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姑姑恨不得生了翅膀赶紧飞到侄女儿那里,把这好事告诉她,一面笑一面退出去,在院里的廊道上还能持得住,等到垂花门,拎了裙角出去,一路抑不住的笑着往安姨娘那儿去了。

第34章 豆腐肉靡饼

等寒食都过得十多日了,过继还不曾有个名目,两家人自五百亩水田扯到三百亩,袁氏心疼的直抽气儿,颜丽章往常说些万般皆下品的话,真等事儿摊到了头上,袁氏把那五百亩水田一年的出息摊给他看了,他立时就不再言语了。

他淘换的那些刻本善本,名家字画,折扇雕件,茶壶鼻烟壶,哪一样不求名家手笔,这般花销,去掉这些银子,还真是撑不起来。

两家为着这事起了纠葛,袁氏一手把事儿接了过去,也不要纪氏再帮着管事了,话说的硬绑绑,半点软和劲都没有。

纪氏身上困乏,这些个事原就是明潼在打理,如今甩了手反而得了清闲。连着颜顺章家,也因为过继两边都疏远了。

颜家大伯的身子却一日比一日好起来了,还没到月半,就能靠坐起来,喝了一碗桃花粥,又吃了两块豆腐肉靡饼儿。

颜丽章立时歇了过继的心,袁氏更是话里话外都是爹爹是个有福的,往后还能亲眼看着孙孙生出来,这么一挤兑,梅氏倒又跟纪氏亲近起来,两家一道远了袁氏。

纪氏只笑不说话,着手打点起行装来,她自家这回便不再回穗州了,只送了颜连章去,等点起跟着过去侍候的姨娘时,这才发觉后院里头无人可用了。

只余下一个张姨娘,她才听说颜连章要回穗州,纪氏并不跟着,明洛的“病”立时就好了,第二日便能往上房请安去了。

明洛在房里听的多了,到明沅屋子里坐时,便半真半假的抱怨,把张姨娘那付神态学了个十足:“又该坐船,晕人的很呢。”

一屋里站着的都知道她得意,澄哥儿没听出来兀自羡慕,坐大船总是好玩的,明沅也不跟个小姑娘计较只道:“我最爱吃烧鸡,五姐姐去了给我送回过罢。”

只明湘一个,坐着默不吭声,明洛自家得了好,这才想起跟她最亲近的明湘来,扯扯她的袖子:“你要甚?我也给你带。”

明湘思量了半日,心里并不想要什么,却还是开口:“五妹妹给我带些彩绣帕子回来吧,我喜欢那上边的花样。”因着靠海,穗州出的绣品花色艳丽花形硕大,如今上房里铺的织毯子就是穗州出产的。

明洛一一应了,还抬手点着明沅,她自来嫉妒明沅抱到上房来有享不尽的好东西,还跟着纪氏去了外家,这回自个儿得着好了,便拿话儿刺她:“小吃货,只晓得要吃的,那烧鸡便带回来也坏了。”

澄哥儿立时护着明沅:“我们吃鼎香楼的鸡,拿荷叶儿包的!”这番官司叫丫头作笑谈告诉了纪氏,夜里用饭,果然一院儿得了一只烧鸡,张姨娘第二日来请安就些讪讪的。

纪氏也不点出来,又叮嘱她:“去了那边小心侍候着老爷。”

颜连章不等这些事情办妥就急急上路,张姨娘春风得意,她想不到的,纪氏却得想到了:“姐儿才进了学,去了穗州也不能搁下来,我写了信给运判夫人,请她看看哪家有学馆,功课可不能松了。”

张姨娘全不当一回子事儿,可纪氏开了口,她也老老实实应了,心里却算盘着,怎么趁着这一回再怀上一胎,若能生下个儿子来,睐姨娘可还拿个什么乔。

纪氏只看她的脸就知道她心里在思量什么,心头一哂,吩咐了许多事项,总归穗州宅子里头有人留守,大规矩不错了谱就是,心里思量一回,把身边的安姑姑派给了张姨娘:“你跟着我久了,跟了去我也放心。”

