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垢坐下后,端详平阳公主的气色…确实比上次来的时候好多了,连眼神也有也些许的神采,浑不像之前那样暮气沉沉。

姑嫂二人久未相见,自然要有许多事情要说,不过长孙无垢很会揣摩人心,知道平阳公主不宜多说话,大多数时候是她将外面的事情说与平阳公主听,而平阳公主也只是偶尔提些问题。

“秀宁,这一次来探望你,其实还有父皇的意思,父皇一直挂念你的身体,只是国事繁忙,无暇分身,特地嘱托我经常过来探视。”

“回去之后,替我谢父皇挂念。”平阳公主沉默了一会儿,才淡淡地回了一句。

在中国儒家,讲究的是‘父慈子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子不言父过’,认为这是中国人的传统孝道,其实这中间,除了第一句之外,其它两句都是牵强附会,但孔老夫子的帽子压人,害他老人家背了数千年的黑锅。

所谓‘父慈子孝’,是指正是由于父母的慈爱,儿女更应该反馈孝心。而在天底下,确实是有‘不是’的父母,而且不准子女说父母的过错,这更是一种愚孝。人无完人,知错就改,连孔老夫子都是赞同的,也不知道哪个大儒胡编乱造,将一篇道德文章,解释得似是而非。

说远了…平阳公主对于李渊是有意见的,不仅仅是因为她自己的婚姻。为了家族的兴盛,拢络人才,虽然嫁给柴绍非她所愿,但她还能够体谅父亲的良苦用心。但为了采取制衡的政治手腕,让两个最有才能的兄长彼此互斗,才是她不能原谅李渊的根本原因。

在李氏兄妹中,如果平阳公主是男身,其成就当不下于李建成和李世民。当初李渊初起兵是,家眷犹在长安,是平阳公主和柴绍千方百计,将家眷送了出来。其后为了支持父兄,平阳公主男扮女装,散家财,招募民兵,支持父兄。当时李渊的队伍力量不足,而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其中最大的一股竟有数万人,实力远远超出平阳公主的军力。

平阳公主收编的这帮义军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如果没有几分真本事,就是男人也镇不住他们,何况其兵源还来自原本不相统属的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收编的乌合之众变为一支百战百胜的劲旅,取得如此大的战绩,足见平阳公主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实在是出类拔萃的。

对于李渊采取的所谓制衡,平阳公主从一开始就不赞同,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她与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兄妹感情极好,而且也是忧虑皇室的根本。如果这两个人当中,一个碌碌无为,另外一个才华出众,也就罢了。可两个人都是极富才能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悲剧下场——在有李渊制衡的情况下,他们彼此不能伤害;当李渊的制衡之策失控的时候,得意的那个绝对不会给自己留下隐患,这必然是产生悲剧性的后果,而这一切,她根本无力解决。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姑嫂二人都避免谈及李氏兄弟和李渊,反正长孙无垢有的是话题可说,长孙无垢还谈到了最近坊间流传的《西游记》和《红楼梦》。

“秀宁,你府上那位新来的女官呢?父皇还有赏赐给她。”长孙无垢说道。

“父皇倒是费心了。”平阳公主淡淡地谢了一句,对雯姑道:“阿雯,去看看小婉有没有授完课,如果授完课,就请她过来一趟。”

第一卷乱世第七十六节大家一起来

第七十六节大家一起来

*有书友提醒我,王妃应该称‘娘娘’,而不是殿下,从这一节开始改。

“不,还是我过去一趟吧。”长孙无垢笑道:“承乾刚才也过去找哲威他们了,只怕会给先生带来麻烦。”

“承乾也来了?”平阳公主看向雯姑道:“阿雯,你带王妃娘娘去书房,告诉小婉,三个孩子都带过来,今天中午王妃殿下和我一同用膳。”

“是,殿下。”

雯姑答应一声,转向长孙无垢微微一礼,道:“王妃娘娘,请您跟我来。”

两个人走出平阳公主的房间,长孙无垢忽然问道:“文雯总管,那位女官是不是叫夏小婉?”

“是,娘娘。”雯姑有些奇怪,不知道这位深居王府的王妃娘娘如何知道小婉的名字。

“原来是她!”

