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婉又看向母女俩:“罗氏,你女儿要上学,我就送她去山阳学堂读书,要是想干活,就留下她在我身边服侍,你是怎么想的?”

罗氏沉吟了一下,送去山阳学堂无疑就是要离开自己的身边,这却是她舍不得的,而且这个时代对女孩子来说,并不需要太多的学问,所以她想了一下,身子微俯道:“启禀夫人,就让小薇服侍您吧,这是她几辈子修来的福份。”

“很好,那就这么定了,紫鹃,先带她们下去安排一下吃住,每个人先做两套衣服,然后将用工合同给她们看了,如果觉得合适就先签下。”小婉吩咐道。

“是,夫人。”紫鹃应了一声,便转身带着母女二人离开。

晚上。

吃完了晚饭,夫妻俩又陪着宝儿玩了一会儿,等宝儿打起了哈欠,小婉才命雪雁带了他回去睡觉。

“听说太子荐了两个人过来?”张陵问道。

“什么两个人?一对母女而已,说是从突厥那边过来的,看来我这趟草原之行不可避免了。”小婉有些郁闷道。

“你不是早就向往大草原了吗?这一次得遂所愿,应该是高兴才对啊”张陵调侃道。

小婉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道:“我向往的大草原是白云雁水,翡翠般的绿色浩瀚无尽,哪里是现在这种随时都会出现金戈铁马的景象?皇上这分明是逼着我往火坑里跳。”

“说不准会发财呢。”张陵笑着调侃。

“有钱赚那也得有命享才行”小婉气愤地转过身体,留给张陵一个脊背。

“咳那个啥…婉姐,我不是那意思。”张陵发现这玩笑开得有些冷了,立即想办法补救,看着小婉不接碴,他换了一个问题:“那两个人你准备怎么使唤?”

“养肥了再杀。”

小婉恶狠狠地道。

“呵呵,什么时候咱们家也跟孙二娘家似的准备卖人肉包子了?”张陵轻声笑道。

这家伙联想能力还蛮丰富的,将《水浒传》中的小桥断都记得清楚,小婉忍不住‘噗哧’一笑,道:“不是做人肉包子,是要做人皮靴子。”

张陵故意打了个冷颤道:“怎么凉飕飕的?该不是真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混进房里来了吧?”

“你就是那个不干净的”

小婉转过身,拧住他腰间的一块软肉,嘴里轻轻哼着‘左三圈,右三圈,左左右右再三圈…’,手上还紧紧配合着。

“哎哟…轻点儿…”张陵连忙告饶…

“让开让开”

“这才是小姐的,搬西边的跨院。”

“哎…小心点儿这是公孙大家的乐器,损伤了一块皮就要你的一块肉相抵。”

久已平静的张府忽然间变得喧闹起来,周围立即有不少好事的观风、看热闹加上打探,有那好显摆的张府下人便得意地告诉他们,是张别驾的妹子从长安来了,而且还有同行的公孙大家。

“公孙大家是干什么的?”

很多人显然是不太清楚‘大家’的含义,更不清楚公孙大家是何方神圣。

“连公孙大家都没听说过?”

张府下人很是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惊诧的神色,然后不屑的摇摇头:“你们呐…就跟便刀的不知道关二爷,木匠不知道鲁班爷爷一样,竟然连经常出入皇宫给皇上和皇后演出的公孙大家都不知道,啧啧”脸上尽是一丝丝不屑的神情。

给皇上和皇后演出?

街坊们立即肃然起敬,看向那几辆马车的目光也立即变了。

“那个…我们能看到她老人家?”立即有人诚惶诚恐地打听。

“晚了”

张府下人摇摇头:“人家早就进去了”

“哎”人群之中立即响起一片惋惜声。

“公孙姐姐,囡囡,一路辛苦”小婉一手挽着一个,亲热地将二女迎进了屋里。

“宝儿见过公孙阿姨,见过姑姑”宝儿小大人似的过来行礼。

“哟,宝儿长这么大了,真是帅气”张楠使劲儿揉了揉小家伙的脑袋。

“姑姑不要啦,男孩子的头不能随便摸的。”宝儿不满的将姑姑的手拨开。

“小家伙,哪里那么多的讲究?”张楠又用力地蹂躏宝儿的脑袋。

“再也不更姑姑了”

