虽纳了夷女,可那是归降的西夷人,又不是东夷人,你们再拿此说嘴,我定不肯饶!”

大约平日里并没有敢与马如松如此说话,但是今日却是不同,大家方被夷人埋伏,差一点姓命都没了,哪里还能有好话,叫嚷得更凶了,几乎要动起手来。

原本不大的议室厅里乱成一团,还是史友左右相劝,又拦住那些要挥拳的人,“副总兵命我们回襄平城后听夫人号令。”

大家方才看到正站在议室厅中间的女子,凤冠霞帔,怀抱帅印,神情肃穆,有如玄女下凡,再想到以身殉国的副总兵,突然都噤了声,齐齐地上前拱手行礼道:“夫人!”

云娘便向史友点了点头。

史友将方才的话重新说了一遍,又详细把他们当时的情形描述了一回,只不提他已经看到了那绸角上的字,然后问马如松,“你可听明白了?”

马如松只得无奈道:“我自然听明白了,不过我真不知道夷人在那里设了埋伏,就是副总兵总不能无凭无据地说我通敌吧!”

史友便冷冷一笑道:“是非曲直,副总兵自然是知道的。”说着看向云娘,“请夫人传令。”

云娘却先问大家,“副总兵特别传将令给我,你们可听令?”

副总兵是为了救大家方才殉国的,因此除了马如松,其余众将皆拱手轰然答道:“听夫人令!”马如松见大家都盯着他,也只得无奈道:“反正我问心无愧。”

云娘便重新打开手中的绸布一角,高声道:“马如松并未反叛,史友反叛,夫人持帅印守城!”

第172章 守城

云娘宣布了玉瀚送出的信,所有人都怔住了。

史友向前一步逼住云娘道:“明明副总兵传令道马如松反叛,令我持帅印守城,夫人为何污陷我反叛?请将副总兵的将令拿出来给我们一见!”

阿虎这时却从后面纵身扑在史友身上,将他按住道:“我们六爷说你反叛,就是你反叛!而且,你竟敢与我们家夫人大喊大叫!”

此时唯有留在襄平城内的邓闯上前与他一同按住史友,其余众人皆茫然无措。云娘便厉声向大家道:“难道你们不听副总兵的将令吗?”

玉瀚这些日子在襄平城早已经立下威望,因此众将听了便赶紧一同上前将史友制住,拿绳子捆了。

史友一直大叫不服,云娘看大家虽然听令,但显然只有阿虎是真信自己的、邓闯至多半信半疑,但他一向最信服玉瀚,因此才被留下守城,而其余众人并不相信,便拿出那块绸角道:“你们上来看。”

□□的文官自然都是科举考上的,但是武官的出身却各有不同,有考武举的,有世袭的,也有通过军功而得封的,因此眼下倒有一多半人不识字,便推了几个识字的人上来。

那几个人读了上面的字,便都将疑惑的目光看见云娘,史友更是大叫,“大家亲眼看见了,便可知我是冤枉的,快放开我!”

云娘冷笑道:“如果副总兵直接写明是你反叛,你岂能令阿虎将信送回来?又岂能将襄平大军带回?这里自然有机关。”

说着叫人将史友也送到前面来,将那字指给他们看,“‘马如松反叛’,这五个字皆是正常写的,接着‘史友’两字中的‘友’却写反了,这说明什么?马如松并未反,而马友却反了!”

诸将中便有人道:“无怪我见这个‘友’字写得很怪。”

云娘解释道:“这本是周鼎上的写法,‘友’字是两只手并排放在一处,表示友好,现在副总兵特别将‘友’的两只手反写,就是为了提醒我们史友反了。”

大家便恍然大悟,纷纷叫道:“原来如此!”

再看史友,怔在当地,半晌才继续嚷道:“我曾经立下无数战功,怎么能反叛!”但声音明显比先前弱多了。

谁还看不出他已经心虚了?于是大家便都骂道:“无怪我们能中夷人的埋伏?原来是你!死了这么多兄弟,副总兵也没能回来!”又有人要拨刀砍了他。

邓闯却拦住又向云娘道:“夫人,虽然应该将史友斩首示众!但其间有什么隐情还不知道,还是暂且将他收押为好。”

云娘也觉得邓闯这话老成持重,便点头答应,令人将史友押了下去,关在副总兵府。

心里却想着当年玉瀚教自己识得周鼎上字的时侯,如何拉着自己的手比着讲这友字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写,一时心如刀绞,玉瀚用此办法向自己传信,只能说明他处在最危险的情况之下,果真凶多吉少,而且阿虎又亲眼看见他被夷人射中。

