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蕊冰雪聪明,看到悠然的神色,忙宽慰道“那个叫黄雀的小丫头,跟你长得不太像。”

悠然这边刚松了口气,黄蕊又实事求是的加上一句“有六七分相像而已。”

那也够呛啊。悠然苦起一张小脸。

“你怀着孩子呢,快别想这些了,”黄蕊把这些陈年旧事交待完,一身轻松,笑道“你也不必再犯愁,黄莺,交给小姨就完了。包你再无后患。”

“您打算怎么着,把她带回吉安侯府?”悠然惴惴,自己这小姨,是打算杀人灭口呢,还是打算毁容改貌?黄莺长得像自己,身份下贱,不代表她该死。

“我带回她回侯府做甚?”黄蕊笑咪咪,“这回我是打着礼佛的旗号出门,说要在妙姑庵住上两天,要还愿。我这便带着她上妙姑庵。能皈依佛门,也是她的造化。”

妙姑庵位于城外百花山,地处偏僻,人迹罕至,香火并不旺盛。让这位娇滴滴的黄莺姑娘上山修行?真亏您想得出来。悠然颇有些哭笑不得。

“你家侯爷至晚方回?无妨,我等他便是。”黄蕊最会做人,并不是立刻要带了黄莺走,而是要等张并回家,同他商量。

“还有你爹爹,也知会一声。命人去请吧。”黄蕊笑道。要说姐姐真是命好,姐夫这人,疼孩子,对悠然关怀得无微不至。

他还用请吗?他天天来。下了衙先奔侯府,看看悠然,看看黄馨,再回东四胡同监督孟正宇用功。倒是忙得狠。

孟正宇今秋恩科侥幸中了举,虽然名次很靠后,到底也是件喜事。孟赉和孟正宣都力主明春还是先不参加春闱了,好好再学两年。怕他这半吊子,落榜倒还在其次,万一中了个同进士,就坑死人了。孟正宇犯了犟,不同意。八股文他早学烦了,“要么明春考,要么,便再也不考了!”同进士有什么呀,不怕!

孙先生也抚着胡须微笑“倒不如明春去试试。”这个学生的脾气,孙先生太明白了。他是真不喜欢时文,只打算再费几个月的劲,往后怕是学不了了。

小儿子一蹦三尺高乱发脾气,孟赉抓起棍子作势要打,究竟也舍不得打,只好依了他。回家商量了,天天住在东四胡同监督小儿子做功课。

孟正宣不忍心老爹费心费力,自告奋勇要替老爹来,孟赉笑着摇头,不许。这个小宇,爹的话还不听呢,哥哥的话更不听了。

孟正宇烦得要死。悠然鼓励他“短日子好熬!不就这几个月么?这之后甭管考上考不上,咱都不费这个劲了!”

孟正宇一本正经,“说好了,就这几个月!过后若他再烦我,”话音未落,悠然已是拍胸脯慨然许诺“姐姐给你主持公道!”

孟正宇放心了。孟悠然讲歪理的本事,他是极佩服的。

“你爹,天天来?”黄蕊有些反应不过来,这般精明的人竟也傻呼呼问道“那你夫君,可会…”

他?他才不会。烦的是悠然,不是张并。悠然昨晚跟丈夫还跟丈夫抱怨“我又不是小孩了,爹娘管得我这么紧。”张并笑道“我白日又不在家,有爹娘管你方好,我才放心些。”

至晚,待孟赉、张并先后回来,商议了,定下章程。

次日张并命伏五带人送黄蕊二人离开,奔百花山。临别还特别交待伏五,“若中途有人捣乱,先杀这舞女。”伏五郑重领命。

平安送至妙姑庵,庵主妙福师太四五十岁年纪,一身慈悲正气,接了出来,迎众人入庵中待茶。伏五见庵堂庄严洁净,心生敬仰,虔诚礼佛后带人离去。

黄蕊待伏五等人走远后,命人带上黄莺,偕同庵主,奔后山而去。一行人钻进一个山洞中,慢慢走至一个洞天福地。竟是一个销金窟。黄蕊换了副面孔,当着人面原来是端庄的妇人,如今变身为风骚的□,媚笑着向庵主说道“师父,多日不见了。”

庵主也嘻嘻一笑,十分轻薄,“小蕊儿,你给师父带了什么新鲜货色?”

