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儿就留在竹桃儿房里,男孩却叫郑夫人抱到自家房里,连一句交待都无,杨惜惜还当自个儿生了儿子立时就能上祖谱了,哪知道郑家人从上到下,还是没将她放在眼里。

她醒过来时再问了丫头一声,听见果然是生了个儿子的,才要高兴,却知道儿子叫郑夫人给抱走了,连着奶都已经吃了起来。

杨惜惜在曹家听的多了,吃了谁的奶,就跟谁亲,那许多小主子把奶娘看得比亲娘还亲的,她可不能在这上头栽跟头,可她才刚生养,半点法子也无,还得坐好了月子,生一个怎么够,得再往下生,生上两三个儿子,这位子才算是稳了。

可到了午间,送来的汤水竟比原来不同,厨房里送菜的婆子也不再盯住了杨惜惜叫她吃喝,连丫头也变了模样,她兀自还沉浸在喜悦里,根本不知郑夫人不过把她当个生蛋的鸡,金蛋都生下来的,还要这只母鸡作甚,还能预备些杂糠稻谷给她,实是念着她平素小心殷勤了。

杨惜惜还是到了第二日才回过神来,她要见儿子,丫头们抱不过来,只是劝她:“姨奶奶想这些个作甚,横竖是个小少爷,在老太太那儿养着,可不比在你这儿前程要了。”

话是这么说的,可生下来的孩子娘都不识得,还怎么指望着长大了能待她,替她撑腰,她也知道求了郑夫人必是无用的,只有走郑衍这条路子,哪里知道郑衍得了儿子确是开心得一回,转脸儿就又想起了明漪。

不说明漪生的十分颜色,便是只七八分,郑衍也不能挡,他想着纪氏话里的意思,把这些个告诉了郑夫人。

郑夫人差点儿跳起来,好容易得了个孙子,又等到明潼要死了,干脆再寻一门亲就是,郑衍背了手:“再寻是容易,可这酒场马场归了谁可作不得准了。”

郑夫人立时偃旗息鼓,又问儿子:“那一个看着可是好的?”话没问完,呸了一声:“得啦,一家子就没一个好货,不必问我也知道那是个厉害的。”

颜家这本帐,外头不过不说,哪有不知道的,也不全是嫁得好的,郑夫人自知比不得皇帝,可数下来几个女婿,要论品阶,还真没有高过郑家的,再嫁一个进来,颜家可也不亏。

郑衍连着亲生的儿子也没顾,还伸了腿儿往颜家去,见着明漪的次数越来越多,先还见她盛妆,等明潼吐了血,便不大妆扮了,淡粉蜜合,一条撒花裙儿显着腿长腰细,越是见得多,越是咬得紧,恨不得立时就把她娶进门,这样的才刚开花的年纪,教得花样儿多了,才越发见得颜色。

这一日明漪又挑起衣裳来,柳芽儿把几个丫头都差了出去,咬了唇儿看着明漪:“八姑娘糊涂了,这会儿正该是素的时候,何必惹了太太不高兴。”

她是明沅派给明漪的人,这些日子也瞧出些端倪来,为着女儿家脸皮薄,不好就时挑破,可该说的还是要说,她姐姐便是平白丧在了情字上,可不能再生这样的事。

明漪手上一顿,还挑了花钿出来,柳芽儿拉了她:“姑娘,便说句不该说的话,三姑爷见天的在,姑娘便不该去。”

明漪脸上涨得通红,就要落泪珠子,强忍了进去,看她一眼:“你这个丫头倒明白,替我穿衣裳,我再不会坑了自个儿,也不会坑了姐姐姨娘。”

第406章 上钩

“姑娘心里要是真明白,就更不该打扮了。”柳芽儿拉了她的胳膊,就差跪下求了她:“姑娘可别叫人填在坑里,咱们这儿可还有个喜姑姑呢!”她再怎么也想不着,竟是明潼跟纪氏一道定下来的。

