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中婆媳二人已是回来了,福宁长公主满脸是笑,“张家这小子,真喜人!那小胳膊,小腿儿,可真有劲儿!这小模样像极了他爹,有趣,有趣。”

欣然抱着玥姐儿在旁陪笑凑趣。任磊看出欣然有些强颜欢笑,回房后悄悄安慰妻子,“有什么?咱们下回也生儿子。襟兄他还下气不是闺女呢,看见咱们玥姐儿,看见阿菁,把他眼谗的。他家那臭小子,哪比得上咱们宝贝闺女。”

欣然被丈夫逗笑了,夫妻二人逗逗女儿,闲话家常,温馨和乐。欣然忽叹道“也不知爹爹如今怎样了。”再怎么说,泰安也是战乱之地。

任磊神色也凝重起来,“岳父说,他有万全之策。他老人家既这么说,那定是十舀九稳。”欣然依旧是担心,却也没有法子,只好罢了。

泰安,孟家祖坟旁的草庐中,孟大伯脸颊已深深陷了下去,整个人毫无生气。孟赉急得跺脚,“大哥!你这是想逼死弟弟?”

孟大伯面向里壁,愧疚道“老二,我没脸活着。”自己心软,舍不得逼蔚然;疏于防范,令顾氏有机会对老太太下毒手,把一大家人害得回家奔丧,正好遇到这场叛乱。幸好老二有决断,不然,若是被鲁王府请去,不管从逆,还是反抗,都是死路一条。自己约束不了妻儿,这样罪孽深重,哪有脸再活着。

“顾氏外表温柔敦厚,谁知她会是蛇蝎心肠?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不怪大哥。”孟赉此时只想救回自己亲哥哥,不能任他这样自暴自弃,“顾氏便是有千般错,却也无意中救了大哥一命。”

如果孟老太太还健在,孟赟做为董县县令,此时已是鲁王士兵刀下亡魂。

“可是娘,娘这么去了,我…”孟赟哭了出来,想到是自己留顾氏在家照看老太太,老太太因此送命,他真是自责。孟赉沉声道“死者已矣。大哥只想自己,怎不想想我?咱们三兄弟,老三已是早早的去了,大哥再扔下我,这世间,只剩我孤零零一人,大哥忍心?!”

孟赟楞了楞,大哭起来。孟赉松了口气,他能哭出来,总比死气沉沉的要强多了。孟赟大哭一场后,开始正常进食,开始时不时跟孟赉说话谈心,开始一天天好转,孟赉放心了。

兄弟二人又在草庐住了一个月。每日有信鸽飞来,孟赉看过信后即烧掉。眼看得孟赉的神色越来越轻松,这日,终于露出欣慰之色,告诉孟赟,“大哥,鲁王战败,伏诛。”皇帝一点后路没给他留。

“那,他那个孙子呢?”孟赟咬牙切齿的问道。孟赉沉默片刻,说道“鲁王世孙,兵败自尽了。”孟赟大笑,“该!活该!”

孟赉叹道“大哥莫再想这些。好在蔚姐儿只是心思单纯,和那人发乎情,止乎礼,并未做下事体。对家人从未生过歹念。她就是年纪小不懂事,又有些好高骛远。好生静静心,蔚姐儿还有大好前程。”只要她不再犯糊涂。

孟赟思及爱女,心如刀搅,“这傻孩子!这傻孩子!可让人如何是好。”他只此一女,哪怕蔚然再怎么不争气,也是下不了狠心处置。

“大不了,我养她到老也罢。”孟赟再无良策,只能这么决定。孟赉安慰他,“也不见得。人生际遇实难遇料,也许蔚姐儿只是缘份未到。”

又过了半个月,新任泰安县令亲至草庐探望,表达过一番景仰之情后,见孟家兄弟二人皆是赢弱不堪,怫然道,“请二位老世翁回府休养!虽说亲亲为大,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须要爱惜。”这是个考上二甲后第一回当地方官的二楞子,不容分说,命人强行把孟家兄弟二人送回府中。

又马上一道表章,把泰安孟氏兄弟二人的贤孝事迹,上报朝廷。这县令科班出身,文采极佳,皇帝看着这表章,微笑:怪不得,满泰安城的官员,要么当场被杀,要么从逆,最后还是被杀,只有这孟赉,逃过一劫,还落了个孝子名声。怪不得小磊和张并对此人心折。当即朱笔批示“准!”

孟家兄弟回府后每日静养,身体渐渐恢复。数月后,孟赉正喜滋滋看京中来信,悠然这丫头真会玩,把小张勍的各项英雄事迹画成图,写成话本,图是请高手画的,栩栩如生;话本是悠然自己写的,风趣诙谐。

孟赉看到一副小张勍尿尿到他爹脸上的图,心中大笑,你小子也有今天!图边有悠然的解释:他爹总是盯着儿子看,看来看去看个不够;人家想要尿尿他还盯着看,结果人家恼了,直接一泡急尿尿到他爹脸上了。

下幅图是一脸傻笑的张并:我儿子真厉害!被尿到脸上了还得意呢,孟赉又是心中一阵狂笑。这时,急匆匆的脚步声响起,门帘一挑,一位素衣素服的青年女子走了进来,“爹爹!我不依!”