长孙无垢喃喃自语,她还记得李世民说过《三字经》的事情,而且最近市面上流行的两部书《红楼梦》、《西游记》,作者似乎也是那个夏小婉。

“娘娘,您说什么?”雯姑没听清长孙无垢说的什么,以为是有什么吩咐,忙问了一声。

“我是说,承乾这调皮小子恐怕会闯祸。”长孙无垢笑道。

“不会的,夏小姐很会教小孩子的,两位小郎君现在一天看不到她,就到处去找,连殿下都有些吃醋呢。”雯姑笑答道。

“哦,竟有这种事!”长孙无垢奇道,她可知道那两个外甥有多调皮,比她儿子李承乾更甚。

两个人来到书房所在的院子,李素妍和李素芬都是见过她的,立即过来拜见。

“免礼!”

长孙无垢抬手让她们起身,“我自己过去即可!”

屋子里,三个小孩子背着手,大声诵读:“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好!下面我为你们解释这四句的意思,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提问。”小婉的声音响起:“这四句,说的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结构,是由读书人、农民、工人、商人构成的,缺一不可,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这个社会才得以维持,因此,他们都是平等的。”

“先生,他们不是平等的,士才是最高等的,农民、工匠次之,商人是最低贱的!”听声音是李承乾。

“错了!”

小婉断然道:“士,是治理天下的主要力量,从官职来说,士确实最高等的。但是,你们要清楚,士农工商,各司其职,是缺一不可的。殿下,我且问你,没有农民种地打粮,士、工、商,能活下去吗?”

李承乾想了一下,道:“不能!”

“殿下,没有工匠打造马车,缝衣制鞋,士农商能够自在生活吗?”

“不能。”

“没有商人们南来北往,输送货物,国家能够富强吗?百姓能够及时得到所需要的东西吗?”

“不能。”

“当然,并不是抹杀士的作用,士在治理国家,传播文化的过程中,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四民各司其职,相辅相成,才能够让一个国家富足,安定。”

李承乾想了一下,道:“可商人逐利,一身的铜臭,见利忘义。”

长孙无垢本来是想敲门而入的,听到屋里的师生问答后,便停了下来,此时更是靠近窗前,想听一听这位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士人入仕朝廷,难道他们不要俸禄?农民、工匠、商人都是靠他们的辛勤赚取的合理费用,只不过是个多少的问题罢了。至于见利忘义,你们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史书,自三皇五帝以来,到底是什么人见利忘义的多,是士还是商!”小婉说道。

李承乾还是小孩心性,见自己的问题难不倒小婉,眼珠一转,突然问道:“先生,那按照您所说的,一个国家有士农工商各司其职就行,是不是就不需要朝庭了?”

窗外的长孙无垢吓了一跳,差点儿冲进去揍那小子一顿,但她还是忍住了,想听听小婉是怎么回答的。

看着那小子一脸得意的模样,小婉也有揍这小子一顿的冲动,不过…咳,咱要以理服人不是?

“殿下,你又错了。”小婉说道。

“我哪儿又错了?”李承乾不服气地看着她。

小婉想了一下,道:“说得太高深,你也听不懂,我打个比方。我们大唐朝,就像是一辆马车,而四民就像是驾车的马和车轮,那陛下就是独一无二的车夫,不管马也好、轮也罢,只有驭手的高超技术,才能将马和轮的威力充分发挥出来,带动马车飞快而平稳的前进!你明白了!”

李承乾这回默然了,他想了一会儿,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先生,我好像明白一些了,你讲得比教我的那些先生还要好!”

“谢谢殿下的夸奖,不过,还有一句话殿下要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做为一名优秀的驭者,应该爱护马力,经常修补车轮,正所谓‘使民以时’。”小婉说得口干舌燥,喝了一大口水,“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下面…”

“下面是讲故事的时间!”三个小孩子一起欢呼道。

长孙无垢在门口站了一会儿,终于没有敲门进去,而是走了出来。

“娘娘,您不进去?”雯姑诧异道。

“我就不打搅他们上课了。”长孙无垢摇摇头,然后转向李素研道:“等先生下课,你请她到公主殿下那里去一趟。”

“是,娘娘。”李素研躬身答道。

“什么?秦王妃来过?”

正捧着茶杯喝水的小婉差点儿呛着,她从李承乾那里知道长孙无垢来看望平阳公主,却没想到她竟然能来书房,幸好自己没有在讲课的时候大放厥词,否则…大汗!

