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剑嘴抽抽好几下,才忍住了抗议的冲动。

但他把清哑的话听进去了,心思彻底转变。

晚些时候,等方初回来,他就和方初商讨。

见他买了那些东西,方初骂他道:“蠢材,这个时候还惦记这些歪门邪道!你要用我给你的十万银子,把奉州产业置办好,将来每年都能赚几万红利,族里谁不对你刮目相看?”

方剑连连称是,说他回头就把这银子给补上。

方初道:“你不补上,难道我给你补上?你想都别想!谁让你买这些东西的?我不管,算是给你个教训。”

一面在心里诧异,不知他今天为何这般容易受教。

方剑连连应是,并不提清哑。

他们是在外书房议事,忽然赵管事来了,问方剑:他带回来那个女孩子,是随身跟着他伺候呢,还是留在幽篁馆;若留在幽篁馆,他就要交代媳妇开月钱。

方剑忙道:“跟着我,跟着我。”

方初狐疑地问:“什么女孩子?”

方剑赔笑道:“是在奉州遇上的,弟弟见她可怜,就…”

剩下的话在方初变黑的脸色中说不下去了。

方初问道:“这个女孩颜色好吧?”

方剑小声道:“是不错…”

方初又问:“你弄那些女人忙得过来吗?还有,你知道她什么来路?我告诉你方剑,你别给我惹事!”

方剑忙道:“她来历清楚,祖上一直在奉州城。”

方初还是斥责了他一通,令他小心谨慎。

并非方初爱管闲事,将手伸到兄弟的内宅去了。商贾在外行走多,不能将妻儿带在身边,日久天长,保不住带个妾回去。然只要带回去,入了方家门,便要遵循方氏家族的规矩。

在方氏,妻妾成群的人不在少数,大家都在那一方天地里生活,上有长辈镇着,还有族人瞧着,再有心机的女人也翻不出浪花来,想宠妾灭妻都难,但凡有这样的女子,族中首先就不容你。

因此,方剑若单纯纳妾,方初不会管他,可这次赈灾非同小可,方剑从灾区弄个女子出来,方初本能不悦。

方剑再三保证,方初脸色才好些。

同是方家兄弟,方制这些日子很上进,可谓废寝忘食。

********

碎碎念:求双倍月票,过了七号就不翻倍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鼓励我吧,今天同样会加更,我一直在努力!

第991章 骚*包美男的变化(月票700+)

因为方剑回来了,方初晚上设宴请兄弟们,还有几位大管事,算是摆了个小家宴,结果方制没来,说是正赶着作画呢。

方初深知作画要灵感,灵感来了不能打扰,便罢了。

晚饭后,他在外书房处置商务,清哑在旁红袖添香。

她问:“崔家那两个人怎样了?”

方初道:“流放了。”

那两人虽是闲话,却诬陷主母杀人,根据大靖律法,以反坐定罪;她们又是奴仆,以奴欺主,罪加一等,判得比谢吟月当年还重。

清哑一愣,没想到判这样重,有些不安。

方初道:“你不用内疚,是崔嵋不让她们活。”

崔嵋去大理寺前,被崔老夫人叫去过,他到公堂便请蒋大人将这两个诬陷主母的奴才按律处置,而那两人也供认不讳,没有攀扯其他人,这其中原因并不难猜,他们家人的性命前程都捏在崔家手中。

方初又道:“想害人,就要承担后果。今天她们若得逞,死的就是林表妹。方家和玄武王勾结的案子又要翻转,死更多人。”

清哑点头道:“她们背后肯定有人指使。”

方初目光幽深,轻轻道:“她…有人对付!”

