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姨娘那双大眼睛黯淡下去,挤出一个笑来:“我竟没想着。”

“姨娘如今回来了,往后时常走动,也不必急着这一日。”明沅给她画了个饼,见着她脸色好起来,心里不落忍,叫银屏抱了沣哥儿,一路回去,沣哥儿先是不说话,到了栖月院门口,伸手捏捏明沅,明沅弯了腰听他说话,他却把背着的那只手摊开来,原是手心里藏了一颗松仁糖。

这番会晤,不独纪儿满意,安姨娘也放下了心,夜里哄睡了沣哥儿,看着他白团团的小脸蛋,嘴角抿出一个笑来,抬头对明湘道:“六姑娘倒是个好的。”

明湘既不说话也不笑,看看安姨娘,等她瞧过来了,才垂下眼睛,轻轻“嗯”了一声,手里攥着绣活,安姨娘给沣哥儿掖了被子,又来看女儿的活计:“换来的珠子,可用上了?”

“用上了。”明湘指指那一匣子珠,个个都是米粒大,这斗蓬做得仔细,一圈圈儿绕了金边牡丹花,牡丹上边还有四只金凤,是按着亲王妃的质式来做的:“还没问过两个妹妹,咱们这送个去,也太扎眼了些。”

安姨娘摸摸女儿的头发,女儿生的怯弱,可也到底十岁了,最好的亲事自然是嫡出女儿的,可她的女儿也不能落到别个后头去,万幸跟六丫头差着岁数,太太既抱了她往上房去,便是给自己全脸面也不会挑个差的,她笑一笑:“你大姐姐及笄,又是未来的王妃,这样的大事,咱们送份重些的礼,也是该当的。”

明沅洗了头发,采菽九红两个给她绞干头发,靠着火炉一层层烘干,再拿篦子上了茉莉花油,且一枝红玉兰花头的银簪松松挽起来,她的头发一直没剪,已经留到背腰处了。

采菽得了喜姑姑的吩咐,晚里睡前总要拿牛角梳子梳一百下,明沅抱了膝盖,把下巴搁在膝盖上,只穿着中衣露着脚尖,采苓进来瞧见赶紧要给她盖:“寒从脚起呢,姑娘赶紧脚捂住了。”

明沅应一声,只不动,采苓叹一口气儿,拿了毯子给她搭往腿,几个丫头互换一回眼色,采薇先忍不住:“姑娘心也太软了些!”到底是明沅的生母,她不敢说的过份,却低声念叨:“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因着采茵未去,很有些不解:“给咱们姑娘脸子瞧了?”

采薇啧一声:“可不是,却不是你想的那一位,是那再老实不过,一句都不敢高声的软和人。”她一面说一面拧了腰,手指还点起来。

看的明沅“扑哧”一笑,采薇急了:“便是太太,也没在姑娘跟前说这些个话,她要表功该往正院里去,扯着姑娘说这些有甚用,闲的!”

明沅倒没觉得她无礼:“你这话屋里说便罢了,我一向同四姐姐好,这话可不能落到她耳朵里去!若外头有传出去的,看我说给喜姑姑知道去。”

采薇鼓了嘴儿:“哪用姑娘去告诉,只怕这会儿,上房已经知道了。”各个房头里添的小丫头,可不抱着手炉捧着斗蓬跟着。

“别个说的算不到咱们头上,可自屋里漏出去的,也赖不着旁人,我平素没那么些个规矩,这回却是谁说,谁就领罚去。”

采薇一甩帘子出去了,明沅使个眼色给九红,九红跟着出去劝,采菽看看她并没生气的样子,帮道:“她性子急些,心里总归是为着姑娘。”

明沅缓缓吐一口气来,她为的不安姨娘,是沣哥儿。

第64章 金丝卷儿(捉)

明蓁及笄倒比过年更成了府中大事,梅氏的嫂嫂自陇西赶来,还一并把梅氏送去梅家读书的明芃明陶带了回来。

西府里刹时热闹起来,既要备年节礼又要备及笄礼,还得安置屋子迎接客人,明蓁年纪渐大,这些个事儿原来还需帮手,如今只自个一人料理,指派了身边四个嬷嬷一人管着一人样。

食事器具,屋子人手,礼器礼具跟司礼接待,她虽一并办了,碍着晚辈身份总要拟了单子给梅氏看,梅氏这时候又想起纪氏来:“这些个我拿不准主意,你不若去给你好婶娘看看。”

