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是个大忙人,今儿怎么有空到我这里做耍?雪雁,倒茶来。”黛玉轻轻一笑,依然歪在炕上,并不起身。

“我今儿去太太房里回话,太太让我带了样东西给姑娘。太太说,这可是那个什么俄罗斯国进宫来的天鹅绒的料子呢,太太叫我拿来给姑娘瞧瞧,看满意不满意,说事要给姑娘做过年的衣裳呢。”袭人说着,便把包袱放在桌子上打开,从里面拿出了一块玫瑰紫色的提花绣金呢子面料的布来,捧到黛玉的跟前。

“这个很金贵了,是几个姐妹都有,还是单给我的?”黛玉心中疑惑,素来这些年节的衣裳都是由婆子们打点,再不济也是李纨来,这次王夫人怎么会叫袭人来?袭人何时成了管家的丫头了?

“自然是单给姑娘的。三姑娘过几日就去南安王府了,二姑娘早就嫁出门去,咱们这个家里,出了林姑娘就是四姑娘了,四姑娘小呢,太太说,只得了这一块好料子,先给林姑娘做。”

“这倒是奇了,我真是不明白。”

“这有什么不明白的,姑娘如今大了,今儿就有人上门提亲呢。太太心疼姑娘,所以趁着姑娘还在家的时候,把这些好东西都给姑娘。省的想三姑娘一样,突然间要远去南边,太太想多疼她两天都不行。”袭人一边说一边瞧着黛玉的脸色。

“这话倒是稀奇了,只是不知今儿是何人来提亲了?提的是哪家的公子?”紫鹃看着黛玉的目光一沉,心中一惊忙在一边插嘴问道。

“是仇都尉的公子呢,正三品的武官,如今仇夫人要给她的长子提亲,说只要过了门,便是当家的少奶奶呢。”袭人越发得意的看着黛玉,想从黛玉的脸上读出黛玉的心思,可惜黛玉只是淡淡的坐在那里,不言不语。

“太太答应了?”紫鹃着急,张口便问了出来。

“这个我却没听说,不过瞧着太太的意思,是要听老太太的呢,老太太这么疼林姑娘,想来不会同意林姑娘嫁到外边去,自然是要亲上做亲的。”袭人深知黛玉的心事,所以这句话说的极慢,而她的眼睛也更加不错一分一毫的盯着黛玉的脸色。

“你的话说完了吗?说完了可以走了。这料子太珍贵了,只怕我承受不起,你带回去给太太,留着给她那可心的儿媳妇用吧,我的衣服,自然有我的丫头料理。况且我来了这些年,你可曾见我穿过一件这府上做的衣服?紫鹃,还不去铺床,等什么呢?”黛玉冷着脸,把怀中的手炉一推,转身下了暖炕往卧室走去。

破茧成蝶 第22章 心不足宝钗吃恼

却说贾母房里传饭,王夫人便匆忙赶来,贾母又问今天的晚饭都有什么,地下的婆子忙如数回了,贾母便又点名挑了其中的两样菜叫分成两份给宝玉和黛玉分别送去。王夫人在一边陪笑道:“还是老祖宗疼他们,一点吃的也记着他们。”

“哎!你到了我这个岁数,就知道我的心思了。老了老了,无非是想看着儿孙们个个儿都过得好罢了。偏偏他们两个生的都单弱,总少不了个小病小灾的,我又如何放得下心呢?”贾母说着,轻叹一声,又问:“三丫头在做什么?不如你们把她叫来同我一起用饭吧。”

王夫人忙陪着笑脸回道:“老太太疼她们,自然是他们的造化,只是今儿天阴沉沉的,刚才媳妇来的时候有飘起了雪珠儿,只怕一会儿就下大了。老太太有什么好吃的,不如留给他们明日再吃,这会子还是别叫三丫头过来了,省的灌了冷风在肚子里,再吃饭又生病了。”

贾母听了连连点头,叹道:“也罢了,你能如此疼她,我也放心你了。她过几日就要去南安王府了,随身的东西你都要仔细准备。鸳鸯!”

