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不说了,你若有机会应该可以遇到他的。”萧连山落寞的摇摇头忽然意味深长的说。“等你跟我回去,我老的走不动了给你讲讲我年轻时候的事,保证会让你大吃一惊。”

“您是说您和妈一同找到明十四陵的事吗?”我淡淡一笑感兴趣的问。

“你真当我有那本事,明十四陵根本不是我找到的,只不过事有人留给我和你妈的。”萧连山默默叹了口气声音低沉的说。

“对了,上次您带我和小小去见李姨和清姑姑,看她们年纪也不大,为什么她们能知道那么多事?”我忽然想起在沉香亭见到的那两位气质非凡的女人。

“……”萧连山迟疑了一下,嘴角挂着欲言又止的笑容,看的出他并没有打算告诉我,深吸一口气看着远处的夜幕意气风发的说。“什么都是注定好的,我年轻的时候做梦都没想到会有幸见识传闻中的明十四陵,如今你和我当时一般年纪,你我父子竟然要开启成吉思汗陵,我萧连山这辈子能见识到两个旷世宝藏,此生算是无憾了。”

萧连山说完感慨万千的环顾四周,像是在等待和思索什么,我只听见他口中断断续续的言语。

“不知道他会不会来……”

第六十七章 圣地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一行人向肯特山出发,两天以后我们进入山脉深处登上最高的山峰,这里位于乌兰巴托东侧,肯特山就是不儿罕山,不儿罕山是蒙古帝国的发源地,在蒙古人心中这条山脉被统称为肯特山,是蒙古人信仰中的圣地。

站在山顶极目远眺群山连绵峰峦层层重叠一望无际,虽比不上秦岭的浩荡和庞大,可因为其地理条件独特,它那高耸入云的雄伟气势,瞬息万变的气候神姿,自古以来就被蒙古人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和中原的山脉有所不同,我们常见的山脉多以森林为主体,苍山奇峰为骨架,清溪碧潭为脉络,构成了一幅风格独特的生动画卷。

而这里山峦重叠翠,怪石嶙峋烟雾浩渺险要雄壮,如同粗矿奔放的蒙古人透着不屈的刚毅。

“这下面就是起辇谷。”萧连山对比手中的地图,指着远处的峡谷冷静的说。

“为什么哪里叫起辇谷?”韩煜好奇的问。

“关于成吉思汗去世后下葬,文史中只有寥寥数笔的记载,在元史.太祖纪中仅出现了十二个字。”南宫怡不慌不忙的回答。

“那十二个字?”

“言讫而崩,寿六十六,葬起辇谷。”顾小小在旁边接过话。

“那就是说文史中早就有关于成吉思汗陵的记载,可为什么几百年来没有一人找到过?”我很疑惑的问。

“这十二个字只表明成吉思汗死后埋葬在起辇谷,可并没有说出起辇谷的位置。”南宫怡冷静的回答。

“那为什么下面的地方会叫起辇谷?”太子也有些好奇。

“叫起辇谷的地方有很多,都是后世之人对帝陵的推断,不过从我们目前掌握的线索看,我们现在看的这个地方最有可能。”萧连山把地图放在地上,蹲下身一边研究一边说。“在西汉的时候,汉武帝元狩四年,大将霍去病曾追杀匈奴至狼居胥山,并封狼居胥山以祭天,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史称封狼居胥山,有可能是狼居穴的误读,这里是狼族的老巢。”

“从汉朝大将军在此封禅祭拜战神的行为来推断,此地应是战神的地盘,虚拟升腾,将才辈出。”南宫怡点点头眺望远处激动的说。

韩煜走到悬崖边极目远眺良久,又走回到萧连山身旁,蹲下身仔细查看地图后一本正经的说。

“按山经所述的龙脉走势,此地应是北出华夏的兑龙山脉和东奔华夏的震龙山脉的交尾之处,同时具备两条龙脉的血性和冲动。”