明蓁对亲娘行事早就习以为常,只提一声:“娘那时候总是按着古礼办的,看看可有缺什么?”梅氏的笄礼是很盛大的,在陇西有头脸的俱来了,她只记得当时如何风光,要说一步步怎么操办却实不记着了,身边又没老人能提两句,还是一路侍候的她的丫头,还能说上两句:“只记着原来是要围绣幛的。”

说的全是不着四六的话,明蓁也一径听着,出了门心里叹口气,转头便去了纪氏那儿,纪氏听见她说的,端了茶盅儿一笑:“帟幕是必要围的,在屋子的东北角里,既挑了顺德堂,那倒不必画阶了,只列出正宾位同赞者们便是,余下的比着祠堂里头的摆,再错不了。”

这些明蓁却有些不知的,又没亲戚好帮,几位嬷嬷打小进宫,倒是见过公主笄礼,却不同按样子办下来,她即点了头:“多谢二婶了,我这儿确有些不凑手。”

纪氏也知道她为甚不凑手,梅氏却也是想着女儿的,她想把顺德堂前两株古柏换成台阁梅花,台阁梅氏蕊中含蕊,花中有花,俗名叫作有喜花,得着这样的好意头,往后自有好福气。

纪氏丈夫不在身边,也不愿去插这个手,袁氏一向只顾着自家,这会儿也不开口,颜顺章竟还觉得妻子想的很对,把明蓁一人晾在那儿哭笑不得。

过年时候不动土,这会儿都要腊八了,竟还想着要移株,冬日里移栽,哪有成活的道理,好好两株柏树活不成,连移来的梅花也活不成。

纪氏原在妯娌间还会包揽,自得了灏哥儿,便万事都不想了,她要全脸面,叫外人看着颜家三房和睦,反倒还落了家里的埋怨,明蓁写嫁妆单子那事儿,袁氏便说是纪氏有意要摸西府的家底。

这些隐隐绰绰的话传出来,纪氏也不好发落,所幸梅氏读书读的酸傻,听见这话也只一哂,她一向瞧不上这些,到这个年纪了也依旧还瞧不上这些。

明潼倒是生了一场气,她再没成想叫娘受这排揎,那房里的明涴原来就关在屋中,轻易不叫她出来,东府西府办的几回宴请,便连帖子也不曾送去,总归她是个三岁小娃,懂得什么,如今明涴五岁了,却还不曾到姐妹间来。

明潼有意忽略,底下几个妹妹跟着,偏袁氏还不觉着,也觉着女儿还小,她自家不认字的,也没想着要女儿认字,什么琴棋书画,更不必去学,女人家,只要理得后宅便是,学得这样能干,又有什么用处。

纪氏又不是泥人,便是泥人也有几份土性,她不沾手,是想着了没开口,到得梅氏,她却是真想不着,两个不曾开口,男人家更不会管到后宅去,颜丽章自个儿淘换善本珍本,竟不知道女儿到如今还不识字。

“你那头办事,我倒想叫你几个妹妹去看看,总也有了些年岁,往后出门子,见过大事就不慌了。”不一定嫁出去能办大事,但见着事不能怕,不能丢了娘家的脸,叫别个说她没教养好女儿。

明蓁一听就明白她的用意,立时就点了头:“只我那儿乱得很,妹妹要来我派了人来请便是,婶子这儿也要年礼,便不叨扰了。”

等三姐妹夜里再来请安的时候,纪氏便道:“你们几个也都大了,除了读书,也该晓些旁的事,西府大姑娘那儿要办宴,你们姐妹便跟着去瞧瞧,往后遇着了才不怵。”