安姑姑知道这是纪氏要看着张姨娘的意思,实则不必她说,既点着了她,她也得把张姨娘看的牢牢的,自家的侄女儿好容易养了个哥儿在跟前,除开太太,她就是后院里头一个头脸面的姨娘了,往后若是沣哥儿跟她亲,还记得什么亲娘,再不能叫张姨娘抢了先儿。

她这里领会了,纪氏便又让她管帐,等卸任回来,再来报帐,若是管得好了,便把那头的庄子也一并交给她管。

这便似一根胡萝卜吊在驴子眼门前,安姑姑喜不自禁:“太太放一百二十个心,再没什么不妥帖的。”

一家子人,便是之前有纷争,颜连章走的时候也还出来相送,连颜明蓁都出来了,一路把颜连章送到府门口。

马车将将走远,袁氏便回转身子,连日不见,今儿忽的带了笑:“二嫂子借一步说话。”梅氏听了只当不闻,跟颜顺章两个,慢悠悠并肩回去,行得一半儿,颜顺章还折了一枝柳送到她手上,叫梅氏嗔了一句,一把抛得远了,传过来零星半句:“我可不同老爷折柳。”

袁氏不懂这折柳的缘故,只觉得梅氏矫情,纪氏却莞尔一笑,不知说这个大嫂什么好,可颜顺章却受用的很,一路扶了她的手往西府去了。

纪氏有意压着消息,她得孕一事,便只贴身侍候的知道,连安姑姑也指使得她不及察觉,对丈夫只说是怕三月不到,胎还不稳,不敢往外去说。

因着颜大伯身子好了,算是府里一件喜事,原来明蓁叫赐婚成王不曾宴请的亲戚,也跟着请了起来,各处的回礼也能扎了彩绸送出去。

僧道用不着了,阴阳先生却不能放,相看了日子,把那些扎得的纸马纸人一并化了去,算是做一场公德。

这下袁氏便觉出苦头来,那订了的东西,却有一半儿还不曾会过钞的,原是纪氏料理这些,银子也是她先垫付的,等袁氏自家伸手揽过来,明潼便把帐册一并送了去,开口就是让袁氏还银子。

各项幡亭扎纸,鼓手细乐,七七八八加上去,丧事没办,银子却去了五六百两,她便是为着这事儿,才来找的纪氏,若是人真没了,那各家总要出一点,如今人好好的,便没有叫隔房的侄子出钱的道理了,袁氏来寻她,是想压压价。

纪氏只看她笑,就知道准没好事,她一开口,纪氏就先拿话堵了:“可是帐目不对?叫人重算了便是,总归采买了来都有定数的。”

袁氏抽抽嘴角没能开得出口,她还想着那三百亩水田的事,气哼哼回去了,除开送来一匣银子,又叫了人牙子进来。

人牙子是老做袁氏生意的,一听见叫就知道府里又要买人了,换了干净衣裳,一溜儿领了三个姑娘进来,一个是家里六个兄弟,只她一个妹妹,男丁兴旺;一个是肉头鼻子大屁股,还有一个看着细条条的,竟是被人收用过的。

那婆子腆了脸笑:“不怕太太打我的脸,这一个,可是连着两胎都是儿子。”当着袁氏的面伸了两个指头出来。

袁氏看着她就跟看着聚宝盆似的,那小门小户口的租个妾也是寻常,妾是用来生养的,孩子却是自家的,可颜丽章那个性子…叹口气咬牙给回了,只把另两个留下来,打扫了房子给她们住,又往公中报了两个通房丫头的月例。

这底下的暗潮拍不到明沅身上,她知道睐姨娘被打发去庄子,一颗心总算定下来,不管纪氏怎么处罚姨娘,跟她和跟沣哥儿都沾不着边。

睐姨娘去了城郊的庄子,她再不必担心她犯蠢做傻事,也不必担心当了炮灰,沣哥儿抱给安姨娘养了,她竟还能常常见见这个弟弟了!

