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默然,将眼睛望向别处,却发觉上首,王姜正将视线投来,唇边带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味深长。

※※※※※※※※※※※※※※※※※※※※※※※※※※※※※※※※※※※※※※※※※

餐毕,周王在座上与王姒闲谈了一阵,提出要告辞。王姒看看堂外,微笑道:“今日晚霞甚好,我正想到庭中散步,可与吾王同行一段。”

周王应诺,和王姒一道起身,众人也离席,随他们移步下堂。

太后宫的中庭很大,站在堂前朝外面望去,绚烂的彤云铺满天空,煞是美丽。驻足观赏了一会,周王一手虚扶着王姒,走下阶去,王姜仍然由侍婢搀着,稍稍落后地跟在王姒另一旁。

我没有上前,隔着他们几步远,慢悠悠地走在后面。看向天上,夕阳斜照,云彩炽烈得像火一样。霞光落下,所有人的背影皆是一样颜色,刚才堂上的心机暗涌似乎从未出现过……

身旁稍稍一暗,不知什么时候,姬舆从周王身边落到了后面,此时正与我并行。

我讶然望着他,他却只将眼睛看着前面,好像只是无意中走到这里。我讷然收回目光,继续走路,太阳的余晖自西边投来,两道影子叠在脚边,斜斜地拉得老长。

快到宫门时,忽然,姬舆低沉的话音在耳边响起:“公女欲效涂山氏否?”

旁边一阵笑声,前面,周王不知说了什么趣事,惹得周围寺人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我惊异地抬头,只见姬舆正侧目看着我,眸中炯炯。

晚风夹着日头的余热拂来,周王还在说,众人又是笑语一片。

姬舆仍在注视,我微微弯起嘴角,道:“否。”

瞬间,姬舆眉间似乎缓开了些,瞳光交错的眼底掠起一抹亮色,熠熠生辉。他不再言语,将目光转了回去。

宫门到了,众人停下脚步,姬舆回到周王身边,随他和王姜向王姒拜别。临行前,他深深地朝我看了一眼,在彤红的霞光中大步地转身离开了。

双阙(完结版) 卷三 醴宫

章节字数:3882 更新时间:09-04-25 17:28

醴宫

王宫的林苑上面,碧空万里,日头灿灿,透过高树的密枝绿叶,将我身上的衣裳映得光影斑驳。

出来之前,王姒将我上下打量一番,眼睛停在衣服上,说:“姮今日装扮得素净了些,如何不穿上我赐的新衣,可是不喜?”

我看了一眼身上,淡声答道:“太后所赐新衣华贵无匹,只是姮不惯艳丽,恐难相配,故而未着。”

“恐难相配?”王姒一讶,若有所思,忽而失笑起来:“姮何出此菲薄之言!姒氏嫡女,有夏之后,岂有配衬不起之物?”她正容,将我的手拉过,目光明亮地看着我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姮当记住,有我在,任它再是华贵艳丽,你只消加诸于身便无相配与否之说。”

宏亮的语声中,意蕴别具,透着不容拒绝的威压。

我与她对视,只觉额角沁出一阵冷汗。

好在一旁的挚任出来圆场,说今日听琴赏景,公女素淡些反而更显丽质,让人一见生怜。王姒思索片刻,这才缓下脸色,微微颔首,却将一双眼睛深深地瞅着我。

当时情景,现在想起来,心里还笃笃地跳。

之前,我曾想过要不要直接同王姒说明我不想入宫,毕竟天下姒姓女子有很多,不差我一个,况且,我和她也算不上亲戚,选女入宫这种事她大可往自己族中考虑。但想想,从前王姒赠我玉笄,这念头她必定是一早就有了。姑且不论求她改变主意的胜算有多大,她要是肯放弃想法当然好,可她要是坚持,一旦把话说破,退路就断了。如果把握不好,王姒说不定会迁怒杞国,到时,自己能不能脱身还是问题,又生出些事端,岂非越弄越糟……

考虑之下,便有了刚才的试探,果然,王姒态度强硬可见一斑。

我也想过王姜,她和王姒有利益争斗,必定不愿意看到宫中多一位王姒送来的妃子。但伤脑筋的是,我被王姒管着,私下见她的话要等待时机。我忆起昨天在宴会上,王姜对姬舆婚事的态度。她的目的,当然是为了不让王姒得逞,但她没有说要自己出面,巧妙地站到了周王的一边。

