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连章是从五品官儿,虽不大,却是实缺,都转运盐司的运判,还是在穗州这样靠海的地方,若不是颜家几代积攒下来的银子给他疏通,也坐不到这个位子来。

“这一回便是哥哥家的两个姐儿也一并要选的,潼姐儿年岁小,我心里猜度着,怕是俱都相看一回,往后好给诸王婚配的。”颜连章也才二十七八,这个头生的女儿自来宝贝不过,想着要送她去选秀心里也舍不得,搂了妻子抚她的背,嘴里还叫起了乳名:“阿季,再往上我会打点,你放宽了心便是。”

纪氏靠在丈夫肩上,捏了帕儿抹泪:“哪有这样的道理,自打孝敬皇后没了,坐上台的那个,行事哪里还有章法可言!”说着狠狠啐了一口:“天杀她个小妇养的!”

元贵妃却不是嫡女出身,也不知道是怎么叫皇帝看中了,自此念念不忘,她进宫时恐怕名头不好听,上边示意把她记在嫡母名下。

于家出了这么个女儿,进宫就是妃子,还得了个元字,势头直逼皇后,哪里有不应承的,可于家另几个姐妹并不买她的帐,满金陵城哪个不知道,贵妃娘娘是小妇养的,亲妈连个侍候笔墨的丫头都不是,是于大人吃醉了酒,如厕的时候拉进去睡了,哪里知道能养下女儿来。

可这些话也只在闺阁里头说一说,纪氏哭得会子抹了泪,便听丈夫说:“也只去的得三五个月罢了,不独我大哥在,舅兄也在,哪里会不帮着照应。”

纪氏原是想跟了去的,可舍不得女儿,也舍不得澄哥儿,家里这摊事更是放不下,男人哪个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里再没有个能理事的人,她走了,管家事又能交给谁?

还是颜明潼站在门边听了,接过丫头手里的银匜,卷碧打了帘子让她进去:“娘,哪里就得你陪着去,我不过往宫里转个圈儿,看看景儿就又回来了。”

说着把银匜里的热水倒进银面盆里,绞过毛巾递上去给纪氏擦脸:“娘再不必忧心我,若是要走如今便得上船去了,给大伯捎了信,叫他往渡口接我便是,我好同两位堂姐一道进宫。”

纪氏原已经收了泪,听见她说这些忍不住又掉起泪来,颜连章见女儿持的住,点点头道:“你倒还不如明潼了,哪里是相看她,看那些适龄的且不及。”

纪氏当着女儿的面不好再骂元贵妃小妇,心里却怎么也舍不得她,揽了女儿到跟前,细细看她的模样:“我叫平姑姑跟着你去,老爷再派上高源高庆两个,我明儿便去寻刘千户夫人,能派些兵跟船也安心些。”

“哪用得着这么麻烦,本就有官船相送的,只大哥的信儿来得早,我看,不如跟着宫里的船去,有宫女侍候,又有教养嬷嬷在,一路上也更方便些,总能听些规矩,不可冲撞了贵人。”

颜连章还有些话不好开口跟妻子女儿说,家里未曾有人上到中枢,却因着身在盐道又坐镇穗州,常见那些京中来的采办,知道今上的身子骨是一日不如一日了,这才急着采选,想把儿子们的婚事都预先定下来。

纪氏嗔了丈夫一眼,拉了女儿的手,她此时也宽慰下来,只当是女儿出门走亲戚,明潼点了点头:“还是爹爹思虑的是,我总该跟了官船去。”

纪氏夜里也不留丈夫,拉了女儿一道睡,她是十二分的不舍得,只把女儿当成小娃,留她一道睡,还要给她散头发擦脸。

明沅还睡在西暖阁里,琼珠把澄哥儿带了回去,母子三个睡在一处,明沅心里有事,夜里便睡不踏实,第二日早早就醒了,喜姑姑见她坐起来抱着被子等穿衣,拍了她道:“姐儿再睡会子,太太还没起呢。”

外边天已经亮起来,明沅不知道纪氏什么时候起,她觉多睡得沉,正院地方大丫头手脚轻,从来吵不着她,在亲妈院子里却知道她一大早就起来了,要到正院去请安,催热水催点心小食,等到她又怀上二胎,这才借口不去。

