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老太太冷笑道“全凭她个人的心意?你那位好太太,心里只有自己的儿女!”

又有哪个女人是胸怀天下了?有几个女人不是心里只有自己的儿女?孟赉只觉头疼的厉害。

孟老太太傲然道“你家悦然是嫡长女,难道怡姐儿、蔚姐儿不是嫡长女?既如此,你就应我,将来怡姐儿、蔚姐儿出阁时,你照着悦姐儿的嫁妆一模一样的给她们二人一份,我便不跟你啰嗦,否则,你便是忤逆!”

孟赉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37漫天要价

自从孟赉外放回京后,孟老太太这日子一天比一天不顺,因为这个二儿子一天比一天不听话,只知道娇惯亲生女儿儿子,一点不疼侄子侄女,还越来越不把老娘放眼里,就这一个儿子有出息偏偏这个儿子不对自己惟命是从,孟老太太的怒火在心中燃烧了许久,今晚终于爆发,她决定拿出做母亲的款来,摆摆长辈的威风,本朝以孝治天下,但凡有一点不孝的名声透出去,孟赉这官就不必做了!老娘生气了,还怕儿子不屈服吗?

初看到孟赉无言以对,老太太心中无限得意,从老娘肠子里爬出来的,长大有出息了敢不听老娘的话,反了你了!“否则,你便是忤逆!”这话一出口,老太太只觉得酣畅淋漓,心中痛快之至!你敢不听老娘的话?老娘告你一个“忤逆不孝”的罪名,你的仕途就全完了!看你还敢不敢嚣张!

只是老太太时运不好,快意了没多久,就只见孟赉昏倒在地。

老太太顿时慌了,毕竟是她的亲生儿子,还是这家的顶梁柱,老太太哭天抢地的唤起人来,惊得卢嬷嬷带着侍女丫头们忙忙的进来,一看老爷昏倒了,卢嬷嬷这老实人先吓傻了,丫头们有机灵的已是各处去报信、去请大夫,大夫还没请来,府里的人都到了,连亲戚们都惊动了,一个个忙忙的赶过来,围着孟赉着急的着急,掉眼泪的掉眼泪。

孟赟兄弟情深,急的直跺脚,“老二这是怎么了,好端端的怎么会昏倒?大夫还没来?快请去!”七哥、八哥闻讯也赶来了,和孟赟一起跺脚,孟正宽则被孟赟派出去接大夫去了。

顾氏在旁温柔的劝着丈夫,“大爷宽心,二爷吉人天相,定会无事。”

钟氏已是满脸泪水,只叫“请大夫去!命人去唤大少爷、二少爷回来!”孟正宣在国子监住读没有回家,孟正宪在吉安侯府,丈夫昏倒,两个儿子都不在家,钟氏没了主心骨,倒在悦然、欣然怀里哭个不停。

悠然进入正屋时,只听得屋里一片哭声,老太太坐在上首大哭,旁边怡然、嫣然、蔚然、胡晓礼、泠然等一边哭一边劝;孟赉已被抬至罗汉床上,钟氏坐在孟赉身边哭,悦然、安然、欣然也跟着哭;顾氏、胡氏、丁氏在一边垂泪,七嫂、八嫂劝着她们;孟赟跺着脚着急“大夫怎么还不来?”七哥、八哥也跟着干着急,胡庆急的团团转,“表弟一向身子好,今儿是怎么了?急死人了。”胡斐宽慰着他“表叔定会没事。”

悠然非常之无语,昏倒了掐人中不是常识吗?要是此刻她们围着孟赉乱掐人中倒还情有可原,一个两个三个在这儿着急,在这儿哭,哭什么哭,帮不上忙也别只会制造躁音啊,还是分贝高达74的躁音。

“爹爹在广州时,也昏倒过一次。”悠然走到罗汉床前,对钟氏、悦然等柔声说道,“大夫跟我说过应该怎么做,我还记得。”

钟氏还没反应过来,习惯性的接着哭,悦然却是听清楚了,大喜,“五妹妹,应该怎么做?你快教教姐姐。”

“先让爹躺下,最好是头低脚高,解开衣领和腰带,掐人中、内关,喂服热茶或糖水,不能冻着,最主要的是,一定要安静。”悠然被这帮女人哭得烦死。

悦然连连点头,把孟赉枕着枕头去掉,把脚抬高,解开了衣领、腰带,命人端来热茶,用一个铜胎掐丝珐琅细嘴小壶慢慢喂给孟赉。

钟氏已慢慢的止住哭声,直愣愣的看着悦然做事,老太太那边哭声还是很大,欣然皱眉不满,“不是说了要安静?怎么还哭?”安然走到老太太身边劝解,“大夫说了要安静,爹定会没事的,老太太放心。”

正好老太太哭的也累了,就势收住哭声,止住眼泪,歇了没一会儿又开始抱怨自己命苦,悠然坐在罗汉床上,猛掐孟赉人中,孟赉“哎哟”一声叫了出来,听在众人耳中,都是大喜,“醒了醒了!”

