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山叹息道:“可是自从我有记忆时起,已经一百余年了,的确从来没有出过这种事,今天是第一次!这可能是一个征兆、一种开始,它今后还会发生的,而如今的族人们却从未经历过这些。”

若水沉声道:“他们今天就经历了,我们的祖先也经历过。而今天的部族已远比祖先的时代更强大兴旺,当然更能应对,我们也不必太过担心。”

若山反问道:“你若是不担心,当族人们都在场的时候,为何什么都没说呢?”

若水:“你不也是没说吗?倒是虎娃看出来了,但这孩子并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从今天起,你我最好不要同时离开村寨,总要留一个人在这里。”

今天凌晨发生的事情,在这个村寨中已是百年未遇。那只白翎蛊雕,根本不是蛮荒部族平常的猎物,也不是普通的族人能对付的。它是一只早已开启灵智、修成强大神通法力的妖禽。像这样的妖禽已经学会了思考与判断得失,一般很少无谓地去袭击人类聚居的部族。

蛮荒山野中的猎物有得是,以它们的本事很容易获取,何必冒着可能受伤甚至殒落的危险呢,在人类部族中各种状况都有可能遭遇。但凡事也有例外,有的通灵禽兽可能并不清楚人类聚居的部落是怎么回事,它们也在学习摸索之中、留下各种经验和教训;而有的妖类是带着特定的目的、想得到在别处得不到的东西。

所以这种事情虽然少见,但也难免偶尔会发生,一旦发生往往都会引起族人们严重的伤亡。有时候遭遇强大的、难以对付的妖物袭击,部族往往会选择退避自保、尽量减少无谓的死伤,但是付出代价也是难免的。蛮荒中环境险恶,种种劫难也是人们必须经历的艰险考验。

今天这只妖禽可能是恰好从天空飞过、被鸡鸣声所吸引,一时兴起想抓两只母鸡为猎物。它可能并不了解人类村寨、也可能并不在意。当时天还没完全亮,族人们应该还在沉睡,它从高空掠下、抓两只母鸡而去,简直就如游戏般轻松,应该没人会为两只母鸡与它这样强大的妖禽拼上性命。

可是它哪里能想到,这个村寨会这么特别,鸡一叫大家就准备好了,弓箭上弦、梭枪在手,专等着掠食的猛禽从天上扑下来呢!这就像村中的族人们也没想到——天上竟会扑下来这么一个厉害的大家伙!而妖禽更没想到,村寨中还有若山这种高手!

若山今天并没有说出这只白翎蛊雕的来历,何必让族人生活在恐惧的笼罩中呢,那代表着普通人几乎无法理解与抗拒的未知;但他今天让族人们亲眼见识到了怪鸟的可怕,今后他们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也会保持足够的警惕;他最后出手制伏了妖禽、给了族人勇气和希望。

村寨中只有若水了解这一切,她当着族人面也没有说出来,而若山知道若水一定会来找他商量的,所以在百年来第一次遭遇妖禽袭击的这个晚上,他点亮了村寨中的第一盏灯光。古朴的部族中,族人们之间向来并没有什么秘密,但这两人却守护着共同的秘密,只有彼此才能交流。

沉默了一会儿,若水看着那点灯光突然问道:“山神真的隐寂了吗?”

若山点了点头:“已经快四年了,我从未再听见山神的声音。若是山神还在,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今天斩杀那妖禽之后,我按照古老的仪式率领族人向山神献祭。族人们的信念都无比地单纯与真诚,可我依然没有得到半点回应,仿佛山神早已离我们而去。”

今天的事情虽罕见,但几年遇上一次也属正常,百年来从未发生过,是因为这里一直有一位山神守护。以往当那等妖禽进入这一带时,就会收到山神的警告与指引。山神这么做,不仅是为了保护祭奉他的各个部族,其实也等于在保护这些妖类。

禽兽通灵之难,堪比人入化境,开启灵智能踏上这条修炼之路,是一种大幸运,若在懵懂中导致无谓的伤亡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是非常可惜的。山神显然不愿意看见这种事情发生。

若水也叹息道:“当初山神告诉你,他将要陷入沉睡、可能永远都不再出现,有事可以向清水氏一族求助。可是两个月后清水氏一族便覆灭无存,这个消息你便一直没有告诉族人,如今看来,山神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若山答道:“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寿元已尽,虽然山神是各部族眼中的神明,却也不能亘古长存,他也终将有离去的一天。第二种可能是真的陷入了沉睡,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醒来,也可能是在闭关修炼什么神通秘诀。第三种可能是最飘渺的,那就是山神如传说中那般登天长生、成仙而去了。

若山最后说道:“我曾经也想最好是第二种可能,但这种想法太自私了;对于山神本人而言,我希望是第三种情况,毕竟他已守护了各部族至少百年。”

若水微微蹙眉道:“假如是这样,一切都只能靠我们自己了。你我当年都得到了山神的指引、修炼了他所传的秘诀,得以长留生机与青春。但是就连山神本人都有离去的一天,我们也不可能永远守护在这里。…据你看,今天那只妖禽是什么境界?”

若山:“它能隔空摄物,当是一只三境妖禽。而族人中除了你我,只有伯壮、仲壮两人当年有幸迈入初境得以修炼,如今已迈入二境、却尚未九转圆满。都这些年了,他们突破三境恐怕已很难,我们需要看看,族中的孩子们将来谁还有希望成就更高?”

传说登天之径有八层九转七十二阶,自古以来人们探索的路途各不相同,或成功、或失败,采用的方法以及对各层境界的描述也不一样。但是从所掌握的手段来看,存在着某种共同的特征,在通常情况被称为初境、二境、三境、四境、五境、六境、七境、化境。

这不是简单的数数,只是一种便于参照的说法,实际上不同传承与探索对各种境界都有各自的称呼,往往非外人所知。而且有些传承是不完整的,只探索到某一步为止,这样的话向上更高的境界便无法描述了,也只能用数字去概括与想象。

若水又说道:“迈入三境,便有隔空摄物之能。而那只妖禽恐怕顶多只有三境初转之功,它要抓绿萝,却将虎娃的棒子摄上了天空;后来抓虎娃,又在地上卷起了尘土。摄物之神通法力,根本不应是这样运用的。”

真正的摄物之能,神识锁定什么东西就是什么东西,就算摄不走也不会误夺他物,真正掌握摄物之能的修士,是不会犯这种错误的。

若山却摇头道:“那倒未必,所谓每境九转之功,只是世人的总结,山野禽兽并无人教授、哪里会知道这些讲究?它是自感成灵而修炼,可能早已迈入了三境,但所有的手段都还在摸索总结中。这个过程很漫长,假如没人点化,就必须自己慢慢去悟。”

若水:“你我当年有幸迈入初境,是在祭奉仪式上得到了山神的指引。如今山神隐寂,只能我们自己来指引族人了,也不知能否成功?”

若山:“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尽力试试,族中已有百年没人做过这样的事情,希望有人能在你我的指引下迈入初境、将来成就更高。…可惜你我这么多年来皆未迈入六境,无法留下真正完整的传承,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期待后人另有幸遇。”

两人商量一番,要如何指引族人迈入初境,这是他们从未尝试过的事情,过了很久才做出了决定。然后若水从袖中取出一物道:“这是那只三境妖禽的翅根之骨,显然有炼体之功,已坚韧如铁石。你仔细看看,盘瓠居然在上面留下了牙印!”

