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希夷却目光一凝——

原来,不是每一个来此的人都会现出原形。

沈寒秋,他就看不透!

再一想,他看别人如此,别人看他呢?

******

谢谢大家支持,看完洗白白睡吧(*^__^*)

第378章 赎身

正在这时,沈寒秋抬眼看向门外,眼神锐利。

韩希夷对他微微一笑,算是招呼,然后转身走开。

他无心再探,漫步走向船尾。

这里分成前后两间小敞厅。

他在靠边的椅子上坐来。

红莲忙走过去,挤在他一个椅子里,依偎在他身边。

韩希夷低头看看她抱住自己胳膊的双手,又抬眼看向她脸颊,有趣地笑问:“挤在这,姑娘不嫌热吗?”

把嫌弃表达的如此温文尔雅,也只有韩大少爷了。

红莲却不敢放肆,嗔道:“韩大爷嫌弃奴家!”

韩希夷问道:“你的意思,我见了你要像饿虎扑食才应该?”

红莲被噎住,一时回不出话来。

若是别人,她自有一番打情骂俏的话回应。

对韩希夷却不行,那无异于自贬尊严。

因为,韩大少爷是尊敬她们的!

她虽沦落风尘,却满腹才情,自然看重这尊敬。

她放开韩希夷,红着眼睛低头。

韩希夷凑近她耳边,小声问道:“好容易我来了,姑娘就不泡壶茶招待我?还有,你借我的名头抵挡周少爷,是怎么回事?”

红莲抬头,深深地看进他眼中。

“如果红莲想脱身,大爷可能帮忙?”

“你想赎身?”

“是!”

“你可找好了去处?”

“…”

“姑娘若有了去处,韩某只是助些银钱,那自然简单;若不然,还请姑娘体谅,韩某也有心无力。”

他笑容和煦。外人看来,仿佛在和红莲亲密私语。

红莲却泪盈于眶,心碎地看着他。

虽然早知结果,及至亲耳听见,还是心痛难耐。

半响,她才耳语道:“大爷往后不要来这等地方了。”

韩希夷有些疑惑,不知她何意。

红莲哽咽道:“人都说韩大爷风流多情。其实哪里知道。大爷最是无情。大爷对于我等青楼女子,有致命的吸引。然就像水中月,只能看不能碰。一碰即碎。既如此,何必害我等牵肠挂肚?再者,恐怕郭姑娘也不会喜欢大爷来这地方的。”

韩希夷笑容便僵住了。

红莲道:“不过韩大爷放心,我已经相中了良人。是个小木匠。银钱我也攒了些,应该不需你帮助。我只需你跟红妈妈好言几句。说动她放我走便成。不然,她是无论如何不会放我的。”

红莲是醉红楼的头牌。

韩希夷惊讶道:“小木匠?”

红莲点头道:“这等人才是实心过日子的。”

也不会嫌弃她出身。

再等去,脱身就晚了。

韩希夷实在难以把才貌双全的红莲和小木匠联系在一起,可见她心志坚定。看透世情,而不愿妄攀富贵,做无谓幻想。

他便道:“姑娘放心。这个忙韩某一定会帮。”

口气与先大不同,十分郑重。

青楼女子都可怜。纵然他家世豪富,也无法都解救,更不可能收在身边。他所以问红莲去处,也是想有个帮助的理由。否则,他是不会仅凭红莲容貌才情好,就揽事上身的。

红莲道:“我便知道大爷会答应的。”

韩希夷微笑道:“你不骂我无情就行了。”

红莲反问:“难道大爷是多情的?”

韩希夷避而不答,问:“你怎么认识那木匠的?”

红莲道:“跟大头菜一块来的。”

韩希夷听见“大头菜”三个字,心中一动,细细问起经过。

原来,那小木匠叫陈刀,是城北朱家木匠作坊的工人,一次和大头菜来醉红楼,看见红莲,就痴迷上了…

韩希夷听完,笑道:“大头菜居然做了媒人。”

眼中不见笑意,更多是深思。

又问红莲,周少爷对她所作所为,说要防患于未然,免得她脱身后再被他惦记骚扰,红莲满脸厌恶,含糊作答。

正说着,前面大厅传来哄叫声,是红玉姑娘要跳舞了,所有客人都往那边涌去,韩希夷便也携红莲过去了。

看着强颜欢笑翩翩起舞的红玉,韩希夷暗叹,这地方真不能来了。这红尘缩影,也浓缩无数女子的命运,他也看够了!