韩煜说完站起身在我们面前抬手指着远处连绵不绝的山脉继续说。

“你们看,这里这里的每条山脉延绵不绝,一直深入沙漠瀚海北面,气势磅礴,风俗粗犷,性格硬朗,一旦有真龙出,注定要完成惊天动地的伟业。”

“这还并非是空穴来风,据说成吉思汗其父也速该死后葬于此山,成吉思汗本人亦多次受此山荫辅,躲过大劫,他终生酷爱此山,每逢重大事件,必进山朝拜长生天,获得内心平静,同时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若历史学界推测正确,成吉思汗也应葬于此山脉附近。”南宫怡平静的说。

太子良久没有说话,他转头看向旁边的顾小小,从来到山顶后她就一直拿着罗盘一边测量一边观望,道家五术中的风水堪舆之术,顾小小尽得顾安琪和玄学泰斗顾连城真传,大有青出于蓝之势。

因为考虑到修建成吉思汗陵的是道家前辈鸿虚子,想必在为帝陵选址和修建的时候一定会考虑到风水和方位等因素,所以此刻顾小小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小,风水堪舆你在行,根据你的观察这里什么地方最适合安葬成吉思汗?”韩煜走到顾小小身边认真的问。

顾小小的目光始终落在罗盘上,面容清秀却沉稳端庄,我恍惚像是看见年轻时候的顾安琪,她拿着罗盘的时候完全像变了一个人聪颖成熟。

“如果当年鸿虚子修建帝陵的时候考虑过风水堪舆方面的因素,那……”顾小小的目光从罗盘上移向远处的群山,迟疑了片刻说。“那这里绝对不可能是成吉思汗下葬的地方。”

……

我们所有人顿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的看向顾小小,对于风水方面的事,我们这些人里最懂的就应该是她和韩煜,从上一次顾小小可以在乾石山脉准确无误找到陵墓就不难看出,她的风水堪舆本事早已炉火纯青,如今她却说我们千辛万苦找到的地方不可能是成吉思汗下葬之处,我们都诧异的不知道说什么。

“韩煜哥说的的确没错,这里的龙脉走势,应是北出华夏的兑龙山脉和东奔华夏的震龙山脉的交尾之处,同时具备两条龙脉的血性和冲动,一旦有真龙出,注定要完成惊天动地的伟业。”顾小小不慌不忙的给我们解释。“可是陵墓风水的讲究更为繁琐,不是说有龙脉就适合安葬,我想鸿虚子前辈能被委以重任,绝非是泛泛之辈,我今天能看到的风水,当年他也应该会了然于心。”

“小小,这里风水有问题?”萧连山一脸严峻的问。

“非但有问题,而且问题还不小。”

顾小小拿着罗盘一边勘查一边对我们说,所谓葬,就是藏,藏的含义是隐匿、暂避或暂息,收藏储存的意思。这里所说的藏,是与葬互联系的,是专指人死后的藏,即是指坟墓,即阴宅。

“要葬的有利,藏的适宜,就要乘生气,葬经中称之为阴阳之气,盈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则为生气。”顾小小一本正经的说。

“这个我知道,风水堪舆讲究藏风聚气,其中的气指的就是阴阳气,也就是周易说的太极生两仪的两仪,这种阴阳气内外的相互斗争到一定程度,就盈而外溢,受到外在的作用而扩散就盈而成风。”韩煜点点头接过顾小小的话继续为我们解释下去。“风相互斗争到某种程度就升而为云。在上空的生气遇到了外来的冷生气,就降而为雨,所以风、云、雨都是由生气的变化而成。总的说来,在地中发生发展变化运动的阴阳气,就称为生气。”

“有生气对应的就有死气,从内向外、从下向上、从上往下以扩散方式运动的阴阳二气是死气,以伏羲八卦为例,阴阳二气从乾至坤的运动过程,是阴气的聚集与阳气的扩散,八卦之三卦爻,从上至中至下,是阴长阳消,当时者旺,未来者生,已过者死。”顾小小面色微微有些凝重的说。