喜姑姑是这两日才来的,说是纪氏看顾不到,让她来照顾了明漪,别个不觉得,柳芽儿却是心头一跳,就怕纪氏看出什么来,这才派了喜姑姑过来,说是照顾,实是叫她盯着明漪,不许她行差踏错。

喜姑姑来了,却只把明漪当作孩子,还哄了她,挑衣裳挑首饰,全由着明漪自个儿拿主意,她拿不准主意的时候,还帮她的手,替她挑出好的来。

若不是看着六姑娘的情分,哪里会这么回护,可既护了她,更不能行这等事,这些个事情最要人命,连着六姑娘也一并得受牵累。

明漪拿眼儿看她一回:“你不必管这些,往前头看看去,太太可曾叫我。”每回若不是纪氏那里送口信来,她也掐不住点儿,一回生二回熟,再是怯是怕的,经得一二回也有些心得。

郑衍这个人,不必特意做作,他自个儿就能跟着来,不必说话,脸上带笑就成,这本来就是纪氏教了她的。

纪氏叫明漪做的无非三件事,常往明潼病床前来,遇着郑衍多笑,不许同他说一个字,三桩事情做足了,旁的一概不必她动。

明漪还只提心吊胆,光这三件事,要怎么摆脱掉这桩婚事,纪氏却说的明白:“若不是没了办法,再怎么也该是我去周旋,哪用得着你,可这事儿不能拖。”

明漪也知道这事情不能拖,心里既怕嫁给郑衍,又怕这计策不成,做得算是隐秘,哪知道还是叫柳芽儿看出了端倪。

柳芽儿还待再劝,明漪却板了一张脸儿:“你不必再说,太太心里明白。”她心里怎么不委屈,可这会儿委屈也没用,还不如想了法子,怎么把这祸事避过去。

前头就是火坑也得咬牙过,明漪想着眼眶微红,心里又想姨娘,又想姐姐,若是她们在总归能出个主意,跟着又想起了沣哥儿来,可沣哥儿在国子监里,一旬才只回来一日,她这里要人出门送消息,纪氏哪里会不知?

这事不宜声张,纪氏说了不许她透露出去,她不问也知道后果如何,瞒得死紧,到写家信的时候落笔一回又一回,却愣是一个字儿都没写了寄出去。

瞒得过旁个,又怎么瞒得过贴身侍候的丫头,明漪说到了太太,柳芽儿一怔,侍候了两个姑娘,这两个姑娘的脾气再不一样,一样是乖巧听太太的话,她却总怕八姑娘吃亏,恨不得六姑娘就在眼前,姐妹两个也好拿个主意。

明漪今儿换了一身,杏子红的衫儿配了葱绿裙子,淡淡扫了扫眉毛,手上戴了一对儿响镯,这对镯儿便是喜姑姑给她挑的,不见其人,便闻其声。

饵下了这会儿,也该咬钩了,那边小丫头来请,厨房里送了才刚出笼的山药糕,拿个寿桃形的红漆描金盒儿装了,一路往上房去。

在上房院前的垂花门边,遇着了郑衍,明漪出来的时候喜姑姑塞了一把扇子给她,这天儿确是已经热了起来,丫头挡了她的身形,她便执着扇儿挡住脸,进了垂花门,一左一右往房里去。

郑衍时时侧目,听得她腕间镯儿叮叮响,那头脚步快了他也加快些,那头脚步慢了,他也跟着慢些,还想在门前再碰一回,可那头却忽的停住了步子。

明漪假作鞋上的珠子掉了,丫头蹲下来替她寻,她侧了身儿,郑衍伸头张了几张,引他进门的丫头低了头:“三姑爷仔细脚下。”这便是催了他前行,郑衍无法,只得往前,先进了门边,又等得一刻,这才听见丫头进来报:“八姑娘送了山药糕来。”

这话一说,郑衍便知今儿是见不着明漪了,正在门边撞上了,她还能进来,若是他在里头,至多隔了帘子问声安,他心头可惜,纪氏却立起来把他请到小花厅去。

隔着小花厅的窗户,正能瞧见明漪坐在石桌边,慧哥儿一早来看了娘,这会儿正坐着写字,明漪在他身边看着,手上拿着扇子替他扇风,写完最末一行,丫头端了点心来,明漪给他抹了汗,擦过手吃小点心。

