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同者认为,大敌当前,楚人既然征伐而来,又有巴人和秦人相助,就该放手狠狠打一场,以教训这些趁火打劫的蛮夷。

反对者则认为,楚人千里奔袭,本是疲惫,而庸人与诸蛮以逸相待,且熟知地势,贸然硬拼,是为不利。

“予臣兵车二百乘,必将方城之门凿开,令庸人自缚求饶!”鬬椒豪气地放言道。

“不可!”大夫潘尪道,“庸人占尽地利,前番强攻不下,楚师已是大损。巴师、秦师未至,再行强攻,于我不利!”说罢,向楚王一礼,“大王,臣有一策。”

楚王道,“何策?”

“此战至今,庸人未克,其心必骄。我师姑且佯败,若遇其追击,一再而让。彼时,庸人必是松懈,而我师必怒,此时再聚师强击,必可得胜。”

鬬椒皱眉:“莫非要我师不战而退?”

潘尪道:“退而为进,何言不战。”

有人冷笑:“先前商议是否出师之时,也曾言及以退为进,尔等驳斥之言可还记得?”

大夫子贝即刻道,“彼退非此退,彼进非此进,怎得混为一谈?”

潘尪不理会众人争论,向楚王道,“大王,可曾记先君蚡冒。其伐陉隰之地而受阻,亦退而待骄,而后还击得胜。”

楚王思索着,面沉似水。

帐中争论的声音吵吵嚷嚷,阡陌望一眼那边,又看看天色,便叫上荚一起去采药。

因为楚王要议事,今天扎营,是难得的早。太阳在西边挂着,橘色的,像个咸蛋黄。营地在一个大湖边上,晚风轻拂,水一层一层地漾起,拍打着岸边。树林里,栖息着无数的水鸟。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白鹭,漫天飞翔,洁白的翅膀染着夕阳的霞光,尤其美丽。

荚识得一些草药,而且对付蛇虫很有一套,阡陌发现他这个本事之后,每逢采药,必定要将他带上。二人背着竹筐,在湖边的坡地上走来走去,荚手里拿着一根长树枝,阡陌则跟在他的后面,亦步亦趋,用楚王给她的短剑割草药。没多久,竹筐里渐渐满了,阡陌将一把黄花蒿放进去,直起身来,擦擦流下来的汗。

风吹在身上,很舒服。阡陌望着远天边,太阳又沉下了一些,远方的武当山在霞光中变作青紫的颜色,身影愈加巍峨。

这片地域,阡陌原本并不知道是现代的什么地方。一路过来的时候,只见山川丘陵连绵不断,到处覆盖着大片的原始森林,就算阡陌来过,也认不出什么来,直到她望见远处有一片高山,似曾相识的形状,让她想起了爷爷拍摄的风景照。

阡陌觉得有些事很奇妙,她明明身在异乡,不断地告诉自己,这里不是她的世界。但是,总有一些东西会时不时地冒出来,告诉她,我在这里啊。

刨去各种夹杂的情感,所谓沧海桑田,大抵也就是如此。阡陌自嘲地想,她此时要是爬上去,在那山上找一块石头刻上自己的名字,几千年之后,那个跟着爷爷奶奶游武当的阡陌,是不是也会看到?

但是一番分析之后,她觉得未必。如果这个世界跟她那个世界真的重合,那么这件事已经成为了事实,而她,已经知道了…

“陌…”荚的声音将她从沉思中拉回来,他看着阡陌的身后,神色紧张。

阡陌顺着他的视线回头,却见楚王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这里。

呃?阡陌愣了愣。他不是在议事么?

“寡人赐你的剑,你就用来割药?”楚王瞥了瞥她手里的剑,皱皱眉,语气不满。

阡陌囧然。

她原本是用石镰,但那玩意真的很不好用,钝得要命,还不好磨。而自从有了短剑之后,阡陌试了试,又利又快,就用了起来。

没想到,被楚王逮个正着。

“我要采药,无其他利器好使,只好用这剑。”她老实说。

楚王额角跳了一下,看着那把曾经爱不释手的短剑如今像农具一般沾满草叶,心中后悔不迭,这女子竟如此不识好歹!

他不由分说地夺过来,看了看,想擦拭干净,但发现没有巾帕,又不好用袖子。

“寺人渠!”他不耐烦地喊了一声。

寺人渠连忙过来,楚王将短剑给他,“去擦拭干净!”说罢,转向阡陌。

触到那不善的目光,阡陌的心慌了一下。

“进帐来,寡人头有些沉。”楚王冷冷道,转身而去。

阡陌心情忐忑。

跟着楚王回到帐中的时候,她一语不发,瞅着楚王的背影纳闷。这个人,脾气让人捉摸不定,她小心翼翼,唯恐什么时候又把他惹得拉下脸。

寺人过来,为楚王更衣。

阡陌站在一旁,眼睛看着别处。

待他在榻上躺下,阡陌走过去,拿起他的手探脉搏。

“那剑,是寡人继位时所铸,用了楚国最好的工匠。”楚王忽而道。

阡陌讶然,片刻,意识到这话是对自己说的,瞅过去,只见楚王半闭着眼,“它曾伴寡人杀敌,从未割过草。”

这是在向她解释?

