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玄伸手点了点他,却是再想不出别的话来形容。

“王爷,我今天一早上就出去了,倒还是打听到了几个消息。”屋里没别人,长孙珏又叫起了‘王爷’。

李道玄这倒是没有责怪,只是颇感兴趣地问道:“什么消息?”

长孙珏问道:“王爷可知这澡堂是谁人所建?”

“谁人?”

“好像是沧州县和城管小队共同建起的。其收入一部分上缴县上,另一部分就充做城管小队的饷钱…哦,他们还有一个词,叫什么‘自给自足’。”长孙珏笑道。

“竟然有这种事情。难道他们就不担心别人做这个生意?”李道玄问道。

“很难。没有官府的批准,这个生意他们是做不成的,而且州府已经下令沧州各县,这澡堂和公厕都被列为公益性的生意,不仅只能是官办,而且还要定价,专门用于安置一些地方上生活有困难或者为朝廷受过伤的伤残人。”

“那两个按摩师傅可不算是伤残人吧?”李道玄倒不是鸡蛋里挑骨头,只是一时兴起。

“哦,还有一种是具备特殊技能的人,想必那两位按摩师傅就属于这种人了。”长孙珏笑道。

“还有什么消息?”李道玄问道。

长孙珏似乎想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王爷,你绝对想不到那些公共厕所里面的肮脏物事最后是怎么处理的。”

“你说的是…”

李道玄突然明白了长孙珏说的是什么东西,皱眉道:“夜香?那东西难道不是倒在护城河里吗?”

一般的来说,夜香那种东西在积攒多了之后,大部分人都会挑着给送到护城河里,或者其它地方处理掉,只有乡农才会考虑将它们利用起来肥地。像李道玄这种身份的人,当然想不到那东西会有什么用处。

长孙珏道:“古怪的就在这里,县衙门规定,所有的夜香都要在城管小队指定地点倾倒,违返者以破坏卫生的罪名进行罚款。最妙的是,由城管小队回收夜香之后,将其分区域卖给了乡下的那些豪强。”

“有买的吗?干什么用?”李道玄好奇地问道。

“当然有买的,沧州城里的夜香都被他们买去了,用来浇灌到田里肥地,据说地里的庄稼用夜香滋养过之后,庄稼的长势会更好。”长孙珏说道。

“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只是…”李道玄一想起那些香喷喷的粮食要从这种浇灌了夜香的地里长出来,顿时觉得有些不得劲。

“我问过了,确实有这个说话。现在大多数自家有地的豪强世族,都不肯将府上的夜香挑到外面处理了,在沧州城,夜香竟然也成了紧俏货。最为难得的是,成立了城管小队之后,人员有了安置,街面上的治安就好了很多,所以吸引了不少商人进入沧州。”

“这老王可真不够意思,这么好的办法他竟然独享了,今儿个我倒要找他算算帐”李道玄笑道。

“士义(王守拙的字)恐怕也是先以这里做试验,待有了效果之后,才会上奏,而且您是皇上才任命的,恐怕他接到这消息也不久。”

“嗯。”

李道玄点点头:“这两项举措既不劳民伤财,又解决了地方上的大问题…哦,那夜香还解决了粮食的问题,老王干得不错”

“呵呵,还有有趣儿的事情,王爷听不听?”长孙珏竟卖起了关子。

李道玄的眼睛立即瞪了起来:“长孙,你本事见长,是不是出去活动一下?”他开始撸袖子了。

“别介,王爷,您好歹是个尊贵人,怎么能够跟卑职动手动脚呢?”

长孙珏赶忙摆手。

“知道不敢就老老实实地说”李道玄瞪了他一眼。

“好,我说。”

长孙珏说道:“我听说那位别驾夫人正在租地种庄稼。”

“租地种庄稼?你是说现在?”李道玄难以置信地说道,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是啊,听说还租了不少的地。”长孙珏肯定的点点头。

这个季节种庄稼,要是皇宫大内还说得过去,为了侍候皇上和后宫,会用火房种值一些反季蔬菜,可那也是只有少数人能够吃到的。可这大规模的租地…如果都要搞火房,就算是皇上恐怕也无法如此奢侈吧?