石榴花掩去半边身子,只露出乌压压的头发,在脑后挽了一个螺儿,通草排扇儿压着发,簪得一排七朵的珍珠花。

美哉斯人,郑衍看得唇边带笑,手上握的扇子都快落下且还不觉,纪氏那头说一句请茶,他这才回过神来,心里明白这是纪氏要开口了。

赶紧正色,只作不知,还满面忧虑看着纪氏:“岳母大人放心,她既回了家来,必能安心养病,总有好的一日。”

纪氏眼眶一红:“她是我的头生女,你是又是女婿,算得半个儿子,有甚话也不该瞒了你,她这病拖了这几年,只怕是…”到底从她嘴里说不出不好来,拿帕子掩了面,拿出颜连章的信来。

“这是你岳父来的信,你也看一看罢。”纪氏把信递给郑衍,这确是颜连章来的信,这都已经是这个月第三封了,里头反反复复劝的不过一桩事,只到了这一封里,他为着叫纪氏点头,话说得尤为痛心凄凉。

郑衍把这信头从到尾看一回,外头慧哥儿吃完了点心,又读起书来,郑衍往外一看,明漪露出半张脸来,长眉淡扫,嘴儿鲜菱角似的红,一双眼睛含着水波。

慧哥儿读了一篇,再把书阖上背过,背上两句,明漪便点一点头,微风吹起发丝来,她抬了手一绕,郑衍的目光就在她指尖上头打转。

纪氏等他看得够了,这才又抽气一声:“我们老爷说的,我也明白,确是这般行事最好,只看你心里是个什么想头。”

郑衍还能有甚个想头,他自然是肯的,可买卖绝没这样做的,越到这时候越是该显着深情厚意来:“岳母言重,明潼与我少年夫妻,她与我也只慧哥儿这一个儿子,我绝计不会亏待了他。”

纪氏叹出一口气来:“你是个有情义的,可孩子长大费得许多功夫,男人自该在外头闯荡,家里也得有人看顾着才好,亲家太太总归有了年纪,我怎么放得下心来。”

郑衍连声作保,还拿袖子掩了脸,这才点头:“若实是放不下心来,便依着岳父所言。”他说得这话便去看纪氏脸色,见着纪氏松得一口气儿,跟着又蹙了眉头,往外头看了一眼,跟着转回目光来。

“亲姐妹也有个远近高低,何况这前头的,总不如后头的。”纪氏咳嗽了一声,丫头端了茶出去,就隔着帘子,屋里只剩下纪氏跟郑衍两个,纪氏长出一口气:“但凡是嫡嫡亲的,我便不说这话了,可八丫头到底隔着肚皮。”

郑衍忽的了悟过来,纪氏是不放心这个庶出的女儿,此时自然任她拿捏,想圆就圆想扁就扁,等嫁了人,有了夫家当靠山,心气儿自然就高了,他也确是这么想的,进了门绝不许她似明潼一般,样样想着娘家。

郑衍以手作拳,咳嗽一声,话说到了这个份上,成不成也只在这几句话之间了,纪氏立到窗前,明漪侧身瞧见了,立起来冲她一福,郑衍看她,便似枝上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

把话说得这样透了,郑衍倒不急了,他自知纪氏别无它选,只看着纪氏等她开口,纪氏果然提起话头:“后头的,便归了后头,明潼前头的,得归了慧哥儿,一样是亲外孙,我都疼。”

郑衍大喜,明潼便是再有手段,也不过开了马场酒坊两年有余,积下来的钱又开了丝线坊去,要说这些个加起来,现银也并不多,光是铺子,难道不能再盘。

“这也是她的想头,恶五月过不得过得且还不知,你只看看是不是这些。”纪氏拿了张纸出来,两间酒坊两间丝线坊跟一个马场,要的确不算多,光是郑衍就知道郑家好几个铺子还盘了回来,这些个全还算是郑家的,打祖上就有的产业。