明湘明洛两个面上带红,往后说的可不就是出嫁之后,带着羞意应声,退回去的时候,两个交换眼色,明沅叫她们挤在外头,她啼笑皆非,才这个年纪倒已经想着亲事如何了。

笑意一闪而过,当真想起亲事了,到了这里才知道亲事绝不是小说电视里说的那样,女人是有选择机会的,寺庙里一见,花会里一见,自此就生情结缘联姻。

小姐身边跟着四个丫头,一只脚动八只脚跟着,她不过一双眼睛,后头还有四双更跟,初中时候看的小说里那些大家庭里落水私通陷害,简直可笑至极。

纪氏便喜欢每一个庶女了?不见得,可她依旧得把她们教养好了,只有教养好了,她娘家女孩的德性才有保障,明潼的德性才有保障,外头人又不能进到内宅来住上十天半月相看,看一个女孩儿的品性,看的就是母亲。

两个少有这样兴奋的,连明湘都掩不住笑意,明洛吱吱喳喳说个不住,一时问明儿穿什么衣裳,一时又说总不好空了手去,得带点儿东西,等发现明沅一直不出声,又转回来拉了她的袖子:“六妹妹,你穿什么?”

明沅笑一笑:“前儿不是才送了衣裳来。”自小到大,除开明潼,她们几个的衣裳一季总有一套是一样的,除开身量不同,花边纹理颜色俱都一样,这大概像是庶女制服,办大事出客的时候穿的。

明洛一闷,连明湘都转过身来,两个也不是笨人,明洛叹口气:“我还想穿缠枝牡丹团花的那件呢。”

“牡丹是大姐姐,咱们是绿叶。”明湘接了口,显是已经预备穿一样的出去了,连着首饰金锁也是相同的,除开她们,澄哥儿沣哥儿两个也有一样的衣饰。

明洛觉着没趣儿,她喜欢穿戴,张姨娘又事事依了她,她的衣裳箱子倒是三个姊妹里头最满的,一件小袄一条综裙,这个年纪已经穿起高底鞋子来了,上边缀着珠子,还特意在暖阁里掀起来给她们看,看的明湘满眼羡慕。

明洛垂头丧气的回去,到得门边伸手捋了朵腊梅,噘了嘴儿跺脚:“没趣儿!”哼一声转身回去,一姐一妹反而笑看了她。

再行得一段儿明湘也到了地方,她们自沣哥儿去见过苏姨娘,虽还来往如常,却总有些尴尬,明沅笑眯眯的看她进去,明湘却回转身来,拉了她的手,拖她行到树下。

风一吹,枝上几朵蜡梅扬下来落到明沅头上,明湘伸手给她摘了,冲她露出一点点笑意:“明沅,我代我姨娘,多谢你。”

第二日三人穿着一色四喜如意云纹锦袄,下边一色蜜合色综裙,颈里一样的金锁,发饰挂件也是一样,明洛也不曾穿高底鞋,同纪氏请安的时候,她一打眼就笑起来:“头一日去,这么着很好,明儿再换了一色的衣裳,过得两日去得熟了,再换便是。”

那就是还要穿两日同色的衣裙,可到底能穿自家衣裳了,明洛笑一笑,接了一碗糖蒸酥酪,仔细吃用了,才一道往西府去。

连礼也是一样的,不过几道点心再配上茶水,往大屋里去见过明蓁,一时也插不上手,坐定了看着明蓁一件件的料理事体。

“北上为首,立了案,把酒器摆在那头,帟幕的花色可定下了,支上架子,防着明堂门大开着吹倒了。”她说得两句,还转头笑一笑:“我这儿腾不出功夫,你们自己顽罢。”

仆妇上了一台小圆桌,上头摆的各样吃食,还有双陆花牌,纪氏让她们来是学东西的,明湘存着心思,明沅也不孩子,只明洛一个拿那些花牌下来翻找,还一字儿排开:“咱们来抽牌子罢。”

却无人理她,小声说着话,金丝卷银丝卷寻常爱吃的,这会儿也没人动,明洛正觉得无聊,前边来报:“大姑娘,二姑娘跟大少爷家来了。”

明蓁总有两年未见自个儿妹妹弟弟了,心里虽不能怨母亲,到底想着等出了嫁再没有亲近的时候,这会儿回来,怎么不高兴,立起来就要出去迎,还是宫嬷嬷拦了她:“姑娘好歹换一件衣裳,说要来肯是只到渡口,还有你舅姆呢。”

