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宸是她亲生女儿的名字,蕴宜接过来,展开一看,确是给姐姐的,连着上头的生辰八字都还在,她咽了泪,把这东西还退给徐夫人,徐夫人却笑着握了她的手:“就是给你的。”

徐蕴宜捏着这单子,算是收下来,哪还有东西剩下,七七八八全叫人分了去,徐夫人心里也不知是糊涂还是明白,她收下这单子,自家又写了一份,留在徐夫人手里只怕也是留不住的,等她成了出嫁女,徐家必还有人来闹。

她把分下来的田产分了两分,原来里头良田就不多,跟徐家人留下的,算一算一百亩田,连着老家人都劝她:“姑娘且带了走罢,照管着太太的事儿还能落在姑娘身上,要是不带走,那是一亩也留不下。”

总归是嫁妆,写在单子上头好看用的,收的租子还是补给家里,把这些全写上了,送到黄氏跟前,黄氏还是嫌弃太薄,又想起旧年说定的人家来,这会儿也由不得她不依了。

纪舜华这礼明沅受了,等他又作一揖便道:“还求嫂子帮忙。”三媒六礼才走了头二道,后头那许多,曾氏年纪大了,黄氏又不肯出面,夏氏再不肯揽了这事儿,也只有明沅占着长嫂的名头,帮着走动一回。

纪舜英坐着吃了豆花,才咂出味儿来便搁了勺子:“原是打得这个主意。”说着便去看明沅,只看她应不应下。

明沅略一沉吟,便她不沾这事儿,黄氏也把她作肉中刺,笑一声:“我可没办过这样的大事,若是出了差子,可不能怨我。”

第409章 灌熟藕

虽应下了纪舜华的事儿,也不能越过了长辈去办,她还想着怎么跟黄氏开口,曾氏就先把这活计派给了她:“你是长嫂,家里该当了门楣的,老二的事你帮把手,他都这个年纪了,赶紧把家成了,也免得他母亲再惦念。”

曾氏原来就有甩手不干的意思,黄氏是不肯接手的,夏氏隔得一层,也只有明沅能伸这个手,她从外头带了那许多东西来,怎么着也该添补些,家里自分了家,可就不那么宽裕了。

纪老太太走的时候,给每个小辈都留了东西,给纪舜英的是些个田产,给纪舜华的便是古董玩物了,哪里知道如今这两个掉换过来,纪舜华急着田里的出息,纪舜英却能拿古董充充门面。

当日留下来,也是知道不这么办分不到他们手里头去,明沅从那堆东西里头挑了一轴画卷两对宝瓶,添进聘礼里头,特意说明白是家里老人传下来的,总归徐家主事的是徐姑娘,也没甚个好挑剔的。

她把带回来的缎子挑了几匹送给徐家姑娘去,这样的锦缎轻易难得,如今徐家的家势也不能够办这样的东西,给她裁了衣裳,进了门也不露怯。

纪舜华悄摸把这些年的私房钱拿了出来,偷偷塞给纪舜英,纪舜英夜里拿了给明沅,一面打哈欠一面道:“这小子倒有心,叫把这个置办些四时衣裳首饰。”

嫁过来的箱笼总不能太空,若不然晒嫁妆的时候也太难看了,这桩婚事黄氏横竖都不会满意了,这上头叫她看着舒服点,也不会一进门就挑她的刺儿。

受人之托,应都应了,便打点了去明潼的铺子里头,看看可有压价的缎子,纯馨家里小本经营,不比明潼开了丝线坊,她那儿压在库里的也是好货,取个几匹来,比比市面上头的,好降一半的价钱。

明沅一边忙事,一边送了礼回娘家,回金陵第三日就往娘家去,带得许多土产,才跟纪氏请了安,把汤圆抱了给她看,这一年不见,纪氏老得多了。

人也消瘦了些,明沅乍一看竟有些认不出来,知道是明潼生病才叫她心忧,这会儿听说病好得多了,她脸上才有些笑模样,伸手抱了汤圆:“我看看。”

汤圆一岁都不到,仰了脸儿却能叫人:“祖母。”纪氏讶然,虽叫错了,可没人教就会说,也已经难得,想着点一点明沅:“你娘不爱说话,这份巧倒都落在你身上了。”

