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展如之人

这次上京前,顾氏早跟孟赟合计过“老太太年纪大了,咱们不能侍奉左右,委实是不孝。若把老太太接过来呢,咱们如何跟二房比,不论吃的、穿的、用的,老太太必要受委屈;再说宽哥儿也该请个好先生,咱们狠该在京中常住才是,既能服侍老太太,又能栽培儿子。”

孟赟把顾氏的话思量一番,越想越觉有理,只有一件事为难,他迟疑道“咱们在京中并没有置过房舍,若常住老二家里,却是不便。”

顾氏微笑道“二房住的宅子本是孟家祖产呢。”却提都不提分家时大房三房把泰安、济南的宅子分了,二房只要了京城的祖宅,孟家祖宅并不大,钟氏过门后又拿嫁妆买了连着的花园,二房才有现在的气象。

孟赟心下还是有些迟疑,兄弟三人早已分家了,若常住老二家,老二定是情愿的,老二家的可愿意不愿意呢?莫为了自家事,让老二左右为难才好。顾氏温柔的劝他“到了京中看情形再做道理,若老太太真要咱们留下来,难道咱们舍得寒了老人家的心?”孟赟长叹一声,也就由着妻子了。

来京前夫妻二人盘算着在京中谋个官职,以老二如今的能为,怕是轻而易举,若做了京官,能日日服侍年迈老母,又能在京城为儿子觅得良师,岂不两全其美?不料进京后孟赉却道如今杨首辅当政,吏治甚是清明,文官若想升迁,要么是科班出身熬资历升上去,要么是政绩卓异升上去,像孟赟这样举人出身又没出色政绩的,想升迁极难。

连悠然这小女孩都这么说,又举出韩池这例子,看来,想留京当个小官,是没指望了。想承欢老太太膝下,想给儿子请个好先生,都没指望了。

一时,孟赟神情有些恍惚起来,忙碌半生,竟是一事无成!

顾氏若有所思的望望孟赟怀中的悠然,二房这小庶女,倒是有些意思,看她偎依在孟赟怀中泰然自若的样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自幼长在孟赟身边呢。丫头生的庶女,不猥琐畏缩已经很难得,她然还落落大方,言笑晏晏,倒不愧是老二宠爱的女儿,小女孩儿家连时文都能做,又对吏治有不少见解,只是教养上还是差些,自己不过稍微用力些,她然哭起来,还跑去孟赟处告状撒娇。

顾氏看看意态闲适的悠然,再看看兀自柳眉倒竖的蔚然,心中暗暗叹气,蔚姐儿比悠然尚大一两岁,却还不如悠然懂事,也怪自己素日怜惜幼女,未免娇惯了些,只是若对女儿严加管教,像自己一样,从小做淑女,长大做贤妇,又有什么好了?唯一爱女,让她放肆些好了,何必过于拘束;便是自己,此后也要肆意而为,不能再束手束脚的,以致捉襟见肘。

蔚然自从到了京城,见识到了京城的繁华热闹,孟府的富贵清雅,对再回偏远山县这件事已是深恶痛绝,韩池做了二十年县令,爹也不可能像他一样!蔚然断定“那韩池,定是没有家世之人,没有座师友人相助,才会如此凄惨。”

“汝南韩氏,蔚姐姐可说过?世代簪缨的文官世家,家风清正,人才辈出,官至一品二品大员的有三位,四品以下官员无数,这样的家世还算显赫吧?韩大人只为同进士出身,入仕之初升迁便难了一些,待到他名满天下之时,升迁机会是有了,他却又舍不下隅安百姓,才会如此。”悠然只说些太平话,真正的原因她是不会说的。除了孟赉等数位同年好友,天下间本也没有几个人知道,韩池不止是位廉吏、能吏,还是位痴情男子。他娶妻颖川赵氏嫡女,赵氏不喜隅安偏远,不肯跟他一起赴任,只送了一个貌美丫头棠儿贴身服侍,这棠儿安安心心随着韩池在隅安,甘于贫寒,亲自操持井臼,又为韩池生下儿女,日久生情,韩池竟对这棠儿倾心相爱起来,情愿和她在隅安厮守,也不愿回京城让她在赵氏手下讨生活。

做妾侍做到棠儿这个地步,算是成功还是不成功呢?她并没有什么物质享受,吃的普通,穿的像农妇,韩池在田间地头的时候她甚至亲去送饭,回到家里,两人就像一对最普通的平民百姓夫妻一般,闲话家常,教养儿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韩池本是世家子弟,棠儿虽是丫头出身,却因生的好,从小被内定为陪嫁,将来是要帮赵氏在夫家固宠的,所以也是娇生惯养没吃过苦的,两人然能为了长相厮守久隅安,悠然真心觉得两人都是奇葩。

蔚然愣了下,韩池出身官宦世家,都做了二十年县令,难不成父亲也要再做山县县令?不行不行,自己不能离开京城,不能离开二叔家,父母也不能离开,京城这么繁华,自己一家人都要在京城扎下根来才是。蔚然任性的叫道“我不管,爹要留在京城!不许回山县!来的时候就说好了,不许变卦!”