夜深了,两人才从书房出来,清哑紧了紧披风,说“好冷”,方初忙揽住她,道“要下雪了”,细妹等人悄然跟在后面。

清哑发现墙那边有灯光,是幽篁馆抱厦耳房透出的。

方初也看见了,道:“是方制。”

方制的房间内还亮着灯。

灯下,桃花眼的美男正站在桌前专注作画,目光明亮,嘴角含着浅笑,手中笔如被神奇力量牵引,完全沉浸在奇妙的意境中。

一气呵成地画完,他搁下笔,仔细端详。

看一会,他放松坐下,靠在椅内出神。

说出神,不如说发呆,因为他时而微笑,时而沉思,时而皱眉,时而自信地挑眉,做出种种神情,像个傻子一般。

最后,他撑在桌上,双手托着下巴,痴痴地看那灯火。

外面冷风吹的竹叶沙沙响,他愣是听出了诗意,觉得“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情”,丝毫不觉现在是冬天了。

诗意涌来了,自然要作诗。

他便又拿起笔,如行云流水般写起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眼看蜡烛将尽。

他感觉有些饿了,可不想叫丫鬟。

被丫鬟伺候长大的他头一次嫌弃丫鬟碍事,觉得她们进入这屋子,就好像闯进了他的私密空间,会搅扰他的安静和窥视他的秘密。

他便忍着饿,自己去找蜡烛。

次日一早,方初和清哑一齐来到幽篁馆抱厦展厅,刚在桌边坐下,方制穿得整整齐齐的走来,躬身道:“大哥,大嫂,昨天老师交代弟弟,将这批画稿和衣服送去去仁王府那边展示。”

说完,便安静地等长兄长嫂示下。

方初点头道:“去吧。”

清哑随意扫了方制一眼,目光一顿。

咦,骚包美男今天好像有些不一样呢。

大冬天的,方制穿着天水碧的锦袍,外面系着同色披风,浅浅青青的颜色配着他如画容颜,好像飞在秋日晴空下的大雁。

秋高,气爽,大雁,展翅!

方制承受不住大嫂注目,腼腆垂眸,长睫毛盖住桃花眼。

清哑只是好奇他的变化才看住了,方初心里不舒服起来,把脸一板,端着大哥的架子对方制道:“早些回来,别在外惹事!”

方制忙答应“是”,遂优雅转身,走了出去。

少时,方初和清哑一道去前面见许翰林等人。

清哑是女子,行的又是商贾之道,虽有公开织布机的功劳,获得朝廷嘉奖,但要想赢得文人士子的青睐和尊敬却不容易。

清哑如今却在士林中口碑极佳。

这取决于以下几点:

首先,她本身就是极高雅的人,拥有高超的琴艺和方初相知相爱的感情,联手操琴冠绝古今,是众人眼中的神仙人物。

其次,她具有极高的艺术素养,织出如画锦绣,却能不被金钱所惑,慷慨以利天下,其德行操守征服了以儒学治世的文人,他们认可她和方初,将他们夫妻划归自己那个圈子。

最后,便是方初经营幽篁馆树立起来的良好口碑。

幽篁馆极受文人士子推崇,方初在他们面前,从不掩饰自己赚钱的想法。他说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关键在这个“取之有道”上。他开的是铺子,又不是善堂。再者,不挣钱,怎有能力为大家提供这样一个优雅的去处呢?

这话没有让文人们反感,都觉他坦荡。

他们私下议论,觉得冯尚书太不知世务,革新不通。

这次奉州赈灾,方初和清哑更赢得文人士子们钦佩。

在幽篁馆大堂东展厅,方初、清哑、许翰林等十几个人站在一张大椭圆桌两旁,对着桌上铺开的两套衣裳指点评论。

今天许翰林找他们,为的是清哑和巧儿设计的平民女儿穿的衣裳,虽然简便俏丽,穿了做事方便,但裤脚收窄、露出足踝有些不妥,恐被人非议,说有伤风化,他希望清哑能改进。

清哑听的很认真。

她清楚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从未想过要标新立异。

这个时空,从盛唐五代后,便转入靖朝。

大靖女子的地位,不像清哑前世历史上明清时代,理学昌盛、流行裹足,对女子身心都极具摧残。大靖女子都是天足,大靖历史上出过玄武女将军,后来英武帝颁发圣旨,言明女子可投军,当然是有条件的,但这也比其他朝代别具一格了。