他忽然心生蚀骨相思,想念清哑。

目光游离间,他不时看向周少爷。

周少爷,对红玉同样目露痴迷。

还有,他对夏家兄弟十分趋奉。

周记,周记…

不等红玉演舞结束,韩希夷便走开,去找醉红楼的红妈妈。

他和红妈妈有几分交情,所以红莲才求他出面帮忙。

红妈妈当年受过他父亲的恩惠,因此对他格外不同,别人不知,只当红妈妈看中他花钱爽快才另眼相看。

他将红莲一事直说了,然后道:“妈妈,虽说行有行规,但这行太过阴损,妈妈也要为自身着想。既然她有了去处,妈妈不妨成全。好歹积点阴德,晚上睡觉也安心些。至于银钱损失,我来补上。”

红妈妈噗嗤一笑,嗔道:“你呀!又不是你自己要,多事!”

并未费他多少口舌,就答应放人,又应他要求,对外说红莲被一南边富商赎走了,免得日后有人上门找麻烦,那小木匠护不住她。

此事做成,红莲对韩希夷感激不尽。

韩希夷便不想再逗留去,遂告辞。

送他离开的时候,在船头,红莲忽然抱住他。

韩希夷道:“姑娘,这么感谢可不成!”

红莲却凑近他耳边,柔声耳语道:“韩大爷想不想知道,当日是谁进了雀灵的房间,害得郭家三爷背了黑锅?奴家告诉你…”

韩希夷不动,脸上虽还在笑,笑容却有些淡。

少时,两人分开,殷殷告别。

韩希夷头也不回地跳上自家小船,迎着晚霞离去。

红莲看着他的背影,站成一尊雕像。

韩希夷行在水上,一路想:明天母亲就能见到郭姑娘了,若是两边会面融洽,郭家答应亲事,跟着就要聘。对韩家来说,其他聘礼都容易,有一样东西决不可少,那就是古琴,这个一定要好好挑选。

他之前委托了*堂(郭勤和严暮阳就读的学馆)的龚先生去湖州时,往天音阁帮他选一架古琴,因为龚先生擅长操琴,眼界极高。

也不知龚先生回来没有,挑到好琴没有。

他心中被焦灼的期待搅扰,难以平静。

“小秀,咱们去*堂。”他吩咐道。

第379章 会面

“是。”小秀应声道。

遂去告诉船夫改道。

果然龚先生为他求得一架好琴,外形秀美而浑厚,琴名“大圣遗音”。仿唐时“大圣遗音”制作,桐木胎,灵机式。圆形龙池,扁圆凤沼。龙池上方雕刻寸许行草“大圣遗音”四字,池下方刻两寸许篆字“包含”二字,池两旁刻隶书铭文“巨壑迎秋,寒江映月。万籁悠悠,孤桐飒裂”。腹内刻隶书款“炎威十年”。

大圣遗音九德兼备,集“奇、古、透、润、静、圆、匀、清”九种美妙音色和韵味于一器,实为难得。

这琴还是先帝时期制作的,显见是收藏品了。

韩希夷十分喜悦,谢过龚先生后,携琴归来。

回来后,立即吩咐下去:全力寻找雀灵下落。

再说韩太太,和欧阳明玉在田湖十字柳堤附近碰面,欧阳明玉亲至船头,将韩太太迎到谢家船上,彼此执手互道各自经历。

欧阳明玉是一位美丽少妇,谢吟月容貌有八分随母亲。

韩太太打量她一番后,笑道:“这可把我比下去了。怎么这些年妹妹一点没变老呢?就是看着柔弱了些,和明珠一个神态了。身子骨可还好?”