原来,黄蕊被卖入青楼后,便是这位庵主□的,后来这庵主青楼生意作得黯淡,另辟蹊径,接手了这妙姑庵,倒风光起来。

黄蕊抿嘴笑笑,命人把黄莺带了上来,庵主眉开眼笑,“好颜色!”

黄蕊附耳到庵主耳边,低低说了几句话,庵主先是有些惊诧,继而叹道“也罢,便依你。”不依她也不行,这小蕊儿心狠手辣,不是个好相与的。

黄蕊安置好事体,慢慢下了山。沿途风景极好,红叶处处,黄蕊心头却一片苍凉。

当年,她初初稳下来,便着手去查黄馨的下落。待听闻黄馨被魏国公府大小姐毒打至死后,发起狠来,要寻害自己姐妹两个的原凶报仇。

可是她是一个妾侍,唯一的依仗便是钟元。她并不敢跟钟元说实话。说她遭遇悲惨,钟元或许会听听,或许会怜惜她,或许会厌烦也说不定,哪个做妾侍的人没有悲惨往事;但若说她想报仇,想向亲生父亲报仇,钟元只会觉着她心狠,心硬,可怕。

好不容易才在钟元面前落了个温柔体贴,黄蕊不敢去破坏这形象,不敢说实话,辛辛苦苦的,忍了很多年。

心情苦闷,便借口礼佛出过几回府。待遇到昔日的师父,却也借师父的手,做过几件一直想做的事。只是,到底还是不痛快。

常山公主府。

大公子邓寒玉的妻子李氏面色凝重的走进正房,摒退众人,跟常山长公主汇报,“那名舞女,是宁伯爷送给二弟的。说是色艺俱佳,若在赏梅会上歌舞助兴,定能令宾客尽欢。”

常山公主府每逢冬季,必办赏梅会,遍邀名门姝媛,以为一日之欢。赏梅会上常有歌舞助兴。

“你想清楚了,那名舞女,确是和平北侯夫人甚为相像?”常山公主沉声问道。

“确定无疑。”李氏恭敬回道“宴请平北侯那晚,我在回廊上遇见过那舞女。初看真是吓了一跳,若不是浓妆艳抹,若不是神情轻浮,几乎以为是平北侯夫人。”

后来,平北侯像见了鬼似的,盯了那舞女半天,开口要了回去。

“你怎不早说?”常山公主拍案怒喝。想想真是后怕,下月便是赏梅会了。若是赏梅会上这舞女出场,看台上的平北侯夫人,该是何等尴尬?自己这从不得罪人的常山公主府,便一举惹翻了平北侯府、孟家!

平北侯固然是皇帝亲信,位高权重,不好招惹;孟家这些文人,也是极难缠,孟赉为了大女儿,能使出全身力气,弹劾长兴侯府;为了小女儿他又会做什么?

凭白无故的结仇家,真是可恨可恼。常山公主咬牙切齿恨恨道“去查!查清楚,你二弟是怎么要了这舞女来家的?”若是老二开口要的,还罢了;若是宁伯爷给的,哼,这宁家,是想欺到本公主头上来了么?

“是!”李氏恭谨的应了。又安慰常山公主道“母亲,幸亏咱们是积德人家,大爷凑巧要求平北侯办件事,硬拉了来家吃酒,又命歌舞助兴。否则…”真是不堪设想。

常山公主露出欣慰的笑容,夸道“老大和你,都是能干的。”倒是老二,平日看着精明,做事却这般没轻没重。

李氏得了婆婆的夸奖,谦虚了几句,方退了出来。

这日,常山公主次子邓寒雪“偶遇”张并,状作不经意,提及“兄台前些时日带走的舞女,可还合心意?说来惭愧,这舞女是宁伯爷所赠,弟因是推不过,只草草带回府,竟是没仔细看过她生得如何,也不知能不能配得上服侍兄台。”

张并沉默半晌,缓缓说“足感盛情。”邓寒雪满面笑容谦虚几句,告辞了,长长出了口气,急急回府报信去了。

“宁伯爷?”孟家父女听到,互相对视一眼,心下都觉匪夷所思。

不过是提过亲,被拒了,竟费这么大心思?就算让孟悠然在全京城的贵妇面前出丑,也不代表张并会休妻,也不代表张并会娶宁家的女儿。

宁家此举,足以和常山公主府结仇,足以和平北侯府、孟家结仇。宁家若有意如此,是疯了不成?

