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庭儴下榻的客栈中,林毅荣乔装而来。

“薛大人,下官实在不明白,你让我们演了这一出,却是没有下文。这般有何用?为何下官竟是看不明白?”

其实林毅荣本不想来这趟的,可他实在忍不住了。

薛庭儴告知他这是保命之策,可到底怎么保命,如何保命,他和项青山却一无所知。如今他二人同吃同住,形同困兽,项青山大抵早就报了必死之心,所以还能保持镇定,但林毅荣却不能。

“你不明只因你困守一地,看得也是苏州……”

这时,一阵敲门声响起,站在窗前的薛庭儴叫了声进,胡三便拿着两封信进来了。

胡三没有说话,把信递了上来,一封是陈坚的手书,另一封则是林邈。

“竟是一同到了。”薛庭儴失笑了声,去拆信。

先拆了陈坚的,再是林邈。

看完后,他笑容更大,喃喃了句:“就知道会是这样。”

他微微摇头,似有唏嘘,半晌才招手让林毅荣到了前来,对他说了一些话。

*

府衙早就张贴出告示,说是项青山会当众给大家一个说法。

当日,晨光熹微之时,府衙门前便聚集了不少人。

随着时间过去,天色越来越亮,聚集而来的人也越来越多,有寻常人家打扮的老百姓,也有一些做商人打扮。

直到辰时,府衙大门大开。

林毅荣从里面走了出来,一并还有项青山,以及许多衙役。

比起那日,项青山今天的打扮体面多了,穿一身青色长袍,就是衣裳空荡荡的,看着就让人忧心。

“既然大人说了,宏昌票号会给咱们一个说法,我们就等着。今儿总该有个说法了,这毕竟是我们大伙的血汗钱。”人群里有人说。

“就是,谁家赚钱也不容易。我们相信宏昌票号,才会把银子存在里头。可你们竟然拿我们的银子去做生意,如今生意亏了钱,倒把我们给坑进里面了。”

人群嘈杂,说什么的都有,但不外乎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银子。

项青山几步上前,抱手对着人群一躬到底,道:“既然我当日没走,自然是要给乡亲们一个说法的,但有一点想说,从始至终项某人就没打算赖过这笔账。”

他望着人群,说得颇有几分感叹:“宏昌票号虽是账面上暂时没有流动的活银,但还有许多产业和生意在,其实大家应该明白,你们把银子存放在票号,票号每个月会按息付利钱给你们,这个利钱肯定不是项某人白亏着的,不过是把银子拿去做各种生意,拿回盈利均分给大家。

“我宏昌票号也不是开了一年两年了,而是十几年。这十几年里,请大家想一想,宏昌票号可有短过大家的利钱?没有!大家既然相信我项某人,项某人自然不会让大家失望,还请大家勿要担忧,这个银子宏昌票号不会赖,项某人也不会赖!”

一片寂静中,人群里突然有人说道:“这话你就不用说了,咱们耳朵也都听出了茧子。你就说吧,是有银子还是没有银子?”

“自然是有的,项某人不是说了,哪怕是倾家荡产,这个银子也不会短了大家的,只是需要时间筹,请大家稍等片刻,银子马上就来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突然人群外传来一阵骚动。

随着人群往两边分开,一行车队往这里驶来。

大概有十多辆车的模样,上面堆放的全是一个个贴了封条的箱子。车停下后,便有几个伙计模样打扮的人,将车上的箱子一个个卸下。

与此同时,一名穿着宝蓝色直裰的年轻男子也来到项青山身前。

“高东家!”

“项大东家!”

“替老夫谢谢贵号的王大东家,老夫汗颜,大恩没齿难忘!”项青山拱手作揖道。

高东家笑了笑:“项大东家客气了,我两号之间本就有合作,一直守望相助,万万不当如此说。”

项青山点点头,便来到一个箱子前,把其上的封条撕下,将箱子打开。

随着他的动作,一箱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映入人的眼帘中。

俱是二十两一锭的银元宝,一个个整齐地码在其中。

他掀开一个箱盖,又去掀另一个箱盖,一口气掀开了十多个箱子。这期间他似乎十分激动,步履蹒跚,面色百感交集。

众人就这么看着他,直到他有气无力地弯腰立在一个箱子前。

沉重的呼吸声,他枯瘦如柴的身子突然直起,用了最后一把力气将箱盖掀开,才拍着里面的银子道:“银子,在这!宏昌票号,在这!我项青山,在这!”