顾氏厉声道“胡说些什么!越发惯的你不像样子了!”孟正宽心疼的看着蔚然被训斥,不敢做声,孟赟温和的说“斥责她做什么?小孩子要慢慢教才好。”蔚然委屈的跑到孟赟身边,孟赟拉着她的手安慰道“咱们原本是有这个打算,如今看来却是不成,蔚姐儿莫伤心,咱们再回山县便是。”

蔚然两眼含泪,摇头道“我不回山县,我要留在京城。”孟赟苦笑,“乖孩子,听爹的话。”悠然笑吟吟道“这有何难?蔚姐姐留下陪老太太好了。”蔚然瞪了悠然一眼,“才不,我不离开爹娘。”

顾氏看悠然若无其事的样子,也放下心来,微笑道“若你再不听话,我和你父亲自回山县,把你留给老太太管教。”蔚然不依,跑到顾氏身边撒娇撒痴,顾氏把蔚然揽在怀里柔声抚慰。

蔚然斜了悠然一眼,“悠然,你好像对官场上的事知道的不少。”悠然点头,“是啊,我随父亲外放三年,父亲常把我带在身边,听都听会了。”

蔚然心里一阵不舒服,一个小小庶女,二叔然亲自教养,把悠然教得见解不凡,自己这嫡女都被她比了下去。蔚然挑衅的问道“你真知道官场上的事?比如一个文官想升迁,要怎样方好?”

孟赟和孟正宽都失笑,“蔚姐儿,小五比你还小呢,这样的事她如何知道?”

顾氏只冷眼看着,微笑不语。

悠然慢吞吞的说,“文官要想升迁,先要吏部考功司考核通过,最好评语是优、良,再要吏部文选司下升迁令方可。”

蔚然不服气,“才不是,只要文选司下升迁令就行了呀,考功司就算给的评语不好,文选司真心想升某人,还是能升上去。”

孟赟父子、顾氏在一旁,好笑的看着两个女孩斗嘴,看着这两人煞有介事的样子,不愧是官宦人家的女儿,小小年纪便都有一番见识。

悠然慢吞吞问道“你可记得族中嫡支的十一叔?他是因何被罢官的?”

蔚然凝眉想了一会儿,“十一叔不是湖北学政吗?好像是湖北士子对他不满,才被罢官的。”

悠然感慨道“十一叔少年得志,不到二十岁便中了二甲进士,才三十出头便升任湖北学政这般要职,家世显赫,才华出众,谁不说他前程不可限量?!却是因湖北一普通孙姓士子,十一叔被罢官回乡。”古代科举考试时,考卷在录取完成后,是要发还本人的。发还本人的卷子有两份,一份是考生本人亲笔写的墨卷,一份是为了防止考官认识笔迹,把墨卷上考生名字糊上,由专门人员用红笔誊写的,叫朱卷,考官在朱卷上批阅。湖北这名孙姓士子,拿到发还本人的试卷,发现自己的试卷考官只批阅了四句,其余的没有批阅,孙姓士子把自己的试卷遍传湖北士林,闹得沸沸扬扬,最后十一叔因此被罢官。

蔚然目瞪口呆,悠然闲闲道“官场自有官场的规矩,谁要违背规矩,便要能承担后果。文选司位置重要,能坐稳文选司这位置的人,怎会是等闲之辈,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都有计较。若考功司给某人的评语不好,文选司却要某人升迁,后果是什么?清流士林多少双眼睛盯着呢。”不要以为你权柄在手,就可以无所顾忌,天下读人这么多,官位却是有限,无论科举取材也好,官员任用也好,若有大的纰漏,谁都兜不住,大面儿上的事,还是要走圆了才行。

蔚然想到只有山县治理得当父亲才能升迁,心有不甘,“山县那么偏远,刁民多,最爱械斗,动不动就聚众闹事,还有不少山寇,太难治了。”若山县治理不好,父亲岂不是也要像韩池那样,长年做个县令?

“不是有卫所吗?”悠然不解。

孟赟看自家女儿一脸的迷离,笑着接话,“是有一个百户所,百户姓鲁,架子很大,寻常事情他都不管的,咱们可拿他没办法。”

孟正宽心中一动,“若是你舅舅肯出面相帮…”话一出口便想到悠然是庶女,跟吉安侯府肯定没有来往,不由脸上一红。悠然毫不介意,笑道“钟侯爷在军中人面广阔,定能说上话。”可是钟侯爷一定不会管,吉安侯府是太夫人当家,钟侯爷听命于太夫人。你们把老太太扔在二房这些年,压着人家宝贝女儿喘不过气来,动不动发作人家宝贝女儿一番,钟家做什么要帮你们?