“这些外戚人家,最是难缠。”孟赉皱眉道。若要认真对付他们,不难;可他们背后的皇子公主,便被得罪了。

“我还想得很复杂,以为是朝中的阴谋,”悠然下气的说道,“不想让爹入阁,不想让夫君掌兵权,谁知竟是想嫁女儿过来。”真没意思。

“弹劾宁家的奏折雪片一般,也不抵什么用。”张并回忆着,皇帝很生气,但还是维护宁家,保护宁家,只命宁二公子退回田地,并无处罚。

“文的不行,来武的。”最后下了结论。

悠然刚刚拍手叫好,便被孟赉喝住,把夫妻二人训了一通,命令“不许轻举妄动!”

悠然吐吐舌头,“那爹想办法吧,我们不管了。”张并则客气多了,“爹拿主意吧,我们听爹的。”

孟赉回到东四胡同,一边看孟正宇的功课,一边还在想对策。

“为了嫁给你出这馊点子,”悠然很是气愤,“这么缺德的人,就该!”举手作砍人状,杀气腾腾。

“极该!”张并附合妻子。

“你都娶过妻子了,怎么还想嫁女儿给你?这人什么脑子?”躺到被窝里,悠然还在发牢骚。

“没脑子的蠢货才这样。”张并也郁闷。好好的成了亲,妻子怀了身孕,小日子过得甜甜蜜蜜,偏遇上宁家这无耻不要脸的。“乖,不想这些了,哥哥给你讲故事。”

没脑子的蠢货,真还不只宁家。京城一处宅邸中,一对兄妹正在争吵。

“你守孝这三年,父亲和母亲都担心你吃不了乡下的苦,一车一车给你送了多少东西过去!怎么便是不疼你了?”张锦不耐烦的叫道。这个小妹,从小麻烦最多,自从三年前她公公去世回乡丁忧,好容易清净了这三年,这不,才回来就开始闹,说爹娘不疼她。

“不疼我!若是真疼我,怎么我来信说的事,父亲母亲一件也不给办!”张镜叫得比张锦更大声。

“你说的事,怎么办啊。你闺女有了克夫的名声,想说门好亲当然难了。父亲母亲也在想法子呢,又不是一天两天能弄好。”张锦深觉自己这妹妹从小不讲理,越大越不讲理。唐婉儿十三岁议定了锦乡侯次子,来年未婚夫便生病死了;十五岁议定虞侍郎幼子,当年未婚夫病死。这往后,没人敢跟唐婉儿姑娘议亲。

“我不管!”张镜任性的叫道“我家婉儿忆是快十九了,如何能再等?父亲母亲若是没有好人家,婉儿便嫁给她表哥好了!”

张锦呵呵笑道“这可不巧,她的表哥,全都成亲了。”你闺女总不能做妾吧。

“成亲了又怎样?休妻就行。”张镜这轻飘飘的口吻,把张锦给惊到了。

“她的表哥们,我想想,都是娶的什么人?谁的娘家最不济?想到了,”张镜眼前一亮,“张并的媳妇身份最差,居然是个婢生女!休了,娶我婉儿!”

张锦用奇怪的眼光盯了张镜一会儿,慢吞吞说道“你是活得不耐烦了还是怎么着。”

作者有话要说:

“匪言不能,胡斯畏忌?”出自《桑柔》,“不是我们不能说,为何心存顾忌,为何心存畏惧?”

111谋犹回遹

这日,悠然正跟黄馨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闲话,看黄馨喜滋滋做着一个小孩儿肚兜,忽听得丫头来报“四爷家的大少夫人,和她娘家弟妹凑巧路过,来看望夫人。”

悠然呆了一呆。四爷家的大少夫人,那便是张惟恕的妻子小武氏了,她的娘家弟妹,不就是张甜心的小姑子安宁么。

小武氏跟张惟恕一样,忠厚老实;她的娘家弟弟,听说很是古板,那倒是正好,跟安宁小姐,正是天生一对。

张钊和张惟恕一向待张并亲厚,小武氏来看自己,不稀奇,安宁小姐却是不大看得起自己的,来此做甚?悠然嘱咐黄馨“娘先自己坐会儿,我去去就来。”随后带着莫陶绿漪,到了会客厅。

厅内坐着三名贵妇。二十三四岁左右年纪、面容敦厚、略显丰满的女子,是小武氏,她绾着朝月髻,髻上插只普普通通的金钗,草果绿色织锦缎长袄,素色长裙,打扮得中规中矩,毫无出色之处。

小武氏身旁坐着位十□岁的少妇,规整的圆髻,藏青褙子。竟还是藏青褙子,悠然想起初见安宁小姐时的情形,佩服得要死。试问哪个青春年少的大姑娘小媳妇,肯这么十年如一日的穿同色同款式的衣服!