凡此种种,都让大靖女子有崭露头角的机会。

但是,这并不代表女子拥有和男子一样地位。

女人的世界,终究还是在内宅,相夫教子为主。

尤其近年来,文人之风盛行,对女子言行要求严格起来,许翰林提出这点,是为了清哑好,她很清楚。

她先向巧儿附耳说了一番话,巧儿点头,转身往后面抱厦展厅去了,清哑便从桌上捡了一支硬笔,又抽了一张白纸,“刷刷”勾勒起来。

众人都盯着她,不知她要怎样改。

********

三更到。猜猜看,骚*包美男干什么去了?今晚我再努力加一更,好久没爆发了,爆一次感谢你们。可能有些晚,姑娘们可以明早起来看两章。我负责熬夜码字,你们负责睡觉美容,嗯,各司其职!再求月票双倍月票月票月票…无限延伸中。

第992章 选女婿(月票800+)

清哑没有改,而是画了一双带蕾丝边的袜子。

等画好,巧儿也回来了,手里拿着半匹红纱。

清哑接过那纱布,对众人道:“衣服若改,还是容易拖泥带水,不说别的,蹲在水边洗衣服洗菜就不方便。这个晚辈有亲身体验。所以,我设计了这袜子,女孩子穿了,能遮住脚,还美丽。”

许翰林看看画的袜子,再看看那纱,想象一娇俏的女子穿着简便的衣裤,裤脚虽不能遮住足踝,但这带花边的美丽袜子却遮住了皮肉,且让秀足更添美丽,展现别样风情,不由击掌道:“妙啊!”

众人也反映过来,都纷纷赞叹。

这些人可不古板,恰恰相反,他们极善风情。

文人士子的风流风雅,他们谁没有?

自古以来,文人和美女分不开的,去秦楼楚馆听艺妓弹一曲、舞一曲,看着美人如玉,便诗兴大发。

譬如这许翰林,都五十多了,来幽篁馆常带一位小妾柳恒。这柳恒可不是烟视媚行的骚*狐狸,不过是个浑身书卷气的女孩子,也不知怎的被许翰林骗了来。当然,这是清哑心里想的。事实上像许翰林这样的学儒,年轻时自不必说,便是年纪大了也有女子青睐的。

清哑初次见柳恒,还以为她是许翰林女儿,闹了个误会。

许翰林哈哈一笑,对清哑道:“并非人人都如织女和方少爷般神仙眷侣。老夫一妻三妾。这是小妾柳儿。”神情毫无尴尬,十分自然。

当下那柳恒便说,这袜子便是贵女也可以这样穿。

许翰林连连点头,发了一通议论,议论女子之美。

清哑不由对他的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跟老夫子彻底划开。

她见此事解决,再无其他大事,就等后日开纺织服装展了,不由心中一松,朝方初笑了一笑,很是喜悦。

方初明白她心思,悄声道:“今天明天好好歇歇。”

清哑点头道:“嗳。”

巧儿也开心,一想到等纺织服装展过后,大靖各地流行这些服装,大姑娘小姑娘都穿着她设计的布和衣服,便特别有成就感。

她不由自主朝人群中的严暮阳看去。

严暮阳也正向她看过来,两人相视一笑,彼此心领神会,都感到神秘喜悦,因为这些衣裳和画是他们联手设计完成的。

清哑目光投向窗外,发现天气越发阴沉起来。

她道:“要下雪了。”

赵管事笑道:“回织女,已经在下雪子儿了,说不定等会就变成鹅毛大雪呢,老天爷可是憋了好几天了。”

清哑不由担心运往奉州的粮食。

方初也想到了,他虽早已做了筹划,也不过是多做些准备,在老天爷面前,谁也取不得巧。

许翰林却没想到那么远,笑道:“下雪好。王家正选婿呢。这天冷飕飕、干巴巴的,若是下了雪,平添风采,倒给王大人助长了威势。”

众人都道:“大雪地里选婿,果然好威势。”

原来今日是王家王瑛选婿的日子。

许翰林目光一转,落在严暮阳身上,诧异问:“严小子怎么没去?”