明沅睡不着了,挨着枕头又躺了会儿,眼睛盯着帐子看那花样,还是喜姑姑怕她饿着,先给她洗漱起来,叫仆妇去抬了小桌进来。

在她自个儿屋里吃,便不如在纪氏屋里吃的那样精细,却有一小竹屉包子,打开来一团白雾,一屋子香味,明沅使着短箸去夹,筷子尖一戳,皮就叫她捅了个洞出来。

喜姑姑跟纪氏一般卸了手环给她夹起来,说是包子,更像汤包,还皱了眉头:“怎的上了这个来,烫着了姑娘可怎办。”

拿筷子挑开来,挟了里头的肉吹凉了送到明沅嘴边,不是猪肉,也不是牛肉羊肉,嚼吃了一块,再吃一块,才吃出来,像是鸭子肉的。

皮全掀开,里头的汁儿也不许她喝,单挟了酱鸭脯子切的丁给她送粥,比起那些清淡小菜,明沅更喜欢这些,就着鸭肉吃了一碗粥,吃的浑身冒汗,喜姑姑便又给她重新擦脸,外边渐渐有了响声,却是等着请安的几个姨娘发出来的,纪氏最规矩不过,甚个时候请早安都是有定准的,这些个姨娘若有晚的,还要叫身边的嬷嬷去重新教过规矩,可今儿却一直站到这时候还不曾叫她们进去。

她们站着无事,两个姐儿却不能这么干站着,喜姑姑往外头一张就知道情由,叫过了采茵去把两个姑娘请进来,她们是主子,不能在外头干等着。

明洛明湘不一会就手牵着手进来了,穿着一色的薄锦袄,梳了双丫髻,也是一边别了一朵金花,两人年纪相仿,又是一样打扮,看着倒似双生子。

明湘还好,明洛却转了眼睛看个不停,从泥金描花的大座屏一直看到墙上嵌的瓷画,喜姑姑咳嗽一声,她才把目光收回来,挨坐在罗汉床上,两个都要请过安才能用饭,一屋子没散的香气勾人馋虫,连颜明湘都去看桌上的剩菜。

采薇端了点心进来,一碟子果馅蒸酥,一碟子黄米枣儿糕,倒都是热的,又给点了蜜茶来,两个女娃儿一人拿了一块吃起来。

吃了糕两人都活泛起来,明洛叫一声:“六妹妹,你的屋子真好看。”

明沅不知道要怎么答,先嗯了一声,又说:“是三姐姐借给我的。”这些东西喜姑姑俱都造了册子,说不定往后还要还回去的。

明洛拧了细眉:“不给你?”她眼睛一转:“上房好东西可多,你这是老鼠掉到白米缸里了。”

明沅更不知道要怎么回话,幸好明湘开了口,因着有嬷嬷在,她不似明洛高声,只轻问:“三姐姐是不是要进宫去?”不过一夜,家里都传遍了,安姨娘张姨娘两个住在一个院子里,一串门便知道消息。

明沅不愿答,只好摇摇头,正不知该说什么,上房里要了水进去,两个女娃儿立定了走出去,明沅也跟在身后,她刚走到经过耳房,便叫人一把抱住,抬头见是睐姨娘,她这辈子的亲妈,眼泪扑簇簇的掉下来,哽咽着唤她:“六,六姑娘!”

第7章 山核桃仁

明沅吓了一跳,她整个人叫睐姨娘搂到怀里,脸搁在她领口别的那对金打花叶上垂下的细米珠上,嫩脸立时就叫掐出个印子来。

睐姨娘浑然不觉,她只顾落泪,抱了女儿哭道:“娘日日等着,好容易才见着你了!”一句话越说越是哽咽,声儿却没低下去。

喜姑姑一时不防,等她上来抱过明沅,又说出那番话来,脸都沉了下来,开口便是训责:“姨娘也该自重身份才是,在太太屋子外头大呼小叫成什么体统。”

