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家里有男人回去的,或者有兄弟叔伯回去的,非闹着要回去,被小老儿给拦住了。”

郁谨点头:“里正做得不错。一般来说,一处发生地动后,可能会有数次余震,加之现在天还未亮,回去不但无济于事,还可能会遇到危险。”

里正庆幸抹了一把汗,吼道:“都听王爷说了吗,天亮之前不要想着往镇子上跑!之前王爷说有地动,又劝说又出银钱,可还是有人死活要回去。现在怎么样?这一次,你们一定要听王爷的!”

“我们听王爷的…”镇上百姓纷纷喊道,有的带着后怕,有的带着哭音。

郊野一片漆黑,只有多支火把照亮四周,能勉强看到彼此的模样。

郁谨没有多看那些人,对里正道:“你们先休息一下吧,等天亮了还有许多事做。”

“那王爷——”

“我们先回去,等天亮时会带人手过来。”

里正殷勤把郁谨等人送出去老远:“天黑路滑,王爷好走。”

这一次送,是发自肺腑的诚心。

“里正莫送了。”

郁谨摆摆手,带着赵侍郎等人离去。

回到乌鸡镇的众人没有去睡,而是聚在一块商议起来。

“锦鲤镇真的发生了地动,这样一来,王爷许诺给镇上百姓的银钱就有了着落…”户部一名官员不知是感慨,还是松了口气。

户部管着赈灾银子,虽有燕王那话在先,可回到京城燕王万一不认了,最后这笔亏空还是要落到他们户部头上的,到那时就欲哭无泪了。

发生了地动,那就不同了。朝廷对大灾之后的百姓本就有银钱补助,有些时候甚至会补贴绢帛。

“现在是想这个的时候吗?”赵侍郎瞪眼骂了下官一句,心情却比下属还要复杂。

倘若锦鲤镇什么都没有发生,他们这番折腾就成了笑话,传到皇上耳中亦少不了责骂,而现在——

想想里正说锦鲤镇成了一片废墟,而有一千多人口的锦鲤镇活下来十之八九,这个政绩就太惊人了…

赵侍郎有些不好再往下想。

地动毕竟还是有人员伤亡,不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儿。

见围到一起兴奋商议的众人不知准备讨论到何时,对灾后重建没有多少经验的郁谨起身:“各位大人慢慢商议,小王先去闭闭眼。”

郁谨一走,留下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谁说了一句:“要不咱们也散了吧,赈灾总要等见到锦鲤镇的灾情再说。”

“嗯,散了吧。”

不知不觉,少了郁谨的存在,这些讨论竟有些提不起劲来。

回到房间的赵侍郎躺在不算舒适的床榻上翻了几个身,一时没有睡意,看向窗外。

窗子敞开,外头黑黝黝的。

锦鲤镇发生了地动,那么燕王有神人入梦示警的神迹就要传扬天下了啊…

赵侍郎神色复杂,不知在想着什么,终于缓缓睡去。

翌日天还未亮,众人就匆匆起来,调来兵士准备赶往锦鲤镇救灾。

太子第一个反应就是拒绝。

救灾又辛苦又有危险,他才不想去凑热闹。

还是内侍劝道:“殿下,而今地动刚刚发生,正是容易让那些百姓感谢您的仁德的时候,您若不去,岂不是便宜了燕王?”

太子犹豫了一下。

内侍的话有几分道理,他出来一趟,当然也想得些好名声,只不过是觉得好名声没有性命安全重要罢了。

若是没有危险——

内侍仿佛料到太子担心什么,小声道:“殿下,燕王的那只狗不是能预知危险么。有那只狗在,一旦有危险就能提前察觉了,到时候咱们再离去就是了。”

太子登时被说服了,不悦道:“什么那只狗?那是二牛,正儿八经的五品官,说起来不比你们差呢。”

内侍默默抽了抽嘴角。

殿下还没把二牛弄到手呢,就先维护上了。

作为陪伴了太子二十多年的人,内侍自然知道太子对二牛已经动了心思。

太子不再理会内侍,走到郁谨那里:“七弟,今日二牛会同去吧?”

