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

曹安带着哭腔说道:“是……眼珠子!”

见那少年被吓了一跳,曹安竟然有些得意。他接着说:“那东西和辰砂、金丹什么的放在一起,我一直以为是药材。皇上就是看了那东西才龙威大怒,一把将匣子推翻到地上,两个圆溜溜的球就一直滚啊滚。皇上让小的们都跪在一边不许抬头睁眼,只听到皇上一直破口大骂,摔碎了琉璃盏和好几个大花瓶。”

少年听到这番话,满腹狐疑:“你真的确定那东西是眼珠子?”

“我跪着的时候,不小心睁了一下眼,碎瓷片里有一摊黏糊糊的东西。当时只觉得奇怪,现在想起来了,皇上扔琉璃盏和花瓶,其实是要将那眼珠子砸碎啊!”

那少年顺着曹安的描述,回想了一下皇上和两个眼珠子搏斗的场景,实在太过诡异,太不真实。

曹安跪倒在地,也不管四肢被捆成粽子,只是一个劲儿地拿着额头撞地,嘴里说着:“小的知道的事儿都告诉您了,在这皇城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曹安恨不能做个瞎子聋子,小的连皇上的秘旨都跟您交代清楚了,您就放我一条活路吧!”

“据你们的调查,鲁王临死的时候,有没有提到过谁。”少年的声音冰冷。

“那……那就是些皇亲间的私事啊,我一个小太监能记住什么……别!别,我再想想,对了,他倒是嘟囔不要让当今的皇长孙变成什么人来着!”曹安咬着牙,连珠炮似的哭喊。

“皇长孙?他……能变成什么?”少年突然愣住了。

“这谁能听得清啊,老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这命定的天子能有什么好嘱咐的……”

曹安连连磕着头,脑门上已经渗出鲜血,想必也问不出什么话了,便吩咐随从将他送回原处。

曹安被解了五花大绑,从湿漉漉的地上爬将起来,拍了拍满身泥污,又摸了摸额头的血疤,心里惨叫连连:“死了个稀里糊涂的藩王,我这遭的是什么罪啊!”

皇城上方的灰色天空中划过一道闪电,雨下得更急了。佛堂晦暗如夜,长明灯在冷风中明灭不定,流下一行行烛泪。

遣走了随从和人质,黑衣少年终于有了一个人独处的时间。他轻轻摘下皂纱笠,露出一张惨白的脸,仿佛刚才的虚张声势花了他极大的体力;两只眼睛又红又肿,平日里清澈的瞳孔中此时布满血丝,像是被鲜血染红的湖泊,刚刚经历一场杀戮。

这是洪武二十二年的冬天,鲁王在封地兖州去世,他是大明建国以来第一个死去的亲王,享年二十岁。

鲁王的死,就像是宫城上空那道迅疾的闪电,曾经引起过片刻的震动,之后便成为一个秘而不宣的禁忌。祖皇爷为鲁王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葬礼,来悼念这个早逝的皇子,除此之外,却不允许宫中有人谈论关于鲁王一个字。

与其说十叔是死了,不如说他是消失了——在那冰冷入骨的雾霭中,少年建文第一次真真切切地嗅到了死亡的气息。

二、围猎

祖母孝慈皇后去世之时,建文还是个黄口垂髫的小孩子,并不明白生死为何物。记忆中,那次葬礼似乎持续了很久,满目缟素,哀声如潮。

建文被裹进罩子般的孝服中,在人群中跪了很久。粗糙的麻布戳到毛茸茸的脸颊上,刺得他皮肤发痒,忍不住用手去挠。就在此时,建文忽然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原来挠痒是件这么有趣的事情,越挠越痒,越痒越舒坦。他从脸上挠到了胳膊上,又从胳膊挠到脖子上……正当建文努力要将柔软的小手伸入后背之时,父亲狠狠一巴掌打到他脸上。黄豆大小的泪珠一粒粒滚落,年幼的建文憋红了脸,哭出声来。

