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得真准。

我唇边泛起一丝苦笑,道:“不算为难,不过了了些事,虽不快,却终是明白了不少。”

姬舆看着我,没有开口。烛燎和着月光映入那目中,似有思绪沉凝。

“舆又是为何?”我深深地呼吸一口气,岔开话题,转而问他:“为何这般匆忙赶路?”

姬舆一讶,道:“乃天子……”

“并非现下,”我打断他的话,看着他,说:“之前在伏里,你说了要与我留下散心,未过两日,你却忽然说要走;便是在路上,你也一日未曾停歇,为何这般心急?”

姬舆愣住,片刻,他转过脸去,说:“自然是为秋觐。”

我想了想,仍不怎么信。秋觐这样的大事,依姬舆的性格,定是早有考虑,怎么会随便地决定去留?

突然有些了解为什么丹总要追着辰问到底。我疑惑地看他:“真的?”

姬舆瞅瞅我,目光飞快:“然。”

他表情不大自然,我稍稍把头凑近前,却见那颊边,似乎泛着可疑的红光。

微愣片刻,我不由地觉得好笑。

自己心里藏有绝不能说的事,而姬舆又何尝没有秘密?

正想着,姬舆忽然回过头来。我不及退后,两人的脸正正对上,近在咫尺。

气息在鼻间交融,我的表情仍挂在脸上,渐渐凝固。

他的脸比我大得多,目光点点敛起,眸色深深。谁也没有后退,空气中浮动着某种未知而又明显的意味,急促地随着呼吸沁入了心间,阵阵地催动起心跳。

一双大手环过我的背上,缓缓用力,我看着那脸庞俯来,慢慢垂下眼帘。

面上热气丝丝蒸起,不自觉地想,上次这种感觉是在什么时候?大舟上?……不,好像更远一些……伏里?

似乎真的过了太久了……

马车疾驰,在阳光下驶过城池和原野,将路上的漫漫尘土抛在了后面。

我手上撩着帷帘的一角,看着道旁的野外景色。风吹进来,仍带着夏天的热度,却惬意无比。

寺人衿坐在旁边,双眼看着我,表情怪异。

我抿抿唇,没说话,仍带着笑地继续望向外面。马车的前方,一个挺拔的身影坐在当先的骊驹上,尤为醒目,炽炽的日光下,衣裳颜色堪比白雪。

群山在天际隐去,熟悉的平原和森林映入视野之中。过了郐,再赶路一日,杞国无垠的田野出现在眼前,秋收已过,到处是金黄的草垛。

送我入野中两三里,姬舆停住,下马走到我的车前。

“不随我进去?”我心知他要说什么,问道。

姬舆摇头,微笑道:“若入见东娄公,礼节繁琐,我还须返王城。”

我看看天,说:“尚是日中,往乡邑中用些膳食也好。”

姬舆温声道:“我等已备下浆食。”

我望着他,不再言语。

姬舆低头,抬手抚过我的脖子,把玉韘端正地摆好,又将双手稳稳按在我的肩上。

“开春之前我就会再来。”他微微靠近我,嗓音低沉。掌心的温度透过衣料传来,像是与日光的灼热融作了一处。

我点点头:“好。”

姬舆目光深深,似还有言语。他的身体将灿灿的日头挡在脑后,眉目间投下黝黝如镌刻般的阴影。稍顷,他的唇边挂起一个笑容,手缓缓放下,便要转身。

“舆。”我伸手拉住他。

姬舆一愣,看着我。

我转头看向寺人衿:“去田里为我采束花。”

寺人衿懵然:“花?”

