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呢,娘和大嫂都在屋里等着二姐呢。”唐子菁笑道,然后才注意到关娘子身后的随喜,惊喜地叫了起来,“二姐,这就是小随喜呢,样子可真好看,跟二姐当年一样好看。”

随喜羞涩地笑着,“小舅母。”

“真乖,走走走,小舅母带你去给外祖母请安。”说着,牵起随喜的手大步往屋里走去。

罗传瑱摇头叹息,“都是当了母亲的人了,还毛毛躁躁的。”

“还不是你宠出来的。”罗传瑞斜睨了他一眼,有些幸灾乐祸的意味。

“难道大嫂就好应付?”罗传瑱反击道。

关娘子低低声笑了起来,初到乌黎城的那种近乡情怯因为他们兄弟依旧亲切平复了不少。她知道他们都想让她放松,不要因为这么多年没有回来,就对这里感到陌生。

他们没有说出来,她却知道他们是想告诉她,他们永远都是她的至亲。

“别让阿娘等了,二妹,我们进屋吧。”罗传瑞低头看着关娘子,眼神含着温暖的笑意,还有坚定的鼓励和支持。

关娘子点了点头,深吸了一口气,看着熟悉而陌生的屋子,心中又有些紧张。

随喜被唐子菁先牵着走进了屋里,一股浓郁微涩的药味扑面而来,她抬眼看向床榻,对上一双微红的眼睛。

床榻上,躺坐着一位有五十出头的老夫人,鬓角梳得很整齐,眉目慈祥温和,身上雪白的薄被盖到腰间,脸上的肌肤白皙,可是因为带了病气,显得有些苍白憔悴。

床榻旁边的锦杌上坐着一位三十多岁的妇人,穿着紫绡翠纹裙,眼睛细长,肤色红润白皙,有一种婉约的温雅气质。

“这就是二姑奶奶的女儿,小随喜吧。”那紫衣女子站了起来,笑着问道。

唐子菁道,“可不就是小随喜,我拉着先进来了。”然后,指着紫衣女子对随喜道,“小随喜,这是大舅母。”

随喜脸上的笑容灿烂如六月的骄阳,“大舅母。”

“快过来给我瞧瞧。”床榻上的罗老夫人叫道。

大舅母叶罗氏笑了起来,“随喜过来见过外祖母。”

随喜走到床榻边,一双清澈的大眼明亮如星,也没有怕生的紧张,甜甜地对罗老夫人笑着,行了个大礼,“随喜给外祖母请安。”

罗老夫人对随喜伸出手,“快过来给外祖母瞧瞧。”

随喜从地上起来,被罗老夫人搂在怀里,“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见到你们母女俩,那天杀的关炎波,竟然如此待我女儿和孙女。”

看着随喜精致可爱的脸蛋,罗老夫人想起二女儿小时候的模样,心中更是一阵的感慨,眼圈都忍不住发红了。

“外祖母,我们都很好,不要担心。”随喜怕外祖母太激动影响身子,急忙稚声安慰着。

罗老夫人有些气喘,说话显得中气不足,“我还不知道那厮是什么人吗?只怪我脾气太硬了,否则早让人去把你母亲接回来。”

随喜的手无意间搭在罗老夫人的脉搏上,有些诧异地看向她的双目,目暗羞明…正欲在确认一下的时候,罗家兄弟已经并关娘子走了进来。

罗老夫人震了一下,情绪更加激动起来。

“娘…”关娘子颤抖着开口,眼泪簌簌掉了下来,不顾自己大着肚子,就这样跪在罗老夫人面前。

罗老夫人的脸颊滑落两道泪痕,强忍着不去看关娘子,只有坐在她身边的随喜感觉得到她有多激动。

“娘,是女儿不孝,是女儿让您担心了。”关娘子泣不成声,十数年不曾见面,甚至音讯全无,如今见母亲已不如当年年轻貌美,鬓角都出现了银丝,到了这一刻,她才深觉自己到底多狠心,竟然为了那么一个男人,与至亲至爱的家人失去联系这么久。