不管出于何种理由,葬礼上的哭声总是无伤大雅,甚至可以增添悲恸的气氛。建文哭天号地,周围的人们纷纷向他投来赞叹的目光。

十多年后,当宫人们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还常常掩面而泣,无不动容地说道:“皇长孙自幼仁厚慈悲,曾在孝慈皇后的葬礼上放声恸哭,是个难得的孝顺孩子啊。”

面对这些奉承,长辈们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然而,只有建文自己知道,他只是因为被父亲扇了巴掌而大哭。宦官和宫人们各个巧言令色,深谙说话的门道,他们常常会说出一些好听的谎话,让建文找不出理由去否决,他只好暗地里找机会作弄他们。

在建文漫长的青春期里,他最重要的功课是学会做一个合格的皇孙。他的榜样是自己的父亲,父亲当了二十二年储君,被大臣们认为是最出色的皇位继承人。那些围绕在父亲身边的太师太保,都对他赞不绝口。

建文常常想,储君就像是兵库中的刀枪剑戟,令人忌惮又让人艳羡,但他不知道自己何时会派上用场。是夺目地出鞘,还是绳腐铜锈,决定这一切的,可能仅仅是少数人的生死。当然,这些问题只能在脑子里想想,若是不小心吐出一两句,他可能就再也无法用脑袋思考了。

父亲的身体并不太好,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建文的记忆中他总是对自己时好时坏,高兴时带建文去玄武湖阅兵也是他,不高兴时罚建文背奇怪的经文也是他。好几年,坏几年,建文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长大。

有一年秋日游猎,建文终于有机会穿上戎衣和罩甲。他骑着一匹白色的小马驹,跟在叔叔们的身后,觉得精神抖擞。

禁苑中的秋草已经枯黄,丛丛低伏,柔顺得像是马背上的鬃毛一般。今天可算得上是满载而归,几乎每个人的马上都挂着锦鸡、野兔等猎物。鲁王还捕获一头不算太瘦的母鹿,早早让掌管膳食的宦官们拿去河边剥皮了。和往常一样,建文仍然一无所获。不过,能有机会外出游猎,他已经十分雀跃了。

“原来繁华的皇城里居然还有这样的地方,豢养这些奇禽野兽,真是好兴致啊!”说话的人嗓音粗壮,带着点儿北地口音。听到这声音,建文的雀跃便一扫而空。燕王不知何时回到了京城,忽然出现在禁苑中。

这位四叔据说从少年起就在行伍中摸爬滚打出来,一身武夫习气,像个蒙古蛮子一般,向来是建文最畏惧的长辈。更何况,他肩上还总是架着一只目射寒光的鹰隼,据说那是高丽所贡的珍禽,凶狠异常。

那鹰隼踞立在燕王的肩甲上颇不老实,偶尔扑棱几下,脚腕上的铁链子便当啷作响。建文对这只长着利喙的鸟儿很是恐惧。

燕王抚了抚鹰隼的羽毛,对它说道:“可惜了我那些北方的弟兄们,在那荒疆僻壤里为国卖命,到嘴的五谷恐怕都不如这禁苑里锦鸡的饲粮。”

燕王这几句话有些阴阳怪气,让原本其乐融融的气氛忽然凝固起来。皇子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答。倏然,一支箭脱离弓弦,发出“嗖——”的一声厉响,划破了尴尬的寂静。

远处的矮丘上,一只瞧热闹的灰兔中了箭,倒在了草丛中。射箭的人是鲁王,他坐在紫骝马上,身姿挺拔,似乎并不在乎眼下尴尬的气氛。他收了手中的弓,朗声说道:“建文,那只兔子归你了!”

“多谢十叔!”建文欣喜地纵马去草丛中抱起猎物。骑着马往回走的时候,那只高丽鹰径直朝他扑来,争夺他怀中的猎物。建文登时吓得六神无主,马被惊得一尥后蹄,险些把他摔下来。还好响起一声口哨,鹰立即又折返主人的肩上。

燕王摸了摸肩上,说道:“这劣禽茹毛饮血惯了,才几个时辰没见荤,就按捺不住了。怕是吓着建文了?”