站着一院子人,到底没有嚷出来,若是乐姑姑在,怕要问她哪一个是姐儿的娘了,她这开口一句,便够关起来思过了。

睐姨娘是丫头出身,她在颜家是正经从小丫头子就一路训练上来的,比之安姨娘张姨娘两个不同,喜姑姑开口这一句,听到她耳朵里,便似当小丫头时被训斥了一般。

睐姨娘觉得这一句扫了她的面子,脸上红白变色,伸了手去摸明沅的脸蛋,她这么直通通的过来,明沅不自觉得便往后退,睐姨娘见她一退,眼泪落的更凶。

她得一个睐字,却是颜老爷酒后失言,说她明眸善睐,一句戏言叫她当了真,也不要本姓了,恨不得嚷得全家都知道老爷爱她这双眼晴。

纪氏皱了眉头想派教养嬷嬷去训导她,教教她怎么当妾,可明潼却拦了,由了她折腾,这样轻佻的名儿,往后问起沣哥儿的生母,又怎么拿得出手去。

如今她嚷得响,是为着年轻颜色好,依仗了这付皮囊才敢张狂,等这双眼睛浊了混了,再叫一个睐字,可不引人耻笑,她却混然不觉,真当纪氏好性不同她计较了。

按着纪氏的性子再不肯乱了规矩,可既是女儿开了口,她虽还是派嬷嬷去了小院,却不曾让她改回来。

睐姨娘确是生的好,比张姨娘还更美貌些,明沅同她活脱一个模子里头刻出来的,大眼翘鼻尖下巴,还生着一只梨涡,平心而论,便是明沅见了她哭,也得心软几分,真个是梨花带雨。

可冷不丁这样跳出来,明沅还懵着,她知道亲娘不肯把东西抬过来,原来心里认定了她是拿矫,见她哭又想着,她是不是真的舍不得女儿了。

她脸上还没显出什么来,喜姑姑已经大皱眉头,连明湘明洛两个都站住了,耳房里张姨娘还探出头来,目光闪闪烁烁的来回在睐姨娘跟明沅之间打量。

喜姑姑一把抱过明沅,把她抱过来拍哄两下,怕她在纪氏房门前哭闹起来,惹了纪氏不快,往后吃亏的还是她。

屋里出来个嬷嬷,喜姑姑见了叫一声姐姐,抱着明沅往后退了一步,只见那个姑姑笑的和顺,一上来便拉了眯姨娘的手:“姨娘怎的了这是?可是身上不好?那便免了请安回去罢,哥儿还在姨娘院儿里住着,可得保重才是。”

明沅眼看着她立时收了泪,原来那大颗大颗往下掉的泪珠儿全都咽了回去,平姑姑又是一句:“睐姨娘便歇息几日吧,等身子好了,再来给太太请安。”

明沅忽的明白过来,原来纪氏示意丫头们让她睡足了再去请安,并不全为了她年纪小,又大病初愈,为的是叫她看不见亲娘,小孩子哪里记得事,这个年纪正是健忘的时候,不必一年半载的,只怕三四个月就再不记得亲娘了。

明沅懵了,喜姑姑见她这付模样皱紧了的眉头倒松了下来,想是一个多月,对亲娘记不真了,抱了她便往正房去,睐姨娘胆子再大,也不敢闯纪氏的屋子。

明沅慢慢回过神来,闷在头不知在想什么,里边纪氏散了头发还未梳妆,明潼已经挽好了双丫髻,手里拿了牙梳给纪氏通头发,听见外头闹,母女两个半点也不上心。

纪氏一门心思都扑在女儿身上,听见外头吵闹,也不耐烦过问,自有安姑姑出面,不仅打发了睐姨娘,还摸准了纪氏的心事,既不耐烦她,便停了她请安。

明潼给纪氏上了桂花油,放下牙梳这才回转身子吩咐一句:“把《女诫》给睐姨娘送去,叫她抄一本,甚个时候抄好了,甚个时候才许来上房请安。”

明沅低了头,她记得睐姨娘并不识字。

纪氏一句话都没说,琼珠立时便去办了,明潼捡了一支赤金红宝石攒心花钗给她簪到头上,拿了靶镜儿给她照:“娘还是戴这些好看。”

“大囡哪里学的这门手艺。”盘发却不是一夕便能学的会的,力道适中,花式也是时兴的,大家子姑娘俱有一门妇容的功课要学,学上妆学梳头,不必自个搽粉戴花,却得会看。

她原想着再等两年请了人来教,没成想女儿的手竟这样巧,连眉砚都磨得正好,浓淡得宜,胭脂纸儿浅浅上了一层色,妆不重,却透着气血好,面上用手掌推出红晕来,把她因着忧愁泛出来的疲色全掩了去。

