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阡陌惊喜地问,“你愿意让他做我的家臣?”

楚王不答,强调,“他须得先寻出真凶。”

阡陌却似乎没有在听,皱皱眉,“我觉得以他的能耐,能去朝中做大夫更好。”

楚王听得这话,拉下脸,“得寸进尺。”

这话他是跟阡陌学的,阡陌听了,笑嘻嘻。她重新抱着他,把头靠在他的怀里,“我只是觉得,仓谡对你会有大用。”

楚王的心里暖了暖,但不大相信,“真的?”

“真的。”

楚王的唇角弯了弯,却道,“那也不可凭空就去做大夫。”

他挠挠她的头发,“你知晓朝中的大夫都是如何来历?谁不是出身国中的贵族世家?仓谡一个降国的大夫,曾与楚国为敌,又无半寸功劳,我要用他,也总须经得起人说。”

阡陌愣了愣,她倒没有考虑到这一层,想了想,亦觉得有理。她见过的那些官署中的人,从最高的令尹到最小的士吏,的确都有来历,而能成为大夫的人,比如伍举和苏从,无一例外都是世家子弟。

楚王像现在这样肯吐露出真实的想法,十分少见。阡陌心中有些奇异的感觉。他先前跟自己说“内外有别”,而现在,他接纳了她的想法,还语重心长地跟她谈事业经,算不算得在让步?

楚王发现她一直不说话,勾起她的下巴,不满地说,“睡着了么?”

阡陌嗔笑地瞪他一眼,拿开他的手。

“我在想事。”

“何事?”

阡陌微微弯起唇角,手攀在他的脖子上,双眸泛光,“在想如何奖赏你。”

楚王一怔,忽而目光灼热。

“哦?”他的手将她抱紧,“如何奖赏?”

阡陌笑而不语,吻吻他的唇,却道,“可我困了…”

“不许困!”楚王又好气又好笑,报复地掐一把她的腰,将她打横抱起,朝帷帐后面走去。

外面有侍婢听得动静,想进去看看要不要服侍,却被拉住。

“莫多管闲事。”旁人一脸暧昧地笑,将殿门掩上。

烛火微动,透在窗棱间的薄绢里,似乎夹着人的低语轻吟,缱绻不尽。

司败虽然搜出了越姬宫中的铜符,可此事并没有得到多大的进展。

他们的物证只有铜符,而越姬性情刚烈,抵死不认。据查,这铜符确是越姬宫中之物,有数枚,平日都是寺人宫人所持。而这枚铜符的主人,是一名侍婢,她被羁押的时候,吓得面如土色,只道此符已经失落多日,她唯恐越姬和宫正怪罪,故而隐瞒不报。

而越姬自从进了囹圄,也一直情绪激烈。她时而大骂,说有人要害她,时而又说要见楚王,吏人呵斥,她却哭得更厉害。

事情胶着,司败头疼不已。所以,当他听说楚王派了专人来查问,如释重负。

待得见到仓谡,他又有些诧异。

这个叫仓谡的郎中很年轻,看模样和口音,都不像楚人。司败不知他来历,但既然是楚王指派,他不敢小觑。

仓谡并没有要求去见越姬,却首先让吏人带他去看那搜到铜符的地方。

那是一处破旧的宅子,并不难找,就在离市井不远的巷子里。

仓谡四处看了看,这里翻翻,那里拣拣,颇为仔细。

一旁的吏人看着,忍不住道,“郎中,这屋宅,我等已搜过,刺客之物如今都在司败府中。”

仓谡看看他,道,“刺客之物,只有衣衫和那铜符么?”

“正是。”吏人道,“我等问过周遭人家,只说这屋宅是一户郢人的,久不居此地,空置而破败。那刺客几人藏得十分小心,周围并未察觉动静,也不知他们何时来此。”

“那些刺客当场被杀,尔等又如何寻到此处?”仓谡问。

“那是士卒收尸之时,有一围观的走街贩货之人说,曾见一名刺客在这宅中出入。”

“哦?那贩货之人何在?”仓谡紧问。

吏人有些为难之色,道,“当时寻到了此处,那人说还须赶在闭城之前回家,便离去了。”

仓谡目中忽而有些亮光,微微颔首。

吏人道,“郎中若还要再搜,那发现衣衫和铜符之处就在屋内…”

“不必。”仓谡却道,望望天色,“回去吧。”

吏人讶然,不解,“可…”

“此处并非刺客落脚之所。”仓谡冷笑,“这衣衫铜符,亦不过圈套,尔等被诓了。”