顾氏听到孟正宽提到吉安侯府,心中气苦,自己这个二弟妹,人物实在平常,却是娘家实在太有力,生生把妯娌比了下去,自己每每提及山县日子难过,暗示钟氏回侯府求助,钟氏答应的爽快,却是过后就没了音信。钟氏为人天真直率,该不会是她有意而为,十有□是吉安侯府不肯帮忙,真真可恼可恨。

蔚然一心只想着京城日子舒适,脱口问悠然道“悠然,你屋子里那个青铜摆件儿样子有趣,是从哪里得的?”

悠然摇头道“哪里记得,不过是一个摆件儿。”

蔚然见她毫不在意,显见得这摆件儿在她不过是平常,心中又妒又恨,冷笑道“可是比起悦然姐姐屋子里的紫玉摆件儿,就差太多了。”

悠然闲闲道“那是自然,大姐姐是嫡长女,谁也越不过她去。”

蔚然怪声道“悦然姐姐的嫁妆真是十里红妆,你到时候也是比不了的。”

孟赟本是笑着听两个小女孩言来语去的,至此皱起眉头来,小女孩谈论嫁妆,是哪家的道理?

悠然笑道“广东人有句俗话,好崽不论爷田地,好女不论嫁时衣,只要姑娘拿得起放得下,嫁妆多少无关紧要。”

41鹑之奔奔

顾氏一脸慈爱,笑着对孟赟道“听听两个丫头这话说的,真真还是个孩子.

孟赟本有些不快,听了妻子的话却想到蔚然年纪尚稚,情有可原,不由缓和下来,点头道“都是些孩子话。”

顾氏爱怜的抚慰怀中的蔚然,叹道“刚生下来时跟个小猫似的,一眨眼都长这么大了,再过几年就该出阁了,唉,想想还真是舍不得。”

蔚然羞红了脸,嗔怪道“娘说些什么?这是女孩儿家该听的话吗?”

孟正宽在旁笑道“小妹也是,自己娘们儿,有什么不能说的?正经的,娘又没说错。”

悠然笑咪咪的道“是啊,蔚姐姐,自己家里人有什么,至亲之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悠然偎依在孟赟怀中,觉得十分安适。说来好笑,悠然刚穿来时因是成年人的灵魂,很不习惯被大人搂搂抱抱,无奈黄馨缠人功夫一流,悠然实在逃不脱黄馨的魔掌;既使侥幸能逃开黄馨,下一刻可能又落入孟赉怀中,久而久之,悠然也就认命了,就做个听话的乖小孩吧,反正逃也逃不脱。

只是时间久了,悠然的举止越来越像小孩,也越来越陶醉于做小孩,成年人做错事是要负责任的,小孩子做错事只要含上两眼泪,做出一副天真无辜的表情,什么样的错也盖过去了,还是做小孩子占便宜呀。

所以,顾氏说她和蔚然孩子气,悠然一点儿也不反感,只是顾氏马上提到“长大”“出阁”,悠然心中警觉起来,听孟赟话中的意思,倒是非常磊落的表明,来之前本打算留在京中,如今看看形势难以升迁,就打算回山县了。顾氏呢,她会否和孟赟一样,这般容易便回去?她方才提及蔚然,她在替蔚然打算些什么?

顾氏怀抱蔚然,悠悠道“看看你悦然姐姐,自幼受父母兄长宠爱,长大后许了长兴侯世子,过门就是世子夫人,将来更会是一品侯夫人,我的儿,你的终身,却还不知要着落在哪里。还有五侄女,人才这般好,将来不知哪家有福气的得了去呢。”

孟赟温和的对妻子说“两个丫头还小呢,跟孩子们说这些做什么。

顾氏脸上有些愧意,“看我,到底上了年纪了,就爱胡说。唉,我不过是看到悦姐儿这般风光,想到咱家蔚儿罢了。都是孟家女儿,咱家蔚儿可是和悦姐儿比不了,怪对不起孩子的。悦姐儿那嫁妆单子,都把我看傻了,咱们就是倾家荡产,连悦姐儿一分半分的嫁妆也凑不出来。”

孟赟听了顾氏的话,心中酸楚,强笑道“悦姐儿嫁的好,嫁妆自然要丰厚些。”

顾氏眼圈一红,“都是孟家女儿,蔚儿和悦姐儿,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孟赟疼爱幼女,闻言很是不受用,悠然分明觉得孟赟身子绷紧,显然顾氏的话令他心有触动。其实悠然倒挺理解孟赟的,他和孟赉是同胞兄弟,长大后的际遇却是天差地远,以至于儿女的待遇悬殊甚巨。孟赟看到弟弟的女儿富贵显要,自己的女儿却还前途未卜,两相比较,难免生出不平之心,顾氏看来对孟赟了解颇深,知道如何引导他。

只是,悠然不明白顾氏为什么当着自己面说些,她暗地里劝说孟赟不是更好?何必当着二房人的面鸣这些不平?