“小小,你刚才说这里不可能是成吉思汗下葬的地方,难道就因为这里没有生气?”云杜若好奇的问。

“非但没有生气,这里阴长阳消死气环萦不散,死气沉淀不离,有个词你们应该听过死气沉沉,用在这里恰如其分。”顾小小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但凡有丁点风水堪舆之术的人绝对不会选择这样的地方下葬亡人。”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此地还真不应该是成吉思汗帝陵所在,在风水堪舆中,有言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父母骸骨,为子孙这本,地美则神灵安,子孙盛,恶则反是。”韩煜回头看看那起伏的山脉淡淡的说。“若是这里死气沉沉,生气全无的话,倘若成吉思汗在此地下葬,那后世子孙必定灾厄不断才对,又岂会有后来一服四海的蒙古帝国。”

“的确如此,生气生万物,人之所以生,就是因为生气的聚合所致,凝结的生气,就成为人的骨骼,这种为生气所凝结的骨骼,直到人死了,即便皮肉腐烂,而独留骨骼,因此骨骼还是原来的生气。”顾小小点点头对我们冷静的说。“所以葬或藏,就是使外来龙脉同类的生气反纳入独留的骨骼,以资荫骨骼生气旺盛,使之庇荫骨骼同时感应遗留的后世子孙,这就是葬乘生气的道理,乘得旺盛则得福,吉利,乘得不旺盛则得鬼,不吉利主凶。”

听顾小小和韩煜这么一说,我也放眼望向那起伏不断的群山,刚来的时候只被这里的雄伟所吸引,但现在按照她们两人的话细细一看,果然如此,那些萦绕在山脉的云雾久而不动,我们面西大风凛冽却未见那些云雾山气流动丝毫。

整个山脉丝毫完全静止不动,就如同顾小小说的那样死气沉沉,我们背风而立凛冽的东风从背后袭来,即便这里草木旺盛绿荫掩盖,但却完全没有心旷神怡的感觉。

“成吉思汗当时信奉的是萨满教,会不会让鸿虚子修建帝陵的时候完全没考虑华夏道家的东西?”我迟疑的问。

“这个问题我也有想过,成吉思汗召见丘处机完成史上有名的龙马相会,成吉思汗并尊称丘处机为活神仙,由此可见成吉思汗对道家的崇敬和向往。”南宫怡淡淡的摇了摇头说。“既然成吉思汗授命鸿虚子为其修建帝陵,那他一定会按照道家的规矩,而在道家中关于阴宅的风水堪舆极其看重,更何况是帝陵,成吉思汗绝对不会让鸿虚子随随便便选一处地方修建的。”

第六十八章 腐骨之葬

云杜若站在我旁边脸色越来越差,山顶风大我脱下外套披在她身上,云杜若感激的对我笑了笑,不过她的表情还是有些疑惑,迟疑了好久才说。

“我对风水堪舆不懂,还是不明白人死后埋葬的地点真对后世的人有影响吗?不管是成吉思汗还是普通人,死后都是一具躯体而已,埋葬后后世子孙能得到什么?”

“风水堪舆博大精深,你没接触过当然不会懂,这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很多人穷尽一生都在钻研其中奥义,父母子孙,本同一气,互相感召如受鬼福,故天下名墓,在在有之。”韩煜心平气和的对我们说。

顾小小点点头在旁边肯定的告诉我们,但凡有真龙发迹,追寻其先祖阴宅必定迢迢百里结为一穴,则峰峦矗拥,众水环绕,叠樟层层献奇于后,龙脉抱卫形穴既就,这样的地方必定是山川灵秀,造化后世子孙富贵万年。

“就因为先祖埋葬的地方好,后世子孙就能富国双全?”云杜若还是有些不确定。

“简单点说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粟芽于室。”韩煜不慌不忙给云杜若解释。

“煜子,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也好奇的问。

“这话的意思是说铜山在西方崩倒,其的生气扩散到同类生气铸造的钟,在东方也会受到感应而鸣,树木到了春天会发新的枝芽,室内的粟到时候也会发芽。”韩煜一本正经的对我们说。“这和堪舆之中的都是因为地中生气运动变化所致,地中的生气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

