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郑家往事

张迈进入灯下谷的第二天,唐军几个核心人物先在钦差府碰头,交换彼此的讯息。郭师道告诉张迈他已派出刘岸潜入怛罗斯、俱兰城一带搜集情报,“听说留在这边的唐民多已改姓,就连郑家也有好几年没跟我们联系了。所以我们对这边的情况,其实真是一抹黑。”

“郑家?”张迈问道:“郭杨鲁郑的郑家?”

他加入安西唐军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自然知道安西四镇沦陷前夕,最后的四镇节度使分别为郭、杨、鲁、郑四姓。

“不错,”郭师道说道:“郑家是于阗节度使郑据公的后人,当初我们四镇后人在疏勒一带所谋不合,第一次分裂,”说到这里几个老将都一起叹了一口气,听郭师道继续说:“鲁家不肯走,就留在了疏勒一带削发为僧,他们为什么不肯走,老一辈不知为何竟未将原因传下来,疏勒距这里有千里之遥,我们也已经很多年没有鲁家的消息了,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其余三家一路颠簸辗转,到了怛罗斯一带,又一次分裂…”

他似乎想起了一件不堪回首之事,双眉蹙起,停了好久,张迈也不敢催促,郭师道才说道:“郭、杨、安等穿过沙漠,北上到了新碎叶城一带,当然,那时候还没有新碎叶城。而郑家,则仍然留在了怛罗斯、俱兰城这一带。”

张迈问道:“郑家为什么不肯走?他们既然可以不走,郭、杨为什么就非走不可呢?当初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以至于三家再次分裂?”

“这…”郭师道犹豫了一下,郭杨鲁郑四姓于亡国之余相濡以沫,其互相依赖的程度恐怕是比有血缘的亲人还亲,在那样的局势之下居然还闹分裂,张迈也猜测其中怕是发生了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事情。

郭师道杨定国等是当事者的后人,对祖宗的事情虽然知道却为尊者讳,等闲不肯直说的,但想想张迈是钦差,这段往事也当让他知晓,再说这件往事亦与当前要打开局面的迫切需求可能会产生关系,因此不便再隐瞒,说道:“唉,现在想想,当年郑家固然有过,但我郭、杨两姓祖上,还有安家的祖上,其实也有些…有些偏执了。”

他说的是自己的祖宗,所以用词自然谨慎宽容,但张迈也能想见当初三家必然产生了极大的矛盾。

“当初我们三家一路西行,所负责事务各有偏重,钱粮一项,一直都是由郑家在主管运营。在三家分裂以前,历任的仓曹参军事,都是郑家的子弟。”

张迈心道:“看来这矛盾,必然是和钱粮有关。”便问道:“该不会郑家监守自盗,贪污了库粮公款吧?”

“不是,不是,这钱粮在郑家手中,非但不亏蚀,反而逐年生息,尤其是抵达怛罗斯后,郑家改变了运营蕃息的制度,这钱粮就增加得更快了。”

“运营蕃息的制度?”

郭师道说道:“若只是主管钱粮的内部调配,几个人就够了,但当时我们是一支流浪军,无田无地,收不得租,征不得税,若不开源那势必坐吃山空,因此便不得不以军资作为本钱,运营蕃息起来,那就得有一整班的人马。当时大都护军帐会议经过讨论,自是决定让最擅长此道的郑家去负责这件事情,带着一帮人马去做生意。那时我们内部是管这批人马叫货殖府。”

张迈点了点头,心想:“那相当于是唐军成立了一个公司,把军资拿出来让郑家通过商业手段运作赚钱了,亏他们想得到这个办法,唐军残部能够步步西行,支持至今,里头果然有能人在。”

只听郭师道继续说:“当年调到郑家麾下的人手,多是军中的聪明智巧之辈,人性原难两全,其人既聪明有余,难免…难免质朴不足。”

郭师道为人倒也厚道,虽然郑家一派人马在当年的事情上显然是站在郭、杨的对立面,但他用词也十分克制,尽量不用贬义词,张迈却听得出弦外之音,心想:“你既这么说,那当年郑家手下那帮人多半就是比较自私贪婪的了。”

但商人要是不贪婪,又怎么可能做得好生意?

“我们三家迁徙到这怛罗斯一带时,这里政局颇为混乱,归属不定,这对我们这样的流浪军来说却是好事,怛罗斯河流域东南是俱兰山脉,西南是大宛山脉,正东、北面都是沙漠,地理上有险阻可依,加上当时的军政局势颇有浑水摸鱼之便,所以我唐军便决定在这里扎下根来,准备伺机夺取这个区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在我军迫切需要钱粮的时候,当时的郑家家主郑赐公对货殖部进行了改制。结果这一改…”

“出乱子了?”张迈心想这必是问题关键了。

哪知郭师道却道:“不,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数月之间,军资本利便连翻了数倍!我们本来打算以五年时间积聚财力物力,结果不出两年,货殖府所获利润便已经超过我们五年的预期。”

张迈不由得惊叹一声,这个结果却是大大出乎他意料之外了,忍不住问:“这么说那位郑家家主却是一个了不起的商业奇才了,他究竟是怎么改的?”

郑家的那位先人郑赐对货殖府所做的改革涉及面相当大,中间有相当繁琐而精密的细节,取其大者而言,最关键的两点,一是作手段上的改革,一是作体制上的改革。

郭师道道:“手段上的改革,是用上了军事的手段,以兵法经商,用间谍刺探情报,用造谣抬高或压低物价,打击对手,在一些特殊的生意上,又在唐军武力的掩护下穿越普通商人无法穿越的险要地段,让货物更早到达目的地,甚至发动偷袭,比如盗取大宛人的汗血宝马作种,以此取利。”

这样的经商手段有个前提就是必须背靠一个训练有素的武力集团,普通商人无此条件自然没法与之相争。经商之道,只要价格上差之毫厘便有价格优势,货物运输迅疾便有物流优势,若再加上价格控制等因素叠加在一起产生加成作用,其所产生的利润那就不是加法的加成,而是乘法的加成了。

“至于体制上的改革,又分两次,第一次是因应手段上的需要,将所部分为十五个团(张迈听到这里时心想这分明是把货殖府这个母公司分为十五个子公司嘛),其中六个团为总策团,分别负责刺探、策谋、扬传、交涉、后勤与总计,所谓扬传,其实包括造谣,所为交涉,其实包括收买贿赂,若单就商道而言,这样做实在不甚光明正大,但当时我们想这是为了筹集军资,也就兵不厌诈了。除了这六个团以外,其余九个则分别在各地开铺,或者组成了商队行商。十五个团各有所司,但行动时又由郑家加以统筹安排。那段时间我们这支流浪军,都是靠着这货殖府才维持了下来。”