安姨娘得了这桩差事,诚惶诚恐的跑来跟纪氏告罪,直言怕自个儿带不好孩子,话里话外都是不是亲妈,不敢担责任的意思。

纪氏一句话就把她堵住了:“你怎么养的湘丫头,便怎么养沣哥儿。”大有不再把孩子还给睐姨娘的意味。

这一句话安姨娘听了,立时就品出深意来,她养明湘,可不就是事事老实,绝不掐尖不争先,避开上房孩子们的风头,说不得往后明湘还更退在明沅身后,听见这一句,把牙一咬,应下了。

她心里是感激纪氏的,若不是那一匣珠子并两块红宝,唯一的弟弟可不就给要债的揪到官府去了,到时候少不脱有一场皮肉苦,弟弟是她从小看到大的,能当半个妈,怎么忍心叫他吃这苦头。

得了好处自然矮人一头,按了这烫手的山芋,当天就把院子给清干净了,她那院落本就取净,小小一处院子,只两间正屋,便让明湘跟她住在一处,让养娘带了沣哥儿住在西屋里头。

抱到了安姨娘那里,便是纪氏也不再阻着明沅去看弟弟了,沣哥儿六个多月,正是练习翻身的时候,还叫安姨娘把他抱到上房来,就放在榻上,看着他一边身子使力,想翻身就是翻不过去的可乐模样儿。

澄哥儿对多了个弟弟很是新奇,他当然知道家里还有一个男孩儿,可上回抱到上房来,沣哥儿连眼睛都没张开来,他看得一会子便觉得无趣,这回却是又能啊啊的叫唤,又能抬头,还会流着口水冲人笑。

他一向是最小的男孩儿,有了个更小的弟弟,比明沅还更看顾他,见他怎么也翻不过身来,自个儿急的在罗汉床边跑来跑去,见着沣哥儿使力就提着气,看见沣哥儿泄了劲儿,他也跟着泄气,还扒了纪氏问:“娘,弟弟怎么会翻身呀?”

纪氏见他这般模样儿,心头一动,笑着点点他的鼻子:“你也是这时候会翻的身,等他腿脚再有力道些,到时候一气儿就能翻身了。”

澄哥儿觉得弟弟有意思,倒把明沅这个玩伴放在脑后,两个人一道看沣哥儿出洋相,一会儿是睡觉的时候吐泡泡了,一会儿是眼睛盯着窗户纸上的虫子一动都不动,吸着手指头巴哒巴哒流口水。

澄哥儿看着他看着个小宠物似的,摸他头上细细软软的毛,捏他的手指头,还仔细看了他的脚,见他蹬腿,像模像样的夸奖:“真有劲儿。”口吻同纪家老太太夸奖他一个模样。

纪氏因着这回澄哥儿留在身边,半是欢喜半是忧虑,往后总要生男孩,还不如叫他现在就知道什么是弟弟,略引导了两句,澄哥儿立时就懂得了。

他碗里的蜜水,偷摸着沾在筷子上给沣哥儿吃,沣哥儿除了人奶米粥糊糊之类哪里吃过旁的,一碰那蜜水,眼睛都亮起来,嘴巴直抿,逗得澄哥儿直笑。

明沅拿着小碗喂牛奶炖蛋给他吃,一小勺子一小勺子的送进口里,沣哥儿吃的不肯放口,扯了勺子往后拖,把采薇唬了一跳。

明湘竟也对这个弟弟非常友爱,明沅原来从不曾提过,现在还敢把自己的东西送给他,明潼那匣子玉雕的小马小兔子就叫她拿了给沣哥儿玩,还告诉彩屏:“不许他咬。”