鸳鸯原本在看着小丫头们摆放碗筷,听了贾母唤她忙转身进来。

“鸳鸯,把我的体己银子拿两千两出来,交给你们太太,让她去置办三姑娘的东西吧。”

鸳鸯忙答应着,悄悄地看了王夫人一眼,却不见王夫人脸上有任何表情,于是也不敢多话,转身去拿银子。王夫人则服侍着贾母起身去饭厅用饭。

“老太太,今儿南安王府的人走后,来了两个官媒跟媳妇说了半日的话。”王夫人见鸳鸯出去了,方根贾母说起官媒的事情,“原来他们是来给林姑娘提亲的,男家是武义都尉仇家的大公子。”

“仇家?我们与他们素无往来,他们怎么会向我们提亲?”贾母眉头紧锁,看着王夫人。

“老太太忘了,仇家的二小姐可是宫里的谨贵人。他们既然上门提亲,绝不会因为是否世交的缘故,必然是得了宫里的消息。”

贾母点头不语,片刻方笑道:“如今林丫头的名声倒是传了出去。”

“媳妇已经回了她们,说林姑娘小呢,老太太心疼外孙女要多留两年。等过了及笄之年再定婚事也不迟。”

“嗯,你这样说十分的妥当,我是不怕他们这些人的,想当初国公爷在的时候,这些人还不过是个千总之类的小官儿,凭着这几年的努力巴结做到了武义都尉,难道就可以逼亲了吗?”贾母冷冷一笑,谨贵人又如何?论品级那也在元妃以下好几层呢。

“是,老太太自然是这家里的主心骨。”王夫人此时更加坚定了要黛玉嫁给宝玉的决心。且此事要快些定下来才行。不然今儿一个仇都尉,明儿一个冯将军,这荣国府的门槛儿都要被踏破了,自己以后没别的事做了,天天应付官媒吧!

贾母一个人用饭甚是冷清,便叫王夫人作陪,王夫人哪敢同老太太一桌用饭,只是坐在下手照应着,陪着说话而已。

贾母用饭后,叫众人把剩饭用了,自己扶着鸳鸯的手进暖阁歪着,王夫人又嘱托了众丫头一番话方退出来回自己房里用饭。

回到房里,王夫人把鸳鸯拿过来的两千两银子收进柜子里,然后转身对彩云说:“你去差个人到书房瞧瞧老爷可曾用了晚饭,今晚在何处歇息。”

彩云答应一声出去,王夫人便叫传饭。

这个时辰,贾政已经在书房里用过晚饭,王夫人差人去请,不过是表面功夫罢了,主要是想问问贾政晚间睡在何处罢了。果然,彩云不多时回来说道:“老爷已经用过饭了,正在同相公们说话,老爷请太太用了饭自管歇息,他老爷说今晚就在书房歇着了。”

王夫人点点头,正好晚饭也已经传来,便一个人坐在小炕桌上用饭。

在书房歇息?说的好听罢了,估计又要半夜回来,然后直接去赵姨娘那不要脸的老妖妇屋里去吧。王夫人想到这件事心里边不痛快。虽然她也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小姐,从小学的便是三从四德。但试问哪个女人看着自己丈夫跟别的女人睡觉会觉得心甘情愿呢?

“彩云,你去叫人请姨太太来,说我有要事相商。”王夫人吃了一半的饭,突然吃不下去了,于是把碗筷一放,抬手要茶漱口。

众丫头看王夫人脸色不好,哪敢怠慢,忙忙的把饭菜收拾下去,彩云也亲自跑去请薛姨妈过来。然薛姨妈还没过来,袭人倒是先来了。

“这么晚了,你不在他身边服侍,又跑过来做什么?”

“太太…”袭人把怀里的包袱拿出来,轻轻的放到王夫人面前的炕桌上,不敢多说一句话。

“有话直接说。”王夫人原就有火,看着那原封不动退回来的包袱,心中的火气更盛。

“奴婢试探林姑娘,依照太太吩咐的说了几句话,不想林姑娘不冷不热的回了奴婢一句,便去睡下了。”袭人无措的站在那里,小声回道。

“她怎么说?”