张迈听到这里对那位郑赐已经钦佩不已,心想这人简直是个管理奇才加上营销奇才,直是将兵法与政治的手段都用到商业上来了。

“有这样的手段又有这样的架构,在这个时代而言,他在商场上怕是罕有敌手了。”张迈说道。

“确实如此,不过当时我们唐军虽然人数不多,可又要训练,又要打造兵器,又要喂养战马,此外协助货殖府所进行的种种行动花费也极大,郑赐公负责货值府,要保证收支平衡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要在这么大的花费之余再存下钱来,那可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可郑赐公却并未放弃,也未抱怨。据先人传下来的说法,当年郑赐公为了此事,两年之间,不到五十岁整个人就愁得头发根根有如雪丝,最终还是让他想到了办法,那就是进行第二次的货殖府改革,这次改革改下来,唉——”

张迈遥想当年那位商业奇才为了唐军的未来殚精竭虑,心中除了钦佩他的能耐之外,更是敬仰起他的忠义。但是他听到这里,还是没弄明白郑赐的这些改革和唐军的分裂会有什么关系。

“这样忠义智谋两齐全的人,按理说不该会将唐军引向分裂啊!难道其实那件事情郑家没错,错的是郭、杨两家?”

只是这话却没法出口,只是问:“郑赐公究竟改动了什么?”心想只要弄清楚那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自己自能判断出谁是谁非。

郭师道说道:“这次郑赐公的改革,是要货殖府与部属分利。”

“与部属分利?”张迈有些听不明白了:“这是什么意思?”

郭师道对杨定国道:“你来解释一下。”

杨定国接过话头来,说:“特使,当年咱们安西唐军全体都在流浪之中,军就是家,家就是军,全军上下,无分彼此,那情况,其实和今天很相似。入得我唐军来,真说得上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饭同食,有衣同穿。全军上下,虽然说不上全无差别,可差别也不是很大。”

“是,是。”张迈连连点头,在大都市过久了的人,谁能不厌倦那种冷漠?现代社会的大都市,每一座都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人口,可是那一道道的铁门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全都隔开了。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都是人,但每一个来往的人都显得那么孤独。

反而是这些日子投入到安西唐军这个大家庭中,虽然在私人空间小了,没有那么自由,生活条件也极其艰苦,但这种集体生活带来的温馨,却让他整个心境都暖开了,在这里张迈感到至少有几百个人是真正在关心自己,他有时候也常常想,自己这段时间能有这样超凡的表现,与得到这种集体关怀的滋润是有关的,他是站在全体唐军的肩膀之上啊,所以才能够发挥出自己原本无法发挥的力量。

至少到目前为止,张迈还很享受这种生活。

“可是,”杨定国道:“郑赐公的第二次变革,却彻底改变了这一切!我军因为他的这次变革很快就积聚了大量的钱粮,可是财由此而来,祸亦由此而萌!”

第005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

杨定国道:“本来,按照货殖府的制度,所属府吏就算在生意场上赚了再多的钱,最后拿到他们自己手上的,也就是那一份饷银,这饷银比起唐军其他普通将士来其实还是比较丰厚些的,但自然不能与他们赚到的钱相比。当时大伙儿做什么都是为了大都护府,为了安西,为了大唐,所以一开始谁也没计较,但郑赐公为了激励下属,却上陈大都护军帐会议,要改变这种情势,与部属分利:让货殖府部属经营一旦有得,所得之利,七分归公,三分归家,但货殖府上下所有人都将不拿饷银。”

张迈心头一动,忽然间就明白了郑赐这第二次改革的意义所在了,忍不住叫道:“天才,天才!这位郑赐公真是一个天才!”

杨定国和郭师道对望一眼,郭师道道:“郑赐公自然是个天才,可定国还没说完,特使就已经明白这次革变的妙处所在,显然特使的天纵英才也不在郑赐公之下。特使要是早出生几代,一定能和郑赐公成为知己。”

张迈暗叫一声惭愧,心想:“我这哪里是什么天才,只是历史经验比你们丰富一些罢了。”

郭师道让杨定国:“你继续说吧。”杨定国便继续叙述:“郑赐公的这个提议,一开始大都护军帐会议不同意,大家也没想那么远,只是觉得本来就要节省着存钱了,而且按照当时的情况,每年的开销都要占到收入的八九成,要是让货殖府部属所得七分归公、三分归家,那么仓曹岂不得入不敷出?因货殖府属吏所有人的饷银加起来,也不能抵消那三成收益啊。但郑赐公却打包票说只要行得此法,不出三月,归功库的钱粮非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倍增。当时郭、杨、安诸公都不相信,可拗不过郑赐公,终于便答应且试行几个月,结果几个月下来…”

“真叫他给说中了,对么?”张迈长长慨叹了一声,赞道:“奇才,奇才!这位郑赐公,可真是一位奇才啊。”

郑赐的这次改革,说白了,就是通过集体让利给个人,用分成制度来调动货殖府成员的积极性,如果放到张迈所处的年代,兴许也不算什么奇策,因为从政坛到商界,很多人都这么干过了。但放在郑赐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当中,能想出这样的办法那真是难能可贵之至了。

不过郑赐能想出这种变革思路,虽显得其才华甚高,却也未见得他就是史上第一人。因类似的变革思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高贤实行过了。历史既在不断前进,也在不断循环,今人古人的某些高明的政略常常会跨越千年前后呼应,只因为这些政略因应的都是人心人性,科技与工具的变化日新月异,而人心人性于数千年间其实变化甚微。

张迈道:“我料经他这么一改,货殖府人人一定倾尽全力赚钱,所以不出两年时间就超额完成五年的任务也是有可能的啊,这样的话唐军的计划不就能提前发动了么?事情应该会越来越好才对啊。怎么后来反而分裂了?莫非是有外敌从中作梗?”