明沅是真心希望沣哥儿就这么长大,连喜姑姑都背了人说,到底是一母同胞的,沣哥儿闹起来,明沅就细细拍他,怕他吵着纪氏,还给他唱歌谣。

纪氏看在眼里,却不曾当一回事,如今是还小,等再大些,自然知道那是她亲弟弟,也没甚好瞒着的,庶出女儿守着本份便是了。

她心里是拿这个庶子作笺子,养了澄哥儿这些年,绝不想生下孩子来就跟她生份了,如今先教澄哥儿怎么对待弟弟,往后真有弟弟,自然能分出远近亲疏来。

第35章 柳芽拌豆腐

家里走了个男人,后宅竟安稳起来,明沅每日还只写大字读书,跟着澄哥儿两个下下棋,再跟明湘一道打两个结子,日子竟是从没有过的安闲。

一家里头没了男人就没有纷争的源头,睐姨娘发在庄上,张姨娘跟去了穗州,安姨娘只小心谨慎,日日往上房来,每日里精心照顾着沣哥儿,连着他多用半碗米浆糊糊,都要当喜事告诉给纪氏听。

明沅给澄哥儿打得那个刀币双钱结,又换了模样给沣哥儿也打了一个,大红色的丝绦最引他的注意,摆在眼前伸着两只手不住去勾。

明湘先还很喜欢这个弟弟,她跟安姨娘的小院儿里头一回有了生气,往后便时常青灰着眼睛,串着丝绳子就止不住打起瞌睡来。

连安姨娘也跟着精神不济,有一回请安竟在纪氏的面前打了哈欠,羞红了一张脸,拿帕子掩了口,纪氏也只笑一笑:“可是哥儿夜里闹觉了?”

安姨娘半垂了头,柔声道:“想是哥儿才换了地方,还没睡惯了,等多过些日子便宜好了。”夜夜这么闹,她也着急,还特意给奶妈子塞了银子打点,这才问出来,睐姨娘是把这个儿子贴身带着睡觉的。

便是奶娘也不知道怎么带他,安姨娘没得法子,每每一哭,就要抱起来颠,屋子里几个丫头婆子跟着转儿,夜里还要点起灯来给沣哥儿看稀奇,剪得许多花纸在他眼前晃,好叫他不哭。

孩子既交给了安姨娘带,她便得带好了,连着自个儿的女儿都摆在后边,明湘一向老实,觉着委屈也不说,还是明沅发觉,她这些日子不再像过去似的一得闲就抱沣哥儿玩了。

小姑娘觉得叫沣哥儿抢了娘去,嘴上不说,却瞒在心里,澄哥儿几个逗弟弟翻身,她便在一旁笑看着,不再伸手了。

明沅没法子,沣哥儿算是她的亲弟弟,跟明湘却只一半血缘,便是亲生的还要吃醋妒嫉,冷不丁抱到安姨娘院子里头,抢走全部注意力,她怎么会高兴得起来,只好等日子长些,再慢慢磨合。

既是长久住在金陵了,纪氏便在东府里设学馆,让几个孩子一并上学去,年纪小些的还读蒙学,明潼却该正正经经学学琴棋书画了。

纪氏听说她在宫里学的那些,会玩,还得玩出花样来,私心里一忖,果然便是这样,梅氏为着什么得颜顺章这么些年的独宠,还不是因着投他所好,两个一处有说不完的话,做不完的事,心思还怎么拐到别人身上去。

她原想着既是一道开馆了,不如就一并学了,几个孩子凑在一处,等去问了梅氏,这才知道,她是有意把明芃跟明陶两个送到梅家去的,颜顺章已应了。

若不是明蓁要管着家事,自她小时也该去,纪氏听了她的话,半晌没言语,回来了就摇头,这哪里是个当娘的。

老太太在时,有老太太当家,老太太不行了,又赶着纪氏进门,等纪氏跟着外放,女儿又立了起来,梅氏这一辈子,怕是自小到大都不曾吃过苦头。

当着别人都不能论人长短,还只有跟明潼抱怨两句:“世上除了你伯娘这样的,再没人能伤春悲秋了。”苦的痛的太少了,自然一片心思都用在闲情上,落花落叶子都伤心弹泪,将近三十还跟个闺中女儿似的。