“她说‘这料子太珍贵了,只怕我承受不起,你带回去给太太,留着给她那可心的儿媳妇用吧’。”袭人便把黛玉的原话纹丝不动的学了出来。

“哼,她这是跟我赌气呢。她跟宝玉的心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当我是傻子还是瞎子?倒是你果然按照我的话说的?没有提及宝姑娘的事情?”

“奴婢哪有那个胆子,敢去说宝姑娘的事情?只是想来园子里人多嘴杂,林姑娘听说了二爷和宝姑娘的事情也未可知。”

“这就是了!她既然听说这件事,心中自然耿耿于怀。这也罢了,你且下去吧,好好地照顾宝玉。别叫我在替他多操心也就是了。”

袭人忙答应着,慢慢退出去。薛姨妈赶来的时候,王夫人已经气消了不少,依着黛玉的脾气,她今晚若是不发脾气才是怪事,她的拒绝,在王夫人看来定是欲说还休的腼腆罢了,所以王夫人并不怎么在意。反正亲上加亲的话已经点过去了,她即便是不愿意也该去老太太那里求去,不过想来多半她是愿意的。荣国府现在虽然不如以前了,但总还是赫赫扬扬的百年基业,连妹妹皇商世家都羡慕不已,何况林家一介孤女?

王夫人一点也不担心黛玉,想黛玉不过是个十三岁的小丫头,还能有什么本事翻得出自己的手掌心去?她嫁不嫁宝玉,还不是自己一句话的事情?难道她还有本事把她那死了多年的爹娘从坟墓里哭出来不成?

“姐姐!”薛姨妈进门来看着王夫人独自在灯下沉思,忙陪着笑脸上前唤了一声。

“妹妹怎么一个人来了?宝丫头呢?”王夫人看见自己的妹妹,心中的信心便更多了一层,不就是一个姨娘吗?就算是有些狐媚子手段能霸住老爷,又能怎么样?只要我的宝玉好好地,再有一房可心的儿媳妇,我害怕什么?

“哎!蟠儿媳妇不是个省油的灯,整天价指桑骂槐的,闹得家里一刻也不消停。如今我出来,自然要留宝丫头在家看这些,那么一个人,再加上几个刁钻的奴才,可不就掀了那屋顶上的瓦去!”薛姨妈一边叹息着,坐在王夫人对面,又问:“这么晚了,姐姐可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

“有件事,是我对不住你,须得提前跟你说一声了。林丫头这孩子,老太太十分舍不得她嫁出去,所以有心也把她配给宝玉。如今宝丫头刚定了亲事还没过门,我就跟你说这个,实在是有些对不住妹妹和宝丫头,只是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王夫人一边叹息着,一边请薛姨妈用茶。

“姐姐的意思是——林丫头要给宝玉做妾?”薛姨妈大吃一惊,那林黛玉纵然无父无母,那也是侯门千金大小姐,凭她的样貌品性,怎肯给人做妾?

“若说是做妾,老太太断然不愿意的!妹妹也知道,这丫头昨儿刚被太后召见了,听说养心殿赐宴,皇上都做陪,旁边还有皇上的表弟北静王。你说这丫头是走了什么运了?如今太后如此厚待与她,若是把她许给宝玉,将来不就是宝玉之福吗?”

薛姨妈一听此话,脸色变渐渐的白了,王夫人这是什么意思,要悔婚吗?

“妹妹细想想,宝丫头嫁给了宝玉,自然是宝玉好了她才能好。宝玉若一味的不求上进,那岂不是我害了宝丫头?”

薛姨妈一听这话,耳朵又立刻竖了起来,嗯,这不是要悔婚的意思,只是这是什么意思呢?薛姨妈忍不住开口问道:“姐姐这话什么意思?怎么妹妹我越听越糊涂了?”