“当时确实是有外敌进来了,不过导致我们分裂的原因却不在外头,而在我们自身,不在别的事情上,而恰恰就在于郑赐公的这次改革。我们安西唐军,钱是赚到了,可一场大祸也就跟着来了。”

这一段往事,出乎张迈意料的点很多,但这个转折却无疑最吊张迈的好奇心,因为之前郑赐的变革都是出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但接下来的怎么会好事变坏事呢?他一时竟也推想不到。

这次他没有打断杨定国,听杨定国道:“特使说得不错,经郑赐公这么一变革,那些货殖府的府吏们就像都换了个人一般,个个变得异常积极,奇谋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算尽机关甚至千奇百怪的办法都被想出来了,没多久这变革的威力就显现了出来,仓曹的进账在前两个月有所低迷,但从第三个月开始,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而且增多得很快。不但仓曹的进账增加了,而且那些货殖府的属吏收入也增加了,两年时间没到,这些人个个都成了富人。”

张迈微微点头:“这是激励机制,既富了集体,又富了个人,好事啊。”

郭师道叹了一口气,道:“特使说的是,不过…不过当年,那时候怛罗斯一带局面颇为混乱,我们因而得以立足,可在揭竿而起之前,也不能太过明目张胆,打造武器也罢,苦练武艺也罢,都是暗中进行,就是协助货殖府执行些任务,那也只是跑跑腿而已,首功仍然是货殖府的。武人没有仗打,自然就没了地位,至于派去放羊的、种田的,打铁的,就更不用说了。慢慢的,军中的贫富开始拉开,大部分人都还过着艰苦生活时,货殖府的人日子却都过得舒服甚至富裕了,久而久之,武人们便…便有了微词。”

张迈听到“贫富开始拉开”心头微惊,对这次矛盾的根本所在猛然间就全明白了!

郭师道“微词”这个判语用得极轻,但张迈却马上就知道那岂止是有了微词,本来大家都过得差不多,其中一部分人忽然富了起来,而另外一伙却依旧贫穷,这种落差固然会使得先富者更加积极,但要是处理不当,却势必会让贫穷者心生怨怼,这种怨气若是日积月累,到最后便可能会酿成什么样的变故实难想象!

“眼看预期所需要的钱粮已经备足了,但是揭竿而起的事情,却未发动!因为货殖府那一派觉得之前的计划有着太多的漏洞,需要重新部署,力求万全。那时候货殖府替大伙儿赚到了钱,几乎可以说当时唐军全体都是靠他们养着,所以他们的人数虽占少数,说话声音却大,而且他们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于是大伙儿就只有暂时忍耐,将计划延后了一年。可是一年之后,情况又有了新的变化,郑赐当场提出了如果要发动起事会面临的七大难题,都是当时唐军很难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无奈,只好将计划又延了一年。如此一年又一年,仓曹里存下的钱是越来越多,但货殖府一派的顾忌也同样是越来越多,本来唐军在怛罗斯一带是光脚丫子,只剩下一条性命,所以第一次的计划是背水一战,但如今货殖府一派个个都有家有业,日子舒服,因此便都不愿意去冒没把握的危险了。到了后来,竟然有人说,有人说…”

张迈道:“有人说,不如便不要起事,维持现状得了,对么?”

钦差府中几个老人一起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安六叹道:“特使明见古今,不错,那帮眼里只有铜臭的杂碎就是这么说的!”

听到这里,张迈对三家何以第二次分裂已经完全明白,这件事情推根溯源,已经很难说得清楚是谁对谁错,郑赐进行那样的变革,一开始也是出于好心,其过程与手段更是精彩绝伦,只是事情发展到后来却是大大出乎他意料之外,甚至到了他无法控制的地步。

货殖府一派要求维持现状,就当时的情况来说那或许也是一个比较可行、比较安全的方案,只不过货殖府原本只是安西流浪军的一个派出部门,但要是放弃政治上“重建都护、规复四镇”的政治目标,变成一味只是求财,将安西唐军整个儿变成一个商业组织,那么武人一派势必从名义上到实际上都沦为货殖府一派的附庸,成为这些商人的保镖和下手,那就是彻底的喧宾夺主,武人一派如何可能接受这种变化?

“所以后来三家就乱了起来,对么?”

“也还没有。”郭师道道:“郑赐公其实也是很顾大局的人,想方设法调和两派矛盾,郭、杨、安诸公也极力压制诸营将士,所以揭竿而起之事固然拖了又拖,但两派仍然保持克制,而且据先人传下来的话,郑赐公本身也是希望能够重建四镇的,可是形势发展到那个地步,货殖府也已不是他一人说了算。又过了几年,郑赐公也老了,因一时不察,生了一场大病,病愈之后中风偏瘫,郑家的大权便移交到了他的长子郑阳手中。也就在这一年,东边的碎叶河流域诸胡结束内争,西南的天方教国也有了北进怛罗斯之意,外部压力陡然加剧,而安西唐军内部也同时出了两档子的事,于是郭、杨、郑、安诸公最担心的事也终于爆发了。”

张迈心想外敌逼进那也没什么好说的,隔了那么多年的事情了,对今后唐军的动向影响不大,但内部的纠结却得了解清楚,只有弄清楚了这些历史渊源,今后才有可能化解矛盾,将业已分裂了的大唐势力再度团结起来!同时也要从中吸取经验,避免今后安西唐军重蹈当年的覆辙。

郭师道道:“当时货殖府出了两档子理亏的事情,被武人们捉住了把柄,于是…”

他想略过那把柄,但张迈却问:“什么把柄?”

郭师道犹豫了一下,才道:“第一件,是郑赐公的幼子以职务之便,竟然挪用仓曹的钱粮去做生意,结果却亏空了一大笔。事情一发,全军上下无不震动,连郑赐公也震怒非常,他将幼子逐出家门,又命长子拿出郑家多年的积蓄填了亏空,但将士们却仍然不肯罢休,定要将郑赐公的幼子处死。郑赐公平素最爱这个幼子,虽想执法却心中不忍,来求我郭、杨两位先人,但郭、杨两位先人道,这是众怒,非秉公执法无法平息。郑赐公最后含泪答应了,要将幼子送上斩将台,但他的长子郑阳却愤愤不平,认为郑家都已经赔钱了,何苦再逼一条人命?他当时就扬言,要么赔钱不赔命,要么赔命不赔钱!他若是好好分说,事情或者还有转机,但以这么强硬的言语说将出来,谁受得了?当时的大都护郭虎公便将他叫去怒责道:都护府要追回亏空、处死罪犯,这是律法,不是生意!”

第006章 殷鉴

安西唐军货殖与武人两派的矛盾,终于在郑赐幼子的事件上彻底爆发了。

当时的安西大都护郭虎将郑阳叫了过去责备,郭虎既是安西唐军的最高领袖,在军中的地位尊崇无比,又是郑阳的父执,他心想自己无论说什么郑阳也只有接受,因此说话不留情面!