孟赉冷冷盯着她,不说话。青年女子慢慢胆怯了,恭恭敬敬行礼问安,“义父。”孟赉见她做足礼数,方缓缓道“依儿免礼。”

孟依然心中气苦,好好的亲生女,变成了族中的外室女,亲爹的义女!这是从哪里说起!“我不就是偷跑出去跟着蔚姐儿,想看看她能看上什么人,竟到了这个地步。”她还是觉着委屈。

孟赉狠狠瞪了她一眼。干脆笨死算了,什么也没听到,弄成这样,到了此时此刻还不知错在哪里!

“爹爹,您想法子,我要做回您的亲生女儿,我要做回相公的妻子!”孟依然不甘心改变身份,拉着孟赉的衣襟央求。

孟赉把悠然的来信一张一张叠起,装好。抬头对眼前这女儿说道“说了多少遍了,你还是不懂,你要回复身份,是想害死全家不成?”说出这话后孟赉心中悲伤,流下眼泪,“有爹在,大不了爹陪着你一辈子住在乡下,永不回京;若爹不在时,你怎么办?”

孟赉痛苦的闭上眼睛。若是自己临死,她还是这副不生死活的样子,只能…做爹的能由着她连累,可不能让她连累旁的儿女!一大家子人,不能全给她陪葬!

“依儿,义父若能教好你,万事皆休。若不能教好你,咱们父女二人,便一同去了!”听到孟赉这句话,孟依然傻在当场。

作者有话要说:“视尔梦梦,我心惨惨”,梦(ménɡ)梦,同"瞢瞢",昏而不明。“看你那种糊涂样,我心烦闷又悲哀。”

嫣然快把我累死了,我昨晚才到了妥善解决她问题的法子,愁死我了。我下午应该会再写一章,悠然一家回泰安探望老爹。

不出意外的话,明天大结局。下周有几个番处。

139彼有遗秉

一年多之后,金秋时节。孟赉带着孟依然,在田间地头看农夫秋收。孟依然沉静了不少,站在父亲身边饶有兴致的看农夫挥汗如雨收割,看妇人孩子送来饭食,一家一家的农户干得热火朝天,全都是喜笑颜开:今年丰收,能吃饱饭了。

“这儿有麦穗,那儿也有,这么多,”孟依然微微皱眉,“太浪费了。”孟赉温和指指远方,“依儿,你看那儿。”远处是一个衣衫褴褛的农妇,带着个五六岁的女孩,在低头专注的捡麦穗。“留下麦穗,是给她们捡的。”

有意留的啊?孟依然红了脸,“我没想到。我还以为…”看那名农妇带着个小女孩,觉得这母女二人着实可怜,“父亲,我想帮帮她们。”

“好啊,”孟赉答应,“你想怎生帮她们?”孟依然凝神想了想,命侍女去告诉那农妇,“农闲时,到孟宅来浆洗衣物,每天五十文钱。”那农妇楞了半天神才明白过来,感激涕零的道谢,她丈夫亡故了,一个人带着个女儿,孤儿寡母的,生活实在艰难。

看见父亲欣慰的对自己点头,孟依然不自在的掉转头,装作欣赏风景。孟赉心中好笑,这真是姐弟,小宇跟她可不是一样,都是这般。可这若换了悠然,怕不自吹自擂的把自己夸成一朵花。

“爹爹你看!”孟依然拉拉父亲的衣襟,指指官道。远远的只见几辆大马车行驶过来,旁边还有几十匹高头大马护卫,显是某高官贵人的家眷车队。

孟赉待车队渐渐走近,看见马车的车徽,“哼”了一声,这没良心的丫头,终于知道来看老爹了。马车上,一名容貌明媚鲜艳的少妇,身穿素净衣服,怀抱一岁多的幼儿,极有情调的感概,“真是一副农家乐啊。”

那幼儿却半点没有诗情画意的感觉,伸出胖乎乎的小手,硬把她的脸掰过来,不许她看车外,把她的脸朝着自己,“我!我!”要是他语言表达能力强,可能要说的是:老看着车外干什么?只许看我!