他直起腰来,直视众人,掷地有声:“我宏昌票号立世十几载,不坑不骗,世人皆知。今日老夫当众兑银,银票两讫。”

随着他的话,便有人搬来一条长案和一把椅子,放在他面前。

高东家有些唏嘘地叹了口气,道:“项大东家高义,为了筹集这批银子,将多处产业变卖,并以宏昌票号半数股额作为抵押,从我泰隆票号借了一批银子。如今宏昌票号也算泰隆票号旗下分支,所以大家着实不用担心手中的会票会落空,如此地银两不够,去我泰隆票号兑换也可。”

自然有人觉得他是夸大其词,不过会有这种想法的不过是些升斗小民。如今江南一带但凡是做生意的,且买卖做得不小的,谁不知泰隆票号的大名。

独占了定海所有份额,假以时日定会成为大昌最大票号的泰隆票号。

这时,人群里有人站出来,道:“罢,我不兑了,项大东家不容易,这么多年宏昌票号可从没骗过咱们。谁家若是有急事,去了票号里借银,从来没有落空多,息子也算的最低,比那些黑心放印子钱的,不知道低了多少。”

“我也不兑了,当年我爹重病,实在走投无路,便去了宏昌票号借银。我说明缘由,项大东家不光多借了我些,还没收息钱。”

“都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我幼年时就有宏昌票号了,希望宏昌票号能一直做下去,一直诚心诚信,我们老百姓自然是信任的。这次项大东家遭这样的大难,还能兑现所言,我就信你了。以后宏昌票号重建,我家的银子还存这里。”

人群里,接二连三有人站出来说着,因此引发一片骚乱。

“罢了,那我们也不兑了,反正也没几个钱,项大东家不至于短了我们这点。”

“走吧走吧,这些日子也闹够了。”

越来越多的人相携离开。

面对这一幕,项青山忍不住老泪横流。

票号做的就是诚信,做的就是口耳相传,所以他广修路,施恩民众,得了个善名。

可实际上,他没有人想象的那么善,百姓嘴里黑心放印子钱的,也少不了他。

只是宏昌票号不放普通百姓,皆是大户或是商人。他从别处赚了黑心钱,扭头对普通百姓施恩,不过是做戏。

今日也是做戏。

可现在他做不了戏了。

他突然觉得自己活了这大半辈子,今时今日才似乎活得明白了些。

一旁,高升若有所思,林毅荣也是满脸感叹地抚着胡须。

人群里,一辆马车停在街边。

马车里的薛庭儴看到这一幕,面色有些怔忪,有些感叹。

……

当然,也有人上前兑银的。

在验证了真伪后,便一一兑清了。

这样的人不少,但兑出的银子却不多,大多数都是些老百姓,且都是小数额。

那些手持大额会票的商人们,或是基于宏昌票号和泰隆票号的名头,或是基于即使兑了银子,也没办法带走的顾虑,大数没有选择兑银。

不过在离开这里后,他们便拿着会票去了泰隆票号,确定泰隆票号认兑宏昌票号的会票,这颗心才真正落了下来。

当然,会是这种情况,也有宏昌票号市面上流通的会票,有半数都在薛庭儴手中的原因。

薛庭儴利用泰隆票号的独特地位,用泰隆票号的会票换了不少宏昌的会票。能用会票换的就用会票换,不能就用现银换。如今这些会票都还给了项青山,并以此作数换了宏昌票号半数以上的股额。