悠然抬手示意悦然别靠近,悦然会意,扶着钟氏坐在一边,欣然和安然也有意无意的拦着其他人,悠然凑近孟赉,殷勤问道“爹你怎么样?”孟赉睁开眼睛,看到悠然逼迫的眼神,心里骂了句死丫头,硬挣扎着要起身,悠然忙扶着他,一屋子的人都看向这父女俩,孟赉面向老太太惨声道“娘,儿子不孝,娘要儿子做的事,儿子实在是,实在是,做不到,娘…”一声惨叫,孟赉又昏了过去。

“爹你怎么了,你别吓女儿。”悠然一边大叫,一边冲悦然使个眼色,悦然懵懵懂懂的,安然反应却快,拉着欣然也大叫着“爹爹”,制造混乱,却是围在孟赉身边不让人靠近。

孟赟沉下脸来,不知老太太跟老二说了什么,把老二逼成这样?七哥也听出来不对劲,却只低头不语,八哥是个实在人,冲老太太拱手问道“敢问伯娘,究竟跟跟阿赉说了什么?以致阿赉竟然…”

八嫂拉了拉八哥的衣襟,八哥回头瞪她一眼,“怎么了?阿赉都成这样了,我做哥哥的不该过问?”

老太太被八哥逼问的无言以对,实话她是不能说的,说出来丢人,说假话她又不擅长,只好又哭天抢地起来,这回哭的格外真心,哭的差点断气儿。

“爹,你装的像点儿。”悠然趴在孟赉耳边低声警告道,你已经昏过去了,就别管周围人吵成什么样,急成什么样,只管继续昏迷,别偷偷想睁眼呀,老太太着急,让她急去,事情还不都是她惹出来的。

孟赉听到老太太哭天抢地的都快要背过去了,心有不忍,眼睛刚动了动,就听到悠然的警告,心里又狠狠的骂了句死丫头,闭上眼睛继续装死。

“祖母,爹,娘,大夫来了。”孟正宽一身汗水的带着位大夫进来,众人精神一振,忙让着大夫来到孟赉跟前。

大夫姓唐,五十多岁年纪,一身葛袍,清瘦精干,是孟府常请的大夫,唐大夫在京城颇有名气,医术极佳,却是个脾气怪异的,皱眉道“围着这许多人做什么?”

孟赟拱手道“我等这便退开,大夫多费心。”众人依次退到东侧间,屋中只留下老太太、钟氏,因悠然知道孟赉上次昏倒的详情,故悠然也留下了。

唐大夫闭上眼睛细细诊了半晌脉,屋内众人都目不转睛的看着,待唐大夫睁开眼,钟氏忙问道“唐大夫,我家老爷怎样了?”

唐大夫冷冷的道“能怎样?上月来诊平安脉我就说过,孟大人肝气郁结,肝脏受损,这个病只能心平气和,不可动气,若动了气,轻则昏倒,重则有性命之忧,他偏偏还要动气,四十多岁的人了,自己不知道保养,让做大夫的人有什么办法?”

唐大夫是孟府常请的大夫,孟老太太对他的医术极是相信,听他说会有性命之忧,心中大急,“唐大夫,我儿真有性命之忧?”

唐大夫叹了口气,“我去开个方子,能不能好,看他的运气吧。此次就算是好了,以后他也动不得气,若再动气,恐怕大罗神仙也难救了。”

钟氏垂泪道“我家老爷素日最是脾气好的,谁知道今日竟然…,唉,只盼他没事便好,不然,这一大家人该靠谁呢。”

悠然在旁暗喜,今天钟氏这么上道,这话说的孟老太太脸色一会儿红一会儿白,该是吓着了,想是能消停一阵子吧,好歹先让悦然顺顺利利出嫁啊。

悠然陪笑道“唐大夫这医术是没的说,既然唐大夫肯开方子,那就是有救了,多谢唐大夫!笔墨在外厢已准备好,就请唐大夫出去开方子吧。”