又或许,自己想要试探大房的底细,而顾氏也想要试探二房的底细?悠然想到这种可能性,只是,自己在二房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呀。

悠然一脸不解的表情,道“是啊,大姐姐是孟家女儿,蔚姐姐也是孟家女儿,为什么两人会一个天下,一个地下?她们两个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啊,没有啊,大伯伯和父亲是亲兄弟呢。”悠然做出苦苦思索的性子,“若说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大姐姐有个做侯爷的舅舅吧?听说钟侯爷给大姐姐添妆添的是庄子和铺子,真是大手笔。”

顾氏引导孟赟这老实人的,无非就是说:你看你和孟赉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亲兄弟,凭什么孟赉的闺女际遇好,你的闺女际遇不好,让孟赟生出不平之心;不平则鸣,孟赟总要为自己闺女争取些利益出来。孟赟如果开口要求些什么,孟赉这做弟弟的便不好回绝。

悠然不好去指出孟赉和孟赟的不同,一个是探花出身的从三品大员,一个是举人出身的从七品县令,相差很远的好不好?悠然只指出一点:悦然的舅舅是吉安侯,位高权重;悦然的舅舅疼爱外甥女,添妆丰厚。

孟蔚然要和孟悦然比,好啊,你也有舅舅,你舅舅也是世家大族出身,嫁妆找你舅舅要去。

孟赟许是个耳根子软的人,听了顾氏的话他紧绷起来,听了悠然的话却好像又放松了,是觉着悠然的话有理?

其实顾氏的态度不是决定性的,这是个男权社会,男人是一家之主,他的意见才是最终意见。只是孟赟老实,顾氏有心计,顾氏驾驭孟赟,怕是早已驾轻就熟了。

悠然真想叹气,孟赉是个有才气有分寸的人,怎么他的同胞兄长却是这样?悠然想起前生不知听哪个不着调的同事说起过,生老大的时候父母没经验,所以老大通常没有后来的孩子聪明,难不成这胡说八道还真是有些道理?

顾氏感慨道“有个好娘家,真是大不相同。有吉安侯府这样的娘家,二弟妹真是个有福气的。”低头看着蔚然,垂下泪来,“我的儿,可怜你没个有能为的娘家,怕我儿将来要吃苦了。”

孟赟神色暗然,孟正宽却说道“娘说哪里话,现放着父亲是朝廷命官,哪会让小妹吃苦?莫说父亲不许,即便是我这做兄长的,也要奋发图强,谋个出身,将来总要护着娘和小妹才好。”

顾氏眼中含泪,边哭边笑道“那敢情好,娘就等着宽哥儿将来孝顺娘,照顾蔚儿了。只是我儿,你要谋个出身,又谈何容易,在山县那偏远地方,连个好先生都请不着,耽误我儿了。”

蔚然皱眉道“不是说孙先生极好?名满天下?请孙先生教不就行了。”

顾氏忙道“我的儿,你哪里知道,孙先生收学生出名的挑剔,他同时只教一两个学生,现已收了三个,再不能多了。”眼睛却望着悠然。

孟赟也望着怀中的悠然,他比孟赉只大两三岁,却像比孟赉老了十岁都不止,不知怎的,孟赟的目光让悠然心中有些酸楚,也许,这是血缘的力量?悠然不忍让孟赟这老实人失望,笑咪咪道“我回去跟父亲说,让父亲设法便是。”

这真是顺水人情,就算悠然不说,孟赉也必是在筹划此事,悠然估计着,孟赉要么设法把孟正宽送到国子监,要么设法求孙先生收下孟正宽。这两件事无论哪件都很不容易,孟赉想必是没有把握,还没有跟孟赟夫妇提及。

悠然对孟赉知之甚深,孟赉其实是很舍不得的孟赟回山县的,如果能让大房一家人留下,孟赉肯定乐意,只是孟赟政绩实在拿不出手,孟赉想不出办法而已。子侄子侄,古人对侄子是极其重视的,孟赉不会眼看自己的侄子缺乏明师指导以致举业难成,他定会有多少力使多少力,务必要让孟正宽有前程。

孟赟欢喜中带着些惭愧,顾氏和孟正宽全是喜出望外,孟正宽红着脸道“有劳妹妹了。”悠然跟孟正宽客气着,留意到顾氏眼中有多少满意,心中一动,莫非刚才她当着自己的面荤素不忌的说话,是因为知道自己和孟赉无话不说,想让自己把这些话带给孟赉?

