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谨心中惦着如何与姜似提去钱河县的事,完全没留意一只大狗的热情,沉着脸从旁边走过。

二牛:“…”

第542章 说梦

见郁谨过来,窦姝婉欠欠身,告辞离去。

姜似收回视线,侧头问郁谨:“父皇传你进宫为了何事?”

郁谨拉住姜似的手,陪她往前走。

数朵合欢花随风飘下来,落在二人前方的青石板路上,男人的皂靴踩过去,在路面上留下红痕。

郁谨开口道:“父皇叫我与太子一道前往钱河县赈灾。”

姜似停下来,拧眉:“钱河县?”

前世的景明二十年,她与郁谨还在南边,并没受到这场地动的任何影响。

可这场地动她却有些印象。

大周地域辽阔,旱涝、地动等天灾颇多,她之所以有印象并不是因为这场地动发生在钱河县,算是离京城最近、伤亡人数颇多的一次地动,亦不是因为地动之后随之而来的疫情,而是因为二次地动。

不错,就在景明二十年的五月,天子派刚刚复立的太子前往钱河县抚恤灾民,太子胆怯不敢入城,歇在了离钱河县相距不远的一个大镇上。

一天夜里,二次地动在这个镇子发生了,因为人们都在睡梦中,伤亡无比惨重,整个镇子几乎成了一片废墟。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太子在这场灾难中侥幸生还,而除了随行几个幸运儿,那些随太子歇在镇上的赈灾官员几乎伤亡殆尽。

姜似的脸一点点白了,变得毫无血色。

前世阿谨没有出现在这次出行的人员中,如何保证阿谨是那少数幸运儿之一?

这个险,不能冒!

见姜似脸色难看,郁谨心疼抚了抚她苍白的面颊:“别担心,南疆多瘴气,各种时疫更是屡见不鲜,对如何防治疫病我有些经验,不会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倒是你快要生产了,很让我放心不下…”

郁谨说着,越发无奈自己的霉运。

那只牡丹签怎么就被他抽到了呢!

御书房里,景明帝同样提起这个话题:“没想到牡丹签被老七给抽到了。潘海,不瞒你说,他们几个里老七抽到牡丹签朕最安心。他们一个个在京城长大,锦衣玉食,没经过风雨,不像老七在南疆还学到了几分本领,去钱河县那种乱的地方能沉得住气。”

这样也好帮衬一下太子。

潘海笑着恭维道:“可见您的心意正是天意。”

景明帝一怔,而后笑起来,竟是近日来少有的开怀。

潘海暗暗叹口气,心道不枉他做一番手脚,只希望燕王永远不知道才好。

在潘海看来,郁谨陪太子前往钱河县,虽然是一桩苦差事,却能让皇上印象更好,还能结交一下大臣,深究起来也不算太坑人。

嗯,他其实也是为燕王好呢。

潘海自我安慰着,那点内疚烟消云散了。

毓合苑中的合欢树下,姜似站定,微微仰头问:“阿谨,有件事我还没问过你。”

“你说。”郁谨伸手接住欲要落到姜似肩头的花瓣,轻轻弹落在地。

树下的地面,浅浅铺了一层粉色的合欢花,如稀疏织就的艳丽花毯。

“我及笄那年你从南疆回来,怎么就留下了,没想着再回南边?”

前世的轨迹明明不是这样的,阿谨那时参加过她与季崇易的婚礼不久就离京了,直到她流落到乌苗,对她来说才是二人初见。

郁谨笑了:“本来准备回去的,还没走你不是就退婚了嘛,于是我就留下来了。”

姜似轻轻抿了抿唇。

果然是因为她才留下来的。

可因为这样的改变,她明明重生而来,却对阿谨的命运两眼一抹黑。

姜似存了心事,夜里睡得有些不安稳。

郁谨伸手落在她腰间:“阿似,你真的莫要担心我,你这样反而让我担心…要不明日我找个由头跟父皇说不去了,让他换别人去。”

姜似嗔他一眼:“已经定下的事,岂能说不去就不去的,你当父皇是普通的父亲?再者说,是你抽签抽到了,没有什么可说。”

郁谨被噎个半死,讪讪道:“手气差了点儿。”

姜似靠过来,依偎在男人宽阔的胸膛里,柔声道:“好了,睡吧,明日一早你就要出门了。”

“嗯,睡了,你别胡思乱想,不然我会睡不着。”

“知道了。”

帐子里的声音渐渐歇了。

翌日,晨曦微露,姜似猛然坐了起来,大口大口喘着气。

郁谨忙起身,揽住她的肩:“阿似,怎么了?”