云娘自到辽东后曾听了不少辽东女子的故事,军户人家的女子,在父兄丈夫等亲人死于国事后,并不会哭泣自伤,而是接过他们的刀枪,亲自与夷人交战。当时自己万分敬佩之下,觉得这些如同花木兰一般的女子是自己根本比不了。

但是眼前,云娘突然明白了,并不是那些女子们多坚强,而是残酷的形势令她们只有坚强起来,现在的自己也一样。

流泪、哭泣有什么用?难道玉瀚就能回来吗?云娘用手紧紧地按住绸布大声道:“副总兵告诉了我们马友反了,又让我们守城,说明夷人可能就要来攻城了,现在我们一定要守住襄平城!”

就在这时,忽听一片锣鼓之声,又有军士急报,“夷人来了!正围住了襄平城!”

大家先前已经信了,此时更明白副总兵夫人所说不错,“副总兵早已经料到今日之事,我们听夫人将令齐心守城!”

云娘哪里懂得守城?但是不知为什么,如今她全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便手中握着将印一一吩咐道:“邓闯,副总兵走前将守城的责任交给你,现在还由你带将士们守城!”

“其余诸将,听邓指挥史军令!”

“史友关押,如有异动,立即斩首!”

“诸位将官,我们誓死守住襄平城!”

所有将官们都轰然答道:“我们誓死守住襄平城!”

邓指挥史便在议事堂中发下将令,众人便急忙遵令而去。唯有马如松停在后面,见众人都走了,便向云娘拱手道:“多亏副总兵夫人,否则大家还当我与夷人勾结呢,其实我虽然纳了个夷女为妾,但夫人从京城来,自然知道本朝宫中一直有外族女子为妃的…”

见副总兵夫人一直看他,停了下来转而道:“当日我并不知道夷人就在前面埋伏,而是果真觉得分兵有利于攻城,才向副总兵提议的…”

云娘便截住他道:“我知道你没有反叛天|朝,但是你做过什么,副总兵也早知道了,否则不会将你的名字放在前面特别提出来。如今大敌当前,我暂不追究,而且还可以答应你,只要你一心协助守城,总能保你性命无忧!”

马如松神情变了几变,终于道:“我家世代居于辽地,岂能不用心守城?只是我们父子的性命,还请夫人保全。”

云娘便挥手道:“你将功折过去吧!”

大事已定,云娘并未回内院,反而抱着帅印到了城墙上,逐一巡视,其实她并不懂应该怎样打仗,可是却明白自己在这里出现正能稳住军心,让大家更加同仇敌忾。

从城墙上向下望去,约有数万夷人,骑在马上纵横叫嚣,虽然听不懂他们说的是什么,可是云娘看着他们神情激昂,似乎有万分的愤慨,负土填河,伐木为器,显然以为一定能攻襄平城!

先帝时因辽东夷人势大,而广宁又处辽东西南,对于辽东腹地力有不及,于是在与夷人对峙之地重设城池,大修襄平故城,城池高厚壮固,屹然雄壮,下统九卫,兵马数万,自建成起便威镇辽东,拒夷人于辽东之北。

夷人突然攻打如此壮阔的城池,不可能是一时心血来潮,想到先前玉瀚奉命出征,正中夷人埋伏,然后马友却能安然带兵回城,这一系列的事件后面不知有多少错综复杂的阴谋诡计。眼下夷人一定以为玉瀚出事了,襄平守军也实力大减,又盼着有史友能在城内呼应,才如此有信心前来攻城吧!

云娘收回目光,再看襄平城内,邓闯已经令人将城内四门俱关,又以土袋封住,将大批箭只送到城墙之上,一队队军士们井井有条地走上城墙布防,她知道襄平城一定能守得住!

攻城是在第二天开始的,有如飞蝗一般的箭就在云娘身旁掉落,她又亲眼看到夷人们口衔弯刀,攀着高高的云梯向城墙上爬上来,城中的将士们也向下对射,将石头擂木一排排地推下去,用□□将云梯推掉,放火油烧木梯…她心中的怒火有如沸油一般翻滚,恨不得也拿上一把大刀也上前将那些夷人砍倒!

邓闯便拦住她,示意城跟着上城墙的几位夫人将云娘拉到墙下,又道:“夫人,城墙上危险,你回副总兵府里吧。”

云娘急切间被扯了下来,现在哪里肯,“邓指挥史只管守城,我虽然不能杀敌,可也能与夫人们一道帮忙送饭送水、救治伤兵。而且,有我在这里,大家也就当副总兵也在了!”