“没……”建文清了清嗓子,朗声应答:“没有。”

燕王取出腰间的匕首,扔给建文:“皇长孙若是心中不快,可以立刻将这劣禽开了膛,晚上给你加餐!”

建文虽然喜欢打猎,可毕竟是皇宫里长大的少年,让他去拿着匕首给禽兽开膛破肚,那可和杀人无异。光是想象一下那样血淋淋的场景,他便觉得腹中一阵酸水往上涌。可是,看着四叔脸上那讥诮的神色,他更不想表现得懦弱,于是陷入纠结,不知如何是好。

“四哥可真是不了解你这个小侄儿。建文这孩子虽然好吃,胃口倒是不大,一只兔腿就够他填满肚子了。建文,你说是不是?”鲁王漫不经心地说着玩笑话,替他解围。

建文接到十叔抛来的信号,立即说道:“十叔说得是。我喜欢吃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独独不喜欢这些天上飞的东西。”众人这才哄然大笑。燕王也自讨没趣,悻悻然地驱马离开了猎场。

这天晚上,右公公替父亲更衣的时候,父亲随口问道:“听说今天四叔那只鹰朝你扑过去了?”

“嗯……”建文耷拉着脑袋,支支吾吾地回答。

“禽兽再怎么凶猛,脚上也拴着链子。”父亲闭目养神,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你要是这么沉不住气,将来的下场和它又有何区别。”

“将来”,这是父亲刚刚挂在嘴边的两个字。每次说到将来,父亲的语气总是冰冷,让建文不寒而栗。

“燕王再怎么大胆,也不会对你下手。他只是想看看你的弱点,看看你害怕的样子。”

建文鼓起勇气问道:“请问父亲,如何才能让别人不发现我的弱点?”

“藏住它,不要被任何人发现。”

“要是实在藏不住呢?”

“那就除掉它。”

父亲说“除掉它”的时候语气有点怪异,像是在讲如何拍死头发里的一只虱子,帐中的一只蚊子,那么的轻描淡写,却又充满杀意。他摸摸建文的头,自己便去就寝了。

三、手铳

在建文眼中,父亲是一个没有弱点的人。他对所有人都和颜悦色,不露喜恶。他像是深不见底的井,建文永远也弄不明白井底藏着什么。

而在所有长辈里,十叔鲁王是最特别的一个。这个十叔只比建文大七岁,从来不会考他四书五经,也不端长辈的架子。每次见面,十叔总是兴致满满地和他聊一些漫无边际的话题,比方说“什么季节的果子最甜”“何处进贡的茶饼最好”“尚膳监里可有什么新奇的点心”之类。

所以,当建文想要除掉自己的弱点时,他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十叔。

“十叔,我想学武功。”

“东宫那几个小宦官,不是任你拳打脚踢吗,还没练出来?”

“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总是学不到有用的东西。”建文扯着十叔的衣袖,语气像是煮过头的汤圆一样黏糊,“十叔您认识的人那么多,快给我找一个可靠的老师,教我真正的武功吧。”

鲁王看着建文,想起了游猎时的那次意外,似乎明白了什么。

过了两天,建文被鲁王带到禁军中。建文还没看够校场的秋景,就听到洪钟般的声音在耳边响起:“鲁王殿下来军营,怎么没有知会老夫一下,老夫也好迎接啊?”

接着是一阵苍老却爽朗的笑声。这个老爷爷,建文自然是见过的。他便是曾与祖皇爷一同出生入死,戎马半生,如今被封为信国公的大将军汤和。

鲁王恭恭敬敬地给信国公作了个揖,然后将建文引荐给他:“听闻信国公最近回京操练禁军,这孩子特地央求我,带他来向您请教功夫。”

信国公瞥了瞥建文,似乎一眼便看透他的来意。大明分藩建国,皇子之国,拥有自己的封地和军队。建文并不是第一个来向信国公请教兵法的人。

信国公摆出应付皇室子弟的笑容,懒懒地说道:“请问皇孙,你是想学以一敌百的功夫,还是以一敌万的功夫啊?”