阡陌愣神片刻,点点头,过了一会,忍不住道,“可我以为,器在于用,不在于途。”

“嗯?”楚王睁眼,瞥了瞥她,“何解?”

阡陌道:“凡器,以用为本。大王的剑,先是利器,而后为剑。大王用来杀敌,我用来割草,皆为所用,并无谬误之处。”

楚王脸上露出诧异之色。

“无礼。”片刻,他道。

阡陌瘪瘪嘴角,就当自己又对牛弹了一回琴,探完脉搏,把他的手放下。

“大王说头沉,有多久了?”她岔开话问。

楚王却不答,若有所思,“方才那话,谁与你说的?”

“我祖父。”阡陌回答,伸手去摸他的额头。手刚碰上,寺人进来通报,说鬬椒来了。

楚王应了一声,起身,阡陌忙退到一旁。

“大王,臣请战!”鬬椒进来,便郑重十足地向楚王一拜。

楚王看着他,颇有些无奈。

平心而论,鬬椒此人,武力卓越,王室却也算恭敬,楚王对他还是有所倚仗。但是此人有时太骄狂,好与人争功,前番楚王派庐戢梨领前军攻庸国,鬬椒已是不满,此番请战,便是又本着一争高低的心。

“寡人已决,司马不必再论。”楚王道。

鬬椒急道:“大王亲自率师伐庸,临门而逃,传出去,岂非令人耻笑…”

“鬬椒!”楚王突然作色,喝道,“尔莫非忘了先令尹之言!王命在此,尔敢不遵?”

他声色俱厉,阡陌也被吓了一跳。

鬬椒面色一变,气势敛起,忙伏跪,“臣不敢!”

楚王看着他,少顷,神色缓下些。

“司马之意,寡人心中知晓。此番出征,司马功不可没。”他说,“攻庸之策,乃寡人与众臣议定,上下同心,方可功成,司马可明白?”

鬬椒面色不定,却未再异议,向楚王一拜,“臣明白。”说罢,再拜,起身告退而去。

楚王看着他离开,待得那脚步声不见,一口气哼出来。

未几,他看向旁边。

目光仍带着锐色,阡陌与他四目相对,莫名打了个颤。

“怎不摸了?”楚王面无表情,重新躺下,“快摸。”

第19章

楚王没有再前进,令楚师在句澨驻扎下来,静候消息。

四周的山野杳无人烟,高大的树木可以遮蔽所有的踪迹,楚人本生于山林水泽之间,并不惧怕这样的原始环境。

他们驻扎下来,砍树搭造临时的房屋,简易的木棚,就像铜山里看到的那些一样。他们粮食短少,这林子则像个天然粮仓。每天,出去打猎的士卒都会扛回来各种猎物,鹿、野猪还有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动物。阡陌吃着烤熟的肉,心里猜着这是哪个级别的保护动物。

楚王虽然刚生过病,却也能露两手。阡陌看到他拿着弓箭去湖边走了一趟,回来时,从人提着几只肥大的野鸭。

而荚也是个人才,能够在树上揪下一条蛇来,熟练地剥皮,扔陶鬲里做汤。他大方地端来请阡陌喝,阡陌一脸畏惧地跳开,荚奇怪地看着她,表情有些受伤。

楚师之中,最弱的,大概就是阡陌。

她没有任何的捕猎技能,而且对所有的虫子和两栖动物有着天然的恐惧,曾经被一群抬着青蛙腐尸经过的蚂蚁吓得哇哇大叫。

周围人对她这个样子匪夷不已,一个调皮的士卒,还故意把毛毛虫放在她的衣服上,等阡陌发现的时候,已经爬到了领口,吓得她几乎哭了起来。

楚王听到声音,从帐中走出来,看着她眼睛红红地躲在荚后面的样子,又无奈又好笑。那名士卒未曾想会惊动楚王,被他的目光扫过,连忙伏地求饶。楚王说了句“下不为例”,让看热闹的众人散了。

“你不是说你从南方来么,怎么比楚人还怕虫?”回到帐中,他问。

阡陌不知道怎么解释才好,只能干瞪眼睛。

楚王已经习惯了这个女子诸多解释不清之处,也不管她,让她去端些水来,自己坐到榻上。可没多久,当他再将目光瞥过去的时候,却发现她总挠脖子。

“怎么了?”他问。

“无事。”阡陌说着,停住动作。

楚王没有理会,忽而伸手,将她的下巴抬起。

阡陌一惊,正要躲开,楚王低低道,“勿动。”

他一只手轻轻拖着她的下颚,另一只手将她脖子上宽大的衣领翻开些许。果不其然,那里有一片微微的红肿。

手指干燥,带着微温。阡陌愣了愣片刻,将目光斜去,只见他神色专注,阳光透过帐顶,落在那双锐气十足的眉眼间,竟有些温和。

“可觉刺痒?”他问。

阡陌点点头。

楚王没说下去,道,“寺人渠!”