第008章、梦境的开始(上)

蛮荒部族的日常生活用品都是就地取材加工而成,比如麻丝、葛丝为线、为布,以兽皮缝成衣褥,砍伐竹木制作用具,还有石具、骨具、陶具与金属器。在那样的地方、那样的年代,“具”和“器”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并不是什么东西都能称之为“器”。“器”代表着珍贵难得,甚至还象征着某种神秘的力量。

坚硬的石头可以加工成各种切削及砍砸用具,而陶具要用特殊的粘土以特殊的方法烧制。至于金属器物,一般的部族是很难得到的,普通人也根本加工不了。

各种金属都是淬炼地矿精华而成,那些境界高深的修士,能以强大的法力、不可思议的神通,从矿石中凝炼物性精华、得到金属。所以金属铸锻的用具被称为“器”,它需要借助神奇的力量才能出现。

据若山所知,在山外很远的地方,人烟稠密的广袤平原,那些城廓雄伟繁华的国度中,有高人教导大众如何架炉冶炼金属,居然无需借用修士的神通法力。但这么做需要集合庞大的人力、物力,还需要更庞大的人群劳作去供养这些人。这是蛮荒中的各部族根本无法想象的,就算如曾经的清水氏一族那般强盛,也不可能组织族人去开矿冶金。

深山部族中的金属器物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从山外长途跋涉进入清水氏城寨的商贩们带来的,二就是各修为高深的修士以神通法力从矿石中炼化的。而这一带各部族中,几乎极少有人以法力炼制金属,以往都是在清水氏城寨中以别的东西交换少许。

那些珍稀的金属器物,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山神所赐。山神曾告诉这一带的各部族,深山中有哪些矿石,他们在狩猎或采集的途中若有发现,可以顺便带一些回村寨,然后由祭司放在祭台上,以特定的仪式向山神祭拜。当山神心情好的时候,可能以大神通给他们加工出一些金属器物。

当然是清水氏一族得到的最多,各部族主要还是到清水氏城寨中去交换。所有能称为“器”的用品,都是族人眼中的宝贝,会小心翼翼地保管并代代相传。而如今山神隐寂、清水氏一族覆灭,金属器物的这种来源也断了。

其实以若山、若水之能,已是五境修士,他们的神通法力当然也可以做到从各种矿石中炼化不同的金属。但是他们所修的法术并不擅长此道,如此做要消耗极大的精力、甚至事倍功半,所以平时极少为之。

但是这几年若山也算出手了,族人所使用的少数以精钢为箭簇和梭尖的武器时有损坏,若山都像以往一样将它们放在祭坛上向山神祭拜祈求。这些箭簇和梭尖果然都被修复了,族人们仍以为是山神显灵,其实是若山在暗中施法。

禽兽筋骨是一种很特殊的材料,它既可以为具也可以为器。普通的筋骨若以神通法力凝炼,其意义不大,但是今天猎杀的白翎蛊雕这等三境妖禽,其筋骨有些已是天成的造器之物。它的筋可以制成最好的弓弦与束索,骨头可以加工最尖锐的武器,且韧性极佳不易损坏。斩杀了这只妖禽,对于这个部族来说也是不小的收获。

白翎蛊雕那相当于人的上臂骨的主翅骨,是这只妖禽最坚韧的一根骨头,直接就能当武器用。只要力量足够,舞动它可以将巨石砸碎。盘瓠一口正咬在了翅骨的顶端,虽没有将之咬碎、咬穿,却留下了四道浅浅的牙印痕迹,这不可能是一只普通的狗能有的本事。

若山看见这些牙印,惊讶地问道:“你今天给盘瓠治伤,它的狗牙没被崩掉吧?”

若水答道:“它的牙一点事没有,只是肩膀被划出一道口子。”

若山接过翅骨摩挲了半天,又拔出一把小刀在上面轻轻划了几下,并没有留下半点痕迹。他眯起眼睛道:“白天我们还在说,盘瓠是否有望成为通灵之兽。看来它真不是普通的狗,已有天赋神通,正在灵智欲开未开之际。”

若水沉吟道:“禽兽通灵岁月往往很漫长,如果它足够幸运,甚至有可能迈入四境化为人形。但以你我的寿元,不知能否看到这一天?更不知以这条狗的机缘,它能否等到这一天?”

若山:“希望我们能看到、它也能等到。”

若水想了想,又提醒道:“白天盘瓠的举动我看得很清楚,它虽不是那只三境妖禽的对手,甚至还不能说已迈入初境,但已开启了天赋神通,只要善加训练,寻常的狼熊虎豹等猛兽已不是它的对手。族人们外出狩猎时可以带着它,是一只很好的守护兽。”

若山看着手中的翅骨笑了:“说训练也许不太合适,还是像教其他族人一样教它吧,它根本就没把自己当狗。族人们在做的事情,它也会刻意学着做的,但须好好教它别在外面闯祸。”

此时那截充作灯芯的草茎已燃尽,夜色亦已深沉。若水终于起身告辞,若山幽幽问道:“阿水,你真的要走吗?”

若水在石屋门前站定脚步,留给若山的只是那窈窕的背影,她淡淡答道:“我没有走,仍在族中。”

若山:“这么多年了,我第一次点亮了灯。你进了我的屋,却不留下来到天亮。”

若水:“有些话我当年早已说过,只要你能办到!我也一直在等着你能办到的那一天。”言毕她走出屋子消失在夜色里,若山在黑暗中一声长叹。

虎娃这天夜里做梦了,大概是因为山爷说的那些话,他虽然听不懂但印象却非常深刻。这孩子只隐约明白了其中一点,就是关于“比喻”的解释——比如有的石头样子长得像鸡蛋。于是他就梦到了一块很像鸡蛋的石头,然后石头又像蛋一样裂开了,居然蹦出来一只小鸡,接着小鸡又长成了翱翔天空的巨鸟。

梦境往往都是混乱不连贯的片段,而且往往很荒诞。接着虎娃又梦到了很多像鸡蛋一样的石头,他仿佛伸手能隔空抓住那些石头,就像白天所见的那只怪鸟一般。这些虽然是梦境中的片段,虎娃却记得非常清晰,醒来之后一点都没有忘记。

这天夜里虎娃还做了另一个很奇怪的梦,在一座秀美的山上,他看见了一个美妙的身影。那样的景象他从未见过,根本就不属于这片蛮荒山野,他却在梦里见到了。梦中的情景很飘渺却很完整,无论是山水风情还是人影风姿,给虎娃的感觉都是那么美。

这么小的孩子,也许还不懂得什么叫作美,但他很自然地感到——这就是他所欣赏的美,带着一种形容不清的向往与渴望。梦境是如此飘渺,醒来后只留下模糊的印象,虎娃怎么也回想不清晰。但是在梦中的时候,他莫名有一种感觉,自己与那个人曾有或者将有很特别的关系。

所谓人生,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它有两种发端,可以说是人的初生之时,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最早留下记忆的时候。当一个成年人回忆往事时,能够追溯到的最早的记忆是什么?这便是他人生体验的开始。

人们开始记事的年纪,三、四岁不等,往前更早的经历,一般人成年后是记不起来的。比如若山回忆自己的人生时,记忆中的最早场景,就是跟随上一任族长在村中央的祭坛前祭拜山神。

而此刻的虎娃还没有意识到,今天所经历的事情,便是他人生记忆的开始。当很多年后,他所能记起最早的事情,就是在这个夜晚看见的那盏灯光、听到山爷说的那番话,然后夜里又做了那样的梦。尤其是那个当时很飘渺模糊的梦境,在他的童年直至少年反复地出现。

次日鸡鸣时,盘瓠仍然从地上蹦起来很兴奋地冲出屋子去看热闹,它似乎已经忘了自己身上还带着伤,但直立行走的脚步有些摇晃,显然还是有点头晕。虎娃爬起来叫道:“盘瓠,小心点,今天可要躲好了!”