明沅抿了嘴儿笑,明漪也陪坐着,她给汤圆做了许多小衣裳,这会儿身上这套就是她做的,细茸茸的头发拿红绳儿挽起来,明沅叹一声:“叫这么个名儿,就是生来光秃秃的,脑袋上怎么也不长头发,我还愁呢,往后怎么梳髻,默存倒好,说她是个大白圆子。”

纪氏拨了头发看,笑了:“你们没生养过的,哪里知道这个,头发多不多得看根,根上生的这样密,别看这会儿细软,往后必有一头好头发的。”

汤圆伸手就抓了纪氏手腕上挂的佛珠子,捏在手里转来转去,纪氏干脆脱下来给看玩,明沅赶紧拿走,上头雕的象牙观音,要是叫她摔了可不好。

汤圆竟也不恼,又馋着点心吃,纪氏搂了她香一口:“你还不喜欢这名儿,我看就很好,团团圆圆的,这丫头生了个好日子,正是月亮最圆的时候。”

明漪也看着她笑,抱了她逗她叫八姨,汤圆使足了力气,梗着小脖子,背都伸直了一个字一个字儿的蹦出来:“姨,姨。”

她一个字一个字的叫,明漪就一个字一个字的应,明潼一搬走,她就又挪回了碧纱橱,纪氏待她越发不同,她抱了汤圆到园子里头看早桂,纪氏饮了口茶道:“八丫头的人选,我已经看起来,且有几家好挑的,高门是难进了,平阶里头又觉得委屈了她,到底跟原来不同。”

明沅思量得会,这个妹妹高嫁也可,低嫁也行,倒不拘什么,只求人品得过,小姑友爱,婆母慈和,不生事端便能安稳半生。

她把这话说了,纪氏便笑:“你且太小看她,你在纪家也得过了,换作她未必就不得过。”明漪的婚事,还真有人家求上门来,纪氏望一望窗外,笑起来:“陈阁老家的嫡出孙子,你看好不好?”

陈阁老家人丁兴旺,光是孙子就能数一只巴掌,明沅听得是他家,又看纪氏比了一个四,知道说的是行四的那一位,这一家子见倒是见过的,不过点头问得一声,纪舜英这个年纪,明沅怎么也交际不到阁老家去。

这也是能择的门第里头最高的了,勋爵人家不堪嫁,子弟再是上进的,也一辈子框死在那世袭的职位上,晓得上进无用,能守得住本心的又有几个,干脆便斗鸡走狗,只差没提溜着鸟笼子满街跑,这会儿九月末,正是斗鹌鹑的时节了。

纪氏也不是就此定下来,他们家既有这个意思,陈夫人看中了明漪,两家总还要再走动几回,明沅也得打听打听陈家这个孙子风评可好。

她把人名记下,好回去让纪舜英打听,又听纪氏说明潼身子好得多,跟着微笑:“我明儿就往三姐姐那里去瞧她,在成都府便一直念着她,就盼她好起来。”

纪氏望了房里摆的山水人物盆景缓缓吐出口气来:“是好起来了,往后就好了。”她这么说着,丫头端了点心进来:“知道你爱吃口甜的,这个时和做的灌熟藕,新下的桂花熬的酱,你尝尝。”

明漪也带了汤圆进来,汤圆脸蛋红扑扑的,扒着明漪的脖子就不放,闻见糖桂花的味儿,咽起口水来,伸手点一点碟子,又指指嘴:“我吃。”

纪氏听她说一句便啧啧称奇,藕里塞得新糯米,加了饴糖煮,煮透了切开,里头的糯米都浸了糖色,外边的莲藕一碰就散了,明漪还吃不了这样粘的东西,怕糊住了喉咙,只给她尝一点蜜汁儿,吃得嘴巴红红,小舌头伸出来舔个不住。

纪氏眉间总还带了些忧色,拍了拍汤圆的背:“你们姐妹几个也好久不聚了,我看就借了你回来给你接风,一道聚一聚罢。”

明沅自然点头称好,去看明潼的时候特意给她带了两盆绿菊,记得她并不爱花儿朵儿,这回进了院子,倒诧异起来,满眼的花团锦绣,来迎她的小篆低了声儿:“太夫人替二少爷做满月呢。”