正说话间,有几个身着铠甲的将士跑了过来,“我们家史参将曾立下无数战功,怎么可能反叛朝廷?如今为什么不许我们也参加守城?”

“我们一定要参加守城!”

邓闯看了便向云娘解释道:“当里军情紧急,无暇再处理史家家人,我便令人将史家大门钉死,想待日后再一同审理,谁知他们家人怎么出来了?”又喝令军士们,“将他们抓住与史友关在一处!”

云娘这才看出原来最前面的竟是史夫人,她穿了铠甲之后自与平日不同,自己一时竟没有认出来。

史夫人现在虽然被两个军士拖住了,却看到了云娘,大声喊道:“副总兵夫人!你是知道我的,我怎么可能反叛朝廷!我也可以保证史友和我的儿子们都是忠心耿耿之人!”

云娘到襄平城后,用心与襄平城军眷们结交。因马如松之妻在广宁,于是城内除了她之外,身份最高的就是史夫人,史夫人又曾在襄平城住了十几年,对城内所有事情都十分地熟悉,帮了她许多。

虽然相识不过两个多月,但是云娘却觉得史夫人果真不可能背叛朝廷,她是那样一个正直的人,对夷人十分地痛恨。还有,她的父母兄弟十几口人都死在夷人之手,她曾经也差点在那场战争中死掉了,可是她一个女人竟然杀死了两个夷人逃了出来。

有这样经历的人岂能会背叛朝廷?

云娘不信。其实就连史友的背叛,在她心中也是存疑的,毕竟史友是过有许多战功,论起资历比马如松还要老。邓闯不同意直接杀掉史友,可能也是这样想的吧。

这时,史夫人已经被人架着拉了回去,她便声嘶力竭地又向云娘喊道:“副总兵夫人!我要带着儿子们参加守城,用我们的命来证明我们是清白的!”

史友的四个儿子也喊道:“副总兵夫人,我们要参加守城,宁可死在城墙上,也不愿意死在家中!”

云娘看了看邓指挥史,心中不忍,轻声道:“我也不信史夫人会背叛朝廷。”

邓指挥史自然对史夫人更加了解,犹豫一下终于道:“既然如此,我便允许你们参加守城。不过史友是不可能放出来的,他的案子要待夷人退去,再请朝廷定夺。”然后令军士们放了他们,“你们愿意参加守城就上去吧,但是若有一点不当的举动,杀无赦!”

史夫人带着儿子们道:“副总兵夫人、邓指挥史,你们只管看我们如何杀敌!”说着便冲上了城墙。

云娘此时也推开一直拉着她的人,向邓指挥史道:“史夫人尚且要亲上城墙杀敌,你就不要再管我了!何况你现在拦住我一时,还能一直将我也关在副总兵府里?”

邓闯见副总兵夫人神色十分坚定,便也知不可能拦得住她了,只得令人放了手,却道:“副总兵方才出事,还请夫人千万要保重!”

云娘挥手道:“我自然知道,你只管放心。”每日依旧上城墙巡视,亲自运送武器、救护伤兵、送饭送水,半刻也不停下。

第173章 援军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夷人的攻势越发激烈,他们的人数本就是城内守兵的数倍,又挟着前番胜利之势而来,反之襄平城内驻军方先前出征时已经有所折损,实力更减,若不是仗着城池高深,恐怕就要破城了。

邓闯十分地急躁不安,背着人向云娘道:“为什么广宁府的援兵一直没到?难道马家果真反了?而史友是被冤枉的?”

史夫人带着四个儿子果真拼死守城,而且已经有一个儿子死战死了。许多人看在眼里,不免疑心,早有人议论纷纷。又有人要求放史友出来守城,他毕竟有一名极有威望的老将,也许会有好办法打退夷人。

云娘自然也听过,现在她虽然还是坚信自己不会领会错玉瀚的意思,也坚信玉瀚不会传来错误的消息,可是她也知道大家的议论不容易平息,而且直接影响到军心。

思忖一番道:“既然当初是我认定马友反叛朝廷,现在自然也由我来解决。”说着让人将史夫人请了过来。

史夫人近些天一直在城墙上,纵然习过武身子十分康健,可是如今也累得完全变了模样,双眼深陷,两颊也凹了进去,身上的铠甲满是血迹,见了云娘也不行礼,只远远地站住冷冷地道:“副总兵夫人,如今你还以为我们史家会背叛朝廷,投奔夷人吗?”

