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菽一怔:“不是才领过的,怎的又要裁了?”纪氏不是个苛扣的主母,家里富裕了日子好过,便也时常打赏下人,重阳节的时候,除了每人有重阳糕能领,还发了一套衣衫下来,才没几日,倒又要做新的。

“不独新衣裳,还有一个月的月钱呢。”采薇轻笑一声:“家里怕是要有什么喜事儿了?”上回子多发钱,是澄哥儿中了童子试,往后就是生员能进学考秀才了,袁氏那里还不如纪氏这里动静大。

为着这个袁氏还怄气,纪氏一出手就是多加一个月的月钱,倒显得她不为着儿子高兴,只好也吩咐下去,怕叫颜老太爷看了心里头不舒服。

别个心里舒服了,她便不乐意了,说出来的话也中听,话里话外都是颜连章有钱钞,同她们这些干吃租子的不一样。

纪氏再没给她留脸,听见她这一句,也不还回,只对颜老太爷说,江州族里的祭田又加了三百亩,加这些田,算是族中的,可说是一族的,算一算也只有些旁支,颜家实是没什么亲戚,这些个田的田租子还是收在自家手里,只这些却得拿出来平分的。

袁氏心头才刚一喜,后头颜老太爷就着纪氏直点头,她再不说话也不成了,便给北府里的下人,也人领得一身新衣,再多得一个月的月钱。

纪氏这样高兴,却是赵家点头应下了,明沅问了澄哥儿的意思,这个比现代相亲结婚还不如,可总比盲婚哑嫁要好上些。

明沅专叫厨房里蒸了桃花糕,往前头学里送去,沣哥儿见着姐姐笑眯了眼睛,虽在外头开了院,也还是一天往明沅这里来一回的,趁着夫子午歇,带了明沅进去,就在澄哥儿习字的屋子里头,明沅端出糕来,往他跟前一推。

才蒸出来的桃花糕又软又香,澄哥儿却不伸手去拿,反笑看了明沅:“六妹妹必是带了口信来的,如何?”

“赵家如何太太相必也同哥哥说了,只她托我问一问,若是嫁了你,她可能读书习字?”赵大人是个老古板,一门心思把女儿养成四德娘子,说读书是圣人事,是男人们该干的事儿,女人家碰了,便是糟蹋了先贤的圣典。

澄哥儿不意明沅有此一问,明沅叹一口气:“她不似我们,家里是不许她碰笔墨的,只她自个儿很是想学。”

澄哥儿一听她想认字,原来是无可无不可的,他就已经决定顺着纪氏的心意了,听得这话笑了,这方才低头捏了一块桃花糕:“劳六妹妹等一晚上,明儿我给你回音。”

明沅猜着澄哥儿也不会不肯,可见他不立时应下,倒有些吃不准了,哪知道隔得一夜,他让沣哥儿带了一本字字帖过来。

这上头墨迹还是新的,明沅一看就知道是澄哥儿的字,只怕是夜里急赶着写出来的,最末几张的墨迹带点儿湿意,连着针书册边上还染了蜡烛油渍,他只当赵家姑娘不曾习字,先写了一本《千字文》出来,拿包裹送到明沅这儿。

明沅打开一看就笑了,静贞只怕再想不到会收到这个,捎手往赵家送去,隔得些时候赵夫人身边的嬷嬷便来了,这事儿算是定下了。

挑好的珠子分成三份儿,余下两种颜色不均的干脆分给丫头们串珠花戴,明沅把这些年得的零碎石头翻出来,挑了个翡翠福豆,送出叫人串起来,里头再夹些些翡翠珠子,一颗隔一颗的串了来,这样一配,挂在胸前也使得了,明湘的配了块蜜蜡,明洛的配了朵珊瑚雕花。

好容易把这一斤珠子用掉了,纪舜英那儿又打锡州送了太湖三白来,还拿太湖水养着,都是活的,往厨房里头一抬,夜里就蒸得白鱼白虾吃,那虾肉儿光是剥就费了一下午的功夫,挖空了梨子,把梨肉跟虾仁一道炒了,梨子雕成玉兰花作盅,一人跟前摆得一盅儿。

