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三年不归

三郎跟着她回了山阳城,楼云在船上时就和季家姐弟商量起了订期的事情。

如今还是四月不到,但季青辰既然都没说什么,季三郎就觉得楼云订下半年后的婚期也不算太仓促。

等她从金阁寺回来就成亲。

男女两家先把事情商量好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走场面。

楼云这还是第一回订亲,又是山阳城的主官,鞭炮在军衙门大街上放得震天响,一直响到了城北聚义坊的季府。

张学礼带来“请期”的雁礼自然厚重,把劳四娘笑得合不拢嘴。

她连忙就向季府后院里去报喜。

“大娘子,张大人已经到府上了。和三郎订下了十月初八的婚期。”

这本来就是季青辰和楼云商量好,但这时她收了契丹巨商述律元再次上门送来的贺礼。

她心里去山西金阁寺的盘算却还不好去和楼云提起。

“你去和述律官人说,他想买水力吊装机的事,我这里是不行的。让他去和黄氏货栈的黄东主商量。我知道他和王世强王大人有交情。王大人现在到了山阳城,就在前院里的订亲喜宴上坐着。让他去和他们商量好了再来和我提。”

劳四娘巴不得她搭上了这个江北榷场的契丹巨商,连忙应了。

然而想起季辰虎的船帮生意,她临出房前还是迟疑回头,道:

“大娘子,这契丹人和迟家都是雄风帮的后台股主,咱们要是和他联手做生意,三郎那里…”

她瞅着屋里只有季妈妈,外面的丫头里没有许淑卿身边亲信的那几个。

她上前两步。才敢悄声道:

“大娘子,妇人听说三郎在淮阴喜欢的那个外室小商妇,听说就是这契丹人的姘-头。”

“…黄东主未必就愿意马上和他合伙呢。其他的是三郎自己的事。”

季青辰压根不理睬外室不外室,姘-头不姘-头,她吩咐了一句后,放下述律元的礼单,

打开了楼云聘礼里送来的佛器盒子。

她细心捡出来最好的几件金佛器。递给一边的季妈妈。

让她把这几件佛器和空明大师的舍利一起收起。带到山西金阁寺去供奉。

过了一会,她看到季妈妈的眼色,转头看到房门。

原来劳四娘还站在房门前没走。一脸的左右为难的模样。

她失笑道:

“那小商妇看不上三郎,我难道还要这契丹人说,你的相好我弟弟看上了。想要做生意就把这相好让给我弟弟?”

说到这里,她的脸色终于沉了下来。“亏他也有这张脸!”

劳四娘听着她的口气,知道她心里对三郎已经是极怒。不敢再说,忙忙去转身去了。

季青辰这回订亲的好心情全都没有了,看着季妈妈站在身边,她也忍不住拉了这老巫祝的手。摇头叹道:

“他这样追着别人家的相好,人家不理睬他还好几天不回家。述律已经找到我们家门上来了。天知道他是要买水力吊装机,还是要和我们打这个官司。说说理,替那小商妇出头?”

她都没脸去见这契丹商人。

“…大娘子索性就作了主。叫他们和离了也好。”

季妈妈难得多说了这句话,倒把季青辰吓了一跳。

“这哪里能行…”

外面脚步声响,许淑卿已经带着府里的丫头妈子进来,满脸欢喜地和季青辰说着外面的订亲宴客的热闹。

这回订亲赶上了京城里官家的使者王大人路过山阳城,楚州六县的本地官宦都过来迎接。

现在遇上节度使大人的订亲喜事,送礼的简直踏破季府大门。

季青辰见得许淑卿眉间都是喜色,只能让她赶紧去休息,免得肚子里的孩子不稳当。

许淑卿怀了孩子,是她去淮阴县之前不知道的。

回家后得知这消息,三郎也是十分高兴。

他守在府里为姐姐办亲事,又天天地陪着许淑卿,看样子是不会再想起那小商妇于氏了。

那晚她到了淮阴县,在兴盛船帮坛口附近拦住了三郎和他的手下。

但在那之前,楼云就带着她,坐了船到了淮阴的大清河河道边,看到了那小商妇于氏开在城中河道边的成衣铺子。

铺子里卖的是江北榷场里运来的皮毛、衣裳、靴子。

她当时看到铺子里不时有契丹人进去做生意,就觉得有了三分奇怪。

结果听了楼云的小耳报,她才知道这于氏竟然是有相好的。

“你们先退开些,我和三郎说几句话。”

那晚,许老大和汪家兄弟都以为她突然来此,是为了亲事上的事情。

大娘子要和淮东节度使楼府上结亲,这门亲事对兴盛船帮真是大大有益,大娘子当然多的是事情私下和弟弟说。

他们连忙就把火把插在了路边土地公的小神龛上,纷纷退了开去。

“三郎,你小心别摔着了。过来坐着。”