郁谨视线往太子面上落了落,微微点头:“会去。”

太子露出个笑容:“那我也去。”

郁谨:“…”

太子“也”这个字用得甚妙。

连同太子在内,一群人浩浩荡荡赶到锦鲤镇百姓的落脚处,与镇上人会和后一同赶往锦鲤镇。

此处到锦鲤镇不过两刻钟的工夫,心急之下加快速度,用时就更短了。

赶到后,人们登时沉默了。

晨曦之下,一切远比夜里要来得清晰震撼。

原本热闹繁华的小镇早已成了一片废墟,放眼望去几乎没有矗立着的屋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混合着泥土与血腥的奇怪味道。

以里正为首的锦鲤镇百姓扑通跪下来,伏地痛哭。

他们完全没有办法控制住悲痛。

选择回到镇子上的有百余人,多少都沾亲带故。即便没有亲人在这场地动中丧生,家园的毁灭也足以令六尺的汉子痛哭流涕。

这是他们世代生活的地方,如今却成了人间炼狱。

按着分好的队伍,人们开始进入镇子中搜寻幸存者。

进入锦鲤镇的兵士因有着救援钱河县城的经验有条不紊搜寻着。而比起兵士的冷静,锦鲤镇百姓就脆弱多了,特别是看到废墟中的残破尸体总是忍不住崩溃痛哭。

太子在镇子边等得无聊,对郁谨道:“七弟,我去这些人暂时落脚的地方瞧瞧。”

“二哥去吧。”

太子瞄了二牛一眼:“能不能把二牛——”

话未说完,就接到二牛丢来的一个白眼,大狗抖抖皮毛往一处废墟跑去。

第559章 幸存者

比起人们在废墟间行走的小心翼翼,二牛的动作就灵活多了,几个起落便跑到一处倒塌的屋顶上,汪汪叫起来。

晨光下,大狗威风凛凛,令太子看得目眩神迷。

瞧瞧二牛优美的身姿,灵活的动作,光滑的皮毛,可比许多人耐看多了。

二牛的叫唤引来了不少人注意。

郁谨走过去,问二牛:“里面有活物?”

二牛用爪子拍打着土石连叫数声。

郁谨立刻喊来一队人:“小心一点,里面可能有活物。”

里正耳朵尖,听到后立刻扯着嗓子喊道:“快来啊,这里还有活人!”

呼啦啦涌过来一群人。

郁谨皱眉:“让这些人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都凑在这里反而影响救援。”

里正老脸一红,又把那些人轰走了,自己却留下来,喃喃道:“这是狗剩家啊。”

郁谨看里正一眼。

里正解释道:“狗剩就是那个大个子,他闺女发热了,非要回家…”

说到这,里正抹了抹眼,对着一片废墟喊道:“狗剩啊,你这小子就是倔啊,非要闹着回家,还要带着婆娘、娃娃一起,可怜娃娃才三岁啊——”

不远处听到里正喊声的镇上百姓眼圈都红了。

整个镇子上的年轻人里狗剩是最能干的,虽然没有父母帮衬,小日子却过得红红火火,更是娶了方圆百里最漂亮的女人,生的闺女也讨喜。结果却——

“底下还压着活人呢,说不定狗剩一家没事儿…”人们报着一丝希翼等待着。

而太子见到二牛的反应,也没有了离开的打算。

他还要留下瞧瞧二牛的神通呢。

郁谨站在二牛不远处,提醒救援的兵士:“注意一点儿,当心二次倒塌和落下的杂物砸伤下面的人。”

救援还算顺利,只不过望着救上来的活物,现场一阵古怪的安静。

一头断了腿的肥猪哼哼叫着,小眼睛滴溜溜乱转,警惕张望着四周。

一时间无人说话。

肥猪看到了一脸凶相的二牛,呆愣之后,瘸着腿飞快跑了。

望着一头猪在废墟间飞奔,众人默默看向二牛。

费了半天劲,救上来一头瘸腿猪?

二牛却不觉半点羞愧。

猪难道就不是活物了?

它要是被压在下面,主人一定会救它的。

郁谨赞许对二牛点点头:“二牛,干得不错,你找找看哪里还有活物。”

二牛得到主人表扬,欢快摇了摇尾巴,冲郁谨叫了一声,而后用前爪拍打着地面。

郁谨神色严肃起来,想了想,问:“下面还有活物?”