纪氏摇摇头:“倒不知道你大堂姐似了谁?”一双爹娘全都目不睹俗事,手不碰俗务,却能教出个样样都挑不出错来的女儿,西边府里,却是明蓁自个儿在备嫁妆。

纪氏一是不想管,二是不好越过亲爹娘伸这个手,也不知道明蓁心里存了多少委屈,还是明潼日日都去看她,见她不得要领,这才来告诉纪氏:“娘娘且不知道,大伯娘连这些个都叫姐姐去备,她自个儿竟似没出过嫁似的。”

梅氏身边也有老仆,可原来出嫁时就择得年纪大资格老的稳妥人,到梅氏都三十了,可不全告了老,明蓁身边竟一个能帮衬都无。

明潼这一句说的纪氏嗔她一眼:“可不许背后这么说长辈。”嘴里这么教训,却半点没有斥责她的意思,想想明蓁确是可怜,可这话说出去又有谁信。

父母双全,还恩爱如斯,又是嫡长女,还配了当王妃,可颜明蓁的日子打小便不好过,梅氏说的好听是有风骨有文才,那得分摆在什么地方看。

在陇西别个会赞一句到底是梅家出来的,可在金陵,在颜府里头,便是下人也要说,这个主母不庄重。

不识柴米油盐价钱贵贱,却能说出二十八种赏梅花的绝佳意味,一付多愁多思的模样,拿出来怎么立得住,连纪氏初嫁进门来,也觉着梅家把女儿给教坏了。

若不是万幸碰上颜顺章,这付模样在后宅里头怕是叫吃的骨头渣子都不剩了。纪氏不愿管这事,明潼却想让大堂姐念着纪氏的好,摸了良心说,颜明蓁是个念旧情的人,得了她的情宜,往后他们这一支才能跟着沾光。

纪氏听明潼说的可怜,叹了口气:“能怎么着?我一个婶娘,还能插手她的房里事?”明潼挽了她胳膊:“哪里用娘亲自过去,挑个嬷嬷去就是了,总归我每日里都要去看堂姐姐的,私下里把这事儿办了,她无人帮衬,外头来的,总不贴心。”

纪氏叫她说动了,思量一回,还是只有喜姑姑,乐姑姑为人方正,平姑姑只管着食事,如今去还用不着,等把嫁妆点出来,再捎带手的,教她怎么管厨房,厨房库房扎进了口袋,一府里的事也就错不了了,旁的也只能看她的造化。

喜姑姑却是带了明沅一道去的,别个都进学,只她还不到年纪,连明潼都要学一上午的琴书,沣哥儿还是娃娃,大家一道散了这才逗她,明沅一个人,只能在院子里看着九红摘柳芽儿。

九红生在穗州,自寒食吃了一回嫩柳芽儿拌豆腐,算是开了眼界,她在穗州自来不曾吃过这东西,哪里知道嫩柳芽儿淖过水跟秋油拌了豆腐竟是这般好味。

穗州自立春始便要插秧苗了,到得寒食柳叶儿都长老了,哪里还能入口,九红原来在穗州时,明沅房里的丫头便只她早早就换了春衫,等船往金陵来,离得愈近,她越是缩着发抖,还借了采苓的薄袄子穿在身上。

明沅早上写了三张大字,抱了皮球在廊下海棠花荫下面拍皮球,嘴里还数着数,闺秀能活动的项目少的可怜,拍皮球跟跳百索这两样,再不能丢。

九红折得一竹箩儿柳芽芽,捧在手里过来,采菽见了她就笑,采苓口快,刮了脸皮问她:“那外头的柳树儿都叫你摘秃了吧。”

九红红了一张脸,笑嘻嘻的撸了腕子:“我把这个送到厨房里去,中午还吃拌豆腐。”采苓咯咯笑个不住:“这许多,便是再吃一旬日都足够了,不如晒干了泡茶喝。”

明沅还从来没喝过柳叶茶,她们说起来却寻常,清热解疹的东西,还有生了痦子拿柳叶来贴的,几个丫头正说着,喜姑姑自里边出来,到了她往揖绣楼去的时候了。

对外只说是对帐,颜明蓁晓得纪氏的顾忌,却不能埋怨母亲,也帮着遮掩,明沅初两日只当是真个对帐,如今也明白过来了,她把皮球递给采薇,急巴巴的赶了两步:“我也去玩。”