“这值得什么,便是再多些也该是他的。”丫头拿了笔墨来,郑衍才要动笔又顿了一顿,纪氏只作叹息的模样:“既是一样嫁女儿,东西就照着先头来,前头的自归了慧哥儿,后头的再说。”

郑衍落得款不说,还盖上了印,上头写的明明白白,这些东西自此便是慧哥儿的,契是写了,可却并非没有回圜的余地。

明潼死了,不论是不是再娶颜家女,都得守上一年的妻孝,这一年里头,再怎么也搬得空了,便原来是她提拔的管事,也不能对个死人忠心,颜家这一出不过要个空壳子。

郑衍签了字,眼看着纪氏把这东西装起来,又听见丫头来报说扎彩亭的把样试图送了来,又要买杉木条,又要买草芦席,连白孝裙都要裁起来。

纪氏还叹一口气儿:“你那头新得了两个,亲家母相必忙不过,这些个预备得了就送过去。”

郑衍知道这是预备要办丧事了,出了颜家门就寻了两个傍友吃酒,吃得大醉回去,告诉郑夫人自有好事,只等着颜家的丧报,说是恶五月过不得,还叫人先预备起来,家里也得挂白。

晕陶陶乐了许久,进了六月连阴了十来日,他等得心焦,日日上门再见不着明漪的面,明潼竟一日好似一日,到一场大雨浇落下来,她都能下地了。

第407章 汤圆

六月里纪舜英在沣泽园里试种下的稻子熟了,除开圣人发下来的稻种,成都府十三个县里,处处都有似早熟的稻种,取回来作种种下,只有两处寻得的熟种又一回早熟,他写得奏章送上州府,金大人亲自往沣泽园看过,当即便想把这消息大肆宣染一番,送回京里。

农事立国之本,若真是种出了早熟稻,以一为百以百为千,年年二熟,他这官儿只怕还得再往上升一升。

可纪舜英却皱得眉头:“既要二熟,这才是一年一熟,还得看再播种下去如何。”这一年来晒得皮肤黝黑,手掌粗糙长茧,说出话来却还是书生气,这样的好事,报上去即有嘉奖,非得等着二熟,若是第二茬不熟,岂不连前头的好处一并得不着奖赏了。

金大人把他看作晚辈后生,拉他过来:“二熟稻之难,圣人岂会不知,便是知道其中艰难,这一熟之后的喜信更该报得上去,之后二熟不成,也不过是试种头一年,此处种熟,别处却不然,你把事儿办的这样细,奏章也该写的细些,便不争名利,也是福泽地方的好事。”

便后头的不熟,难道还能降罪不成,先把前面的好处讨足了,又有纪舜英的身份挡着,这样的好事,他偏不知伸头。

纪舜英也知金大人是必要把事儿报上去的,他这个通判如今就专管着农时一事,旁的全扔给了沈同知,沈同知手上的权柄大了自然高兴,连着沈夫人都往家里送了好几回礼,还正经叫可思拜了明沅做干娘。

此时推上两句,便是叫金大人把这些利害全写明白,便是今岁当真二熟,也不能就把这稻子当作稻种种下去,最少也该有个三五年才可推行。

哪知道奏章一送上去,圣人大喜,调令立时就下来了,等九月过后,不论熟与不熟,都把纪舜英调回去,或派往江州或派往江宁,这两处地方试种,叫他先把沣泽园如何建造先画了图纸来,或是调派个得力的人,先去督造工事,等他到了,再把这头的事办起来。

江州离得金陵不过几日路途,若是江宁,那便是又回去当京官儿,还是圣人特派,这便是圣人要亲自查看了。

来了一年半,做得这样事,便调回了京中作了工部郎中,虽还是五品却是在圣人眼前,往后看着便是青云平步。

这样的大事,功绩却只算在了纪舜英一人头上,金大人半点儿没沾着,底下便议论起来,纪舜英自沣泽园回来,还想着秉烛写他这一年心得,明沅端了汤面往书房来。

纪舜英抬头见着是她,拿镇纸把桌上纸张压住,到得圆桌前去吃面,他这一年里饭量大长,早上天不亮就去了沣泽园,一日三餐都在园里吃,农人吃甚他吃甚,这些个种地造房的俱是大肚量,非得吃了干的才有劲,把纪舜英也吃得一样,蒸得馒头就了小酱菜,一顿能吃大海碗似的两只。