“那怎么样才能看见呢?”云杜若问。

“可以观地之势,即龙脉的行走起伏,过峡驳换、奔腾若水之波、若马之弛的势就知道,古人为了使积聚的生气不散不盈,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就称之谓风水。”顾小小沉稳的回答。

韩煜心平气和的点点头对我们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所有的葬法中以得水为最紧要,其次就是藏风。

因为水是生气生的,所以有水就表明生气旺盛,没有水就表明生气薄弱,因此,葬法以得水为上。

所谓藏风,并不是蔽住风气,因为这种风是蔽避不了的,更是藏不住的,所以藏风的意思应该是使生气不盈,防止向四面八方扩散,即是说坟墓要密封,或进葬在较深的地方,就谓之藏风。由于藏的主旨是乘生气,得水则可以得到较旺盛的生气,所以,葬法以得水为上,而藏风次之。

太子应该是因为他是佛门弟子,对道家的风水堪舆之术了解甚少,在旁边一直说不上话,听了半天看样子和我们一样疑惑,萧连山淡淡一笑看向顾小小意味深长的说。

“我第一次见到你妈的时候,也是在山顶,当时她也和你一样拿着罗盘在勘查风水,没想到一晃你都这么大了,看你拿着罗盘的样子就让我想起你妈年轻的时候,点点滴滴犹如发生在昨天。”

“爸,还没听您说过和妈的事,当时您见到我妈的时候她在干嘛?”顾小小乖巧的问。

“当时我和我哥受人之托也是找一处陵墓的入口,想必你们已经知道明十四陵,后来发生的所有事都是从那处陵墓开始的。”萧连山淡淡一笑感慨万千的说。“当时你妈比我们先到,其风水堪舆之术让我哥都叹为观止。”

“后来呢?”我饶有兴致的问。

“扯远了。”萧连山笑着摆摆手看向顾小小。“都说你青出于蓝,今天就看看你本事,既然线索指向这里,成吉思汗陵一定也在,可为什么你却说这里不可能是成吉思汗下葬的地方?”

顾小小重新拿起罗盘勘查片刻很确定的告诉我们,风水之中鲜有埋葬在山中的陵墓,因为葬山之法,势为难,形次之,方又次之,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

所以在选址也就是寻龙点穴的时候,对山势的布局、格龙、乘气、消砂、纳水、开山立向要求极高,因此察势最难,其次是观形,方术即理气则比较容易。

顾小小指着远处的群山一边让我们看一边解释,肯特山脉因为有两条龙脉在此交尾,所以远远望去如龙奔腾,山体连忙起伏若水之波,又如马之驰,而此地朝应峰砂尖齐高耸,方圆秀丽。

“这里被称为起辇谷也不是没有道理,晃眼一看此处风水的确上佳,如来龙从天而降,生气旺盛,则形如龙腹,是谓形顺,主吉。”顾小小胸有成竹的说。

“那到底……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太子都有些淡定不下去,估计是不容易听懂无奈的问。

“风水讲究相生避相克,刚才小小已经说过,葬山之法最为重要的是势,这里只有形却无势,我想之所以被人称为起辇谷,多半是因为后世之人一知半解对此地风水未看通透。”韩煜笑着对太子说。

“韩煜哥说的没错,这里虽然如来龙从天而降为万马奔腾的势,可下面那处起辇谷却明堂狭小,超蜂朝水不秀,势与形两不相适应,是谓势与形逆,则主凶,若势凶形吉,主福不多,势吉形凶,灾祸立至。”顾小小点点头很肯定的对我们说。“纵观此地的势与形,明堂狭小没有秀峰吉水,外气无以聚内气,内气也就散于地中,这样不蓄气的地方若是下葬亡人就是……”

“就是什么?”我追问。

“腐骨之葬。”

“腐骨……之葬?!”我诧异的看着顾小小,虽然我不明白这四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但但听这名字也知道不是什么好事。“埋葬在这里会怎么样?”