李道玄转了几个圈子,突然立定道:“走,我们不去县衙,去看看那个种庄稼的是怎么回事?难道她种的庄稼就不怕被冻死不成?”

长孙珏的消息并没有错,小婉这一次确实是下了大本钱,租了整整一百亩的土地。考虑到不能耽搁庄稼的长势,种植和建大棚是同时进行的。

在租赁合同一谈好,她就立即购入各种蔬菜种子,然后开始种植,连人工都是现雇的。等到那些建大棚的材料一送过来,小婉立即命人起墙搭架。

玻璃大棚其实小婉也是摸索着来的,首先是起墙,完全用玻璃是不太现实的,所以要在每个大棚的两侧先起一段土墙这些土墙里都混合着麦秸之类的东西,能够起倒保暖的作用;其次才是安装框架和玻璃,同时还要兼顾安全,譬如防风之类的,所以棚子里还有许多的支撑架;最后的还要考虑抗寒,在里面每隔一段距离还有土暖气,在天冷的时候进行循环加热,保持大棚里的温度恒定。

李道玄性子急,仅带着长孙珏就出去,后者已经问了在什么地方——却是距离沧州城不远,两个人就甩着大腿过去了。

也就是不到十里的路程,二人都是武将出身,也没觉得怎么累,便来到了地头。站在一片田垄上,二人四处张望,却看见有几个老年乡农正在那里聊天。

长孙珏四处张望了一眼,上前问道:“几位老伯,听说有人在这附近租了田地种庄稼,有这回事吗?”

一个老者抬头看了看他,纠正道:“不是种庄稼,是种菜。”他指了指前面:“那不是吗?就在前面,已经开始垒墙了。”

李道玄跟了过去问道:“老伯,这冬天种菜可能吗?”

老伯抬头看了看天,喃喃道:“下种子的是人,收果子的是天,这个俺没见着,不晓得该如何说。”

“谢谢老伯。”

李道玄点点头,上前拉了长孙珏向前走:“百闻不如一见,既然就在前面,我们看了再说。早就听说那位夏大家有点石成金的本事,这次倒要见识一番。”

“嘿,点石成金未免有些夸大,生财有道倒是真的,就拿鹿鸣春连锁的那些茶水,回味无穷啊,只是远离长安,再买恐怕不易了。”长孙珏叹道。

李道玄笑道:“你可是糊涂了,这里离长安远,可离掌柜的近呐想喝茶就去找那位别驾夫人买啊。”

长孙珏苦笑道:“那岂不是公然索贿?”

李道玄很是义正词严地道:“你是买,不是要,是付钱的,根本谈不上索贿。”

长孙珏想了一下,摇摇头:“那也不妥。”

李道玄摇头失笑,却也不再拿这件事开玩笑了,长孙珏这个人做事非常小心,因为他本身也是长孙皇后的堂亲,所以也算是皇亲,但长孙皇后对于家族诸人的要求都十分的严格,所以长孙珏为人也十分低调、节制,不想为什么事情产生对皇后不好的印象,这也正是李道玄最欣赏他的一点。

老农指点的地方并不远,二人顺着田埂前行,大约一刻钟的时间,便来到一群正在田亩间和泥、起墙的农人跟前。

“老乡,你们干什么?”长孙珏上前问道。

“砌隔温墙。”一个汉子瓮声瓮气地说道。

“这面土墙能够隔温吗?”李道玄又道。

“当然可以,不过土墙里还有其它一些保温的办法。”汉子答道。

“什么办法?”

“新东家在里面安装了一套土暖气,天冷的时候就可以烧土暖气。”汉子答道。

朋友旧作,已完本

《狐狸传奇》:一名感情受到挫折的商界女强人一时想不开,跳海轻生,却神奇的在异大陆借体重生,还成为一名福克斯祭祀,而且她的种族异能也已经觉醒,她该如此面对新的人生?

富国强兵,创办学校,走实业救国的路子,让荒瘠的土地焕发勃勃生机,让贫困的比蒙帝国屹立在大陆之巅.