严暮阳忙道:“晚辈祖父已经替晚辈相中了人家。”

许翰林恍然道:“原来如此。可惜了。那王姑娘可是才貌双全,家世更不用说,听说今天王家门槛都差点让人踩破了呢。”

踩破门槛是不可能,不过少年才俊云集是肯定的。

众人便猜测,何人会夺得魁首,成为王家娇婿。

方利笑道:“严兄不去,那些人想必都高兴的很。”

众人先一怔,跟着都笑起来。

严暮阳讪笑着,飞快地瞄了巧儿一眼。

巧儿早拿了一把剪子,正低头裁剪起那红纱,要做棉袜子。虽低着头,在披风毛领映衬下雪白的小耳廓却可疑地红了。

今天她心情格外好,咕嘟咕嘟好像炉子上煮开的水,一直翻腾冒泡;又不知为什么,充满期盼。是期盼下雪吧,她想。

过了一会,果然天下起鹅毛大雪来。

众人不但不觉扫兴,反而起了兴致,纷纷站在窗前看雪。又有人冒雪送来已经印好的纺织服装发展史上半部图册样本,许翰林等人忙去观看,十分详尽直观,很有传承价值,都倍感荣耀。

方初清哑尤其开心,传给厨房:晌午添酒菜给大家庆贺。

许翰林等人也不推辞,正要畅饮畅乐,作诗作词。

方初见几个年轻的文士总有意无意地看清哑,虽知他们未必心存龌龊,但倾慕是一定的,他便示意清哑回去,说这太冷了。

清哑见诸事安排妥,也要去后面抱厦,外面忽然冲进来一个人,是方制的小厮,急惶惶地对方初道:“大爷,三爷他他…”

方初心一沉,叱道:“好好说!三爷出什么事了?”

那小厮苦着脸道:“没出事——啊不,是出事了。”

方利赶紧问:“出什么事了?伤了?和人吵架了?被衙门关起来了?”亏他脑子反应快,一口气猜了好几种可能,让小厮选。

小厮道:“都不是。哎哟,这个三爷他他…”

方初见他说了半天也说不清楚,又不像出大事的样子——不对,是一副出了大事的样子,偏说不全,忍不住想踢他两脚。

清哑也不走了,转来道:“你慢慢说,三爷去哪了?”

这个好回答,小厮急忙道:“三爷在王家。”

方初一怔,问:“他去王家干什么?”

小厮道:“选女婿呀。”

方初急问:“结果呢?”

问出这句,他几乎是不报希望地想:肯定没选中,方制的才学和家世都不够,王家不可能选他,可是这小厮为什么这样惊慌?

小厮道:“选中了。”

终于说出来了,他也松了口气。

许翰林大喜道:“选中了好啊!”

这个弟子,可给他长脸了。

众人也都轰然大笑,说这是天大的喜事,都向许翰林道喜,又向方初道喜,说今天晚上也要叨扰他一顿酒宴才肯罢休。

严暮阳和巧儿面面相觑,都不相信。

清哑也和方初面面相觑,都觉不妙。

方初皱眉——好什么好?真要是好,回来报信的小厮能这样哭丧着脸吗,就跟报丧差不多了,报丧也没这么晦气的。

********

四更来啦,有月票的千万投给原野哟!晚安!

第993章 美丽的误会

他沉声问:“王家怎么说?”