韩煜指着远处的山势心平气和的告诉我们,这里的地势高亢,在风水中被称为平地龙,即支龙的趋势。

而此地山势虽秀丽雄伟但孤绝,山势又被称为山地龙,即陇龙的趋势,平地龙的趋势是看地表面的脉络,所谓脉原一线,即草蛇灰线。

山地龙的趋势是看山脊石骨的走向,好像蛇行走一样,爬向东西又趋向南北,又复直行,又再回环。仿佛蹲在那里要等候什么,又好似抱揽着什么东西,又好似欲进而欲退,欲静止却又深来,

行龙象这样的积止又聚集,阳气和阴气既斗争又统一,即九六冲和的变化,土是厚的,水又是深的,草木又非常茂盛,这样的来龙,其贵一定如千乘,其富一定如万金。

观陇龙或平地龙为察其行势,束气时要隐隐,即微小得好似看不见,展气时,要隆隆庞大,要之玄屈曲,微妙玄通,这样的龙脉必定是吉龙脉。

“韩煜哥说的对,平地龙有吉气的是平原随土而起脉,陇龙的分支有止气,其水是随支比肩而来,交会于龙终之前而止,来龙的势一起一伏,回复始终。”顾小小点点头一本正经的对我们说。“此地没有吉气,在这里下葬祖先就是是葬于龙尽气钟之处,就永吉无凶的。”

“可成吉思汗去世后,后世子孙却开创蒙古帝国,难道……成吉思汗真没下葬在此地?”萧连山听完若有所思的说。

“鸿虚子是道家前辈,相信道家五术应该甚为精通,这里的风水的确不宜安葬先人,何况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鸿虚子不可能察觉不到此处风水的问题。”顾小小也大为疑惑的喃喃自语。

“可我们目前掌握的所有线索都显示成吉思汗陵就在这肯特山脉之中,难道是我们之前的推断是错的?”我有些迟疑的说。

“应该不会,唯一的解释就是鸿虚子明明知道这里风水有问题,还选择此地为成吉思汗修建帝陵一定有其他的原因。”南宫怡摇摇头否定了我的想法。

“那为什么这里风水并不好,鸿虚子还要选择这里呢?”太子疑惑的问。

“鸿虚子选择这里不外乎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这里山势雄伟而且人烟稀少,修建陵墓能掩人耳目,另一个应该是方便他设置巧夺天工的机关术。”我想了想回答。

“不!一定和风水有关!”萧连山斩钉切铁的打断我的话。

“爸,我自问对风水堪舆有把握,即便再不济我也能确定这里风水不吉,除非鸿虚子想要算计成吉思汗,否则帝陵他绝对不会修建在此处。”顾小小疑惑的看向萧连山问。“您为什么如此肯定就一定和风水有关?”

“至于为什么你们不用知道,不过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鸿虚子修建成吉思汗陵一定考虑过风水,而且还极其在意。”萧连山欲言又止的摇摇头,他向来沉稳不会无的放矢,这样说一定有他的原因,只不过看起来他并不愿意告诉我们,萧连山看向顾小小。“即便这里风水不吉,可鸿虚子选择此地一定有他的原因。”

第六十九章 葬有六凶

“那我们就反其道而行之,先搞明白鸿虚子为什么要选择在这山脉之中修建帝陵。”太子想了片刻语重心长的说。

“这个倒也不难推测,虽然葬山不易,可山者,势险而有也,法葬其所会,浅以乘之,深以取之,辟以通之,阖以固之,乘金相水穴土印木,外藏八风内秘五行,天光下临地德上载,阴阳冲和五土四备。”顾小小脱口而出对太子说。“若是能寻得山中宝地安葬,便是以君子夺神功改天命,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趋全避缺,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触类而长,玄通阴阳,功夺造化。”

韩煜点点头,应该是知道顾小小说的这些都很精妙,担心我们未必能听明白,他缓缓的告诉我们,但凡山势险要,必定有吉穴。

势险,势即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势,指较远之山峰、山脉,其势即后文势如万马、势如巨浪、势如降龙、势如重屋。