马车旁边紧紧跟着一匹高头大马,马上一名身材高大的英武男子,玄色长衫玄色腰带,顾盼之间,颇有威势。此时他对马车内的母子二人笑道“他又闹了,要不把他交给我吧?儿子,要不要跟爹爹一起骑马?”幼儿听力极好,闻言小脸乐成了一朵花,扑楞着手要往车外去。

少妇早被幼儿折腾够了,大喜,“好啊,跟你爹骑马去吧。”车外的男子扬声大笑,伸出长臂,已将车内的幼儿抱了过来,幼儿坐在父亲怀里,来劲了,手脚并用,配合着“啊,啊”的声音,示意父亲自己要玩耍。

男子把幼儿轻轻抛起,又轻轻接住,如此反复几回,幼儿在空中乐得咯咯发笑。孟赉远远的看着,脸色青了,少不更事!把孩子摔着了怎么办?不过是会点子皮毛功夫,这般张狂。唉,年轻啊。

等到马车到了跟前,悠然一家三口上前行礼厮见,孟赉对女儿女婿都没什么好脸色,只是把小张勍抱在怀中不放,“我是外祖父,叫外祖父。”

悠然由着老爹慈爱耐心的教外孙叫人,转身拉着孟依然说道“初次见妹妹,一点心意,莫嫌弃。”从手上脱下一个金手镯递了过去。孟依然由姐姐变为妹妹,心中恼怒,瞪着悠然不说话。悠然淡定望着她,执着的将手镯送在她眼前。

二人对恃半晌,孟依然低头接过手镯,施礼拜谢,“谢姐姐厚爱,妹妹惭愧。”认了罢,不认没活路。悠然眼中闪过丝满意,这人总算学乖了一点。

此时只有姐妹二人,孟依然低声耳语般抱怨,“怎不仔细辨认,就认了是我,就上报了朝廷。”她如今已不敢对孟赉说什么,怕再招出“父女二人一同去了”这种话,她也不忍心让老父伤心。今日再见悠然,想想同是姐妹,地位天差地别,又不平了。

悠然贴近她,面色和平,声音阴冷,“一名女子在我天朝活着,最好是永远不被人所知;若被人所知,只能是好声名,知道不?”有福气的女人,一辈子默默无闻的,得个善终;若不幸有了名声,那,只能是贤,孝,节,义,旁的,略有些风言风语的,都不能挨上。

什么?孟家的女儿,卢家的儿媳,莫名其妙落水而亡?或者,莫名其妙失了踪,她的衣服首饰在一不知名的女尸身上?什么原因不知道,待查?孟家也好,卢家也好,哪经得起这个,全家都会被连累。

孟家的女儿,卢家的儿媳,自幼由祖母养大,这时祖母亡故,她发誓要跟了去;在家被人拦着了,终是自投入水,全了心意。这是可以的,两家声名不受损。

你是家族中的一员,享受家族声誉带给你的种种利益,就必须要承担责任,任何时候不为家族抹黑,有关名誉,有关贞节,这事上不能出一点点差子,懂不懂?

二人头贴着头,外人看来是姐妹亲呢,实际上根本不是。低低说了半天话,孟依然落败。论口才,论智谋,她哪里是孟悠然的对手。悠然打败孟依然后,施施然转向老爹。

“已在城外拜祭过祖母了。”听得悠然这么说,孟赉点点头,这丫头做事,向来是有分寸的,倒不必担心她缺了礼数。孟赉抱着张勍,众人一起乘马车回到孟家老宅。

钟氏已是在泰安休养了一年多,这会子见着悠然一家,前所未有的亲热,“哎哟,这孩子真招人疼,这小模样,啧啧,真是父子。”像亲外祖母一般。话说她这阵子在泰安,闷都快闷死了。

张勍鬼灵精,孟赉抱着他就安安生生的,钟氏抱他就乱抓乱挠,最后还是落在孟赉怀中,才不乱动了,偎在外祖父怀里,漆黑的眼珠转来转去,看着一屋子的陌生人。悠然教他叫“外祖母”“舅舅”“舅母”“表哥”“表姐”,他只笑不说话,然后把头深埋在孟赉怀中,一动不动。

行了,今晚上有人给看孩子了。悠然看着老爹抱着张勍不放,心里庆幸。这时孟正宇悄悄凑上来,同情的说“姐姐,你吃亏了。”你怀胎十月生出来的儿子,怎么只像他爹,不像你。

这不着调的。悠然斜了他一眼,哼,祝愿钟灵将来生下孩儿,只像她,不像你!

孟正宇犹自摇头叹息。悠然想起黄蕊的壮举:把黄家人赶尽杀绝;把鸀苹突然生急病、鸀漪跑去看她这件事一查到底,揪出几个心大的丫头,包括钟氏陪嫁的几个,如今这几个已是全部被发配到庄子上;把钟灵的嫁妆单子一扩再扩,如今钟灵已是个小富婆了!这么厉害的丈母娘,唉,悠然慢吞吞提醒孟正宇,也是一脸同情,“小宇啊,你将来可要对钟灵好,要不然,她那个娘…”后面不说了,你自己琢磨去。

孟正宇缩了缩身子。黄氏姐妹真是大不相同,黄馨整个人是像春风一般和煦,黄蕊呢,也面带笑容,却不温暖,眼神更像刀子一样锐利,直让人感觉在她跟前无所遁形。

心里打突突,却还嘴硬,“怕什么,我和钟灵两个跟姨娘,一家三口过日子,怕她做甚。”悠然轻蔑看他一眼,黄馨跟你们是一家三口?到底谁才是亲生的啊。

接下来孟正宇又说了一句话,让悠然想痛揍他一顿,“姨娘她还好吧,姐姐你有没有对她凶?对她不耐烦?”