这说明王姜是相当懂得迎合周王心理的,近年来,王姜得以渐渐削弱王姒的权力而势大,恐怕也正是这个原因。

到底还是要看周王……

我望着绿树后层叠的飞檐,深深呼吸一口气,随着王姒一行朝前方走去。

※※※※※※※※※※※※※※※※※※※※※※※※※※※※※※※※※※※※※※※※※

醴宫中,寺人环伺,殿堂上,周王早已经到了,见王姒来,下阶相迎。只见他换上了一身轻便的常服,行走间,衣袂微微翻起,步调却依旧稳健,不疾不徐。

“母亲。”周王施下一礼。

“吾王。”王姒答应着,满面春风。

见礼后,周王让众人起身,同王姒一道登阶上堂。

作为王宫中的消闲之所,醴宫与别处不大一样,它的殿台筑得比其它宫室要高出许多,供休息卧宿的房室也离殿堂很近。坐在堂上,林苑中的树林花草如画卷一般尽收眼底,佐以时鲜瓜果和清风鸟鸣,在这样温暖趋热的季节里,不失为乐事一件。

王姒坐在上首和周王闲谈了一会,命寺人将琴置于堂上,回头含笑着对我说:“季姒,来为我等抚琴。”

我应诺,离席走到琴前。

微微抬眼瞟了瞟周王,只见他正看着我,神色悠然,嘴角微微扬起。我坐下,将弦稍稍调了调,稍顷,按音落指,弹起了一首四平八稳的古曲。

心知今日王姒听琴赏景只是借口,我也有些醉翁之意,眼角不时地留意着堂上,脑子里思考着该什么时候和周王谈。十指下,琴音清醇如故,旋律出来却有些平板松散。

不出所料,两三曲之后,堂上寺人明显地少了许多;再过几曲,基本上寥寥无几了;没多久,王姒不知对周王说了句什么,起身带着剩下的人往堂后走去。

现在,堂上只剩下我和周王两个人。

气氛陡然变得微妙起来。

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要冷静,我对自己说。暗暗地稳下心绪,垂目看向琴弦,将思想集中在双手上,专心演奏。丝弦拨动,琴声振荡着漾开,高低错落,余韵绵长。

正弹着,忽然,像是被前面东西被挡住了去路似的,琴声闷了一下。我抬眼,心中猛地一惊,只见周王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过来,正隔着琴在我身前坐下。

心跳咚咚作响,我极力地定住神,继续弹琴。空气在四周胶结,琴声也如同被施了法术一样,变得些微的生硬起来,似乎想从这个地方迸撞出去。

一曲终于弹完,我淡定地停下,将弦复又调了调,准备弹下一曲。这时,一只手伸过来,将我的手按住。

脑袋中“嗡”了一声。

周王把我的右手执起,拿在手中看。

“为何这般冰凉?”他问。

努力地缓下呼吸,我说:“许是殿上寒气未消。”

他看了看我,唇边淡淡扬起一笑,将我的手放开。

感觉血液迅速地回流指间,我蜷蜷手指,的确又僵又凉。

周王将眼光向宫内扫了扫,面上浮起一抹从未见过的慵懒笑意,看向我,道:“公女倒是镇定,如今四下无人,难道不怕我做出逾礼之事?”

轻风拂过,颈后丝丝发凉,殿外的鸟鸣声却听着愈发响亮。

我沉下一口气,看着他,答道:“怕。”

周王似乎对我的回答毫不吃惊,挂起意味深长的浅笑。

停了停,我补充道:“但吾王不会。”

“嗯?”周王眉梢微微扬起,注视着我。过了会,他收回目光,将手指放在琴弦上,闲闲地滑过:“为何?”

豁出去了。

我笑了笑:“因为太后正等着。”

指尖在弦上一滞,周王凤目幽深,直直地看着我,意味不明。

我毫不避让地回视,手心不停地冒着冷汗,心里却瞬间一松,直觉自己说中了。

母亲曾对我说过,自从武王的母亲太姒在时,周人中姒族的势力便一向强盛,及至王姒为后,仍是炙手可热。

然而如今,王姜为后不过短短几年,却能够与王姒稳稳角力,分庭抗礼,其中原因令人深思。当然,王姜是王后,事务上总是要分得些权力,且姜姓的根基也更为深厚。但是,周王呢?他作为王宫的主人,这一切难道会没有他的允许?我猜测,周王定是有感于王姒权势过大,便有意地扶持王姜,由着她施展,与王姒相互制衡。不过,就目前而言,毕竟周王继位时日尚短,而王姒为后多年又身处尊位,论权势,她应该还是较强的一方。

如果这样想没错的话,周王未必愿意再纳入姒姓之人。

“太后确是在等着。”凝视片刻,周王微微一笑,目中复又眼波流转,手指轻轻地在弦上摩挲。

“只是,”他看着我,抬手触上我的下巴,一双丹凤眼光华潋滟,语气玩味地说:“公女怎笃定我必虑及太后?”