险,非险要之险,指天然屏障。势险指远处有雄伟、秀丽、有情的山峰、山脉作天然屏障。

若是找到险势中的宝地下葬的话,即是群龙众支会聚之所,但这样的地方明堂朝水若马之驰,穴场冈阜龙盘虎踞,水曲屈弯环悠扬清澈,高峰尖圆高耸方圆秀丽。

而且四面八方生气盈而成风,就是所谓的外藏八风,对内要秘合五行,如此的乘金相水,即金水自相逢,其埋葬之地就自然印滋棺木骸骨。

而这样的地方一定是对上应天星,对下合地德,使九六冲和而不干不湿、不高不低、不寒不热,而含金木水火土的五土。

“葬山之法虽难,可也并非无迹可寻,葬经中所记载,天光发新,朝海拱辰,龙虎抱卫,主客相迎,四势端明,五害不侵,十一不具,是谓其次。”顾小小在旁边补充。“只要在山脉中找到符合这句话的地方,便是上好宝地。”

顾小小蹲到地上拾起一块石子,在我们面前绘出山势的图案,一边画一边对我们说,所谓天光发新是天星说,天上诸星喜悦有情地发光,全部都拱向北斗,是喻明堂内所有的朝峰都拱向墓穴。

海指的其实就是水,明堂内诸朝水,都流向库墓休囚之位,墓前有左右二龙虎砂抱卫以护生气,龙虎是主,朝应砂、水是宾。

四势端明,即左龙右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形显端庄严明,贵乎趋揖朝拱,端严而不鼓侧,明净而不模糊。

我听完大致已经明白其中意思,不过还是疑惑的问。

“小小,那什么是五害?”

“五害不侵,指陵墓不受虫、鼠、蛇、蚁、蝎五害侵犯。”

“哦。”我心领神会的点点头,然后目光从顾小小画的图案上移开,看向远处的山脉。“那这里到底有没有你刚才说的宝地?”

“但凡宝地山来水回,贵寿丰财。”顾小小指着她刚画完的图案说。“就如同我现在画给你们看的这样,朝应峰及其支脉都向穴场朝拱来,而朝应水又是弯曲回环,就主应高寿而财禄丰盈。”

“那这里呢?”

“山囚水流,虏王灭侯。”顾小小脱口而出。

“……”我一愣完全不明白,诧异的看着她。“这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山虽然秀丽,但是形状怪异,而水又直流出去,先祖若安葬于此,就要主应虏王或灭侯。”

“那这样说的话,成吉思汗还真有可能是埋葬在此地。”南宫怡若有所思的喃喃自语。

“为什么?”我们的目光不约而同看向南宫怡。

“小小说若先祖埋葬于此,主应虏王或灭侯,说的就是后世子孙要败亡灭国,纵观元史自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开始崛起,到最后朱元璋建立明朝,命蓝玉率领明军十五万发动第六次北伐。明军横跨戈壁至捕鱼儿海击溃元军,俘虏八万余人,元天元帝和他的长子天保奴逃走,但是幼子地保奴被明军擒住,至此北元国势大衰。”南宫怡一边细想一边认真的对我们说。“这不刚应验了小小的话吗?”

顾小小并没有回答而是疑惑的站起身思索了片刻后喃喃自语。

“其实我也有这样想过,成吉思汗安葬于此后世子孙的命运就被注定,这也和历史相符合,可是有一点我到现在也没想明白。”

“什么你不明白?”

“其实我也有些看不懂。”韩煜深吸一口气意味深长的看了看顾小小。“小小你看不懂的应该是这里的风水,虽然并不适合安葬亡人,可此地却龙气势磅礴,却似隐伏不见,行龙好像中止,而又绵延相连,一起一伏像水波一样,而其势如同跑马,勇往直前,在静止的时候,如同死尸,一动也不动。”

“是的,这里的风水明明不适宜安葬,却展气起峰像怀有万宝的庞大,之玄灵活秀丽,好像具有万膳洁斋一样,来龙弯环盘踞飞翔高耸。”顾小小点点头一脸疑惑的说。“龙的到头静止,如同禽伏兽蹲一样,像有帝王的威严。”

“我都快被你们两人说迷糊了,到底是好还是坏?”我揉着额头无力的问。

“我现在……也……也搞不明白了。”顾小小抿着嘴面色焦虑的回答。

“你……你都不明白?”萧连山一愣茫然的看着顾小小诧异的问。“不就是看陵墓风水,你有什么不明白的?”