纪氏生的端庄,戴这样大气的首饰,再穿上重色衣裳,显得不怒自威,明潼这一点便是像足了她,倒是颜家几个庶出的女儿,个个都有股子体态风流的味道。

纪氏勉强一笑,握了女儿的手摩挲着,等看见明沅了,才分神伸手抱抱她,澄哥儿还在床上,他许久不曾跟姐姐一起睡,夜里咯咯笑着怎么也睡不着,闹猫儿似的从被子头拱到被子尾,再探了头出来唬她们一跳。

夜里折腾久了,早上怎么也不醒,趴在褥子上,睡得脸蛋红扑扑,听见响动了,眼睛强撑着要睁开,睁了一线又阖上了,纪氏便叫放了帐子由着他睡。

自澄哥儿开了蒙,纪氏一日也不曾放松他,不论是下雨还是落雪珠子,日日都是晨时起来往书房去,巳时回来用饭,歇了晌午再去练字。

今儿倒松快起来,也不叫人去吵他,还使了丫头去学里同先生告一日假,免了姨娘们请安,两个庶女也让回去歇着,只明沅不好抱走,她昨儿夜里跟女儿说了大半夜的私房话。

既是要选秀,那便不忍也得忍着,往宫里走一遭,再不能初选就叫涮下来,那样回来的姑娘名头不好听,往后说亲也艰难。

纪氏自个儿不曾进过宫,这些个却也听说过,她未出阁时的教养嬷嬷便是宫里出来的,握了女儿的手告诉她,往大殿上站了不要慌乱不要畏缩,规规矩矩,大大方方便是,嬷嬷们唱了名儿,要看要闻要验,也只管由着她们来,花些银钱让手脚轻着些便是。

明潼一一应过,这些事她不只经过一回,她经过两回,头一回因着是女童,下面只看了一眼,第二回,却是仔仔细细查验,还有嬷嬷闻味儿,不洁者便是处子也不得入选。

上一世她进宫时,纪氏便是这样叮咛的,长到二十岁,纪氏没过过几日安生日子,一向是在为着她操心,这一世定要娘亲安安稳稳。

母女两个腻在一起说话,别个都插不进口去,纪氏见明沅呆呆坐着不动,指了喜姑姑抱她回去:“六姑娘怕是叫吓着了,抱了她回去歇着。”

明沅也不想呆在上房里,原是该自己走的,既说了抱着,便由喜姑姑抱了她,趴在她肩上回了西暖阁。

喜姑姑心疼她,抱着她坐下就拍哄她:“姑娘要不要再看看小鸡崽儿?”

明沅是该点头的,装着不记得,装着没心没肺,可她实作不出好脸来,见了亲娘一回,直想叹气。

喜姑姑摸摸她的头,怕她是因着听见明潼处置睐姨娘心里不痛快,叫采菽去抓些果子干仁来她吃,自己抱了明沅:“太太这是疼六姑娘呢,再闹下去,可不是伤了六姑娘的脸面。”

跟个三岁的孩子谈什么脸面,明沅有些明白又有些不明白,到了这个地方她反而听不懂话了,一句话里面藏了七八句,非得一句话一句话的揣摩,一个字一个字的吃透。

喜姑姑又说了一回让她乖巧的话,明沅这回有些明白过来,除了乖,她还得巧,那纪氏想要的又是怎么个巧法呢?

原来她在公司里就不会讨上司的喜欢,现在到了这里也是一样,过年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她也不是最受宠爱的那一个。

明沅知道自己处境尴尬,不是到了正院就麻雀变了凤凰,她还是庶女,更惨的是她这个庶女要在大老婆手里讨生活,她原来没把自己代入庶女这个身份。

可睐姨娘今天这么一闹,明沅立马就意识到,她在纪氏眼里,只怕就是个小三养的私生子。

只是私生子在古代合法了而已,可女人天性的嫉妒,难道还能真的就能“视如己出”?想心比心,换作是她,她也不会这么想。

她这时候又想起探春来,她那时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处境,有亲娘认不得,嫡母又隔着肚皮隔着心,看纪氏对自己的女儿,澄哥儿还是男孩儿,她又算什么?