明潼是知道明蓁要当皇后,明沅却只认准了这个大堂姐往后会是王妃,现在跟她打好关系,年纪上头不可能知心知意,起码也能留几份香火情,真的在古代生活了,才知道什么是宗族,什么是亲戚。

那句打断骨头连着筋,半点也没错,过去两家不来往,那就真的断个干净,可在这里,便没有“断了来往”这一说,一家子出来的,那就是一家人。

喜姑姑原没想到带明沅去,听见她这话略一思量,也抱了一样心思,牵了明沅,高了声儿道:“好,便带着六姑娘走走。”

纪氏在内室里分明听见了,也只当寻常,一个往后发在封地的王妃,名头是好听了,除非颜连章往成王封地当官儿,别个再不能借着他的势,何况明沅还这样小,哪里能知道这些,当真是去玩的。

明沅还是头一回到西府来,往常她只去过几回北边府里,还是为着去给伯祖父请安的,纪氏带了她们去了几回,袁氏的脸上就不好看了,伯祖父特别喜欢澄哥儿。

澄哥儿叫纪氏养得很好,见着伯祖父也不怵,他一问功课,澄哥儿便兴兴头头的要把自己写的字给他看,颜老太爷伸手就把他抱到身上,澄哥儿长得实,他还使不上力,最后是澄哥儿自个爬上他膝盖的。

袁氏立在一边,脸都绿了,出来很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纪氏沉了脸,斜她一眼,再没带澄哥儿去过,反倒是伯祖父一直念着澄哥儿,时时叫了他过去玩耍。

袁氏再不甘愿,也不能违了他的意思,只回回来都挂了脸,澄哥儿自家也觉这个婶娘不喜欢他,有一回扒了伯祖父告诉他,他以后都不来,把老人家气的不轻,提溜了儿子痛骂一场。

袁氏生受了,却觉得是纪氏使的坏,还说甚个小人儿哪里懂得眉高眼低的,必是纪氏教唆了他,两房更是能不来往,便不来往了。

明沅只当东府的花园已经很好,哪里知道西府更是了得,绿漆大门上边悬着一块匾,刻了“吾爱庐”三个字,再往前走,先见着叠石幛山,待转过刻了叠云堆雪的假山石,便是一幢两层高的大楼。

东边府里这就是回事堂了,这儿却是读书厅,里边摆了三张花梨木的大案,摆着笔墨纸砚,喜姑姑抱了明沅指点着:“那是堂姐堂兄读书的地方。”

倒是好风景,外边就是假山石群,里头看着还能过人,两边花石小道,再往前走就是一处湖,一南一北相对,一个观鱼槛,一个听琴轩,喜姑姑见有丫头守着,隐隐还能听见琴声,便住了步子。

既带了明沅原是该拜见大伯大伯母的,可这两个的规矩古怪,一个坐在观鱼槛里谈琴,一个在听琴轩里头应和,实不好上前去,便绕了隔墙小路,一路往揖绣楼去了。

那头由着宫人守了,喜姑姑拍拍明沅的背:“姑娘见着大姑娘,可得好好行礼。”便是她不说,明沅自个儿也知道,点点头,摸了自个儿荷包上的结子道:“我把这个送给大堂姐。”

喜姑姑抿了嘴儿笑,进得院中,步子便放缓了,几个丫头见她还抱了个穿大红销金衣裳的女娃儿,知道是养在上房的六姑娘,因着年小并不请安,只低声问好,迈过抄手游廊,早有朱衣在那儿侯着,她看见明沅先是一怔,尔后又笑:“六姑娘来了。”

颜明蓁持了书卷靠在窗边,喜姑姑进去先放下明沅给她行礼,颜明蓁闪身受了半礼,明沅赶紧抱了手躬身:“大姐姐好。”

