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娘将玉瀚传信回来的事说了,又道:“我们到襄平城才两三个月,就出了这样的事,马家定然是脱不了干系的,但是若说他们反了,我亦不信,毕竟他们一大家子都在辽东,并祖宗坟墓亲朋好友也都在辽东,轻易不能反的。而史友,竟是一员战功卓著的老将,他的夫人十分的正直,带着儿子奋勇守城,也没有反的道理。”

“如今玉瀚下落不明,夷人攻城又急,也不是追究此事的时候,只等过些日子,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汤峥自宣府出来,一路上听传闻,都道武定侯已经殉国,现在本想将消息说出,可见了六婶母亲的情形,哪里还敢说,只道:“我们在外面,只知六叔中了埋伏,所幸大军安全回了襄平城,又挡住了夷人,哪里知道会有这许多事情!”

“我方进城时,还不解为什么连邓指挥史唯六婶娘之命是从,现在才明白,原来如果没有六婶娘,这襄平城是守不住的。”

又见六婶娘实在憔悴不甚,又劝道:“如今宣府大军就在后面,夷人定不可攻下城来,六婶娘也不必担忧,先好生休养几天,至于那些事情,自然早晚都会清楚。”

云娘点头,“你们日夜兼程地赶来,竟似天降神兵一般,使得城内军心大振,但其实早疲惫不堪了,下去歇一歇吧。”见峥哥儿走了,却又上了城墙,夷人不退,她哪里能放下心。

邓闯见了她也上前道:“副总兵夫人,先前城内情况急是危险,全仗着副总兵夫人手执将印鼓励士气,如今宣府援兵已至,又有大军在后,末将敢保襄平城安然无恙,还请副总兵夫人回府休息,养养身子。”原来他也听宣府兵说了副总兵已经遇难的消息,亦是不敢说出来。

只要夷人之围未解,云娘便不会下城墙的,因此她虽领邓闯的好意,却依旧如常在城上巡视、送水送饭,救护伤兵。不多时,便听到了宣府兵带来的消息,却摇头道:“他们不过在路上听传言,哪里做得准?”

倒让一直放心不下,悄悄跟在后面的邓闯听了忍不住赶紧转身走了,却落了一掬英雄泪。至此,襄平城内再无人传副总兵殉国的消息,大家也盼着副总兵能回来。

宣府兵至的第二天,马如松来见云娘,“夫人,总兵府恐怕尚不知襄平城被困,不如让我带几个人夜里出城去寻找总兵府大军,请他们来支援襄平城!”

远隔几百里的宣府已经派兵来了,总兵府如果再不知道,那也不必知道别的了。而且眼下夷人重重,宣府几千人闯进来还困难重重,几个人出城只能是死路一条,如果能轻易出城传信,襄平城自然早派人出城了,这样简单的道理马如松不会不懂。

云娘便冷冷地看着他,“守城之事,请马参将悉听邓指挥史军令!”

马如松这些日子不好过,现在便垂下头去,“我如今也算是报国无门了。”

云娘瞧着马如松并非平日里所见的锦衣腰玉的模样,细铠上溅了不少血迹,神色也不比往日,竟也憔悴得不成。只是她心疼史夫人,却一点也不同情他,却喝道:“史夫人尚且没有说报国无门,你竟然敢!”

云娘早认定他一定不是无辜的。只是他既然没有反叛,又在此特殊时期,处置他总不合适,还不如令他协助守城。

马如松虽然答应用心守城,可是邓闯早将他手下的将士们都分到城墙各处,也从不让他参与军务,毕竟先前马如松带着所部提前躲开了夷人伏击一事总令人怀疑,在这个时候谁敢让他带兵守城呢?

