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夙夜思念,却连大王一面也见不得…

…我有何过错!那是她们该死!

他沉思良久,深吸一口气,却忽而道,“你我方才在说郑姬,这些与郑姬何干?”

阡陌愕然。

楚王看着她,面色不善,“什么家人,你又想着离开我,是么?”

阡陌急道,“我不是此意…”

“那是何意!”楚王不容辩驳,“你就要当楚国夫人,却还在想这些乱七八糟的!”

他将她一把抱住,咬着她的脖子,发狠道,“什么日后,什么各自放开!你嫁给我便是我的人,想都莫想!”

那怀抱紧紧的,双臂似铁箍,好像急于抓住什么。

阡陌没有反驳,露出苦笑。该说的已经说了,往后如何,便是看他们二人。

她反抱着楚王,吻吻他的脸颊。

“好。”她轻轻道。

隔日,楚王一早上朝去了。

没多久,司败府传来消息,说郑姬昨夜在狱中自缢而亡。

这个结果,阡陌面色一变,可在寺人渠看来,却是意料之中。

“她不自裁,还待如何?”寺人渠道,“她从前在后宫中何等风光,连郑伯都派人从郑国来探望。她犯下此等罪过,死则腰斩,生则降为罪婢,还不如自裁体面。你看,大王待你多好,有人想对你下手,他便即刻挖出来处置,啧啧…”

阡陌默然。

她继续整理着司会府的文牍,一块一块排好,分析计算。

此事至今,可谓圆满,水落石出,凶手伏法。但这毕竟不是什么令人高兴的事,阡陌并不觉得多么畅快。

寺人渠察觉,问,“你还在可怜郑姬?”

可怜么?

阡陌摇头,“她行事时,便该料到有今日。”

呃?寺人渠结舌,这时,却听阡陌问,“越姬如何?她回宫了么?”

“据说是回宫了。”寺人渠道。

这时,一名侍婢从外面匆匆进来,“樊姬,后宫中出大事了!”

她望着阡陌,神色兴奋,“大王下令,要将后宫姬妾都遣散呢!”

第83章

郑姬谋害樊姬的事,刚刚传开,不久之后,她自缢的消息又传来。

接二连三,后宫众人惊异之余,议论纷纷,各怀心思。而不久之后,楚王遣散姬妾的命令传来,姬妾们这才明白出了何等大事。

一时间,后宫中如同秋风扫叶,哀戚一片。

宫正忐忑不安,原以为会有许多人上门来哭诉,出乎意料,却寥寥无几。

楚王的姬妾,论起来不过十几人,他一向厚待,每人的赏赐都不少。楚王告诉她们,这些赏赐皆可带走。若想留下,可以担任女官之职,婚嫁自便;若想回乡,楚王亦会派人将她们送回去。

楚王没有子嗣,亦许久不曾驾临后宫。姬妾们都知晓这般境况,与其吊在后宫守寡一般,倒真不如另寻他途,趁着年轻貌美,也能结一门好亲事。

来哭诉的姬妾,倒也不是不愿走,而是看着越姬的赏赐多,心中不平。过来说既然都是一样的姬妾,便该所有赏赐均分。

宫正岂不知这些人的心思,凉凉道,“赏赐都是大王给的,宫中有册可依,若嫌少,可自去禀报大王。”

那姬妾被这话堵住,只得悻悻而去。

此事,楚王做得不动声色,等到传开的时候,已是尘埃落定。

有宗室中的老人和大臣去见穆夫人,向她问及此事。穆夫人经了郑姬之事,对此意兴阑珊。

“大王将婚娶,他的事,他自会操心。”她淡淡道。

晋卿赵穿使楚,接连几日,楚王都忙碌十分。

阡陌并不扰他,听说了后宫之事,也暂且忍住,不到最终结果出来就不主动问。

没想到,这边的动作十分快。几日后,宫正来到,将各人的去留禀报一番,阡陌才终于相信,楚王真的把姬妾都遣散了。

“为何?”她问楚王,有些结巴,“我那日所言,并非此意。”

楚王看着她,那双眸光润,闪烁着惊喜。

“放心,不是为你。”楚王却道。

阡陌一愣。

楚王叹口气:“不过是看太宰年末送来的王宫出入之计,后宫姬妾仆婢,光每日膳食便是大数。她们占着宫室,无所事事,我供奉衣食,还得不到半分伺候,着实太亏…”

阡陌知道他又在捉弄自己,哂然。

“也是。”她似笑非笑,捏捏他的鼻子,却目露凶光,“反正你我成婚之后,还有媵妾,后宫空出来正好。”

楚王捉住她的手。

“不会有媵妾,你不知晓么?”

阡陌目光定住。

楚王撇了撇嘴角,报复地捏捏她的脸,“你以为游聃父有多大脸面?樊国的司徒,放到别处也不过区区大夫,谁会为他家嫁女陪媵?樊君还是周王?”

阡陌有些不可置信,想了想典籍里说的那些陪媵的规矩,“可游氏宗族中不是也要陪媵么?”