美丽的孔雀少女\强壮的熊猫武士\绚丽的魔法\嘹亮的战歌…一起抒写狐族少女的传奇故事

第一卷乱世第二百八十七节喜事

第二百八十七节喜事

“虎头哥哥”

一声欢喜的轻叫,张楠(囡囡)直接领着她的丫环小月,推门进了张府的书房,看到张麒正在刻苦用功地读书,张楠的小脸上的喜色立即就收敛起来…她向小月做了个止步的手势,安安静静地来到张麒的身边,有些责怪似的向张麒说道:“虎头哥哥,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读书是要用功,可也不能耽搁吃饭误了身体”

不知不觉的,昔日蹒跚学步的小女童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十二、三岁的身体,挺拔的像是十五、六岁的孩子,面容姣好,看得出是个美人胚子。

“哦,原来是囡囡。”

张麒无奈地将书放下,现在张楠快成了张杨氏的耳报神和千里眼,每天的任务只有一具,就是监督他正常饮食和休息。伸了个懒腰,张麒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嘿嘿一笑:“已经到了吃饭的时间吗?嗯,时间过得真快,才一恍的功夫,一个上午就过去了。”

“你是一晃眼,除了看书,就是等着别人叫,我可是晃了好几回眼…”

张楠颇学了几分唐僧的本事,话匣子一开就有滔滔不绝之势,吓得张麒急忙将她的话头打断:“说得对,囡囡,你说得太对了还别说,经你这么一提醒,我还真的是饿了,快去吃饭”

“哼就知道你这样,算了,我帮你节省一些时间。”

张楠气呼呼地瞪了张麒一眼,转头向外面招呼一声,一个小厮提着一个红漆食盒走了进来。

“放桌上,你先下去,半个时辰之后回来收拾。”张楠吩咐道。

“是。”那小厮连忙躬身退下。

张楠打开食盒,一阵诱人的清香顿时在整个书房里弥散,最上面是一个大海碗,她小心地端出来,道:“虎头哥哥,这是我亲自吩咐厨房给你炖的游龙戏凤,听李婶说,像你这样读书最伤身子,这道菜既补气又补血,你必须都喝了。”

张麒皱着眉:“囡囡,这么一整只鸡,我哪能吃得下?”

“不吃也得吃”

张楠将碗放在他面前,叉着腰作凶恶状:“娘给我的任务就是要你保质保量的吃饭休息,如果你不听话,我就跟娘说,不让你这么读书了,看你怎么办”

“好,好。”

张麒无奈投降:“囡囡,你得跟大嫂学习,要学会做一个淑女,这么凶巴巴的,以后如何嫁出去?”

张楠脸一红,张牙舞爪像头小老虎似的扑向张麒:“你这个坏哥哥,等大嫂回来,我一定告诉她你天天欺负我。”

“别”

张麒连忙抓住她的手腕子,免得被那长指甲划着,“好囡囡,哥哥再不敢欺负你了,不要跟大嫂乱说如何?”

不知道是为什么,张家这几兄弟都有些惧怕小婉,这要是被小婉知道了,一定会大呼冤枉,她一向对小叔子、小姑子们极好,甚至比对张陵还好,从不言色相向,怎么到后来却是‘怕’。

其实准确地说,这三兄妹对小婉的态度敬而畏之,长嫂如母,张杨氏一向管理内宅,外面多由小婉负责,长时间下来,却是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威望。不仅府中的下人敬畏,连张氏兄妹也是同样,隐隐将她当作家长。所以张麒一定张楠要告状,立即萎了。

张楠十分得意,琼鼻哼了一声:“告不告状那得取决于你的表现”小姑娘很会利用目前的形势,颇得了几分小婉的真传。

“好吧,我吃光它。”

张麒皱着眉,苦着脸,明明是美味,感觉上却是在吃苦笑,他大大的喝了一口汤:“忒腻了些”

张楠嘿嘿笑了起来:“虎头哥哥,我知道喝汤会腻的,这还有好东西,一定要全部吃下喔”

说着,她将第二层食盒打开,里面是六个一盘的银丝卷和两碟清爽的小菜。

“咳…”

正在喝第二口汤的张麒被呛得咳嗽起来,好一会儿才缓过气道:“囡囡,你想用饭来谋杀我?”