是以他只得带了亲兵上城墙杀敌,只是马如松这些年一直养尊处优,身子也被女色淘空了,又有亲兵护着,真正杀敌之时又哪里用得到他,其实也不过是一种姿态而已。但是他总不是笨蛋,亦知这一次马家恐怕过不了关了,便以退为进地来向副总兵夫人求情,却不想被一句就被顶了回来。

现在他眨了眨眼睛,半晌终于道:“我父亲果真没有害副总兵之意,只是总是不忿朝廷派他来做副总兵,顶了我的仕途,因此只想让副总兵在夷人手中吃点亏。所以便派副总兵前去攻打赫图城,那里修建在大山之中,地势险要,易守难功,是不可能打得下来的。”

“我先带本部兵马离开只是不想与副总兵一起去攻城,只怕家兵受了损失,谁想到副总兵就能遇到了夷人的埋伏的呢?我带着本部人马出来后,果然与总兵府的人聚在一处,在赫图城外驻军一夜便回来了。”

“听到副总兵出事,我着实急了,其实我心里竟比夫人还盼着副总兵没事,只有副总兵回来了,才能知道我们并没有反叛朝廷。”

“现在我父亲一直没有来援救襄平城,恐怕他也是吓坏了,不知道应该怎么好,我想出城给他讲明白道理,赶紧带兵与襄平城合围夷人,辄几能将功折罪。”

这时邓指挥史走了过来,向马如松道:“你现在想得明白了,可是已经太晚了。”

原来夷人撤军了。

几万大军就如一阵风般地吹来,又一阵风般地吹走了。

他们将马匹、帐篷、武器,还有阵亡了的将士们的尸体都收拾起来带走了,只是还有许多来不及带走的东西遗留在城外,破旧的军帐、几具马尸、烧焦了的木头,还有也不知是衣裳还是旗帜的碎片在寒风中随意飘动。

满城的人都高声欢呼起来,“夷人撤了!”

云娘听邓闯等人在城墙上大笑道:“他们知道攻不下襄平城只得撤的!”

忽又有人高喊:“援军来了!”

果然,援军来了,云娘站在城墙上,远远地看到一片彤云般的军队疾驰过来,最前面的正是黑底红字绣金的“马”字大旗。可这时候,一直热切地盼着援兵的人们却又停止了议论,个个无声无息地站在城墙上向下看。

便有人冷笑道:“总兵府的人竟然用了一个多月才从广宁府赶来,这时间已经足够到京城跑一回了!”

“现在来又有什么用,根本不必放他们入城了!”

邓闯显然也是不满的,只是他的性子十分稳重,又在众人面前,终还是向云娘问道:“夫人,我们怎么办?”

云娘却笑指着队伍中间飞舞着的两幅大大的金黄色龙旗道:“你们看!辽东军只是引导,中军是朝廷派来的军队,我们自然要开城门迎接来人!”

正说着,下面的人马越发近了,金灿灿的黄龙旗将那“马”字帅旗衬得黯淡无光。

大家方才悟了过来,个个雀跃欢呼起来,邓闯也笑,“听长辈们说几十年上百年前,皇帝曾几次亲征北夷呢,那时就打着龙旗,只是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竟没有认出。”

说着便命人从城上缒下绳去,去看来军印信,又令人准备开正南的城门。

云娘这时才觉得浑身都是酸软的,竟站不住了,靠在了一旁的一块石头上,半晌歇了过来,与邓指挥史打了个招呼回府。

方到副总兵府门前,就听后面有人喊,“副总兵夫人!”

原来是史夫人,她急匆匆地跑过来道:“我想见一见我家史参将。”

云娘想想,“也好,你见见他吧,只是眼下还不能放出来,朝廷已经来人了,就能审理清楚,是非曲直,总要给史家一个公道。”便让人带史夫人过去。

“我明白的,真金不怕火炼,朝廷只管审,我们史参将定然不可能反叛。”史夫人说着抢在前面进了副总兵府里押人之处。

云娘回到房中,心里有许多的念头,平日里来不及想,如今一同涌了上来,一时理不清头绪。岚儿和崑儿又都扑在她怀里,她也要哄一哄他们,这些日子实在太亏欠孩子们了。尽管她强挣着,可是一阵又了阵的疲乏还是使得她再也捱不住了,握着岚儿和崑儿的手便睡了过去。

突然听有人叫喊着跑过来,“史夫人跳城墙了!”