罗老夫人含泪闭上眼睛,到底是自己的亲生骨血…是她在心底挂念了十数年的女儿…

“娘,二姑奶奶都回来了,您不是整天念叨着吗?”叶罗氏拿着衣袖拭了拭眼角,给唐子菁使了个眼色,笑着对罗老夫人道。

“就是就是,娘,您原谅二姐吧,她还大着肚子呢,里面可是您的亲外孙。”唐子菁也帮忙说着,其实她们都清楚罗老夫人心里并没有怨着关娘子了,只是面子上有些不好拉下来。

罗传瑞和罗传瑱两个人也劝着,“娘,二妹不是不想回来,是那关家的人不让她回娘家,这一次还是二妹和关炎波撕破脸才能出门的,在路上都奔波了数日,二妹是实实在在挂念着您的。”

“是呢,外祖母,其实我阿娘天天都念着您的。”随喜小声地说着。

“那关家算什么东西,竟然还不准你回娘家?”罗老夫人被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心中的伤心怨怒消了大半,却又听到关家不准女儿回娘家一事气得瞪眼。

关娘子泪落,到底还是因为自己当初太过执拗,是她有眼无珠以为关炎波是良人,为他不惜与家人翻脸,她落得这样的下场,是咎由自取,“不管怎么说,都是女儿的不对,若是女儿能早些来看望您,您就不会因为女儿的事气倒了…”

“过去的事儿就不要提了,你起来吧,就是不顾着自己,也顾好肚子里的孩子。”罗老夫人因为动了肝火,突然一阵天旋地转,整个人都歪倒在床上了。

“娘,您别激动,还是先休息一下吧。”叶罗氏急忙过来揉着罗老夫人的额头,声音急切地劝着,她是知道罗老夫人的病情的,不能轻易动怒,否则又要加重了病情。

关娘子急忙从地上起来,“娘,您怎么样了?”

“我没事儿。”罗老夫人躺了下来,闭上眼睛一会儿,才慢声道,“回来了就好,就在这里住下吧,我倒要看看,关家还能将你如何了。”

“娘…”关娘子哽咽着。

叶罗氏轻声对罗传瑞道,“还是赶紧请大夫过来吧。”

罗传瑞点了点头,转身就出去吩咐下人去把大夫请过来,屋里的人都安静地站着,不敢出声打搅闭着眼睛在休息的罗老夫人。

随喜就站在床柱边,外祖母的病况是她曾经见到过,当时还是她诊的脉抓的药,师父说过,这是肝火上炎,目生翳膜,如果没有仔细调理,对身子的损坏是极大的。

只是…如果她说出让她来请脉下药,怕也是没人愿意相信她。

“随喜,你不是跟青居真人学了医术吗?大夫还没过来,你且帮外祖母先看看,可否有要紧的?”罗传瑞吩咐下人去请大夫之后走回来,看到随喜的时候,想起她曾经说过跟了青居真人学了医术。

屋里几道诧异的目光都落在随喜脸上,连罗老夫人都微微睁开双眸。

随喜摸了摸额头,尴尬道,“我只是学了些皮毛…”

“能跟着青居真人学些皮毛,那就很了不得了。”罗老夫人轻声开口,言下之意很明显,她也想知道随喜到底有什么能耐。

随喜只好在锦杌上坐下来,伸出三只手指按住罗老夫人的脉搏。

脉象浮躁,时急时缓,再看外祖母微黄的脸色,眼睛也是一片的赤红,她轻声开口,“外祖母这是一时气血攻心,引致肝火上炎,目赤肿痛,视物昏暗,有时还要偏头痛,只需平心静气调理一段时间,配合针灸治疗,很快就会没事的。”

不是重病,但如果心结难开,等于药石无灵。

上一世外祖母之所以会病倒医不好,很大的原因是阿娘没有回来吧。

正文 第九十六章 锋芒(上)

第九十六章 锋芒(上)

随喜说完之后,就怯怯地看向众人。

罗传瑞等人都惊讶地看着她,虽知道随喜是青居真人的徒弟,但没人真的对她的医术抱希望,可她这一番话说话来,却与之前大夫说的相差无几,这才是九岁的小姑娘,就已经有这样的能耐,假以时日若继续跟着青居真人,那该如何厉害?