这家伙气愤地挣脱,跑到公孙婷身边一口一个‘阿姨’地叫着,喜得她眉开眼笑。

虽然二人的行礼不多,可收拾起来也足足用了大半天,屋子倒是早就准备好了,小婉将她们安顿停当,立即写了一封家书命人送回长安,好让婆婆放心。

………新书介绍……………

《末世涅凰》作者:曾经的青柳

生命总会寻找出路…

在地球的历史上,恐龙的灭绝、封神之战、奥森匹克诸神的陨落…每一段神秘传说的背后,都有一个恐怖的身影——末日

在风雨飘摇之际,肖雨馨有幸率领她的团队迎来地球生命新一轮的涅槃。(请见页面直通车)

第一卷乱世第三百七十五节准备(一)

第三百七十五节准备(一)

“高大人,这绝对不行”

小婉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看的高士廉老花眼都发晕了:“张家世代清白,妾身一介弱质女流,当初是为了生计,不得不抛头露面操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如今不操此道久矣,况且倒卖兵器乃是重罪,妾身一人事小,牵累阖府,罪莫大矣再说,皇上英明睿智,断不会强人所难”

弱质?

貌似某人某一日在骊山救驾的时候还杀过人,打仗时也打得风生水起,哪里弱了?而且现在是不上街做买卖了,可遥控的那些生意红火得烧透了大唐的半边天,就这最后一句是实话,‘皇上英明睿智’,早就知道这些推脱之辞。

高士廉摇摇头,这女子精明得根本糊弄不过去,然后将一只锦盒掏出来:“这是秘旨。”说完,他和李承乾都扭过头不看。

密旨当然是不能公开宣示的,小婉生怕被李世民这位‘明君’涮了,将圣旨上的每一个字都研究透了,这才放下心来。

“殿下,高大人,既然是为了大唐社稷(某人的老花眼狂翻),妾身就接下这道旨意,走上几趟。不过,这日子恐怕还要宽限几日,因为还有一些准备工作要做,而且目前张家只有一艘船,恐怕不够用的。”小婉盘算了片刻之后说道。

这可不是推脱之辞,海猫子和岑天带着船去扬州等地做生意还未回来,那个客素也正在赶来沧州,刚招收的水手正在牡蛎岛训练,而那艘缴获的海盗大帆船还正在改造之中,怎么着也得月底才能完工。

“不妨,还有时间,那些兵器调运过来也需要时间,而且也不是一次性调运。这一次的目的就是先和粟末靺鞨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然后再与其他部落逐渐取得联系,这些事情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够完成的。”高士廉说道。

“高大人,朝廷的意思如何?是要将这些兵器无偿提供给草原各族,还是要取得一些收入?”小婉问道。

高士廉捋着胡子笑道:“你是生意人,自然要按生意人的套路来做,只是做生意的对象要按照朝廷的旨意来办。”

“是这样啊。”

小婉苦着脸:“高大人,你看这一路上船的磨损、养护、水手们还要养家糊口、征税…很多费用,你看这些费用怎么算合适?”

“全从兵器上算,能够给朝廷一个本钱就行。”高士廉手一挥就定下了,反正是慷朝廷之慨,旁边的李承乾低着头喝咖啡,不过身子微微发抖是怎么回事?

正事告一段落,高士廉这才得空将余下的咖啡喝完…喝完之后,老头还亮了亮杯底,长叹一声:“这咖啡果然是好东西,不仅味道香醇,更能提神醒脑,只可惜老夫位卑禄薄,去不起鹿鸣春这等消费场所啊”

装你就装吧1小婉深深鄙视之。

堂堂的工部尚书说什么‘位卑禄薄’,传出去当真连小牙都要笑掉了,再说像他们这些人,又有几个是靠俸禄吃饭的?