云娘猛地醒了,抬眼一看正是邓指挥使的夫人,急忙向自己道:“史夫人刚刚从总兵府里出来,就直接上了城墙,谁想她直接就从城墙上跳了下去,我们家指挥使派人下去看了,人已经不行了。”

那么史友的事情是真的了,玉瀚没错,自己也没错。

可是云娘却宁愿是自己错了。那样史夫人就不必走这条路了。她站起来,身子晃了晃,“我们去看看吧。”

才走到门前,又有两个军士来报,“史友的两个儿子跳城墙而死!”原来史家有四个儿子,战死了两个,现在剩下的两个也没了。

是啊,谁能接受自家的亲人背叛朝廷,伙同夷人设下埋伏坑害同袍呢?云娘急忙命人,“快去史家,保住他家其余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18967947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6-05-21 06:41:06

第175章 不信

这时城门已经打开,邓闯带着前来驰援的将士们走了过来,走在最前面的竟然是二舅舅,头戴兜鍪,身着铠甲,肃穆威严,见了云娘便道:“我已经遣人去寻浩哥儿他们了,你只管放心!”

云娘恨不得大哭一场,却又忍住,只道:“二舅舅,一定要把玉瀚找回来!我知道他没事的!”

二舅舅又道:“消息传到京城,皇上震怒,急招我入宫携天子剑统领辽东兵马,查清事情真相!”说着与众人一同进了副总兵府的议事堂。

云娘也跟了进来,将那块绸角拿出来,把她所亲自经历的事情一一讲了,“眼下史友还关在副总兵府里,如今我便让人提出来交给二舅舅审理。”

二舅舅接了那块绸角,温声劝云娘,“我看你憔悴得很,一定是这些日子又急又怕又累,现在什么都不用管了,回内院里歇着。”又道:“皇后娘娘亦十分惦记你,就在我临行前还派了宫人前来传话,问你的好呢。”

云娘不胜感激,赶紧行礼答话,“多谢了,我还好。”

马佳一直陪着二舅舅站在一旁,现在陪着笑脸向云娘道:“我夫人十分关切夫人,还特别让我给夫人带些补品,一会儿便让人送进去。”

云娘“呸!”了一声,转身回了内院。如果没有马佳的私心,玉瀚怎么能遇到夷人呢?她恨死马佳了!现在他还要给自己送补品,难道自己就会原谅他了吗?还真是异想天开!

二舅舅是朝中名将,这一次辽东出兵攻打夷城,副总兵下落不明,夷人反围困了襄平城这些消息传到京城,皇上便急令二舅舅手持天子剑,带五千羽林卫精兵,沿途又调集各地卫所军急来都督辽东军事,路上先与宣府援兵相遇,再与辽东总后府大军会合。

天兵到来,夷人自然闻迅退兵。

接下来审理史友之案,却是没有什么悬念,史友自然是反了,史夫人其实是第一个问明的,然后便自尽了,史家的两个儿子见母亲自尽便也随着她去了。

只是大家都不解,史友为何会背叛朝廷,他毕竟是辽东名将,从年少时便跟了马佳身经百战,果真战功卓著。

不想,史友说了出来,还真令人万万没有想到。

原来,马佳经略辽东日久,越发不舍手中重权,过了六十致仕回乡后不到一载便想方设法重新入主总兵府,且年事越高便越想将总兵之位传给儿子。只是朝廷的袭爵袭职只最高到三品,再以上便都要以军功晋身,是以他便大力为马如松制造军功。

军功并不比旁的,都是要一刀一枪杀出来的,是以马佳便颇用了些手段,将辽东诸将的军功移到马如松身上,史友便吃了大亏。他原本比马如松资历要老,军功要多,可是渐渐却排到了马如松之后。

这一次辽东副总兵病故后,马如松代任副总兵,便令史友十分地不满。正好,马佳又因武定侯接任副总兵而暗中下手欲令副总兵败于夷人之手,他便借着这个机会索性将行军路线泄给夷人,准备一石二鸟:除了副总兵,又将马家父子抛了出去。

然后,副总兵,甚至总兵之职都有可能落在了他的身上。

但是不想,他的心机却被玉瀚看破了,反被算计着带襄平将士们安全回来,又被云娘擒住。如今妻子俱亡,悔之不及,说出真相后也欲自尽。只是这时又岂能由他?自然要押入京城,典名正刑。

云娘听了,便问:“马家父子呢?”