风自天边而来,刮在脸上,有些寒冷。

郑姬服侍了穆夫人睡下,从延年宫出来,不禁捂了捂身上的厚袍子。

她今日穿了的是新衣,穆夫人的冬衣,布匹还有剩余,看着颜色鲜丽,便赐给郑姬,让她做一身锦袍。虽然楚王就不曾来后宫,但姬妾们的食物和衣料并不曾短缺,夏去秋来,如今入冬,每一季都会有新的衣料赐下来给她们做衣服。

但是穆夫人赐的,与别人就是不一样。寻常姬妾们所能寄望的,只有楚王,而郑姬有穆夫人。同是失宠,郑姬的运气明显要比别人好许多。她能感觉到,那些又羡慕又妒忌的目光,又回到了自己的身上。

对于这一切,郑姬室中谦恭而温和,恰如从前得宠时一样。但她从不会因此而放弃穿美丽衣服的机会,便如此时。

她立在车前,搭着侍婢的手,缓缓登车。朱红的衣缘映着她姣好依旧的面容,发髻梳得一丝不苟,风姿动人。任谁也不会觉得,她已经失宠,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楚王的面。

驭者待她坐稳,扬鞭驱车。马车缓缓走起,才前行一段,前方忽而出现了一个人。

“郑姬请慢。”他行礼。

驭者一惊,忙将马车停下。郑姬被颠得几乎坐不稳,皱眉看去,却见是一个郎中打扮的人。

“尔乃何人?”旁边的寺人斥道,“竟敢冲撞郑姬车马!”

那人神色平静,“我有事,欲问于郑姬。”说罢,亮出手中的铜符。

那是司败府的错金符,郑姬看到,心中微微一震。

寺人正要再说,郑姬出声止住。

“你欲问何事?”她看着仓谡,开口道。

“无他,奉司败之命,问些越姬之事。”仓谡抬头道,“未知可否。”

郑姬目光淡淡。

“即是司败之命,有何不可。”她声音柔软,缓缓道。

第79章

驭者将马车停靠在一处树荫下,郑姬仍坐在车上,看着面前这个看上去彬彬有礼的人。

“郎中欲知何事?”她问。

“越姬之事,想必郑姬亦知晓。”仓谡道,“司败闻知郑姬与越姬平日相善,遣我来问一问,以郑姬之见,越姬可是那贿凶行刺之人?”

郑姬的脸上露出不忍之色,叹口气。

“越姬出这般事,我亦是始料未及。她平日虽骄纵些,却未做过狠毒之事。”说罢,她低头,轻拭眼角。

仓谡又道,“越姬供称,近日都在穆夫人宫中,不知可有何不寻常之举?”

“不寻常之举?”郑姬想了想,摇头,“并无不寻常。虽时而神色不安,可刚刚禁足出来,亦是情理之中。”

“禁足?”

“正是。”郑姬目光平和,“越姬曾冲撞樊姬,以致大王发怒,将她禁足。”

“哦?”仓谡似乎颇有兴趣,“越姬为何冲撞樊姬?”

“越姬从前,颇受大王恩宠。而大王得了樊姬之后,再不曾临幸他人,越姬一直心有不甘。”郑姬缓缓道。

仓谡颔首,却忽而话锋一转。

他看着郑姬,意味深长,“子亦受大王盛宠,却似未曾怨恨樊姬。”

郑姬一怔,忽而觉得此人虽语气和善,那目光却明亮得教人莫名心虚。

“怨恨作甚。”郑姬转开目光,轻声道,“我等一切皆大王所赐,有宫室可居,有仆婢可用,已远强与他人,有何可怨恨?”

仓谡道:“如此。”

他向郑姬一礼,“多谢郑姬,在下多有叨扰,告辞。”

郑姬有些诧异,见他要走,忽而道,“且慢。”

仓谡回头。

“未知越姬现下如何?”郑姬顿了顿,道,“穆夫人与我,皆是担心。”

“越姬仍在囹圄之中。”仓谡道,“还未定罪。”

他向郑姬点头一礼,转身而去。

郑姬坐在车上,若有所思,目光有些微不定。

“郑姬,回宫么?”旁边的寺人问道。

郑姬看看他,收回视线。

“回宫。”她端正坐好,神色如常。

仓谡离开延年宫之后,乘上马车。他想了想,望向高阳宫的方向,却令驭者往高阳宫去。

他如今的官职就是郎中,身上有符印。守宫的卫士虽不认得他,但看到符印,还是入内通报。

仓谡立在车前,高瘦的身形,在太阳底下显得有几分桀骜。面对周围人投来的好奇目光,他不躲避,也不回应,只看向宫殿四周的高墙。

白的宫墙雪雕玉砌一般,宫殿的屋檐,宽厚而不沉重,饰以彩绘,四角轻盈上扬,如同羽毛华丽的大禽展开的翅膀。

这就是楚国的宫室,与庸国的宫室风情迥异。

几个月前,庸人做梦都想领着大军来到,将它焚毁,踩在脚下。

可是几个月后,只有他站在了这里,作为一个郎中。

仓谡行事,一向不喜欢计较得失,唯一让他感到后悔的,只有子闵的死去。他也并不会为什么事执着,他会去帮助伯崇,亦不过是为了给子闵报仇。而自从他找到了子闵的墓,他觉得,有什么变了。

