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在一旁坐下,看着他,身上亦是疲惫。

时间已经很晚了,小臣符走过来,道,“工妾陌,你今夜…”

“我会守在此处。”阡陌淡淡道。

小臣符的脸色放松了些,看她一眼,转头分派从人守夜。

楚王这一夜过得十分难受,身上时而冷得打颤,时而热得像被火烧,喉咙像被掐着一样。

但是每当他十分难受的时候,却总会发生更难受的事。有好几次,他在迷糊中被人抬起头,接着,嘴里被灌进苦涩的汤药。楚王向来讨厌喝药,他想说调蜜,但是说不出话来。突然,他的鼻子被捏住,汤药大口大口地流了进来…

楚王心里恼火,在仅余的一丝清明里咒骂,等寡人醒了都拉去车裂…

但渐渐地,他感觉身上那巨石一般沉重的感觉在减轻,好像少时溺水,无助之际,被一双手伸来,拉出水面。

额头上凉凉的,好像有谁在轻轻擦拭。

他闭着眼,觉得似躺在云间,神志安宁…

漫长的沉睡之后,他是被一阵叽叽喳喳的鸟语声吵醒的。

睁开眼,窗外透出淡淡的光照,映在帷幔上,透明而柔和。

楚王身上还有些沉,动了动,一块湿凉的巾帕从额上滑下来,接着,他发现榻旁有个人。

阡陌伏在案上,一动不动,睡得香甜。足边,放着一只木盆,里面盛着水。

楚王讶然。想起昨夜的种种,自己难受的时候,就是她一直在旁边照顾着么?

她睡得很近,楚王侧着脸,能看到她低垂的长睫,细腻的皮肤泛着微微的光。

他想把她唤醒,可张张口,又闭上。

屋子里很安静,似乎能听到清浅的呼吸声。

楚王看了片刻,将目光收回,闭闭眼睛。身上懒懒的,一点也不想动,心中想,自己有多久没有像现在这样,静静躺着也会觉得很享受?

但这样的时刻没有持续多久,小臣符走进来,发现楚王醒着,又惊又喜,连忙上前,“大王…”

楚王做了个手势让他噤声,可是已经来不及,阡陌听到动静,也醒了过来。

看到楚王,她连忙坐起来,揉揉眼睛。

“我…”她怕小臣符说她怠慢,正要解释,喉咙却卡着,一下说不出话。

“取水来。”这时,楚王开口道,目光瞥过她脸颊上压出的一片红印,“寡人渴了。”

楚王安然无恙,虽然这在阡陌的预料之中,但看他好转起来,还是觉得一颗心放了回去。

寺人为楚王更衣之后,阡陌走过去,一只手放在他的额头上,另一只手探自己的。那手掌柔软,有一点凉,片刻,她放开,又拿起楚王的手,探他脉搏。

“大王可还觉得何处不适?”阡陌问。

楚王看着她,片刻,道,“到处都不适。”

阡陌愣了一下,“到处?”

“头晕,身上无力。”

阡陌了然,道,“疫病方愈,头晕无力乃是常见,大王多歇息便会好。”

楚王“嗯”一声,待得寺人为他扣好带钩,问小臣符,“是何时辰了,不是说今日拔营么?”

小臣符忙道:“近午时了,方才大王正睡,我等恐扰大王安寝…”

话没说完,楚王的脸沉下,“昨夜寡人已经说过,今晨拔营,尔等未曾听见?司马安在?将他召来!”

小臣符唯唯连声,连忙退下。

未几,鬬椒来到,见楚王立在堂前,忙行礼。

楚王面色不悦,将他责备了一顿。

鬬椒辩解道:“大王身体不适,臣等故而商议,延迟稍许。”

“寡人未死!”楚王道,“拔营之事既已议定,怎得更改!耽误征伐,寡人之罪!传令,即刻启程,不得再拖延!”

鬬椒只得再礼,退下传令。

“大王这么快就好了?不是说得了瘴疫?”鬬商见鬬椒回来,忙上前问道。

鬬椒望望楚王的车驾,脸色问问,未回答,却问,“大王那个会治瘴疫的人,是个什么工妾?”