不料几年过去,随着形势的变化,货殖一派哪怕对郭虎等也只是维持表面的尊敬而已,心里其实很看不起这些只会花钱不会赚钱的“莽夫”,平时无事时也就罢了,这时涉及到兄弟的性命与货殖派的根本利益所在,再不客气,郑阳竟然当场说:“郭伯伯,莫用这等口气和我说话,你以为你是谁?真当自己还是安西大都护么!哼哼,其实你自己也明白得很,在大食与吐蕃人眼里,安西唐军就是一伙强盗而已,你也就是一个山寨主!还跟我讲什么律法!”

这番话竟然跨越时空,由郭师道口中道出,而让张迈听到,张迈不由得呆住了。隔了这么多代人,这番话居然口耳相传地留了下来,可以想见郑阳的这句话将郭虎伤得有多厉害!所以才会念念不忘,再寄之于子孙!

安西唐军早已丧失了领地,能够让遗民支持下去的唯有心里的那份信仰,而郑阳的这番话,显然已经打心里否认了这种信仰。因此张迈听到这句话以后心里便知当时怛罗斯唐军的形势已经不可收拾。

“当时郭虎公听了这句话后就默然了,任郑阳离去,他自己却整整一天一夜不开口,连饭也不吃,只是发呆。外头郭、杨、安诸家的子孙辗转听到这话也都闹了起来,事情越牵扯就越乱,没几天又出了第二档事,这一档事,却将郑赐公也扯了进来。于是…”郭师道又想将这件事情略过,但张迈偏偏不放过他,插口问第二档事是什么。

“这…”郭师道犹豫了好一会,才道:“货殖府开始运作的时候,郑赐公他…他瞒着大都护军帐会议,卖天魔香。”

“天魔香?”张迈听着觉得这玩意儿的名字怎么有点玄。

郭师道说道:“天魔香是一种幻药,是用罂粟制成的…”

他还要解释,张迈已经惊呼起来:“罂粟?啊!他们贩毒!”

郭师道心道:“特使见闻真是广博,一听就知道是什么东西了。”继续道:“罂粟虽可用作药物,但制成天魔香贩卖害人,那可是颇不光明之事,这事捅穿了以后,双方便更闹开了,诸家连夜召开大都护军帐会议,认为郑家行止有亏,若此事传扬开去,必会使安西唐军留下污名,要革除郑家的一切职务,并没收所有参与过此事者的所有财产,革职待罪。”

张迈听得有些呆了,他暗中揣摩,觉得郑家用贩毒来积累军资,虽然不能说这事光明正大,可为国设谋,这种手段也不能说不可原谅,甚至可以说是为国受垢,而反郑家的阵营作出这么严厉的惩处决定,其用心已不能说是出于至公。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双方已是各有是非、对错难分了。

“当时郑家的家主郑阳见此事被揭破,恼羞成怒,郑赐公则伤心欲绝,却也准备接受惩处,但郑家的子弟,以及扈随的商家却都极力反对,到了这时,局面已经闹得不可收拾!恰好这边的军政局面又发生了变化,碎叶河与伊丽河那边开来了一支两万人的骑兵,康居城(撒马尔罕)那边也有数万大军开来,唐军兵不满千,夹在其中,万无生理,要揭竿而起,却又没有胜算,郭虎公不愿向胡虏低头,眼看没法再待下去,便冒着奇险,穿过沙漠去另觅生机。郑家和货殖府的人不肯跟来,唐军便第二次分裂了。来到碎叶河北岸以后,我们立起了营寨,开出了农田,新碎叶城这边的环境,自是比怛罗斯那边更加艰苦,加上两次分裂,本来就已衰弱的安西唐军自是元气大伤,至此境地,我郭杨两家对当时未能相忍为国都生了悔意,不料十余年后,郑家却忽然派人穿过沙漠,找到了我们在碎叶河北的营寨。”

“他们来干什么?”

郭师道道:“原来我们北上以后,郑赐公不久便病死了,货殖府的商人失去了武人的支持,便成为一群随风倒伏的商人,葛逻禄也罢,回纥也罢,大食也罢,萨曼也罢,总之哪一族的势力占据了怛罗斯,他们便投靠那一派,做着墙头草般的人。货殖府的人本来心想,去了安西大都护这个累赘以后,不用每年上缴七成赢利,他们的收入势必狂增三倍,哪知我们走了以后他们的生意反而不好做了。郑家失去了郭、杨两家的支持,渐渐的也没法管住其他商人,久而久之便大家各做各的生意,成了一盘散沙,有的虽然也赚到了钱,过的却是亡国奴的憋屈日子,大多数都不成气候。听说天方教进入以后,许多人甚至都被迫改掉汉姓,甚至烧掉了神主牌!郑家的家主郑阳年纪渐老,也对当年之事生了悔恨不迭,终于派人穿过沙漠,花了几年的光阴找到了我们。”

张迈心道:“郑阳会一改态度,主动来联系郭、杨两家,那必是痛定思痛了,可是到了这个地步,除非再出现新的大变数,否则局势已无可挽回。”

听郭师道继续说:“当时我们的情况,比特使你进新碎叶城时的境况还要惨淡数倍。郑阳听说我们的处境后亦甚不安,他对郭家回访的使者道:‘我郑家发家,起始靠的是安西大都护府的军资,虽然如今钱滚钱、利滚利,财富已增殖十倍不止,但人终不能忘本。’因此决定接济我们,作赎罪之意。这时他们已经融入了当地,将生意做得很大,因西域诸国对我们安西唐军都不待见,我们又不肯放弃大唐宗统,郑家虽有心和我们重新修好,但终究不敢做出铤而走险之事,怕惹祸上身,便与我们相约:要我们足迹不越灯下谷一步,以免闹出什么事情,牵涉了他们;而他们则向我们提供医药、钢料、书籍、种马等物,每两年一次,到这灯下谷交割。”

张迈听到这里,对郑家的行事风格已经有了一定的把握,心想:“这一家人是典型的商人作风呢,说难听些便比较自私,不过自私本是人的天性,那也无可厚非,何况他们还能持续数十年接济新碎叶城,有着这份心,便很不容易了。”

“郑家这一代的家主叫万达,他的年纪比我还大,我二十年前曾在灯下谷和他会过,这些年他们一直恪守祖上的遗训,每隔两年就会运送物资往灯下谷,我们这边也恪守承诺,尽量不越过灯下谷以南。不过自从几年前萨图克·博格拉从萨曼王朝手里夺取了怛罗斯以后,我们和郑家的联系便断绝了。我们对他们也有些担心,只是一直没得到确切的消息。”

唐军穿过碎叶沙漠的这一番缘由,在这次长谈之前连郭洛都不晓得,杨易一直不敢开口,等郭师道讲述完了这番话后,才哼道:“这么看来,郑家乃是一帮胆小鬼,就是找到了他们,怕也帮不了我们什么。”

郭师道一听双眉直竖,怒道:“你说什么!”