“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肚腹…”张楠背着手,学着学堂中教书先生的模样,仰扬顿挫地念了起来。

“噗”

在听到‘劳其肚腹’的时候,张麒终于喷了,幸好他及时转头,喷到了地上,他一手指着张楠,一手揉着肚子,“你、囡囡,这是跟谁学的?连圣人的文章也敢篡改”

旁边的小丫环更是苦忍着笑,一张小脸憋得通红。

张楠吐了吐舌头,嘿嘿笑道:“是以前听嫂子念的,我听说好玩儿,就记下了。”

“嫂子…”

张麒咂巴咂巴嘴,有些无语。

那个小丫环连忙过去打扫,张楠皱眉道:“虎头哥哥,吃饭也不好好吃,看来我在跟前你是吃不好了,那我等会儿再过来检查。”说着,带着小丫环娉娉婷婷地走出书房,张麒咬着牙向那碗游龙戏凤发起猛攻。

“娘!”

张楠从门外走进来,脆生生地喊了一声。

“你二哥吃了?”张杨氏关切地问道。

“有我出马,哪有不成的。”张楠嘻嘻笑道。

“还是小姐有办法。”李婶笑道。

“以前家里光景不好,全家都安安稳稳地坐在桌子旁吃饭,哪像现在…吃得好了,人却到不齐了。老大和老大媳妇远在千里之外,老2快把书房当卧房了,老三更过分,整天在秦公爷那里,和一群少爷们舞枪弄棒,若是伤着了人家,那可怎么是好?”张杨氏脸色看起来虽然有些不愉,但语气中听起来却更像是炫耀自己的儿子。

李婶也是会听话的人物,闻言笑道:“老夫人,二郎君喜欢读书,转年一定能够成为状元郎,三郎君性好习武,也是子承父业,从今以后,咱们张家也是文武双全。”

张杨氏听得眉开眼笑:“他李婶子真是会说话,什么‘文武双全’,根本一个是书呆子,另一个就是惹祸的霸王”

“口不应心。”张楠小声嘀咕了一句。

“你说什么?”张杨氏没听清楚,问了一句。

“我是说又有好消息了。”张楠赶忙改口,笑嘻嘻地道:“娘,我听哲威哥哥说,皇上对大哥在沧州推行了那套治理方法深为喜欢,龙颜大悦,还仅下令褒奖大哥和王大人,还下了圣旨,让淮阳王负责督促,先在河北将那套方法推广开来呢。”

“是吗?”

张杨氏喜上眉稍,“你大哥推行的是什么方法?皇上真的要褒奖阿陵吗?”

“当然了”

张楠接着说道:“听哲威大哥讲,礼部这两天一直都在忙着这件事情,大概旨意过不久就要发下去了。不仅如此,听说圣旨上虽然没有升大哥的官,却给他了一个巡查御史的临时职位,让他负责河北各地,检查各地的执行情况,听哲威大哥说,那可是相当于钦差大臣的身份。”小丫头很得意地扬着脖子,似乎她自己成了钦差大臣。

“恭喜老夫人,看来皇上对大郎君真的很重视,想来高升也是指日可待了”李婶连忙恭喜道。

“呵呵,那孩子还年轻,这一下子擢升到从四品的别驾,已经是殊荣了,哪会再提升?估计也是因为那套治理方法是由他第一个实行的,让他去各地指导一番罢了。”张杨氏笑道。

别看张杨氏是一个女的,猜测之言却是差不多符合事情的真相。

在皇上的寝宫中,长孙皇后吩咐宫女们将膳食撤下,然后来到凭窗而望的李世民身旁,轻声问道:“皇上,如此聚精会神,可是又遇到了什么为难之事?”

李世民摇摇头,伸手指着夜空道:“我在看那颗最亮的星星。”

“天狼星?”

长孙皇后抬头看过去:“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皇上,可是为突厥之事烦恼?”