明沅这才给他做汤水送去,才蒸出来自然软,放久了便是硬馒头,就着汤水总能软和些,怕他年轻轻就把胃给熬坏了,往后害胃病。

纪舜英看着面里黄青两色,知道是拿菜汁染的,笑一声:“难为你这许多心思,我不过图个一饱,便要调任,这头的事儿也不能搁下,我一走,还得再提一个上来,这些全都教了他,才不费我这三百多个时日的辛苦。”

信也是他写了上去的,就在本地提人,若是上面再派人来,一来全无经验,二来路上所费之功都能再教一个熟手出来了。

“到底定下谁,你可知道?”明沅拿了巾子给他抹嘴,纪舜英摇一摇头:“这几日来走动的多,可这事儿却不是走的殷勤就能办的,金大人这一回,也不敢随意提人了。”

圣人口谕里一句没提金大人的好处,倒把知府夸奖了几句,专跳开他,只怕是对金家嫁了女儿进王府有所不满,金大人是来削藩的,可不是来结亲家的,两边都想捞好处,也得看给不给这个便宜。

“好容易安顿下来,又要走了,咱们回京去还住十方街?”明沅倒是不怕回纪家去,可那一院子人吵得人头痛,便不来为难,也要来巴结。

“既是要再造一个沣泽园,我便把图纸都画齐了,往后就住在江宁,只不比家里的园子精致。”这算是给自个儿谋私,可圣人却大笔一批准了,前后三进,先把房子盖起来,里头的东西再慢慢添置。

这一回的沣泽园,却不是开一亩地种稻子了,盖得诺大一个园子,把各处送上来的早熟稻种,种于几月发于几月,样样记下,一样种上十亩,哪里还是个园子,都快赶上田庄了。

明沅抿了嘴巴笑:“这回可好,往后要有人参你,可不一参一个准儿。”

纪舜英听了就笑:“这值得什么,还有人拿着修河的银子,给自个儿盖园子的。”圣人上了台便抓贪腐,下了死手,可一紧也有一松,真能办得实事的,便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个拿了修河银子盖园子的,既事办好了,便不追究,可要出了差子,便连根带枝一起挖出来。

纪舜英吃了汤面,明沅把头发挽起来,想替他做些抄抄写写的事儿,可纪舜英自来字迹工整,她想了回,便替他制了一张图表。

画了大格子,定下数来,此时且还看不出来,往后要是种得多了,画上线就能瞧得明白,还更有用处。

明沅要搬回去金陵,头一个舍不得的就是明洛,明洛自嫁了陆允武,便添了个爱哭鼻子的毛病,拉了她不肯放:“你才来了多久,又要家去了,把我一个孤伶伶的抛在这儿,往后我受了委屈,跟哪个去说?”

明沅失笑:“你还能受甚个委屈,前儿不是才带了你去跑马?”明洛听见她说破,面上一红,武官的家眷里头,还真就叫她一个马过跑,带了厚帏帽儿,穿了骑装,陆允武从后面搂了她,跑起来一阵风。

更不必说马背上头,还有别样风情,她嗔得明沅一眼:“偏你最坏,你回去了,也好,看看三姐姐去,她病着,咱们这一头也还没断,我替你算着,往后这收益还给你寄去。”

才买了田庄铺子,这时候撤手可不亏了,总归有明洛在,交给她打理也是一样,明沅还预备着拿了银子去金陵再买个庄子,周边地贵,买到江州也是一样。

只这宅子却不能再留了,还交给明洛找个中人,有了合适的价钱再卖出去,一转手倒能再赚些,两个算了这笔帐,明洛拿了一千两银子出来:“这个是给我姨娘的,太太这段日子心绪不好,她也不知怎样,这些给了她,想做些甚便做些甚。”