老实老实老实!明沅在心里默念三遍,深吸一口气,又吐出来,丫头们偶尔也说起前程,说她进了正院,前程便不一样,她那时候还以为是吃的用的,现在想想,小时候是吃用,到大了就是婚嫁。

就算她挨过了选秀,还有婚配,迎春被半卖半送出去,连个丫头都能爬到她头上,探春算是精明要强,可在父母之命面前还不是被外嫁,从此生死不知。

明沅打了个冷颤,喜姑姑还当她是冷了,采菽刚端了瓷托进来,里头盛了枣子核桃花生七八样的干果,接过来又便吩咐:“去厨房要一盅儿牛乳,六姑娘身上冷,把帘子放下来,碳盆再烧起来。”

等屋里头没了人,才抱了她摇,声音也低下来:“姑娘可是唬着了?”见明沅不应,叹了口气,拿帕子托了些小核桃仁儿,吹掉细皮捡给她吃:“姑娘要懂得道理,太太才是姑娘的娘,那一个是姨娘,认得准了,往后才能少了麻烦事儿。”

明沅抬头看看她,喜姑姑见她一双清澈大眼直盯盯的瞧过来,分明一付懵懂模样,把桃仁送到她嘴边,明沅张口接了,嚼了满口清香,喜姑姑又捡起一个,面上带着宽慰她的笑:“等姑娘再大些,这些事自然就明白了。”

第8章 燕窝盏(图)

还没等明沅想好要怎么当这个庶女,那边大房已是预备起了颜明潼选秀要带的东西,纪氏连丈夫作寿都交给了下边两个姑姑打理,把女儿的事提起来摆在首位。

选宫人跟选宫妃自不相同,选宫人不独随身的东西不能带进去,连宫外头的尘土也不能带进去宫去,选上来的女孩们在当地官衙就先洗干净了,在船上还在剪发修指甲,先到偏殿,更有一次大洗。

一个个脱光了往大池子里洗澡,用香汤洗干净陈垢,头发上撒了灭虱子的药粉,女孩子们互相拿篦子筛,筛得满地白粉沫沫,再进池子泡,等身上泡得起皮,拿石头刮,一层层的老泥刮干净了,才能住进宫室里。

选宫妃因有了平民女同官家女的分别,连花费也比原来多出一倍去,官家的女儿不同平民女儿一道送选,一样来的两只官船,民女是睡大通铺,管你往后是不是妃子,如今也还是麻雀,官女子便能两人睡一间。

这些事明潼都经过,知道在船上还能带些东西,进了宫一人只能带一只包袱,留下的俱都便宜了嬷嬷太监们。

有个出身到底不同,初选时衣裳首饰都该是一样的,可什么东西经得人手便有不同,大到衣裳料子上的绣纹图样,小到绒花花叶有几瓣,全都有讲究。

住的宫室自然也有高下之分,明潼记得她初进宫时,她是跟大房两个姐姐住在一处的,她们在入选女子里头算是父辈官儿当的最大的,嬷嬷明着一视同仁,却还是给了她们仨一间朝南的屋子,虽没旁人住的大,好在朝向好,日日都晒得到太阳。

“带这个作甚,进不得宫去,还不是便宜了宫女儿姑姑们。”纪氏怕明潼睡不好,想把那一套三件的青金石的香炉给她带去:“又搁手又麻烦,还是留着我回来使吧。”

说不能带多少东西,理出来还是有一箱子,明潼知道这是亲娘一片心意,也不再推,看看里头只是些家常旧衣,也没出挑的金首饰,一只贴贝锦盒里装了两朵小小金花,很衬她女童身份,便又叫松墨云笺两个预备起小荷包来。

这东西小巧又不惹眼,比首饰更适合赏人用,她也带不进多少首饰,其实到了初选便已经穿一样的衣裳了,一只箱子里装的俱是常用的衣裳,还带了几本书,也只是诗经楚辞,怕落了人的口舌。

等官船一到,那些个太监嬷嬷们先是连吃几回地方上办的宴的,把油水抽的足足的,穗州这样的地方,便是小官也富得流油。

靠着海岸呢,朝廷的官船都往海外做生意去,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说那些流落出来的洋货,只鱼虾蟹这些个海产,便享用不尽了。

