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大事,镇抚使不会到宫门外等着他。

镇抚使低着头,硬着头皮道:“大人,那对乌苗祖孙不见了。”

“不见了?”韩然以为听到了笑话。

那对乌苗祖孙如今可不在西市街的小店中,而是在得到皇上点头后被锦鳞卫带回了大牢。

现在镇抚使对他说锦鳞卫的诏狱,专门关押重犯之处,两个大活人就这么不见了?

“你莫不是在说笑?

寒冬腊月,镇抚使额头却布满了汗水。

他顾不得擦,垂首道:“大人,人真的不见了。被发现时牢门敞开,门锁没有损坏,守门的人昏倒一旁,手中还拿着钥匙…”

韩然越听脸色越沉:“你的意思是说,咱们的人亲自拿钥匙打开了门放她们离开,且一路上那些守卫对她们视而不见?”

镇抚使艰难点了点头。

“荒谬!”韩然再也忍不住,抬脚向镇抚使踹去。

镇抚使躲都不敢躲,任由那一脚重重落在身上。

韩然踹过后闭了闭眼,缓了缓即将暴怒的情绪:“你仔细把情况给我说清楚。”

镇抚使把每一个细节都讲到,最后望着韩然的眼睛小心翼翼道:“大人,听说南疆那边的人有诸多奇处,那名老妪会不会懂巫术?”

韩然剑眉一挑:“你知道巫术是什么吗?”

镇抚使摇摇头。

“那你还说个屁!”

“大人,那您说眼下该怎么办——”镇抚使胆战心惊问。

韩然想再踹一脚,眼风扫到守在宫门外的侍卫忍了下来,冷冷道:“随我进宫面圣!”

镇抚使忍着想哭的冲动随韩然往宫门口走去。

“皇上,韩指挥使求见。”

景明帝愣了愣。

韩然不是才走么,怎么又来了?

不好,他眼皮又开始跳了。

现在景明帝也不管是左眼跳还是右眼跳了,他已经总结出来经验:凡是眼皮跳,一准没好事儿。

“传他进来。”

韩然一进来就跪了下去:“微臣失职,向皇上请罪。”

景明帝连意外的感觉都没有,无力揉了揉太阳穴:“给朕说说吧。”

“刚刚镇抚使来报,那对乌苗祖孙不见了。”

景明帝诧异得连嘴巴都忘了合拢,好一会儿才问道:“你们没把那对乌苗祖孙带回衙门?”

韩然低了头,只觉自己的脸皮在这一刻夯实了厚度:“人是在狱中不见的…”

“韩然啊,诏狱的门是忘了关么?”

韩然从景明帝这声讽刺里听出了抓狂,忍着羞愧把情况讲了一遍。

景明帝听后,许久没有反应。

他没办法有反应,再不缓缓就忍不住下令把韩然剁了。

本来这种蠢材剁了就剁了,他一点都不心疼,可是重新提拔一位锦鳞卫指挥使,那他绿云罩顶的事又多一个人知道了…

景明帝不能想,一想就有亲自剁人的冲动。

“给朕滚出去!”

韩然想了想,身子一矮在地上翻滚起来。

镇抚使见状赶忙效仿。

眼看着两个人滚了出去,景明帝气得打了几个转,踹翻了小杌子若干,抬脚去了皇后那里。

“娘娘,皇上又来了。”宫婢欢喜禀报。

皇后嘴角微抽。

皇上定然是催促十四做饵的事来了。

皇上还真心急…

正寻思着,景明帝已经走了进来,皇后忙见礼。

景明帝把伺候的人赶出去,道:“皇后,那事不宜再拖了,迟则生变。”

人抓进了锦鳞卫诏狱都能逃出生天,还有什么不可能?

皇后点点头。

等到帝后用晚膳的时候,福清公主过来了。

“原来父皇也在。”

皇后笑道:“恰好有你父皇与你都爱吃的菜,就叫你过来了。”

看着笑靥如花却瘦了许多的女儿,皇后心中生出一丝不忍。

自从十五死了,阿泉时常做噩梦,不知道哭了多少次,一直自责连累了十五,而偏偏面对他们却总是笑盈盈的模样。

现在为了做局,当着阿泉的面要特意提起来…

“阿泉瘦了。”景明帝道。

皇后附和:“是瘦了不少,是不是没吃好?”