他准确地抓住关键,众人都收声听小厮回答。

小厮嗫嚅道:“王家不答应。”

方初吐了口气,果然,他就猜到这样。

许翰林愣了下,跟着严正道:“岂有此理!既选中了,怎么又不答应?这又不是抛绣球,还能砸误了。老夫去找王源!”

方初一把扯住他,道:“许大人息怒,先问明白再说。”

众人也都说先问明白,再做打算。

小厮却说不清了,因为内情他也不清楚,他只奉方制命回来请方初和清哑去王家,其他一概不知。想来也对,这事恐怕另有隐情,王家怎会对一个下人说呢,自然要等方家主事人去了再说。

方瀚海不在京城,方家主事的就是方初了。

他身为方制兄长,当仁不让。

至于请清哑去,该是为了和王夫人王瑛接洽。

许翰林恼怒地指责王源,说不管有什么隐情,方制肯定是被王瑛亲自选中的;既然选中,其他什么家世出身都不足为凭。王家若是注重家世出身的,直接选一王公贵族联姻就是了,何必费事来一出公开选婿,大雪纷飞的,在家饮酒赏梅不更清闲?

众人都道有理,都说王家这样做不该。

方初无暇理论,命赵管事安排车马,和清哑匆匆准备出门。

临出门时,许翰林也要去,说给他们助阵。

方初忙劝住,笑道:“大人,这可不是抢亲。”

许翰林吹胡子瞪眼道:“老夫就要抢亲!他女儿既然选中了老夫弟子,敢反悔做无信无义之人,我骂他个伪君子,沽名钓誉之徒!”

老翰林十分兴奋,觉得帮弟子抢佳人是件风雅荣耀的事,争赢了,在士林中定会被传为佳话,因此坚持要为方制出头。

方初凑近他耳边小声道:“大人无需冲动,待晚辈先去探探情况再说。王家既然瞒着这事,想是顾忌颜面,咱们不好不给脸。”

许翰林这才罢休,说他在幽篁馆等着方初消息。

方初保证了一番,才和清哑上车去了。

路上,他面沉如水,心中暗骂方制。

他并不在意方制是否被王家误会,他想的是:方制今天根本不该去王家,王瑛也不是方制良配,连方利都没去呢。

方制居然瞒着他去王家参加选婿,到底为什么?

他不认为方制见过王瑛、思慕王瑛。

清哑见他脸色不好,轻轻抓住他手,传达安慰。

方初觉得她指尖有些凉,忙将手合拢,反包裹住她的小手。

清哑道:“只要方制没有欺骗王家,我们就支持他。”

方初听了一愣,诧异地看向她。

清哑问:“我说错了?选婿选婿,是王家自己选的。选了又不答应,这不是羞辱人吗?看不上方制,谁要她选的!”

她的口气很不满,护短的架势十足。

方初心中一暖,知她将自己弟弟当成了亲人,含笑道:“好,等去那问明情况,我们再决定结亲还是退亲。我本意是不赞成的——王家门楣太高,不是三弟良配。俗语说‘高嫁低娶’,我怕他娶了王家女将来受气;还有,别人会以为方家妄图攀附权贵。”

清哑听明白后,也感到此事难办,说句矫情的话:并不是所有人都想攀附权贵,至少方家和郭家都不想。并非清高,他们也力求和权贵交好,但结亲还是免了,会有许多的弊端。

两人不再多说,一心等到王家见机行事。

不知具体情形如何,说再多也没用。

等到王府,在门房递交了拜帖,二人立即被迎进主院正房偏厅,王源、王大人,还有方制,正等在那里。

两位王大人坐在上方,方制坐在下面。

方制见了大哥大嫂,忙站起来,只看了方初清哑一眼,叫了一声,就急忙垂首,瑟缩的很,像做错事一般理亏心虚模样。

方初见了更来气——敢来参选,就该理直气壮,做什么这样心虚理亏?全没有一点男儿气概。只要不是他翻墙溜进王家的,错便不在他,便是不结这门亲,也要坦坦荡荡、大大方方才是。

这番话,当着人却不好教训方制。

他便和清哑先拜见两位王大人。

王源很不自在,面容有些愠怒;王大人和方初清哑打过数次交道,主动打圆场,寒暄招呼他夫妻二人坐下,又命人上茶,又命人去请夫人来,为的是郭织女来了,需女眷相陪。

为什么不引清哑去内院呢?