姜似眼珠转了转,缓缓回神。

苍白的面庞在昏暗的纱帐里如白玉,挂着尚未褪去的惊恐。

“阿似?”

姜似用力抓住郁谨的衣袖,小声道:“阿谨,我做噩梦了。”

“梦到了什么?”要是换了别人,郁谨定然扔一个大大的白眼,顺便鄙视两句。

做个梦而已,矫情什么?

但开口的是姜似,当然就不一样了。能有好好安慰媳妇的机会,多好的事。

郁谨把姜似拉入怀中,轻轻拍了拍她的背:“别怕,如果是噩梦,说出来就不准了。”

姜似伏在郁谨怀里,颤了颤睫毛。

她其实并没有做噩梦,只是要用这个由头避免郁谨陷入危险中。

“我梦到你们到了钱河县那里,住到了临近的一个镇子上,结果有一日夜里那个镇子突然发生了地动,所有人都在地动中丧生了…”

太子幸存这一点她没有提。

无关紧要…咳咳,不能这么说,主要是说得太详细用做梦就解释不清了。

“地动?阿似,你定然是太过担心,这才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姜似往外推了推郁谨,神色严肃:“阿谨,你不要因为我只是做梦就不当回事,你忘了我懂乌苗语的事么,我又没去过南疆,这如何解释?”

郁谨见姜似如此认真,不忍她担心,忙道:“我信你。等到了钱河县那边,绝对不住到那个镇子上去。这样你总该不担心了吧?”

姜似这才展露笑意,再次叮嘱道:“你可不许哄我,眼下答应得好好的,一出门就当我说胡话给丢到脑后去了。”

她若不是身怀六甲,定要随他一同前往才安心。

“保证不会。阿似,你梦里是哪个镇子地动啊?”

姜似呆了呆。

第543章 离京

姜似没有记住发生地动的镇子的名字。

前世回到京城已是两年后,这场令寥寥幸存者心有余悸的灾难早已成了过往,她只是偶然听人提及,哪里会刻意去记一个临省小镇的名字。

“怎么了?”郁谨轻轻拍了拍她。

姜似回神,懊恼道:“忘记了。”

郁谨忍俊不禁,笑着捏了捏她的脸颊:“做梦是这样,梦里一切细节明明清清楚楚,一旦醒来,登时就能忘了大半。”

姜似咬了咬唇:“没有记住镇名还是麻烦。”

她想了想,叮嘱道:“阿谨,等你到了那边,看一看太子他们决定住在哪个镇子后再拦,反正梦里住在何处是他们定的。”

“好,你放心就是。”

“真的记在心上了?”姜似也不嫌啰嗦,又问了一句。

郁谨捉住她的手放到心口处,眼中尽是笑意:“真的记在心上了。阿似,我什么时候对你的话不上心过?”

听了这话,姜似一颗心稍稍安定下来。当然完全放心是不可能的,发动地动的镇名她不知道,加之地动乃是突发天灾,存在太多未知。

蹙眉想了想,姜似斟酌道:“阿谨,在我梦里,那是一个颇繁华的大镇,镇上百姓不少。倘若可以,你就帮那些百姓一把…”

有些事情不知道可以心安理得,可知道了,哪怕与自己全无干系,那么多条惨死的性命就如泰山压顶,令人喘不过气来。

在地动中丧生的人,有像她与阿谨这样恩爱的夫妻,亦有许多稚儿。

郁谨颔首:“这是自然。”

姜似心中淌过暖流。

她用噩梦示警,郁谨答应下来是出于夫妻间的情分,可选择相信她的梦去帮那些百姓就不容易了。让那么多人相信还未发生的事,可没有那么简单。

“阿似,那你梦中,那个镇子是哪一日发生的地动?”