欧阳明珠是欧阳明玉的双胞胎妹妹,自小便身体孱弱,养到十七岁那年没了;欧阳明玉则活泼健朗、性格明快,所以韩太太见她有些柔弱,才说她有明珠之态。

欧阳明玉微笑道:“姐姐真会说话。就是老了才身子骨不好,三天两头不自在,看着可不就显柔弱了,还说没变。”

韩太太笑道:“我是说,妹妹还是那么年轻。”

欧阳明玉也不分辨,携她入舱落座。

谢吟月亲手托了两盏茶,并丫鬟捧了鲜果盘过来摆放。

先至韩太太面前蹲身,道:“见过韩伯母。韩伯母请用茶。”

韩太太忙接过茶去,放在几上。谢吟月又将另一杯放在欧阳明玉面前,将茶盘交给锦绣,韩太太便携了她手,笑道:“我说要去你家。正想看看你。你娘却说出来游玩。我刚才还嘀咕呢,怎么没带你来。谁知你竟来了。”

谢吟月笑道:“刚在泡茶。这是新上市的凤尾茶,伯母尝尝。”

韩太太松了她,端起茶喝了两口,道:“好!月儿茶艺也不凡。”

欧阳明玉道:“姐姐想也知道。我们家最近事多。我心里知道姐姐不是趋炎附势之辈,然韩家受郭家恩惠,我听月儿说韩家正要和郭家结亲,这时候若姐姐大喇喇上谢家拜访,到底不太好,不如我出来见姐姐。如今气候也刚好,我也想出来散散心。”

韩太太笑道:“你就是个玲珑心。”

虽如此说,心里已经承情了。

因欧阳明玉提到谢家事,她不好不闻不问,便关切地道:“怎么就闹到退亲了?先不说方家不退的吗?”

欧阳明玉叹道:“这个我也不好说。姐姐是个明白人。外面传言虽多,想来心中自有论断,何须我告诉。若告诉了,反显我多嘴长舌。”

韩太太微微点头,又见谢吟月一派淡然,并无怨愤羞愧之色,暗自点头,不管内情如何,这气度就显出来了。

她便委婉劝解了一番,不过是姻缘自有天意之类的话。

谢吟月趁她们说得投入。悄悄退了出去。

到外面,吩咐锦绣注意传唤,她去船尾垂钓。

李红枣陪伺在她身侧。

两人都不说话,微风在湖面荡起层层涟漪。新窜出水面的嫩荷轻轻摇曳。忽然浮标急速下沉,谢吟月迅速提杆。手下沉重,她怕折了钓竿,便不提起,而是慢慢收杆收线,斜向身边拉扯。拉到近前才发现。好大一尾鲤鱼。

这时她才开口,似自言自语,又似告诉李红枣:“垂钓最讲究耐心,便是鱼儿上钩了也不能急躁,不然,容易脱钩跑了。”

李红枣上前帮忙捉鱼,一面听她说。

总觉得她在说钓鱼,其实不是说钓鱼。

谢吟月再次将穿了饵的鱼钩扔下水,船尾又静下来。

李红枣悄悄打量她:执杆端坐,面色从容又悠闲。她却知道这不过是表象,她正在筹谋一件大事,近日所作所为都与这件事有关,等结果出来,也到了收杆的时候了。

她钦佩她,觉得等闲男子也不如她。

不知不觉,她便学着她的言行举止和行事手段了。

又钓了两条,谢吟月便收工了。

将鱼交给李红枣,道:“一条红烧,一条清蒸。”

李红枣忙道:“姑娘放心,我告诉她们做。”

谢吟月便走向中舱。

舱内,韩太太和欧阳明玉正聊得热乎。

欧阳明玉问道:“希夷怎么没陪姐姐来?”

韩太太道:“他哪有工夫。这时候哪家不忙,春茧要上市了。虽然不用他亲自去,各地管事们你来我往的,都没断过。”

欧阳明玉又问:“姑娘们也没来?”

韩太太叹道:“老爷躺在床上,连我都是抽身过来的,她们再来,床前没了伺候的人,如何使得?”

欧阳明玉道:“姐姐这是专门相看媳妇来了?”

韩太太也不回避,笑道:“自然是。”

忽见谢吟月袅袅走入,招手道:“月儿来的正好。我问你,那郭姑娘依你看是个怎么样的人?”

欧阳明玉没想到她会问谢吟月这问题,微微一愣。

谢吟月道:“伯母算问对人了。虽然是对手,晚辈还不止一次输给郭姑娘,但不得不承认:她强了我等不止一筹。她不仅聪慧,心性也好,又单纯又安静,看着不露锋芒,却极为坚忍不拔。”

韩太太目光奇异,道:“你竟这样推崇她?”