我睁大眼睛,凉风自身后沁入衣领,阵阵发寒。周王的脸上仍浮着意蕴莫测的淡笑,丝丝热力自他的指尖上传来,带着某种渐渐逼近的危险,浑身血液倏地凝住。

※※※※※※※※※※※※※※※※※※※※※※※※※※※※※※※※※※※※※※※※※

忽然,宫门响起一阵喧哗。

望去,有寺人向殿台匆匆赶来,周王眼中掠过一丝异色,将手放下。

“何事?”周王问,声音平缓无波。

“吾王,”寺人上气不接下气,在堂下大声说:“太子骑驹而来!”

“骑驹?”周王脸色微变,站起身来:“太子何在?”

“正在宫外!”

周王皱眉:“将他带来!”

寺人应诺,小跑着回去。没多久,太子瑕小小的身影出现在阶上,快步走上堂来。只见他的脸红扑扑的,满头大汗,明亮的眼睛在堂内闪了闪,看到我,似是一喜。

“父王。”他向周王见礼道。

“起来。”周王将他拉起,看了看,沉声道:“为何骑驹?”

太子瑕望向他,答道:“瑕闻外邦蛮夷皆三岁御驹,今日见囿中有驹,故而骑来。”周王一讶,看着他,脸依旧拉着,眼中的厉色却缓了下来,眉头渐渐展开。

“可是瑕?”这时,堂后传来王姒的声音,望去,只见她正在众侍从的陪同下慢步走回来。

太子瑕上前向她拜礼:“祖母。”

王姒让他起身,看着他,似笑非笑:“瑕来此何事?”

太子瑕道:“瑕来随父王往苑中教场观射。”

“观射?”王姒讶然。

周王在一旁微笑,道:“母亲忘了?今日乃京中贵族孟夏会射之日。”

王姒了悟地点头,笑着说:“此事交与王后多年,老妇却忘了。”

周王笑道:“些许游乐,不比祭祀,母亲不记得也是自然。我闻今日蚤朝后,王后将三公等重臣都请了来,想来必是热闹非凡,母亲不若同往观之。”

“三公?”王姒微微诧异,沉吟片刻,颔首道:“既如此,我与吾王同往。”

周王答应,命寺人准备车驾,同王姒一道往堂下走去。

我跟在后面,看着两人背影,心里七上八下的,不住打鼓。脑中反复想着刚才周王的表现,从理论上和他起初的反应上看,我觉得他是说通了的,可他后来的话又暧昧至极,虽然也没有说他不同意,却足以将我的信心彻底推倒。

往坏处想,现在该去试试王姜那边吗?

正苦苦思索,冷不丁,身旁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你认得虎臣?”

我回神看去,只见太子瑕正仰着小脸看我,眼睛闪闪发亮。

“虎臣?”我一讶,道:“认得,太子何故问起?”

太子瑕一脸神秘,看了看前面的周王和王姒,朝我伸出一根手指,勾了勾。

我疑惑地看着他,俯下头。

他将手拢在我耳边,声音清晰地传入耳膜:“虎臣托我告知你,今日务必到教场中观射。”

双阙(完结版) 卷三 孟夏

章节字数:4010 更新时间:09-04-25 17:28

孟夏

我讶然看着太子瑕,低声问:“是虎臣请太子来醴宫?”

他的脑袋略略动了动,像是要点头,却忽而顿住,眼珠溜溜一转,道:“这不能告诉你。”又问:“方才的话你可听清了?”