颜明蓁看见明沅翘翘嘴角,放下书卷,冲她招了招手:“这是六妹妹吧,快过来。”

第36章 酥油泡螺

明沅在颜明蓁里见识到了甚个叫皇家气象,明蓁既是定下的成王妃了,又因着年少,给派了四个教养嬷嬷来,到及笄成婚,还有两年,这四个嬷嬷便是要将她在这两年里头,教出一身气派来。

宫嬷嬷还道:“姑娘的规矩本就是好的,可别怨咱们腆了老脸指谪姑娘是鸡蛋里头挑骨头,只往后姑娘同王爷成了婚,总要在宫里住个一年半载的,到时候便知道这些东西能派大用场了。”一面说一面脸上带笑,话虽说的软和,意思却再明白不过,还是得从头学起。

圣人喜欢了你,便把你留在身边,不喜欢你,便把你赶到天边儿,可圣人连太子都不喜欢,成王这样既不长又不嫡的,更不必说了。

这可有好也有坏,不必跟太子妃似的,看元贵妃这个庶母的脸色,每日里战战兢兢,唯恐什么地方做的不到,惹恼了她,叫她往圣人跟前上眼药。

明蓁最多只须忍得她一年,这一年里头挑不出错来,等往封地去,在那地界还不是由着成王横了走。

“谢嬷嬷们的教导还不及,哪里还能埋怨,宫中规矩大,我也怕往后叫人挑了不是呢。”那个“人”,不必说就是元贵妃。

太子妃才刚进门,连张皇后也放宽了她,总归是新媳妇,有些事儿得慢慢学,元贵妃却端了架子,已是在清明祭祀的时候申斥过她一回了。

这些个消息也只在内里流传,嬷嬷们积年呆在宫中,眼见得多了,那一位的性子揣摩的很是明白,那是无事也要搅三分的,原来是宠妃便还罢了,左右没生下孩儿来,挨得十几年,那别个有子的妃嫔都能由着儿子接到封地上去,再不济还有女儿帮衬,元贵妃有什么?

哪知道她竟能生出儿子来!这消息一出,阖宫上下怕只有圣人一个高兴的,元贵妃一系烧香拜佛,剩下的那三宫六院,便是夜里也叫惊醒了,从此可再没指望,便是张皇后也晓得若皇帝不早早死脱,自己的儿子怕是登不上大位了。

颜明蓁原来聪明是聪明在后宅事上,眼光只落在这品字型的宅院里头,如今站得高了,她立时便看的远了,天下万事通一个道理,那些个大臣娘娘,想要的跟得脸丫头管事婆子想的,并没什么两样。

只不过手段更多,心思也更隐秘罢了,有些事一通百通,不必嬷嬷说些什么,她一点就透,这四个嬷嬷以宫嬷嬷为首,背后也感慨,且喜跟着这么一位,那分到太子妃那头的,如今可不知如何头疼呢。

她们教的用心,颜明蓁学的也很是用心,这才几月功夫,行动说话都叫渐渐养出了仪态来,说到底不过一个慢字,说话要慢,要有条理,能不说便不说;举动要慢,姿态要美,便有天大的事在眼前,也要稳得住端得起。

宫嬷嬷因着见过几回明潼,背地里还同颜明蓁说:“东府那位三姑娘,规矩倒很不错。”又怎么会不好,明潼在宫里生活了七年,最后两年虽叫关着,头五年却是实打实的日日在妃子娘娘面前呆着,她在自个儿院里还松快,一进得揖秀楼,便似又进了宫,立时就端起来了。

她一个人规矩好了,连带着往下几个孩子规矩都好,澄哥儿是男孩子还不好比,下面几个明沅学她学的最多,她分不清家里宫里,只知道明潼做了,跟着学准没错。

颜明蓁原就有意跟纪氏交好,再由着嬷嬷们一说,面上微微一红,心里泛出苦涩,单单把纪氏拎出来说,想是几个嬷嬷也觉得梅氏…实在是不大气。

哪一家子的当家主母成日里想着游乐,那头颜家大伯父才好,西府里已经开始着手办花宴了,正是海棠花儿开的好,她一个主母不去管家理事,却亲手摘了花调胭脂膏子,还做得花笺送到女儿房里,似模似样的要请女儿去宴花。