纪氏睇一眼明沅,指了玉兰花盅儿道:“这是舜英送了来的,这会儿不似春季里常个鲜味儿,肉倒是肥的。”她这一眼,倒把明沅看的面上发烧,明湘明洛打趣她,她自来不羞,可纪舜英这礼,送的也太勤快了些。

明洛“扑哧”一笑,一面拿了小银勺子舀虾仁吃,一面道:“咱们可是托了六妹妹的福了。”一面说一面冲了明沅挤眼睛。

纪舜英天马行空也不知在想什么,一会儿是珍珠竹篓跟丝线,一会儿又是三白,说不得下回连锡州黑山的陶泥都要送几斤来了。

她冲明沅一挤眼,明沅就知道她要说什么,纪氏笑看了明洛一眼:“你这个丫头,只看着她好性儿就打趣她,你自个儿可不是一样。”

詹家举家去了湖广上任,詹夫人到得那头搜罗了些特产送来,也算是节礼,重阳之前到了,又有红瓷又是桃花石,知道颜家在江州是有茶园子的,特特送了那头的茶叶过来,狮口银芽青岩茗翠,吃的戴的不算,里头还有桃江竹席竹枕头。

明洛一下子红了脸,倒不再说话了,那一块天然桃花石,张姨娘让人做了梨花木的小架子,就把这石头摆在上面当摆设用。

里头还有桃花石杯石碗,全摆出来粉艳艳的似到了春天,明洛如今就拿着那只杯子喝水,明沅私底下笑她,说她这是练臂力,也不嫌弃沉手。

一座上和乐,明湘也跟着拿帕子掩住口笑,程家待她也不薄了,节礼也办的全,安姨娘却偏偏不衬意,同明洛比了,又要跟明沅比,比明洛的不如,比明沅的也不如,詹家是外放的官儿,油水可不足的很。

纪家倒是寻常,只纪老太太要给孙女儿作脸,不肯亏待了明沅,这么两边一补,明湘的那一份,就显得寻常了。她送得那套衣裳,程夫人倒是喜欢的,可此番思慧来,却还是跟明洛交好,同她依旧是不咸不淡的几句话。

明湘心里叹息,手上却加紧做针线,只她样样妥帖,程夫人总会喜欢她,可叫她学着明洛,她却再学不来。

明洛定下了詹家这门亲事,张姨娘吊着的心放了下来,她也就跟着不往心里去了,程夫人思慧再好,她只没嫁过去就是外头人,詹家看重她,才是真的,满心不再挂念程家了,倒托了明沅,让沣哥儿从书房拿出地域志来,看看詹家去的是湖广何地。

几个女孩儿一个个都有了着落,算是了却纪氏一桩心事,见着姊妹们又和乐起来,心里点头,若是明潼有得一胎,在郑家立住身,那她便再没什么好愁的了。

第216章 桂花金糕卷儿

“那地方有什么趣儿,嫂嫂怎么巴巴的想往那头去。”郑辰歪在罗汉榻上,针线活计往绣箩里头一扔,打得个哈欠:“那地方也只六月初六开一回,平日里都锁着呢,咱们也不去的,灰尘大的很。”

明潼一个眼色,小篆把手里拎的食盒子摆到茶桌上,里头蒸得几样花糕点心,郑辰见着桂花金糕卷儿,拿小银签子戳得两下,送一口到嘴里,抬头望望明潼,脸上难得见着些羞意:“嫂嫂,那事儿可…可有谱了没有?”

她看上景顺侯曹家的儿子,明潼一个字儿也没往郑衍面前露,自端午到重阳这许多时候,明潼一意儿拿话哄了她,若能拖过今年年末去,只怕那事儿就要发了,她听见吃问笑一声,笑的郑辰红了脸儿。

“你的哥哥,你不比我清楚,我正寻着由头呢,若把实话告诉他,不到明儿只怕曹家的就知道了,你若不羞,我夜里就告诉他去。”明潼见她不吃,自家拿帕子托了,新下的桂花熬了酱来,咬一口满嘴的桂花香。