“是的,娘娘还要在公主殿下那里召见你。”李素研说道。

“见就见吧。”

小婉耸耸肩,事实上,她也很想见见这位秦王妃,据史料记载,这位秦王妃似乎也是个很早就夭折的人。

“小婉拜见王妃娘娘!”

进入平阳公主的房间后,第一件事就是行礼参见…小婉特别痛恨这万恶的封建社会,见到官大的就要拜,所以她在入府三天之后,就准备了一个超厚的护膝,现在终于是派上用处了。

不过听到皇上有赏,她还真是有些发呆,那五十两银子也就罢了,两匹锦缎可是御用的,比市面上的粒子可要好得多。

待谢过赏之后,小婉向公主和王妃告辞,她还要给平阳公主备饭…嗯,今天还多了两位客人。

本来小婉只是负责平阳公主的饮食,只是某一天柴哲威和柴令武兄弟俩无意中吃到小婉给平阳公主准备的饮食之后,就再也不吃大厨房的饭菜,也要嘱小婉的小灶,于是小婉准备的食材又多出了三份,今天…又要多出两份。

“恭喜小姐!”

当小婉回到房间后,紫鹃和雪雁两个丫环一起来道喜,先前赐下的两匹锦缎和银子已经送回来了。

“哼,你们是想要讨喜钱的吧?”小婉一眼就看穿这两个丫头想什么了,从桌子里取出两贯钱,“这回算是同喜了吧?”

“谢小姐打赏!”两个丫环立即拜谢。

“就你们聪明,赶快去准备饭吧,饿死我了!”小婉瞪了她们一眼。

秦王府中,李世民也是刚刚回府。

“哦,今天去看秀宁了?她的身体现在怎么样?”听到长孙无垢奉旨探望平阳公主,他有些惊讶。

“是的,是安总管亲自来传的口谕。不过,秀宁的病情终于有起色了,这还多亏了那个新来的女官。对了,新来的那个女官你也是知道的。”长孙无垢说道。

“我也知道?”李世民有些不解,他可不会对什么女官有印象,平阳公主府中,也就是那个文总管还有些印象,其他的人根本就记不住。

“您还记得山阳县王守拙送来的《三字经》吗?那个新来的女官就是夏小婉,而且她还拜了程知节的夫人做义母,现在连秀宁的两个儿子都成了她的学生…”长孙无垢将今天在窗外旁听小婉讲课的事情说了一遍。

李世民有些好笑道:“观音婢,你好歹了是秦王妃,怎么听起窗根来了?这要传出去…咳…”

长孙无垢道:“如果不是这样,怎么能听到如此精彩的一课?”

“确实精彩!”

李世民点点头,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说得好啊。尤其是对四民的解释,比那些腐儒强多了,驭者…观音婢,你说我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好驭者吗?”

长孙无垢行了一个很正式的礼仪道:“臣妾坚信不移!”

“呵呵…”

李世民笑了起来,当他的笑声止住之后,看着长孙无垢道:“观音婢,你似乎有什么事情要说?”

“殿下,我觉得这夏小婉既然是《三字经》的编撰者,对于这本教材的理解显然比其他人强,而且我听说她还教导那两个孩子算术,尤其难得的是,承乾也很喜欢她的讲课。”

“我明白了,你是想让承乾过去和哲威他们一起上课?”李世民问道。

“是的,殿下!”长孙无垢答道。

“如果秀宁没什么意见,那就试试吧。”李世民想了一下,便也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

第一卷乱世第七十七节心病还需心要医(一)

第七十七节心病还需心要医(一)

“什么?”

小婉很没有形象地瞪起了眼珠子,樱桃小口也有向血盆大口转变的趋向。

“秦王府请的先生这几天家里有事情,恰好他讲的也是《三字经》,王妃娘娘昨日听了你讲的课,觉得很好,就让殿下在这里借读几天,你不愿意?”雯姑惊讶地问。

“这是小婉的荣幸!”