晚上有了让悠然更头疼的事:张勍白天肯让孟赉抱,晚上不肯,哭闹着“娘!娘!”这是要找亲娘的意思,张勍嘴很笨,一岁多了,还只能说一个字,极少听他说两个字的。

“你就懒吧,多说一个字能不能累着?”悠然极是不满,对着张勍横眉立目。孟赉看不过眼,“你小时候不懒?我怎么没骂你呢。”

“我小时候多可爱啊,人见人爱!”悠然又要做王婆,开始自卖自夸,孟赉毫不客气打断她,“你小时候不是可爱,是可恶。”见张勍挨了骂委屈的扁着小嘴想哭,心疼道“像我外孙子这样,才叫可爱。”

父母全都不靠谱啊,太容易移情别恋了。悠然很有失落感,黄馨是见了张勍眉开眼笑把自己抛到脑后,孟赉也是!“我被爹娘抛弃了。”她对张并倾诉。张并一手抱儿子,一手抱妻子,“没事,有我呢。”我永远陪着你,不离不弃。

一边是委屈的儿子,一边是委屈的妻子,张并哄了这个哄那个,真是辛苦。

次日张并出门到当地卫所办了几件公事,回来后孟赉、张并翁婿二人在书房密谈许久方散。

“她好不好?”无人时,孟赉轻轻问。悠然实话实说,“精神头好着呢,看见张勍眼睛咪成一条缝,从早到晚围着孩子转;只是一直坚持吃素,说,要陪您一起。”

无论怎么劝黄馨,她都不吃鱼肉,“你爹正吃苦呢,我陪他。”总是只吃青菜,弄的面有菜色。

孟赉默然良久,写了封信让悠然带回去。

悠然一行人来的时候是一家三口,走的时候是浩浩荡荡一大堆人:孟正宣、孟正宪回京复职;孟正宇回京完婚;除了孟赉夫妇跟孟依然,其余人全走;再带上大房的孟正宽一家。

路上,只要孟正宇说话略有不中听,悠然便恶狠狠的,“孟正宇,你的婚事还要我来操办呢。”孟正宇便灰溜溜了。

孟正宇的婚礼极简单,没有太多贺客,没有太多吹吹打打,悠然美其名曰“婚姻不在乎形式,不在乎婚礼是否豪华,只在乎夫妻感情如何,夫妻人品如何”;王夫人对此极为满意:婚礼办成这样,长辈全不在场,钟灵往后在夫家地位堪忧。

三朝回门时,钟灵脸上的娇羞,倒让太夫人和钟元都放了心,看这样夫妻情份是好的。已做了韩国公夫人的钟家大姑奶奶钟颎则是看着钟灵头上的金冠皱眉,这金冠是用细如发丝的金丝缠绕而成,又镶有明珠重宝,璀璨耀眼,显是价值不菲。

“您怎么给她这么珍贵的嫁妆?”钟颎背地里跟王夫人抱怨。王夫人摇头道“我哪里会给她这样好东西,那是她婆家姑姐给的。”钟颎只好罢了,没法子,钟灵家有个做侯夫人的姑姐,孟悠然没有公婆管束,想怎么贴娘家都成。

再看看钟灵送的回门礼,给太夫人和钟元的居然是罕见的玉雕香笼,晶莹剔透,玲珑别致,这可是稀世珍宝,太夫人和钟元各自心中满意。他们见多识广,哪里会在意财物,不过是知道孟正宇重视钟灵,心中安慰罢了。

卢家。卢老尚书拈着白胡须,慢条斯理,“你都寻了这一年多了,有合适的没有?还是死了心罢。”次子,又是鳏夫,想要多好的姑娘。

卢夫人心中不快,“我好好的儿子,去奔丧回来,变成了鳏夫!到哪里说理去!”她心痛卢二,要给卢二续娶淑女,可惜淑女难求。

“儿子不是说了,愿娶孟家义女。”卢老尚书最爱息事宁人,“儿子的终身大事,既然他愿意,随他罢。”

卢夫人真想拍案而起,“还提孟家!儿子都是被孟家害惨了。不知他家搞什么鬼。我家一个儿媳妇,莫名其妙就没了。”虽然贤孝名声天下皆知,可一个老太太亡故,紧接着一个孙女、一个儿媳妇也跟着去了,总显得不吉利。又紧挨着鲁王之乱,更显怪异。

“儿子回来说了前事后情,”卢老尚书不急不徐,“依夫人看,当时可有更好的法子?”卢夫人语塞,若换了是她,也只有这样,别无他法。

“依我说,儿子都是第二回娶妻了,你也听听他怎么想。”卢老尚书早活得通透了,他要过一辈的人,他自己有主意了,你非要跟他拗着,将来你蘀他过日子去?