郑辰听得这句坐起来就往她身边挨:“好嫂子,我可拿你当亲嫂子看,你可不能卖了我去。”一面说一面摇她的胳膊,那糕儿一下子滚落下来,郑辰见花酱污了衣裳,吐吐舌头。

明潼作态:“这可是娘才刚赏了我的衣裳,这下子可好,娘可要生我的气了。”说着一指头戳在郑辰额头上,郑辰捂了头:“我去跟娘说,嫂嫂别恼。”

重阳景的罗衣,进宫吃端阳宴的时候穿了一回,郑家的位子排在前头,明潼远远的还能见着太子妃,她按品妆扮着,下首坐着太子嫔薛瑞芝。

原来明潼的位置给了她,这个圆脸的姑娘生了孩子,身上看着更丰腴了,些,旧年的重阳节宴,她还巴巴的跑来颜家姑娘的席上献殷勤,今年她已经生了皇孙,东宫之中一人之下了。

太子妃还不似后来那样两面受困,少了一个明潼,竟能容得下薛瑞芝了,待她很是和善的模样儿,还亲手递得一块菊花糕给她。

薛瑞芝笑眯眯吃了,不独自家吃了,还拿了残糕去逗怀里的孩子,太子妃急急夺过来,嗔她一眼,她吐吐舌头,还把孩子放到太子妃的怀里,叫她也抱得一抱。

这么看着太子宫中确是妻妾和睦,偏上头坐的元贵妃不乐,张皇后避居祥瑞宫,连着重阳宴也不出来了,元贵妃很是过了一把皇后的瘾。

宫务本来就捏在她的手里,只上头顶着皇太后皇后两位,回回这样的大宴,她都只能屈居在侧,虽就坐在皇帝手边,张皇后却能俯视了她,她心里这口气怎么能平。

到得今岁,不说开春亲蚕桑,连着天仓清明端午,每个节庆她都能坐在圣人身边,皇后不出来,她就是最大的,再不必受这闲气,元贵妃的儿子荣宪亲王年纪已经不小了,却还坐在圣人身边。

这个儿子他十分宝爱,脾气也养的娇惯,撒起娇来同元贵妃一个模样,要圣人给他剥石榴吃,元贵妃志得意满,眼睛往下一扫,见着太子宫里的这个皇孙,手里握的金筷子都差点儿叫她捏断了。

就是为着这个嫔生了个皇孙出来,圣人难得感叹自己老了,原来那些个儿子家里的,他只不当一回事,到太子宫里的,却叫他不重也得重。

元贵妃张口就叫太子妃把孩子抱过来给她看一看,薛瑞芝身子一僵,抬着看向太子妃,太子妃却沉稳,抱了孩子过去还笑道:“他可沉的,母妃仔细着手。”

元贵妃手上长长的指甲套,便是自她这里兴起来的,把金子打得又细双尖,上头贴花嵌宝,手指一翘,虚着往那孩子脸上一指,太子妃的心都吊起来了,元贵妃正等着呢,手轻轻一划,太子妃死死抿得唇,薛瑞芝却轻声一叫。

孩子没事,她却去领罚了,在这许多人面前失仪,便是太子妃也保不得她,连宴都不叫吃完,罚下去思过,元贵妃还趴在圣人膝上,说是吓着了,心口疼。

明潼瞧在眼里,她前面还有郑夫人,两个缩了头,景顺侯家还能帮着说句话,郑家却没这个胆儿开口。

太子坐在位中,还对元贵妃行礼:“惊扰了母妃,是儿臣的不是。”元贵妃翻了个眼儿,圣人却训道:“你宫里的人,竟连御前的规矩都学不好了?”