我颔首。

他眼睛一亮,小脸上露出满意的笑,转身,自顾地往前走去,似乎很高兴。

我慢慢跟在后面,看着太子瑕步履间带着轻蹦地走到周王身旁,犹自愣神。

他刚才到醴宫来,真的是姬舆的意思?说实话,当时情景,若不是太子瑕及时来到,我还真不知道下来会怎样。想起昨天姬舆问起涂山氏的话,心微微一动,姬舆是担心我出事,便特地找来了太子瑕吗……

“季姒今日琴艺如何?”只听王姒在前头问道。

“季姒?”周王回头看了我一眼,淡淡地笑了笑,道:“尚可,只是时而琴音生硬,却不如前番了。”

※※※※※※※※※※※※※※※※※※※※※※※※※※※※※※※※※※※※※※※※※

宫苑中的教场边上,土台矗立,旌旗飞扬。台下,人头攒动,有仍然身着朝服的大臣,也有畿中各等贵族,还跟来了来了不少贵妇,来来往往,或行礼作揖,或扎堆谈笑,好不热闹。高台两侧,延绵地临时搭着供人歇息观礼的凉棚小台,上面站着许多人。

诸侯春朝和各大祭祀终于过去,迎来入夏后的第一场游乐,人人神态轻松,兴致盎然。场中,年轻的王畿子弟们身着猎装,跨下坐骑雄健,精神抖擞地等候会射开始。

我一眼望见了土台下的王姜,她果然请来了召公和毕公,好像还有宗伯,此刻正与他们相谈。太阳当空,侍婢在身后她撑起华丽的羽扇,遮去炎炎日光。

见周王驾临,众人纷纷让道行礼,周王一脸和色,携王姒和太子瑕朝王姜那里走去。

我仍旧一路跟在他们后面,忽然,一名服色高级的世妇从路旁走出来,挡住我的去路。“公女留步,”她行礼,道:“公女当与众贵女一道观礼。”

众贵女?我顺着她的目光向一侧望去,只见不远的一处小台上,聚集着许多年纪与我相仿的贵女,正望着场中的贵族青年,指点巧笑。

我疑惑地看向那世妇,她有些面生,不是王姒宫中的人,却好像曾在王姜身边见过。朝前方望去,周王已经和召公毕公等人见礼完毕,王姒正与王姜说着话,看样子,大概又是些“昔日太任孕时”之类的教训。王姜脸上仍是一贯的端庄,恭敬地聆听。

是王姜的意思吗?

我想了想,颔首,道:“多谢世妇提点。”世妇面色无波,道:“请公女随臣妇移步。”说着,往小台走去,一直将我领到最前排,安置好方才离开。

往身边看去,两旁的都是些和我一样未及笄的少女,不同的是,她们打扮得都很漂亮,容色高贵,衣饰精致,即便梳着总角也另有一番阿娜风姿。张望间,她们也朝我看过来,眼睛中微微地打量,不约而同地露出些许异色。我讪讪地收回视线,怪不得她们惊讶,我今天特地穿来淡衣素服,身上环佩都寥寥无几,站在这小台上,自己的确是最不像贵女的一个。

不管她们,我再度望向王姜,心里不停地思考。王姒的意图她必定早有察觉,不知她的打算到底如何?我又该怎样才能与她会上一面?

※※※※※※※※※※※※※※※※※※※※※※※※※※※※※※※※※※※※※※※※※

“虎臣!”不知谁的一声低呼,如同大石落湖,小台上的贵女们一片哗然。

我随她们望去,只见姬舆正骑马从教场的那边奔来。阳光下,他一身玄衣,骊驹昂首扬蹄,身后漫着淡淡的烟尘。一人一骑如风如影,穿过教场,疾驰到土台下方才勒起缰绳,缓缓驻足,加入到会射的子弟中。

他的位置离这里不远,可以看到坐骑身上黑亮的毛色。我发觉身旁的女孩稍稍地整了整衣饰,小台上一阵压着兴奋的嗡声议论。

见姬舆来,不少贵族纷纷上前去跟他打招呼。姬舆坐在马上,一边还礼,一边却将目光朝小台这边投来。

贵女们忽而噤声,熏风拂过,空气中隐有阵阵灼热。

那视线略略扫了扫,似乎在找谁,经过我时,瞬间停住了。四目遥遥相对,我愣了愣,想起他托太子瑕转来的话,回应地微微一笑。

姬舆却没有表示什么,注目片刻,面色平静地将头转了回去。

稍顷,我听到有人轻轻吁气,贵女们又窃窃地交谈起来,声音中不掩激动。

“……虎臣竟看了过来!”

“可不是,从前虎臣从不往这处多看一眼……”

“……不知可是要寻什么人?”

四周气氛有淡淡的暧昧浮动。

“侍姆却是可恶,早知如此,她再不许,我也要戴那琉璃串饰!”一人恼道,贵女们笑声一片。

※※※※※※※※※※※※※※※※※※※※※※※※※※※※※※※※※※※※※※※※※

鼓角鸣起,教场上的人声渐渐平静下来。四周已经列起驱逆之车,军士将囿中的飞禽走兽不断地赶入场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