二舅舅便道:“他们虽然没有背叛朝廷,可是这么多年私募家兵、横征暴敛,又尸位素餐,如今也俱审理明白,我随后便要上了折子,只待圣裁。”

二舅舅看着云娘的脸色,深深叹了一口气,缓缓地道:“前去寻武定侯的冯指挥同知今天回来了,他们找到了几个当时随着浩哥儿留下的将士,知道他们逃出埋伏后便失散了,然后又向北打探到浩哥儿先是突向西北,后来因伤重不治去了…”

“夫人!夫人昏倒了!”

“快请大夫!”

云娘醒过来时,屋子里只亮着一盏灯,静悄悄的,江花坐在一旁,瞧她睁开了眼,便道:“夫人,你这备番亏了身子,怎么却不说?如今大夫让好好保养呢。”说着端上来一碗燕窝粥来喂她。

云娘吃了,又躺回去歇了一歇道:“你帮我换了衣裳,请冯指挥同知过来说话。”

江花便拦住道:“大夫不许夫人起身呢,二舅老爷也发话,一切事情都有他,都能替我们侯爷办好,叫夫人什么也不用管的。”

云娘摆手,“你只替我请人进来,若是不请,我自己出去找。”

江花再不敢反驳,只得退了出去,到门前吩咐了又回来,因方经战火,一时孝衣还没有备好,只得找出件素净的大衣裳帮她换了,又重新梳了头,一丝饰物也不用。

云娘开了妆奁想取一支钗,却忘记所有的金玉之物皆已经犒军,便拿了一朵堆纱花插在头上,她是不肯穿孝的,“我不信玉瀚没法子逃出来,他一定没出事!”说着起身到了外间,令人多点了几盏灯,坐等冯指挥同知。

冯指挥同知即冯湘,他一直与玉瀚一道,在二皇子谋反以及后来夺嫡之中都走对了路,因此已经升到了指挥同知,这一次也随着羽林军到了辽东,又因与玉瀚的交情被二舅舅派去寻找玉瀚,眼下他应该是对玉瀚之后所有事情最清楚的人了。

冯湘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见云娘正低头沉思,便静静地立在一旁。

过了半晌,云娘突然抬头方见他,便赶紧起身行礼道:“对不住了,怎么好让指挥同知等我?”又让座让茶,“虽然晚了,可是我怎么也不能再等,想听指挥同知讲一讲你们去找玉瀚的经过。”

冯指挥同知也不坐,只轻声劝道:“嫂夫人,事情已经过去了,便不要再想了,一应事情自有我们来处置。待辽东事平,我们自亲自护送嫂子回京,皇上定然也有优抚。”

云娘却摇头道:“玉瀚出征前便觉察辽东形势复杂,他又能提早发现史友反叛,还写了一封书信将他算计了,我就不信他没有法子逃出去。如今他一定没有事的!”

冯湘一向颇懂女子的心思,知她伤心过度一时被迷住了心窍,虽然告诉她实情是很伤痛的事,但是总不能让她一直如此迷失下去,因此便在下首的椅子上坐了,一点点地劝她,“大帅是玉瀚的亲舅舅,一向最喜欢他的,哪里会不尽心?我们方到襄平城附近,大帅便拨了五百羽林卫旧人给我,俱都是玉瀚先前的手下,交情极深厚的,前去寻访玉瀚的消息。”

“再说我,和玉瀚是打小的交情,平日里虽然打打闹闹的,可是交情谁也比不了。当年我去青州任职时时玉瀚送我送了几百里,他被贬时我去盛泽看他,后来回了京城,我们也都在一处,岂不与嫂夫人一样盼着他平安回来?”

“因此我们一路打听着消息,一路向北,先到了玉瀚被埋伏的那处,战场早已经没有了人,东西亦被打扫过了,着实找不到有用的信物。便又继续并上,又找到了几个与玉瀚一同留下的人,听他们说大家见大军终于撤了出去,便分散突围,玉瀚是向西北方向而去的。

“我们便向西北一路行去,打听遇到了夷人、汉人,仔细查访打听,最后听说玉瀚身中一箭,正在肺腑,伤势沉重,终于不治。他的随从们只得将他葬在一处乱石山下,留了印迹。后来这几位随从又被追上来的夷人所杀。”

“至于按访探到了消息找到了那处乱石山,果然找到了印迹,发开土丘,将尸骨运回,现在已经装敛好了,只是尸身已经变了模样,大帅恐夫人伤心,便没有令夫人过去。等夫人身子好些,便可以过去拜祭了。”

云娘便问:“既然如此,那玉瀚身上的东西何在?”

