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淑女好逑》作者:海青拿天鹅

备注:

隋唐背景,日更,欢迎跳坑。

(始终如一的文案无能、文名无能,有想法了再补)

阳春

三月的天气,正是阳春回暖。天气连晴了数日,碧空如洗。

篦城里,街道并不热闹,邻里的妇人们并坐在一处晒着太阳做活,偶尔有买花糕的小贩走过,引得几个小童跟在后面。

一阵吹打之声忽而沸沸扬扬传来,引得人们纷纷探头观望。只见石桥那边,一辆牛车装饰五彩缓缓而来,前呼后拥,吹打之人衣裳鲜丽,好不热闹。

“是哪家喜事?挺气派么。”一名妇人道。

“你不知道么?今日城南杜大郎嫁女呢。”

“嫁女?可杜大郎生的不是两个儿子么,哪来的女儿?”

“啧,你忘了,两年前杜二郎在成都殁了,他女儿就来篦城投了大伯。”

“哦!”妇人恍然大悟,“这么说这嫁的就是杜二郎的女儿?这两年可不怎么见过她,可真是深养闺中。”

“那自然。杜家现在是不行,可怎么说也是士宦之家,杜先公和杜二郎都是入了仕的。如今这杜小娘要嫁去阆州的褚家,听说也是个士族。”

妇人点头:“倒是门当户对……”

“什么门当户对。”这是,旁边一位老妇忽而摇头道,“你们知道什么。我可听说,阆州那边的新郎是个病得只剩下一口气的人,父母听了方士之言,要娶新妇冲喜呢。”

众人愕然。

老妇继续道:“不然你们以为那阆州的人家,为何千里迢迢跑来篦城娶妇?杜大郎好赌,家中的资财都快败尽了,见阆州那边出的聘礼丰厚,就把侄女许了婚。”说着,她摇头,“作孽哟……”

妇人们面面相觑。

这时,迎亲的队伍已经走了过来,妇人们细看,果然,那喜气洋洋的人群里竟没有新郎,只有个长辈模样的中年人走在前面,权作引车。

“还真是……”

等那队伍过去,妇人们脸上的好奇已经变成了同情,纷纷叹气。

宁儿坐在牛车里,外面的吵闹刺耳,膝头被牛车震得发麻,她不适地挪了挪双腿。

她五更起身,盥洗穿衣。头发被梳得一丝不苟,两名族中的妇人一左一右地按住她,用细线给她开面,疼得她满眼泪水。

“勿哭,哭什么。”大伯母崔氏手里掂着一直寸许长的金钗,笑眯眯地说,“阆州那边可是个大族,叔伯中有好几位在京中。你那夫君乃是长房长子,你嫁过去可是享福呢。”说着,她把金钗插到宁儿的发髻上,道,“这金钗是你祖母传下的,你大伯舍不得你,就给你做了嫁妆。”

这原本就是祖母给我的。宁儿在心里道,低头不语。

崔氏见她顺从,很是满意,让婢女给她涂脂抹粉,打扮起来。

阆州的迎亲队伍按时来到,杜宅里喜气洋洋。宁儿的大伯杜平大肚便便,红光满面;两个儿子也难得地穿戴整齐,牛车才到,就嚷嚷地要拦车讨喜钱。

宁儿头上戴了羃离,待行过礼,被搀着登车。当车帏放下的那一瞬,她看到这个住了两年的老宅消失在眼前,心里竟是解脱。

牛车一路摇摇晃晃,当外面的伶人累了不再吹打,宁儿听到农人赶牛的吆喝声——已经出城了。她摸摸腰上,私藏的物事安然无恙,幸好衣裳足够宽大。

大路两旁新种的青绿,农人在田地里耕作,赶路疲惫了的行人在挑着酒旗的草庐里歇脚。

“这地界,都快出剑南道了,还有山。”一人喝口水,摇头道。

“是呀,山高林密,也不知何时是个头!”另一人用袖子扇着风。

“二位,听口音是中原来的吧。”草庐主人提着茶壶笑道,“我们这地界,往东是山南道,往北出陇右道,山还有的是呢。不过要说山,本地的山确实多些高些,抱朴子葛仙人二位听说过吧,他曾来采药……”

“你这店主人又讹人。”草庐主人身后坐着两个短衣大汉,一个尖脸,一个满脸虬须。虬须大汉朝他嚷道,“你酒里的水那么多,那个什么葛仙人若喝了你的酒,怕是再也不愿来了!”

“去去!”草庐主人回头恼道,“我这酒是自家酿的,哪里掺水!”

众人皆笑。

一人道:“主人家,我听说这山中有山贼?”