“信国公,我不想学兵法,我要学真正的武功,可以在战场上以一搏一,杀死敌人的那种武功。”

听了这话,信国公立刻大笑起来,声音依旧振聋发聩,连脚底的木板也在微微颤抖。“老夫征战这些年,从江南打到西北,见过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人物,不过至今还没见过有人放着好端端的将军不做,想去前线当炮灰的。”

信国公俨然是将建文当作一个顽童来应付,这让建文急红了脸,他凑到信国公耳边,压低了声音,正色说道:“信国公,我想学的是,可以保命的武功。”

老人拧起眉,忽然领会了建文的意图,却语气不改:“皇孙地位尊贵,这禁军里没人敢跟你过招,学来学去也只是花拳绣腿。我劝您还是不要浪费时间了。”

“正是因为如此,我才要来请教信国公。哪怕只要教我一招,能在关键的时候自保的功夫,建文也就心满意足了。”

“瞧你这身子骨……”信国公上下打量建文,然后捋了捋髭须,摇摇头,长长地叹了口气:“若是想要保命的话,恐怕只能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咯。”

建文三番两次被堵回去,极为不悦。他心想:你这老头子,我毕恭毕敬地来拜访你,你却如此不领情。若不是看在十叔的面子上,我早就拂袖而去了。

鲁王旁观许久,忽然将折扇往手心一拍,说道:“忽然想起来,听说军中近来新制了一批新奇玩意儿。不知道可有什么适合小孩子的玩意儿,可以让建文拿回去玩一玩的?”

信国公语气松懈了些,笑着说:“哈哈哈,果然什么好东西都瞒不过鲁王的耳朵。皇孙,随我来吧。”

武库四周被高墙围起,即便在白昼里,光线也十分幽暗。门一打开,建文便嗅到一股冲鼻子的火药气味。几十个木架上放置着各式各样的新奇火器,其中有黑黢黢的火筒,状如碗口的碗口铳,还有长满钉刺的怪异铁球,那是火蒺藜,建文在兵器图谱中看到过。

建文对这些火器并不陌生,其中有些他在书中看过,有些听大臣们提到过,一直心向往之。如今见到了实物,更是欣喜至极。郑提督说过,虽然火器不及弓弩轻灵,却是威力十足,往后必将取代刀剑弓弩,成为大明兵士们最重要的武器。

武库中央有两排架子,上面放着几十支簇新的火铳,显得异常醒目,它们的形制和建文以往在图谱中见过的都不太一样。这些火铳口径较小,铜壁光滑,每支火铳的大小厚度从肉眼看来毫无差异,做工极为精巧。

信国公介绍说:“这便是最近改良过的洪武手铳了。殿下听我一言,要击败对手,最好的方式便是手铳。”

建文不住点头,他从木架子上选了一把手铳,这东西特别沉,他甚至不能稳稳地端住。建文觉得身后的信国公一定在暗自笑自己,他下定了决心——

“从今日起,我要练习火铳。谁能助我早日成为天下第一的神射手,必有重赏。”

自从建文在东宫宣布了这条消息,小宦官们便忙不迭地给他献计献策:“我的小主子,俗话说心诚则灵,这火铳应该和弓弩是一路的。咱须得先拜一拜掌管射术的神仙,保佑您早日成为神射手。”

“不知在射术上有什么神仙可以拜的?”

要说起门神、武圣,民间处处都有画像泥塑。可是这射术之神,还真没听人提起过。于是,小宦官们纷纷回忆起在勾栏瓦舍里听到的那些故事,七嘴八舌地说道:“听说前朝成吉思汗身边有一位名将,叫哲别的,是蒙古人的神射手。”

建文一听到“蒙古”二字,便挥挥手,嫌弃似的说道:“蛮人鞑子,不拜不拜!”