话是这么说的,可作妾哪能自家出去行乐,总归就呆在宅子里头,不过吃些喝些,何况张姨娘且还不能吃肉。

明沅收了,明洛便叹:“我姨娘喜欢听戏听书,原来都只能蹭着听,这会儿更没个好乐了,我先还想着买个唱戏的小孩子送了去,这么着也不成了。”

明沅笑一笑:“这怕什么,等三姐姐好起来,太太的弦也松了,我看着替你办了就是。”拍一拍明洛的手,明洛挨了她,眼圈一红掉下泪来:“咱们这一分别,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了。”

自六月到九月,三个月的功夫,稻子又一回熟了,奏报早早就预备好了,纪舜英的东西也都打包装船,一家子又一次搬回金陵。

这一次回来,得先回纪家去,汤圆自生下来还没拜见过长辈,虽是女孩却是纪舜英的头生女,上回黄氏送了满月礼来,这番回去明沅就置办下几匹蜀锦当作礼物分送。

回去是先走山路再走水路,船上铺了软毯,汤圆正是爱爬的时候,小手小脚甩开来爬得飞快,丫头反倒追她不上,她说话说得极早,爬累了就一屁股坐在毯子上:“摇。”

晃起来她不怕,几个丫头却都撑不住,她倒也不闹,自家累了就张手要抱,睡到明沅身上,把背翻过来,趴着含了手指头:“拍。”

含含混混口齿不清,可明沅却听懂了,一面拍她的背,一面哼哼着歌,没一会儿她就迷迷糊糊阖了眼儿,伴着船摇睡着了。

纪舜英进来一看,女儿趴着睡的跟个小猫儿似的,拿手揉揉她,她还会哼哼,哼完了又睡,明沅一笑:“快到了?”

“还有一日一夜的水路,回去了先别急着理东西,咱们还要搬到江宁去。”江宁善田,这才把试种稻种一事放在江宁,屋子急赶着建了出来,里头还有些个东西要置办,等都办妥当了,再把家搬过去。

纪舜英回来的时候写了信给纪怀信,码头上人等了好几日,来接的家人看见纪舜英下船急急上前腆了脸笑:“大少爷回来了,车马轿子都雇好了,少奶奶带了小小姐,总得坐车才好。”

这番倒是周到,先送了人,再卸船上的东西,到了家纪怀信早早就等着,见着纪舜英笑的嘴巴都合不拢,黄氏病病歪歪迎了人,看着是平调,却是高升,她没等着明沅进门便推说身子不适。

纪怀信板了脸,黄氏只作不见,由嬷嬷扶了回去,曾氏出来,还伸手要抱汤圆,汤圆半点不认生,伸手就给她抱了去,船上睡得过够了,晃了手里的金铃铛玩,曾氏哪里抱得住她,一会儿就又交给养娘。

总是久别回家,合该行礼,到得行礼的时候,黄氏倒又出来了,她既出来,总不能不行礼,设了跪褥,两个拜过,连汤圆都叫养娘团了手拜一拜,花厅里设得宴,却没瞧见纪舜华,问起来时,黄氏脸上黄了又绿,纪怀信便道:“他往他岳家去了。”

第408章 团圆宴

纪舜英同明沅两个在成都且不知道纪舜华竟成了亲,竟没报了来,便是按着黄氏的性子,不刮一笔怎么肯罢休。

彼此对看一眼,他们两个是知道徐蕴宜的,可又都知道黄氏便是死也不肯叫这姑娘进门,此时往岳家去了,也不知到底娶了哪一家的,心里都替纪舜华叹息一回。

纪怀信不愿多谈,说得这一句,就男女分席入座,夏氏胡氏几个俱都来了,纪舜英成是纪家男儿里头最有出息的一个,千里当官,回来可不得叫人沾沾油花。

纪舜英倒还好些,不过应酬几个叔叔,纪怀仁还一向沉默寡言,只一个纪怀信说个不停,隔了一道屏风,明沅这头却没这么好打发,一桌子围满了人,自曾氏起,一溜排开,曾氏黄氏夏氏胡氏,再有小胡氏几个一坐,纪舜华的媳妇不见,明沅便坐在最下首。