悠然越想越觉得有理,孟赟这个人老实忠厚,若让他去寻自己弟弟提些过分要求,孟赟定是张不开口,想必顾氏先是想通过孟老太太均贫富,后是想通过孟赟均贫富,都不顺利,就把主意打到自己这送上门的小女孩身上了。

毕竟她做大嫂的,不好跟小叔子开口。

悠然想明白这一点,对顾氏更加鄙夷,从孟赟怀中挣脱出来,笑吟吟跟孟赟、顾氏告辞,“大伯伯,大伯母,不如我先去探探孙先生的口风去。”孟赟抚着悠然的头,歉意道“倒要让小五替伯伯操心。”悠然看着这张和孟赉颇为相似的面庞,笑道“伯伯说哪里话,这是侄女应当应份的。”

顾氏和正宽也说了些好听的话,悠然一概笑纳,跟孟赟和顾氏行了礼出门,背后尚传来蔚然不耐烦的声音“做什么跟她这么客气?是要二叔帮忙又不是要她帮忙,她一个小丫头能做什么?”依稀听到顾氏喝止,孟赟怒骂,孟正宽劝解,悠然摇头笑笑,径自走了。

42邦之彦兮

莫利亦步亦趋的跟在悠然后面。有个武林高手在身边保护,悠然有身价百倍之感,俨然成了重要人物一样,看看这待遇,有专职保镖呢,还是容貌秀丽的美女保镖。

“莫利,听说莫怀姑娘武功深不可测,是不是真的呀。”悠然好奇的问道。张并送了两个丫头过来,莫利是位苗条秀丽的少女,十四五岁,话虽不多却很温柔可亲;另一位莫怀年长一些,有十六七岁了,和莫利长得很像,但是很骄傲的样子,悠然等闲不敢带她出来,她看上去实在不像个丫头呀,谁家有这么骄傲的丫头。

什么人会骄傲呢?有本事的人才会骄傲嘛,没本事的人靠阿谀奉承混饭吃,有本事的人靠本事混饭吃。悠然觉得,莫怀这么骄傲,功夫一定不同寻常。

莫利抿嘴笑道“姑娘说的极是,莫怀姐姐的功夫是我们这辈人中最高的。”莫利对于悠然相当无语,这位孟家五姑娘,懒起来真是懒到极致,就连给贴身丫头给名字都不肯花心思,一开始知道孟五姑娘的贴身大丫头名唤莫连,还以为是英雄花的意思,毕竟莫连是木棉花的别称;谁知竟是因为莫连父亲姓莫,母亲姓连,孟五姑娘就给起了名字叫莫连;莫陶也是一样,父亲姓莫,母亲姓陶;知道这个缘由之后莫利吓了一跳,生怕孟五姑娘要把自己叫莫利,莫利这名字多俗气!忙自告奋勇愿以莫愁为名,却被悠然一口否决,最终还是被叫了“莫利”。莫利为这个名字一直憋着口气,她死活也想不明白,莫愁这名字哪里吓人了?

“真厉害!她会飞来飞去吧?”悠然又想起张并在林中施展轻功的情形,真神奇,地球引力仿佛不存在了。

莫利愣了一下,“敢问姑娘,是怎样飞来飞去?”悠然努力比划着,“就是,像只大鸟一样,从这里飞向那里,从这棵树飞向那棵树。”

莫利弄明白了悠然的意思后失笑,“姑娘,那是极高深的功正宇坐在下面默书,悠然冲孙先生盈盈一礼,孙先生示意她起来,又命她看着孟正宇默书,自回去午歇了。

孟正宇颇不服气,“你们几个他都不管不问的,就对付我一个。为什么就我要背书?”

悠然声音清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孟正宇看她倒背如流,愣了愣,咬牙道“有什么了不起,我也会背!我今天就要背会!”