“游氏?”楚王有些不满,昂着头,“你以为我是何人,嗯?我一个国君,哪家小宗想给我送媵便能送。”

阡陌啼笑皆非,心中却是软软的,有什么撩着,说不出的感觉。

她心里很明白,这个时代,别人送不送媵的标准,根本不是看阡陌,而是看楚王。别说樊君,就连周王室恐怕也会籍着游聃父是王室后代这一点表示表示。还有楚王父亲曾经联姻的国家,虽然此次婚娶与他们无关,但为了不断亲,也会送媵。

而楚王说谁也不要…

阡陌知道,他这样做,必然是惊世骇俗。

看着他那副不可一世的样子,阡陌头一次不想腹诽,那眉眼和神气,所有的一切,落在眼里都是那样的温暖。

楚王看阡陌神色复杂不说话,有些诧异,正待再开口,忽然,阡陌抱住他,把头埋在他的怀里。

“侣…”她声音低低,哽咽里带着激动,“你怎这般好…”

她难得说这样诚服称赞的话,楚王听着,竟有些不太习惯,老脸一热。

他摸着她的头发,笑意深深,嘴上的语气却是无奈,“我也是无法,谁教我要娶的是个妒妇,还同我说什么将来若是不爱便各自放手。娶得这般艰难,总要做得小心些,留着过多几年才不吃亏。我已同樊君游聃父说好了,那些媵啊美人啊,权且留着,待我将来真的被弃了,再送过来…”

话没说完,他的手臂突然被拧了一下。

阡陌抬起头来,一边擦着红红的眼睛一边瞪他,嘟哝道,“你敢!我会把你拖到鹤发鸡皮才不要你!”

楚王笑得痞痞,志得意满地搂着她,“那是最好,能过到鹤发鸡皮也不错了,那时反正你也走不动了,正好陪我这老叟搬到渚宫去,无事便拜拜神逛逛苇海…”

阡陌听出这话里的促狭意味,脸登时红起。

楚王却愈加觉得她可爱,亲一口上去。

二人交首缠绵,殿中的服侍之人皆习以为常,笑着轻轻离开。

“待你我成了婚,便再去一次太一之宫,如何?”楚王吻着阡陌的耳垂,低低道。

阡陌只觉热气烧透了脸,含糊地应了一声,却忽而记起一件事来。

鹤发鸡皮,历史上,楚王的寿命是多久?

她想了想,并不太确定。只记得爷爷曾经感叹,要是这位楚王再活久一些,楚国的未来或许大不一样。

“方才那话,你再说一次…”楚王忽而道。

“什么话?”阡陌问。

“你说我怎这般如何…嗯?”

“不记得了。”

“…”

“啊…别挠我,哈哈哈…侣…”

烛影之中,缱绻一室。

滴漏如泪,一点一点,将欢愉的时间衡量。待得一切平息,榻上,疲惫的二人裹在厚实的锦被里,相拥而卧。

耳边传来楚王沉稳的呼吸声,似乎已经睡得踏实。

阡陌却一直睁着眼,想着那个似虚幻又真实无比的问题。

未来…

她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书上对他死因的记载,爷爷也从来没有提过。这个问题,她以前也曾思考过,亦是无解。而今天,楚王向她描述起一起老去的愿望,这件事忽然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在意。

阡陌抚着楚王的鬓发和脸颊,手掌间,触感细腻而真实。

她的心隐隐跳着,寻不到答案,手拥在楚王的手臂上,忽而用力。

“嗯…”楚王在梦中哼了一下,“又要走…”说罢,将她搂紧些。

阡陌没再动,心中长叹,凑过去吻吻他的额头,躺回来,闭上眼睛。

相较于阡陌居住的年代,楚国的冬天并不算寒冷。

楚人敬畏鬼神,岁首的祭祀隆重而热闹。楚王几乎每日都要亲自祭拜鬼神,大小不一,种类繁多。而大部分时间里,阡陌待在高阳宫中,烧得红红的炭火驱赶了殿中的寒气,她帮司会府分担的工作量,让司会亲自上门来感激了一番,说这是府中众人第一次不用加班过上正月。

冬去春来,在农人准备开耕的时候,楚王的婚礼也正紧锣密鼓。

楚王和阡陌的生辰早已在太一之宫卜问过,是大吉。樊国在楚国的东北,亦与从前卜尹所得相吻合。充作媒人的上卿,频频往来于楚国和樊国之间,按六礼的程序一一完成。

阡陌已经跟着游聃父归了宗,楚王甚为大方,给游聃父送去的聘礼丰厚,足有几十车。而从樊国送来的礼册上看,游聃父为阡陌准备媵器和财帛都不少,据寺人渠说,能赶上一个国君女儿的标准,可谓给足了面子。

但随着双方商议深入,一个问题很快提出来。

樊国嫁女,楚王亲迎之时,理应派人从樊国将新妇接过来。可是如今阡陌在楚国,这个亲迎,是去樊国还是不去?

连尹、宗伯与媒人商议,都感到事情重大,来请示楚王。

“去,怎可不去。”楚王当即道,“亲迎乃六礼之重,若不往樊国迎娶,他人又该说楚人蛮夷不识礼。”

众人愕然,面面相觑,“那…要将樊姬送去樊国?”