季青辰让姬墨他们把三郎扶在了车架上坐好,才让他们退了下去。

“阿姐,你早就该和那姓楼的在一起啦。我看他还不错。比姓王的好。”

听着季辰虎说了这一句,她知道他在楚州这几年也算长进了。

他至少没说陈文昌不好。

三郎如今来往的都是本地的船帮、驴马帮、江北榷场的商人。

其他就是楚州本地的地主主、官吏。

他终于也学会了和这些人虚与委蛇,斯斯文文打交道。

毕竟这不是三不管的唐坊,有楼云的军衙门在,他不用和在外夷一样什么事都挥拳上阵,谁的刀子快,谁不怕死谁就是老大。

她从车中食盒里取了热茶,让他喝了几口。

食盒子是楼云差了家将刚从船上送过来的夜宵,他自然是早知道她要等到半夜。

“最近头还痛不痛?”

她从食盒子取了一把荔枝干果,放在手绢上给他吃。

季辰虎是喜欢吃这个的,却因为自己是个大男人不好和女人一样吃零嘴,所以把小时候的习惯渐渐地改了,自己都快忘记了。

“早就不痛了。这河道上的事动脑子的多。真要动拳头了我反倒轻松了。”

他一边喝茶,一边抓干果塞进了嘴里,却又嫌弃起来,“不好吃。”

季青辰那会儿还不知道许淑卿怀了孩子,看到那于氏居然有相好后,她心里也觉得三郎对许七算是没多少真情份了。

她存了心,要问问他是不是真和许淑卿过不下去了。

实在不行就和离。

她已经问过张学吏这样的老吏目,又和楼云商量过了。大宋律上有丈夫出门不归有了三年,妻子可以要求离婚的条律。

她总能替他们想出办法来摆平后来的麻烦。(未完待续)

218 值与不值

“淑卿今日给秋兰说了一门亲事。”

她心里已经有了准备,对季辰虎的话便是缓缓说着,

“你是知道秋兰的性子的。所以淑卿说的人家是一户书香人家,那公子也是斯文腼腆的性子。刚中了举。和她应该是相配的。”

季辰虎只管打架争码头,然后再和驴马帮在榷场里抢生意。

但他当初和季青辰不和,闹着要进扶桑内地抢地盘,这事说到底他是觉得坊丁们娶不到老婆,不能不想个办法。

“阿姐你放心。小七她都会办好的。”

现在到了大宋,他觉得这事他完全不需要关心了,带着小子们抢生意赚钱就不愁没老婆。

这里和唐坊不一样,女人多的是。

钱越多老婆就可以越多,妾婢随便租,养外室一年换一个官府也不理。

哪里像以前,他在外面和一个扶桑女人多说几句话,小七还没有闹,阿姐就要骂得他十天半个月都不敢出门,手上紧得连自己吃肉都不够。

现在他都是喜欢宋女了,船帮的钱都是自己管了。

暴发户季三官人觉得大宋的日子比扶桑强多了。

“人家没答应和咱们家结亲。秋兰这门亲事没成。”

季青辰平静地坐在车门前,不等季辰虎发怒跳起,要回山阳城去找场子,继续说着,

“上回秋兰和纪府三公子的亲事没成。是因为我的原因。这第二回没成,是因为你的原因。”

她终于说出了这句话,

“我和陈家退亲,连累了秋兰。我日后总有办法补回来。但你和阿姐说说,你时常不回家闹得风言风语。秋兰这事你要怎么帮她?”

“阿姐。我马上就要加封一级了,船帮一直免费给军衙门里运粮,楼大人说可以给我八品的武职——”

季辰虎显然也不是没考虑这样的事情,一口喝干了茶,拍着胸膛说着,

“宋人都喜欢官大的人家。等我的官升了,咱们再去说亲。他们一定会答应的。”

“那又怎么样呢?”

她凝视着酒醉脸红的季辰虎。觉得这弟弟不是没救。

至少他没有说季家和楼云结亲了,楚州这地方哪里会有人家拒绝他们家的亲事,

“人家家里的老夫人说。季家的那个三郎日日在外面花天酒地的,帮里的小子们手里钱多了也不知道要攒起来娶老婆,见天在瓦子青楼里进出。这不是过日子的样子。他们宁可得罪咱们,也不敢结这个亲。”

季辰虎听得这里。总算是愣了一下,想了想分辨道:

“俺叫他们攒钱了。俺还说了坊里兄弟娶老婆就和以前一样,帮里会分给他们公屋,给一条小板船的。”

“三郎,这里不是唐坊了。外面的女人这样多。现在又是河道刚开了生意最好钱最多的时候。你不做个样子。他们怎么会听?”