不仅罗传瑞想到这个,关娘子想到的更多,心中是喜忧参半,虽然因为皇帝宠爱皇后的原因,改变过不少对女子不公平的律法,但在大多数人心中,还是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随喜若是因为青居真人而名声在外的话,将来只怕不好找婆家。

罗老夫人深深看了随喜一眼,若不是实在提不上力气,她还真想好好地夸这外孙女几句。

去请的大夫此时已经过来了,随喜退至一旁,且看看大夫诊脉之后如何说。她却能感觉有几道视线总是若有似无地落在她身上。

半响之后,大夫捋了捋胡须,说出和随喜相差无几的诊断结果。

罗传瑞的眼底闪过一抹惊喜,而其他人看向随喜的目光更多了一分探究。随喜低下头,如果不是为了想确认外祖母的病情,她还真不想做出这种出风头的事情来。

大夫到外间开药方,罗传瑞示意随喜同他一道出去。

“水煎汤临睡服,配以散剂,调养一段时日之后再看看。”那大夫将一张药方递给罗传瑞并交代着如何煎服。

罗传瑞接过之后,毫不犹豫地给随喜看。“你来瞧瞧。”

随喜心中略感诧异,那大夫也是愣住了,皱眉看着罗传瑞,脸色有些不悦。

随喜认真看着药方上面的用药,都是温和清凉补气的,虽能疏散风热但还不能对症下药,她看向正以有些蔑视的目光看着她的大夫,心中暗叹,许多人还瞧不起女子,更是绝少有女子行医的,她若是贸然开口,只怕要得罪这位看起来有些岁数且颇为自负的大夫。

“怎么?难道是我这药方有问题?”那大夫抬高了下巴,哼声问道。

“若是能再加一味密蒙花,对于清泄肝热,明目退翳会更好。”随喜低声道。

“无知小儿。”那大夫立刻就开口喝道,“药性有相克,岂能胡乱加药。”

“密蒙花虽微寒,但有黄柏根左之,并无大碍。”随喜轻声回道,不愿和老人家起争执。

“你懂什么”大夫气得瞪圆了眼睛,只觉得自己身为大夫的尊严被侮辱了,他看向罗传瑞,“罗大爷,您这是什么意思?若是看不起老夫,只管去请其他高人便是,如此羞辱老夫,算什么意思?”

“王大夫请莫恼,我这外甥女自幼拜了一位隐士为师,略懂医术,在下原意也只是让她学学,她怎么有您老的医术高明呢,还得请您指点她才是。”罗传瑞急忙笑着解释。

王大夫哼了一声,“姑娘家学这些作甚,多看些内训女悈才是正经,罗大爷,罗家在乌黎城也算有些名望,怎么让一个女子去学医术?”语气中充满谴责的味道,就好似神圣的医术被随喜玷污了一般。

罗传瑞只笑不语,客客气气地将王大夫送了出去,回来的时候看到随喜还站在一边发呆,他笑着从她手中拿过药方,“走,进去了。”

随喜笑了笑,她学医只是为了想要救阿娘,那些什么悬壶济世当女大夫之类的,她都没有想过,如今被那王大夫这么一激,她倒是有了几分的斗志,凭什么女子就要被看不起,凭什么女子就不能学医,凭什么女子就只能一辈子留在后院那个地方勾心斗角地生活着?

走进内屋,就听到罗老夫人道,“那什么王大夫,以为自己医术很高明,这么多天过去了,也没见得好了多少,让随喜去重开一张药方吧,我情愿相信自己的外孙女。”

关娘子急忙道,“娘,随喜还只是个孩子,医术尚浅…”

“是个孩子怎么了?我瞧着她比那王大夫有用多了。”罗老夫人打断她的话。

叶罗氏和唐子菁面面相觑,叶罗氏迟疑着开口,“娘,王大夫若是治不好,咱们再请一位大夫吧。”

“不必,随喜就行了。”罗老夫人闭着眼睛道,“随喜,有把握吗?”

刚被激发出斗志的随喜想也没想地点头,“我一定会治好外祖母的。”

关娘子蹙眉担忧地看向她。

“随喜再去开一张药方吧。”罗传瑞笑着道,其实他也更相信随喜,她可是青居的关门弟子…

随喜点了点头,重新开了一张药方交给丫环去开药。

罗老夫人因为头疼难耐无法入睡,催促着丫环赶紧煎药,好让她减轻头疼。

“我给外祖母针灸减缓头疼吧。”随喜想了想,觉得还是配合针灸更加能医治罗老夫人的病,相对于诊脉开药方,随喜对自己的针灸更加有把握。

罗老夫人自然是连声说好。

关娘子有些无奈地看着随喜,心里喜忧参半。

罗传瑞兄弟回避了下去,叶罗氏和唐子菁都悬着心看随喜给罗老夫人针灸。

随喜取出随身带着的锦盒,取出银针,让丫环去取来一杯烈酒,这是李尤炀曾经跟她说过的,以烈酒擦拭过银针比以火烤热更加方便,效果也是一样的。

“先把衣袖捋起来。”随喜吩咐着在床边的丫环。

“我来。”叶罗氏开口,过来亲自服侍罗老夫人,其实也是放心不下,想亲眼看着随喜下针,免得出了什么事儿。

随喜淡淡一笑,“有劳大舅母了。”