谢吟月道:“这是事实。我只比一件事给伯母听:我谢家也算体面世家,二妹妹做下的恶事,我做梦也想不到。我依照当时情形分析,觉得江明辉就是郭姑娘杀的,毕竟他们有那样的情仇牵扯在先。当时证据也不利于她,她便被判了死罪。任哪一个女孩子遇见这情况,怕不吓昏了。可我还记得她当时的样子:安静得出奇。果然后来,二妹妹和贾秀才罪行便暴露了,郭姑娘无事,我却有了害人的嫌疑。”

她娓娓述说,仿佛说的是不与自己相干的事。

******

朋友们,周末愉快哟!

第380章 丫鬟

欧阳明玉忙道:“月儿快别说了。”

一面又对韩太太解释道:“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外面人都知道的。希夷必定也和姐姐说过。然谢家和郭家不睦,这话从月儿嘴里出来,便是好话也变不好了。上次夏少爷要纳郭姑娘就是例子。方大少爷就为这个才和月儿退亲的。所以我不叫她说。”

韩太太忙道:“妹妹放心,我不会多想的。”

欧阳明玉叹道:“是怕别人多想。这也是命里注定。你也知道,当初我本是选中希夷贤侄的,是月儿她定要…罢了,不提也罢。”

这话韩太太不好接的,只拍拍她手以示安慰。

一面又悄悄打量谢吟月,见神色如常,再次点头。

她有意转开话题,便笑问道:“我记得高家有个闺女,比你们年纪略小一点。可定了亲事?”

谢吟月道:“还没有。不过好些人上门提亲。高姑娘人最能干爽利,和严姑娘有的一拼。”说完抿着嘴儿浅笑,有些意味深长。

韩太太心下明白,也笑了。

严未央不仅性格爽利,还曾心仪韩希夷。

谢吟月把高云溪和严未央相比,其意明显。

只是,儿子心思明显倾向郭清哑,她却要慎重了。

因欧阳明玉问起韩父的病情,请什么医,用什么药等,韩太太一一答了,两人都再未提起前事。

至午时,谢吟月亲去张罗饭菜,伺候二人用饭。

饭后,又闲话一阵,韩太太见欧阳明玉露出倦怠之意,遂告辞。

回到韩家船上,韩太太默想方、谢、郭几家纠葛,虽不能妄断是非,但方初对郭清哑关切是无疑的,流言未必空穴来风。

郭清哑对方初怎么样呢?

严家嫁女。倒是个相看的好时机。

当年谢家拒婚,韩太太自然不痛快,不觉得自己儿子哪点输给方初了。所以之前欧阳明玉流露后悔之意,惋惜当年没选韩希夷。她心中很是快意。只是她涵养深厚,为免谢家母女难堪,才未表露出来。

再说,她深知当年欧阳明玉主张选择韩希夷,主要是因为方大太太严氏。她是严纪鹏的妹妹,而欧阳明玉和严纪鹏之间曾有一段情感纠葛,她怕谢吟月嫁去方家受严氏这个婆婆磋磨。

只是,这都是过去的事,今日欧阳明玉为何又提起?

韩太太怀疑她暗示自己,想两家再度联姻。

这可不像欧阳明玉为人,她性子一向高傲的很。

最终,韩太太否定这想法,估计欧阳明玉是心疼女儿受的屈辱,所以真心很后悔。又不当她是外人,才对她倾诉感怀。

她叹了口气,“可怜天下父母心!”

只是她也爱莫能助,别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就算她有脸吃回头草,可儿子如今喜欢的是郭氏女,她也不能逼他娶谢吟月;再说,谢家受谢吟风连累,这名声实在不堪,她怎会再起结亲念头!

她儿子出类拔萃。难道只能捡人家不要的?

她暗忖:郭姑娘虽然也退过几次亲,却都是郭家主动提出来的,这股子傲气就令她欣赏;若她真像儿子说的那么好,再加上这御赐织女的名头。已是盖过谢吟月当年势头,也算为自己争回一口气了。

以儿子挑剔的眼光,郭姑娘想必不会差吧?

连谢吟月也极口称赞呢!

她心里不禁对那女孩子期待起来。

晚上,韩希夷前来给母亲请安,韩太太对儿子说起和谢家母女会面情形,含糊透露欧阳明玉后悔的意思。

韩希夷警醒:若情感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随心控制,那他之前的坚持和眼下的期待算怎么回事?