没了尘根的太监眼睛里看到的头一样便是银子,荷包里头塞的满满的,还小船只装了东西跟在官船后边,算是地方官员们的孝敬,这才抹过满嘴油,拿了册子出来,一家家的去请。

平民的女儿便没那许多讲究,容色端正,看着不蠢不笨的,就捡了算在队伍里,由着官府花销添置衣裳,打扮干净了,一路行到渡头踏上船只。

多数还是官家女子,此地太阳盛,海风又刺人,平民女子要下地劳作,生的粗手大脚,便是有脸盘长得漂亮的,那采选的太监也打着一口官腔,嫌弃人家生的黑。

颜连章跟纪氏两个跟了女儿的轿子,一路跟到渡口,官家女儿便是由着小轿抬到船边,戴了围帽儿上船去了。

那个太监捏着厚厚的红封,笑的眼睛都瞧不见,一径儿同颜连章点头:“运判大人放心,一定把府上的小姐给关照好了。”说到关照加了重音。

纪氏在轿子里便提不过气来,回到家中病了一场,颜连章不住宽慰她,生日宴往后推迟了,明沅还听见过他叹息,是看着澄哥儿叹的,说只恨明潼不是男儿身。

主母病着,几个女孩儿却不能免了请安,既睐姨娘叫禁了足,明沅便也日日跟着姐姐们一道请安,大些的明湘明洛两个还得在纪氏跟前侍疾。

说是侍疾,活儿全是丫头干的,两个女孩儿也不过六岁大,懂得什么照顾病人,不过多问两句渴不渴,自有丫头俸了茶上去。

澄哥儿再没心思读书了,下了学便来纪氏屋子里,他就睡在后头的碧纱橱,纪氏怕过了病气给他,叫他先住在明潼的屋子里。

这时候便看出男孩女孩的差别来,庶女要跟前侍疾,这是孝道,澄哥儿却能因着纪氏的偏爱不踏进房门,隔着帘子问一声:“母亲可大安了?”就能由丫头领了下去擦手擦脸吃点心,全是怕过了病气给他。

明沅因着年纪实在小,连学都不必上的,也跟着澄哥儿一起,早中晚三回,到厚帘子外头给纪氏请安,纪氏的声音从帘子后边传出来,病中还在问澄哥儿的功课,让他把写好的字拿过来给她看,接着才问到明沅,也是问喜姑姑多些,都是些吃喝上的事。

知道澄哥儿没心思,还让他教明沅千字文:“娘如今病着,你姐姐又不在,你是哥哥,她不懂的,多说两回,能背便是。”

澄哥儿头一回当先生,很有兴头,下了学请过安再写几张字,就叫明沅坐在小杌子上边,他自个儿背了手,摇头晃脑,学足了先生样儿,一句句的教她背。

明沅便只当是逗家里的小侄子玩,学上两句,再装作不会,每到这时,澄哥儿就一脸得意,她若是不问,他还要问:“你可都懂了?”

等再去给纪氏请安时,他就点着指头数自己说了哪些,纪氏还会问一问明沅,澄哥儿不过五岁的小儿,可学问却很扎实,一句一个典故,他都能说得上来,明沅算是领会了纪氏的意思,她是想让澄哥儿有劲头,不因为娘病着姐姐不在就松散下来。

澄哥儿这个小先生当的很认真,原来先生是怎么教他的,他就怎么教了明沅,每日都要背诵,背完了还得告诉他一句话里说了哪些人哪些事。

明沅觉得有意思,背起来就跟念诗似的,夜里无别事,采薇采菽守了她做针线,她洗干净了便躺在床上背《千字文》,字虽然对不上号,大概却是知道的,连采薇采茵听她背了两三回,也能跟着念出几句来。

“渠荷的沥,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蚤凋。”这一段是说园林四时事,明沅翻个身,两个丫头笑看看她,就听见她又接着往下背,今儿该是轮到她们俩守夜的,怕小丫头不知轻重,一个大丫环搭着一个二等的。

喜姑姑手里拿了个百子婴戏小瓷盅儿进来,还远没到睡的时辰,只白天下雨,晚上便暗的更早些,她把小盅儿往小几上一搁,冲明沅招招手:“六姑娘来。”

明沅坐起来,采薇给她穿了鞋子,喜姑姑开了盅盖,里头盛着血燕盏,泡在水里已经是泡得软了,松散开来,看着倒像是明沅原来吃的那种南瓜粉丝。

喜姑姑手里拿了双扁头的小银著,递到明沅手里,手把手的教她:“姐儿看见没有,把这上头的细毛挟起来。”

明沅不明所以,却还是依言做了,她怎么也不是三岁小娃,筷子用的很好,不一时便在绢手帕上擦了好些个细碎的的燕毛。

喜姑姑见她挑的专心便道:“这是给明儿太太吃粥用的燕窝盏子,姑娘亲手挑出来,足见得孝心了。”