“虽然衣裳物品都已经难以辩识了,但是铠甲、腰刀尚在,正是玉瀚的。”

“那些东西如今放在哪里?我去看一看。”

“不过散碎衣物,都封到棺木之中了。”

“听了你如此一说,我更可以肯定玉瀚定然无事!”云娘早已经站了起来,又急忙细细地追问冯湘当时的所见,“玉瀚还是逃出去了,我要去找他!”说着撇下冯湘,急步向外走去。

冯湘,呆住了,又赶紧追去,“嫂夫人,你怎么就执迷不悟起来!”

云娘一气跑到了外院,见议事堂里灯火通明,几步迈了进去,就见里面已经设了灵堂,摆着棺椁,二舅舅正坐在堂下一张羊皮毡垫上,听到声音已经招眼向她望来,“你既然能起来了,就过来拜祭吧。”

云娘几步上前去推那棺盖,“玉瀚一定没事,这不是他!”

这时冯千户已经赶到,“嫂夫人迷了神志,怎么也不肯信。”

二舅舅便劝道:“外甥媳妇,我们都知道你与玉瀚情谊深厚,一时难以接受噩耗,可是我们都认真查过铠甲腰刀,果然都是玉瀚的。现在你就是再伤痛,还有一对小儿女,总要好好抚育长大,才对得起玉瀚和你的深情。”

云娘本就娇弱,这些日子又憔悴得不成样子,哪里会推得动棺盖,便气喘吁吁地道:“二舅舅,我不是迷了心智,你们想如今天寒地冻的,衣物等东西怎么会难以辩识?只要拿出来我认一认,就知道是不是我的针线!”说着还是用力去推那棺盖。

二舅舅也觉得有道理,“既然如此,我便将棺木打开,将所有东西给你辩识一下。”说着就要推开棺盖。

冯指挥同知赶紧上前拦住,“大帅,你既然要开棺,还是先前嫂夫人出去,她一个弱质女流怎么能受得了这个?”

二舅舅想起棺木里的情况,也不肯让云娘看了,反道:“你先出去吧,我把东西拿来。”

云娘不肯,“我不怕的,先前在城墙上,我又不是没见过。”

冯指挥同知还是挡在前面,不肯说当日他们的所见,只温声劝道:“那也是不同的,嫂夫人你先退出去,我们拿给你。”

二舅舅也道:“尸身已经重新装敛,原来的东西都包成一包放在一旁的,你只管退出去吧。”

云娘只得退了一步。没一会儿,拿出来一包东西,正如冯指挥同知所言,乱七八糟地一团,一样样翻捡,已经没有完整的衣物了,破碎不堪,可是她细细地搜了两遍,竟然没有找到一样玉瀚贴身的东西,连块布角也没有,便抬起头来大笑道:“我就知道不是他,他一定没事的!”

第176章 寻找

杜云娘如此肯定,冯指挥同知便信了几分,也笑了起来,“汤玉瀚一向是有法子的人,恐怕用的是金蝉脱壳之计呢!”可转眼又是愁容满面,“如果玉瀚没事,为什么不来找我们,已经有好些当日随他牵制夷人的将士们都找了回来。况且在草原上,怎么肯轻易丢了铠甲和腰刀?”

云娘也参不透,只是坚持道:“玉瀚传信让我等他,所以我知道他一定没事的!”

二舅舅倒不似冯湘般,还依旧沉着脸,却问:“浩哥儿不是只传了一块衣角回来,难道还有别的话?”