杨易不知道他为什么忽然如此愤怒,吓了一跳,郭师道忍下气来,对郭洛、杨易道:“这些掌故以前不让你们知道,是因为你们年纪小,现在告诉你们这些,可不是要你们去责备郑家,因为当年的事情,我们双方都有错!告诉你们这些,是要你们以后避免再犯这样的过失,而不是要你们去重复当年的错误!上阵杀敌容易,因为敌我分明;相忍为国却难,因为这个忍字,是以刀割心啊。你听了这段往事,若为我郭、杨两家的祖上而感到惭愧,那以后才能警醒,若是眼睛只盯着郑家的错误,那以后你也还要和我们的祖上一样,犯下相同的错误!”

杨易素来大大咧咧的,听到这里却肃然站了起来,垂首道:“是。”

张迈凝视着郭师道,他从唐仁孝等那里知晓,郭师道其实也才五十多岁,然而此刻他的头发也和当年的郑赐一样,尚未衰老却都白得透了,可见这些年是多么的操心。张迈忽然想起了郭师道在遏丹一战之前、郭师道自己要去做人质前夕所说的话,想起他那痛心疾首的忏悔,若不是对当年祖先发生的事情有着深深的悔悟,只怕郭师道当初便无法做出由自己去做献祭的决定!张迈忽然有感,脱口道:“我们这支队伍,将来一定能够取得成功的!”

他这句话说出来,有些没头没尾,屋内的人都是一怔,张迈道:“从来没听说过任何一个势力、任何一个民族能够不犯错误长久地昌盛下去的。咱们汉家子孙也不是没犯过错误,可为什么能够比胡人活得长远?因为我们除了不忘记曾经的辉煌与胜利,也不忘记曾经的苦难与失败,甚至还要把它记录下来,留给子孙——或许正是这些,让我们有了失败之后重新抬头打翻身仗的能力!让我们征服苦难,延续辉煌!”

“既然我们不但经历过了胡马铁骑的攻杀围剿,而且更经历过了自己犯下大错后的熬练。大难不死,后继必有大福!前人的经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将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咱们现在虽然只有几千兵马,但只要牢记祖先曾犯过的过失,团结一致,几千人只要能一条心,那便会成为一支无敌劲旅!胡人人数再多、势力再大,也必可逐个击破!”

他忽然又想起了他来到这个时代之前,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忧国忧民的帝国重臣在一次大败后说的一句古文,不知为何他当时就牢牢记住了,这时竟脱口而出,道:“或许这就叫,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郭洛杨易齐声道:“好一个殷忧启圣,多难兴邦!迈哥说得不错!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第007章 龙骧营

郭师道估计,刘岸大概会在半个月内回来,可是他的预测却未成真,半个月过去,刘岸还没有消息,杨定国便建议再派人去打探,张迈却道:“我们要信任刘司马。以刘司马的本事,就算出了什么意外,至少也必能派人回来传个口信。”

等待刘岸的这段时间他们也没有浪费,张迈会同了郭师道,对唐军进行进一步的整编。

郭师道嫌“狼牙营”的名称不伦不类,便改之为“龙骧”。对杨易嚷嚷着也要扩营,郭师道也予默许。在张迈的建议下,他在“方归”之中选出六百人,以其中三百人并入鹰扬营。又依张迈之法,选其中二百四十人,用飞熊营的老兵做骨干,组成一个新营广武营,剩下六十人便补上飞熊营之缺。按照相同的方法,又从新碎叶城民部、藏碑谷唐民、北沼黑头乌护中选出六百人,六百人中又选五百四十人,杂其队伍,分别从骁骑营、豹韬营各取六十名老兵作为骨干,组成两个新营振武营、兴武营,剩下六十人则补骁骑、豹韬之缺。广武、振武、兴武三营都暂不设校尉,而以杨桑干、安守业、钟旻三人为副校尉统领兵马。

自此安西唐军便有龙骧、鹰扬、飞熊、豹韬、骁骑、广武、振武、兴武八营,其中龙骧、鹰扬两营各六百人,其余六营各三百人,合三千人,比起在新碎叶城时兵力大增,只是诸营之中,龙骧、鹰扬、三武营的新兵尤多,新兵素质虽然不错,却急需锻炼。龙骧营的训练由张迈、郭洛负责,鹰扬营的训练由杨易、慕容春华负责,其它三营则由郭师庸统一进行军训。

郭汾自打了张迈那一巴掌之后再不理他,见面也不说话,杨清等都说:“没什么的,等汾儿气头过了就没事。”可张迈无论怎么逗她说话她也不开口,就当眼前没张迈这个人。

张迈在安西唐军中生活了这么长一段时间,从妇女们的言谈反应中早已知道这些大唐的女儿对那种送鲜花送礼物开玩笑搞浪漫的小白脸技巧并不很放在心上,有道是“良人执戟明光里,事夫誓拟同生死”,有一个温柔的夫君固然是好,但前提是这个夫婿必须能够在战场上博得荣光!否则的话光会风流挨光、油嘴滑舌,只会增加良家女的反感。可以说,大唐男儿超强的战斗力,和大唐妇女对他们的这种期待也是很有关的!

张迈本想自己连取大胜,以为这次回来定能赢得郭汾的欢心,没想到小石头的几句不应该说的话就让这一切努力付诸东流,虽然杨清等都说郭汾只是一时恼怒,但不知怎的,郭汾这口气却迟迟不消,每念及此,真是哀哉哀哉,那什么乌护第一美女自然也就没时间想了。家中的红旗都还没搞定呢,哪有功夫想外头的彩旗呢!