昨天出现的怪鸟,已经让他感觉到那未知的凶险。不仅是虎娃与盘瓠,所有的族人都在隐蔽的角落里躲得很好,也许是昨天的运气太好了,今天凌晨并无一只猛禽扑下,大家都白等了半天。

但令人高兴的是,今天族中分食了那只怪鸟的肉。怪鸟很大,肉被细致地切成了很多片,每位族人都能分到一两片,大家都非常开心。这些鸟肉昨天祭奉过山神,仿佛经过了某种神力的炼化,放了一整天仍新鲜如初,煮熟之后连汤带肉滋味特别鲜美。

吃完肉不久,几乎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从小腹中升起了一股热流,全身暖洋洋的,有一种躁动的力量让人精力充沛,仿佛有使不完的劲。若山立即下令,组织族人出去劳作,干的都是平时最粗重的体力活,以发泄这股精力,其实也是化解妖禽肉中的药力。

若水曾经说此肉大补,当然是另有所指。这种妖禽肉能补元气、壮筋骨,但药性过于猛烈,不能让族人直接食用。昨天她暗中施法处理了一番,放到今天吃才好消化吸收。

大人们又开始每日的劳作,村寨中留下嗷嗷叫着满地乱跑的孩子。孩子们今天打闹得特别热闹又特别有劲,要不是几位长者看护着,说不定其中有人会受伤。这天村寨中还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狗疯了。

第008章、梦境的开始(下)

此妖禽肉相当于大补之药,盘瓠身上有外伤,山爷本不想让它吃。可是这条狗就把自己当族人的一员了,而且清楚族中分肉的规矩——出力最多者都能多分到几块。所以它人模狗样地就跑到人群最前面站着,张着嘴耷拉着舌头,眼巴巴地看着,口水都快滴到地上了。

当着族人的面若山也无奈,只得分给了盘瓠最多的一份。盘瓠吃了肉喝了汤,还很大方地分了一片肉给虎娃,然后打着饱嗝晕晕乎乎地回去睡觉了。快到中午时它却突然醒了,就像受了什么刺激一阵阵狂吠,迈着两条后腿到处乱跑。

它的吼声很惊人,能震得人耳膜一阵阵发疼,把好几个孩子都给吓哭了。虎娃跑过去拉它的尾巴却没有拽住,反而被狗带了一跟头。就见这条狗又抱住一棵碗口粗的树,乱啃乱蹭乱晃,差点把树给弄倒了。

然后盘瓠又开始乱蹦,轻盈得就像一只大松鼠,蹦起很高,从这家屋顶蹦到那家屋顶,围着村中央的空地转圈跑。当它蹦到水婆婆家的屋顶上时,突然听到屋中传来一声轻喝,这条仿佛已发疯的狗脚下一滑,“啪叽”一声就摔了下来,终于趴在地上不动了。

虎娃赶紧跑过去看,发现盘瓠并不是摔晕了,而是莫名又睡着了,居然还发出了鼾声,但它的伤口又被撑裂了。

当盘瓠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族长若山的石屋中,肩上的伤口又被重新处置包扎好了。它的身子刚一动,就听见山爷的声音呵斥道:“狗东西,终于醒了吗?你今天闯的祸可不小啊!蹬漏了好几户人家的屋顶,还吓哭了那么多孩子,自己说该怎么办吧?”

盘瓠今天“发疯”时其实是清醒的,它并没有伤着任何人,但是有一股躁动的力量与情绪需要宣泄,身为一条狗,自然就会撒野。它在房顶上乱蹦时姿势看似轻盈,可是蹬腿的力量很大。村寨里的屋顶大多是用木板铺底,上面再盖上编织的草帘、压上石头。好几户人家的屋顶都让它给蹬坏了。

此刻盘瓠已经平复、清楚自己干了什么,但它毕竟只是一条狗,虽然很聪明、甚至有开启灵智之兆,可仍在懵懂之中。

它能根据人们的语气、表情,判断出大概的意思,同时勉强能听懂一些简单的音节,这对于一条狗来说已经相当不简单了。但它尚听不懂相对复杂的事件描述,只知自己做错了事、而山爷在训斥它。它赶紧站起身来,耷拉着脑袋一副认罪受罚的样子。

若山也清楚盘瓠听不太懂,揪着狗耳朵把它带出去,指着那些被它弄坏的屋顶又训斥了一番。盘瓠终于大概理解了,于是缩着脖子脑袋耷拉得更低了。而一帮族人就在旁边看热闹,不时发出哄笑声。

若山又呵斥道:“你自己说,怎么赔,要帮人家修好吗?”

这句话又是盘瓠不能完全听懂的,却清楚山爷的意思好像是让它做什么事情,瞪着好奇的狗眼抬起了头。这时虎娃走过来道:“它又没长手,怎么帮人家修屋顶?山爷,还是让它做别的事吧。”

若山点头道:“那好,就让它跟随族人去打猎,把该分到的猎物赔给人家!”

虎娃拍手道:“好哇,这个主意不错!山爷,我也想去。”

若山摇头道:“你还太小,连山路都走不了,等长大了再说吧。”

虎娃虽有些失望,却不得不承认山爷说的完全正确。出入村寨的路都在深山中,陡峭崎岖险峻异常,根本不是他能够攀援的,还谈什么打猎?三、四岁的孩子尚在幼年,而三、四岁的狗已经完全长成了。但盘瓠的体形却不大,就算以两条后腿直立行走,也就和绿萝差不多高。

这天日落时分,若山在屋中支起陶釜煮肉。妖禽肉被族人分食之后,还剩下最后一些,此刻全部放入釜中。釜下却没有生火,若山盘坐一旁以法力催动釜中水渐渐沸腾,同时将妖禽肉的药性又进行了一番炼化。

肉煮熟了,散发出特别诱人的香气,使人一闻到就食欲大动。这种感觉不是一般的馋,简直连肚子里的馋虫全都被勾出来了,就算刚刚吃饱也会莫名觉得很饿,特别渴望吃到那散发出香气的食物。而这香气并没有飘散开,只飘到了隔壁的小屋中,虎娃和盘瓠正在那里。

虎娃和盘瓠知道山爷在煮肉,他们馋得呀,一个劲地咽口水,就在这时,突然听见了山爷的声音:“虎娃,盘瓠,你们俩过来。”

盘瓠从语气中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晃着尾巴跟着虎娃小跑着进了山爷的屋中。山爷又吩咐道:“我正在煮肉,要出去一趟。你们帮我看着,不许偷吃!”

山爷说完话就走了,但那釜中的肉汤却一直冒着小泡、保持着微微沸腾的状态,香气浓郁不散。对于这一人一狗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享受与折磨。肉香是这么好闻,能勾起这么强烈的食欲!能感受到向往与渴望,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假如有人无论吃什么都食不甘味,便能真切地体会到这个道理。

这么好吃的东西却吃不到,他们不能吃也不敢吃,当然更是一种折磨。时间过了不久、但是感觉却很久,山爷又走进了屋中,很满意地点了点头,问道:“你们想吃吗?”