许氏是主宾,明蓁打小就不曾见过,换了一身大红刻丝满地花的锦袄,再换了遍地金葱绿长裙,脚下踩了软香羊皮高底鞋,披上浅金色斗蓬要出去,回头冲明沅几个招招手:“你们过来也一道罢,总要见过。”

一行人穿过西府花园去往前堂,颜顺章当差,梅氏也急急出来,拉了明蓁的手翘首以待,明洛压低了声儿:“我总有四年多不曾见着大哥哥了。”

明沅更是连颜明陶什么模样都忘了,只记得祭祖的时候见过一回,连纪氏也来了,还带着澄哥儿沣哥儿灏哥儿,这算是一家子的亲戚,沣哥儿一见姐姐就笑眯眯的过来,明沅一手牵了他,澄哥儿也立到她们一边。

前边还防着天阴点起了灯笼,今儿雪雨天气,路上确不好行,一个人罩着墨色刻丝鹤氅急冲冲往堂前冲进来,梅氏一声喊出去,那人掀了帽子便笑:“姑姑认错了!我可不是明陶。”

明陶这才冲回来,两个原是赛跑,梅氏一怔:“你是大哥家的,小四是不是!”

许氏这时候才进了门,笑眉笑眼,很是福态的模样,斜眼嗔了儿子一眼:“可不是,我命里的小魔障!”

明芃跟许氏身边挽了她的胳膊,这时候出来冲着拜见母亲,扯了明蓁的衣袖,眼圈一红:“姐姐。”

那男孩却满屋子绕起来,眼睛一时看看这个,一时看看那个,最后落到明沅三姐妹的身上,手指一点:“小姑,你还生了这么些个妹妹?”

“不许混说,才刚进门你像个什么样子!”许氏一把扯了儿子,敲敲他的头:“他就是这么个性子,来的时候非要跟着,我说他淘,老太太还说他这是活泛,到姑姑这儿来,再没有拘束的。”

这个小儿子,是养活在梅家老太太跟前的,梅氏自然知道,她把女儿送了去,便是母亲来信,说让两个小的自小养起来,往后感情才深。

看看明芃瞪他,一脸不耐烦的模样,心里先笑开了,拉了他的手:“到姑姑这儿来,再不必拘束,这都是你表妹们,这是明湘,这是明洛,这是明沅。”

第65章 荔枝酒

梅季明拿眼儿把明沅几个一一看过去,到底年纪不大,又一屋子长辈,续过礼,梅氏同许氏多少年不见,指了丫头送他们到院子里头玩乐,自个儿拉住许氏,把这及笄礼的单子给许氏过目。

明芃就在许氏屋里头养活着,家里如何早就叫许氏套了出来,自家这小姑这辈子便是这么个性子,也亏得姑爷不相欺,遇着的妯娌又是和顺的,对着纪氏歉意一笑:“原该一处说说话,只我这腰不好,等歇过了气儿,再去东府拜访。”

袁氏自始自终不曾出来,许氏也不在意,跟小姑子一道回去,还叹一声:“你这个二弟妹是真挑不出错处出来了。”她只当几个姐儿穿那么一身是专迎接她的,一眼看着就是有规矩的人办出来的事儿。

梅氏见着家乡亲眷,肚里有倒不完的话,这会儿不拘嫂子说甚,俱都点头:“很是,原婆婆在时,便是这么说的。”

三岁看到老,梅氏三岁就能背长恨歌了,只当她天生聪颖,哪知道到十三岁二十三岁全无长进,诗书读的越多,人越是发木。

许氏能当梅家长子长媳,自然不是光靠着诗文出色,她宽和一笑,一路穿廊过院,到得“吾爱庐”前,抿嘴笑了一下,公公婆婆眼睛真是毒,这么个女婿竟从千人里挑了出来。

梅家立得书院,不独陇西一带来求学的,隔山渡水的也有人上门求学,及其盛时,一片山头都是朗朗读书声,连着山脚下下的农夫也得念两句“道可道”,脚夫货郎也能说两句雅谑,猜个论语灯迷。