“妹妹难道忘了,娥皇女英的故事?”王夫人微微笑着说道。

“姐姐的意思,林丫头和宝丫头一样都是宝玉的妻房?”薛姨妈满脸的不解,但等到王夫人把她那一套措辞说出来之后,薛姨妈也只得点点头,叹了口气说道:“这也罢了,姐姐都是为儿女们操心,果然能如此,也是宝丫头的造化了。”

王夫人和薛姨妈二人又说了半夜的话,薛姨妈才告辞出来回自己院子里。

宝钗在灯下做针线,一直等薛姨妈回来,听见院门响,宝钗忙起身迎了出去,果然见薛姨妈穿着那件樱草黄团花锦缎斗篷上带着雪花进了屋子。

“莺儿快倒热茶来!”宝钗忙上前把薛姨妈的斗篷放在一边的衣架上,又含笑问道:“妈妈怎么去了这么久?”

薛姨妈也来不及坐下,便拉着宝钗的手,把黛玉的事情和宝钗说了。宝钗听完之后,心生气恼,眼泪在眼睛里打转,失声哭道:“妈妈好糊涂,想她们二人从小儿在一起,彼此的情谊又岂是常人可比,果然那样,那府里还哪里有女儿的容身之地?”

破茧成蝶 第23章 奈何金玉良缘定

薛姨妈见宝钗这样,忙牵着她的手进了里间暖阁。母女二人相对坐了,薛姨妈方劝道:“我的儿,我知道你心里头委屈。原是待选来的,想不到却和宝玉定了婚。虽然这府上比不得宫里尊荣万千,但为娘想着你能有一个好去处,自然比进宫去受人的排挤更好。只是想不到还是摆脱不了那林丫头。”

“妈妈,那娥皇女英的故事,乃是上古传说,谁个真的见过?也亏了姨妈能说的出来。妈妈瞧着罢了,果然真让我与她共事宝玉一人,不分上下,凭着宝玉的脾气,女儿就只有进佛堂念经的份了。”宝钗说着,又落下泪来。

“怎么会呢,不是还有你姨娘在吗?”薛姨妈忙拿了帕子给宝钗拭泪。

“姨娘怎能管得了人家夫妻之间的事情?”宝钗说着,便羞红了脸,再加上她腮边犹有泪花闪烁,灯光中仿若是牡丹带露,海棠含娇。直把薛姨妈也看愣住了。

“我的儿!终究是你的命不好!”薛姨妈看着女儿天姿国色竟然要与别人共事一夫,心中自然也是难过,她伸手把宝钗拉进怀里,抚摸着她松散的发髻劝道:“你放心,你姨娘说了,两房平起平坐原不过是随口说的。论理,你进门在先,她在后。况且你原本就比她年长,自然进门口你就是姐姐,这姐妹的名分是错不了的。你再瞧那丫头的性子,不过是有些才情,总不把那些人放在眼里,等将来真的过日子,那些管家娘子们哪个会买她的帐?你的贤良是大家都看在眼里的,难道我儿还怕了她不成?”

“话虽如此说,但宝玉的心思都在她的身上,我心中总是不舒服。”宝钗听了母亲的话,方渐渐的止了泪水,想着这件事情原不是自己能做主的,如今家计艰难,只怕嫁妆是一年少于一年了;并且自己眼看着都快要十八岁了,若再不嫁,恐怕要遭人笑柄了,如今也只好这样了。

薛姨妈见宝钗不再哭诉,便劝着她回房歇息去,又嘱咐莺儿好生伺候着,然后自己也扶着丫头同贵回房睡下。

却说怡红院里,此时也刚刚熄了灯。只是宝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袭人谁在外床,听见宝玉闷声叹气的,于是问道:“你身上不舒服吗?”

“我那里是身上不舒服,我是心里不舒服呢。为着这劳什子规矩,我已经几天没见到林妹妹了,今儿她出去了我也不知道。你说这要等到什么时候?”