进了明潼的院了了,花香这才淡下来,院里一片红枫银杏,落在地上满目的红黄,一片秋意,明潼懒洋洋正歪在榻上,才刚歇了午觉,面上染得红晕,人看着气色也好了起来,知道是明沅来了,把她请了内室。

坐定了还没说上两句话,郑老夫人那儿就派人来了两回,头一回是丫头打发了出去,第二回再来,明潼笑一声:“既是论续齿,给他母亲也上牒罢。”

报了回去便再无人来,明潼哧笑一声,听说纪氏要办求风宴,笑一回:“也好,我原来就要请你们,作生日。”

明沅心里默默算一回,明潼今年是二十三岁的整生日,可又不逢着五不挨着十,怎么偏想起作生日来。

看一看外头还当是跟西院唱对台戏,可听她吩咐下去,却是要大办的,还要连着唱三天戏,便是外头做六十也只这个排场了,只当她是心里头不好受,点头应了:“出去一年多,还是家里好,姐姐既要办的风光,那一日我保管送了大礼来。”

这场子不撑也得撑,郑家蹬鼻子上脸把个妾都不是的女人所出的儿子当宝贝,明潼自来要强,怎么忍得下这口气。

哪知道明潼根本不是为着这个,郑夫人要大办就叫她大办,杨惜惜不跳也还罢了,要是真个闹腾起来,前头越是张狂后边就越有苦头好吃。

明沅不过略坐了一会儿,就又来了人,这回却不是论续齿了,而是拿了单子要明潼结帐,明潼这回连冷笑都懒得,叫了松墨,把竹桃儿用上的东西给结了,余下的还给郑夫人去。

竹桃儿生了个女儿,明潼一回来就把她挪回自个儿院子里,养娘奶妈子都备齐了,一天里头生的,只分个早晚,按着排位就叫大姑娘。

明潼认下了大姑娘,却不认杨惜惜生的儿子,杨惜惜在郑衍跟前眼泪都哭两篓筐,郑衍理都没理她,心里只还懊恼,觉着她命恁般硬,眼看着要过去,竟还活得好好的,到手的肥鸭子又没了。

连着几天往勾栏里跑,郑夫人也一样叫着晦气,可又实不愿意把杨惜惜给抬起来,只好抬了小孙子,心肝肉似的疼,别个夸他一句就有赏,才满月的孩子,非要说他长得像第一代的文定侯,急着给他上谱,可又偏偏不想把这个孩子记到杨惜惜的名下。

这上头卡着,满月宴却办了起来,郑夫人把她能请到的人俱都请了,却只来了一半,光是这一半排场就够大了,还特意把颜家几位都请了来。

明潼也出来了,抱的是竹桃儿生的女儿,一口一个大姑娘,那一个眼睛连扫都不扫,郑夫人自觉打了她的脸,非要抱这孩子抱出来给看一看,才刚夸过大姑娘生得好的,把头往养娘抱着的襁褓里一看,俱都直了眼睛,看看大姑娘,再看看慧哥儿,这一个生的也差了太多。

只见红刻丝包被里头裹了皮子黝黑的娃儿,生的一双浓眉,眼睛却不大,鼻子肉团团,额头却高,夸奖的话一句也说不出来了。

第410章 良乡酒

郑家的孩子自来都是漂亮的,自条一代始,祖宗的画像俱是郑笔画的,眉目面色栩栩如生,不说郑侯爷,就是长公主也是难得的美人儿,照着画像比下来,再没有生成这个模样的。

郑夫人只说这孩子还没长开,可跟个大姑娘比,怎么也差得太多了,郑辰原来就不喜欢杨惜惜,到这会儿嫁了人,自家有了孩子,更不能忍这样的人,杨惜惜进了门,她跟郑夫人都少了走动,这会儿伸手抱了大姑娘,扭过头不去看那个男孩儿。

郑辰这模样落到郑夫人眼里,只会说她是叫明潼给挑唆坏了,她也一样看不上杨惜惜,可这孩子却是郑家的种。

郑辰当着人不好说什么,上一回的洗三宴母女两个就有口角,散宴回去就跟郑夫人嘀咕起来:“娘也真是,一个连名份都没有的女人,生下了孩子来,还这般大肆宣扬,便是不看嫂嫂的脸,也得看着颜家的脸。”