他只欠过两个人的情,一个是子闵,可他已经死了。

另一个,就是那个如今被他们称作樊姬的女子。

仓谡觉得,要是子闵知道他主动去要求做一个女子的家臣,大概会以为自己喝醉酒听错了,然后嘲笑他吧?

想到子闵的脸和语气,仓谡的唇角露出一丝苦笑,心中却是平静。

这时,一名郎中走出来,说宫中有请。

仓谡颔首,整了整衣冠,昂首入内。

阡陌在高阳宫中并不闲着。年末将至,司会府和各处仓府忙得鸡飞狗跳。经过苏从的再三劝说,楚王终于同意让阡陌帮忙。

不过,因着刺客的事,他不许阡陌离开高阳宫。司会只好令人将计要送来,请她核算。

阡陌正忙着,楚王下了朝回来,一脸喜气。

“明日穿戴漂亮些,”他坐到榻上,一把将她搂过来,吻吻颊上,“明日宝鼎入社,与我去观祭。”

阡陌讶然,想起来,蚡冒之鼎原本就是要安放到大社去的,明天正是卜问好的日子。

楚人好巫,楚国的祭礼一向隆重热闹,阡陌也很想去看。但她想到自己的身份,有些犹豫。她跟楚王还没有正式成婚,现在住在高阳宫里,已经招人议论,再跟他一道参加祭礼,阡陌担心太招摇。

她把自己的顾虑说出来,楚王却不以为然。

“你道楚人像中原诸姬那般迂腐,凡事要论个名位?”他捋捋她的头发,“国人都知晓宝鼎得以出水,是你的功劳,若你去不妥当,还有何人妥当?”

阡陌讪然。她从寺人渠嘴里知道,自己献策捞鼎的事已经传得人尽皆知。她一直怀疑这是楚王有意为之,如今看来,九成不假。

正说着话,寺人来禀报,说仓谡求见。

二人皆是讶然。

“他来做甚?”楚王脸上的笑容随即淡下。

“说是为刺客之事。”

听得如此,楚王有些犹豫,看看阡陌。

阡陌这两日也想着此事,心中一动,对楚王说,“莫非有进展?”

楚王虽不情愿,还是让寺人将仓谡召入。

天气虽冷,太阳却是大。

仓谡还未进殿,就看到了坐在榻上的阡陌。

当然,还有楚王。

见仓谡来到,阡陌露出微笑,楚王则是一贯的面色无波无澜,只在他到近前的时候,才将目光扫来。

仓谡规规矩矩地行礼,“拜见大王,拜见樊姬。”

他就算低头也中气十足,楚王的嘴角撇了撇,看看阡陌,少顷,淡淡道,“免礼。”

阡陌瞅他一眼,问仓谡,“郎中来见,未知何事?”

“乃为樊姬先前遇刺之事。”仓谡道,“大王令我细查,有些疑问,须问于大王与樊姬。”

“有何疑问?”

仓谡正襟危坐,“请问大王,当日大王令人往宫中接樊姬,可是临时起意?”

楚王讶然,片刻,答道,“正是。”

“未知大王下令之时,身旁有何人?”

楚王想了想,有些不耐烦,“当时江边杂乱,寡人如何记得许多。”话才出口,他忽而想起,自己当时下了马车去找苏从,身旁的人…

“郎中何意?”阡陌似乎想到了什么,忙问。

“臣以为,此事与越姬无干。”仓谡道,“所有证物,皆不足证越姬便是主使。其一,那寻得铜符的宅院,若是刺客落脚之所,再是隐蔽,也必有起居生活之迹。而臣在宅院中搜寻,皆是陈年旧迹,可见那些所谓刺客之物,不过匆匆弃于此处。其二,越姬若杀樊姬,其险之大不言而喻,无论成败,必受追查,又怎会将铜符这般显眼之物留下?”

阡陌沉吟,道,“我亦觉有疑。”说罢,她看看楚王,“我所乘车马,四面封闭,只有卫士从人知晓我在其中,而刺客如何得知是我?或许那些人,要杀的并非是我。”

“不,他们要杀的,正是樊姬。”仓谡断然道,“那越姬之物,便可足证。近日与越姬仇怨最大之人,便是樊姬;杀樊姬,而将越姬替罪,亦正是适合。”

阡陌目光定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