明沅根本就没想到这个,喜姑姑这话一说,几个丫头都点头称是,明沅手里还拿着银箸儿,她这是被教导着拍马屁呢。

喜姑姑只怕是为她挽回面子来了,睐姨娘到如今还关在院子里,却没因为她生了个儿子,就真能鼻孔望天,纪氏想要拿捏她,有的是法子。

纪氏管院子严的很,总归睐姨娘那个儿子还在吃奶,连个名儿都没起呢,在屋里呆着再平常不过,便是颜连章知道她在上房闹了一出,叫纪氏禁了足也没二话。

她倒是想要叫丫头婆子传信出去的,可过了仪门才是正院,便是管事进来都得纪氏首肯,睐姨娘这点把戏,院里哪个不知道,只等着纪氏缓过神来再料理她。

有个这样不安份的亲娘,明沅在上房听不到闲言碎语,外边又怎么会不传,统共就只有那么大点的地方,前边吹风后边就跟着下雨了。

明湘不多口舌,明洛却露出些意思来,她原来羡慕明沅屋里这许多好东西,等明沅说是借的,不归自个和,她就抿了嘴儿不说话。

这回后宅有这样的事,她看明沅总有些可怜她的意味,有一回还问她:“沅姐儿,你甚个时候回你姨娘的屋子里?”

喜姑姑皱了眉头,纪氏病着不好多思多忧,这些事便收按下来不报上去,若按着原来,不独张姨娘该罚,明洛也要罚着思过的。

明沅倒没把这句当真,把她抱过来又花力气教养了那么些日子,就因为睐姨娘冲撞就把她贬回去,谁也不会干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

明沅没想到后宅里面还有这样的手段,喜姑姑只叫她挑了一会,就把盅儿交给采薇,采薇在纪氏屋里便是做这个的,坐在几案前不一会儿就挑好了。

等第二天明沅跟了澄哥儿去给纪氏问安,纪氏便道:“今儿那燕窝子,是六姑娘挑的?”喜姑姑应了声是,纪氏便在里头轻笑:“倒是个有孝心的孩子。”

明沅筷子用的好,还得过纪氏称赞,握了她的小手说过句“倒是合适学琴的”,虽然那干燕盏先拿镊子挑过毛,泡开了再送到她手边,可说是她挑的,纪氏便知道定是出了力。

等明沅回了西暖阁,正房里就赏下来一套小衣裳,明沅自从睁开眼睛,在这里也见识过许多好东西了,她原来去古镇旅游,见着小店里面卖的那些素面的手绣的旗袍裙子,标价贵的离谱,可在这里不过是小丫头们上身穿的,得些脸面的仆妇都不能穿那样的料子。

可这套裙子明沅却不知道是用什么料子做的,花样图案一闪一闪,还是喜姑姑摸了料子告诉她:“这原来是三姑娘穿过的呢,到年节时才穿的出客衣。”

明潼的东西抬过来,箱子里头就有这件衣裳,因着太华贵,采薇不敢留下,又还了回去,便是她留下来,喜姑姑也要送回去,再不能留给明沅穿,这样价贵的衣裳,一套上裳一件下裙,光是造价便值七八十来两银子,寻常人家吃喝几年还有富余的。

明沅才来上房,不好立时就跟明湘明洛两个分别开来,表面上东西还是一样的,只里子功夫做的更足些。

可这么一件裙子赏下来立时又不一样,采薇拎起来给明沅比了比,还是大了些:“裙子得收一收才能穿呢。”就是收一收明沅也得到五六岁才能穿,纪氏当着人赏了,心里却还是有谱的,过两年她可不就是上房里养大的姑娘了?

喜姑姑微微笑:“咱们姑娘有孝心,太太只有疼你的。”明沅第一次,明白了乖巧的意思。

第9章 桃花烧卖(修)

纪氏的病有一多半是心病,安姑姑几个老人连番劝了她,就是颜连章也一直睡在外院书房里,几个姨娘先还有心思活动的,见着风向不对,又都老实起来。

等春意一浓,颜明潼自金陵写了信来,纪氏便慢慢好起来了,原来吃不足睡不稳,接了女儿的信,倒是叹息着吃了一整碗的燕窝粥,明沅动了一回手,就不必喜姑姑再教,每天都有小丫头捧了盅儿来,她挑上几箸,再由着采薇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