如果只是保住太子一行人,不去住那个镇子就是,可若想救助镇民,知道具体时间无疑要容易得多。

姜似遗憾摇头:“我也不记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在太子住到镇子上没有几日…”

她拧眉想着,实在回忆不起那些细节,喃喃道:“应该不超过三日吧。”

郁谨抬手抚平她的眉心,笑道:“行了,我记着了,你不要为这些费神。现在时辰还早,你再睡一会儿。”

他说着拉姜似躺下,拥着她一起入眠。

不知过了多久,听身边人睡熟了,他才移开手臂,轻手轻脚起床。

“王爷——”阿巧见郁谨出来,忙上前行礼。

郁谨摆了摆手,轻声道:“王妃睡得正熟,莫要吵醒了她。”

阿巧迟疑望了一眼遮掩的房门。

难道王爷不让主子送?那主子醒来会失落吧——

“王妃夜里没睡好,才刚刚睡下不久。”

听郁谨这么一说,阿巧登时打消了叫醒姜似的念头。

主子怀着身孕呢,要休息好了才行。

五月里的清晨,阳光总是明媚得令人不忍贪睡,窗外鸟儿叫声清脆,叽叽喳喳个不停。

姜似睁开眼,手往身边探了探,摸了个空。

阿谨已经走了?

她坐起来,茫然揉了揉眉心。

听到动静的阿巧与阿蛮一起进来,身后跟着小丫鬟捧着手巾、脸盆等物。

“王爷呢?”

阿巧与阿蛮对视一眼。

阿巧回道:“王爷已经走了,见您睡得正香,就没叫醒您。”

姜似默了默,道:“伺候我梳洗吧。”

一番收拾,早膳已经摆好。

姜似由阿巧扶着坐到摆满碗碟的饭桌前,看着一桌子吃食只觉心中空荡荡的。

习惯了两个人一起用饭,一时还有些不适应。

尽管不适应,姜似却吃了一笼包子、一碗小米粥才停下来,摸了摸肚子,竟不觉得饱。

盯着高高隆起的腹部,姜似暗想:有了身孕都是这般能吃么?

她记着良医正的话,到了快要生产时要控制食量,以免胎儿过大不利生产。

用过饭,还要去散步。

“主子,窦表姑来了。”

片刻珠帘掀起,窦姝婉走了进来。

姜似笑道:“表姑来得正好,咱们一道去园子里走走吧。”

窦姝婉伸手扶住姜似,二人往外走去。

“王妃吃得可好?”走在姹紫嫣红的园中,窦姝婉问道。

姜似心中虽惦记郁谨,面上却半点不露,笑眯眯道:“好着呢,吃了一笼包子,一碗小米粥,还想再吃,阿蛮不给吃了。”

窦姝婉扑哧一笑:“太医就是不一样,以往我在老家,从没听说有了身孕的人不许多吃的。”

姜似笑着眨眨眼:“表姑现在有了经验,以后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窦姝婉脸一红,瞪了姜似一眼:“王妃莫要拿我打趣。”

姜似知道窦姝婉脸皮薄,辈分上毕竟长了一辈,遂不再揶揄。

开春的时候窦姝婉与龙旦定了亲,与她一样,如今都算是有了牵挂的人。

“王妃莫要担心,王爷定然会在您生产之前赶回来的。”窦姝婉虽还待字闺中,毕竟不是懵懂无知的十三四岁少女,知道孕妇容易多思,宽慰道。

姜似目光越过一丛芍药花,看向远处:“嗯,他会很快回来的。”

离她生产尚有一个来月的光景,而伤亡惨重的二次地动就发生在不久后。等地动发生,太子定然要回了。

这一点她并不担心,说到底最担心的还是郁谨的安危。

整日的陪伴尚不觉得,而今那人出了门,满园美景似乎都失了颜色。

二人溜达了一会儿往回走,姜似突然发现一件事:“怎么不见二牛?”

姜似睡了回笼觉没有赶上送行,窦姝婉却送了,闻言道:“王爷带二牛一起去了。”

想想整日懒洋洋抱着骨头啃的大狗,姜似笑了:“让二牛出去透透风也好。”

二牛确实兴奋极了,跟在郁谨身边尾巴摇个不停。

太子惊得眼睛都直了:“七弟,你出门怎么还带着一只狗?”

随行官员亦暗暗摇头。

去赈灾带着狗?怎么觉得燕王比太子还不靠谱啊!