想索贿就索贿,连托辞都那么滥

小婉满面笑容地招呼紫鹃,低声吩咐了几句,然后又命人煮咖啡,要最浓的那种,看着高士廉展露着一脸的菊花笑,美滋滋地喝着咖啡,小婉心里发狠:“老头子,我让你喝它一个今夜星光灿烂”

“再来一杯”高士廉喝得老眼放光,又开始冲丫环招手。

李承乾大汗,在旁边道:“高大人,这个还是少喝一些”

老高同志不在乎:“殿下,这东西不是酒,喝不醉”

没过多长时间,紫鹃回来向小婉低低禀报了几句,小婉点点头:“太子,高大人,紫鹃已经命人将咖啡包好送到馆驿之中了,上面有烹制之法和配料,回去命人按方整理即可。”

“多谢夫人(先生)”两个人都客气地致谢,李承乾还是按照在京时的称呼,以‘先生’尊称,这一点让小婉很满意——当然她更满意的是李承乾从京城给她带来的礼物,毕竟那里才是大唐最时尚的地方。

下面的正事就是关于船长,这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这一次不用高士廉加入,旁边的丫环也松了一口气,她手上的咖啡壶已经被高士廉接手了,老高同志自斟自饮,显得很是逍遥。

因为船厂的事情已经有合约了,剩下的就是细节问题,小婉已经做好了企划书…当然,在这个时候不能叫这个名字,反正是计划已经有了,就逐条商谈、落实就成了,李承乾非常满意,这件事情就此办成,最后成绩还是他的。

“越王殿下怎么不见?”

谈话告一段落,小婉似乎无意地问道。

“四弟去码头了,听说码头已经完工了?”李承乾问道。

小婉点点头:“码头基本完工,沧州通往码头的道路基本上也已经竣工了,但还有其它一些道路还在施工,希望能在冬季到来之前完工。”

“张夫人,这些工程业已经耗资数万贯了吧?”高士廉突然问道。

“不错。”

小婉点点头:“不过这些钱多是民间筹集,而且筑成之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好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果大唐各地都像沧州这般,何惧魍魉之辈兴风作浪”高士廉抚须慨叹。

越王李泰午餐的时候来赶饭局了,这个家伙精明得紧,竟然沉得住气不参加上午的谈话,这一点很让小婉佩服,果然是李世民的龙种,不是普通人可比。

不过接下来的谈话就是比较轻松了,因为谈的是如何赚钱,连高士廉也兴致勃勃地加入谈话,毕竟人人都需要钱,尤其是在官场上混的,要钱的地方多了,否则官何需贪?

送走太子、越王和高士廉,已经是夕照残阳时分,小婉揉了揉额头,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这三个人代表了三个势力,虽然她没有左右逢源的意思,可人已经在自家的地头,而且不是汇聚在一堂,她没物选择的机会,都说政治令人早熟,可早熟的结果不能是增加皱纹啊

“夫人,张南过来了。”紫鹃轻声禀报。

“让他在客厅等一会儿。”小婉吩咐道,她对着镜子整了整妆,这才来到客厅之中。

在前一段时间,因为新酒上市很是热闹了一段时间,不过酒坊也面临着两大难题,一个是原料,第二个就是产量。

幸好码头的投入使用,解决了很大的难题,至少是原料的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不过,从远处运输,这一路上的损耗、运费等就增加了不少成本,从长久计,附近能够有一个多品种、大面积的种杆基地还是大有必要的。毕竟酒类行业是一个相当长远的买卖,可以说是一棵长青藤产业,经久不衰。

沧州这面,在今后主要就交给张南来打理,除了鹿鸣春之外,其它产业的协调、管理就主要由他来负责,当然具体事务自有其他人协助,很多事情已经由张南直接向小婉负责了。

小婉原本对于这个时代的门阀、世家制度没什么好感,但这些年来,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她倒有些明白了。不过,即便如此,她也没有和河东张氏完全和解的打算,既然家族如此重要,那就重新打造一个新的家族就是了,反正她还有两个小叔和一个小姑,而且家中的这些管事人都是孤儿,从某个程度来说,他们都已经是张家的人,深深打上了张家的烙印,而且随着张家的影响力日渐深远,一个新家族的崛起将不再是梦想。