在这二人上首,还坐着一位贵妇。三十多岁年纪,大红宫花缎薄棉袄,满绣折枝牡丹花卉,下着宽幅墨绿长裙,头上挽着飞仙髻,髻上插一支五彩琉璃发钗,流光溢彩,十分美观。五官不算秀美,眉飞入髻,眼神凌厉非常。

也不预约,就这么上门了,还带上小姑子,还带上不认识的陌生人,小武氏这是怎么了?她平时不是这么不着调的人啊。悠然纳着闷,打量小武氏。只见她强笑着起身见礼,笑得十分勉强,笑得简直是,皮笑肉不笑。

从前见面,小武氏称呼悠然是“五妹妹”,或跟着张惟恕、张甜心一起叫“阿悠”,悠然婚后也叫过“嫂嫂”,今日,她的称呼则是“夫人”。

“夫人,我来得冒昧,请您不要见怪。”小武氏一脸奇怪的笑容,说道。

悠然何等机灵,原本是叫过小武氏“姐姐”,或称呼她闺名“阿璇”,这时也客客气气、亲亲热热的叫起“八少夫人”,张惟恕在魏国公府,排行第八。

小武氏一脸“我是被迫的”“阿悠别怪我”,那定是来者不善了。也不知上首这中年贵妇,是何来路。

中年贵妇和安宁都端坐着不动,悠然也不去招呼。对于不请自来的客人,其实用不着按礼数招待。她们并不是按礼数来的。

要讲礼,大家都讲礼;单我一个人讲,有何意义。礼,本来就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

小武氏跟悠然叙了寒温后,硬着头皮介绍中年贵妇,“是晋国公府三夫人,我的姑母…”

话音未落,中年贵妇已是冷冷开口,“是你的姑母,不是她的姑母?”

小武氏低首敛衽,做认错状,却是一个字不出口。她是被国公夫人和婆婆武氏逼着出门的,还不知道回了家,公公和相公会怎么发脾气。

太婆婆和婆婆的话她不敢不听,但多余的话,她是一句也不说。

悠然轻笑,“原来是唐三夫人,失敬,失敬。”

魏国公府大小姐张镜,嫁给晋国公府老三唐大损,便是这位了。看着确实是厉害人物,毒打黄馨几乎致死的,就是她。

一直想看看这位魏国公府嫡出大小姐是什么样一副尊容,可惜她丁忧回乡,这三年来都不在京城。如今,总算见着了。

竟敢用这般轻慢的样子对待姑母?!张镜咪起眼睛,细细打量起面前这出身不高的侯夫人。见她只着秋香色蜀锦长棉袄,月白长裙,笑吟吟站在那里,清新美丽如一朵带露的荷花。

“称呼姑母为外人,是你孟家的家教么?”张镜挑起眉毛,厉声喝问。

“我孟家的家教,是不乱认亲戚。”悠然怀孕后本来就想发脾气,却是对谁发都舍不得。这会子心头怒气更是一阵阵窜上来,面上却依旧笑容可掬。

张镜听悠然这话竟是指责她乱认亲戚,不由怒道,“你不懂道理,难不成你男人也不懂道理?没告诉你他有亲姑母?”

安宁已是看了半天热闹,这会儿笑嘻嘻道“孟五姑娘,你还不快叫姑母?这是你家侯爷嫡亲的姑母。”

小武氏在旁歉意看着悠然,只是不说话。

悠然对莫陶使个眼色,莫陶会意,出门吩咐小丫头“唤莫利、伏凤过来!”只听一个生机勃勃的声音,“我在呢。”却是黑红脸庞、干净俏丽的伏凤,就在侧厢侯着,听到莫陶的话就带手下数名少女亲兵走了过来。

伏凤跃跃欲试,“今儿终于用得上我们了吧?”亲兵可不是当摆设的呀。

莫陶乐道“今儿让你大显身手!”什么东西,也敢到平北侯府来撒野,就该一个一个扔出大门!