我点头。

她狐疑地看我,又看看姬舆,犹豫了一会,说:“诺。”

看着她下车离开,姬舆一脸不解,低声问我:“你要花做……”话还没说完,我的双臂已经紧紧圈上他的脖子。

帷帘散落下来,将明晃晃的天光遮去。姬舆弓着身体,微微僵住,我将唇贴在那温热而柔韧的触感间,辗转流连。一双臂膀箍住我的腰背,随即用力收紧。两个心跳在胸前突撞,姬舆埋下头,热烈地回应,鼻息交融,充满了汗水和阳光混合的味道。

好一会,两人喘着气地分开,帷帘撩起,光线伴着热风重又充溢四周。

姬舆炯炯地注视着我,脸上染满了红潮,素白的襟前犹自起伏。

“在杞国等我。”稍顷,他说,嗓音轻柔而浑厚。

我莞尔一笑:“诺。”

他面上红炽仍盛,没再说话,片刻,转身大步地走向坐骑。

骊驹似是兴奋地刨了刨蹄子,姬舆翻身上马,坐定后,回首向我望来。

我微笑着朝他摆摆手。

姬舆面上舒开笑容,大喝着一拍马背,骊驹撒开四蹄,引着在众侍从的往来时的方向奔去。

“君主。”寺人衿手里拿着一捧野菊回来了。她望向远去的众人,说:“虎臣离开了?”

“嗯。”我轻轻地说。

她瞅瞅我,片刻,把花递给我:“君主,乡鄙之地,只有这些野花。”

那些小花颜色黄澄澄的,衬着翠绿的叶片,煞是可爱。我看了看,只从中抽出一朵,笑着对寺人衿说:“都送你了。”

“嗯?”寺人衿愣住。

我仍是笑,将小花凑到鼻子下嗅了嗅:“上车吧。”

御人扬鞭,响声在空旷的田野中震荡开去,马车在几名侍从的簇拥下,沿着颠簸的大道向前奔驰。

天空湛蓝如深海,广阔无际,天边的云端处,雍丘的双阙身影笔挺,默默地迎接我归来。

双阙(完结版) 卷四 返宫

章节字数:3964 更新时间:09-05-02 14:20

返宫

彤云开始染上天空的时候,马车缓缓地驶入了雍丘的城门之中。寥寥数骑,并没有引起大街上国人们太多的注意,御人赶着车,一路走进了宫城。

时间匆忙,报信的使者并不比我们先到多久。但出乎意料地,当我从车上下来,看到叔姬前来迎接了。

“君主一路辛劳。”她说,笑容一贯和煦。

我敛起讶色,行礼道:“庶母。”母亲丧期未尽,我在路上时已重又披上了斩衰。叔姬也一样,她全身素白,没有一件饰物,生麻包裹下,脸色愈加显得苍白。

她上前一步,虚扶起我的双臂,看着我:“半月前,使者来报,说君主曾坠入河中,不知……”

我笑笑:“庶母关心,姮无恙。”

叔姬又将我仔细地打量了一会,微微颔首,叹了口气,道:“君主何须这般客气,如今夫人已去,吾等则当尽心照料。”她轻抚我的手,柔声道:“方才我得知君主返国,已吩咐宫中备膳。”

我了然。母亲刚去世的时候,后宫的事务一下无人管理,都落到了觪的头上。觪忙不过来,齐央又正怀孕,思及叔姬多年辅佐母亲,凡事都有经验,宫中的日常事务便交由叔姬暂管。她来迎接,想来是因为使者把我回国的消息直接禀给了她。

“有劳庶母。”我谢道。

叔姬面带笑意,又寒暄了一番,与我往宫内走去。

“姮离宫月余,不知君父身体如何?”我问。

叔姬道:“国君仍时而健忘,身体却好了些,每日除与上卿过问些庶务,还常往宫苑中习射。”

我颔首,又问:“太子妇与世子可好?”

“太子妇与世子皆无恙,”叔姬微笑:“日前太子妇还曾领宫人拾掇夫人宫室。”

“拾掇母亲宫室?”我愣了愣,看着她:“为何?”