郑夫人正抱着孩子想名字呢,这孩子很能吃,一个奶娘不够喂他的,还时不时要去烦竹桃儿,说姑娘家家肚皮小,哪里吃得了这许多奶,把奶娘借了来用。

那奶娘一向是住在西院里头的,看着那头是少爷,这头不过是个姑娘,当家主事的太太又回了娘家养病,干脆应付起竹桃儿来。

明潼一回来就把女孩儿挪到了东院里,又替她寻了新奶娘,那一个这才回过味来,晓得家里是哪个势头高些,眼见着太太更抬举这个姑娘,再想回来也不能够了。

明潼为着这个还斥责了竹桃儿一句:“既是给了你的人,她不懂规矩,你怎么不发落了她,哪个都经得碰得,你就不替大姑娘嫌脏?”

竹桃儿受了训斥心里头却高兴,她就盼着明潼回来,把大姑娘放在她院子里头,还替了她一心一意的照管着郑衍的吃食,比原来还更用心的多,女孩儿原来就不受看重,要是后头又有他喜欢的妾生养了女儿,自家的女儿又摆到哪里去?

洗三那一天是郑夫人办宴,女娃儿只叫抱出来看了一眼,这回满月却不一样,大姑娘叫包在百子千孙被里头,抱出来转了一圈儿,得的东西还更多得些,明湘明沅两个都给了一套花样新十足重的金镯子,连明洛的也一并给了。

郑夫人倒还恃得住,还自觉是打了明潼的脸,越发张罗着要把孙子抱给宾客们看,几家夫人见着包被一掀,生得黑胳膊黑腿,粗眉细眼再不像郑衍,若说生得像他娘,那他娘可不得像个母夜叉,哪家里能讨个这么丑的妾。

新生儿洗三的时候只看见红通通皱巴巴的,到这会儿满月了,大姑娘都养得白胖胖的了,这个孩子还是黑,细眼睛一眯都不知道是睁还是没睁,想了半日只有壮实这一个词儿好夸的。

连明湘都瞧出来了,扯一扯明沅的袖子,大姑娘跟慧哥儿在一处还像兄妹,那一个看着可不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外姓。

郑夫人还想着长长就好了,孩子生得壮才是好事,慧哥儿生下来就弱,这一个胳膊一捏可不结实,她才笑了一会儿,明潼便道:“既是大日子,也叫她们见见客,总归是给郑家添了丁的。”

郑夫人的脸当即就挂了下来,不说她不愿意抬举竹桃儿,在座里头保不齐就有认识杨惜惜的,可她再想拦着也晚了,明潼一说话,就有丫头到后头去请了她们出来。

一大早就去知会过,倒都洗干净打扮好了才出来,竹桃儿养得白净胖了,杨惜惜自生了儿子下来,还是头一回见着儿子,吃不下睡不好,比怀身子的时候瘦的多,前头养的那些全消了下去。

她日夜都想着见儿子,却只能听丫头嬷嬷的话,好容易等到儿子满月了,可她却在屋子里头不许出来,来个丫头传了话,她这才吁出一口气来,还想着这回郑夫人是要认下她来了,身上洗过三回,挑衣裳挽头发,一样样的打理好了,就在仪门边上等着。

明潼这里说叫请的时候,郑夫人身边跟的婆子已经往后头去拦了,杨惜惜却想着这回再不出来,等到哪个年月才能当上妾,把心一横,闪身出来。

隔得这几年,她的相貌神态早不相同了,便有见过她的也都认不出来了,只隐约觉着面善,看她这么个模样更不该生下这样的孩子来,容色虽不出众,到底是白净的。

郑辰知道这是明潼要给郑夫人难看,往她跟前走了一步,张口喊一声“嫂嫂”,明潼只作没听见,明沅笑得一声:“这不是杨家姑娘,我竟不知道原来是你。”

话里说的是“竟不知道”,却拿帕子掩口而笑,原来只觉得她面善的,一听提起姓杨来,都回过神,这姓杨的不是打发到曹家去了,竟还能回来。

郑夫人气得涨红了面皮,事儿是明潼要挑破的,她只作妹妹失口,嗔得她一眼,底下那些个窃窃声不过风拂柳叶。

郑夫人横了杨惜惜一眼,怀里这个孙子偏这时节闹起来,她赶紧叫丫头把孩子抱下去,面带寒霜:“才刚出月子,赶紧下去躺着。”