太子妃满面羞愧,太子受得这句训斥面上还平和,明潼却知道,今儿角门又得抬尸首出来了,她把目光压得低低的,郑家位子靠前,却无人在意,吃了重阳宴出来,郑夫人在车上还叹得一声:“圣人也太过了些。”

这话也只能在儿媳妇跟前叹一回,旁的地方也轮不着她说,明潼先不作声,听见郑夫人说这话,也跟着一叹:“太子殿下真是有雅量的人。”

这句正说在郑夫人心上,明潼光是听郑衍平素里说话,也知道郑家是支持正统的,他不过见着太子几回,就太子长太子短说个不住,一脑门子的正经嫡支,背地里还骂荣宪亲王娇纵,不堪大位,说到激昂处,恨不得为着太子肝脑涂地。

明潼自来也不给他浇冷水,脑子烧得发热了,往外头吹吹风便成,他一个三品云骑尉,就是想替太子作什么,也落不到他头上,为着他叫上一声好,拍一回巴掌,让他觉得妻子明白他的抱负,便成了。

就是郑夫人,她也是指望儿子能出息的,可要替太子站到于家的面前挨冷箭,她头一个就不答应。

小篆拿了湿帕子给明潼擦衣裳,郑辰转了眼珠儿:“好嫂子,我去母亲那儿求钥匙,你替我想法子好不好?”

明潼伸手刮了她的鼻子:“早替你想好啦,我自个的妹妹倒没劳动我,替你倒快把头发给愁白了,咱们往栖霞山上上香赏红叶去。”说着又看她:“你哥哥那儿我能替你圆着,母亲那儿可得你去说,可别叫她当着我爱往外跑呢。”

郑辰弯了眼睛一笑:“知道知道,我去求娘,她也好些时候不曾上香了。”佛寺里头不比外面看的那样严,栖霞山上又有大小石佛可看,若说是看石佛碰见了,说得几句话,也不算不规矩。

明潼求的是郑家那幛天一楼的钥匙,里头收藏得许多头一代文定侯的手扎藏书,他初时建得此楼,规矩就是这里头的书绝不外借,只自个儿一个躲在里头写写画画,要么就吃醉了酒躺在大石头上,要么就是把自个儿关在天一楼里。

明潼听得郑衍说过一回水浒,说的无心,听的却有意,她关在深宫之中,于前头起事知道的并不多,可这里头还确有些是对得上号的,不过一群土匪,就把朝廷逼得要招安。

这书原来到处刊印,如今却实难买,连说书的都不说这些个了,一样是郑家出的话本子,那些个你情我爱的,听的人多赚人眼泪,又不担干系。

“担干系”三个字,是书肆伙计说的,叫学出来给明潼听,她打着给郑衍收罗书的旗号叫人出去的,回来报给她听,她立时觉着不对,这三个字,往小往大都能说,如今却有些个别样意味了。

初时知道文定侯,男人家叹他建的不世功勋,女人家却叹他风流多情,明潼独叹一个长公主,家里如今还供着她的绣像,告家庙的时候,她还仔细看得一回,上边的画像与寻常画像再不相同,郑衍告诉她,这是文定侯亲画的。

琴棋书画,凡他沾得一样,必与旁人不同,就连这人物像也不一样,这许多年下来,长公主那一双眼睛不论你站在何处,都似正在看你,再不曾见过这样运笔上色的画卷。

明潼原来只啐男人没良心,知道的越多,越是敬佩起来,外头那些个话本竟没戏说,文定侯确是样样来得,只子孙后代,没一个立得起来的。

郑辰果然求了天一楼的钥匙来,六月初六的晒书节那一日,明潼只远远看着下人把书拿出来翻晒,晒的地方都编得号,晒完了再原物放回去。

这楼顶上并不封住,开得两边窗,是能通气的,虽则年代久远,却不曾霉坏,就像在开口的院子上头又腾空搭了个卷棚,飞檐挡去雨水,四面架空又能通风。

上面天一楼三个字儿是刻的篆字,郑家能见着的原来风貌的地方俱是奢华的,只这幢楼看着却全上了黑漆,郑辰见着明潼抬头去看两边的砖雕,手往栏杆上一扶,道:“这上头裹得铁皮呢。”

怪道是黑的,这么看着,里头倒是铜墙铁壁,门一开,就先听见鸟雀声儿,扑腾得会翅膀,这才安静下来,两处漏光,印得地下晕出一个光圈来。

郑辰叫明潼吊住了胃口,一直不曾问她想来做甚,等进来了才这问:“见着了吧,阴森森的,哪有什么好瞧的。”