“工妾陌。”鬬商道,“听说原本是铜山里的工妾。”

鬬椒若有所思,“嗯”一声,将楚王的命令分派左右,径自登车。

鼓角之声传遍了四方。

楚王染疫的事,在早晨的时候就传了开去,上下皆震惊,为他担心之余,亦为这场征伐能不能继续而议论纷纷。未想,楚王一身戎装出现在众人面前,命令拔营出发。他脸上仍带着病容,却毫无弱态,楚人们深受鼓舞,欢呼起来,即刻拔营。

到处都是奔忙的人,楚王的随从们也走来走去,将物什收拾起来,放到车上。阡陌的行囊不多,收拾好了之后,望着众人,却踌躇不已。

她听说这番出发,就是去伐庸了。庸国离这个地方不远,也就是说,过不多久,便有可能刀兵相见。上战场不在阡陌的计划之内,楚王的病已经无碍,她应该不用跟着去吧?她原来想着,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今天就向楚王提出离开的…

“工妾陌!”寺人渠的声音传来,他朝她招手,“你站着做甚?大王要登车了,快去准备!”

阡陌应一声,只得走过去。

楚王虽然已经好转,毕竟猛病了一场,身体还虚弱。此番启程,他不再乘那种威风凛凛的王车,而是换成了四面遮蔽,可坐可卧的安车。寺人们将厚褥铺在车里,以便楚王休息,又把熬好的药盛在铜卣里,以备路上服用。

万事俱备,楚王来到,看看车内的布置,微不可见地撇了一下嘴角。

说实话,这场病让他觉得十分气短。他亲自出征,为的就是立威,拢聚人心。他希望自己在众人的眼中,是一个有魄力,所向披靡的国君。但人算终究不如天算,他竟然差点就折在了这里。

“大王,请登车。”御士向他行礼道。

楚王坐上去,四下里看看,瞅见角落的漆盘里,放着一块湿巾帕。昨夜的记忆又浮起,目光动了动。

似乎也并不全是坏事…心里一个声音道。

“工妾陌…”这时,不远处传来别人打招呼的声音,楚王即刻转头。

阡陌走过来,望着楚王。

“大王,我有一事。”她说,眼睛里隐有些忐忑。

楚王讶然,神色难得温和,“何事?”

“大王先前与我约定,我治好了瘴疫,便将我与那十六人送回舒。”她抿抿唇,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友善且有说服力,“如今,我已治好瘴疫,还请大王践诺。”

楚王的目光凝住。

“你要离开?”他声音不辨喜怒。

阡陌点点头。

“寡人不许。”

阡陌的心一沉:“为何?”

“寡人还未痊愈。”

阡陌忙分辨道:“大王的病已无碍,只消按时服药,不会便会痊愈。”

楚王不紧不慢:“你曾说,瘴疫潜伏半月以上方才发病。楚师之中,或亦有人染疫而未曾发病,你一走了之,到时何人医治?”

“此事无妨。”阡陌道,“治疫之法我已经全部授与军士,就算再有人发病,亦可医治。”

楚王看着她,意味深长。

“哦?你当初应许,会亲自治愈疫病,如今,要推给他人?工妾陌,你说你已践诺,就是这般践诺?”

阡陌张张嘴,哑然。

楚王却不管她,转过头去,冷冷道,“小臣符,不是还有一辆安车?让工妾陌乘上,跟在寡人车后!”

阡陌还想说什么,楚王却已经吩咐御士前行。扬鞭声一响,车轮碾过,阡陌连忙闪到一旁。她望着楚王的马车,又着急又懊恼,气得直跺脚,“我要回家!”

楚王却似无所闻,马车和队伍带起淡淡的尘埃,扬长而去。

第18章

大军启程离开罗,浩浩荡荡西进。

楚王身体不适,与诸司马、诸尹商议之后,调整了方略。由大夫庐戢梨为先,领前师攻庸国方城,鬬椒押后,楚王则稍慢一步到庸国东北的句澨。

出发后的第二日清晨,秦国公孙荣来向楚王告别。

“秦师将过终南山,余为大庶长,是以请辞。”他礼道。

楚王微笑,起身道,“如此,楚人便在庸国等候公孙再临。”说罢,让寺人取酒来,亲自与公孙荣饯行。

二人客套一番,公孙荣将酒一饮而尽,笑笑,再礼,辞别而去。

才出帐,迎面走来一人,差点与公孙荣相撞。

定睛看去,却见是个女子,捧着漆盘,上面放着一只药碗。

公孙荣认得这个女子,从人指给他看过,告诉他,她就是那个会治瘴疫的工妾陌。

寺人渠连忙扯着阡陌向公孙荣行礼,“这工妾不识礼,公孙恕罪!”