明潼既挑破了就没打算叫她再糊弄过去,笑了一声:“既孩子都满月了,也得定一定名分,总不好就这么糊里糊涂的叫着。”

郑家的媳妇病了回娘家将养,勋爵人家哪个不知,还当作笑谈,说郑家真是连脸面都不要了,等到明沅喊破这丑事,便存看笑话的心事,捡个过了几道手的当宝贝,郑家这样打脸,还当坐在坤宁宫里头的那一位不出气不成?

经得这一遭,倒有人说明潼贤惠起来,郑夫人满口便是儿媳妇如何不孝顺,这会看着既会当家理事,又能添人进口,再往哪儿去挑这样的媳妇,便是心气儿高些又如何。

“开枝散叶添丁进口总是好事儿,竹桃儿是我给的人,既生下了大姑娘来,总也该抬举抬举,依着我看趁着高兴摆上两桌,就算开了脸当姨娘了。”原来不过是通房,下面人也有嚼舌头的,等抬了姨娘,许多事办起来就更便宜了。

当了这许多贺客,郑夫人再想翻脸也不成,杨惜惜还只当自家渔人得利,一声都不出,只腆了脸儿站着,她也知道不妥当,可这到了嘴的肉怎么肯吐出来。

明湘低了声儿:“六妹妹怎么也胡闹起来,总归是伤了三姐姐的颜面呢。”她声儿压得极低,明沅捏一捏她的手,明潼这是扯开郑家的面子里子,往后提起郑家的二少爷来,哪个不知道是杨家女生的,郑夫人想拿他来跟慧哥儿顶着干,也得看看有没有这个助力。

这句一出口,再没有哪个好人家肯跟这孩子结亲了,一句话埋到十几年后,明潼这会儿倒嫌来的人少了。

郑夫人干脆捂了脑袋说头疼,杨惜惜瞪大了眼儿,眼看着郑夫人避了进去,明潼却没打算就这么放过,郑夫人一走,她就是主事的,笑一声:“那便这样办,吩咐厨房办两桌,点一点人,看看两桌子够不够坐的。”

两桌还放不下那些个通房,在座的夫人俱都彼此对看一眼,颜家的姑娘好性儿,有个皇后姐姐在撑腰,自家又是这么个品貌,怪道要出这口气,怕是叫恶心的狠了。

一桌儿坐下来,明潼又赏下去一人一身衣裳,两匹缎子,一根金玲珑的簪儿,一对镯子,办了满月抬姨娘,也是闻所未闻了。

满月宴上除开吃面,还有良乡酒做的新糟嫩蟹,清蒸鸭子,黄米枣儿煎糕,这一席吃完,这些个夫人也都知必得闹起来,略坐着吃了杯茶便都告辞回去。

贺客走了,明湘明沅还在,慧哥儿坐在罗汉床上看着妹妹,手指头点点她的脸蛋,小娃儿眼睛还没长好,朦胧着左右转转,慧哥儿笑了,伸了手想沾糖给她吃。

明沅赶紧止了他:“这会儿吃得甜了,淡的就不肯吃了。”汤圆生下来时候,沈夫人还道该拿筷子沾点儿黄连水给她舔,吃得黄连苦,往后甚都不怕,说完了又笑,说这样的人家,还怕有个甚样苦头吃,总归是泡在蜜水里了。

抬姨娘的酒席,明潼自家并不露面:“今儿不巧,换过日子咱们再聚。”冲着明沅明湘两个点一点头。

明湘心里叹得一回,跟明沅一道出门,坐上车才道:“三姐姐还是这个脾气,可别吃亏才好。”当着这许多人闹出来,外头闲言碎语总归伤人。

明沅笑一回:“我看三姐姐如今很好,她前儿还说要作生日呢。”明潼自来没有大办过生日,家里自她而起,底下的姑娘倒了正日子也不过加上几个菜,年岁小的时候不说,后来也不曾请过戏酒,不成想她这会儿倒想起做生日了。