家里这个小闺女养成这付性子,便还能挑着个同她一般呆傻气的夫婿,可不是高运。许氏见着小姑子院门口刻得“无俗韵轩”四字,还是颜顺章手笔,开间进去是漆画山水长卷,三间屋子并不用墙隔断,而是用高山流水的雕花门虚隔起来,两边粉墙挂两幅画,一幅是管夫人水竹图卷,一幅是逃禅老人雪梅图。

见着管夫人,便想起了《我侬词》,许氏便似见着了闺房私事,扭过脸去不看,到右边屋子临窗的罗汉床边坐了,丫头送了台阁雨花茶来,专捡了一层开花的白梅花儿,滚水一倾,花心里包着那朵也开了,一屋子的淡雅香气。

许氏是见惯了这些的,出了一个梅氏,她父亲是族长,到了这辈儿,都知道有个清雅出尘的姑姑,俱都学了她的样儿,什么梅花上的雪水刮到红泥瓮儿里,埋到老梅树底下三五年再拿出来烹茶吃;什么择选将开未开的荷花,把新茶叶封到花苞里头,拿红丝线扎住口,隔得四十九日,倒出来三宿三晒,制成莲花茶,一个个的能折腾得出花来。

她自己的女儿,闹腾也是闹腾的,可她却逼了女儿学管帐,小姑子家里,要不是有个能干的女儿,往后可怎么接手。

许氏为着小姑担忧明蓁嫁后的生活,梅氏却浑然未觉得,已经问起了父亲母亲:“爹娘可好?几个哥哥又好不好?我上回子托人送的茶叶,爹吃着怕是淡了,娘约摸正好。”

许氏都插不进口去,抬手摸了梅氏的鬓边,给她把散发往后抿抿:“爹娘都好,爹这个年纪了还上山去给学生上课,挨着个儿的把你哥哥们提溜出来下棋呢。”

梅氏掩口而笑,眼角一弯:“爹就是这个脾气,原来也最爱让望舒陪着下棋的。”望舒是颜顺章的字,这字也是老丈人给取的,取的是“前望舒使先驱”之意。

许氏便跟着笑:“那是妹夫好脾气,你几个哥哥原还陪着,这会儿也没那么好性了,倒把你侄子们推了出来,逗老人家玩呢。”

梅氏先是笑,落后又思念起家中岁月来,感叹一回:“若能回去住上三五年便好了。”许氏哑然,赶紧说到正题:“等往后总能回去,我这回除了来当大外甥女笄礼的主宾,还有一桩便是我季明的事儿。”

许氏的意思,是两家先换了信物:“我原说晚几年也不要紧,总归是落到咱们家了,可娘怎么也不肯,非摸了块老玉出来,得她瞧见定下来婚事儿,才心安。”

有明定自然最好不过,梅氏却拧了眉头:“可若定下来,这两个便不能常见了。”许氏哧的声笑了出来:“不告诉她们便是了,小女儿家还是平平常常待更好些。”

姑嫂两个相视而笑,梅氏教养出来的女儿若像了明蓁,许氏半点也不挑剔,也没个挑剔处的,可若是明芃,还真得好好教一教,琴棋书画自然要学,梅家出来的女孩儿,这些个都不通,可不叫人耻笑,但只会这些,她这个当婆婆的,又怎么放心把儿子交给媳妇照顾。

这边姑嫂两个换帖子换信物,那边明蓁院里头,却吵了开来,季明进了屋子便没了拘束,明沅抱了沣哥儿喂他吃糕,澄哥儿跟明陶两个论起两边学问长短来。

曹先生对陇西梅家极是推崇的,听见是那头来了人,这才准假,澄哥儿还带了一篇自个作的诗文,同明陶两个对答,季明却不耐烦这些,他自生下来听的就是圣人训,家里吃饭,还得择一句《论语》,讲的明白了,才能下筷子。

好容易来这儿松快了,更不肯听他们说这些,钻到东边厢房来,见着一桌子菜,先跳起来:“好哇,瞒着我吃席。”

明洛跟他相熟,批口便回:“早知道你是大肚汉老饕客,咱们一说还落得什么到肚里?”说着掩了袖子笑,还指点起明沅几个来:“赶紧装进肚里,你们不知道,他是食客里的强盗,得从筷子上争呢。”

季明两边眉毛高低一挑,挨着个儿把明湘明洛看个遍:“我这轮着瞧一圈儿,一个个都跟大表姐相似的,统统有福之相,怎么偏你,生了张尖嘴巴!”