唐大夫横了悠然一眼,辞了老太太和钟氏,出去外厢开药方去了。

好在药方上的药物家里都备的有,煎好了药,喂孟赉喝下,等到孟赉悠悠醒转,众人才放下心来,见孟赉只呆愣愣的望着老太太,又觉尴尬,都辞了出来,只留孟老太太和孟赉母子二人。

钟氏实在舍不得走,被悦然硬拉着,方一步三回头的出去了。

孟老太太对着孟赉垂泪,“我的儿,你吓死为娘了。”孟赉嘶声道“儿子不孝,真想一死赎罪…”孟老太太忙伸手按住孟赉的嘴不让他往下说,柔声道“我的儿,只要你好好的,娘什么都不求了。”孟赉感动的要掉泪,哽咽道“就知道娘疼我。”孟老太太把孟赉抱在怀里轻轻拍着,母子两个就此和好。

等到孟正宣和孟正宪一前一后满头大汗的跑过来,孟赉已是脸色如常,笑道“爹没事,倒累得你们哥儿俩大半夜的跑一趟。”孟正宣和孟正宪红了眼圈,“昏倒了还说没事?”

“真没事。”孟赉笑着说,“咱们先回吧,老太太也该早些歇息了。”

孟老太太忙道“这时候还回什么,就在娘这儿歇了吧?”孟赉摇头,“天不亮就要上衙门,没的吵着老太太睡不好。”孟老太太嗔道“还上什么衙门,好好歇一日再说。”

孟赉苦笑,“倒是想,如何能够?”悠然端着个玛瑙托盘进来,托盘上一碗香气扑鼻的鸡汤,“爹先喝了鸡汤。”孟赉端起鸡汤喝了一口,赞道“好香,还是我悠儿最乖巧。”悠然一边笑咪咪的看着孟赉喝鸡汤,一边说道“爹连晚饭也没吃上,明儿一大早又要上衙门,真辛苦啊。”

孟正宪皱眉道“爹怎么连晚饭也没吃上?”孟老太太脸红一阵白一阵,半晌,说了一句“明儿歇一日,不上衙门了。”

悠然笑道“老太太不知道,光禄寺向来是个肥缺,多少人虎视眈眈呢。两位光禄寺少卿,一位是郡主之子,一位是长公主之孙,来头都不小,不管公事私事,爹但凡有一点不是,怕都会被人抓住不放。如今才到新衙门,正是立信立威的时候,歇不得呢。像爹这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里的事又让他操心,衙门又一刻不敢松懈,真是不容易啊。”

孟老太太对朝政时局向来也不懂,听悠然说过不由一愣,心里也觉得自己这个二儿子,为难的地方也真是不少。

孟赉斥道“胡说些什么!你说这个不是让老太太操心吗?”悠然规规矩矩道“是!”孟赉向孟老太太陪笑道“老太太别听她的,儿子没那么难。”孟老太太点头道“我都知道了,你回去歇着吧。”

孟赉带着儿子女儿辞了老太太出来,悠然已命人备了软轿在外面侯着,孟赉皱眉道“哪至于?不坐了吧。”悠然不依,“爹今日都昏倒了呢,可不能大意了,快坐上。”孟正宣和孟正宪也劝,孟赉无奈还是坐了软轿,回去后又被儿女看着吃了晚饭。

饭后,孟赉挑挑拣拣的把今天的事说了说,孟正宣气的满脸通红,孟正宪连连冷笑,悠然呢,思绪飞出去很远,很远。

悠然仿佛看到了北宋淳化四年,青神县城北郊熊饵山上,一个原来以种茶贩茶为业的男人,改行做了革命家,他站在山头上昂扬激奋的对着附近乡民振臂高呼:“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这个叫王小波的男人,高举“均贫富”大旗,从青神县起兵,转战彭山、邛州、蜀川,队伍由几百人很快发展到数十万人,声威大振,不得不说,“均贫富”的吸引力真是很大的。

至少,孟老太太对“均贫富”直言不讳的感兴趣,还想在孟家实行,虽然今天她的理想没有实现,可是她的抱负还在啊,总有一天会卷土重来。

怡然和蔚然的嫁妆要和悦然一模一样,真是漫天要价。

“人家漫天要价,咱们就地还钱呗,谁怕谁呀。”悠然美目流转,笑吟吟的说。

38牝牡骊黄

孟赉疲倦的笑笑,自己这个小闺女,时而大雅时而大俗,自家人有些小纠纷而已,到她那儿就成了漫天要价,还要就地还钱,这是书香门弟的女孩吗?轻斥道“女孩儿家胡说什么?老太太都说过什么都不求了,你以后也不许提。”