“汪汪!”二牛叫得更急。

“大概在哪个位置?”

二牛绕过一片杂物,低头嗅了嗅,冲郁谨叫了一声。

郁谨指着那处吩咐兵士:“继续!”

里正凑过来,神色古怪道:“王爷,小老儿记得狗剩家养了两口肥猪…”

刚刚费了大力气救上来一头瘸腿猪,等下是不是又要救上来一只…

想一想那画面,里正就暗暗摇头。

郁谨看着里正,正色道:“只要是活物就不能放弃。”

里正一怔,连连点头:“王爷说得是,小老儿想岔了。”

小半个时辰过去,太子等得无聊了,凑过来道:“七弟,让二牛陪我去他们落脚处看看吧。”

他还准备去那里收买一波人心的。

“二哥难道没有看到,二牛留在此处最能发挥作用。”郁谨盯着兵士们搬移杂物,连个眼风都没给太子。

太子撇嘴笑道:“不就是救上来一口肥猪么——”

突觉臀部一痛,一低头,发现大狗正咬在他屁股上。

太子吓得叫了一声。

内侍顾不得害怕,哆嗦着骂道:“畜生,你竟敢袭击殿下,快来人啊——”

“二牛,松口。”郁谨无奈瞪了二牛一眼。

二牛不甘心松开嘴,舔了舔舌头。

“二牛很有自尊心的,听二哥这么说,面子挂不住。二哥不会怪它吧?”

太子捂着火辣辣的屁股,咧嘴道:“不会——”

不然呢,咬回去吗?

“七弟,二牛能听懂咱们说话?”太子郁闷过后又起了好奇心。

“简单的命令能听懂,复杂的当然不懂,不过它能通过人的语气情绪判断好赖。”郁谨说着看二牛一眼,心中却没这么确定。

总觉得二牛这家伙越来越精了,何止能听懂,还会争风吃醋呢!

“找到了!”一名兵士突然喊道,喊完之后神色变得很奇怪。

郁谨立刻走了过去,探头往里看。

昨日还声若洪钟的壮汉,此刻如一座沉睡的山,一动不动矗立着。

他弓着腰,身下隐约露出女子的裙衫。

看到这一幕的人们沉默着,想到了地动时的情景。

这汉子定然是在灾难来临的一瞬间把妻子护在了身下。

微弱的哭声传来。

二牛扒着坑边,叫得更急。

郁谨面色一变,喊道:“孩子还活着!”

未等旁人有所反应,他就纵身一跃跳了下去。

“王爷——”数声惊呼响起。

“龙旦,下来帮忙。”

龙旦紧跟着跳下来。

临时移出缝隙的废墟存在着许多危险,郁谨叮嘱龙旦:“你来支撑这些砖瓦,我先把人弄出来。”

壮汉如小山一般,身下护着一名妇人,而妇人同样身子拱起,二人共同给女儿撑起一个小小的空间。

正是这个用父母血肉之躯撑起的间隙,让这个三岁的小女孩幸运活了下来。

郁谨把小女孩小心翼翼抱出来,送了上去。

“主子,他们——”龙旦用背部顶着那些随时可能倒塌的砖瓦泥土,迟疑问道。

郁谨语气冷淡:“死人就不必管了。”

他没有那些多余的好心,为了让死人入土为安而威胁到属下的安全。

二人先后爬了出去,就在龙旦出去的瞬间,移开的空隙轰然倒塌,把那对夫妻埋在了下面。

小女孩在里正怀中哭声微弱,小脸烧得通红。

“龙旦,带她去就医。”

龙旦接过小女孩,心中一叹:又一个,这是第三个了吧。

之后,二牛再没发现活物。

整个救援过程持续到天色将晚,挖出尸体五十余具,那个三岁的女童竟成了唯一的幸存者。

第560章 感恩

锦鲤镇发生了地动,那些用来救灾的物资就可以光明正大用上了。

等郁谨一行人踏着夕阳返回落脚处,那里已经搭起更多的帐篷,还建起一个个土灶台。

整个镇子都毁了,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就不能再将就。

“里正回来了!”