明潼抬头转身,叫着旋天铺地的书格给惊住了,这里头的书架子,竟是圆的,站在当中往上看,只觉得一层层都是书。

郑辰扁了扁嘴儿:“除开头一层,上面的没人读得懂,说是先人写的卜算,原还有人借了看,连着圣人都问爹爹借过,这楼里头的书,都叫锦衣卫搬空啦,扣着好些日子,只没看懂,又还回来了。”原来还有一个沙盘,做得极精细,也都叫搬了去,只没还回来。

就因为看不懂,这楼才一锁百年,里头不用书纸用的却是竹简,一卷卷的摞在上头,晒书也只须晒底下那些个寻常的,上面的竹简绝少有人动过。

明潼正自仰头去望,上头那透光处,却露出一点黑影来,她眯得眼睛再去细看,那影子倒又不见了,郑辰拉一拉她:“嫂嫂看这些作甚,你给我挑一挑去栖霞山的衣裳罢。”

想是鸟雀在那屋檐下面作了窝,明潼只装着一付好奇的模样:“咱们家可有规矩不许进来看书的?”

郑辰看她一眼:“倒没听说过,想是能看的,只这么些个,嫂嫂能看懂?我竟不知道,你还是爱书的。”她把头一歪:“你想看书,有什么难的,来就是了,这儿锁着是怕人乱闯的,问娘要了钥匙,你得闲就进来罢了。”

第217章 黄羊肉

天一日冷似一日,前几日看着红枫堆霞,这两日便落的一地红叶,过得寒露就是霜降了,小香洲里一向比别的院子阴上许多。

临着水建的屋子,看着景致好,却是夏天里多蚊虫,冬天里又隔水吹着寒风,比院子里头那些屋子要冷上好些。

到得霜降,就该去领了炭来往下发了,明沅屋里子头又是毯子又是帐幔,自然不觉得冷,丫头屋子里却难挨,柳芽儿人小怕冷,早早就穿起了夹袄,她晓得院中该到了立冬才发炭的,见着婆子抬了炭来先是一奇。

这还是柳芽儿在小香洲里过的头一个冬天,眼见着四个婆子抬了两筐炭来,奇道:“怎么今岁的炭发的这样早?”

“那是你不知道,咱们院里头年年都早的,你要是怕冷就抱了褥子跟九红一道睡,她也是个冻死鬼,姑娘每回都要多拨些炭给她。”采苓说得这一句,看她身上穿得厚,扑哧一笑,笑的构芽儿红了脸。

采苓扯扯她的衣裳,知道是拿旧衣改的,里头塞了厚棉花,这才看着臃肿:“穿得这样厚,怎么好当差,罢了,我那儿有件穿小的了,给了你罢。”

明沅是特意去回过纪氏,特特把要炭的时间往前调了,这样一来,她屋子里烧炭的时候就比别的院里要多,银霜炭自是她一个人使,下人房里烧的黑炭便得再往外头买了。

送炭来的婆子立在廊下,采薇给了赏钱,四个婆子乐呵呵走了,采菽还又拿了一匣子四只柿子给她们:“你们也尝个鲜,才刚赏下来的柿子呢。”

一冬天要用炭火的时候多,这些个婆子甜了嘴儿又拿了赏,下回来送炭便又殷勤些,掖了手满面是笑的退了出去,拳头大那么个柿子,若不是得着赏,她们也吃不着。

明沅这头领了,明湘那儿却还没要,她攒了两年也算得小有积蓄了,只安姨娘那里一文不拔,旧年多烧的炭就是明湘贴补的,她的月例一屋子是够过了,再加一个栖月院,又过得紧巴起来。

旧岁明沅就送得些炭过去,今冬也是一样,才刚拿过去,那边彩屏便笑:“今儿姑娘才跟我说了叫我去领,我给混忘了,见着你们抬过来才想着,已经叫人去领了。”竟不肯收,还一路把采茵送了回来。

一个院里头处着,虽不在一个姑娘手底下办事,抬头不见低头见,也总是稔熟的,彩屏满面是笑意:“前儿特意去厨房叫做糟鹅掌糟鸭信,才刚送来了,等会子给你们分送些来。”说着便又笑着往回去了。

不要炭便罢了,明湘就是这么个性子,她自家觉得亏欠了明沅的,这些个再不肯要,可在吃食上头也大方起来,倒是头一遭,采茵进得屋子便道:“这是怎么的,四姑娘改性子了?”