“是啊,天下方平,百事待举,国库空虚,此时不可轻动刀兵,但突厥频频犯境,边塞居民不胜其扰啊”李世民叹息道。

“臣妾听闻沧州别驾张陵有一套方法,能够兴商治地,府库之中也渐有进项,如果在大唐境内广为推广,国库自当日渐充盈。”长孙皇后也不是耳目闭塞,她只是不想干涉朝政罢了。此时听得李世民叹息,便开解道。

“此法虽然有效,但需要的时日甚久,而且其中漏洞甚多,万一被不屑之徒觑机而行,反倒是个麻烦,我已经下旨张陵,在河北各地监察,以便督促。”

“以他的品级和年龄,恐怕难以服众啊”长孙皇后道。

“无妨,他是奉旨的钦差,奉旨巡察,谅那些人也难阳奉阴违。”李世民笑道,他微微一顿,又笑着说道;“王士义在奏折里还说了一件趣事。”

“什么趣事?”长孙皇后问道。

“那个夏小婉又在沧州动作了,好像是租了上百亩的土地,要建什么玻璃大棚种植蔬菜。”

“是冬季种蔬菜?”长孙皇后问道。

“是啊,她总能够想出一个个的鬼点子。”李世民叹息道。

长孙皇后自是知道李世民的纠结,目光一闪,突然笑道:“皇上,臣妾倒有一个筹集军资的办法,只是这个方法可能有失忠厚。”

“哦?没关系,你且说来听听。”李世民大喜,连忙追问。

第一卷乱世第二百八十八节皇上与太子之间的研讨

第二百八十八节皇上与太子之间的研讨

“父皇”

李承乾走进御书房,见李世民正在聚精会神地炼心瘦金体书法,便轻轻地唤了一声。

“回来了?那里有个折子,你先看一看。”李世民没有抬头,只是用目光描了一眼桌角那摞折子的最上面。

李承乾入主东宫之后,自有一班人马,有些政务其实也是交给他处置,一方面是为皇上分忧,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锻炼太子处理政事的能力。前几天李承乾奉旨去了一趟洛阳,这次也是回来缴旨,李世民虽然是让他处理一些政务,但又岂会真的放手不理?所谓的缴旨也只是形式上的事情,而且李世民案头上的东西,李承乾也未必不知。

“是,父皇。”李承乾答应一声,来到书桌旁边,将最上面的那本奏折拿过来,坐在一旁翻看…看着看着,眉宇间渐渐地漏出激动的神色,不过李世民正在泼墨,他却不好打扰,只能凝神思索其中所带来的机会。

过了一会儿,李世民放下笔,很是自我陶醉地欣赏了一遍自己的笔墨,问道:“可曾见过你的母后?”

李承乾连忙起身:“是的,儿臣这次回来,半路上购了数筐上好的莱阳梨,通肺止咳,正合母后食用,”顿了一顿,又道:“父皇,还有几筐我已经交给李总管着人安排了。”

李世民点点头:“能够想着你母后的身体,还不枉你母后牵挂一回。”他停了一下,看了一眼那本奏折:“这本奏折是淮阳王呈上的,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想法。”

李承乾轻轻地将奏折放回原处,然后坐了一半儿屁股在椅子上,恭声答道:“儿臣以为,这关于玻璃大棚一事,王守拙没有上报,必定有其原因。原因有二:其一,不知道这种种植方式是否能够成功;其二,这可能要关系到成本之事。”

“哦,继续说。”李世民的神色之间闪过一丝赞赏,但他还想多听到一些。

“夏先生做这件事,敛财是真,为民也是真,没有索取就没有奉献,这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

李承乾缓缓说道:“不过先生也是在试验当中,除了不确定种植能否成功之外,也在琢磨这种方式能否给百姓获得利益。”

“这是怎么说?我还以为她完全钻进钱眼中去了呢。”李世民笑问。

李承乾注意了一下李世民脸上的神色,知道这位大唐至尊不过是开个玩笑,心里松了口气,略为思索后说道:“先生将所有的风险都是有自己承担的,土地是租来的,玻璃大棚的材料费和人工费也是自己出,雇用原有的乡农种植,种子的费用和种植的方法都是由她提供的,虽然她享受了最后看似利益最大的收获,但同样了承担了失败的风险,而且那些乡农如果学会了这种种植方法,完全可以自己做。而且先生还提出了另外一种使用方法,就是将土地的租借费用入股,等收获的时候分成,无论如何,那些乡农都是最先得到实惠的。”