悠然笑看孟正宇愤愤然要去背书,吩咐小厮木生几句“中午晌按点儿让宇哥儿吃饭,好生服侍”,木生连连点头应“是”,悠然方去了孙先生处,闲话起来。

“国子监监生分四种吧,大哥哥是举监,还有荫监、贡监、捐监,不知如今援例入监,可行否?”悠然对国子监的了解还真不太多。

“监生名额不足,或国家才用不足,才有捐监,现下却是没有。”孙先生摇头道。

43高,高处苦

能拿钱捐,那就只剩下贡监一项了,其他两项孟正宽都不够资格.悠然心下正盘算着,却听孙先生慢吞吞道“其实要我再收一个学生,也不是不可以。”悠然惊喜的抬头,正对上孙先生探究的眼神,孙先生带着一丝玩味,缓缓道“只是要他先写篇时文我看,若资质太差,我是不收的。”

悠然点头答应了,心中高兴,脸色就和悦,讨好卖乖的陪孙先生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的胡扯。话说,悠然一直觉得自己涉猎甚广,跟着孙先生读书后长篇大论说上几回话,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孙先生真不是盖的,知识可真称得上渊博,他本不是死读书的人,年轻时更是游学走遍辽东、川陕、大同,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孙先生眼界十分开阔。

其实依悠然的意思,她很愿意让孟正宽入国子监读书,这样,万一孟正宽实在考不出来,还可以直接做官。本朝最初监生直接做官的数不胜数,有不少还做到地方和中央的大员。后来监生直接做官的少了,但是零零星星的也还有。

谁知道孟正宽资质怎样呢,万一像孟大伯一样,咳咳,一样忠厚,可怎么办,孟赉只有这么一个侄子,不可能不提携他。唉,只盼他像孟正宣一般会读书才好。

晚上,悠然跑到孟赉书房,看孟赉神色如常,放下心来,得意洋洋得把孟正宇能背全《大学》和孟正宽写的时文已经拿给孙先生看的事学给孟赉听,悠然越说越觉得自己是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不由挺起小胸脯,一副“你看我能干吧”“快来夸我吧”的表情,把孟赉逗得喜笑颜开,狠狠夸了悠然一顿.做父亲的这么捧场,做女儿的也格外会凑趣儿,父女二人言来语去,十分开怀。

“乖女儿,家里多了这些人,叔叔伯伯跟前一定要恭敬,姐妹间要好好相处。”孟赉交待道,“爹知道你有分寸,只是素日娇惯,又有些洁癖。”

悠然不以为意“我这叫什么洁癖啊,像米芾那样,洗手不用盆,让佣人拿铜壶倒水洗,洗完不用帕子擦,两手互拍直待手干,人家那才叫洁癖。”米芾先生是名人,字写得好,画画得好,人狂得有趣,有什么怪癖世人都能接受,孟悠然何许人也,居然敢有洁癖,只不过不喜欢和人离得太近而已。

孟赉溺爱悠然已经成了习惯,笑道“就知道我闺女是个好的,爹不过是白嘱咐你。”

悠然犹豫了一下,还是和孟赉实话实说,“听大伯的意思,来之前他们是打算留在京中。”

孟赉脸色有些凝重,“其实爹也想让你大伯留在京中,只是如今这形势,实难设法。”

这还真是兄弟,想法真一致。

悠然建议“政绩不好怎么升迁啊,咱家根基尚浅,又不是可以一手遮天的人家。不如大伯再做三年县令,爹给寻个有能为的师爷,帮着把山县治理好是正经。”山县这穷缺,倒是不会有人来抢,这是人人避之不及的实缺,谁抽着谁倒霉。

孟赉点头,“我儿说的甚是有理。爹正给寻着,好师爷却是难请,有能为的人谁愿去那么偏远穷困之地?慢慢寻吧,横竖这个难不倒爹。倒是山县匪患不只一日,山县只有一个百户所,卫所剿匪不力,才是让人为难。”

悠然也觉犯难,文官武官泾渭分明,卫所这帮武官,平日没有交往啊。吉安侯府倒是军中高官要职,可是吉安侯府铁定不会管。

孟赉看着悠然皱起一张小脸,觉得好笑,“放心吧,有办法,要说张大人这侄子倒真是古道热肠,爹不过是帮他寻了个师爷,他不只送了两个会功夫的丫头酬谢,还答应疏通卫所,以后卫所定会和你大伯伯同进退。张并此人,年纪不大,却老成持重,爹信他,应能办妥此事。”

“他怎么知道的呀?”悠然有些惊喜,却又有些奇怪,消息也太灵通了吧。

“你许伯伯,就是爹荐过去的师爷,跟爹喝过茶,爹随口提了一句,之后就传来这个消息。”孟赉颇有些得意的说。

“原来如此,真是好巧,西洋传教士说帮别人的人最终会帮到自己,真是这样啊。”悠然感叹。

“帮别人的人最终会帮到自己?这话有些意思。”孟赉若有所思。

孟赉父女一心为孟大伯安排布置,此时孟大伯处,却是一片混乱。

孟大伯和孟大伯母,两人破天荒的吵起了架。要知道,孟大伯母平日十分温顺,从不和自己丈夫红脸,孟大伯性情宽厚,从不苛求妻子,两人做了二十多年夫妻,一直是客客气气相敬如宾。

“宽哥儿要留下读书,这还好说,没的再回山县,倒把孩子学业耽搁了,把蔚姐儿留下做甚?二弟家已是有这几个女儿,再多养个侄女,你当二弟有三头六臂?”妻子突然固执起来,孟大伯实在不适应,也想发脾气。

“二爷虽没有三头六臂,却已是从三品大员,提携侄子侄女有什么?”顾氏十分冷静,“他再怎么得意,也不能忘本,不能忘了父母恩情,不能忘了同胞兄长。亲大哥在个偏远小县受苦他不管,侄子侄女还能不管吗?”