那块衣角早又被云娘收在怀里,现在便拿出来指着道:“只有这一块,可是你们都没有注意,在这一行字的后面,还有两个小点,意思是让我等他。”

字后果然还有两个小血点,无论谁见了都会以为是不小心滴上去的,或者随手一点,可是这却是云娘和玉瀚的暗号。原来他们时常通信,有时便会有识字的人看到,于是暗地里又做了几个符号悄悄传递些消息,遇到事情的时候,自然也用上了。

冯指挥同知便叹,“只这一小块布,几个字,你们就能弄出这些花样!”先前听了云娘讲她怎么肯定马如松没反而是马友反了,他已经很吃惊了,现在不想还有如此隐情,“你们夫妻间果然心有灵犀,我从没见过的!”

云娘也不顾理他,却向二舅舅道:“玉瀚让我等他,如今却没回来,我想去找他。”

“你们说的虽然也有道理,但是当时情形十分地危险,而且大家确实亲眼见他中了一箭,后来他又果真没回来,而且打仗不比别的,生死就在一霎之间。也许眼下找到的人是假的,但是也不是就说明浩哥儿没事,”二舅舅沉吟了一会儿道:“外甥媳妇,你既然相信浩哥儿没事,他又留信让你等他,你等着就好。”

云娘却早就想好了,还在襄平城被夷人围着的时候就想好了,“我自要等他,可是在家里等总不如到外面找了他回来。”

“你一个弱女子,哪里知道外面的艰难?”

“守城难不难?我也跟着守了下来,现在去找玉瀚,我更不怕难!”

二舅舅又问:“就算他还活着,谁又他到底去了哪里。从襄平城往北,尽是无尽的草原,你要去哪里找?”

云娘其实也不知到哪里找,“只有去找,才能找到。我想我也要先按冯指挥同知的办法,找到玉瀚被埋伏的地方,然后再一点点打听吧。”

二舅舅深思一番,终于答应了,“既然如此,我们这边的灵堂先不要撤,你出去找浩哥儿的事也要保密,我派冯指挥同知带人装扮成商队跟你去。”

云娘再一想,果然有道理,“还是二舅舅说得对,免得有不想我找到玉瀚的人知道了,反倒对玉瀚不利。”

冯指挥同知也道:“这一次我们一定再细细寻访,不管上天入地,总要找到确切的消息。”

二舅舅却摇头道:“你们有信心去找固然是好的,可是也未必就能找到,如果过了两个月还是没有消息,就要带兵回来。”

眼下云娘什么也听不进,只闻二舅舅答应她去找了,便说不出的欢喜,“我一定能找得到玉瀚!”说着回去收拾东西准备出门。

云娘简单带几件衣裳,却又将玉瀚的衣物用品包了一大包,然后第二日便与冯指挥同知出门了。当然,事情是保密的,襄平城内的人都以为她病倒了,且她先前也果真病了,许多人都看出她面色不对。

出了襄平城,云娘和蕙莲穿寻常辽东妇人的衣裳坐放货品的车子中,他们带的货品都是些布匹锦缎之类的,因此虽然十分地简陋,可是也算舒服,而且并不大冷。

原本云娘并不想带人同去,家里的仆妇跟着她到襄平城已经吃了不少的苦,又何必让她们去荒凉的大草原去艰难跋涉呢?更何况还有岚儿和崑儿两个孩子需要交给大家照管。

可是荼蘼和蕙莲却一定要随行,荼蘼不消说,一向是个心实的,跟着云娘的时间又长,只是她方才出子出了月子,云娘再不肯她扔下几个孩子随自己出去的。见蕙莲只说要报自己先前对她的恩德,且二舅舅本不放心她一个女人出门,也一力劝说,只得依了。

出了天|朝在襄平的最后一个堡城,云娘本以为会到处都是夷人兵马牧人,可是却并非如此,一眼望不到头的原野上空无一人,江南三月的阳春时节在这里是一片冰天雪地。

他们还是按冯指挥同知先前走的路重走,所见自然还是一样,当时的战场上存留下的东西更少了,什么线索也没有发现。再找人打听,也非易事,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帐篷,那家人却什么也不知道。

军中请来的向导便道:“夷人牧牛羊为生,遂逐水草而行,并不居于一处,这家人是后来的,便不知那时之事。”再一询问,果然如此。

他们便沿着当年发现尸骨的地方向四周不断扩大范围寻找,果然有一天遇到了一户人家听过此事,讲述的也同先前冯指挥同知一样。

云娘便让向导问那家人道:“可是你们亲自看到的?”