叔姬笑了笑:“我也不知晓,昨日去看,宫室庭院已打扫一新。”

我微微蹙起眉头。母亲离开不满一年,丧事的物件还摆在那里。而且,她的宫室是嫡夫人才能入住的正宫,如今虽没了主人,却要一直空着。即便是齐央,在她当上夫人之前,也没有资格处置。

“君父可知晓?”我问。

叔姬道:“宫正曾将此事禀过国君,然,后宫事务国君早已多年不问,只吩咐一应治丧之物皆不得挪动。”

“如此。”我沉吟。

走到宫道的岔口上时,迎面快步走来一名父亲身边的寺人。见到我们,他行礼,说父亲闻知我归来,已在宫中备下膳食,要我过去。

我诧然,没想到父亲会叫我跟他用膳。

看看叔姬,她对我微笑:“既如此,君主当往见国君才是,我先回宫。”

我颔首行礼:“庶母慢行。”

叔姬点头,与侍从朝宫道的一头走去。

父亲的宫室就在不远,寺人领着我,直直走入宫门,穿过庑廊和中庭。

走上堂前台阶的时候,我听到里面有隐约的话语声传来,似乎有两人在谈话。其中一个声音缓慢,是父亲;而另一个声音明显轻快,陌生得很,像是个年轻人。

我走到堂前,只见里面已经燃起了烛火,父亲端坐主位,正与下首一名总角男子说着话,面色和蔼,很投机的样子。

这时,寺人向父亲禀报说我到了。两人停住,望过来。

“姮拜见君父。”我行礼道。

“姮回来了。”父亲脸上绽开微笑,颔首答礼,指指身旁一席:“来坐。”

我应诺,走到那席上坐下。

抬眼望去,他们两人都在看着我。父亲心情似乎不错,比我离开时精神多了;再看向对面的年轻人,我愣了愣。他的脸黑黑的,身形不小,目光明亮,长得有些英挺之气。我看着他,觉得面熟,却想不起是谁,而使我更加疑惑的是,他竟也披着斩衰。

父亲似是察觉,笑道:“姮,这是你庶兄益,莫不认得了?”

益?我惊讶地看向他,面上一窘,随即在座上行礼:“兄长。”

“庄。”他还礼道,态度谦和。

我瞅瞅他,仍有些不好意思。

益比我大两岁,是父亲最小的儿子。他的生母庶妫是陈妫带来的姪,许多年前就去世了,他的教养便一直由母亲安排。我听丘提过,母亲待他不错的,衣食侍从样样不缺。但是,我从不曾在母亲宫里见过他,即便是祭祀和节日,他也永远是和一群庶室子女站在一起。

在我眼里,益是个飘忽的人物。

幼年时,他矮矮的,不爱说话,总是被兄长们挡在身后,我们之间除了见面时的礼节性问候以外几乎没有任何交流。而成童后,父亲准许益随着泮宫中的师氏出外游学,此后的几年里,除了重大的祭祀,他更是难得出现,即便见到也是匆匆一瞥。

而现在……我好奇地看他,不知不觉间,他竟完全长成了另一副样子,自己都差点认不得了。仔细打量,眼鼻有点像觪;看久了,却又觉得更像父亲……

父亲注视着我,道:“彀父来书,说你曾遇东夷暴民而坠河?”

他的目光慈祥而关切,我怔了怔,心头忽而一暖,笑道:“君父放心,无甚大事,幸而获救。”

父亲眸中深深,胡子动了动,颔首,低低地说:“无事便好。”稍顷,他脸上泛起笑意,转而拍了拍益的肩膀,对我说:“姮可知,益此次随王师驱赶夷人,立下大功。”言语间满是自豪。

驱赶夷人?我又是一讶。

益莞尔地望向父亲,又看看我,黑脸上满是谦恭,带着些不自然。

算是为我报仇?我心中泛起一丝苦笑,向益欠身道:“兄长辛劳。”

益再还礼,朗声道:“庄毋客气。”

未几,寺人呈来膳食。父亲对益说:“孺子在苑中陪伴为父整日,也留下用膳。”