张南是从张氏学堂毕业的,而且跟随小婉也有一段日子了,不仅写得一手好字,更做得一手好报表,所有明细列得清清爽爽,一目了然,只是有几处地方需要重视的,小婉才会问道。

“做得不错。”

小婉点点头将报表放下:“张南,将沧州附近的果园查一遍,价钱合适的就买下来,另外再买一些山地,百十公顷的都可以。”

“夫人,前期小的曾经调查了附近的果园情况,买下来倒也无妨,可购买荒山却是为何?”张南有些不解。

“种果树。”

小婉轻轻敲着桌子道:“苹果、桃、梨、核桃,都可以种,那些荒山虽然无法种植庄稼,但种果树却合适,而且地价便宜,投入也少。”

“如果买果园,酒坊的原料问题就已经解决了大半,何必再种果树?”张南有几分不解地问道。

“谁说种果树就是为了酿酒?”小婉淡淡地道。

在她心里,自有一杆秤,现在玻璃的问题解决了,其实制造罐头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她已经让玻璃厂开始制作玻璃酒瓶并试制罐头瓶,只要解决罐头盖和密封问题就可以,至于真空…貌似用加热的方法就可以解决真空的问题。

“张南,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

小婉的脸色严肃起来:“这一次从京里来了五十名火枪兵和五十杆精制火枪,你要将他们运到牡蛎岛上,要让他们熟悉海上的生活,而且还要从水手当中选五十名稳妥可靠的人学习火枪的使用。”

她将一本小册子交给张南:“上岛之后,那些人要全部换成便装,他们领头的那个叫罗亮,让他务必按照这上面的要求训练,过段时间这边准备完了之后,我会上岛查看。”

“是,夫人。”张南恭恭敬敬地接过了那本小册子。

第一卷乱世第三百七十六节准备(二)

第三百七十六节准备(二)

张南走后不久,张忠从外面进来。

“坐”

小婉示意他坐下,问道;“家里的情况怎么样?”

“前一段时间,家具厂和皮具厂的发展非常迅速,因为我们的家具和皮制品不但样式新颖,而且质量好,是那些仿制品做不到的,而且在原材料处理方面比其它作坊先进,有不少皮制品作坊都是从我们的工厂采购熟好的皮子,他们大多也不好意思直接仿制我们的商品,倒是有不少小作坊承接我们的一些小活,比以前赚得更多,而且没有风险。

这些作坊的生产规划都不大,我们将一些费时费工的零活交给他们,让他们只单一的加工一种部件,不仅可以形成稳定的供应,而且他们也不会对我们形成威胁,其中大部分作坊的生死其实已经控制在我们手中了,如果这个时候进行采购,他们根本没有应对的办法。”

“不需要。我们只是为了减少威胁,而不是吞并。”小婉笑了笑:“我们租他们的牛耕地,不一定要将他们的牛买下来。”

“是,夫人。”

张忠点点头,又介绍了长安其它产业和山阳、岭南那边产业的情交,总的来说,各大产业都开始良性发展,而且能够互相扶持,尤其是咖啡树已经在岭南种植成功,就看今年能不能结实了。

听着这一切,小婉非常满意,这些产业全部和她安排的那样发展,只要规矩不变,既便她不在,也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失控现象。

在张忠的报告当中,有一部分是利润的使用情况,这是出自张杨氏的计划,但被小婉稍作了一下改动。在最初的计划中,张杨氏原本打算每年拿出一部分钱做些善事,后来裴夫人等几个闺友知道之后也跟前凑趣出了份子钱,连长孙皇后也拿出一份钱。

但小婉听了之后,便出主意让她们将这些钱集中管理,成立了一个类似于现代基金会的组织,这会长当然是皇后,下面几个个体执行人员就好办了,关键在于——这个组织的大部分资金都是来自张府。每年张府都会拿出一部分不菲的数额放在基金中,专门用于赈灾、修桥补路等善事上,像这次沧州修路,也使用了这个基金的一笔款子,将一些原本不在规划之内的线路也做了修建。