卢夫人苦思了一夜,次日交待卢二,“你的终身大事,自己作主罢。只一点,那孟家义女须是你自己看对眼了才行。切莫娶了家来,调皮生闲气。”卢二应道“是!”孟赉既然提了嫣然的族妹,于情于理,卢二觉着自己不能另聘他人。当即收拾行装,辞了父母,奔泰安而来。

孟赉温言问了卢家上下人等安好,命人带卢二至侧厢歇息。当夜,卢二孤枕难眠,起身至院中,月下徘徊。次日孟赉着人支会他,“下午晌花园风景好,可至花园赏景。”卢二赶忙应了。

“依然姑娘,您慢点儿。”小丫头的声音传过来,卢二精神一振。只见一名妙龄女子迎面走来,卢二不敢正面看,只俯身行礼,女子也行礼如仪。

卢二偷偷瞥了一眼,身礀眉目,确是和嫣然有些相似,只是苗条白皙很多,也沉静很多。卢二即定了主意,“我回去即谴媒求婚。”

女子沉默良久,福了福身,“感君盛情。”却似有迟疑之色。卢二奇道“有何事?”女子沉吟道“有三件事,请君细思。一则,我是外室女出身,寒微了些;再则,我,我是嫁过人的…”

至此卢二也有些诧异,这可是从未听说过。女子低声道“我爹爹那时在京城,久不回来,我娘亲便将我,将我许了人…谁知遇人不淑,日子过不下去,只好又回到娘亲处。这事,我爹爹也好,义父也好,统统不知。”

卢二听得她娓娓道来,从容镇定,声音虽略有些沙哑,却极是动听,心神一荡,道“你嫁过,我娶过,倒也公平。”

女子怔了怔,郑重福身谢过,卢二低声问“那第三件事,是什么?”女子狐疑半晌,方开口,“鬼神之事,公子可信?”

“敬鬼神而远之。”卢二正色答。

“我曾做过一个梦,便是在我走投无路想寻死之时,做过那个梦。梦中我到了鬼门关,遇到一位和我极相似的女子,便是嫣然姐姐。她说要随祖母去,却放心不下义父,也放心不下…放心不下夫君,要我蘀她孝顺义父,要我蘀她…”女子羞涩得说不下去了。

卢二听得亡妻如此情深,落下泪来,“嫣然她,真傻。”祖母,比父亲和夫婿更重要?女子劝道“莫如此。也许不是她傻,而是祖母舍不得她,要带了她去。”

卢二连连点头,“极是!我也觉得嫣然是被老太太硬带了去!她临去前,天天都高兴得狠!”一点不像要殉祖母的样子。

卢二此时什么都想通了:嫣然小孩子气,发现了好玩的事,日日很高兴;老太太在天有灵,见自己才去嫣然便这样,生气拘了她同赴阴曹;嫣然舍不得岳父,舍不得自己,托族妹在岳父跟前尽孝,托族妹照看自己。

“我定会珍惜你,珍惜嫣然这份心意!”卢二很快做了决定,“你嫁过人的事,可还有人知道?”

女子摇头,“我娘亲已是病故了。那人本是外地的,单身在此,前些时日也没了。再没人知道的。”

“如此甚好。”卢二大喜,“此事便是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再不会告诉第三个人。

女子泪光莹莹看了眼卢二,深深万福,默默离去。卢二见她举止有度,沉稳雍容,心下大慰:嫣然好归好,终是略嫌轻浮,不够稳重,这位孟依然姑娘,出身虽不高贵,一举手一投足尽是大家风范,将来定是位贤内助。

当晚卢二就寻到孟赉书房,郑重求婚。孟赉温和道“你先回京禀明令尊令堂,若有意,请官媒过来罢。”卢二长揖到地“是!”次日即辞行回京了,过了一个月,京中有官媒到来,两家正式订下亲事。

孟依然已是把自己当日所说所做,一字不拉报给孟赉。孟赉颔首,“依儿大有长进。如此,我死也瞑目了。”

作者有话要说:“彼有遗秉,此有滞穗”出自《诗经?小雅?大田》。秉,把,捆扎成束的禾把。在农田丰收时,故意留下些农作物不收,“那儿散下几束禾,这儿掉下几颗穗”,为什么呢?接下来的一句很感人,“伊寡妇之利”,让那些生活无着的人去捡。

这种宅心仁厚,读来令人感动,中华民族一向就是这么温和的民族,一向有恻隐之心。

140温温恭人(终章上)

两年后,暮春时节。泰安到京城的官道上,一辆外表朴实内里舒适的大马车悠悠闲闲晃着,车里已换上吉服、盛装打扮的钟氏抱怨,“这么慢。”她是恨不得长了翅膀,快点飞回京城,快点见到儿女和孙子孙女。