悠然见孟赉神色倦怠,心有不忍,老实的点头称“是”,又催着孟赉早点歇息,孟赉折腾了这么久早已体力不支,吩咐孟正宣“去告诉你娘,我在书房睡了,让她莫担心。“孟正宣点头答应,孟赉草草梳洗后上床沉沉入睡,悠然等三人看着孟赉睡安稳了方出来,书房自有心腹小厮留守服侍。

三人刚出了书房,一个十四五岁、身段苗条的青衣丫环迎上来曲膝行礼,默默跟在三人身后。孟正宪奇道“五妹妹你这个丫头有些意思,眼睛这么明亮有神,步履又这么轻盈。”悠然得意的望了青衣丫环一眼,拉着两个哥哥低声说“那当然了,她叫莫利,是有功夫的人呢。听说功夫还很不错,华山派的,哥哥听说过没有?”

孟正宣好笑的摇头,“没听说过。”一个丫头还会功夫,有什么用?看家护院也要男人呀。孟正宪却很有兴趣,“当然听说过了,很有名的,五妹妹你从哪儿弄来的这丫头?她叫茉莉,是茉莉花的茉莉?”华山派可是人才辈出的名门正派,女弟子却不多。

悠然笑道“她的名字不是茉莉花的茉莉,是姓莫的莫,利益的利,她刚来的时候要我取名,恰好她和莫连、莫陶一样姓莫,当然也以莫开头了,她自己想叫莫愁…”孟正宪道“莫愁这名字不错。”悠然摇手,“那可不行,她会功夫,再叫莫愁,吓死人了!她父亲姓莫,母亲姓利,我就叫她莫利了。她嘛,是爹帮一位将军寻了位好师爷,那位将军送的谢礼。”说完又红着脸解释,“家里太太平平的,本来也用不着有功夫的丫环,爹说我落过水,怕我再出事,就给我了。”

孟正宣微笑道“莫愁这名字好,又怎么吓人了?你起的这名字倒也不错,利者义之和也,这名字起得好。这丫头极是该给五妹妹,有个武功高强的丫环看着,省的这小淘气不是上树掏鸟,就是下河捞鱼。”悠然脸更红了,敢情自己在孟正宣眼里,就是个小淘气包?

孟正宪却皱眉问道“好端端的为何会落水?五妹妹可还记得?”悠然摇头,“想不起来了,也不能回想,一回想就头疼得厉害。”孟正宪叹口气,“大哥说的是,极该给五妹妹,要看着你些才好。”

悠然不经意的道“其实家里也还太平…”话音未落,孟正宪冷冷的说“家里太平,爹怎么会昏倒?”

悠然一时语噎,三人默默无语,一路同行走到正屋,正屋灯火通明,只留了心腹丫环守着,悦然守着钟氏劝解宽慰,钟氏只是不依,“做什么你一直拦着我不让我说话,你爹被逼成这样,难不成咱们就吃了这哑巴亏不成?”

悦然眼见孟正宣等三人进来,松了口气,迎上来悄声道“小欣和小安已是让我劝回去歇了,娘现在还拗着,你们来劝劝吧。”

钟氏见了两个儿子,眼泪又掉了下来,孟正宣和孟正宪一边一个扶着钟氏,轻声细语安慰半天,“爹没事,在书房睡了,睡的极安稳,娘只管放心。”钟氏想去书房看看,被拦了下来,孟正宣陪笑劝道“爹好容易睡着了,娘这一过去,倒吵的爹睡不好。横竖明儿就见着了,倒不急在这一时。”钟氏拉着两个儿子诉说半天,方好了,孟正宣、孟正宪、悦然直看着钟氏睡踏实了才放心出来。

三人出来,会合了悠然,四人一起去了悦然的蕤园。

只留必腹大丫头碧芸守在门边,四人坐下共商大计。

孟正宪狠狠道“老太太还是回泰安颐养天年的好。”这老太太留在孟府一天,孟府一天不得安宁。孟正宪自幼长在外祖家,对孟老太太感情本就淡薄,因为悦然的婚事更是对孟老太太有了成见,今天孟赉昏倒,孟正宪心痛父亲,心里恨透了老太太。

悠然摇头道“不妥。老太太回了泰安,三婶势必也要走,那小宇怎么办?爹不会答应的。”孟赉是个疼爱儿女的父亲,哪个孩子他都心疼,包括过继给三房的孟正宇。有时悠然直怀疑,其实孟赉不是没有办法让胡氏离开,他只是想让孟正宇名正言顺的生活在他眼皮子底下,在孟府,他可以保证孟正宇衣食无忧,他可以为孟正宇延请名师督促功课,若胡氏离开孟府,带走孟正宇是天经地义的,孟赉如何能放心?