这个想法也是为了免祸,随着张家的产业越做越大,利润像滚雪球一样的膨胀,偏偏人丁又不是很旺,极易引人觊觎,如果直接行善,少一点倒无所谓,多了未免有邀名之嫌,倒是用这个方法最易消除帝王的疑心,而且也能够受到有力的庇护,至于捐资的多少,张家自有一定的章程,这一点却不足为外人道了。

按照预计,十一月初就要出发,因此准备工作也在进行,除了船只的改造和水手训练外,还要准备各种货物,这做生意就要像个做生意的样子,虽然具体工作有人在做,可小婉也要检查、听报告,忙得不可开交。

就在小婉在沧州忙于准备的时候,位于长安的皇宫御书房里,在李世民的桌前,正放着一份奏折,这是太子李承乾和工部尚书高士廉的联名奏折。

久不行武事,这位大唐至尊如今却有些发福了,在旁边还坐着长孙无忌和李靖。这一文一武显然也看过那份奏折,眼中露出沉思的神色。

“船厂的事情建得比较顺利,但太子担心新式轮船会引起高句丽人的关注,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李世民问道。

“太子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长孙无忌微微点头:“粟末靺鞨人本来就不擅长海事,所以不必担心,高句丽人确实有这个可能,但臣以为,夏大家必然会有所对策,如果高句丽人想在海上拦截,肯定是徒劳无功,倒是船厂方面要杜绝高句丽人的奸细渗入,毕竟那里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一定要加强戒备,不能将轮船的秘密泄露出去。”

“李爱卿有何意见?”李世民又看向李靖。

李靖拱手答道:“长孙大人所言甚是只要先解决了突厥大患,高句丽指日可平,不在话下。这次太子所奏的火枪训练之法,当真是精妙绝伦”

“哦?有何精妙之处?”李世民颇感兴趣地问道。

李靖拱手答道:“这火枪最大的弊端就是准备时间较长,准备射击一枪的时间,足以射出数箭,所以微臣准备了可防止箭矢的特制铠甲。但是,由于装填火药的时间过长,在与突厥骑兵交战的时候,很容易被其突进身边,届时火枪兵必乱。但这种三段击、五段击的办法就非常不错。”

“说下去。”李世民微微点头,李靖一直在训练火枪兵,所以对此最为熟悉。

“将火枪兵分为三排或五排,第一排射击完后,立即蹲下去开始装填弹药,第二排开始射击…依次而行,当最后一排射击完毕后,前一、二排已经装填完弹药可以射击了,周而复始,自无间断之虞。尤其是在后面辅以长枪手护持,待敌兵冲近之后,火枪兵可退到长枪手后面休整。”李靖赞叹不已。

“太子找了个好老师啊”李世民摇头笑道。

“此乃大唐之福、太子之福”长孙无忌不失时机的戴上一顶高帽。

“太子和越王在那边已经没有什么事情了,皇上,何不委任太子来督帅火枪兵呢?如果能够尽早回来,也好熟悉火枪兵的指挥。”李靖拱手说道。

火枪兵虽然有诸多缺点,但威力也是显而易见的,让他们掌握在其他人手里,哪有掌握在皇室手里来得强?李世民当然不可能亲自掌兵,而太子无疑是最佳的人选。

“李国公所言极是,皇上,太子殿下处理政务,颇多建树,但在武功方面还稍有欠缺,如果能够利用这次机会,也是一次磨练。”长孙无忌也在一旁进言道。

“朕知道了。”

李世民想了一下,点点头表示认可,火枪手这种强大的武力,当然还是掌握在亲近之人的手上好,而且他已经考虑过了,等解决完突厥人的麻烦之后,这支重要力量一定要打散,分别掌握在不同的人手中,分而治之。

“两位爱卿,突厥人为了缓解内部压力,频频放纵手下寇边,二位可有什么对策?”李世民问道。现在不是对突厥作战的最好时机,可如果放任他们掳掠,损失也是不少,所以他也有些矛盾。

“皇上,突厥人不谙农事,所谋不过是财帛、人口。”

长孙无忌拱手道:“只要让他们抢无可抢,掠无可掠即可。”

李世民站起身,踱了几步道:“如果对方攻打城池呢?”