孩子和狗都咽着口水用力地点头,山爷笑道:“刚才不让你们吃,是因为肉还没煮好。现在已经可以吃了,这些肉本就是为你们煮的,端回去分吃了吧。”刚才还在微微沸腾的肉汤,说话间竟然已经凉了下来,变得温而不烫恰好可以食用。

虎娃和盘瓠吃得这个舒服呀,简直是前所未有的莫大满足。盘瓠这个狗东西有点记吃不记打,它仿佛已经忘了白天吃了这种肉闯了怎样的祸,刚才守着肉汤能忍住已是太难得了。等他们吃完,天色已入夜,半轮明月升上了天空,群山环抱的村寨中景物仍依稀可见。

若山又在小屋门前说道:“虎娃,你先睡觉吧。盘瓠,你出来跟着我走走。”

身为一条狗的优点,就是它不会问山爷为什么要这样,很听话地跟着走了。山爷领着盘瓠缓步而行,在月光下绕着村寨转了好几圈,但他的样子却不太像遛狗,因为盘瓠也是用两条腿直立行走,这既是在消食也是在等待药性发作。

最后留下的那些妖禽肉,也是最为精华的部分,经过了若山的法力炼化,药性变得更温和也更为精纯。过了大约半个时辰,一股热流在盘瓠的体内缓缓升起,那种躁动的力量与情绪又出现了,虽不如白天那般猛烈突然,却更加强大充沛。

但盘瓠却没“发疯”,白天已经受到了教训,他知道不能也不敢,就得这么忍着。若山当然感觉到了它的变化,将这条狗带回村寨、让它蹲坐在祭坛前,又吩咐道:“你就坐在这里不要动,将内心中的躁动压制住,好好感觉那种宁静,希望你能找到那种心境。”

这番话其实已超出了盘瓠所能理解,但若山也没指望它能完全听懂。狗没有别的心思,只要它在这种状态下真能端坐不动,就等于做到了。至于它能否进入那种玄妙的状态,获得修炼中进入初境的体验,就只能看机缘了,谁也强求不了。

盘瓠倒是听懂了山爷要它坐着别动,虽然感觉挺难受的,但它还是照做了。这时水婆婆从月色中走来,伸手隔空指向盘瓠。只有盘瓠自己清楚,白天它并不是失足落下了屋顶,而是被水婆婆隔空打下来的,此刻它又感受到了那种神奇的力量。

但水婆婆这次并不是让他沉睡,盘瓠能感觉到体内那股躁动受到了某种压制或引导,当它能够清醒地端坐不动时,情绪也渐渐恢复了平静,身体的冲动渐渐回归那力量的本源。这就像一个人感觉体内有使不完的劲,却偏偏什么都不能做,当然也很难受。

而盘瓠并没有要做什么的意识,渐渐忘了自己在做什么,只是在感觉与感受那无形力量在体内流转,竟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感。它感应到了自己的呼吸和心跳,甚至隐约听见肠胃蠕动以及血液在全身流动的声音,每一根骨头、每一块肌肉都在感知之中。就这样过了不知多久,它进入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奇异状态中。

若水已收了神通法术,拢住声息悄然对若山道:“没想到它居然办到了!如此看来,就算今日不得真正迈入初境,假以时日,它也必将能通灵得以修炼。”

若山亦拢住声息悄然道:“是的,最难的一关已过。但是初境九转,每一转对于它来说恐怕都将耗时很久。”

盘瓠现在的状态,相当于拥有了刚刚迈入初境的体验。可是这种体验并非是它自觉的修炼,而是在很特殊的机缘下被动地自发进入。它需要在将来学会自觉找到与进入这种状态,才能算真正地迈入初境。

若水答道:“无论如何,它已拥有了这种体验,进入了初境初转之前的状态。见欲能止、躁中求静、随流不动、返而内观,这是我当年迈入初境时的感受。说起来简单,可如何能指引他人进入那种境界,却是无法保证的事情,更何况是一条狗?你今天居然用肉去指引狗,而且成功了,可回头一想,实在是太巧妙了!”

第009章、复归于婴儿(上)

远方树得丘上的山神理清水也在关注着这一幕,同时暗自啧啧称赞。如何指引盘瓠这条渐开启灵智的狗自觉迈入初境、开始有意识的修炼,就算他来做,也未必能有比若山此刻更好的办法。

理清水在感慨——难道自己真的看见了希望吗?而若山的声音中也满是欣慰之意:“这不是因为我用的方法巧妙,而是它已开启天赋神通、有通灵之兆,所以才能如此为之。假如换作普通的禽兽,怎么做都是没有用的。我看见它白天吃了妖禽肉,药性发作在村子里发疯,才想到可以这么试试的,真是狗有狗的性子啊!”

若水补充道:“那妖禽肉对于一般人而言只是一味补药,能壮一时气血精力,等药性一过却留不下什么。但是对伯壮、仲壮这样已迈入二境、正在洗炼筋骨形骸者而言,却正适合辅助行功。”

若山解释道:“伯壮、仲壮都分到了足够多的一份,就算经过了法力处理,这种妖禽肉也要及时服用才能药性不失。我已经吩咐他们定坐行功、希望能早日二境九转圆满,但灵药只是辅助,还得看他们自己的修炼功夫。剩下的妖禽肉,我又炼化了一番,适合虎娃和盘瓠服用。”

若水一笑道:“你对这两孩子倒是真舍得!盘瓠的情况特殊也就罢了,但是虎娃还那么小…”她的言下之意,将盘瓠也当成了族中的孩子,而不再仅是一条狗。

若山截住话头道:“正因为虎娃还太小,我才要将那妖禽肉再炼化一番,使他能尽量吸收灵效。就算他还不知修炼,但只要能承受这种补益,也可强身健体。这孩子来历不凡,将来可能成就亦不凡,而且他是清水氏唯一的遗孤,我们得了清水氏一族太多的好处,理应要好好报答。”

虎娃今天刚刚躺下时感觉到全身有一股燥热、意识中也有一股朦胧的躁动,可能是那肉汤的原因,白天时他就领教过肉汤的“厉害”,而晚上的感觉则更特别。他吮着手指,在床上拱来拱去好半天没睡着,直至这股燥热渐渐散去,又感觉全身暖洋洋的,五脏六腑甚至每一个毛孔都形容不出地舒服,然后很快进入了梦乡。

睡梦中的虎娃精气冲和,无意中仍有着一种朦胧的冲动,这种冲动并不包含任何具体的欲念,只伴随着与生俱来的勃发生机,最为朴素而纯粹。在香甜的幸福沉睡中,他的小鸡鸡竟然就这么自然地勃起了,也不知持续了多久。

到了后半夜,虎娃做了一个梦,梦中又在吃那无比美味的肉汤,感觉是那么的幸福。这个梦境是如此地清晰,因为就是他睡前真正的经历,仿佛梦境与现实并无分别,醒来后仍记得很清楚。而在黎明到来之前,虎娃又做了另一个很朦胧的梦,与昨天的那个梦几乎是一样的。

美如仙境的山水之间,秀丽的峰峦上,他看见了一个妙曼的身影。虎娃从未离开过所生活的村寨,这里被险峻的群山环绕,除了头顶的天空,看向四周的眼界不会超过十里。他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致,恐怕连想象都想象不出来,却偏偏在梦中见到了。

但这个梦境是如此飘渺,他醒来后甚至想不起梦中的情形。此时的虎娃甚至还不完全了解梦的概念,只是伴随着成长与记忆自然有了这种经历。

第二天,山爷集合族中精壮的勇士,带着盘瓠离开村寨外出打猎去了。狩猎需要选择合适的天气并判断天时的变化,避开可能下雨特别是有暴雨的时节,否则在深山中处境将十分危险。山爷是族中最有经验的人,他熟悉这一带风向、云层的特点,甚至能感应到空中细微的水汽变化。

盘瓠已拥有初境的体验,可毕竟尚在开启灵智之初,若山不可能像教导一个人那样去教它初境九转的修炼之法,就算说了它也听不懂啊!所以只能让它在反复的体验中自悟修炼,因此它的初境每转之功时间都会很长。

但盘瓠已经开启了天赋神通,让它在狩猎的过程中逐渐熟悉和运用天赋神通、渐渐有意识地去修炼,自然伴随着初境九转,可能是一种最合适的方式。

族人外出集体狩猎往往要好几天才能回来,盘瓠第一次离开了村寨,虎娃很羡慕也有些舍不得。山爷并没有将青壮男子都带走,还留下一部分守护村寨,自从发生了怪鸟袭击事件,就更加应该小心。伯壮与仲壮这两位最强大的战士也留下了,山爷嘱咐他们不仅要保护族人同时自己也要好好修炼。