曾氏赶紧指了她:“你才回来,叫她们让一让也是应当的。”黄氏坐着不动,夏氏扯出个笑来,婆母话都说明了,怎么好不让,把身子一让,叫丫头搬了椅子过来。

明沅推让得一句,便往黄氏身边坐了,她还想着黄氏必有话说的,却不知黄氏一字未吐,只听着胡氏吹捧,越是听脸色越是难看,才刚撤下冷盘去,曾氏便道:“老大媳妇,你身上不好,也别强撑着,回去歇着就是了。”

黄氏原也不想坐,可不想坐跟曾氏赶下去,到底不同,她捏了帕子咬着牙:“母亲体恤我。”明沅站起来相送,黄氏叫嬷嬷扶了出去,听着花厅里头的热闹,她且没哭,嬷嬷却不住掉泪。

黄氏面上灰黄,她是中过风的人,走起路来总有些僵,一段路走了许久,转了个弯,里头的灯笼还没点起来,一院子秋叶秋草,夜风一卷嬷嬷赶紧替她把薄斗蓬紧一紧,黄氏冲她笑一笑:“也就只有嬷嬷心疼我。”

连亲儿子都靠不住,往后同那一个越差越多,还有谁肯看顾他,如今就只打发了他去收租子,难不成就真当个二管事了?亲生的爹跟奶奶都这般,更不必说这些个婶娘叔叔们了。

黄氏走了,花厅里几个人倒松快了些,问起明沅蜀地风物,纪家几代都没做过外官了,明沅笑起来:“我才去时连话都听不懂,听差的都是本地人,专学过官话的价还得贵些,不然家里连米面都置办不出来。”

明沅回来的时候,各房人的礼都带得齐了,这会儿便特意说些蜀锦芙蓉石之类,她们这头吃宴,房里的丫头已然把东西都分送出去,黄氏那儿才要个汤,就接着明沅送来的东西,一个芙蓉石的雕花座屏再有就是几匹蜀锦,还有几样药材,跟蜀地茶叶。

黄氏立时连汤都喝不下去,把手一推:“把这些个都收到库里去。”又吩咐了嬷嬷:“寻个由头卖了,要问起来,就说收起来了,我老人家了,用不了这些花花绿绿的东西。”

缎子还是现捡出来的,不知纪舜华成了亲,给黄氏都是她这个年纪用得上的颜色,铁锈色石青色,知道纪舜华娶了亲,把明沅自家用的挑出些来,好让黄氏转手送给新媳妇。

嬷嬷应得一声是,又劝黄氏吃用些:“太太犯不着跟那一对置气,身子骨可是自个儿的,便是二少爷不听话,也是受了教唆的缘故,等那一位进了门,好好调理也就是了。”

黄氏听见嬷嬷提起纪舜华就把头往枕上一搁,轻轻摇一摇头,眼泪从眼角滑落下来:“我这心意,他总不懂,只盼着我死前多给他留些,那一个没门没户没财没势,能帮衬上些甚。”

嬷嬷见触着她的心肠,赶紧替她揉肩拍背:“太太万万不能灰心丧气,二少爷还指着你呢,那一个带了那许多箱笼回来…”

话还没说完,听见黄氏咳嗽两声,赶紧替她盖紧了毯子,凑近了去看,枕头的花缎上头染得些墨色,是昨儿接着信说明日就到了,这才急急染了头发,没等全干就又倒下去睡,这才把枕头都污了。

嬷嬷心头发酸,黄氏昏沉沉睡过去,待她睡了,嬷嬷才往外头吩咐,叫丫头们把东西理出来,总归已经定了亲,三媒六聘也得走。

夜里纪舜华才回来,带了热腾腾的豆花回来,纪舜英同叔叔们一桌吃饭,些许话一说他连劝的酒都喝不下去,这几个还当在他在外头发了大财。

明沅轻声一笑:“你这火性也太大了,按你这么说,我连水都喝不下去,三婶娘没一句离得个钱字儿,这个家只怕也呆不长。”