福清公主忙道:“父皇、母后不用担心我,我好好的呢。”

当着一屋子宫婢的面,景明帝突然叹道:“也是,阿泉比起十四、十五要强多了…”

福清公主睫毛一颤,垂下眼帘。

皇后皱眉:“这个时候,皇上就不要提别的了。”

“朕只是见了阿泉突然有些感慨。十五已经没了,多说无益,倒是十四,自从她母妃去了她身体越发不好,这么孤零零的朕总担心…”

“皇上的意思——”

景明帝深深看皇后一眼:“皇后,不如你把十四收为养女吧。”

屋中宫婢皆露出诧异来,忙垂眸遮掩。

皇后愣过之后,断然否决:“不成!皇上莫非忘了十五是怎么死的?”

皇后的干脆决绝似乎令景明帝有些下不来台:“陈美人虽然有罪,可十四是无辜的,皇后你是一国之母,不能连这点容人之量都没有…”

“皇上觉得我不答应收十四为养女就是没有容人之量?父债子偿是公理,即便我怜惜十四境遇,不让人怠慢她也就罢了,岂有让她当嫡公主的道理?倘若事事都赏罚失当,又何以威慑心存歹意之人?皇上,这是鼓励人作恶啊,我断断不能答应!”

“朕只是小小提议,皇后何必如此大动肝火?”

帝后二人的争执吓得屋中伺候的人大气都不敢出,个个噤若寒蝉。

一番激烈争执后,景明帝黑着脸拂袖而去。

第508章 鱼来

福清公主白着脸,拉住皇后衣袖:“母后,您——”

皇后只觉演戏比打理后宫还累,疲惫拍了拍福清公主的手:“阿泉不必担心,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争执几句不算什么。”

福清公主凑在皇后身边,抿唇道:“可父皇是一国之君——”

皇后露出安抚的笑容:“一国之君也是你爹爹。”

想到父皇多年来的疼爱,福清公主稍稍安心,犹豫片刻问道:“母后,您真的讨厌十四妹吗?”

皇后笑了:“福清呢?”

福清公主摇摇头:“我不讨厌,我反倒觉得十四妹有些可怜。”

“哦?”

“父债子偿虽然天经地义,可十四什么都不知道,不是还有句话叫不知者不怪么。”福清公主抿了抿唇,“父皇想让十四妹当嫡公主,女儿觉得也不是什么大事,母后没必要为此与父皇闹不愉快…”

皇后爱怜抚了抚福清公主的头发:“你这孩子,倒操心起大人的事了。好了,吃饭吧,这些事母后自有分寸。”

见皇后这么说,福清公主只好不再提,规规矩矩用起饭来。

皇后看着女儿,颇觉欣慰。

福清是个好性子,这样的性子看似容易吃亏,但她相信女儿这样才是福气。

寒门女需要一股泼辣劲儿往上爬,而阿泉已经是天下最高贵的嫡公主了,哪怕脾气再好也没人敢给她气受。

以阿泉的性子,将来定能与驸马举案齐眉。

思及此处,皇后想到一个人,嘴角挂着嘲弄。

可莫要像荣阳长公主那样,仗着身份高贵就以为能得到一切,最终害人害己。

等福清公主离去,皇后立刻命心腹嬷嬷前往十四公主住所,警告十四公主安分守己,莫要想些有的没的。

帝后的争执以及皇后对十四公主的敲打如一阵风吹遍了后宫每一个角落。

贤妃听说后,第一个反应是羡慕。

看看,皇后就是与她们这些人不一样。

她们见了皇上哪一个不是温柔恭顺,心中再有气也得忍着,可是皇后呢,就敢与皇上吵起来。

皇后是皇上的妻,到底是不一样的。

贤妃感叹过后,眼中闪过决然。

她一定要助老四争到储君之位,她一时当不了皇后无妨,等老四坐上那个位子成了帝王,太后之位她定会收入囊中。

想到这些,贤妃一颗心无比热切,反而对皇后警告十四公主的举动不以为然。

皇后大概是气狠了,派人去敲打一个病歪歪的公主实在有失风度。呵呵,太后那边恐怕要有看法了。

事情传到太后耳中,太后确实颇有微词。

“皇后素来稳重,今日是怎么了。皇上一个小小提议也值当她大动肝火?”

心腹嬷嬷暗暗好笑。

太后因心疼皇上对皇后有意见,实则要是先皇想随便塞一个公主给太后当嫡公主教养,太后恐怕当场就要翻脸。

“您别往心里去,帝后素来和睦,想来很快就会好了。”

太后依然不快:“哀家看皇后是因为福清公主的眼睛好了,有些忘形。”

一个样样出挑的嫡公主,与一个瞎了眼的嫡公主,未来会截然不同。

在太后看来,皇后以往守着个瞎眼公主没有盼头,知道安分柔顺,现在觉得女儿有前途了,就忍不住得意了。

这样可不成。

太后皱了皱眉,对心腹嬷嬷道:“叫朵嬷嬷带些补品去一趟十四公主那里,就说哀家不放心她的身体,让她好好养着,等身体好了来给哀家请安。”

与戏折子上太后与皇后直白野蛮的过招不同,事实上两个尊贵无比的女人每一次交锋都不动声色。

比如眼下太后对皇后的言行不满,当然不会直接训斥皇后,而是派人去探望十四公主。

皇后不待见十四公主,太后偏偏对十四公主表示出关切,这就是对皇后不带烟火气的敲打,好让后宫的人都知道太后对皇后不满意了。

心腹嬷嬷迟疑一下:“这就让朵嬷嬷过去还是等明日?”