做票号就是如此,看似庞然大物,不可动摇,实则一旦信誉垮了,倾覆就在须臾之间。

同理,要想建立一个信字当头的票号不容易,一个存在了近二十载的票号,让它一直立着比吞并了要好。

最重要的是,江南不能乱。

薛庭儴遥望着那片人群,眼神飘忽着,像似在看那里,又似乎不是。

半晌,他指节轻叩车壁,马车便缓缓动了。

*

关于福建广东两地剿寇之事,一直没议出结果。

反对的朝臣比想象中更多,且更为坚决。

而多数都是高举着定海位置关键,当初组建浙江水师就是为了定海开阜,如今哪能本末倒置,将浙江水师派往福建广东剿一伙儿海盗之理的说法。

这说辞实在太犀利,谁也不敢打包票浙江水师前往福建广东,就一定能剿得了那伙海盗,且定海不会出事。

最重要的是内阁一直拦着。

今日早朝之时,作为吏部给事中的陈坚突然上书了。

陈坚上书的主要核心点是堵不如疏,为了印证自己的说法,他大量列举了前朝沿海一带倭寇肆掠的许多例子,并对这些例子进行阐述了,解说了海寇和海禁之间相辅相成的重要关联。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前朝每次闹倭寇最严重的时候,就是朝廷对海禁把控最严格的时候。倭寇并不只是倭寇,还有许多过不下去的沿海百姓,朝堂上几乎人人皆知。

可人人皆知的事情,都选择了忽视,无外乎其中牵扯了巨大利益。

而到了大昌,沿海一带也闹倭寇,可倭寇闹得却并不厉害。其实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走私的海商以金银作为贿赂,收买大量朝廷命官为其庇佑,所以人人皆知,人人皆无视。

走私猖狂,朝廷收不了商税,中饱的是那些贪官污吏的私囊,而朝廷却连赈灾打仗的银子都拿不出来。

与其如此,不如广开海禁,为朝廷广纳四海之商税,而海寇肆掠的事自然迎刃而解。就算不能解,是时有了大量银子,也能扩建水师,大修战船,何愁不能扬我大昌之国威。

陈坚的这次上书是把最后一层遮羞布,当着朝野上下所有人的面撕了下来,几乎直戳核心,让人辩驳不能。

谁都没想到本是在打浙江水师去不去福建广东的仗,怎么就又变成重提大开海禁之事了。

因为陈坚的上书,早朝拖了近一个时辰才结束,事情并没有论出个究竟,可已经有许多眼明之人知道风暴就要来了。

*

下了朝后,吴阁老罕见没有去内阁,而是回了吴府。

他面色阴沉,浑身充斥着一股低气压。

这几日吴阁老一直心情不太好,下人们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姑娘回来后,老爷就发了几场怒。

姑娘失宠了。

这是吴家上下都知道的事。

姑娘命数和老爷相克,所以老爷才会多年无子。姑娘走后,冯姨娘就怀上了,转年就给老爷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老爷花甲之年喜得麟儿,吴府大摆喜酒,吴家上下喜喜洋洋。

可突然姑娘回来了,老爷连着多日脾气阴晴不定,多少下人受了连累。

她回来做什么,不是自讨没趣,还不如不回来!私下里,没少有下人这么说。

吴阁老怒气冲冲来到吴宛琼住的院子里,与之前雕梁画栋、堆金积玉不同,这院子空得久了,也没有人气儿,柱子上的漆都脱了。

再加上冯姨娘当家后,这院子里的东西都被收进库房,说是放久了败色,怕丢。平时每年都要修葺一二,也没再修了,虽不至于破败,可看着就显得寒碜。

这趟吴宛琼被叫回来,可不是叫她回来长住的,而是吴阁老为了宣泄自己的怒气。

她如今被禁足在这院子里,亲爹明摆着厌弃,下人们自然忽视,再加上冯姨娘有意无意的小鞋,也因此显得格外潦倒。

“你这个丧门星!”

吴阁老像一阵风似的刮进来,吴宛琼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一巴掌扇在脸上。

“你这个丧门星!丧门星!你知道你干出的这些事,要让我吴家付出何等的代价?你爹一辈子的脸丢光了,竟要去向那姓徐的低头,如今、如今……”

吴阁老又踢又打,见吴宛琼被扇到在地,就用脚使劲踢着。

他何曾这样过,明显就是怒到极致。

也许别人不知,吴阁老怎会不知陈坚今日为何会提到这出。本来陷入僵持的事,近一年多来无人再提,今日突然提,无外乎因为知道他不会反对。

他不光不会反对,他还要举双手赞同。

若是他一人也就罢,他背后还站着无数个沿海一带的官员。动了别人的利益,哪怕他贵为阁老、次辅,也会人心尽失。

一个小小的宏昌票号,竟让他掣肘至此,且吴阁老知道还没完。只要那些东西在那人手里握着一日,他就要一日受对方威胁。

好你个泰隆票号!好你个薛庭儴!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这个丧门星的女儿!