譬如肥羊进了恶狼圈,送得一圈礼把嘴堵住了,也不够塞牙缝的,至多五六日,又得寻了由头来,夏氏虽没张口不停,却笑眯眯的说了一声纪舜荣正同人合伙儿开铺子,明沅一听便知,这是奔着借钱来了。

纪舜华就是这时候来的,他面上红晕未消,眼睛还在发亮,见着纪舜英喊一声大哥,又把食盒子拎了出来:“回来的路上见着有卖的,便买了两碗,作宵夜也好。”

纪舜英原来就没吃,院子里又没小厨房,拿干点心怎么垫得肚皮,只兄弟两个自来并不亲近,他送了吃食来,却有些别扭,还是明沅打了圆场:“正是的,你哥哥在外头就想着这一口。”

纪舜华笑得一声,还拿了个扎花的风车出来,这个就是个汤圆的,汤圆早已经睡了,换了地方也一样睡得香甜,明沅替她收了,见着纪舜华这满面红光的模样,只怕还真是定下了徐家姑娘,叫丫头拿了两匹缎子出来:“这个是给弟妹的,你替我先送了去。”

纪舜华果然点头,忽的退后两步,冲明沅作揖,深深弯下腰去:“多谢嫂嫂。”自定下亲事来,明沅还是头一个给徐蕴宜送礼的人。

纪舜华今儿去徐家,就是办祭的,三年孝满了,徐家姑娘也得除孝,再替徐家满门办一场法事,他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女婿了,这事儿女人家不好抛头露脸,他却能跑腿办事。

原来先帝的时候,徐家便已经平反,当日下赐下些银子来,连着田产也一并退还,只是叫徐家的远支拿了去,到得今上这里,又赐了一笔下来,这些个却不是族人能占的了。

家里都无男丁剩下,圣人亲口说这是惨事,除了发下钱粮,若有肯过继的,也给个散闲的职位,詹家得了,徐家自然也得了,徐家远支捡了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子出来,说要过继给徐夫人,过得两年就能出仕。

这个年纪的男孩,哪里还养得亲,徐家人原来不管,眼见着有官职在,倒肯出头,知道徐家只有一个女儿了,想赶紧着把这个姑娘送出门,只余下一个又糊涂又瞎的老太婆,怎么不是捏在掌心里。

哪知道徐蕴宜竟有胆量去告状,递了状纸,因着这事儿是圣人开过口的,原来就是补给这些女眷的,动这个心思,叫县官拖出来打了一顿,官职也不要了,写了奏章上去,多补了一笔钱。

纪舜华就是这时候去求娶的,纪怀信应了他,徐家原来也是有门第的,如今只有寡妇孤女了,总还有点好处,补下来的钱粮,也够了纪舜华用的。

还去劝说黄氏:“舜英头生女都有了,舜华还没个着落,他既然不肯,娶了也就娶了,这一家子也算是委屈的,有甚个不好,进了门再调教就是了。”

磨得这些年,黄氏也知道儿子这是拉不回来了,气得心肝疼也是无用,却为肯就这么认下,上门去退亲,出来主事的也不是徐夫人,而是徐家姑娘,一句话就把人打了回来:“亲是他来提的,要退,也该是他来退。”

黄氏骂了多少句小妇养的,可光是骂能动得甚,曾氏出了面,虽简薄些也总算是有媒人上了门,聘礼少得些,徐家姑娘也不介意,嫁妆都是她自个儿一手料理的,只把大丫提了上来,往后照顾徐夫人。

徐夫人一向糊涂不管事,到家里都预备起了喜字红绸了,她这才恍如梦醒,念着经文,停下木鱼,叫一声:“蕴宸,你就要嫁了,嫁妆都是备好了的,摸索着拿出一张嫁妆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