留在落脚处的镇上百姓迅速围过来,七嘴八舌问道:“里正,救出人来了么?”

到这个时候,里正遮掩也无用,迎着那些热切的眼神,叹道:“只救出来了狗剩家的妮妮,孩子被王爷送走看大夫去了,其他人——”

哭声登时响起。

“孩儿他爹,当时要是不让你回去就好了啊!嘤嘤嘤,你这么一走,留下我们孤儿寡母怎么活啊——”

“二弟啊,你就不该回去啊。你才成亲两个月,连个后都没来得及留呢——”

那些家中无人伤亡亦没有特别亲近的亲戚死伤的人虽没有哭,眼圈却红红的,心中更是阵阵后怕:倘若当时回去了,那现在死在地动里的就是他们了。

这一切都幸亏了燕王!

一个汉子拖着媳妇与孩子扑通跪倒在郁谨面前,抬手打了自己一嘴巴:“王爷,小民猪油蒙了心,心里还埋怨您来着…您救了小民一家人,小民给您磕头了,以后定给您立长生牌,日日祈求您平安长寿…”

又一户人家跪下:“王爷,您真是大善人啊,为了救我们性命,还用银钱拦着我们回去找死…再没有比您更心善的人了…”

不少人出了一身冷汗。

若没有王爷许诺的银钱,他们定然就回去了…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郁谨面前跪下,口中说着感激话。

太子冷眼看着,心头有些不爽。

这些愚民哪知道救了他们的明明是二牛!

是二牛预知了危险,老七才编造出神人入梦示警的谎言。

看着被百姓叩拜的郁谨,太子心中越发不是滋味:早知道锦鲤镇真的会发生地动,他当时就揽下神人入梦示警的事了。

“大家不必如此,小王只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真正费心的还是各位大人…”郁谨对于如何与感激涕零的老百姓打交道没有多少兴趣,简单说完便把赵侍郎推了出来。

赵侍郎等官吏听得心中颇舒服:锦鲤镇发生地动,燕王会被百姓敬仰是肯定的,而燕王不忘提及他们的功劳,此举着实令人暖心。

赵侍郎清了清喉咙,刚要讲两句,就听太子道:“乡亲们,我是当朝太子,此次前来就是看望大家的。乡亲们请放心,你们遭了灾,朝廷一定会妥当安置你们。吾向你们保证,除了先前燕王许诺的银钱,每人还会发放救济银二两,以助你们重建家园…”

赵侍郎等人听得脸都绿了。

燕王许诺的补贴按照朝廷赈灾标准已经有些超了,好歹还能填平,太子张口就说给每人补贴二两银,合着银钱不是从东宫出,这位太子殿下以为是大风刮来的啊?

赵侍郎等人虽然着急,却不能在百姓们面前打断太子的滔滔不绝,只能黑着脸听着。

好在天色已晚,黑脸无人注意。

“谢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一人高喊道。

“谢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众人齐呼。

太子一听,登时热血沸腾,张口道:“再给每户一匹绢——”

一众户部官员眼一黑,险些昏过去。

锦鲤镇百姓喊得更热切了。

喊两声又不费力气,还能又得银钱又得绢,简直是天大的实惠。

太子听百姓们喊声响亮,激动得又要给些什么了。

“侍郎大人,不能再让殿下说下去了,再说咱们就要光着屁股回京了!”情急之下,官吏顾不得斯文,急声道。

太子刚刚想到再给这些老百姓一些好处,被人在身后重重一扯。

“怎么了?”太子不满回头。

他还从没享受过这么多人感恩戴德叩拜的场面呢,情绪正高涨着,哪个不长眼的打搅他?

低头一看,二牛正在不远处摇着尾巴。

见是二牛,太子脸色缓和下来:“是二牛啊。”

二牛默默偏过头。

关它什么事,自作多情的蠢货。

赵侍郎拉了太子一把,正绞尽脑汁该怎么解释,见状恨不得扑上去亲二牛一口。

二牛真是一条神犬啊,不但能预测危险,关键时刻还能背锅。

回到乌鸡镇,太子犹在兴奋中:“没想到这些百姓还挺好安抚的…”

众人齐齐嘴角一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