阡陌亦退在寺人渠后面,低着头。

“无事。”公孙荣淡淡道,将目光从阡陌的身上收回,前行而去。

阡陌瞥瞥那个人的身影,无论他还是身边的侍从,衣着打扮都与周围的楚人不太一样。她曾经问过寺人渠,他说,他们是秦人。

秦国的人。

阡陌心中好奇,不由地多看几眼。伍举曾经告诉过她现任秦国国君的名字,写在牍片上,笔画有些复杂,阡陌不认识。听说现在这个人是个公孙,不知道…

“工妾陌!”这时,楚王的声音从帐中传来,将她的思路打断。

阡陌无奈,只得转过去,走进楚王的帐中。

稍后就要继续前进,楚王已经穿戴整齐,坐在榻上看地图。阡陌进来的时候,他眼睛也不抬,“去了何处那么久,不知要即刻启程么?”

阡陌心里翻了个白眼。

什么即刻启程,他自己不也是跟那个公孙荣叽歪了很久?

“方才汤药未熬好,我去取汤药了。”阡陌说着,将药碗在楚王的案上放下。

才要走开,楚王又道,“工妾陌,将架上那剑取来。”

阡陌没出声,依言走过去。那是一把短小精巧的剑,青铜的剑柄上错着金银花纹,剑鞘是皮质的,又厚又硬,木头一样,也不知道是什么皮。

阡陌看了看,没什么心情欣赏。

说来郁闷,自从楚王生了病,她简直成了他的丫鬟。

起初,阡陌只是给他熬药端药,检查体温和脉搏。但是楚王似乎并没有把她当作医生来尊重的自觉,十分自然地使唤起她来。

“工妾陌,寡人饿了,饭食何在?”

“工妾陌,取水来。”

“工妾陌,那简册拿来。”

“工妾陌,将褥子垫起些。”

“工妾陌…”

只要车没有在跑,阡陌就一定会被叫到楚王身边听用,令她十分郁闷。她也曾跟小臣符抱怨过,小臣符却表示无能为力。

“大王得病,如何医治,你最知晓,由你服侍,自然最是妥当。”说罢,他看着阡陌,拉下脸,“工妾陌,莫忘了你是个工妾,无论在铜山还是在此处,亦无论你是否能治瘴疫,你身上所有连着性命,生杀予夺,皆在大王。上次在铜山你忤逆,大王不曾杀你,乃是大王宽仁,你谨记。”

他说话总透着些阴阳怪气的调调,阡陌不想跟他争执,自己也的确反抗不了。

“药凉了么?”才将笔墨放好,楚王又问。

“凉了。”阡陌说着,将药碗推前一点。

楚王仍看着地图,拿起碗来喝一口,却立刻吐了出来。

他眉毛几乎皱在一起,“这么苦!”

阡陌心里得意,忍着笑,理直气壮道,“大王,良药苦口。”

“先前并非这般苦!”

“大王不是一直催我治好,以免误了战事么?”阡陌一脸无辜,“不服重些,如何快?”

楚王结舌,瞪着她。

阡陌却笑眯眯地将药碗再度推前,“大王,莫忘了要即刻启程,耽误不得。”

看他皱着眉把药喝下去,想发火又骂不出来的样子,阡陌的心情大好。不过,为了防止他苦劲过了立刻算账,阡陌看他喝完,立刻将碗盘收起,及时闪身。

“慢着。”刚要出帐门,楚王却又将她叫住。

阡陌回头,却见楚王拿起她刚才取来的那把短剑,起身走过来。

“此剑,你收好。”他说。

阡陌讶然。

楚王将短剑放在她手里,“前方就是庸国,大军之中,唯你无兵器。”

那短剑虽小,却有些分量,阡陌拿在手里,有些不知所措。

“可我…不会用。”她说。

楚王显然没兴趣接话,淡淡扫她一眼。

阡陌知道他这么做已经算是仁至义尽,只得行个礼,小声道,“多谢大王。”说罢,退出帐外。

接下来的日子,顺利了许多。天上没有再下雨,道路干燥,楚师行进得很快。

进入句澨地界时,前方传来了庐戢梨的消息。他率兵攻打庸国的方城,庸人顽抗,连续数日也无进展,左司马子杨窗领军进攻时,被庸人俘虏。

战事受挫,众人皆心中一沉。楚王却看不出喜怒,只令庐戢梨坚守。

而不久之后,新的战报传来。子扬窗在方城中受困三日,借水道逃出,奉庐戢梨之名,星夜赶来见楚王。

“庸师甚众,裨人、倏人、鱼人皆聚,臣以为,大王当尽起楚人之师,合而击之!”众臣列坐,子扬窗禀报了庸国的情况之后,向楚王道。

众臣议论纷纷,有同意,有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