“如果他们肯这么干,那就更好”长孙无忌说道。

“朕知道了,长孙爱卿,就按这个意见办理,将边塞的百姓都迁回内地,让草原狼在那一带无所得。”李世民下令道。

上京城。

两艘怪模怪样的船驶进了小龙泉的码头,码头上刹那间便汇聚了无数人,都来看这两艘怪船。

“你们看到了吗?这两艘船用的不是帆,刚才进港的时候都着火了,浓烟滚滚的。”

“你们看那两个大轮子,有没有两程房子高?”

“带着这两个大轮子怎么走?”

“你这就不知道了,那两个大轮子是划水的,就跟划船似的,可快啦”

码头上人头攒动,议论纷纷。同泊一个码头的其它船只上,也有不少人纷纷涌上甲板,打量这两两艘奇特的船只。

小龙泉码头,是在龙泉以东的一个小镇,这里有粟末靺鞨人的造船厂,也有渤海湾唯一的一个码头,沿海设有七、八座望楼,因为有高句丽人称霸海上,所以海贸不是十分繁茂,包括刚刚进港的张家两艘轮船,还不到三十艘大船,倒是有不少渔船往来穿梭——这个码头,连大唐内地的一些水边城市的小码头都不如,更别提类似于扬州、泉州这类的大码头了。

不过,这里的防守倒是不弱,在离岸不到半里的地方,分左右建有两座石堡,每座石堡约可容兵数百,堡墙上有数张巨弩,主要是对付海盗或者马贼,不过要是遇到真正的攻城大战,这两座石堡跟平地也没多少区别。在码头的西北方还有一片兵营,里面大约驻着一千余名骑兵,也是护卫码头之意。

小婉站在甲板上,她换了一身胡人的装束,脚上踏着鹿皮马靴,腰间配着大马士革弯刀,身长玉立,也颇显刚健婀娜。

在她的身后是同样装束的紫鹃,还有几名护卫警惕地站在甲板的不同方位,而站在小婉身旁的正是客素,他指点着岸上风物,向小婉一一道来。

“客素,你其实不必冒险过来的。”小婉说道。

“夫人请放心,我的那个仇人已经死了。”客素说道。

“哦?”

“时间是最强大的复仇者,那个仇人两年前病死,随后他的家族也被人瓜分,下场与我家相似。”客素的脸上有几分怅然。

“过去的就过去了,客素,相信令尊泉下有知,也会为你骄傲的,我们上岸吧。”

小婉安慰道。

她转身对张有吩咐道:“告诉船上的水手,看好了船,任何人不得随意登船,必要的时候可以武力震慑”

“是,夫人。”张有答应一声,立即将小婉的命令传达给两艘船的船长。

第一卷乱世第三百七十七节龙泉上京

第三百七十七节龙泉上京

龙泉上京城是大草原东北最具规模的城市,南傍镜泊湖,城环长白山余脉,三面临水,建于一块开阔的冲积平原上,土地肥沃,以农业为主,畜牧为副,所产响水稻,名闻大草原,被视为米中极品。

上京城只有长安四分之一大小,亦分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重,四面开十门,南北各三、东西各二,中央大街把城市分作左右两半,当然亦唤作朱雀大街,直通内外城的正南门。另外尚有四条主街,纵横交错,配上其它次要道路,像长安般把城内民房划分作大小坊里。内城位于北部正中处,周围九里,宫城处内重。城东是禁苑所在,内设池塘、小桥、假山、亭榭,景致极美。

上京城的城墙虽然远远不及长安城那样宏伟壮观,但在几乎是一马平川的大草原上,也算得上是巍峨了——城墙高达五丈,同样是以玄武岩筑成,非常坚固,配合城头上高耸的箭楼,在草原上已经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了。

“客素,粟末靺鞨人的建国企图不是被突厥人阻止了吗?怎么还让他们保留如此坚固的城防?”小婉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