采薇往那头一瞧:“怕是这些日子叫她自个儿看着办嫁妆,手上又有节余了,那边一个不吸血,四姑娘可不松快了。”

明湘这一回却没给栖月院送去,安姨娘还叫拘着不出门,只怕今年年宴也不叫出来吃的,明湘这回却少去了,便是那头叫了丫头来了请,她五次里也有三次是不去的。

安姨娘先还哭,骂明湘没良心,养她这样大,却不知反哺,后来见明湘真是铁了心,她无法可想,只得老实了,不往明湘这里要东西,竟还花钱叫厨房里帮手做芙蓉团子送来给明湘吃。

明沅在里间听见了,笑一笑,纪氏把这捡点嫁妆的活儿交给了明湘,明湘倒真没让纪氏失望,她原来再不知外头物价,算了一年的帐也该明白了,上房来的婆子拿得绢缎绸给她看,也说些几两几钱的话。

明湘先是没往那头去想,等彩屏叹一句,说张姨娘那头攒得缎子也够五姑娘办个五箱子四季衣裳了,明湘这才动念去算,这一算,安家何止是五两八两的拿,拿回去的都够成地主富户了。

安姨娘自来爱说些安家如今贫困,小时候又过得多么凄苦,明湘只觉得姨娘的娘家可怜,后来便是麻木,渐渐才明白这跟安姨娘抠克她,没什么两样,哪里是缺这几两银子就活不下去了,只不过张惯了口,把那几张嘴养刁了。

她自家想明白了,手里又有银子,明洛明沅怎么过的,她便学着过起来,让彩屏比着明沅这里,该要炭的时候要炭,要加菜的时候加菜,尝了这滋味,才晓得原来过的有多苦。

几个丫头还凑了头说闲话,外头六角带了人来了:“四姑娘六姑娘可在?”采薇赶紧出去迎:“在呢,怎么这会会过来。”往后一瞧见婆子抬了山茶花儿,开得正好,知道是上房送来的:“这都打了霜了,怎么还有这样好的花送过来?”

六角便笑:“这是三姑娘送回来的,送了一车来,郑家有暖棚,这才养得住,太太说了,几个姑娘都有的。”

郑家的暖棚是冬日里办花宴的好地方,明潼不独送了帖子来,还送了十八盆花儿,纪氏见着这花就晓得女儿在郑家日子过得不错。

女儿过的好,纪氏心里头自然衬意,便也想着到外头买些花来,也不等着年节再摆上了,这会儿就先挑得金结红果买进来,六角抿得嘴儿一笑:“太太吩咐下头去办了,姑娘房里总不好断这鲜花鲜果的。”她往屋里行了两步,掀了帘子给明沅请安:“请六姑娘安,六姑娘瞧瞧这花儿可好。”

两盆花一红一白,两个搬花的婆子把花抬进来,明沅便笑:“我不爱这个,叫四姐姐先挑,倒记着她爱这玛瑙山茶的。”

“太太也记着呢,两边都有,一红一白配着色来,是怕一个太艳另一个又太素了。”六角坐着吃了一碗银耳汤,这才去了。

明沅仔细看着山茶,一朵朵开的硕大,正是盛放吐蕊的时候,白的那一盆就摆到书室里去便不必点香了,捡着好的还剪下几枝来送到明洛那里去:“她才刚得着红瓷,这个插瓶正好。”

不一时采桑便托了红山茶来:“我们姑娘说了,她也有的,六姑娘偏急着给她送,这一束给六姑娘。”说着又笑:“我们姑娘犯了馋,说想吃奶糕子,发下来的吃尽了,问六姑娘这里可有,先饶些去,等办得了再送来。”

奶糕子是张姨娘爱吃的,她是北边人,年年都断不了这个,明沅笑一笑,使了九红去拿,九红拿出个红底描金菊的了盒子来,打开一看也只余下几块了:“今岁本就送的少,也只余这么些了。”