益应诺,与我们一道摄衽洗漱。

席间,堂上很安静。益和我都是规规矩矩,食不苟言笑,只有父亲偶尔说上一两句话。我仔细地观察父亲,他的状况真的好了许多,思维清晰,似乎完全没有了一个月前的懵懂毛病。饭后,他还与我闲谈,聊起卫国,问我卫伯的近况,我一一地回答,他捋须,含笑地听。

正说话间,忽然,一名寺人来报,说陈妫来了。

我顿住,心一沉。

父亲让那寺人请她进来,没多久,陈妫的身影出现在了堂上。她一身缟素,却收拾得不显一丝臃肿,小步趋前,端庄地向父亲行礼。父亲略略地颔首,应下一声,她起来,又与我和益见礼。

“妾妇闻君主返国,特来相探。”她在茵席上坐下,笑意盈盈地对父亲道。她看向我,声音满是前所未有的和善:“君主夙无恙否?”

我看着她,身体一动不动,缓缓地说:“无恙,劳庶母牵挂。”

陈妫似不以为意,仍是笑:“君主何多礼。”说着,她又转向父亲,饶有兴致地柔声问道:“国君携益往苑中射猎,可有甚收获?”

父亲神色淡淡,只浅笑地看益。

益怔了怔,随即在下首道:“今日益随君父不过射侯,无所获。”

陈妫弯起嘴角,道:“射猎可强身,公子既归国,当多加陪伴国君才是。”

益作揖:“敬诺。”

我冷眼旁观着他们对话,面上无波无澜。

相谈不久,父亲望望外面,说天色暗了,今日各自疲累,当早些回去休息。我没有意见,行礼应下,益也称诺。

父亲要从座上起来,陈妫见状,上前搀他。父亲却略略地错开她的手,站起身,道:“回去歇息吧。”说完,往堂后走去。

陈妫表情微僵,稍顷,她瞥瞥我们,敛容离席。

走出了父亲的正宫之后,我没有打算停留。先朝陈妫简单一礼,又跟益道别,不去管陈妫莫测的神色,径自地走了。

当我回到宫室,只见这里已是烛火通明。丘领着一应宫人们站在宫前,见到我,快步地迎上前来。

丘又是高兴又是紧张,拉着我,在火光下全身打量,说了一通“上天保佑”之类的感激话语之后,开始絮絮叨叨地一路埋怨,说她早听掌卜说过此行有凶,太子却说什么有凶则有吉无大凶便是大吉,硬是要去。

“幸好无事,若君主不得消难,教老妇入土之后,如何去见夫人……”她越说越激动,竟掩面哭了起来。

我连忙好言劝慰,说我现在不是无事?都过去了就不要再想,不哭不哭。寺人衿也在一旁附和,说定是因为丘在启程前的一番诚心祭祀,君主才得行神护佑,化险为夷。说了好久,丘才止住哭泣,却又瞪了寺人衿一眼,开始数落她护主不周……

一阵喧闹之后,我终于舒服地浸在了浴桶里,眯起眼睛,享受着温水和丘的洗发手艺。

“君主这乌发最是美丽,”丘一边用米汤细搓,一边啧啧赞道:“便是夫人当年……咦?”她忽然停下了话头,凑近到我面前。

只见丘紧盯着我的脖子,满面惊讶:“君主颈上这斑斑点点从何而来?”

我愣住,脸上一热,不由自主地把脖子埋下水里,故作镇定:“嗯……也没什么。”

“君主被虎臣救回之后便是这般,”寺人衿在一旁道;“说是乡野之地,蚊豸凶猛。”

“哦?”丘看着我,若有所思。

“正是。”我答道,尴尬地闪开视线,转转眼睛,岔话道:“我方才在君父宫中见着了公子益。”

“公子益?”丘继续搓洗我的头发,说:“君主见着了他?近来宫人们总说公子益游历归来模样大变,老妇却未曾见过。”

我想了想,说:“确是大变,高大了许多,我都快认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