因为还要向她和方初陈述内情。

郭织女可不是一般的内宅女子,想必方初会让她在场旁听并商议决定这件事,两位王大人也需要清哑在场。

少时,王家大太太(王大人妻子)和三太太(王源夫人)都来了,互相招呼后,王大人斟酌一番言辞,委婉陈述事情经过。

原来,方制能进入王家,确实是个美丽的误会。

这次来王家参选的各地士子很多,王家并没有设置很严格的把关。这是有依仗的:一来学问做不得假,二来即便被选中,也不会立即拜堂成亲,王家还要核查对方的籍贯来历和婚姻,以免有心怀不轨之徒欺骗王姑娘,比如家有妻室等。这些学子来自各州府,在官府都有履历,以王家的实力想核查太容易了,所以丝毫不担心出岔子。

方制报上的名号是方制方少爷,王家下人陪笑问“可是临湖州方家?”方制点头说是,那下人便毫不犹豫让他进去了。

因为“方少爷”三个字他们很熟,和严暮阳严少爷一块进京的嘛。若是严少爷来参选,必定是和方少爷结伴而来;再者,方制那仪表也令他们眼前一亮——这样的少年才能配得上他家姑娘!

他们哪会想到,此方少爷非彼方少爷呢。

就这样,连秀才都不是的方制很顺利地进来了。

接下来就是选婿,王家很看中才学,并没有根据容貌先来一轮剔除。王大人告诉众少年: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并入了他侄女的眼,不论美丑,不论家世,都会被选中。这话令大家精神振奋,都说王家乃真正的书香世家,非沽名钓誉之辈可比。

然后方制就被选中了。

如何选中的,回头细说。

********

早上好朋友们!感谢大家订阅、打赏和投票。继续每日早课:求推荐票、双倍月票。你们且忍耐一阵子,等过了双倍月票期,我保证不碎碎念了。还有件事:只要订阅超过十元的,系统就会自动生成一张免费评价票,只能投给本书。大家在票夹里找评价票能看到。投票的时候记得要选五星哟,很多人把一星和一票弄混淆了,投了一星会拉低分数。拜托手稳些!

第994章 一生一世一双人

先说王家问明了他的身份后,为何不愿答应亲事。

其一,便是方制的身份:方家的庶子。

其二,还是方制的身份:连个秀才都不是,而这次来的少年最低都是举人,他就是蒙混进来的。

其三,则是方制过往的劣迹:少年时纨绔不学无术,曾经调戏大嫂郭织女,被方初和郭织女狠狠教训。就不提秋姨娘其人了,因为在王大人等人眼里,秋姨娘不算方制母亲,严氏才是。

综上几点,两位王大人对这亲事都不大愿意。

像王家这样的簪缨豪族、书香世家,结亲当然要考虑家世和出身;能让他们忽略家世和出身的情形仅限于一种:对方才学和能力过人。因为有了过人的才学和能力,足以创出一个世家。

像本朝的太祖皇帝,就是打铁出身的,开创了一代王朝。

再有朝中的白虎、朱雀、玄武三王祖上,都出身乡野,以军功起家,被封为郡王,成为国之柱石。

寒门崛起的士子更加不在少数。

若你一无才学能力,二无家世出身,王家凭什么把女儿嫁给你?不嫁给你就是嫌弃你出身、太势利?这个道理走哪也说不通。

事情说完,方制垂头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