“你这个人可是疯了?这种话也是随便说的?”袭人听了偷笑,幸亏如今老太太和太太商量的好计策,要把林姑娘也一并娶过来,不然这一位到时候还不知闹成什么样子。

“我知道‘非礼勿言’。可是我的心里总是不自在。”宝玉念念叨叨,没完没了。

“实话告诉你吧,你若是要见林姑娘,必定要等到宝姑娘先过了门才行呢。”

“这怎么又有宝姑娘的事?”宝玉吃惊,猛然间从床上坐了起来。

“哎哟,我的小祖宗!你快些躺下,小心又着凉。三日后纳吉,纳吉之后呢,便要定婚期了。等宝姑娘过了门,太太自然安排你和林姑娘的婚事,你就放心吧。”

“我更不明白了,你快些说,这根宝姑娘有什么关系?”宝玉索性把袭人裹在自己身上的被子推开,拉着袭人的手问道。

“还不是老太太和太太疼你?要你先娶了宝姑娘,然后再娶林姑娘,如此你可心满意足了?”袭人又拉起被子把宝玉围起来,如今不管是宝姑娘还是林姑娘,若是宝玉先病了,自己就难辞其咎。

宝玉听了这话,一时愣住了——这是个什么缘故,即便是要娶二人,那也要先是林妹妹过门啊?怎么半路里又杀出个宝姐姐来?

“袭人,你实话告诉我,这几日你们忙活的,是我跟林妹妹的事,还是跟宝姐姐的事?”宝玉终究还算不傻,此时才想到自己原是被骗了去。

“呃,是宝姑娘,宝姑娘原就是姐姐,自然要宝姑娘在前。”袭人自觉言语有失,忙放低了声音。

“你不是一直跟我说是林妹妹吗?再说,这是年龄大小的事儿吗?宝姐姐先进了门,那林妹妹在过了这算什么?算什么?!”宝玉不由得火了,原来这些人一直在骗自己。亏自己这两天还美滋滋的听从他们摆布!

宝玉在怡红院里发疯发狂,而黛玉此时却已经安静的躺在床上。紫鹃因为不放心黛玉,今晚便睡在黛玉身侧,今天的事情太多,奶娘去世了,王夫人又使了袭人来潇湘馆说了那些混账话,紫鹃想,姑娘心中必定是又气又恨的。

黛玉果然无法安睡,但她只是默默地想她的心事,却没有一滴眼泪。

“姑娘,三更已过,睡吧,如果睡不着,闭上眼睛养养神也好。”紫鹃躺在黛玉的身边,也是一丝睡意没有。潇湘馆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这府上的人,真真好算计!已经定下了金玉良缘,如今还想着娥皇女英!

“紫鹃,你说我们做女子的,是不是终生总要嫁一个人?如果不嫁会怎样?”黛玉想了半日,最终也没想出什么答案。

“不嫁人?”这个问题紫鹃倒是没有想过。她是做丫头的,她的终身大事自然是由主子定,看着贾母的意思,将来黛玉出嫁,自己一定是陪着过去的。原来以为黛玉是一定会嫁给宝玉的,可如今开来时不能了。今晚袭人说的那么明白,黛玉却一口回绝,恐怕将来是要跟太太翻脸了的。黛玉不嫁给宝玉,嫁给别人也无所谓,紫鹃时打定主意跟着黛玉去的。置于黛玉嫁人之后会怎样,她却从没想过。更别说终生不嫁这件事。

“是啊,不嫁人,我们自己出去过。或者买块地,或者开几个铺子。挣钱不要太多,够我们几个嚼用就好了。像这里虽然锦衣玉食,却一点自由也没有。我早就厌倦了。”黛玉轻声叹道。

“可是,姑娘,在这个世上,一个女儿家,是不能自己支撑门户的。这于理不合。”紫鹃犹豫着,黛玉的想法是很好,可是这也太骇人听闻了些,一个女儿家独立门户,那要遭到多少人的欺凌?

“我知道,这件事很难,不只是有银子就可以的。可是我真的不想在在这个地方住下去,紫鹃,你说我还可以去哪里?”黛玉的心思,此时已经悄悄地回到了姑苏,只是结算是姑苏老家,此时也是人去楼空了吧?旧时的府邸已经卖了,祖茔的祭祀由远房族人打点,连祖茔的那片土地都被族长收了去。女儿家,是不能祭祀祖宗的!不知爹娘的坟前是否有人按时洒扫?不知那坟头之上是否已经杂草丛生?