明芃一听就立了眉毛,这两个时常就要拌嘴,哪个也不当真的,明洛缩了头不说话,明沅瞧出是玩笑,独明湘绞了手指头,她哪里见过这样场面,澄哥儿自来友爱,虽跟她们不怎么亲近,却没这样讥笑的时候。

她两边望望,有些想出声作和事佬,可这两个她一个都不相熟,不敢贸然开口,往常姊妹间少不得口角,明湘总让着明洛,明沅又最大方,明洛自个儿争一句便觉得没趣,三个人从来没吵起来过,咬了唇儿垂下头,明沅伸手去捏捏她,冲她笑一笑。

那两个还拌个不住,你来我往,一句都不肯吃亏,声音越闹越大,连外头的明蓁都听见了,隔着流云万蝠的落地雕花罩瞧过来:“又混闹,你是主人,怎么这样待客。”

明芃扁嘴儿,趿了鞋子挨到明蓁身边,挽了她的胳膊:“姐姐再不知道,他成日介给我气受的。”

明蓁一手搂了她,眼睛扫扫她脚下的鞋子,抿了嘴儿笑,若不是着实亲近了,哪里会脱了鞋子上床,她一眼过去,明芃立时觉出来,脸上红透了,声音嚅嚅:“我那靴子吃了水,都湿了。”

毛毡底儿的,自院门口进来,底下浸了水,这才脱了,自家觉着羞,拿眼睇过去,梅季明却不曾瞧过来,捡了桌上的金乳酥,拿碟子托住了,一咬一口,嘴里的还没咽下去呢,就又伸了手去勾银芋团子。

明芃哼一声,扯着帕子转回来,满面小女儿态,明蓁见了莞尔一笑,搁下手头的事儿,牵了妹妹的手往姐妹中去,抚了她的背往前一扒:“不如夜里便在我这里摆席,叫厨房整治两个好菜。”

既是明蓁相请,便遣了丫头回去告诉纪氏,纪氏也正在同琼珠说话:“库里还有几架屏风?”

琼珠是管着这些的,立时报了数出来:“有一架十二扇的山水大屏风,一架大红缎子金银丝线绣的牡丹富贵,才刚大姑娘那儿的朱衣来回,说想借了使使,笄礼那一日好用。余下四幅的八架,单幅的也有四架。”

纪氏略一沉吟,扣了扣桌面:“我记着有一幅花梨木底座,玻璃纱的玉兰绣屏,拿出来给沅丫头送过去。”

琼珠晓得是纪氏喜她给东府挣了脸,这才赏东西下去,倒是赶了巧儿,碰上梅家来人,纪氏心中受用,含笑应了,等那紫萼过来说明蓁留饭,纪氏一笑:“很该摆宴的,既这么着,明儿我来作东道。”

着人送了一瓮儿荔枝浸酒去,浸得果香芬芳,明蓁寻了一套玻璃杯子出来衬酒,明洛乐坏了,她似张姨娘,量倒不浅,只酒品不好,吃多几杯便成了话篓子,明湘拦着不十分让她喝,自家也拿唇碰碰杯子。

这是今年才浸的,八月里最后一批果子,封上三月能喝,到这会儿封的时候有些长了,颜色味道更醇厚,多用了也一样醉人,明湘一不瞧着,明洛就伸手去拿杯子,她索性压了明洛的手:“这东西喝着甜水似的,总归上头,明儿咱们还读书呢。”

伸筷子给她挟一箸烧羊肉:“你吃这个,我叫她们给沏一壶竹叶茶来。”她同明洛虽没差几个月,一个是春日里生的,一个是秋日里生的,却似大了许多岁,看着明洛比明沅还更小些,轻声细语的哄她,又给她挟肉,怕她吃多了酒,在明蓁院里丢了脸。

