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永媳妇抿了嘴,没有说话。

双玉不由跺脚。

这个南永媳妇,什么都好,就是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有时候让人真是憋屈。

“反正,这话是你说的。这屋里的事也是你在当家作主。”她今年也有十八了,家里的人正在给她说婆家,别人听说她是永平侯夫人身边二等的丫鬟,都很满意,有几户殷实人家来求娶。她可不希望因为这件事自己的婚事有什么变故。“到时候要是夫人责怪下来,我可要照直说了。”

这话本就是自己说的,事本来就是自己做的。

南永媳妇想也没想地点了点头。

双玉看着气不打一处出,想着等会吃了午饭四少爷说不定会和往常一样到他们屋里来歇午觉,这手炉要烧起来,熏香要点起来,暖茶点心也要备好了…多的是事要做甩着帕子扭身就走了。

支了耳朵听着的妞儿就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娘,夫人不会免了你的差事吧!”

她长得像母亲,秀秀气气的,因为担心,小小的脸皱了起来。

南永媳妇摸了摸女儿的头:“夫人既然把五少爷交给了我,我既要把他当成主人尊着,也要把他当成孩子疼着…我这样,是为了五少爷好。”

妞儿有些不解。

南永媳妇幽幽叹了口气,抬头透过玻璃窗户看见双玉叉着腰站在屋檐下,正指使着小丫鬟们拿炭打水,眼神一黯:“五少爷和其他几位少爷不同…他现在还小,二少爷、四少爷、六少爷也都还小…等他们长大了,就知道这其中的不同了…有些人,天生就能开口要东西,有些人,生下来就没资格挑三拣四的…他从小学会了,长大就会不觉得心里不舒服”说完,又忍不住又摸了摸女儿的头发,好像眼前站的是徐嗣诫,自己正在尽力地安慰着他。

妞儿似懂非懂,道:“是不是和我一样,只是跟着母亲在这里歇脚罢了。五少爷的虫草帐子虽然好看,可那是五少爷的,我看看就是行了,再喜欢,也只能放在心里。小厨房吴妈妈做的点心再好吃,那也是给侯爷、夫人、少爷们的,我就是馋嘴,也只能偷偷地吞口水,还不能让人发现,给我吃的时候还要说肚子饱着!”

南永媳妇笑起来,弯了腰爱怜地摸了摸女儿的白生生的脸:“就是这个道理!”

“可,可五少爷是少爷啊?”妞儿歪了脑袋望着母亲。

南永媳妇没有说话。

吃了饭,送走了孩子,十一娘立刻差了竺香去外院:“看侯爷回来了没有?”

竺香应声而去。

十一娘哄了吃饱了的谨哥儿睡午觉。

兴许是刚才玩的太兴奋,他在床上扭来扭去,就是不愿意睡。

黄三奶奶来辞行。

第四百九十章

“毕竟是长子成亲,三爷不仅在燕京给置了宅子,还要给大少爷置个铺子,一个六百亩地的田庄。”黄三奶奶笑道。口气里透着几份惊讶,显然没有想到三房会有这样的手面。

十一娘并不吃惊。

三夫人这些年来积积攒攒的,加上当年分家时得的家产,这点东西还是拿得出来的。

“不管怎样,这事还是要姐姐多多费心的。”她客气地道。

黄三奶奶听了笑道:“我既然受了太夫人之托,自然会尽心操办!”

两人说着出了院门。

黄三奶奶请十一娘留步:“谨哥儿还等着你哄他睡觉呢!”

十一娘也不客气,目送黄三奶奶坐上青帷小油车,这才回了正屋。

谨哥儿还没有睡,黑溜溜的眼睛四处顾盼,看见母亲进来,就咧了无牙的嘴笑。

“玩性怎么这么大!”十一娘笑着打了一下他的小屁股。

谨哥儿还以为母亲是在和自己玩,冲着十一娘直乐。

十一娘有些哭笑不得。

徐令宜从宫里回来了。

十一娘忙迎了出去。

“谨哥儿呢?”徐令宜进门就问儿子。

“在内室──顾妈妈看着”十一娘应着,叫了小丫鬟服侍他更衣洗漱,又仔细打量徐令宜的神色。

见他神色如常,心中稍定。

徐令宜知道妻子在担心,忙道:“没事。有些事和皇上说了。黄家少不得要被训斥一番,应该没有什么性命之忧。”

“这就好!”十一娘松了口气。

这件事通了天,就算永昌侯世子爷有什么把柄落在了建宁侯手上,徐令宜行事却是明正言顺的了。

徐令宜进内室抱了谨哥儿。

谨哥儿咯咯地笑。

徐令宜目光变得十分温和。

十一娘点头,问他进宫的情况:“…皇上没有心里不舒服吧?”