郁谨拍拍二牛的脑袋,严肃道,“二哥错了,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狗。”

第544章 狗官

“哪里不普通了?”太子扫量着二牛,“就是比别的狗块头大了点儿,肉多了点儿,呃,似乎腿脚还不太好——”

二牛忍无可忍一呲牙:“汪!”

它不发威,就以为它是只兔子吗?这个人真是欠咬!

大狗的视线落在太子屁股上。

它最擅长咬这里了。

太子被二牛盯得发毛,下意识往随行官员身边挪了挪,不满道:“七弟,你这可能是只会咬人的疯狗,还是赶紧送回王府吧。”

“汪!”二牛叫了一声,两条前腿一扬站立起来。

太子吓得脸色发白:“快把这狗弄走!”

二牛这一站起,快赶上成人肩头,郁谨摸起脑袋就更顺手了。

他轻轻给大狗顺着毛,笑道:“二哥又错了,一条合格的狗当然会咬人,不然用来干嘛?炖肉吃么?”

“不管它咬不咬人了,你赶紧把它弄走!”太子白着脸喊道。

郁谨脸色一正:“二哥不要为难弟弟了,这是随我一同出行的狗官。”

“狗官?”太子愣了愣。

郁谨指指二牛脖子前露出的铜牌:“这是御赐的腰牌,二牛乃是正五品啸天将军。二哥若是不信,不妨上前看看。”

随着郁谨介绍,大狗点点头,只用两条后腿着地往前走了两步。

太子猛然明白过来:敢情这大狗刚才立起身子,就是为了给他看腰牌。

这狗成精了啊。

发觉是条通人性的大狗,那在主人没下令的情况下定然不敢咬他,太子登时不怕了,反而对二牛生出几分兴趣。

“有意思,我还不知道七弟有一条被封了将军的狗。”太子摩挲着下巴道。

数名随行官员暗暗摇头。

先前见到出行人员中混入一条狗他们只觉得燕王胡闹,可现在想起来了,多年前皇上是封了一条狗为啸天将军,听说这狗对燕王有救命之恩。

当年京城因为这事还议论了一阵子,只可惜燕王常年不回京,渐渐就淡忘了。

太子完全不知道这事就有些不像话了,这是多不关心朝事啊。

人就是这样,太子被废斥后储君之位空悬,众臣忧心江山不稳催着景明帝尽快立太子,对太子复立欢欣不已,而今太子还是那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太子,心中就又开始各种叹气了。

好在这样的叹气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众臣差不多习惯了。

“七弟除了带了这狗——”

郁谨纠正道:“二牛。”

太子嘴角抽了抽,倒也不想得罪这个性情莫测的兄弟,讪讪笑道:“除了带了二牛,就没带别的?”

“还需要带什么?”郁谨不解,低头看了看周身。

“总要带几套换洗衣裳和惯用的物件吧。”想想太子妃收拾的那点东西,太子就十分不满。

“换洗衣裳与惯用兵器有亲兵拿着,别的没什么可带了。”郁谨抬头看看日头,“二哥,是不是该走了?”

太子叹口气:“走,走。”

又不是去游玩,催什么催!

随太子前往钱河县的是浩浩荡荡一支队伍,拉了药材、布匹等物资,抵达钱河县的地界时已是三日后了。

早早得到急报的赈灾官员等候在城外迎接,一直等到日头偏西不见人来。

“怎么回事?按说一个时辰前就该到了啊。”

“谁知道呢,莫非遇到什么事情耽搁了?”

“就是来抚慰民心的,能有什么事耽搁?”

众人议论纷纷,猜测着太子一行人迟到的原因。

一人一马疾驰而来,很快就到了近前,对众人一抱拳:“各位大人,太子殿下在十里开外的白杨场停下了。”

白杨场是一片平缓山丘,遍山白杨,是由京城到钱河县必经之地。

众人面面相觑。

白杨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太子停在那里干什么?

太子是储君,更是代表皇上前来,不管停下来有什么想法,众人只能匆匆赶过去。

远远就看到一支队伍停在山林间,已经升起袅袅白烟。

这是做上饭了?

众人快步赶过去给太子见礼:“臣等见过殿下,殿下一路辛苦了。”

太子扫视着众人,问道:“你们都是在县城里参与赈灾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