苦恼之中张迈化悲愤为力量,每天都带龙骧营去出操,用身体上的自虐来发作掉身体内多余的荷尔蒙。龙骧营真正的军训总教官其实是郭洛,张迈是这个营精神上的领袖,同时也是天字第一号受训者。

上午去爬沙丘,下午就去练马术,中间还穿插了横刀训练、弓箭训练和队列训练,也有人被安排了练习长矛,那些大力士则会被挑选了去练习陌刀,陌刀可不是容易打造的玩意儿,数量不够,就用战斧代替,战斧都不够就用铜锤,每天都练到了深夜,第二日太阳还没起来张迈就爬起来了,他自己是“精力”无处发泄,主动自虐,新兵们却被操得哭爹喊娘,只是张特使自己也在前面跑着,新兵也就不好不跟着跑了。只有像小石头这样体力上的变态者才对这种训练甘之如饴。

从夷播海到灯下谷这段时间的行军其实已经让龙骧营战士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锻磨,在经过这半个多月自虐式的军训,张迈的刀法、骑术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当然那些被他虐的龙骧营将士进步也不比他差。

“看见没有!龙骧营已经出去了,咱们难道能落后吗?”杨易叫嚷着!他下了一条惨无人道的规定:每天一定要比龙骧营早起,要等龙骧营练完才能回来,要等龙骧营睡觉才能睡觉。如果不是灯下谷的谷口防范森严,如果不是出谷之后就是危险的茫茫沙漠,不知这半个月就要逃掉多少人!不过熬了半个多月后,当身体的反应跟了上来,渐渐的也就习惯了。

锻炼得如此辛苦,体能消耗自然极大,吃的也就多了。几千人在灯下谷中有消耗没生产,虽然这次在夷播海抢到了不少钱粮,但半个月下来那些小麦就吃掉了一小半,抢来的羊也吃掉了将近三分之一,手里虽然有不少金银财宝和铸币,但这些东西又没法吃,灯下谷也没地方买东西去,眼看又要动老本了,分管后勤的仓曹参军事郭太行跑来跟郭师道诉苦,说要么得想办法节流,限制口粮,要么就得赶紧开源了。虽然唐军还不至于很快就断粮,但主管后勤的郭太行自然知道不能等到那一天才开始想办法。

郭师道想了想对杨定国说:“也该让孩儿们出去活动活动筋骨了。”

杨定国道:“情报未明,似乎还不宜妄动。”

就在这时,人报:“刘司马回来了!”

郭师道大喜:“快请!”

正在外头训练的张迈听到消息也赶了回来,只见刘岸一身昭武族的装束都还没脱下,只喝了几口水,便在那里向郭师道等汇报这一次出去的收获。

消息却没有预料中的好,刘岸的第一句话就是:“打听不到郑家的消息!”

诸将啊了一声,都颇显失望,张迈问道:“那你可见到唐民没有?”

刘岸很无奈地摇了摇头:“没有,我先混进了怛罗斯,跟着往下巴儿思去,然后去俱兰城,下巴儿思和俱兰城明显是汉人的我几乎都没见到,怛罗斯的商户中有不少黄皮肤黑眼睛的,可他们说的却都不是唐言,说突厥话的也罢,说天方话的也罢,都流利得很,没夹带半点中原口音。我旁敲侧击地问了几户商家,都没听有姓郑的,到最后一户时我见对方开始起疑,就不敢再问下去了。”

郭师道叹道:“看来郑家多半是出事了。”

张迈见众人士气有些低落,鼓动道:“没有唐民更好,那我们就将他们彻底当做敌人来看待,做事反而不用缚手缚脚了。”

诸将都道:“不错!”

刘岸也点了点头,说道:“不过有一个不知道算好还是算坏的消息——我们和牧民、商户交谈,发现他们好像都还不知道咱们在北边搞得天下大乱的事情呢。”

诸将都咦了一声,杨易叫道:“那怎么会!咱们可把回纥人的几个可汗都牵扯出来了,什么土伦汗、博格拉汗,都在咱们手下吃了败仗呢,这边的人居然不知道!”

刘岸笑了笑,说道:“其实这也不奇怪。一来,可能八剌沙衮那边觉得丢脸,又怕人心不稳,刻意掩饰了。二来,怛罗斯这边和碎叶河流域虽然只隔着俱兰群山和碎叶沙漠,但好像已完全是两个世界,所以两个地方的居民有可能沟通不多。阿易你将来有机会到那里走一遭就知道了。”

杨易道:“走一遭那肯定是要的!”

郭师道取出一副陈旧的地图来,问道:“那可知道回纥人兵力排布的情况不?”

刘岸摇了摇头,打开地图,手在这里以指,那里一指,说:“这些,这些,这些,都过时了。现在出了沙漠,在这条线上,主要有三座城池,一座是怛罗斯,一座是俱兰城,一座是夹在它们中间的小城下巴儿思。”

大都护军帐中铺了个沙盘,刘岸一手拿着地图,一手在沙上画了个简图:“这里是最东面的俱兰城,位于俱兰山脉下面,下巴儿思在俱兰城西北约两三日的路程,怛罗斯在俱兰城正西约四五日的路程,怛罗斯离下巴儿思,大概也是三四日的路程。”

这三个地方在地图上看的话,貌似是在同一条线上,但现实中的道路却不可能总是直线的,若按照现实道路来看,则这三个地方刚好构成一个很扁的三角形,俱兰城位于东南点,怛罗斯位于西南点,下巴儿思位于正北顶点。从怛罗斯到俱兰城,可以先取道下巴儿思,但若走南边的直路则可以节省一两天的功夫。

刘岸道:“我一会假扮牧民,在城外晃荡,一会假扮商人,混入城内,不过我毕竟面生,回纥人的管理颇为严格,所以打探到的消息无法深入,只是了解了个大概。怛罗斯处于回纥人和萨曼王朝的边境,常年部署有重兵,俱兰城商户众多,实力难辨深浅。下巴儿思只是个小城镇,城中居民不过数千人,也没什么油水。而且这三个城池互为犄角,一地有事,其它两个地方数日之内都能赶到,所以如果我们要打这三个地方主意的话,就得用奇兵,速战速决!如果出现拖延,不出十日,其它两个地方的援军就会赶来。”

他说完了这些情况后,将目光投向张迈,要看他有什么意思,张迈问道:“怛罗斯是萨图克·博格拉的领地吧?有打听到他的消息么?”

刘岸微笑道:“这却是个好消息了,博格拉汗现在不在怛罗斯,而且离开的时间好像不短了。这个消息可以和我们在北边得到的情报相印证,应该错不了。”

张迈沉思了好久,道:“我们短期的战略目标,是要设法取得粮食补充,也就是说,要找一个合适的地方进行劫掠。中期的目标,是要扰乱回纥人的视听,叫博格拉汗被我们忽南忽北、忽来忽去的踪迹迷惑,甚至调得他疲于奔命。至于最终的目的,则是要找到一个既能联系上中原、又可以休养生息的根据地。短期的目标最为迫切,但又必须尽量不干扰最终的目标,甚至要为最终目标打底子…”

说到这里顿了顿,道:“但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些情报,可以说都是浮光掠影,不过这也怪不得刘司马。他能做到这些已经接近极限了。从普通商户、路人口里,自然不可能知道太多怛罗斯高层的动态,还是得从和我们交心的精英人物那里,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有用情报。要是有郑家作为我们的内应,那事情应该会好办得多…”

杨易道:“可郑家现在都不知道死哪里去了!”