姐妹两个许久不见,倒有许多话说,明湘比原来丰膄了些,还请明沅到程家去作客,袖子里头拢了一把小圆扇,只有巴掌大小,上头画得点点紫葡萄,她微微一笑,给明沅看过:“这是囡囡画的,你看看。”

不过是拿笔胡乱涂的,明湘自个儿加了枝叶,看着像是葡萄,明沅笑得一回:“这倒好,把你这一身跟二姐姐学来的本事,全教了给她。”

明湘听见提了明芃倒有一刻怔忡:“要是我也能去穗州看看就好了。”明芃立的女学馆名头都传到金陵来了,明湘也跟着送了些东西过去:“不知道二姐姐如今画技怎么个了得。”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明沅隔了两日就听见曾氏问,说郑家抬了姨娘,明沅笑一笑不答话,着手又办起纪舜华的婚事来,过了三道礼,等得请了吉日来,这桩婚事就成了。

黄氏半死不活的躺在床上,纪舜华倒是日日去看她,她这会儿也不求官了:“你若是真孝敬我,就把亲事退了去。”

纪舜华一字不吐,跪在榻前任她打骂,黄氏便连门都不再开了,到了十月初,徐家姑娘吹吹打打进了纪家门。

第411章 红白宴

徐家姑娘便是嫁妆再厚也不能叫黄氏满意,更何况她的嫁妆原就不厚,黄氏想着给纪舜华讨一个样样都盖过明沅的去,可等颜家出了个皇后,这事儿就再没指望了。

她又想着退一步再寻个好的,总归得嫁资丰厚的,哪知道讨一个这样的进来,连婚事都没出来主持,曾氏办了些,明沅办了些,宾客请的也不多,只这几个院子里头挂了红绸,重阳节时搭起来的九花山子撤下的花,从进门口摆到了院子里,添得几分喜意,就算是讨新妇进门了。

新婚那一日不必说,纪怀信都不曾请多少宾客来,还是纪舜华自个儿的同窗多些,就在院子里头办了酒,除开自家人,摆开来只有五桌,叫了个办喜事的班子来,做了些大菜端上桌。

黄氏从头到尾没露脸儿,外头吹吹打打,她在里头连着声的念佛,屋里头只一个嬷嬷陪着,她拉了嬷嬷的手,眼泪都流不出来:“报应。”

哪里能想得到今天呢,一步步走到如今,这会儿深信是报应,要不然儿子怎么就跟猪油蒙了心似的喜欢这么一个女人,年岁又大,又不清白,再是好人家出身的,经得那一遭了,也不过是残花败柳。

她在屋里头团团转,一时说要给菩萨去烧香,一时又说要去捐米捐面添灯加油,嬷嬷好容易安抚住她:“好姑娘,歇歇罢。”近了婚期,连着日夜的睡不着觉,心里觉得报应,越发不能安心。

嬷嬷点了安神香,又喂她吃了药,这才静下来,靠着软枕阖了眼儿,迷迷糊糊还去抓了嬷嬷的手:“叫他们停了锣鼓,咱们舜华不娶那样的人。”

这姑娘若不是由着她买来想塞给纪舜英,哪里会有后头这桩事,黄氏梦里头还叫明沅压着,变作山变作水,山来压她,水来打她,伸了双手哭喊不得,往虚空里一抓,不过是在被面上动了动手指头,她醒的时候,外头宴都已经散了。

嬷嬷替她熬了些碧梗粥,她常年吃药,屋里头就有个药炉子,就拿这个炉子热了,粥里的水都快烧干了,又糯又香,她骤然惊醒,倒不知年月了,见着外头清泠泠的月色,还当是在作梦。

嬷嬷扶了她起来:“姑娘,吃一口粥罢。”一勺子舀过来,她抿得一口,觉得肚里饥饿,不知不觉吃了大半碗,还觉着太淡了,叫嬷嬷去切个咸蛋来,挑了那流油的黄儿,拌在粥里给她吃。

嬷嬷喜的直搓手,连声答应了,黄氏不要人守着,屋里只她一个,还得防着说出些个诅咒的话来,传到外头不成话,出了门叫了个小丫头子守在门边,自个儿去厨房拿咸蛋。

想着黄氏好些日子没这样的胃口了,又替她切了个皮蛋,专用皮蛋黄拌了嫩豆腐,鸭肉脯也切了几块,搁在食盒里头带回去,小丫头守了半日,早就急了,嬷嬷摸出两块糖糕来给她,开了门进去:“姑娘,我还拌了个豆腐,吃口鲜的,再用一碗粥罢。”