云娘听了,上前一步向她跪了下,丈夫被关押,儿子战死,就在如此的情况下,史夫人还能带着余下的几个儿子继续在城墙上杀敌,对于这样的女人她满心的景仰,但是她却问道:“史夫人,如果你处于我的身份,你会放了史参将吗?”

“毕竟副总兵如果没有肯定的证据,决不会将消息带给我。我看了副总兵亲手写的字,也可以肯定决不会领会错误他的意思!”

“如今正值守城最关键的时候,如果我将史参将放了出来,而他果真反叛,将襄平城毁之一旦。副总兵舍身挡住夷人,将大军救回城内岂不落空?而你我岂不成了千古罪人?我为的不是我自己,而是襄平城!”

“而且,如今史参将只是被关在副总兵府上,并没有被打被杀,如果他是被冤枉的,总有重新将事情辩明的时候。眼下我们当务之急就是要守住襄平城!”

“假使我果真错了,待襄平城平安后我一定亲自向他叩首赔罪,任你们夫妻或杀或剐!”

史夫人看着眼前的副总兵夫人,面色青白,嘴唇点血色都没有,身子更是单薄得成了纸片一样,似乎风一吹就能飘走,与刚到襄平城时那个娇艳的贵妇完全是两个人。

现在副总兵夫人虽然是跪在自己面前,可是腰背都是直的,头是昂着的,这些天带着大家守城的气势并没有减一分,而身边的军士们听了她的一番言辞没有一个不动容的,她的坚持并非没有道理。史夫人一向自诩是明理的人,想了想摇了摇头,上前扶起云娘道:“副总兵夫人,你说的也不为错。如此,史参将便先押在副总府上,待日后证实了他的清白,你要当众亲自给参将赔罪。!”

云娘便道:“如此,就请史夫人向城内官兵们说明情况,让大家一心守城!”

史夫人点头,“我自然会说,你放心。”转身走了,却又回过头来道:“如今形势危急,夫人可以重赏犒军,激励士气。”

云娘第一次来到军中,是以先前并未没有想到这一层,得了史夫人的提点,立即便明白过来。虽然总兵府里奢华富贵,但是辽东军户却极贫穷,毕竟这里原是化外之地,收归本朝时日并不久,土地虽广,人口却少,屯田所得也不过勉强够充军粮而已。而朝廷也因为是边塞重地,亦不可能像对江南一般,建造官织厂、盐厂、船厂等,百姓们便越发没有能赚钱的路子。

如果自己能拿出些财帛,总是一分心意,定会使将士们感动,也能更加用心地守城。

因此便向史夫人的背影又福了一福,道一声,“多谢!”却赶紧回了副总兵府。

岚儿和崑儿已经有不少日子没见过母亲了,现在见了她便扑了上来,一人抱住一边,岚儿大了,仰着头含泪道:“母亲,我们想你了!”

崑儿只跳着脚叫,“母亲,抱,抱!”

云娘急忙把每个抱了一下,又在他们的小脸上香了香,嘱咐道:“母亲要守城,等把夷人赶走了每天都回家陪你们,你们要乖啊!”

狠了狠心将他们都放下,也不顾小儿女哭着索抱,命丫头们带走,却将家中所有细软尽数拿了出来,令人跟着送到城墙之上,“斩敌者有赏!”

一时之间,军士们欢声雷动。

有史夫人亲自说明,又有云娘破家犒军,一时城中军心大振,邓指挥史便稳住了形势,与夷人攻守僵持了起来。

可是,另一种议论越发兴盛,不论是邓闯还是云娘根本都压不住。

辽东经略之义,襄平与广宁两府正应相互守望,襄平被围,广宁府正该出兵来援。此番夷人围城,其势颇大,这样的消息不可能瞒得住,早应该传出去了,而广宁府也早应知道了,而且按马如松所言,当时马总兵也曾北上,因此总兵府大军应在附近不远,所以总兵府的大军早应该来援了。

可为什么他们还没有来?

夷人就在眼前,生死难料之间,军士们哪里还有什么顾忌?直接在城墙上大骂总兵马佳。

云娘与邓闯阻拦不住,只是令人传下话去,“援兵到来,必在数日之内,大家切勿松懈军情!”他们现在都想着,哪怕马佳果真不肯管,可算着时间朝廷也应该派人前来了。

这一日,城墙上果真欢声雷动,“总兵府派援兵来了!”

云娘正在北城墙上,听声音自西城墙传来,赶紧过去,果真见从西面来了一队人马,虽然看不大清,但只看服饰便知边军,自然应该是总兵府派来的,心道,马佳再不派人来,也实在说不过了。

只是从城墙上看,却觉得援兵并不多,似乎只有几千人,并不足以解几万夷人之围。这时邓闯过来道:“夫人,仿佛不是总兵府派来的。”

云娘便问:“你怎么看得出?”