“并不是,而是听别人讲的。”

“是什么人告诉你们的?”

“也是放牧的人家。”

“那一家姓字名谁?现在在哪里?”

自然都是不知道的。

云娘还是不甘心,便又问:“说是副总兵被埋在那里,可是他身上的衣物都不见了?却只剩下铠甲兵器?可见这话并不可信。”

不料那人却道:“这有什么不可信的?既然是大官,他的衣物一定都是上好的,自然有人留下用了。就是那些铠甲兵器,寻常人不用的,你们又是早早找了来,否则定然有人去拿走了。”

云娘听向导转述来的话,一口血便喷出来,她怎么从没想到?再想想二舅舅送她出门时的表情,突然觉得二舅舅其实早料到了这里。便盯着冯指挥同知问:“你们是不是都认定找不到了,只是陪着我来,让我彻底死了心而已?”

冯指挥同知急忙拿了帕子给云娘,又端了一碗热奶让她喝下,“这时急火攻心,血不归经,嫂夫人还要保重。”

云娘一掌拂下那帕子,打落那碗,紧紧地盯住冯指挥同知,“你说!”

冯指挥同知只得答:“当日我听了嫂夫人的话,也是信了的。后来大帅留下我又说了几句,我才觉得果然希望不大,但是既然嫂夫人一定要来,我们便来找上一回。如果找到了,大家自然欢喜,即使找不到,嫂夫人也不必再挂心。”

过了一会儿,又小心翼翼地道:“当初接回玉瀚的尸身,我们岂能不查的?虽然已经难以辩认,但是大家还是仔细查看了,身量都对,就连身上的箭伤都与大家看到的在一处,应该是不会错的。”

云娘果真心灰意冷了,到了如此时节,哭也不哭,泪也没有,话也不肯再说,只在帐篷一动不动地坐着,呆呆地瞧着手中的那块衣角。冯指挥同知只得与大家一同走了,“嫂夫人,你好好想一想,莫要撞了南墙也不回。”

第二日一早,再过来时,见云娘还是昨日离开时的姿势,仿佛泥塑木雕一般地,再瞧一旁的蕙莲,只向他点了点头,有什么明白的。却不再劝,倒正言厉色地道:“嫂夫人,我早就想说的,一直不说,现在再忍不住了!你方才小产,却又如此不爱惜身子,玉瀚知道了会多心痛!”

云娘便瞧了他一眼,却没有答言。

冯指挥同知便道:“并不是蕙莲告诉我的,是我自己看出来的!你如今的气色,还能是怎么一回事?偏大帅也不明白妇人病应该如何,你们家里也没跟来一个长辈。”说着便将一碗肉汤递过来道:“算为了玉瀚,你也应该多吃些!”

这话却对了云娘的心思,果真接过那汤,一点点地喝了下去。

冯指挥同知便又放缓了声音道:“嫂夫人,玉瀚就算是出事了,可你们也是有儿子的,你正该把崑哥儿好好养大,将来袭了武定侯府的爵位,还有岚儿,也要许个好人家。”

见云娘只点头,却还不肯说话,又劝道:“嫂夫人再一直这样下去,玉瀚应该是不许的,我想他倒宁愿你再嫁,也比现在要好得多。”

说完便赶紧加了一句,“我的意思是希望嫂夫人好,不要一直伤心,并非有什么非分之想。”其实他最初是有非分之想的,现在之所以不说,是看明白云娘的心志是再不可夺。

云娘听懂冯湘的好意,他本就是懂得女人心思的,先前给自己送的东西上就能看出来,出门以后,更是十分地照顾自己。就是他的这句话,云娘也明白的,却道:“我虽然再嫁过,可是这一辈子却只喜欢过玉瀚一个人,再不会喜欢别人,他也一样的。”说着竟在他面前流下泪来。

冯指挥同知见状知她终于听进去了,又与她说起玉瀚,“他其实长得也好,家世也好,又有才华,可就是一向不会向女子示好,虽然先前娶过,可是果真喜欢的只你一个人,我们都看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