久久都没等到黄氏的回应,只当她又睡了,替剥了咸蛋黄出来,这些年生病,重口的东西都不吃,越来越淡,厨房送来的菜干脆不放盐,想起这个倒是难道,一碟子三只,全给剥了,去了青皮白肉,专挑出里头的黄来,替她拌在粥里。

看她手露在外头,搁了粥碗,盖上毯子,黄氏阖了眼,嬷嬷轻轻拍她:“姑娘,等会子再睡,先把粥吃了。”好容易有了胃口,若是睡了再醒,别又吃不下了。

黄氏觉轻,一碰就醒,这会儿却怎么拍都不应,嬷嬷仔细去看她的脸色,嘴角还有粥汤,人却似晕过去似的,她猛得抽一口气,伸手去探黄氏的鼻尖,半晌都没半丝热气,后退一步,把矮桌上摆着的蛋菜粥撞了一地。

心口闷得连喊都喊不出来,哑了声儿哭一句:“我苦命的姑娘啊。”伏倒在地上,黄氏那只才放进被里的手又滑了出来。

嬷嬷急急冲冲出得门去,好容易在大门口找着纪怀信,还有几位贺客没走,纪怀信正在送客,见着嬷嬷皱皱眉头,只当黄氏又出什么幺蛾子,还摆了手叫嬷嬷往边上去些,嬷嬷一嗓子喊了出来:“太太,太太没了。”

纪怀信还当是黄氏出的新花样,气得头顶冒烟,一路回去破口大骂,到进了院子里,打开门,瞧见里头连灯都没点,还冷笑一声,脚下踩着碎碗,差点儿又要骂起来,抬头就看见黄氏躺在床上,眼睛眯缝着,还没全阖起来。

嬷嬷连门都迈不进去,趴在门框边恸哭不止,纪怀信这才信了,怔怔立了半晌,一个字儿都说不出来,还是忽讯赶过来的曾氏进了门,见着一屋子狼藉皱了眉头:“既人没了,赶紧收拾起来,换衣裳梳头,把外头的红绸都收起来。”

才办喜事就遇着丧事,怎么不晦气,阖家都叫闹起来了,丫头一院一院的报,说是大夫人没了,夏氏已然睡下,门上叩了几声,她问一声:“出了甚事。”

贴身的丫头道:“是大太太,大太太没了。”

夏氏也久久没回过神来,推起了纪怀仁,却茫茫然没个头绪,叫丫头点蜡开箱,寻出衣裳来,办丧事总要穿上三天素的。

等拿了衣裳出来,她倒坐着没言语了,这些年虽相争的时候不多,可夏氏却是眼看着曾氏怎么磨搓黄氏的,那会儿还感叹,得亏得是嫁了个庶子,要是嫁给了嫡出的长子,日子还不知怎么过下去。

情分再淡也是有的,冷不丁的没了,夏氏叹一口气,想着曾氏,往后这个家,可就再没个安宁日子好过了。

纪舜华那里自也得着信,龙凤花烛没到头,徐蕴宜衣裳还没脱,两个这些年再没亲近过,丫头婆子一退出去,对坐良久也没说一个字儿,纪舜华一把握住她的手,徐蕴宜任他握着,觉出他手心出汗,抿了嘴角微微一笑,反手握住了他的水酒才吃了一杯,头上一支百鸟朝凤的花钗摇摇晃晃,珠光衬得人脸儿晶莹玉洁,一句知心话都不曾说上,那边来拍门:“二少爷,太太没了。”

嫁衣换了素服,进门就是丧事,徐蕴宜原来就难立足,这会儿碰到这么桩晦气事,越发难办起来,纪舜华还怔着,她却已经站起来,叫了丫头进来:“烦去问一声嫂嫂,请她借一套素服来。”

伸手替纪舜华解了礼服,替他开了柜子把衣裳取出来,才要问他衣裳都放在哪儿,抬眼一扫,这里的陈设竟跟小院里头一模一样,何处放柜何处是桌,件件不差,她坐床一日,半点水米未进,这会儿却有了力气,打柜子里头翻出一套蓝衣裳来。