山爷不在的时候,族中的大小事情就由水婆婆说了算。这天阳光明媚、微风怡人,水婆婆突然做了一个很奇怪的决定,命令族中年满十六岁的男子与年满十四岁的女子,其中尚未结亲且年纪未满三十岁者,都集合起来看她纺布。

部族中的人们生活在原始古朴的状态中,有些事情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但在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却懂事很早。男子年满十六、女子年满十四,就已经可以娶亲或嫁人了,但并非所有的人都会这么早成亲。女孩嫁人一般还算比较早,但一些男子实际成家的年龄都比较大,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要有足够的能力才行。

水婆婆命令这些人来,当然是想设法指引他们迈入初境。年纪太小的孩子,不仅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且身体亦未发育完全,是不适合过早修炼的,教都没法教。至于超过了三十岁,身心发育已经到了巅峰,却始终无法迈入初境,将来再成功的希望也很小了。

几年前山神尚在,其实很多族人在祭拜山神的仪式中都不知不觉受过山神的指引,却一直没有迈入初境,若水将希望主要寄托在那些尚未成亲的少年身上。至于已成亲的族人,倒也不是绝对没可能,但是他们生活中的杂琐事更多,心境上受到影响也多,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水婆婆并没说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只是命令大家来看她纺布;她也没有阻止不符合要求者来围观,只命令留在村中符合要求的族人必须得来。

村寨里有两片空地,一片就在中央、正前方是祭坛,另一片较小的空地在祭坛后方、水婆婆住的屋子门前。几十名族人按要求盘坐在这片小空地上、面对着水婆婆,而水婆婆坐在自家门前。至于其他族人想看热闹,就躲到一边坐卧随意,但不许跑到前面挡住这些人,更不许乱动说话打扰别人。

村寨各家几乎都没有凳子,平时就垫块东西在地上跪坐或盘坐,而盘坐比跪坐更稳、上身也更端正,这是大家从小的习惯,几乎不用教。而水婆婆也没多说什么,只是要大家尽量学她的样子——交腿盘坐。这样的身姿最稳、最正,由身即心,心境也最为安稳端正。

水婆婆织的是葛布。族人古时的衣裳是兽皮和树叶制成的,兽皮可以御寒,但在温热的季节穿着并不合适,树叶则很容易破烂。而“布”源自于线绳,人们用软滕或植物纤维搓成长条,粗的绳子可以捆扎东西,细的线可以缝制兽皮。

后来人们将细线编织成片,这就是最早、最原始的布,再后来人们学会了穿织经纬,也开始用简单的织机织布。山中最好的织布原料是葛藤纤维加工成的葛丝,它很细很轻柔,织成的葛布轻薄舒适,适合贴身穿着或者当夏天的单衣。

葛藤的根是可以吃的,还可以打成细末去掉纤维、晾制成葛粉保存,当然是好东西,族人们经常会到山中采集。村寨中最早只有葛布,这几年族人们学会了种植火麻,火麻纤维沤制成的丝也可以织成麻布。

麻布比葛布粗糙也没那么舒适,但火麻是族人自己种的,比野外采集葛藤要方便得多,所以纺麻布也更容易。而且麻还有更多的用处,比如缝制装东西的麻袋,搓成各种结实坚韧的绳子。

葛布比麻布更好,而水婆婆纺织的葛布是最好的,质地异常致密轻柔且经久不朽,在这一带的各部族中甚至专门被称为“水布”。虎娃平时穿的肚兜,就是“水布”做的。当路族与其他部族交换东西时,“水布”是最受欢迎的物品。

但是这几年路族人几乎不用“水布”和外族交换东西了,葛布本来就更好更少,何况水婆婆亲手纺的“水布”呢?路族人有了来源稳定、数量有保障的火麻,他们还偶尔用双倍的麻丝与麻布与外族交换葛丝与葛布。

今天是虎娃第一次亲眼看见水婆婆纺织“水布”,他的个子很小,在那些盘坐者身后要站着才能看见水婆婆。水婆婆织布却不用织机,只是静静地端坐在门前,族人们早已加工好的葛丝就堆放在她的身前。

虎娃正在好奇地观望,忽然发现地上那一根根细长的葛丝突然就好似活了过来,无风自动飘向水婆婆身前的半空。葛丝交缠相连、纵横穿插、编织经纬,竟缓缓地凭空纺成布料。布料的一端慢慢飘移,而另一端的葛丝仍在不断飞聚、织成长匹。

第009章、复归于婴儿(下)

水婆婆纺布,人却不用动手,地上的葛丝自动飞起织成长匹。族人们的感觉只是惊叹并非惊骇,因为她是大家敬畏的水婆婆,有这样的本事仿佛是理所应当。只是水婆婆要求大家坐在前面看清这一幕,倒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每个人都看见了,可是等他们想仔细看清楚的时候,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地上那一道道葛丝飞起,仿佛与体内某种力量相呼应,感觉就有些坐不住了。可是水婆婆不许大家乱动,感觉就十分难受,但只能强忍着。

还有人看着看着就感觉头晕恶心,因为空中的飞丝太密了,想把这个过程看得很仔细时,就会进入一种很奇异的状态。视线中的情景仿佛会放大,别的东西都消失了,只有无数密密麻麻的葛丝在飞舞缠绕,心神也随之动荡。

有人渐渐就不敢再看,只要闭上眼睛,这种难受的感觉也随之消失,可是水婆婆要求大家要看清楚,闭着眼睛又怎么看呢?

这些淳朴的族人真听话,大多咬牙在坚持,实际上强行坚持是根本坚持不住的,到最后就晕过去了,迷迷糊糊就像睡着了一般;还有人实在进入不了状态,便无法看清织布的过程,仅仅是坐在那里坚持而已。

虎娃站在后面,瞪大好奇的双眼看着水婆婆施展神奇的本领。他在想,水婆婆是怎么凭空将这些葛丝变成布的?接着他又想起另一件事,那只怪鸟可以隔空摄物,而水婆婆此刻显露的本事可比那只怪鸟厉害多了。

当他胡思乱想的时候,便看不清葛丝飞舞的细节,虎娃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就不再想别的,只是想看清楚丝是怎么变成布的,然后他就看清楚了。眼前的场景在放大,天地间仿佛只剩下无数飞丝,缠绕相连穿织成布,每一根比毛发还细的葛丝,此刻在视线里都变得有麻线那么粗。

虎娃看清了葛丝编织成布的细节,然后也觉得一阵昏沉,昨天明明睡得很好,此刻怎么又犯困了?虎娃用力晃了晃脑袋,脱离了刚才那种状态,看见的仍然是门前纺布的水婆婆。

虎娃仍然接着看,此刻他不再感觉难受和头晕,渐渐看清的不仅是飞丝成布,而是整个场景。这场面非常流畅、非常好看,伴随着一种自然流动的力量,就像一幅会动的画。虎娃已知什么是画,族人们曾在环绕村落的寨墙石头上刻画一些场景,有的是打猎,有的是种树。

这些图案往往都很简单粗糙,虎娃经常去看那些画面。比如他看见一些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的图案,琢磨明白之后,眼前恍惚就出现了一群族人在追逐猎物的场面。

此刻的水婆婆在虎娃眼中也成了一幅画,她的发丝在动,衣袂也在动,似以一种奇异的韵律在操控那些葛丝。空中缓缓飘过的葛布,仿佛山中不断流的溪涧。虎娃看见的是流水,流水为天地间的力量所操控,在山中汇流成溪涧。溪涧仿佛总是那个样子,可是水却不停地在流。