天一凉喝红茶养生,这奶点心就是冬日里头当茶的,明沅跳百索踢键子练身体,这些个奶制口也自来不断,连着沣哥儿那里也是一样,他虽挪到外院去了,前面几年却养定了性子,到了什么时辰就干什么,沣哥儿吃得好动的多,一向生的墩实白胖。

“连着盒子一道拿了去罢,怕是过几日就要补上来的。”明沅既开了口,采桑也没什么好客气,连着食盒一并拿走了。

倒是明湘听说了叫采桑送了半盒来,她自来不爱吃这腥膻的东西,奶糕子做的再好,总还有一股子羊奶腥气,她连碰都少碰,把自家得的那一份,一半儿给了明沅一半儿送去给了明洛。

“这倒怪了,往年怎么也吃不尽的,今岁怎么不够吃了,可是采买上头记茬了数儿?”九红去点心案上讨要一回,那儿只说没有,也不是采买上出了差子,而今岁市面上就难得奶制品:“怪道入了冬连乳饼泡螺都少吃呢。”

明沅听见这句才抬了头,把给纪舜英做的棉鞋一放:“不是府里没买?是买不着?”她这个月管着衣裳,上个月却是她来看着采买的,说是看着,也只瞧这些采买上头送来的单子,估算着一府一日的吃用开销,细点心也是一样,当时奶糕子乳饼乳酪便比旧年的要翻一倍,怎么如今是有钱也买不着了。

“这么一说倒对上了,今岁连北边的皮毛也少见。”明沅给纪舜英做了两双鞋子,一双塞了棉花做棉鞋,一双给他做靴子,里面烧的羊毛毛料子,外头是揉制过的羊皮子,穿在脚在又暖又厚。

明沅既要做,就没只做一份的,沣哥儿自然也有,还做得更精细些,往库里去取,拿出来的还是旧年的,说是今岁新得的分的差不多了,明沅是拿多余的碎料子拼起来才做了这双鞋子的。

按理便是抠克也抠克不到她的身上来,转天为房送来了兔毛料,这个却不如羊毛的长厚,明沅把这两个连在一处想了,忽的抬头问道:“这些个奶糕子羊毛料子,是哪儿来的?”

这话一说,九红“扑哧”一笑:“姑娘可是才刚歇晌糊涂了,那是打北边来的,四姑娘定下的那一家,可不就是管着这个的。”

明沅一笑,那是礼部主客司,跟管着边贸的不算一处,她才要说话,又顿住了,可是北边,出了什么事?

确是漠北出了事,却不是往里头打,关外游牧也分立为王,开国的时候太祖收拾了关内,又把刀枪指向关外,差点儿把这些人赶到鄂罗斯去,年年来朝来贡,献上牛羊,太祖便开了几个边城,设得九卫三所,许外族人通商。

说是边陲小镇,却开得养马场,把好马毛皮奶酪贩进来卖,那一块气候虽差,可当官的哪一个不富的流油,光是当今圣人爱吃的草原黄鼠黄羊,年年冬天都是整车整车的往金陵运来。

今岁秋日里便争抢起草场来,先是争何处水草丰美,再到抢羊抢牛抢女人,都司下领把城门一关,都已经秋天了,再打还能打到冬天不成,料定这仗是打不长的,想等打完了,再开门通商便是。

城中人只知奶糕难得,黄羊价贵,今年的冬天过得不如往年适意,少吃几回当茶食,少做一双羊毛鞋,哪里想得到边陲正有战事,成王等的便是这个机会。

第218章 芙蓉丸

文定侯府中也是一样,明潼一听说奶酪价贵,便知道北边不太平了,算着日子也到了时候,她还记着上辈子在宫里,早早就耳闻得边疆有战事,消息还是太子妃透出来的,吩咐东宫里的嫔妃言行庄重不要惹了人眼,仔细被人借故发作了去。

先时还是外头几个部族交兵,没打到里头来,花剌虽来求援,可另两部也是上贡来朝的,年年送得牛马来,圣人早已经过了好战的年纪了,他其实一辈子也没打过仗,只隔空喊话,却半点也没出兵的意思。