几个嬷嬷瞧在眼里,越发觉着这位姑娘不容易,总该给她寻个榜样出来,嬷嬷们一肚子宗室经,晓得纪氏是在祖母跟前长大的,她的那位祖母可不是宗女。

这才单单把她点了出来,明蓁再觉得面红羞愧,也知道嬷嬷们是为着她好,这才你来我往,梅氏往她这里吐苦水,说纪氏贼精,滑不溜手,根本没出力为她想法子。

明蓁不知说甚个好,又是备茶又是备点心,听她抱怨了百来句,实坐不住了,略提一句,那玉兰花儿也开得好,梅氏立时便拐到要把那玉兰瓣儿一片片摘下来,在这上头作诗,这才算把事儿茬了过去。

此时见明沅来了,牵着她坐到罗汉床上,抓了一把糖塞到她手里,赞了她两声乖巧,又叫檀心拿些玩意儿出来给她玩,自个儿跟着喜姑姑学赚些嫁妆来。

明沅拿眼儿一溜,暗暗咋舌,她已经知道西府是没有自家产业的,不过有些铺子收收租子,等的全是公中发的钱,可看明蓁这里的陈设,不说明潼,却是比纪氏还更华贵几分了。

光是这一张黑漆嵌螺钿花鸟纹床,便纪氏那里也没有的,她身上衣裳头上的首饰,也比纪氏家常穿戴的更好上几分,却是还没进宫,已经叫养成王妃的日子。

梅家百年大族,陇西一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前朝时还曾出过一位皇后,到得本朝开国,还未打到地方,便先打开城门,保全一城老少无一死伤,连着自家产业虽在战事军需中折损几成,到底根气未断。

连着山头的千亩田地俱是她们家的,更不必说铺子了,梅氏的父亲是这一代的族长,梅氏上边还有五个哥哥,小女儿养成这番性子,那外头的一个都不敢嫁,满门弟子看下来,只捡了颜顺章,陪了大笔的妆奁,把女儿嫁到了金陵。

颜顺章便是不靠着家里的产业,光是舅兄弟送来的这份子田租钱,也够他们一家生活了,这些东西,便是才下旨意,梅氏往娘家报回去,娘给捡了好的,给外孙女送来的。

如今到外孙女办嫁妆了,外家又出钱又出力,不说那些个桌床用具,也不提绫罗绸缎,只说送了来的画卷书刻,便是世所罕见的珍本了。

喜姑姑把那份礼单子拿在手里,跟明蓁两个论起怎么造册,明沅别个全不懂得好坏,什么调琴玩月图,什么唐王出猎图,明蓁都不瞧在眼里,只当寻常物件记录,可等听见她说文徵明诗画八轴也只中等往上,明沅心里抽一口气,目瞪口呆。

她到古代也有些日子了,还是第一回叹一个女人好命,这梅氏的命也太好了些,好的让人咬牙切齿了,她从生下来就注定不必奋斗,怪不得能使性子,不光是亲爹娘,还有五个哥哥惯着呢!

真是货比货扔,梅氏在家靠父母,出嫁了靠丈夫,到得年纪大了,又靠起女儿来了!明沅心里感叹,手上却不停,在屋子里玩耍的东西有限,她便从绣箩儿里头抽出丝绳来,小指头一翘一翘的编起攀缘结子来。

颜明蓁忙的很,她手里捏着母亲的嫁妆单子,还有亲爹家里的铺子产业,可这些东西俱不能带到封地去,说来好笑,这些将要成年的皇子,到如今还未定下封地来。

元贵妃一娇,圣人的骨头就跟着软了,总归除开太子,别个皇子都还是半半截的年纪,有大臣上表催促了,圣人捏了表就叹,说臣下不懂得为父之心,他实是想把儿子留在身边久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