“姑娘,你既然这么想离开这府上,何不跟太后讨个主意?太后那么喜欢姑娘,一定会为姑娘解决这个难题。”紫鹃一直就想说这句话,她十分的不明白,昨天太后拉着黛玉的手一直在问,住在荣国府可还舒心,还有什么事感到为难等话,可是黛玉却只字不提自己的苦衷。紫鹃想,只要黛玉一开口,太后一定会帮黛玉解决这些麻烦,人家可是太后啊!皇上的亲娘呢!

“傻丫头,太后是什么人?太后心中所想的,是如何帮皇上处理后宫繁杂事务,甚至还有些许国事要她老人家操心。我又算什么人?哪里敢劳动太后她老人家操心?再说了,就算是跟太后说这些又能怎样?大不了太后把我收进宫里去,我是打死也不进宫的。”

“呵呵,姑娘,您怎么知道进宫就要做娘娘,万一太后要收你做义女呢?这个世界上,有没谁说只有南安太妃能收义女?姑娘不知道,我刚才听小丫头说,今儿南安太妃打发人来,说已经认了三姑娘做义女呢。太太说,五日后送三姑娘去南安王府。这一家子今儿高兴着呢,说这府上又要出一个王妃了。”

“王妃?南疆藩王的王妃是那么好当的吗?”黛玉冷笑一声,“别傻了。南疆至此,何止千里之遥?这种滋味,我是饱尝过的!”

“嗯,也是呢。不过太后那么喜欢姑娘,若是收姑娘做义女,还不得给姑娘寻个如意郎君呢?”紫鹃忽然又笑了,想着黛玉果然能嫁一个如意郎君,那么自己也就放心了。

“傻丫头,你真是疯了!什么如意郎君,你可知道,自古以来那些公主郡主,哪一个是寻得如意郎君的?朝廷打完仗后,首先要做的便是议和,议和之后便是和亲。想想王昭君,何其命苦?你嫌你家姑娘我死的慢吗?”黛玉轻声啐了紫鹃一口,叹了口气转过身去。

紫鹃被黛玉几句话点拨清醒,戏文里的那些才子佳人,原来都是故事而已。

黛玉一夜没睡好,第二天自然没什么精神。所以也没出门,只穿着家常衣服在屋子里歪着,时而小睡一会儿,或者看看书,和紫鹃说说话。宝玉倒是来了两回,都被黛玉挡在门外。这个时候,黛玉最不想见到的人,自然是宝玉。

三日之后是宝钗和宝玉的纳吉之礼。贾府上下一团欢喜,仆妇们忙碌了一整天,王夫人和薛姨妈自然是高兴地合不拢嘴。凤姐儿身上不大好,但这种事总少不了她张罗。所以她强打精神过来忙活。李纨因时不全之人,倒是落得清闲,只在园子里看着贾兰读书而已。

宝玉总有一千个不愿意,总挡不住王夫人一句话:“再胡闹,仔细老爷打你!”

儿女终身大事,自古以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讲究个三媒六证。所以宝玉没有选择,只能听凭王夫人的安排。

宝玉和宝钗订婚的消息,自然是瞒不过水溶去的。水溶一听说这个消息,立刻笑容满面。原来宝玉同林姑娘并没有婚约,和宝玉定亲的人是薛家的姑娘嘛。水溶便一百个放心,抽了个空儿,跟太妃说一声,便进宫找太后去了。

破茧成蝶 第24章 恩施水木赐百年

水溶急匆匆进宫去,刚走到毓坤宫门口,便看见张德喜带着小太监和侍卫从对面赶来。水溶便含笑上前笑道:“张公公,急匆匆的,这是去哪里啊?”

“王爷安。老奴奉太后懿旨,要往荣国府走一遭。”张公公今天似乎非比寻常,他怀中抱着一道黄绢卷轴,笑眯眯的看着水溶,似乎有什么喜事。

“去荣国府?可是与林姑娘有关?”水溶一听荣国府三个字,心跳早就加快几拍,哪里还来得及思索,于是紧紧追问。

“不单单跟林姑娘有关,还跟王爷有关呢,王爷的喜事近了,老奴要先恭喜王爷,讨王爷的赏呢。”

“果然是喜事,自然少不了你的赏,公公先说是何等喜事?”