顾小小重新拿起罗盘端详了半天才迟疑的对我们说,越是看这山势的风水她越感觉怪异,明明有龙脉之相偏偏又迷雾重重,这山势的风水竟然在不断变化扑朔迷离。

明明是龙穴宝地可若是安葬先祖必定不吉。

“既然是龙穴宝地,为什么不吉?”太子问。

“葬山之法中有五不葬,满足其中一种都是凶地,不能安葬先人……。”顾小小若有所思的回答。

“是哪五种不葬?”我疑惑的问。

韩煜接过话对我们说,第一种是生气贵于生和,童山生气薄弱而不生物,因此,童山不可葬。

第二种是气因势来,生气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由龙势来体现,凡被凿断的山脉,或挖深沟断了骨的断山,也是不可以葬的。

第三是气因土行,生气是土形气行的,因此没有土的石山,生气不能运动变化,所以石山是不可以葬的。

第四种是气以势止,势止则龙止,龙止成形气钟,因此势未止,即龙仍在中途奔腾的过山,没有诸水会聚,群砂聚集,不可以葬的。

最后一种不能安葬的是,气以龙会,周围是低陷的地形,或周围是水,而没有过脉的群山不可以葬。

“那这里是第几种?”南宫怡问。

顾小小和韩煜对视一眼,两人面色凝重好半天顾小小才忧心忡忡的回答。

“这里满足了所有五不葬的要素!”

……

我们顿时目瞪口呆的看向韩煜和顾小小,听他们这话意思,这里根本不可能埋葬成吉思汗。

“还不单是这些,所谓穴有三吉,葬有六凶,这里有凶无吉。”韩煜声音低沉的说。

“可你们刚才说这里是龙穴宝地啊?”云杜若大为疑惑的问。

顾小小默默叹了口气思索了半天才诧异的回答,不一样的风水埋葬先人会对后世子孙有很巨大的影响,如果是势如万马的奔腾,好像从天上降到地面,那是帝王的葬地。

势如巨浪,起伏奔腾,一起一伏如重岭叠嶂,是公侯的葬地,势如降龙,次于从天而降,而环山水绕,是国老三公的葬地,势如重屋,次于降龙,起伏不太大,而草木茂盛,是开府建国的京都。

顾小小指着远处的山脉对我们继续说,就这么看这里风水的确是帝王的葬地,可是一旦风起云涌,山涧云雾缓缓流窜,就变成势如惊蛇,仿佛是打草受惊的蛇,屈曲而没有规律,是要灭国亡家的葬地。

而且云雾中高耸入云的山峰看上去势如戈矛,像兵刀武器的锋利乱窜,要遭兵祸或窜狱之灾,云雾挂在山脉前川势如流水,一直往低下降而不起,生人好像是死鬼。

顾小小说完蹲在地上拾起一捧泥土,在手中细细搓揉,然后随风扬起看了片刻,意味深长的对我们说,这里的土也不适宜安葬先人,好的龙穴宝地其土必定细嫩,润而无余气,即润而不粘手,如切脂肪裁脆玉,并且具备金木水火土五色。

而这里的土干如埋藏的粟,锄之成硬粒,散而不粘,好像含水分的细砂小石一样,如此的土质都是凶地。

“此地如此不吉,鸿虚子若真将成吉思汗陵修建在此的话,那他恐怕未必是我们想的那样。”韩煜回头意味深长的看着我们。“鸿虚子精通道家五术,明知此地不祥还选址于此,我怎么想他都分明是在算计成吉思汗。”

“其实仔细想想也对,成吉思汗并不懂道家风水,若鸿虚子算计他,故意选此地为帝陵,成吉思汗死后埋葬于此的话,那他后世子孙必定多灾厄。”顾小小点点头说。