这场仗只是开始,这三族先是打的头破血流,等到冬天无以为生了,牛羊少去一半儿,再往朝廷求援而不可得,守城的人也不敢再开贡市,把门守的死死的,怕是趁机作乱的。

饿得一冬,没忍到春天,这里头便有人带得十几人往小镇作乱,先是抢些衣食,尝着了甜头,又来抢牲畜,守防的官兵出得一回兵,大胜而还。

圣人再没把这个当一回事,他太平宝座坐久了,哪里把这些小鱼小虾放在眼里,偶有南犯,也不过为着要点银米,部族隔几年就换一个首领,这一番只当是又起了争斗,争那几百几千人的首领位置罢了,总得挑些事出来,不隔多久便又遣使来朝。

哪知道这三部吃了亏,眼见着在草原上活不下去了,便选了个领头的人来,扯了大旗立国,一二年间养马换铁换盐,又来朝求银求米,学着卫所屯田,说些倾慕教化的鬼话。

圣人最爱听这些,不过是他手指缝里头落出去的银屑,半是扣半是放,给得些个好处,还封了首领一个忠顺王,底下那些个来附的部族头领按着人数封了百户千户,领起了朝廷的奉禄,又兴起了太祖皇帝时那一套来。

原是安抚住了,谁知道里这个忠顺王夺了来附的千户妻子,夺妻之恨如何能忍,趁着夜同妻子里应外合,割了忠顺王的人头,这样一来,朝廷不出兵也得出兵了,正经封的王侯叫人弄死了,朝廷岂肯干休,那一众早已经养肥了胃口养壮了牛马,干脆举兵反了。

没人把这个新立的多模国当回事儿,圣人才见着上报,便下令驱逐掠夺边氓的夷族,那一年连宫里的宴都给停了,下面的人都是人精,哪一个还敢嬉闹,俱都夹紧了尾巴做人,东宫有一向还停了乳品。

这自然又是太子的孝道,可圣人不喜欢他,便把心掏出来都无用,一宫又能省下多少嚼口来,却叫阖宫上下都知道北边不安宁,圣人便是想要粉饰太平也不能够了。

能叫宫里头的女眷都觉得出艰难来,那时仗已经打了一年,可吃用上头停了谁的也不会停了圣人的,太子这番作态却是马屁拍在了马腿上,还不如荣宪亲王说些犯我者虽远必诛的话来的中听,圣人越发喜欢这个小儿子,说他有祖宗遗风。

这些且是后话,如今也只少些草原羊肉羊酪吃用,明潼自家操持起来,一沾手就晓得事情不对,仗打到后来,京城还曾戒严,不许出入。

宫里还有一段兴起流言,说是后宫主位们都预备着要往南边躲了,这事儿闹起来,杖毙了十来个宫人,这才噤住了口,那时薛宝林正怀胎,天天腆着肚皮提心吊胆,就怕走的时候不带上她。

这场仗是成王领了兵去打下来的,他的声望就是靠着打仗累积起来,先是攘外,接着就是安内,这才是个导火索,后头还得扯出彭远逆案来。

明潼揉着眉心烦恼,正该是不说不动安心缩头的时候,偏偏郑衍把祖上传下来的长剑献给了太子,大明宫里也只有一把,这样的宝物送上去,在别个眼里可不就是站了队,偏他还一脸得色,觉得自家办了一件大好事。

勋贵人家若想出头,要么就是真有才干掩也掩盖不住,要么就是献宝了,安远伯家才刚献得一双白驴卵给圣人,郑衍就不甘落后把剑献给了太子。

安远伯家可没因着这壮阳的东西得着好,圣人见着玳瑁镜都能想着暗讽他眼睛不好使,见着白驴卵,岂不是在说他不行,郑衍回来当笑话告诉明潼,明潼应合着他笑,却知道圣人只怕是真不行了。

吃了这许多年的丹砂,眼睛却一日差似一日,宫里炼丹的道士若是真有升仙的妙法,还给别个做嫁衣,早早羽化了去。

连着元贵妃也吃了三四年的芙蓉丸,吃的色如将开芙蓉,一丸入肚好似饮得醇酒,半醉半醒,通身发热,薄纱衫儿罩在身上也只嫌热,每每服药都在大帐后头,脱得浑身不着寸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