小婉有点儿咬牙切齿地看着那个得意洋洋的小屁孩,突然又觉得他有些可怜,这小子本来是有机会当皇帝的,可被那几个兄弟挤兑的,再加上心太急,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便宜了那个叫李治的家伙。

“现在开始讲课,今天不学《三字经》。”小婉在三个小孩子惊讶地注视下,翻开早已经准备好的课本…

“噢?今天没讲《三字经》,那讲的是什么?”平阳公主含笑问道。

“今天老师讲的是一首在我大唐流传甚广的诗歌,是一位无名士为了纪念罗士信将军所做的。”柴令武说道。

“什么?”平阳公主如被雷击似的,心神震荡,脸色变得雪白。

“娘,您怎么了?用不用我去请御医?”柴哲威一抬头,恰好看到母亲的脸色不对。

“没关系,为娘很好。你们谁能背出这首诗?”平阳公主深深吸了一口气,含笑问道。

“我能背!”

柴令武唯恐被哥哥抢先,从床上跳下来,站在屋子正中,背着手,腆着小胸脯,抑扬顿挫地朗诵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好一个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平阳公主脸上泛起微微的红晕,竟似有了几分血色。

就在柴令武大声背诵《正气歌》的时候,小婉就站在门口默默地‘偷看’,她很注意平阳公主的神色变化。

这位公主,生性豪迈,用普通的办法开解她是行不通的,刚开始的时候她还担心平阳公主受不得刺激,但现在看来,这位殿下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不错的,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说实话,将《正气歌》用在罗士信身上,实在是有些抬举他了,毕竟双方所面对的敌人是不同的,而且其中那句‘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说的就是唐朝的事情,解释起来颇为周折,所以她索性假托是民间无名氏所做,让那些想进一步了解的人去墙角想吧。

“小婉,你别躲,我看见你了!”

床上的平阳公主这段时间恢复的挺好,至少眼神变得好了,不再是恹恹欲睡的模样,一眼看到躲在门口向里面探头探脑的小婉。按说这种行为在公主府是要受到斥责的,但她看到小婉的模样,却是无论如何也气不起来。

“你进来回话。”平阳公主沉着脸道。

“是。”

小婉答应一声走进来,然后趁平阳公主不注意,狠狠地瞪了柴哲威和柴令武哥俩一眼,两个小孩子噌的一下从床上出溜下来,跟平阳公主道一声别,抹头就跑。

小婉的小动作自然是逃不出平阳公主的眼神,想当初这也是一个眼能观六路,耳能听八方的人物,不过她也有些纳闷:“小婉,这俩个小猴子怎么这么听你的话?”

“咳,启禀殿下,这事很简单,只要他们违反规定,我就缩减两个课时的故事时间,然后再罚写四张字。”小婉老老实实地将‘绝招’交待出来。

“哼,原来用的是这个法子,亏你想得出来。”她突然提高了声音,“刚才他们念的可以你作的诗?”

额头湿了一下,小婉答道:“殿下,我哪里会作诗,只不过是在来长安的路上,偶尔在驿站听人念过,因为觉得好听,便背了下来。”

“这么说你也不知道作者了?”平阳公主问道。

“不知道!”

小婉坚决地摇头。谎话不是不可以说,但要说得无可查证才行,否则后患无穷。

“那你是在那个驿站看到的?”平阳公主追问。

“我忘记了!”小婉愈发的理直气壮。

平阳公主瞪着她,看她丝毫没有悔悟的意思,不由得被她气笑了,“好,这首诗不是你写的,那《红楼梦》你总不能说与你无关吧?”

小婉很想告诉她,所谓的有关,也只不过是因为她的记性超好,抄录一遍而已,不过现在说起来也没必要,只好点点头。

“《西游记》那种故事是糊弄小孩子的,明天开始你给我读《红楼梦》吧,听秦王妃说,这个故事还算是不错。”平阳公主板着脸说道。

“哦。”

小婉眼珠一转,道:“殿下,我做了一件代步用的工具,不知道殿下是否感兴趣?”

“代步的工具?”平阳公主疑惑地看了她一眼,“能拿到房间里吗?”

“当然可以,请殿下稍等。”

小婉来到门口,向外喊道:“雪雁,将椅子推过来!”