孟大伯像不认识妻子似的盯着她看了一会儿,“你是怎么了?你只看到咱们有难处,怎么不想想二弟难道就没有难处?这些年来三房全靠二弟,说起来把我愧的要不得。我做大哥的不能照顾弟弟遗孀遗孤,全推给二弟了!这是我做大哥的没出息也就罢了,连老太太也是长住二房,虽然咱们把老太太的养老田收的租送过来了,那才有多少?哪里够的?二弟不知贴了多少!”

既然已经撕开脸皮,顾氏索性也豁出去了,“老太太养老田收的租,从未送来过,都是我收着呢。”

孟大伯傻了,“从未送来过?那这些年来,老太太全是二弟在…”

顾氏静静道“那有什么?二爷可比咱们强了不知多少。跟咱们比,他可是位高权重。”

孟大伯眼中全是浓浓的失望,“我一直当你是个通情达礼的。你怎么不想想,二弟做到高位是不错,他是容易就做到高位的?还不是十年寒窗苦读,一举考了功名,兢兢业业做官,勤勤恳恳做人,才到今天这个地步。这还少不了岳家提携!你怎么就不替他想想?”

44潜虽伏矣

悠然坐在悦然身边,听得目瞪口呆.悦然大姐姐下手好快,不过一天功夫就在孟大伯院子里安插下人手,孟大伯和顾氏的争吵是背着孟正宽和孟蔚然的,居然让贝儿这小丫头听得真真的,这小丫头不只耳朵好,口齿也伶俐,复述的很是清楚,悠然用崇拜的目光目送碧芸带着贝儿出门而去,心中感概大姐姐手下有人才呀,情报工作做得真到位。

孟正宣颇觉欣慰,“这就是了,大伯父本是厚道的,又和父亲兄弟情深。”他和孟正宪、悦然、悠然刚从孟赉那儿问过安出来回到蕤园,就听到这个好消息,心中大慰,顾氏再怎么样都好,只要不是自家人起了歹意就行。

孟正宪点头同意,确实如此,只要不是孟大伯在贪图什么,一切都好办。

四人至此都放下心来,孟大伯只是老实,并不是痴傻,顾氏的狐狸尾巴既然已经露出来了,不用其他人插手,孟大伯自然会收拾她。只是,顾氏人前人后都是一副贤惠样子,怎么今日突然跟孟大伯犯起倔来,定要蔚然留下?

孟正宣等三人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入悠然,悠然忙把白天的事情原原本本汇报一遍,一字未增,一字未减,孟正宣狐疑道“原来是五妹妹说了这么多,让大伯母不淡定了。只一件,爹都打算回泰安种地了?我怎么不知道。”

悦然“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点着悠然的小脑袋,又爱又恨,“大哥你信她呢,她这定是编出来的。”

悠然红了小脸儿,期期艾艾道“那个,那个,我不就是想告诉大伯母,爹宁可回泰安种地,也不会如了她的愿。”降低她的期望值嘛,好讨价还价。

孟正宪饶有兴趣的问道“听大姐姐这话说的,五妹妹常撒谎?”

悠然脸更红了,吭吭哧哧的说道“不算是,不算是吧,不经常,不经常。”撒谎也要看心情的好不好,心情不好的时候,连个谎都撒不出来。*.关于撒谎,悠然觉得最经典的是列宁在红场说过的话,“撒谎是可以的,先生们,但是要有限度。”

孟正宣皱起眉头看着悠然,悠然被看得心里发毛,孟大哥人是很好的,就是有点方正,眼看挨训的命运就要降临了,悠然想起孟正宣训人时老夫子一般滔滔不绝的样子,心里犯怵,不认命的辩解道“我这是策略啊,用兵之道本就是虚虚实实…”

孟正宪一个爆栗敲在悠然脑门上,笑骂道“还用兵之道呢,小丫头真胡闹。”

悠然下意识的捂了头,躲到悦然身边,心中哀叹,这要是孟赉,顶多是把自己拖到怀里打屁股,一点儿也不疼;要是孟正宣,他只会板着脸训人;怎么到了孟正宪,直接就动手了呢。

孟正宪出手之后才想起自己和五妹妹到底不是同母所生,又从小不在一处长大,自己此举似乎不太稳妥,抬头又看见孟正宣不赞成的眼光,心中颇有此后悔,“要是阿炜调皮,我就是这么整治她。”却是还嘴硬着。