关娘子和唐子菁都有些紧张地看着随喜手里的银针,唯有罗老夫人毫无一点担心的样子,催促着随喜快些下针。

随喜不再犹豫,敛起心神,在阳溪,偏历,温溜,上廉,下廉处都施了针,没多久,额头上就起了一层薄汗。

罗老夫人眉心渐渐舒展而开,慢慢地睡了过去。

叶罗氏松了一口气,看向随喜的眼神又有些不一样了。

约莫有半个时辰,随喜才收针,看到罗老夫人已经安详入睡,她轻轻绽开一抹绚烂的笑。

留下两个丫环在屋里照看着,叶罗氏挽着关娘子的手走了出来,“二姑奶奶也累了,娘这里有我们呢,您还是去歇歇吧。”

关娘子眉眼间难掩倦色,“我没事。”

“二姐,您还是回屋里歇会儿吧,娘没那么快醒来的。”唐子菁也劝道。

“爹呢?”她还得跟爹请罪的。

“爹还在书院呢,今天恰好书院的学生要考试,爹这两天都回来得晚。”叶罗氏道。

关娘子在叶罗氏和唐子菁的劝说下,到底还是先去休息了,随喜没感觉到疲倦,看起来还十分精神,而叶罗氏又要去张罗家务,唐子菁便拉着她回了自己的院子。

正好唐子菁的儿子刚醒来,正在奶娘怀里呜呜哭着,见到唐子菁回来,马上就张开双臂要抱抱。

孩子大概有五六个月大,一双乌黑水润的眼睛被眼泪洗刷得更加明亮,小嘴咬着拇指,正好奇地看着随喜。

“这是随喜表姐。”唐子菁抱着儿子坐了下来,让随喜也坐到她身边,笑道,“这是然哥儿。”

“表弟长得像小舅母呢,真可爱。”随喜伸出手让然哥儿抓着自己。

然哥儿蹬了蹬两条小胖腿儿,咯咯地笑了起来。

“咱们然哥儿很喜欢表姐呢,是不是?”唐子菁亲了儿子一口,笑着将他放在床上跟随喜玩儿。

然哥儿扑到随喜怀里,伸手要去抓随喜的头上的珠花,随喜急忙将他抱住,躲开他的手,忍不住开心地笑了起来。

唐子菁让丫环去拿几样糕点进来,笑着问随喜,“难道到乌黎城来,这次可要住得些时日才是。”

随喜让然哥儿坐到自己腿上,“阿娘还有一个多月就要分娩了,祖母不会让我们留在这里太久的。”

“难道还能强带你们回去?”唐子菁哼了一声,“你知不知道你阿娘是怎么想的?”

随喜怔了一下,这才察觉到小舅母是在套她的话,为什么?是不喜欢她和阿娘在这里住太久,还是有别的原因?“我也不知道。”

唐子菁恨恨地道,“要是能离开关家就好了,眼不见为净,叫那关炎波去后悔。”有些话还是不能在随喜面前明说,只能抱怨着。

随喜心中诧异,小舅母也是希望阿娘跟阿爹和离的吗?

“一会儿外祖父回来,你可一定要装得可怜些,最好能在他老人家面前大哭一场,让外祖父知道你在关家受了多少委屈,不然凭着我们嘴里说的,他还不是太相信的,你阿娘是个不会诉苦的人,有什么委屈都只往肚子里吞,你若是不想你阿娘以后再受委屈,就好好在外祖父面前表现表现,知道不?”唐子菁不等随喜说什么,就已经认真严肃地吩咐起来。

随喜恍然大悟,这才是小舅母把自己带到她屋里来的重点吧。可这话是她自己的意思,还是小舅父…或者是外祖母?

“要…怎么表现?”随喜微窘地问道。

唐子菁笑了笑,“实话实说,还要哭着说,哭得越可怜越好。”

随喜默然…

唐子菁还在继续说着,说了大半天没等到随喜的反应,“随喜,小舅母说的可都记着了?”