孟正宪愣了一下,“我倒是忘了小宇。那怎么办?难不成任由她…”不敬的话究竟没有说出口,到底是嫡亲祖母。

孟正宣和孟悦然都是老大,性情都有些端方,怎么对付长辈,可以说是全无概念,只是皱眉沉思。

悠然正色道“任由她为所欲为,如何能够?我们可只有一个爹。”

孟正宣迟疑道“爹不是说,老太太什么都不求了?”

悠然沉吟道,“大哥,你有没有觉得,老太太今日如此作为,是受了人的怂恿?”自从悦然的婚事波折之后,孟赉实在寒心,对孟老太太不如从前顺从,每每孟老太太犯糊涂,都由孟赉一对一的劝说,每每都是孟老太太屈服,这次孟老太太突然发难,恐怕背后真是有人煽风点火。而且着眼点这么准,祭出忤逆不孝这顶大帽子,孟老太太素日没有这么敏锐,也没有这么狠辣。

如果真是受人怂恿,今天说什么都不求了,明天再被煽煽风点点火,可就不知会怎样了。

孟正宣等三人同时问道“是受谁的怂恿?”

悠然缓缓道“老太太如果得逞,对谁最有利?对谁最有利就是谁了。”

孟正宣忍不住歪了歪嘴角,这小妹妹有时极犀利,这“对谁最有利就是谁”的说法,倒也极有道理。孟正宪和悦然也凝神细听。

悠然慢慢的分析着“三婶没有这样的手笔,她只会沾些小便宜而已。方才我本想对爹爹说,一来爹实在是倦了,二来怕爹伤心,我就没敢说出来。我想,这背后怂恿的,怕是大伯父家的人。”

孟正宣和悦然都不信,“大伯父老实,大伯母忠厚,宽大哥也是,蔚姐儿还小,哪个也不像,再说大伯父和大伯母一向对老太太孝顺,常说要接老太太回去。”

悠然微笑道“说说而已。泰安孟氏家规,诸子成婚后即分家,父母由长子奉养,分家时将祖遗田产、房屋以及家中所有应分之物,除二位养老之外,其余均而分之,老太太的养老田在大伯那里,老太太却在爹爹这里养老,这么多年来可有人提过此事不妥?爹是不会提起的,为何大伯家里也无人提起?若说大伯父和大伯母全都忠厚老实,我却是不信。”

孟正宣等三人听着也觉有理,四个脑袋凑在一起,细细讨论起来。

39是究是图

其实大房三房这种均贫富的想法,悠然完全能够理解,人性就是这样的,只想到一母所生的三兄弟为什么际遇如此不同,却不想想他人的财富亦靠双手赚来,世上本没有白吃的午餐。这种看见别人日子过得比自己好就想均贫富的想法毫不希奇,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直至二十一世纪依然存在,甚至有发扬光大的趋势。现代的社会保险制度、税收制度,都有劫富济贫的成份在,社会需要公正,更需要安全,贫富差距过大是非常大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富人想要生命和财产权得到强有力的保护,就必须要多承担纳税义务。

社会稳定繁荣,受益最多的是富人和有产者,他们理当为此多付税款;孟家母慈子孝,兄友弟恭,三房人都受益,但受益最多的,无疑是孟赉,他官至从三品,官声很重要,家庭是否和睦对他影响极大,如果为了维持美好形象而付出些许代价,其实是值得的,大房三房也正是吃准了这一点。

大房三房的想法悠然可以理解,但大房三房的做法悠然非常鄙视。先不说三兄弟早已分家,分家单上清楚写着“自分之后,无论谁好谁歹,或财发万金,均不准争竞”,单说孟家二房的财富从何而来。如果二房的财富全靠孟赉或主要靠孟赉,大房三房这均贫富还算有些由头,但二房的财富大半是钟氏带来的嫁妆,不管讲律法,还是讲人情,没有谋算媳妇嫁妆的道理,吉安侯府陪嫁给钟氏的十里红妆,是给人家女儿和外孙的!所以大房三房的做法,完全没道理。

尤其是在这么多年来二房独力担起赡养老太太、抚助三房责任的情况下,大房三房的做法就更加显得无耻,用卑鄙龌龊来形容都毫不过份。

只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房三房境况差,便不怕坏了名声出乖露丑,二房却是赌不起,输不起,孟赉清贵文官,名声上不能有一丝污点。

“看来,是要如他们所愿,均均贫富了。”孟正宣怅然道。

悠然讽刺的笑笑,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不就是一部充满妥协和忍让的历史?孟家三房人之间贫富差距过大,已经成为强大的不安定因素,大房三房人心不足,为了稳定人心,保持家庭和谐,势必要均均贫富,只看这贫富如何均法。

孟正宪挑眉反对,断然道“不均!做什么这么惯着他们?”到底是年轻气盛。

悦然柔声道“爹最重情义,怕是舍不得大房三房吃苦。”

这是一个宗法社会,家国同构,家族对个人的影响巨大,孟赟和孟赉是亲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颜氏家训.兄弟》),血浓于水,哪里能够不管不顾的?