太后抬抬眼皮:“早点过去,也好让人知道十四虽然没了母妃,却不是无根的野草。”

心腹嬷嬷应了,转头去对朵嬷嬷交代此事。

冬日里天黑得早,天色已经彻底暗下来,一串串宫灯在檐下散发着柔和光芒。

屋檐、树枝上的雪白茫茫一片,有些刺人眼睛。

朵嬷嬷面无表情往前走,一名宫婢挑着宫灯在前照亮,另一名宫婢提着锦盒紧随其后。

风冷刺骨,哪怕穿着厚厚的衣裳依然往脖子里钻。三人在这样的寒夜里走在外头,皆不好受。

当奴婢的,再不好受主子交代的差事也要赶紧完成,三人遂加快了脚步。

十四公主的住所有些冷清,这个时候只有一名宫婢守着门口。

见朵嬷嬷三人走来,宫婢忙打招呼。

“殿下睡了么?”

宫婢看一眼房门,小声道:“殿下应该还没有睡。嬷嬷稍等,我这就进去通传。”

宫婢打开门,往内走了数步喊道:“殿下,太后派朵嬷嬷来看您了。”

重重幔帐深处,十四公主细微的哭声戛然而止。

好一会儿后,强撑平静的声音传回宫婢耳中:“请朵嬷嬷进来。”

朵嬷嬷从随她前来的宫婢手中接过锦盒,淡淡道:“你们就等在这里吧。公主面皮薄,此刻恐怕不愿意见到太多人。”

两名宫婢不觉有异,应了后与守在门口的宫婢小声闲聊起来。

朵嬷嬷提着锦盒一步步走进去。

药香味越来越浓郁。

她很快就见到一名脸色苍白的少女靠着床头而坐,眼角微红。

“给殿下请安。”

十四公主微微动了动身子,声音透着无力:“朵嬷嬷不必多礼,劳烦你这么晚过来看我。”

朵嬷嬷看了十四公主一眼,柔声问:“殿下哭了?”

十四公主被朵嬷嬷问得一怔,眼泪不受控制夺眶而出。

朵嬷嬷快步走过去,温声安抚。

“每一次来看殿下,都觉得殿下一次比一次瘦。殿下,您这样下去,美人地下有灵会心疼的…”

十四公主的哭声越发悲切,喃喃道:“我好想母妃…嬷嬷,我母妃为何突然没了…”

第509章 上钩

十四公主一脸病容,哭声哀切,瞧着可怜极了。

“父皇说母妃得了急病,可我不信…母妃前一刻还在照顾我,父皇与母后来看我之后就再也没出现过,这未免太奇怪了…”她哭着望着朵嬷嬷,满是祈求,“嬷嬷,我好难过,我知道没有人会告诉我的,可我还是好难过…”

朵嬷嬷一只手轻轻拍着十四公主脊背,眼睛扫了扫四周。

任何地方都少不了逢高踩地。

陈美人害死了十五公主,别说宫里,就是宫外都知道了。这样一来,即便帝后对十四公主没有表露出任何不满与怪罪,自有无数人揣测上意行事。

金尊玉贵的公主,不需要如何苛待,只要多一点漠视就足够凄凉。

此时十四公主的住处就冷清清如雪洞一般。

空旷冷寂的屋中,朵嬷嬷的声音显得有些突兀:“殿下真的想知道美人是如何去的?”

十四公主低泣声一停,猛然抬眼望着朵嬷嬷,眼中迸发出希翼:“嬷嬷,你知道?”

朵嬷嬷带着犹豫与忐忑:“这事说给殿下听,倘若被人知道,那奴婢就犯了大错——”

十四公主用力握了一下朵嬷嬷的手:“嬷嬷放心,我不会对任何人说的。嬷嬷愿意告诉我,让我这做女儿的知道母妃去世的真相,不当一个稀里糊涂的人,对我来说就有大恩了,我怎么能胡乱说话害了嬷嬷呢。”

朵嬷嬷叹口气,声音放得很轻:“奴婢也是不忍心殿下蒙在鼓里,不过殿下知道了就藏在心里吧,莫要让人瞧出行迹来,那样到头来吃亏的还是殿下…”

“嬷嬷你说吧,我也不是小孩子了,该如何心里有数。”

“陈美人…是被赐死的…”

“赐死?”十四公主眼神猛然直了,握住朵嬷嬷的手加大了力气,“是谁…赐死了我母妃…”

朵嬷嬷低声叹息:“殿下,还有谁能赐死美人?”