伏凤等人随着莫陶悄悄进入会客厅时,悠然已慢慢坐至主位上,好整以暇的笑道“要认亲不难,待我家侯爷回府,他要我认谁,我便认谁。”

这话说的,简直就是:你说你是姑母,不算!我男人承认你,你才算!

张镜拍案怒道“你!你!你不敬尊长!”

悠然笑吟吟接上“我娘家的尊长,个个自重,个个受我尊敬;我夫家嘛,没有尊长。”我嫁了个自立门户的男人,哪里来的尊长。

张镜气得身子发抖,“反了!反了!”忽然福至心灵,伸手指着悠然骂道“你目无尊长!便该被张家休弃!”命人“拿笔墨来,我这便写休书给她!”

一时张镜兴奋莫名。这当儿便休了孟悠然出门,给婉儿腾地方!

安宁两眼发光,跟着凑趣儿道“快!笔墨伺候!”真热闹哎,今儿没白来!这场热闹,看得过瘾!

小武氏真想一头撞死。帮着张镜,那是不行的,明知道张镜是在胡闹;帮着悠然,她也没那个胆子,只好缩在一边,一言不发。

却是瞅着安宁发狠:有你什么事儿啊,你跟着凑什么热闹!回头定要跟弟弟说,他这媳妇儿,轻易甭让她出门!

见平北侯府的下人一个个跟没听见似的,站着纹丝不动,张镜气得大骂“眼里没主子的东西,回头一个个揭了你们的皮!”目光所及之处,觉得有一个丫头很是眼熟,指着她喝道“你,出来!是不是魏国公府来的?”

她指着的人正是绿漪。绿漪出列,战战兢兢道“是!”

张镜大为得意,“魏国公府的丫头,敢不听我的话?去,拿笔墨来!”

绿漪正想说“是”,却抬头见悠然意态闲适坐在玫瑰椅上,嘴角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绿漪心头一紧,思忖再三,硬着头皮回道“唐三夫人,您是客!客随主便。”

张镜一再受挫,竟连个丫头都敢不听自己的话了!她恼羞成怒,命自己带来的丫头婆子,“掌这臭丫头的嘴!”

张镜带的有两个虎背熊腰的嬷嬷,四个力大无比的丫头,闻言答应一声,气势汹汹就要上来动手,只把绿漪吓得花容失色。这位大小姐,她手下可不只一条两条人命!

悠然轻脆的击掌两下,叱道“动手!”伏凤等人早已按捺不住,上前三下两下把张镜带来的嬷嬷和丫头们打倒,踏在脚下。

伏凤最是大胆,见张镜伸手指着自己骂,也不等悠然吩咐,直接一拳头打断她下颏,张镜再也骂不出来。

安宁已吓得变了脸色。这孟悠然,也太大胆了,尊长的话不听便罢了,居然还敢打人!

悠然笑问小武氏,“阿璇,哪些人是你带来的?”小武氏面带歉意,指了指自己身边的两名侍女,“只有这两个。”

悠然点头,示意小武氏自己明白了。随即笑吟吟吩咐伏凤,“除了八少夫人,和她两位侍女,其余人等,全部给我扔出去!”

伏凤大眼睛中绽放出惊喜,大声应道“是!”乐呵呵带着人,执行命令去了。

“一个,两个,三个…”平北侯前聚集一帮闲人,有人很好兴致的数着数。

只见先是一个五大三粗的肥婆子,被扔出大门,脸朝下摔了个狗啃泥。接着又是一个膀大腰圆的胖丫头,被扔了出来,同样是脸朝下,狗啃泥。

接下来的两个丫头很是不服气,始终骂骂咧咧的,伏凤一行人发了狠,猛揣一脚,直把这两个丫头揣到府门对面的大槐树上,狠狠撞了一回,才弹到地上,这两人摔到地上时,直接昏了过去。

剩下的婆子丫头识时务,殷勤点头哈腰陪笑道“姑娘们娇贵,别累着姑娘们!小的自己滚出去。”竟真的一个挨一个滚了出去。

伏凤回头笑咪咪看着安宁带来的两个小丫头。两个小丫头哭丧着脸,“姐姐们手下留情吧,我们也滚出去。”伏凤瞅瞅她二人单薄的小身板,怯怯的神情,摇头叹道“可怜见的,我也不忍心了。”由着她二人笨拙的滚了出去。

先前的两人滚得甚是顺溜,这二人却是滚得歪歪斜斜的,招来一片笑声。

伏凤拎过张镜,笑咪咪把她下颏复原,“唐三夫人,时候不早了,您请回吧。”不由分说,把她提起来,扔了出去。

伏凤手下甚是有准头,张镜落脚之处,垫在她身下的是两个胖婆子。两个胖婆子遭了罪,张镜却是身上没伤。

张镜耳边只听得四周围闲汉嘲笑的声音越来越大,一时羞愤难忍,竟气得昏了过去。她带来的几名婆子丫头,一个个捂着屁股站起来,强忍着疼痛叫来了马车,灰溜溜走了。

安宁强自镇静,“这是平北侯府待客的礼数么?”