又一个小太监说道:“谁说只有鞑子才会骑射之术?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臂力惊人,能将整个箭簇射进石头里。他只凭一弓一箭,便吓得匈奴人气都不敢喘一声!”

建文点点头,却又说:“飞将军李广确实是英雄,但他运气不太好。”

右公公咳嗽了两声,缓缓说道:“小主子可还记得后羿射日的故事?昔日天上有十个太阳,人间热得跟火炉似的,多亏后羿用箭射下来九个太阳,才让天地安宁。若论射术,恐怕无人能比后羿更在行了。”

经此提点,建文茅塞顿开:“还是右公公足智多谋!”

建文立刻跑去书房,亲自提笔画了一幅后羿射日图。画中的后羿是个宽脸壮汉,手举长铳瞄向天空中的十个大火球。他对这幅画作十分满意,让右公公将画装裱起来,悬在房中,每日练习火铳之前都来参拜一番。

鲁王见了这幅画,大声夸赞他画得好,接着说:“下个月我就得去兖州了,好好练铳,我从兖州回来可是要检查的。”

回来?建文这才意识到,十叔是生下来有封地的鲁王,总有一天会离开皇城。

星空下,海浪拍打着青龙船,建文摸着手中哈罗德给的手铳发呆。

“安答在寻思什么?”腾格斯见他半晌不说话,摇了他两下。

“没什么,想起了我的十叔,后来死在兖州的那位。”建文胡乱回答着,但腾格斯显然对“兖州”在哪里没有概念。

“鲁王吗?那也是一个有趣的人啊,”铜雀倒是对这个话题产生了些兴趣,“可惜二十岁就英年早逝,又不知为何被谥为荒王。他平日里很奇怪吗?”

“若不是十叔,我可能这辈子都学不会火铳,也不懂怎么鉴赏宝贝。”建文没有正面回答铜雀的问题。

十叔热衷于寻仙访道,这件事在宫中人人皆知,但求仙求到被祖皇爷恶谥为“荒”的地步,绝对不是建文记忆中的十叔所为。他幼时为这个谥号愤愤不平,长大之后又亲身经历了那些宫廷之变,十叔的死也一并变得可疑起来。

如果有朝一日能找到佛岛,了结这一切事情,自己还有没有机会去查清十叔身上的谜团?

建文看着天上的繁星,叹了口气。

《山川无主》(中):历劫寻仙

四、仙客

建文说自己鉴赏宝贝的能力与鲁王有关,也并不是他美化了对十叔的回忆。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的,大明的皇子中掀起了一阵收藏风潮,就连那几个五大三粗的叔叔们忽然都开始对古董产生兴趣,到处搜罗奇珍异宝。在收藏这件事上,其他叔叔们都喜欢金子翡翠,越是镶金雕玉的玩意儿,他们越是感兴趣。有时候,冲着那些如雷贯耳的画师,他们也会收藏几件书画,但多是附庸风雅,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但十叔不一样,他在京师的时候,就已经对珍宝颇有研究。所以,每当建文和鲁王趴在桌子上研究书画的时候,那些皇子们就在一旁说风凉话:“老十真是个怪人,不爱金银珠宝,偏偏喜欢捣鼓那些破纸片。建文啊,你可别被他熏出一身穷酸气。”

跟十叔待久了,建文渐渐发现,那些“破纸片”中也大有学问,比那些工致精巧的器物更有意思。鲁王常常拿来一些书画,对他说这是钱舜举的白莲图,那个是黄山谷的手札……

鲁王曾经问建文:“你知道宝贝最多的地方是哪里?”

“西王母的昆仑山?”

“不对。”

“我知道了,那一定是东海龙王的龙宫!”