徐令宜的回答却很含糊:“皇上正急着找陈阁老议事呢!”说完,把儿子交给顾妈妈,去了净房。

事情毕竟没有定下来,现在唯有等消息了。

十一娘思忖着,抱了儿子哄他睡觉。

接下来的几天,黄三奶奶为徐嗣勤的婚事频频出没永平侯府,每次离开时都会到十一娘这里坐坐。

十一娘知道她是想通过自己探探徐令宜的口风,可这件事太过复杂,别说是她,就是徐令宜,心中也没底。而没有实质性进展的安慰又显得很苍白,十一娘只好和她说徐嗣勤的亲事。

刘侍郎的夫人说,方家为嫁长女,准备了一万两银子的嫁妆…

三夫人觉得方家陪嫁中远在湖州的二十四亩地虽然价值不菲,可路途遥远,对她们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作用:“我们这边,都是在宛平、大兴置地。要是来不及,山东也马马虎虎可以。”

刘侍郎的夫人给黄三奶奶说:在宛平、大兴置地来不及了,同意在山东置地…

三夫人要求方家陪几房陪房,几个小丫鬟:“…三井胡同的宅子没人看管!”

刘侍郎的夫人问二房陪房,四个小丫鬟够不够…

三夫人要求小丫鬟的年纪在六、七岁为好:“正好跟着学学规矩。等大小姐贴身丫鬟放出去,这些人就直接可以用了。”

“方家也答应了。”黄三奶奶喝了口茶,叹道,“要是我也能结个这样好说话的亲家就好了!”

“三嫂也是一心一意为勤哥儿打算。”十一娘听着也有点啧舌──只听说女主提条件男方全满意的,很少见到男方这样提条件的。不过,她听说方家在湖州不仅是旺族,还是富豪,方家可能觉得三夫人提出的这些要求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方家想快点把方家大小姐的婚事定下来的因素,但她却只能和稀泥,“方夫人是明理的人,仔细一想,也能体谅。”

“道理大家都知道,可能真正想得通又做得到的,却未必也有几个。”黄三奶奶笑着和十一娘说了会话,看着天已黄昏,起身告辞。

太夫人屋里的玉版过来:“四夫人,太夫人让您把六少爷抱去给她老人家看看!”

二月初四赵先生回府。徐令宜和赵先生关起门来说了半天的话,然后决定三月六日让徐嗣谆搬到外院去。

太夫人听了不免有些犹豫。

徐嗣谆却跃跃欲试,反劝祖母:“大哥、二哥都是我这般年纪搬到外院去的,何况还有大哥和二哥和我做伴。”

太夫人听了只好答应,心里还是放不下,让葛巾跟着去外院服侍。这几天正忙着给徐嗣谆收拾箱笼,过问徐嗣谆即将入住的淡泊斋的家饰陈设,有两天没看见谨哥儿了。

十一娘笑着应了,自己和谨哥儿都重新换了件衣裳,去了太夫人那里。

徐嗣谆已经开了课,下了学去给十一娘匆匆行了个礼,就拉着了徐嗣诫去了淡泊斋。十一娘抱着谨哥儿进门的时候,他和徐嗣诫正从淡泊斋回来。

“母亲,母亲,”他拉了十一娘的衣袖,仰着脸望着她,“我在淡泊斋给五弟留了间厢房,沐休的时候,您让五弟去我那里住吧!”

徐嗣诫显然已被徐嗣谆说动,也过去拉了十一娘的衣袖:“母亲,四哥的院子好大,好漂亮。”目光明亮,很是羡慕的样子。

淡泊斋是永平侯世子住的地方。徐嗣谆搬到那里以后,就将正式接受世子的教育,刚开始肯定有个适应的过程,如果性格开朗活泼的徐嗣诫能偶尔去给他做个伴,对他未尝不是一种慰藉。

十一娘想着,笑道:“沐休的时候去那里和哥哥玩可以。不过,不能过夜。这样会耽搁哥哥功课的。”

那里毕竟是世子居所,在那里过夜显然不太合适,更容易引起流言蜚语!

“不会的,不会的。”徐嗣谆忙保证,“我们都不会耽搁功课的。”

徐嗣诫也道:“哥哥不上学的时候我才去玩!”

“那好!”十一娘笑着揽了两个孩子的肩膀:“你们可要记得答应过母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