这是动中之静,流动的水成为人们看见的溪涧,流动的丝成为虎娃看见的布匹。无论世上原先存不存在葛布这种东西,只要将葛丝如此编织,它便会出现;就像水在山中那般汇流,人们就能看见溪涧。要领悟这动中之静,才能看清每一幅场景。

虎娃仿佛领悟了,这并不是用语言总结的,而就是自然进入了这种状态,他已经忘记了自己在做什么,甚至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这种状态下,他仿佛在看又仿佛不在看,就这似看非看之间,虎娃入境了,以一种很淳朴的状态。当他连自身都忘了的时候,便闭上了眼睛。

虎娃感觉自己全身内外都在动,心脏在跳动、胸肺在呼吸、全身的血液在流动,甚至毛发肌肤都在一种潮汐般的律动中,没有一丝一毫是静止的。但在这种动态的感受中,他却进入了一种奇异的安静状态,因此才能清晰地察觉到这一切。

他站在那里好像是睡着了,面带微笑全身很放松,人却站得很稳并没有倒下,全身暖洋洋的感觉十分舒服。虎娃此刻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水婆婆要族人们看她纺布,希望大家寻找的就是这种状态。

水婆婆却没有注意到虎娃成功了,因为她根本就想不到。这个孩子太小了,还不到四岁。就算有人看见了虎娃这个样子,恐怕也不会意识到他已入了初境,或者说初照境。

虎娃的个子很小,是围观人群中最不起眼的一个,而且他身边的很多族人都与他一样闭上了眼睛。闭眼与闭眼的含义也是不同的,想看清楚水婆婆纺布可不好受,大多数人会感觉头晕,只有闭上眼睛不再看才能站得住。

虎娃最后是被水婆婆的声音唤醒的,只听水婆婆说道:“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你们回去之后,要仔细回味此刻的感受。所有符合要求的人,下次接着来看我纺布;而其他人只要没事,也最好都能来。”

虎娃不知时间已过去了多久,但是水婆婆那匹布已经纺完了,她的声音中带着不易察觉的疲倦,显然今天所做的事远不止表面上那么轻松。族人散去了,水婆婆并没有发现谁成功进入了初照境,但她也没有太失望,有几名族人的反应还是不错的,将来可以接着练习、接受她的引导。

自始至终,水婆婆没有多说一句话,也没有告诉族人她想做什么、大家又该怎么办。因为她知道,就算说出来也没用,哪怕将初照境对族人描述清楚,也不等于大家就能进入那种状态。观她纺布,完全是一种不言之教。

远方树得丘上的理清水暗叹一声,他很清楚若水的目的,这种做法可以说是独具用心。因为面对那些淳朴的族人们,实在没有办法讲解初境修炼之妙。而根据理清水的经验,就算能够讲清楚,让别人听懂、自觉地去寻找那种状态,也未必比若水这种引导方式成功的机会更大。

但是就连理清水也没有注意到,小不点虎娃今天进入了初照境,这是他同样想不到的,因为这么小的孩子不可能理解修炼境界之妙,就算刻意教也是不可能教会的。可能是因为若水用的法子太特别了,虎娃只是自然地体验到了那种状态。

对族人们来说,看水婆婆纺布显然不是一件好受的事情,可是水婆婆发了话,大家又不敢不听,就连那些不是必须去看的人也会去。还好水婆婆并不是每天都这样做,时间又过了好几天,她并没有再次召集族人,很多人心里都松了一口气。

族长若山率领狩猎的队伍归来了,整个村寨一时变得热闹无比,人人都兴高采烈。这次族中最好的猎人伯壮与仲壮没有去,但收获的猎物却比以往每一次都多,因为有了盘瓠。这条看上去不起眼的花尾巴狗,在山林中动作如风,跳跃扑击有如飞腾,寻常野兽根本就不是它的对手。

这次外出狩猎,盘瓠也学会了很多东西。山爷教它怎样潜伏、怎样等待最好的时机、怎样和族人配合,也包括怎样放弃。这条狗很听话也很好学,最重要的是它也学会了怎样不乱叫。

盘瓠的吼声很厉害,全力吼出时能将惊慌的豹子震得从树上掉下来。它要是随意乱吼的话,会将山中的猎物都吓跑的。

盘瓠这种极具冲击力的吼声与平常的叫声不一样,是它的天赋神通。若山借助狩猎教会它不要随意动用,并且渐渐学会了控制威力的方向。声音原本是四散传开难以控制的,可是盘瓠却渐渐能将吼声的威力只朝一个方向发出,而其他方位的人听见的只是普通的狗叫。

这次收获了如此丰富的猎物,盘瓠也成了族人们眼中的英雄。它就算直立站着,个子也不高,每个人看见它都会走过来很亲热地拍拍脑袋、摸摸脖子,搞得这条狗有点郁闷同时也很有些得意。它在虎娃面前摇头晃脑,用一对前腿比划着什么,仿佛想诉说很多事情,可惜它还不会说话。

狩猎的队伍归来后,水婆婆又一次召集族人观看她纺布,距上一次的时间,已经由上弦月变成了下弦月。外出狩猎的族人中也有符合要求者,这次同样加入了盘坐者的队伍,水婆婆还特意命盘瓠也要坐着观看她纺布。

这条狗的坐姿与其他人不一样,它只是蹲坐而不会像人那样交腿盘坐。很难说这位特殊的“族人”是否符合水婆婆先前的要求,它当然尚未成亲,但也绝对未满十六岁。可是狗的年龄概念应该与人不太一样,所以族人们并未提出异议。

其他不符合要求的族人,仍然围在后面看热闹,很多人看着看着便闭上了眼睛,虎娃便是其中之一。虎娃的感觉与上次差不多,只是那种状态更清晰了,他并不是刻意要这么做,就是觉得这样很舒服很安逸,恨不得水婆婆每天都纺布要大家来看。

第010章、初境的难题(上)

假如水婆婆知道虎娃竟有这等想法,不知是该高兴还是生气。她如此纺布可不是普通的功夫,仅仅在定坐中操纵这些葛丝,就必须要有三境九转圆满之功。而她能够做到今日这么精妙,不仅因为修为已在五境,而且织布是做了几十年的事情、最为得心应手,其中还另有玄机,所以才能借此指引族人迈入初境。

水婆婆像这样每施展一次,都大耗神气法力,且不说路村人能否收集那么多葛丝,她至少也要间隔半月才能继续。

族人们此番观看纺布之后,水婆婆只说盘瓠以后不用再来了,但其他人还得接着来看。盘瓠当然不必,它已入初境,水婆婆只是想确认而已。接下来的日子里,只要是月光明亮的夜晚,山爷都会把盘瓠叫出去,让它坐在祭坛前修炼。

虽然没有了那怪鸟肉为引,但盘瓠已经渐渐明白山爷要自己做什么,就是寻找那种奇异的状态。月夜中方定坐修炼的盘瓠,渐渐能够自发地进入初境修炼,仿佛有一种感觉在体内流转,每一根骨头、每一块肌肉甚至每一丝毛发都在清晰的感知之中。在一片寂静里感知着生命的律动,当这种感知越清晰,平日的知觉就越敏锐。

盘瓠并不清楚这就叫初照境,山爷也没法对它解释明白,只是指引它进入这种状态自悟修炼。但是这条狗自己有体会,它变得精力充沛、知觉敏锐,有时甚至不用眼睛看就能感觉到周围的物体,或许是因为嗅觉或许是因为直觉,总之是形容不清楚的。

另一方面,它的天赋神通也变得越来越强大、操控得越来越自如。村寨中每日凌晨公鸡打鸣时,仍偶有猛禽扑下。只要这些猛禽飞得足够低、离得足够近,盘瓠突然窜出朝天而吼,就能将那些猛禽震得晕头转向、胡乱扑腾着翅膀落到地上。