只不过,大房三房可以漫天要价,二房也可以就地还钱。均贫富有很多种方式,就连设粥棚施粥都可以视为均贫富的一种呢。

“大伯母对大伯父时时处处温柔顺从,可她的眼神很坚定,显见得是个外柔内刚、有主见的女子,绝不会对夫婿唯唯诺诺惟命是从,我猜,大房实际当家做主的,是大伯母。”悠然慢慢说着自己的猜测,越说越觉得自己猜的很准,其余三人想想也觉有道理,“三婶只是小打小闹占些小便宜,大伯母出身乐安顾氏,世家大族的女子,眼界就高了,仨核桃俩枣的,她可不放在眼里,这就要费些思量了。”

首先,降低她的期望值吧,悠然无奈的叹气。

要说顾氏也是个悲催的女子,乐安顾氏是山东大族,开国至今一直赫赫扬扬,人才辈出,出过一个阁老,两个侍郎,四品官五品官无数,但乐安顾氏有个很大的特色:非常严重的重男轻女,家族只着重培养男孩,女孩不过是普通教养,循规蹈矩的长大,出阁时嫁妆不会丰厚,出阁后家族也不会栽培女婿。顾氏的出身并不比钟氏差太多,可她从娘家什么也得不到,既没有十里红妆的陪嫁,也没有娘家对夫婿的扶持,她很不幸嫁了个老实却没用的男人,所以,生活每况愈下。

第一次交锋,能降低她的期望值就算达到目的,如果能试探出她的底线就更好,悠然心里这么打算着,跟孟正宣等三人慷慨请命,“我先去探探底细。”

孟正宣脸一板“自然是大哥去。”悠然提醒他“大哥哥,大伯母那里,还是女孩子去说话方便。大姐姐就要出阁的人自然不便露面,那就只剩下我了呀。”

悦然抿嘴笑笑,“就让五妹妹去吧,这小机灵,人小鬼大,她去怕是比我去还强些。”孟正宣还想再说什么,悦然指指桌上的几张纸笑道“大哥看看,这一条一条分析写的多清楚,她心里必是有数的,大哥放心吧。”

孟正宣带些歉意的望着悠然,“论理,该是我做大哥的护着弟妹才是。”悠然笑吟吟道“大哥平日最是爱护弟妹,我岂有不知道的?很该让我去,横竖我年龄小,就算说错什么话,想必也不妨事,大伯母也不能跟我小孩子计较。我如果不成,再请哥哥姐姐出马。好在老太太刚被吓住了,可以消停几天,咱们不着急,慢慢来。”可也不能太慢,务必在悦然出阁前摆平,不然还真怕悦然婚礼前再出妖蛾子。悦然是个好姑娘,要让她顺顺利利的出嫁呀。

四人议定后各自散去,悠然回到含芳轩,吓了一跳,黄馨哭得眼睛像桃子一般,抽抽噎噎的问道“好孩子,你爹爹,他怎么样了?”悠然忙跑过去抱着黄馨好一番安慰,信誓旦旦的保证“爹爹没事”,直哄了黄馨半天。

待哄着黄馨睡下,悠然仰天长叹:果然是老婆多了好吗,看钟氏和黄馨,一个两个都为孟赉牵肠挂肚的?不公平呀,男人可以同时爱不止一个女人,女人却只爱一个男人。

次日清晨悠然懒觉也不睡了,一大早跑去书房看孟赉,孟正宣、孟正宪、悦然也早到了,孟赉看着儿女分明是担心自己,心中感动,笑道“爹没事,你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四人见孟赉脸色很好,也略略放心,先送孟赉去了衙门,回来后悠然笑眯眯的说“大哥明年春闱要紧,快去国子监读书吧;大姐要备嫁;二哥去西山大营练兵吧,我在家里练练兵。”

悦然揽过悠然叹道“原来还是小孩子呢,只会跟在姐姐后面,姐姐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现在可好了,能独当一面了。”