“也就是阿炜脾气好,由着你欺负。”悦然横了孟正宪一眼。

悠然看孟正宪脸上有些讪讪的,忙打岔道“爹跟大伯真是兄弟,两人想的一样呢。”把方才和孟赉商议的话也说了。

“咱们是白操心了。”孟正宪觉得孟大伯和孟赉都这么清楚,自己四人做的就是无用功了。

悦然反对,“这怎么是白操心,这是做子女应尽的本份。”孟正宣也道“大妹妹说的是。”

悠然见已经没事,打起哈欠来,听孟正宣问她“困了?早点回去睡吧。”悠然迷迷糊糊的点头,告别三人,由莫利护着回含芳轩去了,黄馨早已倚着门望眼欲穿,看到悠然回来紧忙迎上来,悠然东倒西歪的,由着黄馨给洗了手脸脚,自己跑到小床睡了。

孟正宪看着悠然出了门,回头对孟正宣和悦然纳闷“爹也太宠五妹妹了,怎么什么都跟她说?”自己兄妹三人是嫡出的,又比悠然大不少,父亲有事应和自己兄妹商量才是。

孟正宣不以为意,“这有什么?五妹妹跟爹在广州时,常在爹书房出没,爹还常抱着她看公文,看邸报,父女二人边看边说话,爹都快把五妹妹当儿子教了。”该女孩儿会的技艺,悠然有好多不会,该男孩有的学识,悠然倒都有。

没办法,嫡母不在身边,姨娘教不了,只有做父亲的亲自教养,结果就是这样。

孟正宪笑了出来“在书房出没?出没这两个字用的好。”

孟正宣也觉好笑“这可不是我说的,这是五妹妹说的。这小丫头,常说些好玩的话,真还是个孩子。”

悦然有些惆怅,悠然小时候,就像安然跟随欣然一样,悠然是跟随自己的,两个婢生女跟随两个嫡女,自己和欣然一人一个跟班儿的,倒是很和谐,不过悠然从小就玉雪可爱,很听话,自己也并没有为难过她,姐妹间感情甚笃。自从悠然落水大难不死,父亲就对她格外宠爱起来,外放回来后悠然简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可爱处还是极可爱,却是极有主意极有见解,再不是跟在自己身后惟命是从的小妹妹。

自己这嫡长女,在悠然面前摆不起长姐的架子,悦然为此有些气闷。

“既然没事,我这两天就先不回来了。”孟正宪跟兄姐通报。

悦然同意“对,先别回来,横竖你回来也帮不上什么忙。”钟氏带着刘妈妈都已忙的差不多了,万事俱备,只等正日子到来。

“省得被人缠上。”孟正宪恨恨道。话说,他这两天担心孟赉,晚晚回孟家,少不了要见老太太请个安,回回被老太太留着,把胡晓礼往他身边推,孟正宪见惯京城贵女,胡晓礼这样的乡下丫头,他真是躲之不及。

悦然同情的望望孟正宪,却也无法可想。孟泠然一家十分省心,单纯为送嫁而来,胡晓礼一家,却明显是有目的,可怜的二弟,被人盯上了,唉,惹不起咱躲得起。

孟正宣一声长叹,没有说话。这样事,有什么好说的?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当晚孟赉歇在书房,孟大伯和顾氏争吵后气哼哼的出门,到书房找到孟赉,兄弟二人密密商议了半夜,打定主意。

孟大伯恨的咬牙切齿,“我就说了,你好好的怎么会昏倒,原来是她调唆的!娘这般逼你!素日我看错了顾氏,这以后可由不得她胡行!”

孟赉苦笑“大哥,若是悦儿的嫁妆是弟弟备的,倒好说了,我岂有不疼怡姐儿跟蔚姐儿的?只是悦儿的嫁妆倒有一大半是钟氏备的,我如何…”

孟大伯打断他“就算悦儿的嫁妆全是你备的,也跟怡儿、蔚儿没干系!咱们泰安孟氏素有家规,诸子成婚后既分家,分家后无论谁好谁歹,或财发万金,均不准争竞,这家规传了一百多年,难道到我们兄弟这儿就改了不成?你疼侄女我知道,却不必如此。哼,孟家还没到要女人当家作主的地步。”

“就怕老太太那儿…”孟赉迟疑道。

孟大伯沉默片刻,叹道“老二,娘命你纳了丁氏,已是改了泰安孟氏一项家规,难不成还要再改?娘跟前儿就咱们两个了,两个儿子一起,难道还劝不下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