有的猛禽比较强悍,反应也比较快,虽然被盘瓠的吼声震得晕晕乎乎,却能飞旋离开并不坠落,但这时它们的速度也大受影响,很容易被弓箭射落。不过盘瓠还是有自知之明,它清楚自己的吼声威力有多大,通过不同猛禽的反应能判断出来。

假如再出现上次那样的怪鸟,盘瓠也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可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出现过那样强大的怪鸟,那种遭遇毕竟很罕见。

路族人外出狩猎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只要天气合适,若山都会带着盘瓠集合一批族人离开村寨去山中打猎,顺便也在山野中采集诸如葛藤之类的东西,每次的收获都很不错。路族人这些年养了鸡又种植了菽豆和火麻,如今猎物也多了,日子过得当然比以前好多了。大家可以用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做别的事情,也可以用物产与外族交换更多的东西。

新鲜的肉食要尽量吃掉,一次吃不完才制成肉干保存。实际上肉食仍是族人们最缺的美味,除了刚刚狩猎归来的那几天,几乎没有多到一次吃不掉的情况。真正需要处理保存的是毛皮,各种动物的皮毛都要小心地剥下、清洗、去脂、晾干,处理不好就容易霉变腐坏。

不同的毛皮有不同的处置方法,族人们已学会了简单的晾制和揉制。有的毛皮适合制成带毛的裘皮,在寒冷的季节里十分保暖;而有的动物皮适合去毛制成或坚韧或轻软的革料。若山与若水所修炼的神通法术,并不擅长在矿石中炼化金属,却极其擅长做这种事情。

若山族长处理毛皮,并不像村民们那么费劲,只是将清洗后完整的毛皮放到祭坛上借助神奇的力量祭炼加工。他所处置的裘皮与革料,不仅坚韧轻便,而且能够长时间保质、不容易损坏。虎娃就见过脱了毛的麂子皮或鹿皮,经过山爷的手,能从中剖开成好几层,制成几乎像布匹一样轻软的革料,既透气又耐磨。

可是村中猎到野兽毛皮,不可能都让若山族长来处置,普通的族人还是按照原始的方法去加工;就像村中的布料,也不可能都是水婆婆所织的“水布”,族人们还是要用简单的织机去编织麻布与葛布。

通过看水婆婆纺布,又见到山爷处置皮毛,虎娃发现村寨中的各种用品基本上都是通过两种方式加工而得。一种就是村民们老老实实地用各种方法去制作,另一种就是以神奇的力量去炼制,而后者注定只能是少数情况,因为整个部族里只有山爷和水婆婆才会。

虎娃却不清楚自己也迈上了这条道路,只是远未到达山爷与水婆婆那种境界。既然连他自己都不清楚,这世上就更无人知道了,甚至包括时常关注他的理清水。

水婆婆召集族人观看纺布,刚开始是半个月一次,再后来是一个月一次,虎娃每次都会去看热闹。族长山爷后来也发了话,除了符合水婆婆指定条件者必须盘坐观看,其他的人只要没事也都得去。既然山爷和水婆婆都说了,族人也就必须得去了。

虎娃观看水婆婆纺布时无意中进入了初照境,水婆婆也说过,回去之后要仔细回味观看纺布时的感受。后来有一天夜里,他躺在床上时也进入了这种状态,当时的心思特别纯净与安稳,没有人教他该怎么做,他是自然办到的,从此开始了不为人知的初境修炼。

虎娃并不知道盘坐入境,他在初境中要么是站着的、当时在观看水婆婆纺布;要么是躺着的、当时正准备睡觉。这并非是一种有意识的修炼,进入那种状态便拥有种种新奇的感受,于是他便不断地去探索,就像婴儿睁开了眼睛,自然想把世界看得更清晰。

虎娃在初境中体会到万籁俱静的感觉,甚至连虫儿微弱的鸣叫都声声入耳,村寨外远处风儿吹过树梢的声音也清晰可辨。这种状态是真正的静,正因为静才能够听清,但这样是睡不着觉的,虎娃便渐渐学会了收摄心神不再去听、或者是听而不闻。

然后他有了更新奇的感受,与盘瓠的感觉差不多,他的知觉变得越来越敏锐,能在寂静中感受到自身细微的动态,只要是身姿稍微有些不舒服,都会很自然地调整放松,到后半夜就自然睡着了,醒来后觉得特别精神。

若是师父传授弟子,讲解何谓初境九转,会说那是九静九动的过程,反复修炼渐渐功深,直至内照分明,才能达到初境九转的圆满状态。可是虎娃并不懂这些,所以很难说自己修炼初境到了第几转,这种极静与玄妙的动态交替的感受,他在漫长的岁月里独自体会着。

虎娃没有问过谁这是为什么,甚至也没有太惊讶,一切对于他而言都是自然发生的。他还是个原始部族中的孩子,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中。在他的意识里,这种状态的出现,就和人渐渐长大,手脚渐渐有力,抓东西越来越准、越来越稳一样,就是个自然发生的过程。

时间就这样又过去了一年多,深山中的族人对岁月的概念很朴素,只知春夏秋冬又经历了一个天地循回。若山对盘瓠的修炼越来越满意,如今已经不需要他再吩咐什么,只要是有月光的晴夜,盘瓠自己就会跑到祭台前端坐修炼。

这条狗竟然学会了一种新姿势,前腿离地放在胸腹间,身子挺直,两条后腿在身前交盘。这根本就不是一条狗的样子,它是跟族中其他人学的。而族人们也没觉得太奇怪,因为盘瓠以前也是直立行走的,它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模仿人。

这条狗的天赋神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成熟了,它也自然变得更加有力、敏捷与敏锐。当外出狩猎时,潜藏在远处、普通族人们根本发现不了的猎物,它都能及时地发现,这不仅仅是因为天生出色的嗅觉。当然,它的嗅觉也比原先敏锐多了。

如今的盘瓠,可以说已是这一带山林中的霸主,没有什么猛兽是它的对手,同时它也成为了这个部族的守护兽。但这条懵懂的狗并不清楚自己有这般厉害,它在村里还是直着身子到处撒欢,经常被大人摸脑袋以示亲热、被小孩揪耳朵拽尾巴玩耍,而它觉得很开心。

族长若山当然大感欣慰,可是若山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明确地教授盘瓠初境九转之功,只能让它这样自悟修炼了,也不清楚这条狗究竟到了什么境界。若将来有一天盘瓠能够迈入二境,恐怕才能证明它早已初境九转圆满。

盘瓠学会了新本事,很想与虎娃分享这一切,或者说也想教会虎娃,可惜它不会说话。它经常在虎娃面前做出那种盘坐的姿势,用前腿比划着什么,意思大概是想让虎娃跟着学,惹得虎娃咯咯发笑。

就在水婆婆召集族人观看她纺布的一年多之后,虎娃应该满五岁了,水婆婆终于不再这么做了,很多族人都暗自松了一口气。长达一年多的引导,如果这批族人还是达不到要求,成功的希望也就很渺茫了。

但是水婆婆功夫并没有白费,有两位族人成功迈入了初境,一位是十六岁的阿槿,另一位是十八岁的叔壮。

第010章、初境的难题(下)

叔壮并非是伯壮与仲壮的亲兄弟,他从小长得比较瘦弱,父亲希望他能健康强壮,所以起名为“壮”,但村里已经有了伯壮和仲壮,他就只能叫叔壮了。至于阿槿同样不是村里最强壮的少年,他的母亲南花是从村口外断崖那边深山中的花海村嫁过来的。