“自当如此。”

“大王令婚事莫拖延,若本月便将樊姬送往樊国,下月便可亲迎…”

“何必麻烦。”楚王将一份宋公被弑的奏报放到案上,唇角弯了弯,目光深远,“既是寡人婚娶,自当诚意十足。下月,寡人与樊姬,亲自往樊国一趟便是。”

第84章

仓谡将刺客之事查清,楚王亦践诺,许他去做阡陌的家臣。

阡陌却不愿意。

她觉得仓谡是个不错的人,也一直觉得能够得到他的帮助是很幸运的事,但是这样的关系,她比较愿意建立在朋友或者雇佣的基础上,而不是家臣。家臣与主人之间,是绝对的从属,阡陌从未想过自己也会有这样的待遇,更不敢期望要仓谡这样的人来做自己的家臣。

听到她推却的消息,仓谡立刻来见。

“我已查清刺客之事,大王亦已应允,何故又不成?”他皱眉问。

“大王应允是大王的事,我从未答应过。”阡陌道,看着他,心平气和,“仓谡,我问你,你若不是我的家臣,那刺客之事就不会去管,将来也不会帮我了么?”

仓谡思考了一下,随即答道,“不,我仍会帮你。”

阡陌颔首:“那么是否家臣,又有何异。”

她笑笑,认真地说,“仓谡,你出身贵族,亦有大才,何必屈人名下?我实在受不起。”

仓谡沉默片刻,却问,“你一直希望我留在楚国,是么?”

阡陌点头,忙道,“是。仓谡,以你的能耐,在楚国会比别处施展更多,故而我希望你…”

“若你不收我,我便只能往别处。”仓谡冷静地说,“我只为你效力,不会为楚人。”

阡陌讶然:“我亦在楚国,为我效力与为楚人效力何异?”

仓谡昂首:“你是你,楚人是楚人,我与楚有仇,宁为家臣。”

阡陌无语,明白过来。

弯弯绕绕,说到底,还是死要面子,不愧是士卿阶层啊…

正式收仓谡为家臣,按礼也有程序。卜尹贞问了吉日,当天,仓谡沐浴更衣,冠带齐整,到高阳宫向阡陌行贽见之礼。

阡陌也穿得十分正式,她头一次作为主人办这样的仪式,紧张不已。仓谡向她叩拜,以玉帛为贽,双手奉上。阡陌收下,按着旁人的指引,将玉圭衣冠等物赐给仓谡。

寺人渠充任傧者,将仓谡为家臣之事写在帛上。

楚王坐在边上,神色平淡得事不关己一般,却屁股也不挪一下,一直坐到礼成。

阡陌觉得楚王对仓谡的才能虽然认可,看法却没有多大变化。仓谡说服她收为家臣的那些理由,阡陌并没有告诉楚王,可楚王心底似明镜一般。当阡陌跟他商量仓谡做了她的家臣,该安排他做什么的时候,楚王瞥她一眼,淡淡道,“他不是聪明么,既辩得奸佞,又只肯服侍于你,便刖去双足,做夫人宫的阍人好了。”

最终,楚王真的让仓谡去了夫人宫,不过并非阍人,而是掌宫卫。不过阡陌还不是夫人,且一直住在高阳宫,仓谡虽然做了家臣,面也见不上几回。

去樊国的事一直在准备,天气转好之后,楚王卜定了出巡北境的日子。

虽然楚王此行的目的,其实是想亲自送阡陌去樊国。但临行之前,阡陌却见他每日忙碌,召见这个召见那个,说的都是宋国、晋国的事。

阡陌知道些原委。前不久,宋国的公子鲍杀了兄长宋昭公,自立为国君。晋国得知后,即刻联合了卫、陈、郑,意欲伐宋。

这个事件,阡陌对史书中的记载没什么印象,但是听到他们提起晋国的赵盾,她却是知道的。

赵盾是晋国当今最重要的实权人物,风头盖过晋侯。他位高权重,政治头脑亦十分出色。在他的治理下,晋国始终保持着强国的势头,是楚国北方最大的敌人。

阡陌打听了赵盾的年纪,据说已经垂垂老矣。她不知道此人的卒年,但知道一些后来的事。权臣有权臣的风险,著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就是发生在他死去之后,他的儿子都被杀死,全族只剩下一个刚出生的婴儿。

不过后事毕竟是后事,楚王现在面对着的这个活生生的赵盾,是个不能小觑的人物,阡陌记得爷爷说过,楚庄王这辈子若说有什么对手,那无疑就是赵盾。

楚王自继位以来,虽然没有正式跟赵盾交过手,但是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跟此人斗智斗勇几十年,对于他,楚王并不陌生。阡陌以为,楚王会很讨厌这个人,但出乎意料,当她问起赵盾的时候,楚王回答时的语气却十分平和。

“襄公为君建树无多,我以为其最英明之事便是用了赵盾。”楚王说,“若无赵盾,晋国无今日。”

阡陌有些诧异,道,“楚人在赵盾手上吃了许多亏,你不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