孟正宣正色道“辛苦五妹妹了。”悠然吐吐舌头,“不辛苦,我可喜欢做这个了。”她调皮的样子逗笑了三人,虽不大放心,也只得各自去了。

顾氏是个外表敦厚的中年女子,看上去很可信,很可亲,她坐在孟赟旁边,对孟赟一副恭恭敬敬的模样,对悠然很慈祥,悠然肚子里好笑,面上却不显,一派天真的跟这夫妻二人请安、报告孟赉的情况,“父亲一大早就上衙门了,看样子是无事,唐大夫说以后不可动气,要好好将养。”孟赟忠厚的脸庞上浮上丝欣慰的笑容,“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顾氏微笑道“我就说了二爷定会无事,偏大爷兄弟情深,担心得很。”

“大爷”“二爷”,这称呼,悠然真想冲顾氏翻个白眼。

孟赟知道悠然和孟正宇一样学做时文,一时技痒,考校悠然,“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如何破题?”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悠然微一思索,已脱口而出。

孟赟本是一时性起,却料不到小女孩儿反应这么迅速,凡破题,无论圣人与颜渊之名,均须用代字,女孩儿用能者二字代颜渊,明破行藏,暗破惟我于尔。

孟赟兴致浓厚起来,“如何承题?”

“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悠然正色道。

才思如此敏捷!孟赟愣了一下,难不成这小姑娘真是家学渊源,二弟是探花郎,连他的小女儿都精通时文?宽哥儿从小自律,从小用功,可未必有她破题破的快,承题承的巧。

“五丫头不愧是探花郎的女儿。”孟赟感慨。

悠然抿嘴笑,“哪里,都是孙先生教得好。”

孟赟怦然心动,“孙先生,就是晨戊科状元郎杜睿的授业恩师?”

悠然点头微笑,“是。也是壬申科二甲传胪虞啸的启蒙老师。”

其实孙先生的学生不止这两个,考上进士举人的也不止这两个,不过这两个学生名气最大,清流士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孟赟怔怔的出神,顾氏在旁边冷眼看着,知道丈夫心中所想,思忖片刻,温和的问悠然“孙先生只教你和小宇二人?”

悠然一脸的天真,“不是啊,还有大哥。孙先生教时文就我们三个。”嫣然、安然、欣然不过是上午去旁听,功课好与不好,孙先生一概不管。

这位孙先生,他不会同时教超过三位学生,宽哥儿想拜他为师怕是没戏,顾氏心中不免失望,面上却丝毫不显,只温和慈祥的跟悠然说着闲话,她出身世家大族,涵养功夫十分到家,喜怒不形于色,悠然笑眯眯的陪她说着闲话,心中对她这涵养功夫倒也有几分佩服。

那句老话是怎么说的,沉住气不少打粮食。

悠然灵机一动,诚恳请教道“大伯父是一县的父母官,大伯母是一家的当家主母,想必都精通农事。侄女有个小庄子,该如何打理,还求大伯父、大伯母指点指点。”

孟赟回过神来,好笑的看着悠然,“五丫头还有个小庄子?小女孩还喜欢管种地的事?”

悠然红了脸,“父亲说,孟家以耕读传家,我朝更是以农为本,这农事不可不知,不可不学,我们兄弟姐妹人人都分有一个小庄子,以一年为期,要看谁的庄子产粮最多,产粮最多的父亲有奖赏。侄女有些好胜,却是想赢这个彩头。再说了,不定哪天就回泰安种地了,庄子上的事可不能不知道。”

孟赟吃了一惊,“回泰安种地?这是从何说起?”

悠然天真的说道“不知道啊,昨晚父亲摸着我的头,问我如果他不做官了,回到泰安去种地,我可吃得了这个苦,我说可以啊,只要跟着自己爹娘,到哪里都行,种不种地,打什么紧?”

孟赟心中又气又怒,昨夜老二被逼到那般地步,又对悠然说出这番话,老太太到底说了什么,以至老二居然会…..

钟氏怜爱的拉过悠然,“傻孩子,你父亲偶尔感怀,说说而已。好好的刚到新衙门,正是顺风顺水的时候,为什么不做官?莫瞎想。”

悠然乖巧的点头,“大伯母说的是。昨夜父亲说话我含含糊糊的我都听不懂,什么忤逆不孝,什么私德有亏,也不知是说谁。”

顾氏脸色一变,悠然只觉小手有些疼痛,敢情顾氏忘记还拉着悠然的小手呢,瞎用力,激动成这样?看来是她的杰作了。悠然想到孟赉对自己素来宠爱,做官勤恳做人谨慎,却被孟老太太逼得昏倒(或装昏倒),原来是面前这个女人怂恿挑唆的,不由心中恼怒,眼中带着泪水呜咽道“大伯母,你捏的我手好痛,唔唔唔…..”