寺人渠听得召唤,连忙入帐,“大王。”

“你不是带了虫药?取些来。”

寺人渠看看阡陌,应下,未几,将一只小盒子呈上。

楚王打开,用手指沾了一点药膏,正要给她抹上,阡陌忙道,“我自己来。”

“不可,你手上不定也沾了虫毒。”楚王淡淡道,说着,将药膏抹在那片皮肤上。

阡陌只觉凉凉的,片刻,那刺痒的感觉消退了许多。

楚王收回手,接过寺人渠递来的巾帕,擦擦手指。

阡陌看着他,片刻,小声道,“多谢大王。”

楚王没有答话,过了会,从榻旁取来一把短剑,递给她。

阡陌讶然,接过来,发现正是楚王收回的那一把。

“此剑你还是收好。”他说,意味深长,“寡人发觉,你除了治瘴疫,什么也不会。”

夜幕降临,庸国的方城之中,烛燎明亮。

殿上,庸伯亲自将美酒赏赐给出战有功之人。乐歌靡靡,臣子们环坐殿上,一边欣赏着舞人的姿态,一边谈论着战事,言笑晏晏。

楚人伐庸,庐戢梨领楚师攻打庸城,多日不下,还被庸人俘虏了左司马。而后,楚人撤兵,庸人追赶,相遇七次,楚人都战也不战,仓皇而逃,让庸人志气大长,得意十分。

“楚人不足虑!”一位上卿笑道,“楚人大饥,千里奔袭而来,早饿得无力,何以破庸!”

“我听闻,楚子还染了瘴疫?”

“正是,天帝亦助庸人灭楚!”

“那些楚人逃窜得如野鼠一般,想来就是要回去给楚子奔丧!”

众人哈哈大笑。

下首,却有一人未笑,坐在席上喝着酒,若有所思。

“仓谡,”旁人端着酒来笑道,“你追击楚人,三追三捷,来饮一杯!”

仓谡却没有答话,看向庸伯,忽而起身。

庸伯正与臣子们谈笑,见仓谡走过来,笑道,“仓谡,你立了大功,寡人如何赏你?”

仓谡向庸伯一拜,道,“臣请国君遣师,兵分三路,一守西北,一守东南,一追楚人,扫清后患。”

庸伯与众人讶然。

“楚人已退。”庸伯道。

“楚人虽退,其力仍在。”仓谡道,“楚人此番来伐,激战最烈之时,乃在攻城,据臣所观,其师并未重创。而后,楚人逃遁,数次相遇,皆未与我交锋。几番交战,楚师并无损伤,国君须谨慎才是。”

“大夫过虑,”一人道,“楚人若非不敌,为何要逃?”

“就是,大夫不曾听闻,楚子都得了瘴疫,说不定已经死了!”

庸伯看着仓谡,让从人取来一杯酒。

“卿为国操劳,忠心可嘉。”他说,“如今楚人已退,亦有裨人、倏人、鱼人追击,卿不必忧烦,饮酒观舞去吧。”

仓谡见庸伯无意再听,只得接过酒,行礼谢了,仰头饮下。

第20章

河水静静流淌,追击楚人的蛮军泅水渡河。对岸安静十分,楚人渡水留下的浮木等物还留在岸边,横七竖八,地上留下纷乱的脚印,似乎逃走并不久。

蛮人们偱踪追赶而来,志气满满,循着脚印和乱草的痕迹继续追去。丘陵起伏,草木茂盛,地上,散落着楚人的旗帜、行囊等物,蛮人们一路拾掇,越发兴起,走入一道山壑之中。

突然,号角声响起,箭雨从两边的山丘上落下来,蛮人们大惊,想躲避,却无大石高树;想还击,两边山上树木茂密,根本看不清敌人在何处。

山谷中哀号遍地,酋首们慌忙之下,连忙大喊后撤。

楚人为伐庸而来,却一路诈败,士卒们早就攒了一肚子气。鼓声响起,士卒们从山坡和密林中冲出,蛮师各部纷杂,各自为政,本无统领,突然遇楚人反扑,本已混乱。又兼楚人占尽地势之利,竟无还手之机,处处被动。山壑中留下大片蛮人尸首,负伤者在地上哀嚎,血染红了溪水。

追击楚人的数千蛮师,最后只剩下二三百人,仓皇逃回。

庐戢梨正要下令去追,楚王却令停下。

“穷寇不足追。”说罢,他看看山壑,“清点死伤楚人,送往后师,莫遗漏。”

消息飞传,鬬椒和子贝得令,立刻分两路进攻庸国。

庸伯在醉梦中被人叫醒,才穿好衣服,已经被告知楚人连下二百里之地,秦人、巴人亦援助楚人,联军会师,离方城不过数十里。

庸伯大惊,命令火速召集诸蛮,共同抗楚。

可是使者才出城不久,又匆匆回来,禀报说诸蛮为联军声势所慑,已投靠楚人。

昨夜还歌舞升平的大殿上,登时人心惶惶。

庸伯坐在案前,脸色发白。

天空浓云密布,没有一点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