今儿既是纪舜华大喜的日子,明沅跟纪舜英两个自也留在纪家,江宁那头的屋子还没造好,衣裳箱笼只开用得着的,还等着搬过去再理东西。

忽的听说黄氏没了,纪舜英也不曾回得神来,他抱了汤圆正哄她睡觉,听见这一句,明沅赶紧把孩子先抱过来,她知道黄氏于纪舜英,既有仇也有恩,原来看着面色不好,哪知道竟这么就过去了。

跟着就是纪舜华院子里的丫头过来借素色衣裳,明沅也知道她才进门的新妇,连嫁妆箱子都不曾打开,又到哪里去寻素衣,可她这里也没想着用得上这些,得亏着装箱子的时候都贴了条儿,找起来倒不麻烦,衣裳首饰一并给她拿了去。

徐蕴宜去了红裳,抹掉胭脂,取下头上的百鸟朝凤花钗,换上一根银扁方,跟着纪舜华去了黄氏院子里,她原来还打算好了,黄氏不出来,她明儿就跟纪舜华两个专到院子里来敬茶。

纪怀信回过神来跺足大恼,纪舜英眼看着要升了,黄氏一死,可不得守孝三年,凭白把这三年功夫荒废了,他是因着农事得提拔的,这三年里要是叫别个先得了,岂不是为了他人作嫁衣。

黄氏已经换上了衣裳,还是她为着纪舜华成亲做的,在箱子里头压了三年,取出来还是光华灿烂,上头勾织得金银线,瓜瓞绵绵子孙万代,穿得锦衣梳过头发,还抹上水粉胭脂,看着倒比生前气色还更好些。

纪舜华跪在灵前,死死咬得嘴唇,哭得浑身发颤,心里空茫茫的,听见纪怀信骂,却又听不真,来来回回俱是人声,曾氏也两手一甩不肯管,她倒在椅上,婆子在给她揉心口,听见她骂黄氏,活的时候不叫安分,死了也还给人添麻烦。

明沅于黄氏还真没多少情宜,原来是舅妈,倒还有些面子情,等定了亲成了儿媳妇了,还不如亲戚的情分实在,既一屋子都哭,她便也掩了脸,这一圈里统共只有两个没哭的。

一个纪舜英,就立在床边,盯着床帐上的流苏,不知心里在想些什么,一个就是徐蕴宜,她的手搭在纪舜华肩上,屋里头大放悲声,于她才该是最委屈的,却偏偏不哭,反吩咐了丫头:“去把屋里头的红帐红褥全换下来。”

纪家办完了红事办白事,昨儿没动的大菜,今儿跟着送上桌,天蒙蒙亮就下了格扇,差人去买了孝布孝幡来,这会儿不比老太太那时候有预备,黄氏还算得年轻,哪有这年纪就备棺材的,事儿求到了纪氏那儿,纪氏一失手砸了茶盅儿,眼泪跟着就落了下来。

递了帖子买了一份好寿材来,到送丧仪的时候,纪氏叫扎了十亭小亭,二十亭大亭,叹了一口气:“叫那扎纸的扎个红秋千,再扎上些海棠花。”

第412章 薄薄酒

扎纸的匠人怕也是头一回彩亭扎成秋千样儿,办丧事至多扎些亭台楼阁给人焚了去,再没成想还要扎个花秋千,又不是年轻未嫁的姑娘,若真是未嫁的,也不能这样大办丧事了。

纪氏的彩亭送到纪家来,曾氏还皱了眉头,她早已经不记着这桩陈年旧事,当初为着打压才进门的黄氏,怎么挑剔她的,私底下还嘀咕一声:“越发没个论道了,怎么竟送了这东西来。”

明沅也是一奇,纪氏自来不会干这样没头尾的事,可看着黄氏贴身的嬷嬷哭的那付模样,便知道是有缘故的。

只这番缘故少有人知道罢了,连纪怀信自个儿都忘了,他要丁妻忧,也得歇上一年,更不必说纪舜英,哪里还有精神看这些,挥了手送到黄氏灵前,摆上四十九日烧化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