草庐主人道:“山贼么,都是前些年东边闹水灾时来的流寇,官府剿了许多,如今不过小股,出没不定。二位若是忧心,可往前方村子借住两日,这路上常有官军人马通过,到时将二位捎带一程也好。”

话才说完,一阵辚辚的声音从大路上传来。众人望去,却是六七个人拥着一辆牛车,铃声叮叮。而那车前,一名青年器宇轩昂地骑着白马,身着天青锦袍,颇有贵气。

庐中众人看着他们,停住了话语,有眼尖的人看到他腰间的鱼袋和佩刀。

“这么年轻就有鱼袋,是京中哪个贵胄的子弟吧。”有人啧啧道。

“嗯,那刀也是好刀。”

旁人跟着看去,只见那人的刀修长,刀柄上裹着鲛皮,除此之外,并无贵重装饰。

“也不见得多好,长安的鲛皮刀多的是。”他说。

那人摇头,笑道:“你不曾参军看不出来,那可不是拿来摆设的仪刀,杀气重着哩。”

队伍经过草庐时,牛车四角的香气随风暗溢,青年淡淡地瞥了一眼庐中。众人看清那面貌,只见剑眉星目,风姿俊逸。

“京城的贵眷也来游玩么。”待车队离开,众人议论开来。

“京城贵眷算什么,”草庐主人一边斟酒一边得意地说,“葛仙人都来过呢。”

草庐里又开始叽叽喳喳地谈天说地,坐在后面的两个短衣大汉却不再饮酒,各自将草笠戴在头上,留下几个钱,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草庐。

道路在山间变得不平整,牛车的木轮硌在□的石头上,发出粗钝难听的声音。

车内的女子纨扇半掩,伸出玉指轻轻挑开一角车帏。

前方,白马上青年的身影英挺,撩人心动。

“娘子,”走在车旁的管事不放心地说,“此人与我等半路遇得,根底不知,由他引路只怕不妥。”

“有何不妥。”女子道,“田郎可是仕宦之人。”

“虽如此,可他一个随从都没有,小人总觉得……”

“好啦,”女子打断道,“田郎说了,他来剑南访友,着急启程,故而不曾带随人。且田郎一路知情识礼,牒文查验也并无差错,哪点像是歹人?你莫错怪了他。”

管事见她一口一个“田郎”,心知再反对也无用,只得噤声。

道路入山渐深,走了一段之后,路上只剩下车队几人,四周林木茂密,再不见他人。

行至一处山谷,田少府提议歇息。众人走了半日,也觉劳累,便到路旁驻步饮水。

女子从车上下来,仍将纨扇半掩面庞,瞥向立在马旁眺望山景的青年,移步朝他走去。

“得田郎一路照拂,妾有礼了。”女子款款行礼道。

田郎还礼;“同路相携,本是应当,娘子不必言谢。”

女子含笑,却又微微蹙眉,轻叹道:“田郎有所不知,妾自绵州往京,一路上听人备言此地凶险,本有怯意,奈何姨母病重,实不忍教她空盼。幸亏路上遇得了田郎,否则至今不知如何是好。”

田郎看着女子,纨扇后面粉颊桃红,一双眼眸脉脉含情。

“娘子实在客气。”田郎温声道。

女子娇羞低头,再问:“容妾再问,听田郎口音,是京城人士?”

“某世居长安。”

“如此,”女子问,“不知田郎身居何职?”

“娘子说的是我这鱼袋么?”田郎忽而露齿一笑,将腰间鱼袋解下,彬彬有礼地在女子面前打开来,“娘子请看,是空的。”

女子愣了愣。

“老七!”这时,不远处突然传来一声呼喝,“货都齐了么?”

田郎朝那边一招手,“齐了!”

只听一声呼哨锐响,十几条蒙面大汉从密林里蹿下。正在歇息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阵势惊得变色,几个会武术的家人急忙拿起刀棍。

“你……”女子彻底醒悟过来,望着仍一脸笑容的田郎,两眼一翻晕了过去。

“贼人纳命!”一个身形骠壮的家人怒喝一手,举刀朝田郎杀来。

田郎却面不改色,也不拔刃,那刀风到时,只将身体轻快一让,乘家人未及收势猛然一脚飞起,将人撂倒在地。

待收拾完毕,求饶声和呵斥声在山谷里交杂,山贼们清点着从牛车上搬下来的财物,喜滋滋的。

“辛苦了。”虬须汉子耿二身着短衣,摘下头上的草笠,笑嘻嘻地对田郎说。

“二兄。”田郎亦笑,朝他抱抱拳。

耿二转头去看财物,打开一只箱子,将面上一串项链挑出来。

“不错,还是上等的合浦珠。”他颇有兴致地在自己的脖子上比了比.

“耿爷想要也成!”有人嚷嚷道,“先讨个嫂夫人!”

旁的山贼一阵哄笑。

“嫂夫人还不简单!”尖脸汉子吴三打量着缩在地上的女子,笑得色迷迷的,“这就有个现成的。”

众人大笑地附和。

可怜的女子刚醒过来,听到这话,又晕了过去。

耿二笑骂:“老三你闭嘴!还有你们这些小儿,鼓噪个鸟!”说着,眼睛却不住往女子身上转。

“耿爷!”又有人道,“这些人怎么办?”