她对面的孟赉依旧是素衣素服,此时正斜倚在榻上假寐。听到钟氏的话他睁开眼睛,自嘲的说道“慢点好。我这老胳膊老腿儿的,可是经不起颠簸了,太太便陪我消消停停回罢。”钟氏见丈夫神色和悦,也不烦了,“那老爷陪我说说话罢。”要不这一路上,闷也闷死。

“好啊。”孟赉一口答应。钟氏便兴冲冲讲起京中的儿女,“欣儿又生了个大胖小子,总算有儿子了,放心了!”“宣儿说,英哥儿华哥儿都开蒙了,读书读的可好了。”总之都是好事,兴奋过后钟氏又下气的说道“那时我说把好姐儿留下罢,老爷偏让他们带回京城。这不,剩咱们两个孤孤单单的,身边连个孩子也没有,多冷清啊。”

孟赉微笑,“若是当年咱们回京城,把悦儿留下陪祖父祖母,太太可能舍得?”小孩子,始终还是跟着父母最好。祖父母到底还是隔了一层。

虽然提的是当年如何如何,钟氏也吓了一跳,连连摇手,“把我悦儿留下,那可不成!”这乡下地方,偏僻荒凉的,悦儿离开爹娘在这儿住着,心疼死人了。

那不结了,“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孟赉以为谈话到此结束了,又闭目养神。谁知钟氏又兴致极好的开口,“也不知悦儿在广州如何了?老爷,您想个法子,让悦儿回京城,让她公公婆婆回广州罢。”

孟赉半天没说话,钟氏以为他睡着了,推推他,“老爷?”孟赉无奈,“让悦儿回京,这个好办;悦儿如今正怀着身孕,等孩子生下来,大一点,就能回;让她公婆回广州,这个可就难了。太太容我细想想。”

钟氏抱住孟赉的胳膊不依,“连老八家一个外室女,您都为她操碎了心!怎么到了悦儿,根本没想过?”她早为孟依然的事心里不舒服了,合着就因为长得跟嫣然相像,这低贱的外室女就能一飞冲天?被孟赉逼着认了义女,好茶好饭养了两年多,还要备份妆奁送她出嫁,钟氏心中窝火。

孟赉开始头疼了,让悦然的公婆回广州,那是说办就办的事么?有多难知不知道?他轻拍钟氏的后背,好言安抚,“真是很难办。且容我些功夫。”钟氏又再三交待,“老爷一定要当正经事想着。”孟赉再三答应了,方得了会儿清静,在车上睡了半个时辰。

过后钟氏又想起了件不高兴的事,拉着孟赉讲,“合着大伯反倒能连升三级做了济南知府?老爷却还是原官职,真是气死人了。”孟家兄弟有了贤孝之名,又是皇帝下旨褒奖过的,孝期满后孟赟轻松谋了个济南知府的肥缺,孟赉还是回礼部任侍郎。

孟赉已懒得说什么,只用好话哄她。孟赟是举人出身,仕途一直不得志,一直只能当个小县的县令,这当儿趁着声名雀起,谋个知府的缺,也只为面子好看,原打算只做一任,三年后荣休回泰安养老。只是这话若跟钟氏说明白,又要花上半天功夫,孟赉已经不想费这个劲了。

孟赉原职是侍郎,再往上升就是尚书了,一部尚书是好做的?费心又费神。孟赉经过一场变乱,经过连着两年多跟孟依然较劲,根本累得连起复都不想起复,只想回家含饴弄孙,让他再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是不能够了。

孟赉半闭着眼睛,揽妻子在怀里柔声哄她,不管她抱怨什么都是那几句“不想这些了”“心放宽”“乖,听话。”钟氏听丈夫哄孩子似的哄自己,高兴了,偎在丈夫怀中美美的睡了一觉。

不知不觉已到了京郊。孟正宣、孟正宪两兄弟已是在官道上等着接二人回府,见面后少不了伏地大哭,叙别后寒温等等。一行人回到孟宅,季筠和钟炜带着孩子们迎出来,行礼厮见,孟赉钟氏见到孙子孙女,都是眉开眼笑的,一家人和和乐乐。

孟正宇和钟灵次日方来,见了面规规矩矩行礼,称呼“二伯,二伯母。”钟氏对他俩不冷不淡的,钟灵是庶女,从小不招人待见,这回算是孟家的新媳妇了,钟乐脱下一只手镯赏了钟灵做见面礼。一只手镯?太简慢了吧,孟赉面带不满。钟氏寻思了下,又从头上拨下一只金钗,孟赉脸色才好点。

快中午时孟宅前热闹起来,安然、悠然、欣然,各自带着儿女回娘家来了。“一个一个都不知道早来会儿,不知道老爹等得着急?”,孟赉心中狠狠骂了几句,待真见到女儿和外孙子外孙女,他就成了慈眉善目的和气长辈,尤其对着孙子孙女,他是只会笑只会哄,任凭小孩子如何淘气,连句重话都舍不得说。