他一直坚持,就等一个打动他的人。

如今等到了,他可不能糊涂!

他便笑道:“谢姑娘对一初可是念念不忘。就是一初,虽然退亲,恐怕心里也不好过,否则,不会斩断手掌…”

说到这,他心中巨震——

方初是爱谢大姑娘的吧?

爱的越深,恨得越深。

若非失望之极,怎能恨之入骨!

若非恨之入骨,怎会斩断手掌!

若不是谢吟月,他会为了退个亲一怒斩断手掌吗?

从母亲那里离开,韩希夷一路沉思回房。

进门,两个妙龄少女迎上来,“大爷回来了。”

这是静女和陶女,他贴身伺候的丫鬟。

在他十岁那年,挑中了她们来身边伺候。那时他正读《诗经》,因一女聪慧幽静,便引《静女》篇,赐名“静女”;另一女率真活泼,因《君子阳阳》篇中有“君子陶陶”一句,陶陶,意为快乐的样子,遂赐名“陶女”。

二女从八岁起跟着他,不知不觉也读了满腹的诗书。

她们原本在韩家祖宅,只因韩希夷近两年待在霞照的日子多了,韩太太担心儿子身边只有小秀,伺候不周他,便将她们送了来。

当下韩希夷笑道:“回来了。”

陶女问:“大爷要洗漱吗?”

韩希夷道:“不。我暂不歇息,还有事。”

说着,匆匆进入内室,去看大圣遗音。

二女跟进来伺候。

韩希夷将琴搬到矮桌上,摆弄查看。

静女见他神情,道:“大爷今日很高兴。”

韩希夷闻言抬头,诧异问:“这么明显?”

二女对视一眼,一齐点头,看着他抿嘴儿笑。

韩希夷的确心情很好,便道:“那你们猜猜,我为何高兴?”

陶女先道:“大爷肯定遇见好事了。”

韩希夷道:“哦!依你说的,我平日没遇见好事的时候,难道都皱着眉头、拉长了脸,好像别人欠了我银子没还似的?”

静女噗嗤一声笑了。

陶女忙道:“不是。大爷天天都笑眯眯的。”

韩希夷道:“这就是了。那你们为何单说我今日高兴?”

陶女没词了,看向静女。

静女道:“大爷眼中有发自内心的喜悦,与平日截然不同。我猜大爷这样高兴,定是因为——”她目光在那大圣遗音上一溜,就在韩希夷以为她要说“得了好琴”的时候,她却话锋一转——“郭姑娘!”

韩希夷瞅她笑道:“你果然不负静女之名。”

静女微笑不语,示意陶女去烹茶,自己又点燃几盏玻璃灯,再给玉鼎添香,又去撑起窗扇,让春夜的气息透入纱窗内。

韩希夷见二人忙碌,忽想起什么,有些出神。

第381章 发送

等陶女奉上香气四溢的一杯茶,韩希夷接过去抿了一小口,然后斟酌道:“你们,也该嫁人了。心中可有合适人选?说出来,我为你们筹划筹划。你们伺候我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们出嫁,我请母亲为你们准备一份像样的嫁妆,让你们嫁得体面风光。”

陶女花容失色,骤然红了眼圈。

静女要平静得多,但也笑容勉强。

韩希夷也不催,就这么看着她们。

静女首先镇定下来,先上前冲韩希夷蹲身施礼,然后起身,迎着他道:“多谢大爷。婢子想嫁一殷实小户人家,不求大富贵,只求丰衣足食,夫君为人诚恳仁善,公婆慈和怜下。若大爷肯费心促成,婢子感恩不尽。”

韩希夷笑道:“你说得如此详尽,是否已有了人选?”

静女垂首,低低应了一声。

韩希夷道:“我大概也能猜着一二。——可是赵之和?”

静女就不吭声了,但也未否认。

韩希夷便知猜对了。

那赵家是一小商户,长期从韩家进货做买卖。韩希夷看中他们实诚老客户,也肯交结,总给最优惠的价格。去年正月,赵之和来韩家拜访,他还亲自留他用了酒饭。就是那次,静女见了赵之和。赵之和更被静女容貌惊得失魂落魄。

韩希夷回想那情形,笑道:“这件事包在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