顾氏回过神,心中暗骂这小庶女如此不留情面,忙温柔的给悠然又是揉手又是哄劝,孟赟在旁皱着眉头“怎地这般不小心?小孩子手这么嫩,你捏她做什么?”

悠然从顾氏怀中挣脱出来,跑到孟赟身边,拿出跟孟赉撒娇的架势对付孟赟,“大伯伯,我手好痛,大伯伯看,都红了,唔唔唔…..”

孟赟看着悠然的小手,真的是有红印,不由瞪了一眼顾氏,顾氏惭愧的低下头。

孟赟笨手笨脚的哄着悠然,“大伯母不是故意的,小五不哭了。”悠然点头,“嗯,我不哭,大伯母为什么捏我呀,是不是我不乖?”

还没意识到你媳妇有问题?真这么迟钝?悠然心中狂喊,怪不得你考不上进士,怪不得做教谕那么多年却升不上去,怪不得你政绩差!

“小五最乖了,谁说小五不乖?”孟赟和孟赉兄弟情深,孟赉偏爱悠然,他也偏爱悠然一些。

悠然看孟赟依旧一脸忠厚,心中叹了口气,这人不是大奸就是大忠,要么是老实到家了,要么是城府太深,不管哪种情况,今天都拿他没办法了。

悠然偎依到孟赟怀里,孟赟伸手抱住悠然,他的怀抱也很温暖呢,悠然心想。

孟正宽和孟蔚然说笑着走了进来,冲孟赟和顾氏行了礼,蔚然绿衣绿裙,清新秀丽,手里拿着一枝新鲜刚剪下的美人梅,快活的对顾氏说道“娘,这枝花好漂亮,我给娘插在花瓶里。”

顾氏温柔的给蔚然擦去脸色细细的汗水,嗔怪道“你这孩子,忙忙的去摘花回来,看看你脸上的汗。”孟正宽微微笑,看着母亲和妹妹,蔚然任由顾氏擦着汗,望着孟赟怀里的悠然,皱起小眉头,“悠然在啊。”

悠然也不站起来,偎在孟赟怀里叫道“宽大哥,蔚姐姐。”她现在是轻伤员好不好,可以耍耍赖。

蔚然问道“你今儿不用上学?”悠然慢吞吞的说“今儿孙先生讲《大学》,我都背的滚瓜烂熟了,请了半天假。”

蔚然纳罕,“孙先生倒是好说话,不是传闻他很严厉?”悠然笑道“孙先生一点儿也不严厉,最是好说话的。”

蔚然轻蔑的说“你懂什么?孙先生如果不严厉,怎么能教出那么多举人进士?”

悠然微笑道“举人进士考的无非是四书五经,大家都已背得滚瓜烂熟的文章要做出新意来,这是靠严厉能得来的?蔚姐姐说话真有趣。”

蔚然恼怒道“你懂的多是不是?你告诉我爹怎么才能升官,不用呆在那个又穷又偏的鬼地方。”

孟赟和顾氏都命蔚然“住口”,孟正宽也劝蔚然“姐妹间有话好好说”,蔚然被娇养惯了的,哪里肯听。

悠然偎在孟赟怀里,不慌不忙的说“蔚姐姐,隅安县令韩池,你可听说过?名满天下的廉吏、能吏,他和我父亲是同年,三甲第一名,这二十年来在隅安那个小县做县令,修桥铺路,劝课农桑,他一年至少有两百天是在田间地头,和老农谈天,问田亩收成,关心百姓疾苦,在他治理下,隅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民风淳朴,韩池韩大人只因为是同进士出身,二十年来竟甚少升迁机会,偶尔有,却是舍不下隅安百姓,所以他竟是做了二十年的隅安县令。大伯伯若是治理山县像韩大人治理隅安一样,何愁不能升迁?”

蔚然恼火的叫道“二十年做县令,你咒我爹呢。”

孟赟看着怀里的悠然,明明是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老二这么娇惯她,她看着稚气得很,偏说出话来,竟如此老到。可不就是这个道理,同进士出身的都不好升迁,更何况举人出身的?若没有政绩,就算疏通了吏部考功司,也不是容易就升上去的,多少双眼睛看着呢,总要大面儿上过得去才行。老二也是这么说的,若有政绩,升迁不难,若无政绩,即使疏通了吏部,恐怕也难如愿。

自己这次进京,恐怕是不能如愿了吧,孟赟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