“这是…椅子?”平阳公主在床上看着雪雁推进来的怪东西,疑惑地问道。

“没错,这是椅子,准备地说,这是一张轮椅。”小婉指着椅子下面的四个轮子道:“殿下请看,这椅子下面有四只轮子,人可以坐在上面,让人推着走,适合身体虚弱的人坐在上面,让人推着行动。”

“你的意思是让我坐在上面?”平阳公主的神色有些不好看。

小婉却有些答非所问,道:“殿下,在我们家乡,有一句老话,‘人挪活,树挪死’。山上的树,突然被挖掉然后埋到另一个地方,绝大多数树都会因此而死,因为它们的根都已经深入大地,即便是完好无损,也不可能再存活;而人就不同了,生命在于运动,心动胜过行动,您一天到晚在这里看着前面那几堵墙,为何不出去散散心,相信这对您的身体有好处。”

“对身体好于我而言,又有什么用处?”平阳公主反问道。

见鬼!

这个问题真够别扭的,但你身体好了,至少我可以放心回家了!

这个答案在小婉心里转了一圈便被她摒弃了,她略为沉吟了一下,道:“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就有希望存在。”

“希望?”

平阳公主沉吟着,外面院子里传来柴哲威、柴令武兄弟俩的嘻笑声,她的脸上闪出一丝暖意,“我倒要试试看,你这代步的工具怎么样?”

小婉听得她语气松动,心里大喜,只要她肯走出这个房间,迟早也会走出那个困缚她心灵的禁锢。

“落霞,你过来一下。”为了让平阳公主安适,小婉找来个丫环帮忙平阳公主更衣,还略为上了点儿妆,这才扶她到轮椅上坐好。

“我又不是残废!”平阳公主很是有些不满的说道,不过她脸上的表情倒是没什么不满,而是舒适地靠在椅背上,双脚自然而轻松地蹬在踏板上。

“但您是病人!”

小婉很是不恭地顶了一句,又道:“您就当是骑在战马上好了!”

平阳公主佯怒道:“好大胆的丫头,你就不怕我一怒之下将你责罚?”

小婉作惶恐状:“小婉自知罪责难逃,恳请殿下将我逐出府去!”

平阳公主没好气道:“你就这样想离开公主府?我偏不如你的愿!”稍停一下,她又偏着头,若有所思的望着小婉:“你就这么想你的小郎?”

“咳…”

小婉被这句猝不及防的话呛住了,顿时掩着口咳嗽起来,脸上也不知道是咳的还是羞的,出现了一片酡红。

“殿下,您真是——”止住咳嗽,她很有些忿然。

“好了,我不说了,你推我去花园走走。”平阳公主忍住笑,也不再逗她,

外面的阳光正好,小婉推着轮椅在前面,两名丫环跟在她的后面,顺着小径向花园走去。

公主府里的花卉都是由专人照看的,初夏季节依然绽放,在浓浓的翠荫下,流动的丝丝的嗅香。

“殿下,这里的花香真好闻!”小婉说道,几个花匠老远的看到平阳公主过来,已经躲倒了浓荫的后面。

“不错,是挺好闻的。”平阳公主大概是受了情绪的影响,难得地附和了一句,还做了一个深呼吸。

“殿下,以后每天早晚都应该出来转一转,现在中午了,阳光有些刺眼,我们等一会儿就回去。”

“不,我还想在外面呆一会儿!”平阳公主竟像个小孩子似的执拗起来,“这样,你给我读书吧,就读那个《红楼梦》,我发现你讲故事的声音很好听!”

“读书?”

小婉眯着眼抬头看了看太阳,又往四外张望了一下,看到远处有一座六角凉亭,便道:“殿下,我们去那亭子里好不好?”

“随你啦!”平阳公主这回倒是好商量了。

小婉转身吩咐跟随的丫环道:“落霞,你去我屋里,让紫鹃将我那本《红楼梦》取来,还有,你们去准备一下茶水、点心和水果端过来!”

“是,小姐!”两个丫环答应着去了。

第一卷乱世第七十八节心病还需心要医(二)

第七十八节心病还需心要医(二)

“什么?今天夏先生给你们讲诗?”

长孙无垢听完李承乾说了今天的课程之后,不禁好奇:“是什么诗?”

“《正气歌》,是民间为了纪念罗士信将军而作的。”李承乾说道。

“噢?民间竟然有纪念罗将军而作的诗,承乾,你背来听听!”门外传来李世民浑厚的声音。

“殿下!”长孙无垢连忙起身,李承乾也上前见过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