明沅照顾着沣哥儿,明湘就给明洛挑鱼肉刺,明洛性子燥,不耐烦吃这些个,吃了一几杯,果有些昏沉,把头搁在明湘肩上,她侧脸瞧瞧,抿嘴一笑,拉了明沅的袖子眨眨眼睛。

等她开口跟明蓁告辞,明蓁点头应了,让朱衣紫萼两个一路送她们回去,明沅给沣哥儿系上风帽裹上小斗蓬,交给银屏抱着,头一抬,瞧见梅季明眼睛瞥过来,扫了明湘好几眼。

明沅一怔,再看时梅季明已经收回了目光,她心里咋舌,走到门边再扫过去时,梅季明的眼睛果然又盯在穿了竹枝莲纹青斗蓬的明湘身上。

明湘兀自不觉,拿手贴了明洛火烧似的面颊,口里又是埋怨又是宽慰,替她把暖手筒套住了,还回身对着明蓁明芃两个施礼:“大姐姐二姐姐,咱们先告辞了。”

梅季明一挑眉毛:“你怎么不喊我?”

明沅嘴巴一抿,明湘自来好脾气,得了这句挑剔也还是笑声笑语:“四表哥,咱们先告辞了。”她这里一句说话,明芃的时候立时瞧了过来。

夜风一吹,明洛便有些头晕,明湘急着送她回去,沣哥儿又不肯叫银屏抱,非要让明沅抱他,明沅便抱了沣哥儿落在后头,澄哥儿原陪着吃酒的,也出来护送她们,立在左边给明沅挡风。

自明潼去了纪家,澄哥儿也挪到外院去了,倒少见他,沣哥儿趴睡着,明沅拿斗蓬给他遮一遮风,澄哥儿停下等她,看她翘着手指头,知道是怕指甲刮了沣哥儿的脸,原来一直不出声,忽的低声道:“六妹妹,你前儿,见着你姨娘了?”

明沅讶异,才要开口,就见他神色不对,少有的拧起眉头来,前后四个丫头都隔得远,他抬步往前去,嘴唇轻轻掀动:“我,也见着我姨娘了。”

第66章 苦百合

夜风夹着雪籽吹打过来,有几粒打在他头发上,澄哥儿吃了几杯酒,通身发热半点也不觉得凉,走得几步,松开襟前的暗扣,大斗蓬披散开去,叫风刮得翻飞起来。

明沅急急跟着,她到底力气不济,抱不住沣哥儿,见他睡着,摸摸他的脸颊,身子微微一侧,银屏赶紧接手过去。

眼看栖月院就到了,澄哥儿回身:“我送妹妹回小香洲。”他才刚说的那句话,叫风吹散在夜色里,明沅心里“咯噔”一下,觑着前后都是丫头,不敢开口说话,却实是想问一问澄哥儿是怎么见着的,既见着了,又说了些甚。

澄哥儿却不再开口了,他忽的开始拔高,立在明沅身边,明沅只到他肩膀,这一向又说在习骑射,身板也不像原来那样单薄,胳膊上有了力气,才刚明沅抱不住沣哥儿,他还帮手托了一把。

澄哥儿不说话,明沅便不开口,早晚要知道的,小时候想不着,是因着不在眼前,别个说她带发出家当了居士,是为着祈福,澄哥儿便信了。

越长越大,又怎会不去想这其中的缘故?澄哥儿打小便知道自己是庶出的,可他自来也不觉得有甚差别,一样养在上房不说,同嫡出的姐姐最是亲近,待纪氏更像是亲娘一般。

到官哥儿生出来,他不曾变,他身边的人先变了,原来他身上的宠爱是最厚的,他要读书要考举,往后还要给纪氏一个诰命。

这是孝,天生便该这样,他一向不曾在意这些,姨娘也是一样每年拜见一回,这一回就是澄哥儿生日的时候。

在穗州时他还年小,一道去见程姨娘时,总有明潼陪在身边,程姨娘做的衣裳鞋袜当场收了,落后便再见不着,他吃用的俱是上等,寻常事物也不瞧在眼里,去到庄上只当是玩,连话都说不上两句,转头便由小厮带出去玩。