耿二斜眼瞥瞥那些面如死灰的家人:“什么怎么办,杀了丢山沟里。”

“杀了?”田郎转过头来,不紧不慢地扯开圆领袍上的扣子,“我等出来之前,兄长一再吩咐,只取财物不伤人命。”

“不杀?”吴三嚷嚷:“难道让他们去报官?”

田郎没有说话,只将眼睛清凌凌地看着耿二。

耿二面上哂然:“便如老七所言,放了他们。”说罢,瞥瞥地上的女子,咽咽喉咙,“不过这……”

“不绑人亦是先前商议好的。”田郎接道。

耿二被他一句话堵住,眼神有些恼怒不甘,却只得将手一挥,“把货搬走,回山!”

众人一哄而起,纷纷搬起财物,蹿回密林。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下定决心开坑了,欢迎大家勇敢、坚定地跳坑~~~鞠躬~~~

契书

回到山寨里,头领张信正在堂上。

张信身长不足五尺,却身形壮硕,耿二等人早摘了蒙面布,纷纷上前抱拳行礼,口称“兄长”。

“回来了?”张信看看众山贼抬来的箱笼财物,笑笑,“呵,不少!”

“那是!”耿二得意地说,“兄长也不看看谁出的手!”说罢,他命收下将箱笼打开,只见全是满满的绫罗珠宝,看得人眼馋。

“不错,”张信点头笑道,“梓州大贾黄氏果然名不虚传,随行的细软都比小富之家的家当来得多。”

众人大笑,叽叽喳喳,堂上闹哄哄的。

张信看向立在一旁的田郎,赞许地拍拍他的肩头,“还是老七聪明,今日当记首功!”

这话出来,有人赞许叫好,耿二等人却有些不快之色。

“兄长,二兄带着我等一路紧跟,货也是二兄截下的。”有人嚷嚷道。

“就是,我等埋伏了许久,论功劳也不比他差!”

张信皱眉,眼风朝堂上一扫,众人纷纷噤声。

田郎双手抱胸,目光淡漠。

“哦?”张信神色喜怒不辨,“老三不服?你说说。”

吴三刚才喊得最大声,听得这话不由僵了僵。他瞥瞥耿二,哂了哂,瓮声瓮气道,“也不是不服,可老七不过就穿着锦袍骑马摆摆架势走一圈……”

“摆摆架势?”张信笑一声,“就算摆摆架势,让你去摆你摆得来么?上回也不知是谁穿同样的衣服去城里找娼家,还没进门就给鸨婆轰了出来。”

众山贼哄堂大笑。

吴三臊得脸红,却硬着脖子嚷道,“就算他穿衣好看些,那最后劫物的可是我等兄弟,老七刀都没摸一下!”

“老三你这话端是狗屁!”张信身后的王四道:“老七在城中打探了几日,又亲自出马才将人引了来,没他你们劫个球!”

众人议论纷纷,争论不休。

“吵什么吵!收声!”张信脸上有些不好看,瞥向边上的耿二:“老二,今日出山是你领的头,你说话。”

耿二瞄一眼田郎,笑笑:“弟兄们都有功劳,全听兄长分派便是。”

张信又看向一直没做声的田郎:“老七,你的意思?”

田郎嘴角勾起:“我自然也听兄长的。”

张信沉吟,转头对王四道,“既如此,老规矩,三成留在公仓,其余平分。”

王四答应。

正待再说旁事,外面忽然有人气喘吁吁地跑进来,神色兴奋,“兄长……人!我等劫到了人!”

众人愕然。

“女……女人!”那人一抹脸上的汗水,两眼发光,“一个新妇!”

宁儿紧张地缩在墙角,手里握着金钗,心里默念着女诫,眼睛紧盯着面前两个晃悠地山贼。

她的羃离在被劫的时候失落了,头发松散,脸上的粉妆也被汗水糊掉了,两只大眼睛里汪汪噙着泪水。

“小娘子,别哭呀。”一个山贼嘻笑地上前,想伸手摸她的脸。

“别过来!”宁儿哑着嗓子,忙将金钗在空中一划。

“哟,还挺凶!”山贼缩回手,差点被扎中。

宁儿咬着唇,差点哭出声来。

心里懊悔万分。她原本计划着待到迎亲的牛车走到这山里时,她托言下车方便,借着树丛逃走。可队伍才进山,忽然呼啸声起,山上蹿下十几山贼。吹打的伶人和迎亲送嫁的人见势不妙,立刻惊慌逃走了,待山贼将牛车团团围住,她衣长袖宽行走不便,只能束手就擒。

要是在没进山之前就下车就好了,一想到刚在被山贼扛在肩膀上带进来,她想死的心都有了。

母亲曾经告诉过她,女子最重的乃是贞洁。她父亲是益州司户,是官宦之人,做女儿的切不可做出不检点之事,让父母蒙羞……想到这些,宁儿再也忍不住,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

呜呜呜……母亲……

呜呜呜……父亲……

“……”

两个山贼面面相觑。

“怎么了?”一人茫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