伏凤鄙夷的看了她一眼,你丫这是做客的礼数么?却也懒得多理她,只笑道“我家夫人吩咐了,看在张十三姑娘的份上,武太太您请自己走出去吧。”

安宁稳定心神,慢慢走出大门,马车也不坐了,丫头也不管了,傻了一样,一直向前走。

还是那两个小丫头,滚出侯府后仓皇寻了个僻静地方哭了会儿,哭完便急急的寻到安宁,叫来马车,匆匆回武家去了。

这件事甚是轰动。倾刻间,竟已传得尽人皆知,竟已传入宫中。

两仪殿中。户部尚书吴仲康匆匆趋出,看着急急应召而来的张并,心中得意的笑。皇帝知道了,正怒着呢,有你小子好受的。

吴仲康,正是阁臣热门人选。近日却有传闻,他可能被孟赉挤掉。

张并面对发怒的皇帝,神色惨然,沉声道“臣历经大小五十余战,身上的伤,不下二三十处。”

皇帝本是听了禀报有些恼火的,再不济也是长辈,这般无礼,此风不可长!听了张并这话又心生怜悯,温言抚慰道“卿为国征战,劳苦功高,朕心里有数。”

张并恭谨谢过,又道“臣身上最早的一处伤,是被恶犬所咬。”并不是所有的伤,都来自战场。

“便是被唐三夫人放出她养的藏獒所咬,”见皇帝露出惊疑之色,张并又轻轻补充,“那年,臣五岁。”

在张镜看来,出身不明的张并是她三哥的耻辱,是魏国公府的耻辱,她看着小小的张并不顺眼,竟放出恶犬,“咬他!”

张并被恶犬追出府门,追至绝境,他那时只学过些皮毛功夫,小小孩童,竟也对着恶犬一招一式使了出来。正好被路过的华山老叟救下,细摸他的骨骼,慈眉善目的华山老叟笑咪咪,咪咪笑,奇才呀奇才,忙不迭的收为徒弟,唯恐被别人抢走。

“若不是有恩师,臣早已…”张并哽咽着说不下去,眼泪一滴滴掉在青石砖地上。

男儿有泪不轻弹呢。皇帝从未见过张并如此失态,也微觉心酸,好言劝解一番。原本想怪罪的心,早已抛到九宵云外。

“内子一向温柔良善,从不与人争竞,她正怀着身孕,今日,不知是被逼到何等境地…”张并又哽咽了。皇帝又心酸了。想想一个怀着身孕的书香门弟女孩,若不是被逼急了,哪至于这样。

皇帝最后不只没怪罪平北侯府,还放了平北侯府半天假,“尊夫人怕是受了惊,卿还是回府看看吧。”

悠然见了张并,先是说“我没事。”接着说“我恨死她了!便是她,差点杀了我娘!我恨不得…”

张并把妻子抱在怀里,抱了半天,才闷闷的说“我也差点死在她手里。”

悠然知道原委后心疼得要死,红了眼圈道“还是个孩子,她怎么忍心!”又忿忿道“你爹呢?这样他都不管?”

“他一个月才见我一回,等他见到我的时候,伤已经快好了。”张并声音平平无波。

“乖,你别管了,安心养胎。”张并把妻子交给岳母,又出门办公事去了。

张镜当晚在晋国公府很是闹了一通,“你们不管,丢的是唐家的脸!”晋国公府也无人理她。好好的,你跑到人家去要写休书,不被扔出来才怪。

张镜又派人去魏国公府告诉。来人根本没见到国公夫人和魏国公。世子夫人林氏,和四夫人武氏,冷冰冰告诉来人,“知道了,让姑奶奶好生养着吧。”

这事,下午晌已有人报了皇上。皇上不只没怪罪平北侯,还温言抚慰一番。这当儿,谁傻了,才会去帮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