“王爷可是要去见太后?王爷自去,王爷见着太后娘娘,自然知道什么喜事。不过老奴出来的时候,凤藻宫的娘娘刚进去给太后请安呢。”张公公拍拍水溶的手,一甩手中的拂尘,带着小太监和侍卫们走了。

关于喜事,水溶自然已经猜到了几分,只是没见懿旨,便还做不得准。凤藻宫的娘娘?那不是荣国府的大小姐吗?她这个时候才去给太后请安?未免时辰也太晚点了吧?水溶在心里猜测着王公公后面的那句话,心中疑惑不已。不过自己既然已经来了,断没有就走的道理,不如先去太后宫中偏殿等候,等那元妃走了再去给太后请安。水溶主意一定,忙疾步向前,往太后宫里走去。

张公公乃是皇宫里的老人,哪个妃子存了什么心思,他不用琢磨,一看便知,刚才出门时见元妃只带着贴身宫女抱琴一个来见太后,猜到其用心定然是为了宫外之事。果不其然,此时的元妃正陪在太后跟前,巧言承欢,引得太后喜笑颜开。

“元妃啊,你果然是个乖巧之人,皇上身边幸亏有你,哀家也才能放心的在这慈宁宫里颐养天年。”太后吃了一口元妃递上来的茶,开心的笑道。

“太后谬赞了,元春伺候皇上,伺候太后娘娘乃是分内之事,怎敢在太后面前居功?”元妃忙欠身笑道。

“你能如此识大体,也是皇上的福气。想这后宫之中,多的是挖空心思争宠夺爱之人,妃嫔之间相互提防,相互暗算,这些事情哀家见得多了。难得你能以忠心和孝心为先,对那些贵人,美人平时也常有照顾,也不枉皇上赐你‘贤德’二字了。”太后又是何等人,几句话便把一顶大帽子扣在元妃的头上。

元妃其实此时来见太后只是为了一件事,那就是受她母亲所托,在太后面前替自己的弟弟宝玉美言几句,再夸赞几声自己的表妹黛玉,然后瞧着太后的心思,趁机请旨赐婚。当然,元妃心中十分明白,凭着自己的身份和贾家的爵位,宝玉若得太后赐婚那还远远不够,但黛玉却说不准了,黛玉可是太后心尖子上的人呢,那日太后宴请黛玉,连谨贵人都得到了消息,而她贤德妃又如何不知?只是太后如此一说,原本心中所想的话,一时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对了,你这个时候来见哀家,不会是有什么要事吧?可是其他妃嫔又生事端了?”太后看着元妃有些走神,于是把手中茶盏放在一边的漆雕小几上,侧着脸,看上去对元妃无比关心的样子。

“啊,并没什么大事,宫中妃嫔的事情向来由容姐姐打理,臣妾平时也不过是帮衬着容姐姐罢了,即便有什么大事,也是蓉姐姐出面调停,并不用臣妾出面。”元妃忙回神,暗暗的恨自己怎么越来越没用,不过是一件小事而已,怎么此刻魂不守舍起来?

“哎!什么叫大事?咱们娘们儿整日在后宫里带着,所谓的大事也不过是各宫之间的琐事,我朝祖训,后宫不干政事,所以那些大事是轮不到咱们娘们儿来说嘴的。说吧,你这个时候来见哀家,又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难道不是有什么话说?”太后一副大开恩典的样子,慈祥的看着元妃,又把元春心中渐渐熄灭的希望之火重新点燃——太后还是倚重贾家的,宁荣二公当年随着太祖皇帝打天下,曾立下汗马功劳。太后又怎会不感恩?只是元春一高兴便忘了,宁荣二公已经去世多年,如今的贾府早就不如从前了。

元妃来不及细想,忙趁机离座,跪在太后面前,磕头回道:“是,臣妾今日求太后娘娘,原也不是朝中之事,只是臣妾娘家的一点琐事。臣妾有个胞弟,今年已经十四岁,过了这个年,也十五岁了。因家中祖母溺爱,所以一直也没有合适的门第许下婚配之人。臣妾还有一个表妹,太后娘娘是知道的,便是原扬州巡盐御史林大人的女儿黛玉。这黛玉表妹六岁丧母,祖母怜惜疼爱才接来府中教养,黛玉与我弟宝玉从小青梅竹马,原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所以祖母和母亲早就有意玉成他们二人。臣妾那胞弟倒也罢了,原是个不成材的,只是表妹黛玉却曾经是太后娘娘的客人,臣妾斗胆请旨,请太后娘娘开恩把表妹黛玉赐婚给臣妾的胞弟宝玉,臣妾永记太后娘娘的大恩大德。”