钟氏对出庶女的孩子向来也不放在眼里,却见张勍生得虎头虎脑的,比同龄小男孩高出一头,也忍不住摸摸他的头表示亲热,“这孩子,长得可真壮实。”张勍被女人摸惯了,不以为意,礼貌的冲钟氏笑笑,一个人跑出去玩了。

他拿着小弓小箭要去射麻雀。“才三岁多给他玩弓箭?”孟赉质问悠然。悠然只好跟张勍商量,“不玩弓箭了,玩弹弓好不好?”张勍响亮答“好!”孟赉又不许,最后悠然命人拿了把小木剑过来,张勍拿着木剑在地上摆招式玩耍,孟赉和悠然在边上看。

“您放心吧,伏凤她们几个身手都不错,眼睛一眨都不眨的看着他呢。”悠然笑道。安全性是有保证的,好不好?孟赉瞪了她一眼,“为人父母,不可大意。”他总觉得悠然养孩子养得不用心。

张勍玩耍够了,跑到悠然身边要抱抱,悠然不肯,“你已经很大了好不好,是个大男孩了。”孟赉气得吹胡子,“你抱抱孩子怎么了?你小时候都多大了还吵着要爹爹抱?”

悠然对这护短的外祖父很无奈,“爹啊,我真不能抱他。他是故意的您知道不,他其实早就不让我抱了。”这孩子怎么这样,平常不让抱,黄馨一跟他说“往后莫让你娘亲抱你了。你娘怀了小弟弟,不能抱小孩。”,他却动不动就跑到悠然身边要抱抱。能不能理解成,他纯粹是嫉妒?

“等到小的生出来,也不知道两人会不会打架。”悠然随口说道。孟赉笑道“不会!一定是兄友弟恭。”原来悠然不抱张勍是因为又怀了身孕,孟赉知道原因后也不气了,只盼着悠然再生个儿子。嫡子,就是女儿后半生的依靠。

像钟氏,她的后半生一定安安乐乐。无他,两个嫡子孝顺着,日子怎能不顺心。女人的后半生,是过儿子的。

悠然对老爹这言论不予任何评论。顾左右而言他,扯些闲篇儿。张勍又跑去拿了竹马满院子骑马,“慢点儿慢点儿,莫摔着了。”孟赉跟在他后头跑了一阵子,出了一身汗,也跟不上他。

悠然在旁笑咪咪看着。要说老年人还是要看看孙子,多锻炼身体啊。她没笑多久,张并下朝后赶来了,把张勍拦下来骂了一顿,“看把外祖父累成什么样了?”

然后孟赉把张勍哄走,回来把张并披头盖脸骂了一顿,替他宝贝外孙子出气。悠然想悄悄溜走,孟赉眼尖看见了,“悠儿回来!”夫妻二人一同挨骂。

“爹爹真可怜,”过后悠然跟张并说,“一定是很久没人让他骂了。”今儿可过足瘾了,训人训痛快了。

张并觉得妻子的话有道理,“岳父一个人在乡下,没人陪他老人家;这往后可好了,孙子孙女这么多。”悠然心里很鄙夷丈夫的理解力,抓不住重点!老爹训人是不会训孙子孙女的好不好,他哪里舍得了?只会逮着儿子闺女训,再加上张并这样的女婿。

张并有些怅然,“我爹他,在圆融寺也不知怎样了。”张铭原是在戒台寺出家,张勍出生后,张并接他回过几回侯府,“跟阿并小时候一模一样!”张铭看见孙子,激动得眼泪都下来了。后来张并干脆在侯府盖了“慈恩寺”,张铭开始长住平北侯府。

张铭时常看看孙子,张并常陪张铭喝喝茶下下棋棋,倒是很温馨。这种平静日子没过多久,张铭由儿子、孙子,想到了父母,想到了家族,又想让张并回归魏国公府,“你毕竟姓张。”魏国公府如今已是日渐没落,正需要张并这样有能力有权势的成年男丁支撑门户。

悠然恼了。她自己有个好爹,特别心疼张并小时候没人管没人问受人欺凌,觉得张铭不配做父亲。她笑吟吟对张铭讲述:山阳城外有所圆融寺,谷静幽深,草木茂盛,为东晋高僧佛图澄所建,离百家岩极近,“当天可来回”。

张铭动了心。张意是独生爱女,张念身子病弱,他如何不牵挂。虽说向曦来信称张念身子骨强健不少,他还是放不下心来。思虑了两天两夜,他跟张并说,要去圆融寺挂单。

张并沉默半晌,答应了。过后满心满怀的伤感,“那两个,才是他的心肝宝贝。”自己始终是不受重视的儿子。

悠然也不说什么,抱起小张勍递到他怀中,张并抱起儿子,目光一点一点变得柔和。

这也过去一两年了,张铭在圆融寺很是顺风顺水,又能常见到张意张念,该是求仁得仁了。悠然听张并说挂念张铭,还是不说什么安慰的话,只拉起他的手,放在自己肚子上,“这回想要儿子,还是女儿?”