“哈哈哈,建文你还真是天真啊。”每当建文说出幼稚的言语,十叔都会开心地摸摸他的头,眼神像是逗弄小猫小狗那般充满爱怜。直到现在,建文仍然不知道“天真”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但是每次十叔这么夸他的时候,心里总是美滋滋的,比吃了糖粥还要受用。

鲁王凑到建文耳边,轻声说道:“这世间啊,宝贝最多的地方自然是大都的皇宫。不过呢,这些宝贝现在都在我们大明的皇宫里。”

建文瞪圆了眼睛,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祖皇爷出身布衣,极其厌恶奢靡,要求儿孙戒奢从简。叔叔们搜罗珍宝从不敢明目张胆,只能偷偷摸摸地进行。建文虽然身在东宫,平常的吃穿用度也不能过于铺张,他一直以为宫里的生活和世间的家家户户并无差异。可实际上,对于寻常人来说,皇室里所谓的简朴也极尽精致了。

“比如此画历经宋元,几经易主,没想到今日居然能在大明的宫中看到。真是物是人非啊。”十叔看着画,言语中竟有几丝伤感的意味。

这是一幅葵花蛱蝶的扇面,曾是宋高宗所藏旧物。背面的题字和钤印都表示这幅画年代久远,屡经易主,色彩也已黯淡,不复当初的明艳。然而,画中的蜀葵和飞蝶却依旧栩栩如生。

建文在扇面上发现一枚“皇姊图书”的朱文钤印,问道:“这位皇姊是什么人?”

“这是前朝仁宗的姐姐,祥哥剌吉公主。她虽然是个蒙古女子,却精通经史,收藏字画,还和汉人儒士交游往来,举行雅集。”

建文在心中啧啧称赞:“没想到蒙古人里居然也有这般风雅的人物。”

纸帛之物,总是不及金银那般坚固。宫中堆积着许多书画,其中有些因为久经动乱而变得残破,更是无人问津。鲁王闲暇时便将画心褪去,用绫罗糨糊等物重新装裱。建文不知道十叔从哪里学来的手艺,那些书画一经他的手,便重新光彩焕发,好似涅槃重生。他就像是一个幻术师,总是给建文沉闷的生活带来惊喜。

有一年下雪,鲁王来到东宫,他穿着鼠灰色的大氅,在雪地里走着,淡得像是一抹似有还无的影子。

鲁王步入廊道中,轻轻抖落身上的雪,并不急着脱下大氅。他一看到建文,便欣喜地说:“你闻一闻,我又带了什么好东西。猜对了这个东西就归你。”

建文闭着眼,在空气中猛嗅了几下:“这气味有点像是……我知道了!这一定是秋后的干桂花制成的香囊!”

“不对,你再仔细闻闻。”

建文沉下气来,细细地品味:“这花香虽然浓郁却并不燥,在这冰天雪地里也能嗅到几丝清甜,更像是新鲜的金桂。可是这寒冬腊月,哪儿来的新鲜桂花呢……”

鲁王掀开大氅,举起一枝半人高的桂花枝子,金澄澄的花瓣簌簌落下。建文用手掐一掐花瓣,流出金黄的汁液。

看到建文瞠目结舌,鲁王向他讲述缘由:“我前几日,遇到了一个云游的道士。他给了我一粒鸽子蛋大小的种子,说只要把这种子埋进土里,每夜以好酒浇灌,不过三日,便可以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于是,我就把它种在屋子里。那种子像是一个醉鬼,一喝酒就疯了似的,枝叶乱窜。今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它居然已经开花了。我便折了一枝来给你看看。”

建文欣喜地说道:“这棵桂树还在吗?我要亲眼去瞧一瞧。”

鲁王大笑,摸着建文的头说道:“这棵树一喝醉就疯了似的乱长,已经快把我的屋顶撑破了,实在难以招架。所以,我让花匠砍断枝叶,把这个醉鬼给挪走了。现在估计已经被劈成柴火了吧。”