“哎呦!说了半天,就是赐婚这件事啊。你说了这么一大堆,把我的头都给说晕了。”太后等元妃说完,忍不住抬起手来在自己的额头上抚了抚。

“臣妾该死,嘴笨口拙,让太后娘娘费神。”元春原是跪在地上的,此时太后还没叫起,只得又磕了个头。

“给那林丫头赐婚的念头,哀家不止有一两日了。那天哀家见到林丫头第一眼起,便十分的喜爱这个孩子。一心想着,要给她寻一个好人家,所以呢,哀家一直在留神。你想求哀家把林丫头赐婚给你的弟弟,这原是好事,想林丫头从小儿在你们府上长大,与你胞弟乃是表兄妹,时常见面也是有的,说青梅竹马呢,也不为过。只是哀家却听说,你这胞弟已经有了婚约,前儿还刚行了纳吉之礼。难道你这个做姐姐的竟然不知道吗?”

元妃一听此话,心头一震。原来太后耳聪目明,自己家中所作之事她早就知道了?可恨母亲贪恋着薛家的那份家私,非要先把宝钗和宝玉的婚事定在前面,自己也是一时糊涂,一直听母亲的话。今日太后这话问下来,自己又如何作答?

“你果然不知道。”太后淡淡一笑,“既然不知道,哀家也不怪你。但哀家可告诉你,林丫头曾经有恩与哀家和皇上,在哀家的心里,她就跟哀家的女儿差不了几分。她的婚事定然不能马虎,哀家决不允许她去给人家做小!行了,你起来吧。你关心你的表妹,也是孝敬哀家的意思,哀家索性也告诉你个喜讯,哀家已经替林丫头找到合适的人家了。”

“噢?不知太后娘娘要将我表妹赐婚何人?”元春心中连连叫苦,想不到这一趟不但没办成事,反而把黛玉推向了别人。

“北静王水溶。你觉得如何?”太后微微一笑,眼睛里闪过一丝明亮的光芒——斗心智?你小小元妃跟本宫还差得远呢。本宫不过是以大局为重,不愿宫中多生事端而已,不然的话,你哪有机会在本宫面前说三道四?

“原来是北静王?”元妃可谓是又惊又喜,惊得是,北静王以郡王至尊,纳表妹黛玉为妃,且是太后赐婚,这对黛玉可是无上的荣耀。喜的是,如今林家已经没了后人,黛玉的娘家便是贾家,能和北静王府联姻,贾家的好处自然少不了。更何况北静王府素来和贾府关系很好,想必这次联姻,只会是让两家好上加好,那么贾家的势力便如虎添翼。这又有何不好?

元妃连连叩头,口称谢太后娘娘恩典,太后娘娘如此眷顾贾家,眷顾元春,元春肝脑涂地也难报答太后莫大的恩典等语。

太后早就听厌烦了,只收了笑容,摆摆手说道:“你来了这半日,哀家也有些乏了,你跪安吧,哀家要躺一躺,养养精神。”

“是,元春告退。”元妃口中说着告退,哪里敢接着就走,太后说躺躺,她自然要和宫女一起,服侍太后进暖阁躺好,拉过锦被给太后盖上,又嘱咐了太后的宫女几句,才慢慢的退出慈宁宫。

水溶原来还焦急的等在外边,但听了殿内太后之言,方喜笑颜开,如心愿得偿,满腹心事已经解开,苦苦的相思也没白费,那种高兴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水溶喜滋滋的想着,想必刚才遇见张公公定是去贾府宣旨,那么自家府上应该也有太后懿旨过去才对,太后懿旨一下,母亲也定然高兴,她老人家可是一直在催自己成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