张迈沉吟道:“眼前没有现成的路,那咱们就抬起光脚丫来,硬踩出一条路来,各位以为如何?”

诸将齐声笑道:“当然好,怕它什么!”

第008章 下巴儿思(一)

诸将豪情迸发,只有郭师庸道:“可我看这三个地方,有油水的地方不好打,好打的地方却没油水啊。”

他没有说下去,不过张迈已隐隐猜到了他的想法,知他是个很谨慎的人,不想打没把握的仗。这个老将就是这性子。

不过,不从这里下手,又能从哪里下手呢?刘岸说俱兰城往东翻过俱兰山脉,倒也有一座灭尔基,但也只有两三千的人口,和下巴儿思一样也没什么油水,而且据刘岸得到的消息,那灭尔基虽小,却比下巴儿思更加易守难攻,攻打下巴儿思、灭尔基这样的小地方,长途奔袭后抢到的东西再扣除掉行军打仗的耗费,剩下的东西只怕就不多了。

再往东,有油水且是东归必经地的聚居点倒有一个——回纥人老巢所在的八剌沙衮,但那是现在安西唐军能去惹的吗?

至于再往南的河中地区,倒有数十座繁荣的定居城镇,是农业灌溉区也是商业重镇,又有钱粮又不会跑,可这数十座城镇却尽在怛罗斯、下巴儿思、俱兰城一线后面,萨曼王朝在这里布置了一条防范回纥的防线,不彻底突破这条防线,往后的局面就没法打开。

有油水的地方难打,能打的地方没油水,甚至就算没有什么油水的地方如下巴儿思,去攻打也得冒一定的风险——一旦怛罗斯、俱兰城的援军赶到合围而唐军还未攻下这个小城,那大唐游击军就将面临被包饺子的危机。

“但我们还是得打,无论如何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那样才能得到维持生计的钱粮,得到继续前进的情报!”

杨易想也不想,就问:“迈哥,打哪里?”

“下巴儿思!”张迈道:“先把它一举拿下,敲山震虎,看看怛罗斯与俱兰城那边的反应,就应该可以判断出这两座城池的虚实了。如果敌人势大,咱们就一击即走,马上撤退,如果敌人有隙可取…”

杨易叫道:“那咱们就将怛罗斯和俱兰城都一举拿下!”

从刘岸带来的情报张迈得知,论战略位置,下巴儿思不如怛罗斯,论居民财富和城镇规模,那里又不如俱兰城,只不过下巴儿思附近的水源颇足,草料颇丰,久而久之便自然而然地成了一个聚居点,因此他判断:下巴儿思的得失并不会对回纥人的国政、边防产生太大的影响。

“而怛罗斯呢,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回纥人进攻和防备萨曼王朝的重要据点,也就是说,怛罗斯的守将听到下巴儿思出事,他首先要想:那里出的是什么事情呢?只是一伙小盗贼?还是哪里来的叛乱?还是北方一支山林游猎部族的袭击?还是沙漠里来的马贼?还是萨曼王朝的人?如果是萨曼王朝的人,那么袭击下巴儿思是否是只是疑兵?是为了声东击西要引诱我出城?会不会已在怛罗斯城外布置了重兵,只等怛罗斯的守军一走,就要来袭击怛罗斯呢?所以我要是怛罗斯的守将,就得先考虑考虑,派出侦骑来打探清楚,侦骑这么一来一回…”

杨易笑道:“就是多花四五天!”

郭师庸比较小心,道:“但万一怛罗斯的守将听到消息后马上就派出援军…”

这当然也是有可能的。

“那他会派出多少援军呢?”张迈反问。

“这…”

“怛罗斯那头究竟有多少部队我们也不清楚吧,从回纥人整体兵力考虑,怛罗斯的兵力部署肯定要排在八剌沙衮之后,和另外两个边防重点——东南的疏勒以及正东伊丽河流域最多只在伯仲之间,就算不考虑到博格拉汗可能已经抽调了一部分兵力,我想这座城池的兵力上限,应该最多是两三万人吧。”

刘岸道:“最多也就是这个数!依我的判断,只怕还没有。”

他判断的依据是根据怛罗斯城池与市井的规模。一个城池有多少驻兵乃是军事机密,但军队也是需要生活的,虽然在特殊时期一座小城也能挤下十万大军,但在日常驻军的话却不可能长时间超负荷维持,刘岸目光老到、经验丰富,纵然打听不到深入的消息,但也可以通过城墙、农田、仓库占地与市井活跃程度等各种细节来推断怛罗斯日常驻军的上限。

张迈道:“我们就且当怛罗斯有两万兵马,如果下巴儿思有警,诸位认为他们倾巢而出的机会大不大?”

“那不可能。”刘岸说。

怛罗斯可比下巴儿思重要多了。

“那么会派出主力吗?”

“这…只怕也不会。”安守敬说道。

“这就对了!”张迈道:“所以就算怛罗斯那边派出援军来,我们也未必会输,就算赢不了,也有很大的机会逃掉,而且我们攻打下巴儿思的时间不会那么的仓促。如果顺利的话,在攻占下巴儿思以后,搞不好还可以来一场围点打援呢。”

杨易忽然道:“我还有一个主意。或许能搞得怛罗斯的守将和俱兰城的人更加的朴素迷离。为我们攻打下巴儿思争取多点时间。”

商议既毕,郭师道当天便下令,出动龙骧、鹰扬、骁骑、豹韬四营,攻略下巴儿思,振武、广武、兴武三营为后援部队,飞熊营留守灯下谷。

“如果下巴儿思急切南下,便伪装成沙漠马贼袭扰。若一击告破,则由监军相机行动。”

这是大都护军帐会议定下来的战略基调。

第二日四营便拔营启程,出发当日,张迈见郭汾未来相送,心中颇为失落。

鹰扬营飞骑当先,在途中捉到了几个牧民,杨易却将他们分成了两拨,跟着来对张迈说:“迈哥,咱们用这几个牧民放些假消息吧。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咱们要打下巴儿思,却放假消息说我们要打俱兰城,怎么样?”