“十叔,那个道士呢,我们去向他讨点别的玩意儿。”

“那个道士嘛,来无影去无踪的,只告诉我他叫赵仙客,然后便消失了。说能不能再见,只能看天意了。”

鲁王结交方士的说法,大概就是在那时传进祖皇爷的耳朵的。但祖皇爷也实在爱惜这个小儿子,以至于觉得鲁王喜欢这些东西也无妨——念及此处,建文还有些羡慕十叔。

十叔离开京师,就藩兖州后,那幅《后羿射日图》还在建文的房中挂了半年多时间,建文逐渐发现虔诚对于练习射术似乎并没有什么用处。况且,他跟着十叔看了这么多年古玩字画,再看自己的那幅画只觉得面红耳赤,于是吩咐小宦官将那幅画销毁,万一不小心流传出去,该让人笑话了。

不过宦官们倒是丝毫没有放松,仍然三不五时地给建文出主意。建文每次挑灯夜读《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时候,右公公便会前来催促:“我的小主子,赶紧歇着吧,若是眼珠子不灵光了,还怎么做神射手呢?”

对于做神射手,建文哪里会有一丝懈怠?信国公受了鲁王之托,还专门找了军营里的神枪手指导他,什么盯香头练目力、铳杆拴砖头练臂力他一样不剩地全试过,那劲头让禁军士兵看了都会脸红。

建文想成为天下第一神射手,也在等着十叔什么时候能回京师,来验收自己的成果呢。

五、沉浮

洪武二十一年秋,终于到了九王来朝的日子。

建文听说鲁王要进宫,大清早便起床洗漱,逃过了早膳,兴高采烈地溜到宫门口去迎接。他远远地就看见十叔了,十叔独自在宫门口的石砖地上来回踱步,并不着急进宫,而是面朝着奉天殿,用手指比画些什么。没过一会儿,他又趴在了地上,耳朵贴在地面上专注地倾听。

建文走近了,听到十叔正喃喃自语:“果真又下沉了一点……难怪这宫城离日头愈来愈远咯。”

“十叔,你在做什么?”

鲁王抬起头,看到建文,依旧是笑意盈盈:“建文,你来了啊。快拉我起来。”

听到这句号令,建文迅速地卷起袖子,搓了搓双手,蓄力待发,准备小时候玩搏斗时那般猛地将十叔拽起来。然而,他伸出去的双手几乎没有用力,便将十叔轻飘飘地从地上拉起来了。

建文这才看清楚,镶金坠玉的九旒冕冠下,那张熟悉的面孔居然变得憔悴不堪。宽袍下的身躯极轻,像是被剜去了全身皮肉一般,怕是他腰间的金带玉佩也要比骨头沉一些。

十叔怎么瘦了这么多?建文惊得说不出话来。

十叔拍拍衣袍上的尘土,用欣慰的口吻说道:“建文真是长大了啊,力气比十叔都要大。火铳想必也练得不错了吧?”

“近来每天练习,的确精进了许多。不过,离神射手的目标还差得远。”建文本来想吹嘘一番,话到嘴边却收敛了。他一边答着,心中却在想:“不是我的力气大了,是十叔你太瘦了。”

看到十叔愁容满面,建文便想找点有趣的话题,打消烦念:“十叔,近来可有什么好玩的东西?说来给我听听。”

“好玩的东西倒是有一件,可我还没有找到。”正如建文预料的那般,谈论起好玩的东西,十叔忽然又恢复了几分神采。

“那是什么?”

“一块历劫而生的木头。”

“我也听说了!听右公公说,四叔六叔他们都在找这个东西。”

这个传言早在皇室中流传,建文也曾有耳闻。据说这块木头关系国运,得到木头的人可以寻找无穷宝藏,甚至获得长生。这种传言大概又是从寺庙道观里流传出来的,那些和尚道士们总是不喜欢把话挑明,云遮雾绕地让人去猜。

“建文,你猜到那是什么东西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