“记着了…”随喜干笑回道。

求粉红票啊粉红票~

正文 第九十七章 锋芒

第九十七章 锋芒(中)【加更】

随喜听唐子菁说了好一会儿,肚子突然发出咕咕的声音,她怔了一下,随即涨红了一张小脸,低下头不敢看唐子菁。

唐子菁也愣住了,看向桌子上没有动过的糕点,一拍额头,“瞧我只顾着和你说话,来,先吃些糕点,我让人去给你做点东西吃。”接着,叫了奶娘进来要把然哥儿抱下去。

然哥儿好像很舍不得随喜,咿呀叫着,双手还紧紧搂着随喜的脖子。

只好边抱着他边吃糕点了,随喜连吃了好几块,肚子才没有那种饥饿的感觉。

没多久,罗叶氏就使人过来带随喜到她那边屋里去,说是要让随喜跟另外两个表哥认识一下。

唐子菁抱过然哥儿,对随喜道,“我也跟你一块儿过去。”

罗叶氏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罗若浩,今年十四岁,小儿子罗若衍,今年十二岁,唐子菁的然哥儿全名是罗若然。

大表哥长得都像大舅父一些,白净俊秀,眉宇间带着一股温雅的浅笑,已经是个翩翩少年郎,二表哥却是不像大舅父也不像大舅母,才十二岁而已,身形却和大表哥差不多了,浓眉大眼,总是笑眯了一双眼睛。

与两个表哥见过礼之后,随喜就乖巧地站在罗叶氏身边,眼观鼻鼻观心,一副矜持的样子。

倒是衍哥儿对随喜有些兴趣,一直睁眼盯着她,嘴里问着,“这就是西里城的表妹吗?从来都没见过呢。”

浩哥儿扯了扯衍哥儿的衣袖,“不要吓到随喜表妹。”

“我又没吓她。”衍哥儿嘀咕了一声,“以前只见过大姑妈三姑妈家的表妹,却不知原来还有个随喜表妹。”

罗叶氏笑斥道,“随喜这是第一次来咱家做客,你别捉弄她。”

衍哥儿悻悻然地叫道,“娘怎么也这样说。”

“当初三姑**霞表妹难道不是被你吓得都不敢跟你说话了?”唐子菁笑着道。

衍哥儿嘿嘿笑了笑,“好汉不提当年勇。”

一句话把屋里的人都逗笑了,连随喜也忍不住抿嘴浅笑,抬头看向了那位二表哥。

罗叶氏又好气又好笑地道,“你还当年勇呢,忘记那时被你爹揍得到处跑了是吧,随喜可是你们的妹妹,在咱们家住着几天,你们要好好待她才好。”

唐子菁看了她一眼,“说不定不止住几天呢。”

“二姑奶奶就要分娩,怕也住不了多久,不过将来再回娘家就能长住了。”罗叶氏嘴角微微一滞,随即又笑了起来。

“生孩子哪里不能生的。”唐子菁淡淡地道。

罗叶氏皱了皱眉,心中有些不是滋味,不过因为随喜在这里,她倒不好说什么。

随喜心明如镜,眼角余光看到大舅母有些不自然的笑容,心中暗暗叹了一声,她和阿娘这样突然回来,且前路未明。她是看出来的,外祖母和两位舅父都没打算再将他们送回关家,小舅母自幼和阿娘感情深厚,自然也希望阿娘留下,可大舅母大概就不会这样想了…

唐子菁转头看向浩哥儿,“你下了学堂,那祖父回来没呢?”

罗若浩和罗若衍都在乌黎书院上学。

“我们今天提前下课了,祖父和爹应该还要些许时候才能回来。”浩哥儿回道。

“爹不知道二姐回来了吗?”唐子菁挑眉,有些疑惑,罗老太爷平时也会念挂二姐的,怎么二姐回来了,他怎么没什么反应呢?

罗叶氏笑道,“可能有要紧事儿呢。”

唐子菁撇了撇嘴,现在还有什么事儿比二姐的重要?

衍哥儿突然问道,“娘,今天祖母怎么样了?我们还没去给她请安呢。”

“是了,也不知道老夫人现在醒了没有呢。”罗叶氏站了起来,“也该去看看了,你们兄弟俩也一块儿去。”

唐子菁将孩子抱给奶娘,孩子还小,不太好去上房,免得沾了病气。

到了上房,罗老夫人还没醒,关娘子却没一会儿就过来了,罗叶氏让两个儿子跟她行了礼,关娘子早有所准备,让湖湘给了兄弟俩一人一块玉佩做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