“你觉得这个玻璃大棚能够成功吗?”李世民问道。

“能成功”李承乾肯定地回答。

“哦?你为什么会如此肯定?”李世民饶有兴趣地问道。

李承乾迟疑了一下,苦笑道:“其实是儿臣疏忽了,先生在长安的府上其实就有这么一个大棚,只不过是面积较小,我有次去向先生请教的时候见过。这一次先生恐怕也是第一次进行大规模的培植,所以才信心不足,同时也担心劳民伤财。不过,儿臣倒由此想起了一个推广的办法。”

“说来听听。”李世民微微点头。他方才已经让人传大司农陈叔达过来,就是要讨论这个玻璃大棚的事情,只是见李承乾回来,想考考他,没想到会是如此一番令自己满意的答案,大出李世民的意料之外。

“玻璃大棚肯定能够成功。但是,真正有能力大规模搞玻璃大棚的人只有那些有钱人,普通百姓依旧没有这个能力。儿臣的意思是推广先生的方法,以地方官府与普通百姓合伙承办,由地方出钱,百姓出地、出力,收益分成…”李承乾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但你想过没有,一旦这个法子成功推广,在大面积种植之后,蔬菜价格会下降,成本能够收回来吗?”李世民突然问道。

“应该是有所影响,但总的影响应该不大,儿臣以为,不妨同样在河北开始试行。失败了也是总结经验,成功了则可以在大唐境内广为推行。”李承乾想了一下,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这个方案倒是正中李世民的下怀,他微微点头。

偷偷看了一眼李世民的脸色,李承乾小心翼翼地问道:“父皇,这玻璃大棚如果推广实行,夏先生着实是功不可没,不知您打算如何封赏?”

李世民闻言,微微摇头,叹道:“这倒确实是个难题,如果她是一个须眉男子,倒好封赏,如今却是不太好办”

是啊,李承乾面色也是不由一黯,先生为何是个女子呢?如果先生是个七尺男儿,必定会得到父皇的重用,自己在朝堂之上也多了一大臂助。

“父皇,由古至今,女子为官为将者众多,其实夏先生…”李承乾有些词穷,他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合适。

李世民哑然:“这怎么能相提并论?而且,”他意味深长地道:“恐怕你那夏先生并不愿意为官,就算是朕有心封赏,她也未必愿意接受。”

“可是,父皇…”李承乾想说什么,却终究是没有说出口,仔细想来,小婉还真是这么一个性格,当初在公主府挂了这么一个女官的名,一方面是为了避免一些麻烦,另一方面也算是另外一种酬劳,其实这个官职就是个像征意义,提不提升的也没什么意趣。而且一旦真的提升,朝堂上可能又有一些其它的麻烦,反倒是不美。

李世民看了李承乾一眼,道:“你这弟子当得倒也称职,不过朕总是不会亏待于她,等这件事情真正给百姓带来实惠,朕便多赐予她一些田地和钱帛罢了。”

“嗯,父皇圣明”李承乾起身应了一声,心情却有些纠结…同样的一件事情,如果是放在其他人的身上,该是多么好的一次机会啊,可现在却是白白浪费了,真是无语。

“好了,乾儿,你母后的身体虽然经孙先生诊治后就已经好转了,但每逢这个季节都会感到一些不适,你送的莱阳梨倒是时候,不过有时间你还要多去陪你母后说说话,这段时间你出去了,她可是非常地牵挂你,你也好好地歇息几天。”李世民见他的脸色有有些晦暗,以为他累了,便轻声向他吩咐道。

“是,父皇。那儿臣这便先告退了。”李承乾躬身向李世民行了一礼,便转身去看望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不但是个贤妻,更是一个慈母,跟许多人家相似,李承乾对父亲的感觉是敬而畏之,而对于母亲的感觉,则充满了孺子之思,甚至有时候觉得受到了什么委屈或者有什么心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母后。

李世民轻轻摇了摇北京大学,看着李承乾有些消瘦的身形,心中不免有些心疼。对于这个太子,他还是非常满意的,只不过有时候总觉得他过于宽柔,而且不够决断,但现在通过一些政务的处理和政事的分析,他也明显感觉着李承乾的进步,因而对他的成长还是相当满意的。

再过上些日子,也该给太子选太子妃了,东宫里面也需要一个女主人了,李世民的心思不由得开始驰骋起来…就算是皇帝,想到子女的婚姻大事,也是同样的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