张迈道:“好,虽然不知道下巴儿思的兵力如何,但要是能将敌人的注意力都引向俱兰城,总是能够减轻我们的压力。”

这日到了歧途,被唐军捉起来的几个牧民中,有一个忽然发现看管有些松了,就伙同了他身边的人趁着夜色逃跑,走到一个大帐外,忽然冒出一队巡夜兵来,吓得他们赶紧缩在帐边,忽听帐内有人用回纥话说:“那俱兰城的路怎么走?”

跟着便有个人嗫嗫嚅嚅,被迫用回纥话回答,其中一个牧民发现这是和他们一起被俘虏的同伴,再听帐内的人审问完了俘虏,忽笑道:“哈哈,这就好了。俱兰城这么多的钱粮牛马,打下来以后,可够咱们吃上半年了。”

那两个牧民吃了一惊:“这伙强盗,竟然要去打俱兰城的主意!”

跟着便听另外一个人用别的语言说些什么,就听不懂了,只隐隐听一个人用回纥话说:“明天就把这几个牧民都杀了!”

那两个牧民听了更是惊恐。

这时那队巡夜兵已经走远了,一个牧民用手肘撞了一下同伴,两人便趁着夜色逃走,出了大营后也不辨方向,见路就走,走出没多远,忽听背后有人叫道:“有俘虏跑了!”队正奚胜带人赶了过来。

两个牧民暗暗叫苦,只好赶紧逃命,被奚胜赶得往西边逃,越跑越远,却无论如何也甩不掉追兵,幸好后面那十几个骑兵也一直没追上,这样一追一逃,竟到了怛罗斯附近,那伙骑兵才渐渐远离了。两个牧民望见怛罗斯城后额手称庆,叫道:“这下可得救了。”

倏的一箭射来,正中其中一个牧民的大腿,另外一个牧民抛下同伴,拼命朝哨岗位置跑去,一边跑一边大叫:“救命!救命!有巨寇!”

哨岗有侦骑驰出,奚胜不等对方走近,便已经带了九名属下后退躲避,副队正张大牛问:“现在就回去吗?”

奚胜道:“你带两个人回去禀报,我在这里监视。”

张大牛领了命令,却不循原路,而径朝下巴儿思而来。

这一切自然都是杨易的计谋,他和张迈合作,故意放走了两拨俘虏,一拨往怛罗斯,一拨往俱兰城,叫他们去传达假消息,都说有一伙巨寇要劫掠俱兰城,既要看看回纥人有什么反应,也是希望回纥人能暂时将注意力都放在俱兰城那里。

唐军虽然已经连续取得三次大胜,但碎叶焚城打的是防守反击战,遏丹是夜袭军营,夷播海一役其实也不是攻坚,可以说唐军攻城这还是头一遭,尽管面对的只是下巴儿思这样的小地方,各人其实也心中惴惴,只是想尽了办法要减轻攻城时的阻力。

两拨俘虏逃跑之后,四营游骑兵便连夜出发,直取下巴儿思。

一路之上张迈又是担忧,又是兴奋,在马上也不断向刘岸请教攻城的战法。郭师道珍藏的那部《汾阳兵典》他至今没有机会好好阅读,这几个月来他都是不断在实战中学习,唐军诸将哪个人擅长什么,他就向谁学什么。

第009章 下巴儿思(二)

喀喇汗王朝的建立者是西迁回纥的一支,并非这一带的原住民,对怛罗斯、下巴儿思、俱兰城等地的居民来说,他们是来自东北方向的游牧部落,南下占领了这些农商一体的城镇。

下巴儿思被回纥人占领之后,日常的税赋与压迫增重了,但来自游牧部落的袭击反而变少了。这就像强盗占领了农庄,强盗就成了地主,虽然加租加税,但在新的强盗出现之前,盗患反而消除了,因此下巴儿思对来自北方的防范并不严。

唐军起事抗击回纥的事情,在喀喇汗王朝统治下尚未广泛传开,唐军四营的先锋杨易开到下巴儿思附近,城外一伙牧民望见闪在一旁,杨易逼上前去,他们竟然也不是很惊慌,只是躬身行礼:“这位迪赫坎有什么吩咐?”

要知唐军到现在都还没有自己统一的军装,都是有什么穿什么,加之许多军士穿的都是从回纥人那里缴获的衣服,甚至一些人本来就是回纥的士兵,这时鹰扬营又没有打出旗帜来,齐队行军之中,看起来和回纥的部落军也没什么两样。

杨易一听就知道对方误会了自己是喀喇汗王朝的人,他脑子灵活,最擅随机应变,当下将计就计,说:“我们是来传博格拉汗旨意的,你上前给我们带路。”

这种边荒牧民能有多少见识来识破杨易的谎言?只好遵从。

那下巴儿思并非边境第一线,规模和新碎叶城不相上下,城中只有三四百个土兵,而且主要不是用于攻防战守而用于维持治安,若发出警报时得依靠城中民众共同防卫。在过去上百年这里竟从未发生过战事,怛罗斯虽几次易手,但只要怛罗斯归了谁,这下巴儿思自然而然也就跟着易帜,所以战争从来就没打到这里,至于来自北边荒漠的袭击更是前所未有。

这时正是中午,烈日当空,许多人都在睡午觉,城门也没关闭——这一带最近并无敌讯,大白天的关城门干什么?

城头守军望见有一队军马从东北开来,队列十分整齐,走得又不快,貌似没有敌意,以为是八剌沙衮或者怛罗斯那边派人来了,等他们走近才在城头问:“是哪里来的?”

带路的牧民说:“是博格拉汗来传旨的。”

守城兵有些奇怪,下巴儿思这种山卡拉地方,既穷且僻,又不在交通要冲,居然也有荣幸入得博格拉汗的法眼?还派了一支军队来?但还是下来要验关防令牌。

杨易哪里有什么关防令牌?见土城又不曾戒严,心想:“还客气什么!”就领人冲了进去,守城土兵叫道:“你们干什么!干什么!”却哪里拦得住?杨易已带着手下五十名勇士拥了进去,长矛挺处抵住了守城头目的脖子:“放下武器就饶你不死!”

那头目本是个乡下小吏,眼界能有多少?瞠目结舌,因事出突然,也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心想莫非城主贪墨的事情被发现了,博格拉汗派人来惩处?吓得直叫:“不干我事!不干我事!都是莱伊斯干的。请博格拉汗明见啊!”

莱伊斯是中亚地区对城镇及其近郊长官的称呼,意即城主。

杨易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就顺着他的话头道:“你真的不知道?”

“真的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杨易道:“好,那你带我去见他!”

这时郭洛也已赶来,接手了城门,城头虽有六十名土兵,但见对方人数既多,又是“奉博格拉汗命令”来的,谁敢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