十四公主眨了眨眼,泪水簌簌而落:“不可能,父皇那般仁慈宽厚,为何会赐死我母妃?”

“在皇上看来做错了事,自然要受到惩罚。”

“我母妃做了什么错事?”十四公主追问。

朵嬷嬷沉默着。

“嬷嬷,求你告诉我吧,我不相信母妃会做了什么错事能让父皇赐死的地步。”

“唉,其实美人也没犯多大的错。福清公主的眼睛好了,恰恰殿下病了,有谣传说美人认为福清公主与殿下相冲,所以福清公主眼睛一好殿下才病了…”

“然后呢?”十四公主抿唇问。

“皇后说美人藏了写有福清公主生辰和姓名的小人儿用针扎,皇上为此大为震怒,于是下令赐死美人…”

十四公主呆呆听着,突然激动起来:“不可能!我那些日子一直病着,母妃照顾我还来不及,哪有时间弄那些乱七八糟的。这都是捕风捉影,皇后娘娘有证据么?”

从“母后”到“皇后娘娘”的称谓转变令朵嬷嬷眼底划过笑意,她轻轻拍了拍十四公主,叹道:“殿下,福清公主是皇后的命根子,捕风捉影已经足够了,哪里还需要证据?”

十四公主眸子睁大三分,脸色苍白无比:“没有证据就能赐死一个活生生的人?”

朵嬷嬷弯了弯唇角:“殿下真是孩子话,对于身处高位的人来说,想要一个人死,甚至连捕风捉影都用不着…”

十四公主伏在朵嬷嬷身上痛哭起来。

朵嬷嬷任由十四公主哭够了,温声劝道:“殿下还是擦干眼泪吧,不然等到明日眼睛会肿的。”

十四公主惨笑:“肿不肿有什么打紧的,反正我是没了娘的人,在这里自生自灭罢了。”

“殿下错了,今日太后派奴婢来探望您,消息传到皇后娘娘耳中,明日皇后娘娘说不定就亲自过来了。”

十四公主忽然擦了擦眼泪,眼中闪烁着某种光亮:“明日皇后会来?”

由母后到皇后娘娘再到皇后,再一次的称呼变化促使朵嬷嬷下了某种决定。

她开了口:“皇上最孝顺太后,皇后对太后自然也是孝顺的,见太后派奴婢来看望殿下,岂有毫无表示的道理?”

“或许只是派宫婢来…”

朵嬷嬷笑笑:“殿下应该听说了,皇后娘娘今日与皇上有些不愉快。明日皇后要是亲自过来,既表示了对太后的尊重,又向皇上示了好,一举两得,换做是殿下是不是也会这样做?”

十四公主默默听着,昏暗的灯光在她脸上微微晃动,令这张柔美恬静的面庞莫名有些森然。

“这么说,皇后一定会来了?”空寂的屋内,随着灯光的摇曳,她轻声问。

朵嬷嬷适时露出担忧之色:“殿下,等明日皇后来了您可不要露出不满来,不然对您不好——”

十四公主用帕子掩口咳嗽起来,好一会儿后垂眸盯着帕子上的一抹鲜红。

“嬷嬷你看——”

朵嬷嬷目光触及帕子上的血迹,眼神一缩。

“我也没有多少日子了,皇后对我满意还是不满又有什么关系呢?”十四公主喃喃说着,用力抓住朵嬷嬷的手,“嬷嬷,你愿意告诉我真相,可见在心里是可怜我的。求你帮帮我吧,我想替母妃讨一个公道——”

朵嬷嬷面露迟疑。

先前的迟疑是伪装,而这一次却是真的。

她想在十四公主心中种下仇恨的引子,继而再接触几次,等时机成熟了再行事。没想到十四公主因自知时日无多,根本不愿意等。

她若是现在出手,会不会太急了?

可若是不出手,任由十四公主乱来赔了性命,岂不是浪费了一枚好棋?

十四公主突然挣扎着起身,给朵嬷嬷行了一个礼:“刚刚的话嬷嬷就当没听过吧,是我让嬷嬷为难了,只求嬷嬷不要对别人提起就好。”

十四公主的举动让朵嬷嬷那一丝犹豫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