蛮荒群山中的族人当然没有见过真正的海洋,但深山中的大湖也被称为“海”。据说越过村外那道几乎深不见底的断崖,另一端的深山中有一座大湖,每到春夏季节湖畔便开满野花,同时湖水因为深浅的不同、在阳光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又倒映出周围群山层层叠叠的景象,所以被称为“花海”。

花海旁的高坡上分布着一个村落,就叫花海村,“花海”既不是族姓也不是部族的氏号,就是一个表示来历的地名。很多深山中的原始部族,并不都像路村这样有一位留下族姓的祖先,他们甚至无姓无氏,只有自己的名字而已。

阿槿的娘名字就叫“南”,由于来自花海村,人们就按习惯称她为南花。南花的皮肤很白、腰很细,但在族人们的眼中,她并不是一个很标致的女人。原始部族中的女子,最好是胸大、腰粗、四肢浑圆结实,这样既能生孩子又能干活,这是最朴素实用的审美观。

可是虎娃却觉得南花很漂亮,是村里除了水婆婆之外最好看的女人了。南花嫁到路村之后,并没有因为体型或相貌受到族人的歧视,她的手很巧,擅于干各种细致活,会磨最精制的骨针,所纺的布也是除了水布之外最好的。

阿槿的样子长得像他娘,当然不是很健壮。盘瓠当初将一只母鸡撵得飞过断崖,发出一声震吼甚至还把远在后山的阿槿吓得从树上掉了下来,没想到阿槿如今也迈入了初境。

叔壮和阿槿随即成了山爷眼中的宝贝、接受专门的指点,山爷教导他们修炼初境九转,这种修炼甚至比参加部族的集体劳作更为重要。如今路族收获的猎物和物产比以前丰富多了,族人们也不必像以前那样不停地辛苦劳作才能生活,有些人便可以脱离劳作也能得到供养。

水婆婆不再耗费法力以纺布指引族人进入初境,能有两名族人成功,已经是令人惊喜的收获。等再过几年,像绿萝、虎娃这批的孩子长成之后,可以再试试,目前这批族人的潜力已经发掘得差不多了。路族如今是前所未有的兴旺,新生的婴儿并未夭折的数量也比往年多了不少。

一直在默默关注着这一切的理清水也不禁暗暗点头。一个不到五百人的部族,拥有若山、若水这两位高手,还有伯壮、仲壮、叔壮、阿槿这四名已迈入初境得以修炼的族人,另外还有盘瓠这条已经开启灵智的狗。这已经相当惊人了,能迈入初境得以修炼者超过了百分之一!

理清水曾经做过在平原上统辖各部族数十万人口的巴国理正,还主持过巴国学宫,他当然见多识广。在那些生产发达、文明繁荣的大型城郭中,尽管人们所掌握的种种手段与技能要先进得多,但是能迈入初境者不足千分之一。

但越是原始古朴的部族,这种比例就越高,只要以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心境与心态更加朴素,心里没有太多的事情,也没有受到世俗间太多东西的干扰,因而更容易进入那种状态吧?

朴素的原始部落族人,在同样方式的引导下,迈入初境的希望更大——这是理清水总结出的规律。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落后的部族就能因此变得更强大,迈入初境仅仅是个人的修炼,而其他大部分族人并未拥有同样的成就,他们仍生活在原始落后的环境中。

迈入初境修炼,也并不意味着就能突破重重境界。表面上看,初境只能使人的知觉更加敏锐,二境只能使人的力量更强。少数人的敏锐与强大,并不能让整个部族获得蜕变式的进步,其改善环境与生活的作用,远远无法与全体族人大规模掌握运用更多的知识与技能相比。

等到迈入三境,才开始具备一些能力,可以加工一些普通人很难制作的东西。而迈入四境之后,才能炼制真正属于修炼者的器物,也可以给普通人加工工具、完成一些效率极高的劳作。可是这样的人少之又少,不仅需要非常出色的天赋,更需要高明的指引,原始部族中恰恰很难具备这种条件。

像路村这样拥有若山和若水两位五境高手的蛮荒部族,实在是极为罕见。但是话又说回来,就算是若山、若水用尽一身神通,想为族人们做种种事情、提供给他们一切原本无法或者很难得到的东西,也是力有未及。而且他们有幸踏上了这条路,谁的目的都不是为了无休止地去做最辛苦的劳工。

就算退一万步说,若山、若水做到了这一点,使族人们生活中能享用的一切,与那些平原上先进的大族没什么区别,那也等于让部族暂时脱离了原始古朴的状态,再指引族人迈入初境,成功的可能性也会变得一样低。而且更严重的是,假如有一天若山、若水不在了,部族里未必能持续出现这样的人物,那对于他们的生存将是致命的打击。

理清水当年在巴国学宫中就讲过这个问题,并且称之为“初境的难题”。理清水还曾预言,人们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甚至能做到很多以前只能凭借神通法力才能做到的事情,这也是一个规律。但与此同时,人们能迈入初境得以修炼,将会变得越来越难。

这看上去是一个无解的难题,但理清水却认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人类部族毕竟是要向更文明、更富足的时代发展,能迈过初境得以修炼者就算变得更少,但也不会消失,将来只看个人的心境。

而且“初境的难题”并非绝对,人们在原始古朴的状态中更容易迈入初境,但也有前提:不仅是都受到正确的指引,更重要的是先天灵智、生理构造上并无区别,只是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而已。假如是灵智未开的族类,等同于山野禽兽,迈入初境反而又变得艰难无比。

理清水观路族众人,又想起很久之前曾总结与思考的问题。

每个月色明亮的夜里,盘瓠仍在月光下定坐,谁也不知它已修成初境几转,身为一只开启灵智之初的兽类,这个过程必然很漫长。而理清水总是默默地关注着它,有一天入夜时分,理清水却差点又一次睁开了眼睛。

令他感到震惊的并不是盘瓠,而是石屋中原本躺着睡觉的虎娃。虎娃这天夜里竟然坐了起来,就像水婆婆纺布时那样交腿盘坐,双手自然放在小腹前,气息均匀绵长,全身都处在极为放松安稳的状态中。

虎娃会这么做,既是水婆婆所教,也是一种自然的反应。他在初境中已修炼很久,几乎每个夜晚都会自然进入并体会那种玄妙的状态,他也没有什么行功精进的意识与目的,不知反复多少次将这种动静交替的玄妙感觉体验得越来越清晰。

就在这天夜里,虎娃忽觉周身气机发动,那种玄妙的感觉仿佛化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体内萌动流转,他自然就坐了起来,觉得这样更加安适,无意中学的就是水婆婆纺布时的姿势。虎娃仍处在初境修炼之中,静夜中万籁之声是前所未有地清晰,清晰的极致便是一种新的突破。

虎娃也不清楚自己是否还闭着眼睛,但他却能朦胧地看见小屋内的情景,接着这种感知舒展,仿佛穿过石屋见到了月色下的整个村落、盘瓠正在祭坛前盘坐。不仅是村落,虎娃还朦胧看见了村落外的山野,那在夜风中轻轻摇曳的树木、展翅滑过夜空的灵枭。

这不可能是用普通的眼睛看见的,就连虎娃自己也形容不清他是怎么看见的,就是一种定境中的景象呈现。虎娃并没有去想,他只是“看见了”,然后渐渐地将这种感知收回,看见的便是自己。

他的身体还坐在床上,但意识仿佛成为了独立的存在,能够感知到五脏六腑和毛发肌肤。这不能用普通的视觉来形容,或者不能说是看见,而就是一种清晰的感知,清楚其形状、位置、伴随生机律动的状态。

虎娃并不清楚,这就是所谓的初境九转圆满。而在境界更高的二境之中,主要修炼的是腑脏筋骨,获得超过常人的力量、拥有健康旺盛的体魄,其根基便是能清晰地感知自身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