打从季辰虎十一二岁纠集了小无赖们,拿命帮着她做走私,她就不好再多管他的事。

除了不许乱花钱养扶桑女人。她都是尽量和他说道理,

“就算人家看在咱们家的家势。答应了这门亲事。那也是官职、钱财不如咱们家的人家。门当户对的好人家,怎么能答应这样的亲?再说,纪三公子那样代代娶宗女的学官人家,咱们要怎么和人家攀亲?”

纪含秋在叠春居春宴上看到了李秋兰,他的性子温柔听话,就算动心也不敢和父母说。

但纪大和纪二是他的亲哥哥,兄弟间总能察觉出几丝痕迹。

纪二那愣头青在京城里做御卫,遇上楼云后悄悄打听过,李秋兰有没有婚配。

楼云自然曾经问过她。

“秋兰那性子,其实和纪三公子极相配的。”

季青辰当然愿意和明州城的本地人家结亲,更何况还是纪府。

为了这件事,她还在皇后跟前求过,将来成婚前召秋兰进宫参加一次外命妇的大朝会。

虽然李秋兰不姓季,但这也算是给足了纪府的脸面。

嫁妆就更不用提。

单是李秋兰自己在唐坊开的绸缎铺子、成衣铺子,收入就足够丰厚。

季青辰回想着这些,想着许淑卿好不容易帮李秋兰又说一门亲事,却因为三郎又坏了事,她在这一次来淮阴的河船上就和楼云说了,叹道:

“是我连累了秋兰。”

楼云和纪府关系好,当然就百般劝慰于她,说这事以后不是没有机会。

纪府是学官人家,纪大、纪二都有妻室,深知在规矩里寻找机会的道理。

兄弟们要为三弟出头,可不会和父母直接说弟弟喜欢上了李秋兰,而是让各自的老婆去老娘面前递些家务话。

比如,是时候给三弟挑媳妇了。

他们的打算,只要能把李秋兰放到人选名单里就是成功第一步,

老娘疼爱三儿子,李秋兰温柔美貌,又有哥哥嫂子们帮着说话。

这婚事花上一两年的时间,有六成的机会水到渠成了。

但这个时候,季青辰和陈文昌退亲了。

“并不是没有机会的。等我们将来成了亲,我再去向纪家提这门亲事。”

楼云安慰着她。

她知道,他不会把她退亲后,纪大、纪二对她的埋怨说出来。

他们家老娘一听她和陈文昌退亲的事,哪里还肯选季二郎的养妹?

好在,无论如何,这也是他楼云有了娶她的机会,纪家兄弟也是要替他高兴的,

“我看,纪三虽然一直没对秋兰这事吭过声,但他不是也没有看上别人家的女子?”

楼云对纪府里挑媳妇的内情知道得一清二楚,

“只要他喜欢秋兰,这事就有机会。他们家老娘那样挑剔,他拖上几年根本不怕。但三郎那里,你得和他好好说了。纪家的亲事并不容易结上的…”

“你是我阿弟,咱们一起流血流汗建起了唐坊。我再喜欢淑卿,我心里也是偏向你的。但现在不成了。大宋的好人家是看不上这样在外面喝酒养女人的作派的。也不兴我那样退亲的。咱们就算要做这样的事,也得掂量一下分寸,看看值不值得。”

季青辰觉得要和三郎把话说清,便拉着他的手,

“你真喜欢那于氏?”

三郎在楚州打拼赚钱,日子过得累,又要和本地人一起应酬交际。

她知道,他过不习惯。

所以这几年只要淑卿不闹,她都没劝过他,但这回也许不一样了。(未完待续)

219 契丹婚事

“…并没有。阿姐,我和她话都没说上三句。”

季辰虎总算不是没长眼。

“我叫人给她送些绸帛和首饰,到她家里去走一走。也就是打发时间和兄弟们玩闹,再说她也没收…”

除了王仲文养官伎被弹劾罢官的事闹得人人皆知,季辰虎也见过本地人家里确实有些大姓或是书香人家规矩严。

就算有租妾婢的事情,一则是为了生子,二则也是要正妻答应点头的。

而他还至于蛮横到觉得钱多、官大,养女人就是天经地义。

他毕竟是跟着季青辰读过佛经认过字,还跟着老武僧学过三年养气之法的。

然而季青辰也十分清楚。

在大宋的普通人家里,男人有余钱租个妾婢并不是丑事。

妾婢是劳动力,不仅能帮妻子干活,还叫左邻右舍知道,这家男人有本事,家资小富。

她其实倒盼着三郎正儿八经地说一句他看上了谁谁谁,再说他和淑卿过不下去。

这事情反倒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