张并心思马上转到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身上,“不拘男女,只要平平安安生下来,你莫受罪便好。”

想是这么想,其实哪里能够。悠然第二胎虽然比上回顺利了些,还是疼得死去活来,疼得想要撞墙,被巨痛折磨了两个多时辰,才生下名男婴。

“平北侯又生了个儿子?”皇帝近来政务不甚繁忙,心情甚佳,在太后宫中听得喜讯,笑问“平北侯府的产房外,还是立着一根柱子?”

任磊皱眉摇头,“不是。这回不是一根柱子了。”行啊,到底是第二回了,该有所长进了吧,皇帝正这般想着,听任磊一本正经说道“这回是两根柱子,他一个,岳父一个。”

皇帝楞了半晌,才放声大笑,“小磊,你这岳家真有趣!”这孟赉果如传言所说,爱子女如同性命。任磊却道“只有一点不好,对孙子孙女,太过疼爱了些。玥姐儿都被外祖父惯得不像样了。”太后闻言皱眉,“玥姐儿多好的孩子,怎么不像样了?”得,这也是个溺爱孩子的。皇帝大乐。

悠然起名上了瘾,坚持要给次子叫“张劢”,劢,读mai,努力的意思。张勍是京力,张劢是万力,多顺畅!张并看着这个劢字倒觉得比勍字顺眼多了,又心疼妻子生产辛苦,依了她。这回是真心依了,不像上回,还惦记再改。

这回天下太平,洗三、满月、百日,都办得有声有色,很是热闹。钟氏是外祖母,当然是必去的,席间受到无数吹捧,钟氏一高兴,对悠然和张勍张劢均极是和气,欣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自己这娘亲,越来越会做人了。你看她当着众人的面,是多好的嫡母,慈祥慈爱之极!

钟氏今天真是超水平发挥,她笑容可掬的跟卢夫人谈天,“亲家,您可是不知道,依儿这丫头刚到我家时,瘦得跟把柴禾似的!我和我家老爷心痛得要死,好茶好饭养了两年多,才是如今这模样。”她本是无心之谈,只想表明自己是很贤惠的妻子,很善良的女子,谁知无意中令得卢夫人最终放了心。

孟依然按继室礼节嫁到卢家后,很得卢家上下人等的夸赞,“这人品,这性格,真真是个可人疼的”,从不与人争竞,从来是与人为善,人缘极好,极得人心。只一点,虽然她苗条白皙胜过孟嫣然,稳重端庄胜过孟嫣然,卢夫人却总觉得她和孟嫣然实在太像了些,今天听钟氏这么一回忆当初,卢夫人释然了:钟氏她是知道的,向来无甚心机。钟氏既如此说,那孟依然肯定真的是孟家族中的外室女。

卢夫人回到自家,对孟依然便和悦了很多,却还是可惜她总是怀不上。许是太瘦的缘故?卢夫人即命人炖了补品给依然送去,命她好生养着,只盼她早生贵子。

小张劢才过了百日,平北侯府就来了一批不速之客,这批不速之客,全部姓程。

程濛依旧打扮得极是精心,由两个侄子一左一右护着,来看孙子。“两个孙子了,总要让我见见。”

悠然福身见礼,“郡主。”程濛的封号,是广宁郡主。程濛扫了悠然一眼,轻蔑道“这便是孟家的家教?见了婆婆也不行大礼?”

悠然微笑道“郡主说笑了。”任凭程濛如何出言不逊,只来回说这句话,把程濛气得想杀人。等到张并回府,程濛端坐着,把他数落了一通,“你不把我放在眼里,你媳妇也不把我放在眼里!生你做什么!”

张并缓缓说道“你生我出来,原是为了替程家翻案。我已经尽力了。”想让程家再做回国公府,真是没那个力量。

程濛一时语塞。这时她颇后悔当年说话太直接,委婉些多好!弄得儿子不肯认自己,快五十岁的人了,儿孙都不在身边,真是冷清。

张并看了眼程濛身边的程氏兄弟,问道“你们来京城做甚?”这两位虽是他表弟,但他对程家人实在无感。从小,因为外祖是程家,张并可是吃了太多的苦。

程氏两兄弟,程龙,程虎,互相对视了一眼,年纪小、血气方刚的程虎跳出来,叫道“我们来做甚?你问问你娘。”

程龙到底年纪大一些,人也沉稳,他喝住弟弟,“不得无礼!”又转身对张并行礼,“有事请侯爷做主。”原来,程家流放时,程濛唯一的弟弟程风在深山娶妻生子,娶的是一位村姑,生得极丑,五大三粗的,到程家遇赦回广宁,程濛便对这位弟妹不满,立逼着弟弟休妻另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