邓闯与几个将领都道:“辽东总兵府下二十五卫,我们自然都相识,这些旗帜却都不是。”又问:“可是京中派兵前来?”副总兵可是皇上面前的红人,如今刚到辽东便出了这样大的事,京人派兵前来也是寻常,且副总兵夫人一直十分坚持会有援兵。

云娘摇头,“京卫的服饰并不是这样的。”

大家正在狐疑间,那彪兵马已经有如旋风般地冲进了夷人的包围,杀出一条血路来到了城下,为首一员战将催马上前向城内喊道:“我是宣府守将,武定侯的侄子汤峥,带兵前来协助守城!”

云娘定睛一看,可不是峥哥儿!虽然模样变了不少,又穿了铠甲,可总归还能认得出,便急忙向邓闯道:“这是宣府的兵马,来援救我们的!”

邓闯听了,这才放下心来,赶紧令人传下话去,又布置了一番,开了西城门,派兵接应,接了宣府将士们进城,再用箭将跟随而来的夷人射住,重新封了城门。

汤峥入了城,便向云娘和襄平守将们道:“如今辽东之事,宣府已经尽知,宣府总兵一面飞报京城,一面派了大兵前来援救,我们正是先锋,前来协助守城。”说着便请命协助守城。

宣府将士们突破了夷人包围闯了进来,本就将夷人的布防冲乱,眼下又立即加入守城之中,襄平城内士气再振,夷人攻势却弱了下来,过了一会儿便引兵退了下去,连日的攻城终得以缓了一缓。

毕竟正值战时,不能办宴,云娘便命人加了酒菜,直接摆在城墙之上,犒劳襄平诸军与宣府来援的将士,邓闯亦在军营内拨出营房,请宣府兵将轮流休息。

几千人马,说少不少,说多不多,本对攻守双方的影响并没有多大,但是他们在这个时候到来,便立即使得城内城外的形势大变,夷人的进攻立即便弱了下来,襄平守军亦都知道襄平城定然能守得住了,先前紧张悲恐之气倒散去了大半,邓闯见状,反道:“如此之时,定然不能松懈的,我还要在城墙上巡视训戒几回,还请副总兵夫人与家人团聚说话。”

云娘已经几日没下城墙了,如今便点头道:“邓指挥使言之有理,还请将峥哥儿的话传令与将士们,让大家坚持住,宣府援兵就要到了!京城也会派人前来!”说着便带了汤峥回副总兵府。

汤峥略作洗漱换了件六叔叔的衣裳便到堂屋里,与云娘重新见了礼,又抚了崑儿的头,笑道:“如今急忙赶过来,竟也没给弟弟带什么见面礼,等以后补上吧。”原来崑儿是在峥哥儿离了京城之后生的,还是第一次见面。

至于岚儿,早忘记了这个大堂兄,十分地生疏,只眨了眼睛问:“你可见了我父亲?他怎么还不回家?”

崑儿听了,也扑到云娘的怀里,“我要父亲回来!”

云娘便掉了泪,又赶紧擦了,“你们父亲过些日子就回来了,现在给大哥哥行个礼,便下去玩吧。”

待孩子们出去,方向峥哥儿道:“你果然出息了,若不是喊出来,我定不敢认的。”云娘先前在侯府里与这个侄子见面并不多,说的话也有限,印象最深的还是峥哥退亲之时,气得满面通红的样子。先前只觉得他还是个孩子,如今却是勇武的将军,又知他如今已经是从四品的指挥佥事,倒是替他高兴。

汤峥便跪在云娘面前道:“六婶娘,先前我并不懂事,就是父亲离京前教导我,我也只听不进,这几年到了宣府,亲身经历了一些,方才明白过来,六叔是真心为我好的。如果没有六叔,我恐怕就是一个废人了。”

第174章 解围

当初汤峥能被封到宣府做五品的千户,自然是玉瀚向皇上为他求来的。以那时的形势,大哥属于东海王一系,他的嫡长子再不能留在京城,能谋到宣府任五品千户便是最好的,不只避开了京城内随后对诸皇子派系的清洗,也有了晋身的阶梯。

且那时二舅舅还在宣府,正能照应一二,如今看峥哥儿出息了,正说明这主意并不错。云娘便点头道:“我们毕竟是一家子亲人,玉瀚怎么能不真心为你着想呢?”因提到了玉瀚又落了泪。

汤峥亦十分伤感,问:“当时情形到底是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