还一心惦记着回府里,纪氏这儿特意给他办席,要吃长寿面定胜糕的,等他再大些,扭了身子不肯这一日去,纪氏便也松了规矩,总归一年中去一回便是。

可等程姨娘回了府,这桩事儿却再无人提起来了,她已经是个在家的居士,这些俗务便不该过问了,这是姐姐说的,澄哥儿信了,等小丫头子觑着他在涵碧山房里头读书时来传话,他还发怒。

涵碧山房是个假山石洞,里边用石头雕琢成棋台的模样儿,四面天然太湖石的镂空成的洞窗,透着光进来,躲在里头就似浸在水里,又阴凉又静心,是夏日里读书的好去处。

澄哥儿不要人陪,挥手指了小厮去倒茶拿点心,自个儿翘着腿,坐在绣褥上挨着石壁看书,一个眼生没见过的小丫头子自北边门跑进来:“二少爷,姨娘是叫关起来的,姨娘求着二少爷去见一见她!”

说完这句,跑得影子都没了,站在外边的小厮听见动静进来,半个人影也没看着,还当是澄哥儿唤他,矮了膝道:“茶果点心正端过来了。”

澄哥儿初时不懂这意思,等他懂了,怔忡着说不出话来,听见小厮说话,一挥手:“你去罢,别进来扰了我。”越坐越是心凉,那一页书纸都叫他抠破了。

“姨娘是叫关起来到,姨娘求着二少爷去见一见她。”这两句盘在澄哥儿心头挥之不去,他想找出那个丫头狠狠发落一顿,站起身来往外奔,立时就想去告诉纪氏。

一路拎了袍角往上房跑,奔得一脑门是汗,热的绸衫都叫浸透了,纪氏正抱着官哥儿逗他,满目都是笑,澄哥儿到得罩门边,却又情怯了,他要怎么说,说有人告诉他,程姨娘是被迫当了清心居士的?

纪氏一抬头看见他满头汗的立在门边,拧了眉头:“跟着侍候的都是死人?由着哥儿这么跑!赶紧除了衣裳,把汗擦擦,当着三伏就不着风寒了。”

澄哥儿立时安心了,他脸上憨笑,脱了衣裳擦汗,换上干净的坐到纪氏身边,卷碧上了绿豆百合汤,他含了一口,这汤是多搁了糖的,绿豆熬的起沙,顺着喉咙滑进去,舀着一瓣百合,嚼得都成了渣,舌尖上一片苦意,这才咽下去。

纪氏伸了手指头点他的脑门子:“多大的人了,就要到外院去独开一个院子的,才说大了,倒又顽皮起来。”

澄哥儿吃这几句教训,心里忽的安生了,一脸憨笑,只不说话,纪氏嗔他一眼,捡个小碟子推到他面前,澄哥儿把百合片都挑出来搁在小碟子上,官哥儿在天青褥子上头翻身,翻过去了就仰着脖子冲人笑,才刚那点疑惑一下子消散,澄哥儿顶着一脑门的叮嘱回去了。

明潼知道他顶着大日头奔了一路,只当他淘气起来,挨个儿把身边人数落一回,又叫厨房里煮了姜汁子来,非灌了一碗下去。

澄哥儿为着疑过母亲姐姐羞愧,还生起程姨娘的气来,他夜里贴饼子似的睡不实,心里存了气,过得几日觑着无人,自个儿甩开小厮,到清音阁去了,他要去告诉姨娘,太太跟姐姐绝不是那样的人。

澄哥儿小时候倒乖巧的,年纪愈大越显出顽皮性子来,钻假山洞子看书,躲起来下棋钓鱼,一时不见他,便连小厮也并很着急,哪里知道他爬了假山廊去了清音阁。

那廊道是斜着造的,两边倾斜上去,靠着见山楼,转过一边就是进了另一重院落,清音阁一向少人去,他爬到最高的地方踩着石头翻过去,落地正是假山,爬过两梯石阶,见清音阁前还有人看守,先自皱了眉毛。

程姨娘是家生子,她老子娘都在府中,纪氏调开了这一家子不在紧要处当差,可这亲亲眷眷总还有些沾连,那个送信的小丫头子,就是程姨娘姐姐的女儿,八九岁大在外院洒扫,因着年纪小,又时常在院间来往,不惹人注意,这才找到澄哥儿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