“你这个丧门星,你怎么不去死!你祸害你爹半辈子没儿子,如今还要把你爹的命祸害掉!当初你生下时,就该把你掐死了才是!丧门星!”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奉上。

明天就要去救招儿了,大狗子费这么大的力气,怎么可能就是为了小小的一个宏昌票号。他下的棋比人想象中更大啊。

继续求营养液。哈哈

☆、第221章 第221章

第二百二十一章

吴宛琼抱着肚子使劲呛咳着,嘴角泌出一道血丝。

吴阁老惊醒过来,这才发现自己干了什么。不过这怔忪也只是一瞬,很快他厌恶地看了对方一眼,拂袖而去。

莺歌哭着跑进来,扶起自家姑娘。

此时的吴宛琼狼狈至极,脸上红肿一片,发髻散了,衣裳也脏了,整个人形若槁木,一片死寂。

“姑娘,姑娘!你们都死了,就不知道来帮帮忙?”莺歌对着外面骂道。

这才从门外跑进来几个小丫头,帮着她将吴宛琼扶了起来。

这些小丫头都是这次吴宛琼回来后,府里刚送过来的,以前吴宛琼身边服侍的丫头,早已不知流散府中各处。

没人想到她会回来,她也不该回来,这里早就不是她的家了。

吴宛琼眼中干涸,竟是没有眼泪可流。

……

莺歌将吴宛琼扶上榻,便匆匆跑出去找大夫。

那些小丫头们个个不顶用,这几日她早就领教过。如今吴府后宅是冯姨娘管着,莺歌再是傲气,这会儿也坚持不住了。

去了冯姨娘住的院子,里面一片繁花锦簇,丫头们婆子们个个衣着光鲜。不过是个姨娘,门前竟站了四个打帘子的丫头。

莺歌忍着气强笑说明来意,一个丫头将她请进去。

到了里面,冯姨娘正抱着小少爷哄着。

白白胖胖的奶娃,看着就招人喜欢,可莺歌眼里却是藏了针。若不是这两个人,她和小姐何至于会沦落到这种境地。

“你回去劝劝姑娘,让她别和老爷生气,老爷也是气在头上,过阵子就好了,我这就让翠儿去请大夫来,本来按理说我该去看看,可这两日小少爷不舒服,又只要我不要奶娘,还望姑娘不要怪妾身失礼。”

冯姨娘笑吟吟的,年轻的脸光滑白净,是个美人儿。

可看在莺歌眼里,却只剩了虚情假意。

“奴婢替姑娘谢谢姨娘了。”

莺歌走了,冯姨娘身边的丫头替主子抱屈:“这还是个丫头,不知道还以为是哪家的小姐,真是有其主必有其奴,都是眼睛长在头顶上。以前也就罢,如今姨娘可是管着家,还生了小少爷。”

“噤声!”冯姨娘斥道,眼波流转之间,带着颗小痣的嘴角微翘:“与这等人计较个什么,丧家之犬罢了。”

*

连着几日,朝堂上关于开海禁之事,闹得是沸沸扬扬。

眼见论不出来个章程,嘉成帝索性开了廷议。

六部的高官俱都到了,与之前一样,一旦有什么事关朝政的大事,却又一时难以抉择,都是采用投票的形式。

每个官员一票,皇帝两票。

一旦投票结果出来,谁都不得再有异议。这招数乃是建朝初期就有,恰恰正是这些文官们和皇帝博弈的一种手段。

而之前在各地设立市舶司就是因此受阻,如今也算是老调重弹了。

见此,主禁派的俱是松了口气。

大家同朝为官,谁主禁谁主开,都是门清。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次应该还是主禁派的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